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内容简介,破太岁是什么意思

本草纲目中是否记载了太岁这种东西

本草纲目的东西很全的 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这是对太岁的注解

什么是太岁有什么用


基本简介

太岁又称肉灵芝,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科学家称太岁是:一种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古时认为其为长生不老的仙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太岁分纤维状太岁和肉胶质太岁两种,纤维质太岁产于大山,无弹性,近灵芝;肉胶质太岁产自大地,有弹性,有肉质纹理。太岁生长十分缓慢,一年只生长5%,太岁一般并不直接食用,常用的饮用方法:需5两至1斤太岁,泡水5倍,7天之后,饮用太岁浸泡液。

太岁及太岁水目前还不是药物,但确实起到了许多专门药物起不到的作用:它的免疫调节功能能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节体液酸碱度,有效防止肠胃损伤,增强抵抗力,增加体内SOD,延缓细胞衰老,滋容养颜;它的抑制肿瘤功能能扶正固本,消肿散结,对多种肿瘤有抑制功效,它的抗辐射功能能迅速增加骨髓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血小板,明显缓解化疗后的毒副作用,但不能全部化解。

生物种类

太岁是一种自然界非常稀有的“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是介于原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命力极强,既有原生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动、植物生命的本源。

药物作用

抗肿瘤

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低下或失调,是肿瘤发生、扩散、转移的重要原因。太岁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剂和激活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防癌、抗癌能力。太岁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等内源性抗癌物质的生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太岁成为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辅助治疗的优选药物。太岁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这种无毒性的免疫活化剂的优点,恰恰是许多肿瘤化疗药物和其它免疫促进剂都不具有的。

抗衰老

太岁所含的多糖、多肽等有着明显的延缓衰老功效。此功效主要基于以下机理:

1.促进和调整免疫功能。对于成年人和老年人而言,这种促进和调整可明显延缓衰老。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而言,则可促进其免疫功能的完善,增强抗病能力,确保其健康成长。

2.调节代谢平衡,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研究表明,太岁能促使血清、肝脏和骨髓的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因此可以有效地抗病防衰老。观察表明,服用太岁以抗衰老,不仅对老年人有益,对各年龄阶段的人士都适用,因为生长发育的过程,也就是走向衰老的过程。

3.抗自由基作用。生物体所产生的内原性防卫自由基损伤的抗氧化剂或抗氧化剂化酶类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降低,是人体衰老的一个原因。灵芝多糖有显著地拟SOD活性,可显著清除机体产生的自由基,从而阻止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防止了脂体的过氧化,保护了细胞,延缓了细胞衰老。

4.灵芝多糖能显著促进细胞核内DNA合成能力,并可增加细胞的分裂代数,从而延缓了机体的衰老。

折叠提高免疫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中的军队,对内抵御肿瘤,清除老化、坏死的细胞组织,对外抗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人体每天都可能出现突变的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人体可以逃脱肿瘤的厄运,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的人,却可能发展成肿瘤。太岁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像是在调整音量,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它既能增加免疫系统细胞、组织数量,促进抗体产生,增加吞噬、杀伤细胞数量、增强其功能,又可以调低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

太岁是什么?

天津前两年清淤,清出一个肉球,找不出四肢和头尾,经鉴定为民间相传的“太岁”

2020年的太岁是谁?

太岁,又称肉灵芝。犯太岁太岁爷头上动土。

什么是“太岁”啊?

【“太岁”的几种含意】
tàisuì
(1) ∶木星的别称,古代用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纪年,一周是十二年
(2) ∶传说中神名。古代,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木星)相应而行,因此兴建工程等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不吉利
(3) ∶一种特殊的生物
【一·木星与“太岁头上动土”】
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或岁星一周天(实际是11.86年),并划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搞建筑,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后来,人们把别人侵犯自己怒斥为“太岁头上动土”,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这一说法早在宋朝就已有之。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就曾提到过:朱武和陈达、杨春在少华山落草之后,为了打劫钱粮供山寨使用,预备与官军对敌。朱、杨要打蒲城县,陈达不听朱、杨的劝告,坚持要从史进所住的史家村借条路去打华阴县。路经史家村时,史进召集众庄客截住道路,对陈达喝道:“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敢这样说的当然就是有来头的人,书中所讲的陈达的确不是史进的对手,结果被史进擒获。
【二·太岁之神】
太岁,为道教神明的尊称,又称太岁星君,或者岁君。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太岁又称太岁星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间奉祀的神灵。
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法,它是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轮流搭配而成。始于甲子,终于癸亥。一个轮回需要60年,称为六十甲子。
传说在这60年里面,每一年天上都会派一位神仙出来值年,他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祸福,老百姓尊称这些神仙为值年太岁,60年就有60位太岁,所以统称为60甲子神。
太岁神从南北朝开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犯太岁、冲太岁、刑太岁】
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曰: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记载:“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因此,无论是那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困厄,身体多病变,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
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什么叫做犯太岁?犯其实即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
“年冲”即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蛇年,属蛇者即为年冲;
“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凡是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庙里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
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
【三·不明生物—“太岁”】
“太岁”是一种存在于地球上的不明生物体,它的存在、作用和影响在生物学界始终有争议。
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原生质生物。或者说,太岁是可能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历史记载】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太岁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 “视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带个肉字,说明可以食用。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其中据说古代帝王将相寻找肉灵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最为著名。
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肉灵芝。
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广异记》中记载:晁某性情刚烈,有关于鬼神的传说或是禁忌,他从来不相信,也不觉得害怕。他经常故意在冲犯太岁的方位大掘其土,某天,竟在太岁方位上掘出了一块蠕蠕而动的白色肉团。他将这块蠕动的肉,鞭打了数百下后,丢到马路边,之后派人偷偷的在旁边观察周围的动静。
就在半夜三更时分,街上不知从何处出现了大队车马,围绕聚集在那块肉团的四周。车上有个人问太岁:「你为什么甘愿受到这种屈辱,却不报仇呢?」太岁回答说:「他的气势正旺,血气正刚,我也拿他没办法呀!」
【研究与发现】
从古到今有关发现“太岁”的消息就不断传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就先后有报道。虽然如今发现“太岁”已算不上什么重大新闻,但无论是民间还是科学界,都一直对“太岁”大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吉林、陕西等地的科学家已纷纷展开对“太岁”的研究。
太岁的形状,颜色,大小均没有固定值,似乎会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长大。
【生物性与物种猜测】
根据西北大学对外发布的信息显示,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同时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说法一:黏菌群复合体
专家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组成“太岁”的是非常多的菌体,而且品种各异。结合 “太岁”的个体带有一定弹性,还不时分泌出有丝性的黏物等现象,当时专家的结论是,所谓的“太岁”应该就是一种“特大型罕见黏菌复合体”。既有原生质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专家估计该黏菌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其它微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儿丁质、甲壳质等为营养,含有蛋白质约 50%,以及核酸、酵母菌和霉菌等。但当时受科研仪器的限制,没有对这些菌体作更深入的分子分析。
●说法二:粘细菌
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
●说法三:高等真菌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玉华教授将“太岁”切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体内具有菌丝,初步确定为高等真菌。
●说法四:并非黏菌群复合体
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态学专家茆晓岚多年前曾研究发现,该物体含大量的水;做蛋白质实验,没有蛋白质反应,也没有核酸反应。而放于火上烧,能闻到呛鼻的味道,他估计有醛基、醇基或羟基成分。因为黏菌必须具备蛋白质和核酸成分,因此他判断“怪肉”不是黏菌群复合体。
●其他说法
有专家还认为,“太岁”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但李泰辉研究员和施苏华教授都表示,虽然“太岁”为黏菌群复合体的说法基本可以认定,但关于“黏菌群复合体”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还不能清楚解释“太岁”为何种物种,惟有通过分子系统分析等研究,才能将“太岁”身上的秘密一一揭开。
【热捧多年只因至今仍是谜】
其实科学界对“太岁”的研究早已陆续开展,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民间,还是科学界对“太岁”的热捧依然有增无减呢?专家认为当中有两大原因。
首先是因为民间对“太岁”的传说从古至今一直流传,而且一些相关的记载很悬乎,比如说,秦始皇曾认定“太岁”为长生不老的灵药,命令徐福率部下千方百计找寻。而据古代文献记载,在中国北方民间,“太岁”是一种传说中的凶神。俗语中就有“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犯太岁”等说法。因此,每当各地发现有疑似“太岁”的生物后,人们就会异常关注,媒体争相报道炒作。
其次,科学界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未能清楚解释组成“太岁”的菌群复合体究竟为何物。李泰辉说,全球的科学家对于菌类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目前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菌在内的真菌大约在150万-200万种,科学界大约只对其中5%的菌类品种有研究,仍有过百万以上的菌类尚未能验明正身。因此,专家毫不讳言说,即使这次中山大学对该物质的分子系统有新的研究进展,科学界依然还难以给这个复杂的生物正式冠名。
【附表:六十太岁星君的姓名】
甲子金辨,乙丑陈才,丙寅沈兴,丁卯耿章,戊辰赵达,己巳郭灿,庚午王清,辛未李訽,壬申刘旺,癸酉康志,
甲戌訾广,乙亥吴保,丙子郭嘉,丁丑汪文,戊寅曾光,己卯龚仲,庚辰章德,辛己郑祖,壬午陆明,癸未魏仁,
甲申方杰,乙酉蒋嵩,丙戌白敏,丁亥封济,戊子郑堂,己丑潘佑,庚寅邬桓,辛卯范宁,壬辰彭泰,癸巳徐斝,
甲午章诚,乙未杨贤,丙申管仲,丁酉康杰,戊戌姜武,己亥谢焘,庚子卢超,辛丑汤信,壬寅贺谔,癸卯皮时,
甲辰李诚,乙巳吴遂,丙午文哲,丁未缪丙,戊申喻志,己酉程实,庚戌猊秘,辛亥叶坚,壬子丘德,癸丑林朴,
甲寅张朝,乙卯万清,丙辰辛亚,丁巳易彦,戊午黎卿,己未傅傥,庚申毛梓,辛酉石政,壬戌洪克,癸亥卢程
【天文历法中的“太岁”】
古人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份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其安排的方向和顺序正好和十二次相反。岁星由西向东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和顺序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为此,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根据《汉书·天文志》所载战国时代的天象记录,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在析木(寅),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寅”;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xiao),太岁便运行到大火(卯),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卯”,其余由此类推。
此外古人还取了摄提格、单阏等十二个太岁年名作为“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十二个年份的名称。屈原《离骚》:“摄提贞与孟陬(zou)兮,惟庚寅吾以降”,一般认为这里的摄提就是作为太岁年名的摄提格,是说屈原出生于“太岁在寅”之年;孟陬(zou)指夏历正月建寅之月;庚寅是生日的干支。这样说来,屈原的生辰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
粘菌复合体之说不可靠
王朝江统计发现,从1992年至今,全国各地共发现“太岁”18次。“现在拆迁工程增多,但15年才发现了18次,可见在古代,‘太岁’是多么的稀罕!”王朝江感叹说。
物以稀为贵,“太岁”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称其为肉灵芝,称其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而唐代文人笔记中则记载了一人因冒犯“太岁”,而遭到报复家破人亡的故事。
王朝江表示,近年来发现的“太岁”都被解释为粘菌复合体,是一种介于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的种类。但从全国各地发现的“太岁”来看,他们形态、颜色、发现地点各异,粘菌复合体之说可靠吗?
第一次见到“太岁”后,王朝江将撕下的一小块表皮悄悄带了回来,在显微镜下观察却没有发现细胞结构。“难道这个根本就不是生命体?”
第二次发现“太岁”后,他又将其中的一块带了回来。记者在王朝江的实验室内见到了养在特殊水中的“太岁”,两年多的时间,它已经从小枣大小长到了核桃大小。这块“太岁”呈深褐色,王朝江表示这可能与生长环境中的色素有关。
一般菌种在显微镜下放大400倍左右就可以清楚看到菌丝了,但“太岁”切片在放大1000倍后还是看不到任何组织。如果将其组织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会有什么结果呢?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朝江迈出了“太岁”研究难能可贵的一步。
■突破
“太岁”接种块长出菌丝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朝江再次获得一块“太岁”样本。他经过认真消毒,将其切割成两三毫米的接种块,分别放到30个试管的培养液中。
24小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结构的“怪物”,竟然长出了5毫米长的菌丝。这一结果与“粘菌复合体”之说相去甚远。
王朝江将这些接种块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后发现,菜豆形的孢子和一条条菌丝清晰可见。
王朝江表示,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太岁”是真菌构成的组织体,而非粘菌复合体。“虽然各地发现的类似的东西都叫‘太岁’,只是质感一样,但形态上差距很大。我的研究至少表明这些不明生物体被统称为‘太岁’或是‘粘菌复合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太岁’至少包括粘菌复合体和真菌两种。”
王朝江说,他虽然成功培养出了“太岁”菌丝,但距重获“太岁”实体还有很长一段路。

什么是太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太岁的形状,颜色,大小均没有固定值,似乎会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长大。 又一:据《中国民俗大辞典》介绍,太岁为值岁神。“太岁为百神之统,俗谓之中天子”。传统的太岁形象是头戴紫金冠,一身戎装,手执方天画戟的凶神恶煞之像。说来有些滑稽,太岁实质是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关于它的职能比较模糊。有称其为岁星(木星)的,有称其为四时寒暑之神的,有说是十二辰神的,有说是月神的。总之,它的关系和岁星比较密切。 我国民间对太岁的信仰主要以禁忌的形式表现出来。迁徙,嫁娶,建屋都要看太岁所在的方位,如果正对太岁所在的方位,则诸事就要停止。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