太上老君说太岁秒真经,双子座几月几日出生最聪明

太上老君的简介

太上老君也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老子就是老君爷的第十八次世化身。度人无数,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老子,道家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教祖。据《史记》记载老君,又称老子,姓“李” ,名“耳”,字“伯阳”,谥号“聃”。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天地未开之际,太上老君创世创神开创诸天,这也是被历代皇帝推崇与说的最多的,也压倒了元始度老君说。老君乃一切无有有无之祖,大道化身,居于太清天之上(道教的居天与佛教不同),在千年中国道教的演变史中,一直担任着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开山教祖。
老子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问题,他著有五千字的《老子》,此书被视为道家的开创之作及道教的经典。西汉伊始,道家学派黄老学派大兴,老子和黄帝受到了先前未有的祭祀,汉人对老子和黄帝的个人崇拜也逐渐达到顶峰,汉代宫廷开始出现祭祀黄老场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学派开始走入汉族民间,形成黄老道。老子本身的哲学理论加上汉朝子民的敬仰使得老子此时已为共识的神仙,东汉皇帝大张旗鼓去往老子庙祭祀,而老子之母的墓志铭亦说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
东汉张陵继承汉代的黄老道,创立了天师道的教团,用黄老之术教化西蜀少数民族所信仰的,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为新教团的教主。自佛教进入中原,这个和中国似曾相识的使得汉朝士大夫普遍认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发展,西来传教的佛教徒也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于是,老子化胡的说法成为当时的共识。汉魏时期,太上老君是早期道教教团组织的最高的神。
魏晋时期道教神仙已十分庞杂,但散乱无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写的《真灵位业图》作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在这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一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七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以此分级,秩序井然。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级左位 29 神外,右位 19 神。第三等级左位 50 余神,右位 30 余神。这些左右诸神仙,有的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孔子、颜回、庄子;第七等级的秦始皇、汉高祖、齐桓公、晋文公、魏武帝、刘备、李广、韩遂、孙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领袖,如第二等级的魏华存、许穆、许拥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徐来勒、葛玄是灵宝派的创始人,而第四阶次的张陵是天师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的大理论家。有的是神话传说人物,如第三阶次的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第四阶次的赤松子等等。总之,神谱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无人知晓的人物,难以考其来源,有的与道教关系不大,像孔子也拉进神谱,显得不伦不类。除陶的神谱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神谱,其结构和内容也互有出入。
陶弘景整编《真灵位业图》,奉虚皇道君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灵宝天尊、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灵宝天尊、元始天尊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则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 。
“三清”尊神的建立,却经历了一较长的发展过程。道教初创时,是以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君,尊奉为最高神灵。例如于吉等人所编的《太平经》和张陵等人所造作的道书,皆托名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谦之所撰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以及他的“天师”称号,皆托名老君所赐。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内的早期道教的一个共同特点。乃至以后的全真道道统渊源,仍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传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东晋中后期上清、灵宝等道派出现后,对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便发生了变化。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与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这两派的经书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摆在一个次要的地位,有些经书甚至把它作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的弟子看待。这种分歧,在《魏书·释老志》和《隋书·经籍志》对道教的介绍中,便可明显地看出来。《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说:“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这显然是反映了天师道以老子为最高尊神的思想。《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则称:“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这明显是以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传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
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三个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经书既有大中小之分,则造说这些经书的教主也势必会有先后等级的差别,在《云笈七笺》卷六《三洞经教部》之《三洞并序》里即称:“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三种分别。”在三洞尊神之间,如何划分先后等级的差别呢?故道教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经》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气所化之意,在《三洞并序》中说:“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别,故有三名。”即是说,三洞的本元,都是来自同一的道气,只是应用不同,才分为三个不同的名称。尽管如此,但具体到究竟是由谁一气化三清呢?则又有不同说法。一种意见是认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罗天的玄、元、始三气所化而成。如大约为东晋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说:“三天最上号曰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燕,化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这种说法,并未解决三清尊神之间先后等级的实质问题,而且还会引来住大罗天的尊神是谁,三清尊神是否为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问题,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气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张之。《三洞并序》引证《业报经》和《应化经》说:“天尊日: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这就说,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的化身,三洞经书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所说,这样对道教各派便不会产生等级高下之分,导致教派之间的矛盾了。
不过这很明显是代表上清派的说法,《隋书·经籍志》采用之。道教的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老子一气所化,这主要以天师道为代表的道士们的思想。这种思想,其渊源甚早。早在道教正式产生之前,就开始对老子进行神化。东汉明帝(公元 57~75 年在位)、章帝(公元 76~88 年在位)之时,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所作的《老子圣母埤》即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这里便把老子与道合而为一,而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为造物主,当然也就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了。早期道教继承并继续发挥了这一思想。在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便说:“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 传为张陵(或张鲁)所作的《老子想尔注》,也把老子作为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云笈七簸》卷一《道德部》之《总叙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经序》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手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之得生……故众圣之所共宗。”其后南宋谢守灏所撰编的《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著作中更反复地说:“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又说:“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又说:“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 本,天地之精源。”又引唐尹文操的话说:“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迹有内外不同,由能应之身或异也。”并称他“秉生成之柄,镇造化之原,故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谓之老子者,道之形也,应既不一,号亦无量,或三十六号,或七十二名。”又说:“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亦日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间。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
按照这种说法,则是三洞经书,皆由老子所造作。不仅如此,甚至还说:“老君于三皇时说经,世谓之《三坟》之书,久失其传,兼累世所说经,多藏琼室瑶台,或秘龙宫海藏,神真保护,世莫得闻,今所传者,太山一毫芒尔。”这就是说,三洞之外的众多经书,也系老子所造。我们知道,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最终目的,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的根本区别,天师道一系从东汉以来即将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与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作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当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灵了。那末,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又有“老君日:夫三洞宝经,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于元始天尊”的一段话与全文主题不类,应是宋朝上清派昌盛掌权编辑《道藏》时所添改的观点。魏晋道教有另两种创世说存在,一种也就是元始天王创世。另一种是太上老君创世,也是被历代皇帝推崇与说的最多的。不过,唐代四川“三宝窟”开始供奉道教神像。
太上老君在全国有非常高的敬奉,各地都有宫观奉祀。因为号“太清太上老君”,因此主祀他的宫观庙殿称他太清宫、太清殿、老君殿或老君庙。

西游记第十二集的内容是什么?

原著《西游记》一百回内容概括 ●第一回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 山顶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 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 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部洲到 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 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 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 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 空为尊。 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 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 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 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 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 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 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 天神。 ●第六回 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 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 死。 ●第七回 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 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 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 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 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 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第九回 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 守诚卦铺。 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 并让龙王向唐太宗 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第十回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 梦斩老龙。 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 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 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 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 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第十一回 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 大会,太宗许之。 ●第十二回 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 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 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第十三回 唐僧骑马西行。山边城,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 唐僧。唐僧行至两界山,忽听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 ●第十四回 叫喊者正孙悟空。唐僧收悟空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 唐僧抱怨不已。 悟空纵云离开唐僧。 观音授唐僧紧箍咒, 悟空接受龙王劝告, 重来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表示不现款违背师言。 ●第十五回 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 唐僧当座骑。 ●第十六回 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 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 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 遂打死白衣秀士蛇 怪, 与黑汉熊精相斗。 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 得到请贴, 变为老住持赴会。 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 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第十八回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 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 ●第十九回 那怪入洞取出九齿钉耙一悟空大战, 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 那丢 下钉耙, 跟悟空去拜见唐僧, 被取名为猪八戒。 三人到浮屠山、 逢乌巢禅师, 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第二十回 黄风岭的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 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筑死。 ●第二十一回 悟空斗不过黄风圣,败下阵来。请来灵吉,抓住黄毛貂鼠变的妖精,救出唐 僧。 ●第二十二回 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 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 法船,渡唐僧过河。 ●第二十三回 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意在试探四众禅心是否坚 固,唯八戒禅心不坚被捆。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 吃后长后不老。 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 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 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骂唐僧。 ●第二十五回 悟空难忍毁骂, 将树弄倒。 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 师徒们夜间逃走。 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 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 ●第二十六回 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 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第二十七回 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妖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 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第二十八回 悟空回到花果山,播风扬石,砸死上山捕猴的众猎户。 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八戒、沙僧与老妖黄袍怪在半空中乱杀。 ●第二十九回 唐僧在洞内见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摄来。公主劝 老妖释入唐僧。行到宝象,唐僧向国王递上妇人所托书信。国王恳求八戒、 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应诺,往战黄袍怪,八戒难敌,钻入草丛躲藏。沙僧被 黄袍怪擒入洞中。 ●第三十回 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白龙马 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 找悟空。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第三十一回 八戒用激将法使悟空当下随他前来。 悟空变成公主痛哭, 吞下九怪的内丹舍 利,现出本象,一路棍棒打得妖怪无影无踪。悟空去天界查访,星神念动咒 语,将那私自下凡作怪的奎木狼收回。悟空将公主带回国,并使唐僧恢复原 身。 ●第三十二回 行至一山,悟空听说有妖,撺掇师父让八戒去巡山。八戒要躲懒睡觉,编谎 骗人,但被变成虫的悟空一一听知,当面戳穿其谎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 两妖之一的银角大王率众妖洞巡逻,捉住八戒。 ●第三十三回 银角大王变做一跌折腿的道士躺在路上, 唐僧让悟空将其背起。 那妖遣来三 座大山压住悟空,将唐僧、沙僧拿到洞中。土地、山神等搬开大山,使悟空 脱身。悟空变成老道士,在哪吒太子帮助下,用假葫芦换了妖怪装人的真葫 芦。 ●第三十四回 悟空变老妖进洞,被吊起的八戒识出走了风声。银角大王与悟空大战。悟空 抛出压从老妖处得的幌金绳将对手捆住。 银角大王念松绳咒解脱, 反用绳捆 住悟空。悟空变出钢锉,锉断绳子脱身。又变成小妖偷走幌金绳。银角大王 用葫芦装了悟空。悟空骗魔开启葫芦,乘机逃出,再潜入洞,偷得葫芦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银角大王被悟空用葫芦装入,顷刻便化为 水。金角大王用扇扌+扇出烈火败悟空。悟空钻入洞内,窃得净瓶和扇子。 将老魔装入净瓶, 太上老君说受观音之托, 让童子化为两位妖魔考验唐僧师 徒。二童子复活归天。 ●第三十六回 来到一座破寺,师徒四人在庭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 “见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满心欢喜。八戒、沙僧观月, 于佛理亦各有所得。 ●第三十七回 唐僧梦前来, 自称是此地乌鸡国国王, 三年前被一道士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 道士变为国王篡位。又交给唐僧一玉王+圭。作为告知亲生太子的表记。唐 僧从梦中惊醒,但阶下却真有一玉王+圭。悟空变为白兔,将出城打猎的太 引入寺中。又变成一矮人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并请他回去向母验证。 ●第三十八回 母后和太子经过对证,确认现今君王为妖所变。悟空八是御花园,在芭蕉树 下到已被掩埋的井。八戒下井,得国王尸身,背回寺中。并挑唆师父念紧箍 咒逼悟空将死者医活。 ●第三十九回 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但因 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 文殊菩萨对悟空说, 国王曾将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 三日,故派遣骑来浸国王年,以报前恨。 ●第四十回 红孩儿纵风将唐僧慑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 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第四十一回 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 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八戒。 龙王弟兄被请来向 红孩儿喷水,反使一身烟火的悟空几乎被激死。八戒去请观音,被那怪假扮 观音,赚入洞内。 ●第四十二回 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破绽, 纵筋斗云径投南海, 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 ●第四十三回 黑水河中妖怪变成船家,将乘船的唐僧、八戒摄去水底。沙僧潜水与那怪大 战,不能获胜。悟空问罪于龙王。龙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第四十四回 行至车迟国。 国王兴道灭佛, 僧人都被罚做苦工。 悟空监工道士, 放走诸僧, 又叫醒八戒、 沙僧, 鼓风吹散道士之会, 推倒观内塑像, 变为三清大吃供品。 ●第四十五回 众道士将三人当作降临的三清祈拜,以求对水。三人将尿施与,纵云而回。 三大仙向国王奏说悟空等打死道士、 冒充三清事。 国王命唐僧等与三大仙赌 赛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坛弄法,召来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被悟空使 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 ●第四十六回 虎力与唐僧各在一高台上坐禅。 虎力变出臭虫咬唐僧, 悟家变成蜈蚣叮虎力 大仙,使他跌下;赌猜柜中之物,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等:由于悟空使计, 三大仙皆输。 ●第四十七回 前方到八百里的通天河。 四人夜宿在河边村里一老者家, 听说此地有一录感 大王, 惯施甘雨, 唯每年需吃一对童男女, 今年轮到吃自己之女与其弟之子。 悟空变童男,让八戒变童女,在庙里等候那妖。 ●第四十八回 那怪被八戒举耙筑下两片鱼鳞, 逃回水宫。 妖怪冻结河面。 诱唐僧踏冰过河, 使其落入水中。被藏于宫后石匣内。八戒、沙僧、白马和悟空会齐,返回村 庄。 ●第四十九回 八戒、沙僧将怪引出水面,悟空抡棒便打,那怪潜入水中不出。观音被悟空 请来,收伏妖怪,言明那怪是自己池中金鱼走脱成精。河中老鼋驮唐僧师徒 过河,并托唐僧去西天问佛祖自己将来之事。 ●第五十回 悟空以金箍棒画一阻妖之圈,让唐僧等坐在圈内,便去化斋。唐僧三人不耐 等候, 遂出圈行至前方人家, 误入独角兕大王之魔洞。 悟空忙赶去与魔交战, 却被那魔抛出一个圈子,将金箍棒套去。 ●第五十一回 悟空上天查访那怪来历无果, 先后请来托塔天王父子、 火神、 黄河神等助战, 皆未取胜。悟空发怒,以毫毛变出三五十小猴,又被套走,悟空变苍蝇飞入 洞,拿起金箍棒一路打了出去。 ●第五十二回 悟空变成促织入洞,拿了诸神被套去的兵器出来,又被那怪使圈子套走。如 来佛遣十八罗汉来,亦斗怪不过。一罗法言,如来曾示意去问太上老君降怪 之法。悟空请来老君,用芭扇出那怪三相,原来是老君座骑青牛,其圈为老 君的金刚琢。 ●第五十三回 唐僧和八戒饮了河水而怀胎。 悟空往索落胎泉水, 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 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诱开真仙之机,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饮水 解胎。 ●第五十四回 到都城城关,一行人被女官接入馆驿,女王欲招唐僧为夫。悟空让唐僧假意 应承。四人入城,女王在宫中设宴款待,宴后,倒换关文,差三徒前往西天。 唐僧邀女王同乘龙车出城为三徒送行, 趁机与三徒共投西方, 路旁忽闪出一 女,弄风摄走唐僧。 ●第五十五回 三徒赶至一座高山,见山中有洞。悟空变峰入一山洞,正逢女妖挑逗唐僧, 与怪相斗,被螫头部。八戒被螫了嘴。观音让悟空请天神昂日星宫,治好八 戒、悟空之伤,又现出大雄鸡原身,吓死那怪,原来是一母蝎成精。 ●第五十六回 唐僧被一伙强盗吊在树上, 悟空救下唐僧, 打死二人, 当晚, 投宿一老者家, 老者之子与强盗发现悟空, 便欲谋财报仇。 老者报信, 师徒走脱, 强盗追来, 被悟空打得死伤伤,老者之子亦被割下头,僧大惊,先念起紧箍咒,使悟空 疼痛难忍,又赶走了他。 ●第五十七回 悟空去见观音被留。 假悟空唐僧, 抢去包袱。 在花果山念包袱内的文牒, 并声言自己将去西去天取经,沙僧见了,去南海拜见观音。忽见悟空在旁, 于是掣杖便打,并向观音述说自己所见。观音遣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 ●第五十八回 悟空见假悟空而发怒,两个舞棒在空中恶战,真假难辩。如来认出假悟空是 六耳弥猴,使他现了原身。悟空一棒将其打死,又被观音送回唐僧处。 ●第五十九回 前方火焰山挡路, 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 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 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 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 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第六十回 悟空到积雷山找到入赘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 牛魔王被请走赴宴。 悟空偷 了牛魔王座骑金睛兽,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 将扇变大。却不会变小。牛魔王失金睛兽,忙赶回芭蕉洞。 ●第六十一回 牛魔王变成八戒,接过定扇,现出三相与悟空相斗。在众护法神将帮助下, 牛魔王败走。诸金诸刚与天兵天将,将牛魔王收伏。悟空用罗刹女交出的宝 扇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第六十二回 四人随披枷戴锁的和尚们来到金光寺。 悟空得知夜得知夜放霞光之宝为龙王 驸马九头虫盗,受国王之托前去擒妖取宝。 ●第六十三回 那妖怪是一个九头巨鸟。悟空在二郎神与梅山六圣帮助下。斗败那妖,骗得 塔宝。 ●第六十四 八戒开路行至荆棘岭上, 被一自称荆棘岭土地的老者, 化作阴风将唐僧摄去。 那老者同另外三老者是柏、桧、竹、松之精。四老扬道,唐僧主佛。杏仙女 前来要与唐僧匹偶。众徒寻来,树精化为树木。八戒诸树筑倒。 ●第六十五回 唐僧进“雷音寺”拜佛,和悟空、八戒、沙僧一被合在金铙之内,揭谛上天 请来星神,亢金龙用角沿铙缝钻入,救出悟空。悟空打碎金铙,老妖忙用搭 包将众神尽皆装入。夜半,悟空放去师父,唱同弟与诸神。那妖追出,又装 去唐僧师徒与众神。悟空走脱,去请武当山真武大帝来搭救。 ●第六十六回 真武派出的五龙、龟蛇及盱眙山小张太子和四大神将,尽妖魔装入搭包。悟 空正凄惨时,弥勒佛忽然降临,称那怪是自己司磬的黄眉童在成精。悟空依 弥勒计钻入那怪腹内翻腾摆布。弥勒将怪装入袋内。 ●第六十七回 七绝山一蟒成精作怪、悟空乘其张口来吞,借势钻入其腹,将金箍棒从背上 搠出,那怪死于土中。八戒现成巨猪,沿稀柿行一路拱去,唐僧一行翻越七 绝山。 ●第六十八回 师徒一行入朱紫国。 国王患病求医。 众官依八戒之言请悟空上朝给国王治病。 ●第六十九回 上论妖邪国五被悟空医好病, 说出病根是因三年前端午, 麒麟山妖精赛太岁 掠走竽后金圣所致,说话间妖怪骤临,悟空让八戒、沙僧在比护持,自己急 纵祥江,跳将上去。 ●第七十回 悟空打跑赛太岁派来的先锋, 打死一自换去朱紫为下战书的小妖, 携其尸回 国。 国王把皇后曾戴的黄金串交给悟空作为表记。 悟空变成被打死的小妖进 山入洞并差,将宝串交交给皇后,并托她将那怪放烟、沙、火的三个金铃骗 来,刚要盗走,惊动那怪,只好丢下金铃,变成苍蝇藏身。 ●第七十一回 悟空使计骗得妖怪金铃,溜出洞外挑战,引出那怪,用铃摇出烟、沙、火, 使那怪走投无路。观音洒甘露救火,并言此怪是自己座骑金毛犭+孔,因报 国王射伤孔雀大明王菩萨子女之恨,来此拆散国王鸾凤。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中七女妖把进来化斋的唐僧吊上房梁, 又从脐冒出丝绳, 将庄门漫住。 悟空变苍蝇见七女在庵旁温泉洗浴,遂变饿鹰,叼走其衣。八戒下水变成鲇 鱼乱钻,然后现出本相,举耙便筑。众女盘丝绊倒八戒回洞。悟空用毫毛变 众鸟,灭了守洞毒虫,救出唐僧,七女已走脱。 ●第七十三回 七女妖去师兄道观避难,见唐僧等来,暗请道士为己报仇。道士以毒茶毒死 唐僧、戒和沙僧。悟空撞破蛛网,打死七女妖的原身大蜘蛛。那道士两胁下 干眼齐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与之相斗,根据黎山老姆所说,请来毗蓝婆 菩萨,用金针破金光,入观救活唐僧三人,又将道士现出的原身大蜈蚣畏带 走。 ●第七十四回 太白金星来说山中三位魔王很神通。 悟空变成一小妖声言孙悟空要来打死众 妖。众妖魂飞魄散,哄然而去。 ●第七十五回 悟空进洞,见狮怪、象怪和鹏怪,但不慎被鹏怪看破捆翻,装入宝瓶。瓶内 相继出现烈火、 蛇和火龙, 他忙拔下观音赐给的救命毫毛变成钻子透瓶底钻 出,被狮怪张嘴吞下。狮怪饮药酒欲毒死悟空。悟宛饮酒后撒起酒疯,将狮 怪折磨得死去活来。 ●第七十六回 悟空迫使狮怪答应送唐僧过山。象怪拦住,以鼻卷去八戒,卷住悟空。悟空 以棒搠其鼻孔而被扌+卒放,又拿住象鼻将其牵回,迫他答应让唐僧过路。 三魔定计,在前面城市拦住三徒大战,众小妖趁机将僧抢入城内。 ●第七十七回 八戒被怪咬住,沙僧被象卷住,悟空纵筋斗云欲走,被鹏怪飞上抓住。三怪 将师徒入入笼内蒸时,悟空脱身,救出唐僧等,却魔头察觉,又将唐僧等人 捉回。 悟空拜请如来, 如来令文殊、 普贤二菩萨分别收伏自己骑青狮和白象。 如来使鹏怪落在自己头上,现了原身。 ●第七十八回 前方城市,每户人家前置一内有小儿的鹅笼。驿丞言道,国王贪爱道士献来 的美女而致身体九+王羸,又听道士之言,欲以一千余小儿心肝为药引。悟 空识得那道士是妖邪, 令诸神将鹅笼藏起。 又听那道士言说唐僧心肝强过丢 失的一千小儿心肝。悟空变成唐僧,被武士押上朝廷。 ●第七十九回 悟空将自己胸腹剖开,唯缺道十所要的黑心,现出原身,打败道士。妖道化 寒光投东而走,被寿星在空中罩住。妖道现出寿星座骑白鹿的原身。悟空打 死化为美女的狐狸,回城令诸神送归小儿。 ●第八十回 悟空见山中黑松林内有黑邪之气, 劝唐僧不要救被绑在树上的妖女, 唐僧不 听, 带女子到禅林寺。 寺中老喇嘛请师徒入内, 并引出七八十个小喇嘛相见。 ●第八十一回 悟空听众僧说有妖魔在此伤人,夜间变成一小僧,一位美女来引诱,他现出 原身,轮棒就打。那女子摄走唐僧。山神、土地跪告陷空山无底洞中之妖摄 去唐僧。悟空让八戒入山探路。 ●第八十二回 八戒探明那妖与唐僧晚间成亲。唐僧用悟空之计,邀那怪入后花园,摘下悟 空所变红桃奉与妖怪。悟空入肚,迫使那怪送唐僧出洞。 ●第八十三回 那怪出洞变花鞋为替身敌住三徒, 复摄唐僧入洞。 悟空发现那怪供奉的父兄 托塔天王与哪吒牌位,不禁大喜,执牌位上天,先向玉帝告天王纵女精害人 罪, 又随金星到天王府。 天王父子随悟空下天界。 那怪是曾被天王父子降伏, 拜为父的鼠精。见到哪吒,磕头求命。 ●第八十四回 灭法国国王专嗜杀僧。悟空趁夜纵云入城,变成灯蛾飞入一客店,拿走众客 衣服,复驾云出城。师徒衣至客店,睡在大木柜内。店内伙计听悟空说带有 许多银两,伙同贼盗,将大柜抬出城去。官兵夺回大柜。悟空出小悟空,将 国王、嫔妃作众官均剃成光头。 ●第八十五回 君臣表示不再杀戮和尚。师徒从柜中跳出,倒换关文。行至一座高山,八戒 与妖怪相斗而取胜,那怪以三小妖变成自己替身,敌住三徒,自己趁机抓去 唐僧,悟空见师父,不由大惊。 ●第八十六回 八戒将妖洞之门筑破。妖怪抛出树根做成的唐僧头,被悟空识破。又抛出真 人头,骗过三徒。悟空、八戒决心报仇,屯那怪相战。悟突变成瞌睡虫,使 众妖睡倒,又去后园解下师父再次入洞将怪绑出。八戒一耙将其筑死,原来 是一豹精。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郡官张榜悬赏,祈雨除久旱。原来郡侯不敬天,故被降灾。悟空劝郡 侯归佛教,上天径访九天应元天尊,借来雷、电、雨诸神,降雨三尺。郡侯 为四众建生祠。 ●第八十八回 到天竺国玉华城,三徒为三个前来寻畔的王子演示身手,使他们折伏。玉华 王恳请悟空三人收三子为徒, 并借三人兵器为王子依样制作。 三兵器在厂坊 夜放异,被附近虎口洞妖怪看见摄走。 ●第八十九回 悟空入山侦知妖王欲买猪羊祝得到兵器, 与八戒就成二小妖, 让沙僧扮作贩 猪羊者,三人进入洞中,各抓兵器,边打边走。妖王黄狮怪至竹节山盘桓洞 其祖翁九头狮处告急。祖翁率从狮怪来城。 ●第九十回 九头狮噙走唐僧和玉华王父子,叼上八戒。悟空也被叼入洞中。悟空打死看 守的小妖走脱, 又根据土地所说, 访九头狮之主太乙天尊。 天尊降了九头狮。 王子随悟空三人习武。 ●第九十一回 师徒入金平府城个慈云寺宿下, 又随寺僧入城看灯。 空中忽现妖怪所变的三 尊佛身,将唐僧摄走。悟空斗不过三怪,对八戒、沙僧言说那三怪似是三头 犀牛成精。 ●第九十二回 八戒、沙僧相继被擒。悟空上天请来角木蛟、斗木犭+解、奎木狼与井木犴 四星降妖, 三妖落荒而逃。 直至西洋大海。 龙太子拿了一犀, 井星现出塬身, 咬死一犀,众神又捉一犀。 ●第九十三回 前行到“布金禅寺”。 寺僧道此即是当年给孤独长者请佛讲经, 金砖布地的 园祗。入夜,寺主言去年风刮风一处称天竺国公主之女子入寺至今,并托唐 僧去国中打听。次日,师徒入城,一妖变成的公主正投绣球选驸马,击中唐 僧。 ●第九十四 国王降旨, 让唐僧师徒先去御花园安歇用斋。 至婚日, 悟空让唐僧应承婚事。 国王在关文上画押用印,打发三徒四驿馆。悟空变成蜜蜂,飞入朝中,落在 唐僧帽上。 ●第九十五回 公主为妖邪所变,因敌不过悟空,钻入山洞,被悟空寻见。太阴星君称那是 月宫中玉兔,将其带回。国王传旨绘下唐僧四人真容供养。 ●第九十六回 师徒又入一城, 前往性喜斋僧的寇员外家。 唐僧为员外做罢斋僧已够一万的 圆满道场,寇员外为唐僧师徒送行,大哭而返。 ●第九十七回 强盗夜入寇家踢死员外。其妻屯子赴官府诬告唐僧一行。悟空缚那伙强盗。 师徒欲将财物送还寇家, 被这兵押入城中。 至五更时, 悟空变蜢虫飞入寇家, 叮在棺材上假冒员外之魂说话,让其妻撤回诉状;又飞入刺史住宅,冒充家 其伯考之魂, 令释放唐僧一行。 天明时, 从半空里伸下一只脚, 将县堂丽满, 令众官立即放出唐僧。师徒被释,悟空径闯森罗殿索回寇员外魂,使其死而 复生。 ●第九十八回 到玉真观,受到金顶大仙迎接。次早,四众登灵山。逢大河。唐僧失足落水, 凡体肉胎脱下成为水中一尸。一行上山直至如来佛之雷音寺,拜见如来。阿 傩、 迦叶奉如来命去检取佛经, 但趁机索取礼物, 唐僧未备, 拿到无字经书。 唐僧再来求佛,阿傩、迦叶得到唐僧的紫金钵后,方传真经。 ●第九十九回 观音菩萨查僧所受之灾, 见距九九八十一之数尚缺其一, 故令揭谛再生一难。 遣送四众的八大金刚接到观音法旨, 遂使腾云的四众坠落于通天河西岸。 老 鼋驮四众渡河, 但因唐僧忘记向如来问他所托之事而将师徒四人和马匹抛在 水中。诸阴魔兴风作雨欲夺经而未成功。天明后,庄上人见唐僧师徒归来盛 情款待。夜至三更,师徒离去。

太上老君有那些经书?

《道德经》《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

太上老君的人物作品

《老子道德经》、《老子妙真经》残、《老子西升经》、《老子太玄经》残、《老子升玄经》残、《太清金液神丹经》、《太平经》、《清静经》、《太上老君开天经》 、《黄庭经》、《老子中经》、《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正一五戒品》、《女青鬼律》、《玄都律文》、《正一经》、《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太上老君戒经》、《太上老君经律》、《老君音诵诫经》、《太上老君内观经》、《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五斗经》、《太上洞玄宝元上经》、《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老君碑留古字》、《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太上保真养生论》、《太上化道度世仙经》、《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太上老君内丹经》、《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大通经》、《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太上老君说五厨经》、《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太上感应篇》等等。 以及《道藏阙经目录》中所列道经。主导太玄部诸太玄经。

什么是化太岁?

去看百科吧
一个人出生时的属相,恰好是和本年属相相同就被叫做“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诗曰: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
花太岁即在犯太岁时化掉灾祸。

化太岁的介绍

太岁又称太岁星君,或者岁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汉族民间奉祀的神祇。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代汉族人民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信仰,每年都有冲犯太岁的生肖,如属该生肖者,需要祭祀太岁神一年,以求太岁神保佑自己消灾免祸。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