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中主要看天干还是地支,八字干支怎样相互作用

何为天干地支四柱八字

干支阴阳及属性: 天干10个,地支12个。
甲乙同属木, 甲为阳, 乙为阴 丙丁同属火, 丙为阳, 丁为阴
戊己同属土, 戊为阳, 己为阴 庚辛同属金, 庚为阳, 辛为阴
壬癸同属水, 壬为阳, 癸为阴
亥子同属水, 子为阳, 亥为阴 寅卯同属木, 寅为阳, 卯为阴
巳午同属火, 午为阳, 巳为阴 申酉同属金, 申为阳, 酉为阴
戌未同属土, 子为阳, 未为阴 辰丑同属土, 辰为阳, 丑为阴
干支方位:
甲乙东方木 丙丁南方火 戊己中央土  庚辛西方金 壬癸北方水
亥子北方水 寅卯东方木 巳午南方火  申酉西方金 辰戌丑未四季土

八字天干地支哪个重要

同样重要干地支简称为“干支”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
“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在上主明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地支为暗,主隐藏的东西,一般主内部阴性的社会属性。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原始意义,1.天干(甲)为纯阳之木,为高大
乔木。为栋梁之才,甲木之人形貌高大雄壮,威武坚强,大方仁义,(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木为阴木,为花草藤萝之木,性质柔软,形貌苗条秀
丽,性情温和多情。(丙)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丁)丁为烛光之火,柔和可爱,也有如星星之光一样闪烁迷人。丁火日干的人外在柔弱
内心热烈,心思迅速敏捷,富有创意。(戊)戊土为堤防之土,坚固厚重,安定冷静,既中且正,万物都依靠他而得以生长和收藏,(己)己土为田园之土,中正蓄
藏,卑湿温和,怀纳水生金之德,有忍让涵养之性;坤土载德,能栽木藏水,(庚)庚为峰利的刀剑之金,庚金带煞,刚健为最,性情刚直不屈,办事刚毅果断,为
人公正,正义凛然,(辛)辛金为首饰之金,精致而怡人。外在柔软,温和多情,内在固执,唯美而清高。(壬)壬水为江河之水,浩浩荡荡,奔波向前,坦然大
胆,敢说敢做,智聪灵敏。(癸)癸水为雨露之水,寄生于树林之中,有濡养万物的性情,他们阴沉静弱,谦虚谨慎,内敛多思,2.地支(子)子为墨池。子在正
北方,属水,色象墨,故有墨池之象。(丑)丑为柳岸。丑中有水有金,为金库,己土止水故谓柳岸。(寅)寅为广谷。寅乃艮方,艮为山,戊土长生于是而广谷之
义演也,五行为木对应甲,四大长生之一,(卯)卯为琼林。卯系乙木,居位正东,于时为仲春,万物生焉,色若琅之青,故曰琼林。(巳)巳为大驿。大驿者,人
烟凑集,道路通达之地。巳中有丙火戊土,是其象也,又巳前有午马,故曰大驿。五行为火。(午)午为烽堠。午正位于南,属火、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
开始萌生。(未)未为花园。卯乃木旺,自成林麓;未乃木库,五行为土。(申)申宫壬水生,又与艮山对,是水绕山环也。申为名都。坤为地,其体无疆。(酉)
酉为寺钟。酉属金,位近戍亥,戍亥者,天门也。(戌)戌为烧原。戌月在九秋,草木尽萎,田家焚烧而耕,又戌属土,是以称名烧原,为火之墓库。(亥)亥为悬
河。天河之水,奔流不回,故曰悬河,亥即天门,亥为马星四大长生之一。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
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
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四柱中天干和地支分别代表什么

干支阴阳及属性: 天干10个,地支12个。甲乙同属木, 甲为阳, 乙为阴 丙丁同属火, 丙为阳, 丁为阴 戊己同属土, 戊为阳, 己为阴 庚辛同属金, 庚为阳, 辛为阴 壬癸同属水, 壬为阳, 癸为阴 亥子同属水, 子为阳, 亥为阴 寅卯同属木, 寅为阳, 卯为阴 巳午同属火, 午为阳, 巳为阴 申酉同属金, 申为阳, 酉为阴 戌未同属土, 子为阳, 未为阴 辰丑同属土, 辰为阳, 丑为阴 干支方位: 甲乙东方木 丙丁南方火 戊己中央土  庚辛西方金 壬癸北方水 亥子北方水 寅卯东方木 巳午南方火  申酉西方金 辰戌丑未四季土

四柱里面的天干是怎么确定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论,应该有观察和实践基础,不是闭门造车弄出来的概念。比如中医针灸取穴,讲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子和时辰,取穴是有规律的,和天干地支的规律符合。至于后世把天干地支用到算命中,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就大家自己判断其真伪吧。
六十甲子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60在时间领域是个奇妙的数字。不但中国古人用60作为循环,现在来自西方的计时法中,一分钟是60秒,一小时是60分钟。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同样,现在的一天24个小时,和中国传统的每天12个时辰(时辰也就是大时,两个小时为一个大时)对应,中国用5天作为一个时辰的大循环,所谓“五日一候”,共是60个时辰。下面列出六十个干支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月的纪法以节气来划分:
纪年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干支纪年,新的一年是立春交节之后开始的。比如2006年立春在2月4日上午7点27分,那么7点26分还属于乙酉年,7点27分开始就是丙戌年。
纪月
同样的道理,用六十甲子依次纪月。一个新的干支月也是从一个节气开始的。比如2006年3月6日01时29分是惊蛰,那么在此之前是庚寅月,在此之后就是辛卯月。
纪年和纪月,都是根据节气划分的。而节气的交节时间,则是精确观测天象后才能确定的,它反映了太阳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位置。
日子以一个起点日开始,60天一个循环:
纪日
一个昼夜为一天。用六十甲子来依次纪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一个循环。新的一天是从夜里子时开始的。
纪时
每天划分为12个等份,是12个时辰。5天共60个时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当前时辰为丙寅,下一个时辰就是丁卯。时辰的确立,需要用真太阳时计算。
纪日和纪时,记录了地球绕太阳运动和自转的情况。
四柱
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数值,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八字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时的时间四柱记录。它记录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地球、太阳、宇宙相对位置的一些信息。所以从八字本身的意思来说,它是一个时间记录,至于怎么去解读八字,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过份地依赖它,就是迷信。因为它毕竟只是记录了一个人的很少的一部分信息,宇宙这么浩瀚、人生如此复杂,人的一生主要还是靠自己努力和奋斗。

四柱八字中各干支如何相互作用(越详细越好)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统称为“四柱”。因每柱均由天干地支二字组成所以也叫八字。 年柱 :年柱使用的是农历,生年的干支就是年柱的干支。例如生于农历甲子鼠年,甲子即为年柱干支,生于乙丑牛年,乙丑即为年柱的干支。
月柱 :一年十二月与十二地支固定搭配,正月为寅,二月为卯直到十一月子、十二月亥。而天干则不易推得。天干对于月份应从年的天干推导得出,有歌决记之:甲己三年丙佐首,乙庚三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此歌诀的意思是凡天干为甲、己的年份,就以丙配正月寅,依次二月丁卯,三月戊辰直到十二月丁丑。凡天干为己、庚的年份,以戊为第一月开头,以下月份则依次排列。丙辛年以庚为正月开头,丁壬年以壬为开头,戊癸年以甲为开头。
另外,命书是以节气为月的分界。例如年的分界是以立春为界而非春节。由立春开始,正月同二月分界线是惊垫,二月同三月分界是清命,三月同四月是立夏,四月同五月是芒种,五月同六月是小暑,六月同七月是立秋,七月同八月是白露,八月同九月是寒露,九月同十月是立冬,十月同十一月是大雪,十一月同腊月是小寒。人们在用公历换算成农历后,应按节气按算月份而非按春节,元旦等算法。
时柱:日的干支同年的干支相似,也是由古时按六十年为一甲子循环往复,不停轮回。具体每月之干支,最好查万年历书。通过计算太过繁复。所以立日柱以历书为好。
时柱是以时辰的干支为准。时辰同月相似也是以地支固定。换算也很简单,以上面的介绍即可。而时之天干则由日干推出。凡日之天干为甲、己的、时之天干以子时配甲始,乙配丑、丙配寅直到乙配实为止。其它的是乙、庚、为日干时以丙配子时起。丙、辛为日干时以戊配子时起。丁、壬为日干时,以庚配子时始,戊癸为日干时,以壬配子时开始。

八字天干和地支如何作用?

地支与天干是互相作用的。隔远作用力小,印能否作根可能分情况,如乙亥,因亥水是大海大河大湖之水,乙木是花朵,如果生于亥月无甲木与寅卯地支,乙木变成漂木就不能作根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