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南天财神,大理南天财神庙

神话中南天门的四大天王由来

四大天王就生在古印度著名的须弥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弥四宝山,山高三百三 十六万里。"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瑶。四天王各居一山。”四大天王是各护一方世界,说须弥山四面;东 胜神洲、南瞻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辅佐四大天王守护 空间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方。
据记载: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将,辅助管理所属山河、森林,以及地方上的小神。众大将中居首位者是韦驮,专门保护出家人,因此 备受僧尼尊崇。
四大天王乃佛教护法天神,居须弥山顶上帝释天下,守卫东西南北四方大门,各领鬼神部众,为佛教及信徒之守护神。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主乐,负责护持国土,安抚众生。南方增长天王握宝剑,负责增长善根,保护佛法。西方广目天王手缠赤龙,以净天眼观世情,以赤龙令人皈依佛法。北方多闻天王右持宝幡,左卧神鼠,制魔护财,为财神
参考:http://www.artvip.net/auction/artInfo.html?artId=2412948
(毗沙门天王又名北方多闻天王,为佛教护法之神,四天王之一。据说,他是古代印度教中的天神俱毗罗,别名施财天(意思是"财富的赠予者"),早在印度古代伟大史诗《玛哈帕腊达》等书中就已出现过。又说吉祥天女和他关系密切,是他的妹妹或妻子。在古代吠陀神话中,毗沙门天王本是帝释天的部下。后因帝释天在神话流传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尽管佛教传说中还保留其名,然势已微弱,毗沙门天王等便逐渐脱离了他,独树一帜。在中国早期佛教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已若即若离了。)
护世四天王:东方天王多罗吒(治国主)、南方天王毗琉璃(增长主)、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杂语主)、北方天王毗沙门(多闻主)(佛经称帝释的外将,住须弥山四边,各护一方,故称“护世四天王”
http://i.cn.yahoo.com/dongliang8231/blog/p_16/道教四大元帅 神话中,由於种种条件, 所以南天门的守门官虽职卑而位尊, 竟以”元帅”衔的人员充任, 鉴於出自各种记载, 也许是天门守门官经常换班, 四天门守门的四大元帅竟有几种说法.
一是马、赵、温、关四元帅说.明清小说多有”请神”, 这是道教一大本领.《三福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有张天师”请神”描写, 说他”取出那个令牌来, 拿在手里, 连敲三下, 喝声道: “一击天门开, 二击地户裂, 三击马、赵、温、关赴坛! ”敲了三下令牌, 急忙里把个飞符烧了两道, 猛听得半空划喇喇一声响, 响处吊下了四位天神: ”同是一样儿的长, 长有三十六丈长; 同是一样儿的大, 大有一十八围.” (第十三回)
这四位元帅, 马元帅是灵官马元帅, ”眉生三眼照天堂”, 也就是《南游记》主角华光天王; 赵元帅乃是”竹节钢鞭手内擎, 坐下斑斓一猛虎”的赵公明; 关元帅是关羽, 有诗为证: 凤翅绿巾星火裂, 三绺髭须脑后散.卧蚕一皱肝胆寒, 凤眼圆睁神鬼怯.青龙刀摆半天昏, 跨赤兔坛前谩谒”.温元帅是温琼, 原系东岳大帝部将, 因为英勇, 受到玉皇大帝特殊恩遇, 封为”亢金大神”, 赐予”无拘霄汉”金牌一面, 使他能自由出入天门, 此神长得”朱砂发梁遍通红, 青脸獠牙形太毒”.尔后又被借来作为南天门元帅之一.
二是马、赵、温、周四元帅说.《红楼梦》曾提及大观园冷落时, 贾赦请道士作法, 就供有四大元帅神像, 他们是马、赵、温、周.这里的关羽换了周广泽.它大概是见清王朝特别推崇关羽, 把它放进南天门守门, 未免是降低了”武圣”特殊身份, 因此补上一个无有声誉的周元帅, 据称此人原系一怪, 后隶为北方真武大帝部将, 被玉皇大帝封为风轮周元帅, 而调来守南天门的.
三是岳、赵、温、康四元帅说.岳是岳飞.据《说岳全传》, 岳飞系如来佛顶大鹏金翅鸟降世, 死后当然回归我佛如来处仍当菩萨, 何为神, 调守南天门, 不详.是否因为小说称”岳元帅”由此移植.康元帅名康席, 原也是黑松林妖怪, 后归真武大帝, 被玉皇大帝封为”仁圣康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他从来慈悲为怀, 不伤蝼蚁, ”四方谓之能仁, 声闻天下”, 故有”仁圣”之誉.现在彰化和嘉义还有康元帅和赵元帅合庙, 金碧辉煌, 供信徒膜拜.
四是四大天王说.按四大天王应是佛经中所称居须弥四宝山的护世四大天王.但此处所指四大天王, 并非由佛地借来, 而是姜子牙在《封神》中所封的四大天王, 他们是增长天王魔礼青、广目天王魔礼红、多闻天王魔礼海、持国天王魔礼寿.”今将敕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 辅弼西方教典, 立地水火风之相, 护国安民, 掌风调雨顺之权” (第一百回) .他们大概是被玉皇大帝调派守南天门的.孙悟空初上天时, ”先至南天门外.正欲收云前进, 被增长天王领着庞、刘、苟、毕、邓、辛、张、陶, 一路大力天丁, 枪刀剑戟, 挡住天门, 不肯放进” (第四回) .大概因为守门官守门不定位, 所以像这位增长天王魔礼青, 后来也曾守过东天门.孙悟空在万寿山五庄观, 就是用当年任弼马温时”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瞌睡虫儿弹与看守童子逃跑了的.

土地公硬闯南天门 是个什么故事

何福德老爷是中国供奉的保护神,广东地区的人们都称之为“何伯公”,或“土地伯公”。拜伯公是潮汕地区百姓最平常的事。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除农历7月15外),很多百姓都会到老爷宫去。福德老爷的造型几乎都是白须、白发,笑容可掬,地方员外打扮,一手拿元宝,一手执如意或拐杖,充分表现出慈祥温和的长者风范。和西新村福德老爷庙的福德老爷便是左手拿元宝,右手执拐杖。
究竟福德老爷是什么神呢?他原来就是“地神”,也就是一种自然神。我国自古代就已经祭地神了,人们以为有土地才能够生长五谷,有了五谷方能养活人类。所以对于土地渐渐地发生感谢之念,后来便把土地视为神明了。特别我国以农立国,一般的人怎样重视土地神,由此可猜想而知。
福德老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信仰,而在我国的民间俗念中,总喜欢将神明予以人格化,加以传说赞扬。人格化的何伯公是谁呢?其说法不一。流传于民间的传说甚多,下列摘要介绍几种。
其一,福德老爷也称福德正神,姓何名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从小就是个天资聪颖又极为孝顺的小孩;三十六岁时,当上朝廷的总税官,为官廉正;到了周穆王三年才过世,享年一百零二岁。神奇的是,他死后三天,容貌都没有改变;有一贫穷人家用四块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何福德老爷,过了不久,居然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何福德是神恩保佑,于是合资建庙并打造金身膜拜何福德,因此生意人常祭拜福德正神何福德。
其二,福德老爷原为周朝士大夫的家仆,名叫何明德。他的主人赴远地上官就任,家中留有爱女,其幼女思念心切,欲往见父亲,何明德乃伴她千里寻父,途中遇到风雪,女孩受冻将死。为避免让小姐受冻,何明德乃脱衣给小姐穿,自已只穿单薄的衣物,却因受不了寒冷的天气而冻死。就在此时,天空显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的景象,士大夫感谢他的恩德,于是建庙奉祀。周武王时,赠封后土,后世尊为土地公,土地何公。
其三,昔时有一何老翁,于路上拾得驽卵一个,带回家让母鸡孵出一条蛇来,何老翁饲养于家中,不料有一天何老翁外出时,该蛇闯出捕食邻人鸡鸭,老翁知悉后,乃将蛇放逐于山中。但在此后,蛇经常加害人畜,皇帝则布令除其祸害,但是没人敢冒险。此时,何老翁遂奋勇而去,将蛇刺杀。何老翁要求皇帝赐他为公,此后就司掌土地,称为土地伯公,或土地何伯公。这些故事来自于中国各民族在民间广为传播的小故事,是人们用最朴实的语言编制出来展现的特有风土人情,它们是民间文化的缩影,能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
土地公和土地婆—简介:这是民间传说着一个故事: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
故事介绍:
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庙大多比较简陋。一些大庙中间也有在殿堂中设有当方土地神位者。土地神的神诞之日是二月初二。旧时,官府和百姓都到土地庙烧香奉祀。现在初一、月半到土地庙烧香的依然十分普遍。
在民间祭祀的土地公都是慈眉善目,白须白发的老人,有时会有土地婆陪祀,有时则只有土地公而已。这是民间传说着一个故事: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了吗?』土地婆反驳着:『如果大家都变有钱人,以后我们女儿出嫁,谁来帮忙抬轿子呢?』土地公无话可说,也因此放弃他的抱负。世上觉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个『恶婆』不肯供奉她,却对土地公推崇备至。
传说:土地公是商人崇拜的财神,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称为『做迓』(或做牙)。农历二月二日叫做『头迓』,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尤其尾牙商家更是为了答谢员工一年的辛苦,请吃『尾牙』宴。

南天门的四大天王都叫什么?有什么特长?

持国天王多罗吒,持琵琶,
增长天王毗琉璃,持宝剑,
广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龙),
多闻天王毗沙门,持宝伞多闻天王 持国天王 广目天王 增长天王四大天王名称是: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主守东方,据称他能护扶国土,故称东
方持国天王。“多罗吒”,乃梵文译音,“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住须弥山黄金棰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 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仗宝剑,他住须弥山琉璃埠。“毗琉璃”梵文
译音,即意“增长”,据说他能率诸鸠般荼、薜荔等主守南方浮提洲。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毗留博叉”梵文译音,意为 “广目,'。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人民,他住须弥山白云量,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称赤索,看有人不信佛教,就 用赤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4.北方多闻天王, 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梵文译音,意即“多闻"。“多闻”比喻福、德 ,闻于四方。他住须弥山水昌盛,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财物。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说是兄妹),在古印度他是佛教中的一位主司施福护财善 神,又各施财天王,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一位“大财神爷",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国敦煌壁画中的 毗沙门画像:画他渡海布道之际,常常散下金银财宝。

财神爷生日是哪一天

; 财神生日是财神节的别名,为正月初五和农历七月廿二。财神节是中国汉族、土族等地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七月廿二是财帛星君的成道日。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有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习俗,因此逢年农历正月初五或七月廿二便是祭祀财神爷的日子。
财神爷生日是哪一天

中国民间通常在财神节以放鞭炮、挂灯笼、烧香、送纸钱等形式以祈来年财源广进。
财神兴盛于南宋,后逐渐发展为财神体系,按文武职位分为文财神、武财神。文财神为比干、范蠡等,武财神赵公明、关公等。
此外,人们信仰的财神还有五圣、柴荣、财公财母、和合二仙、利市仙官、文昌帝君、活财神沈万三等。财神爷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生日那天要吃面条,还要供一些水果、糕点,心里还要默念“财神菩萨,保佑我发大财,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样就会发大财了,还会长命百岁的呢,呵!财神爷的来历传说很多,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说他原为殷商人,名叫比干,生而心地仁厚,乐善好施,济困扶危,深得人心,尤其对商业特别有感情,经营有道,财源茂盛,成为商业上公认的财神爷,周围人们都十分信奉他,有些生意人还建了财神庙,四季供奉香火,顶礼膜拜,祈求他保佑发财致富。后来,人们把比干尊为财神,还说他是文财神,他爱民如子,尽管自己十分富有,但却十分关心穷苦百姓的生活。 农历七月二十二
财神爷是农历七月二十二过生日,这天也是财帛星君李诡祖和天财星君柴荣的祭祀纪念日。中国的民间习俗是正月初五拜财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财神生日,又叫财神节。该习俗遍及整个中国大陆,港澳台,南亚国家及华人聚居之地。

请问传说的财神爷到底是哪天过生日啊?谢谢

财神的生日,阴历7月22,正月初五,8月15日有好多种说法。据了解,农历七月二十二,是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也就是俗称的“财神节”。民间通常挂灯笼放鞭炮以祈求来年丰收,在农村比较盛行。 农历正月初五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 中国大陆,古代民间供财神是供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当财神是很有道理的,这个人绝顶聪明,帮助勾践打败吴王夫差,恢复了国家。他是第一功臣,可是他跟勾践相处多年,了解勾践的个性。这个国王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国家光复之后,他就开小差溜了,这是聪明人,改名换姓,称为陶朱公,去做生意。他有智慧,过去一生中大概财布施很多所以没几年发了大财,发财之后,他把钱散掉,全部布施。然后又从小生意慢慢做起,没几年又发了。三聚三散,这是真聪明。发财自己不享受,去帮助社会上贫苦之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商人的榜样,商人的模范。尊他为财神爷很有道理,就是教人发财以他为榜样,他是菩萨商人,商人要学他。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说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说法二: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唯“财神”即所谓赵公元帅,据说早在殷商时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他跑下终南山管闲事,站在商纣一边对抗义师,不幸阵亡,一道游魂被敕封为专管迎福纳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或谓其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抑在前头迎接他。不过也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在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轧初五的闹猛,而是改在“财神诞日”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溜进来享用。我们现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铺面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财神龛”,平日电子香烛火高低明灭,忽于此日悄悄地摆上了四菜一汤,便是已经掌握信息的明证了。
财神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想发财的人却有那么多,供不应求是明摆的,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画--“送财神”每逢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例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徒惹围观者哂笑,倒不如破费一点,快把这班“活财神”送走完事。穷光蛋扮活财神,抢财神变送财神,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迎财神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近年来结伙跳跃的“送财神”景象已经不见,起而代之的是单独行动--不声不响走到门前,拿张背面有不干胶的红纸财神像往门板上一贴,随即伸手讨钱,正见得时进俗易、推陈出新哩。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的叫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祈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想连香烛都舍了得点,还来求财?天下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民间还传说,财神即为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时东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行神。农历七月二十二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