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7闰1轮回,19年一轮回代表什么
有关阴历跟阳历19年轮回的问题。
农历有“19年7闰”的说法,每隔19年,阴历和阳历的日子回归,但可能有1~2天的误差
“十九年七闰”是什么意思?
十九年七闰法
农历的历年是以太阳的视运动周期(回归年)为标准来制定的。1个回归年长为365.2422日,历年取为365日或366日。
而农历的历月却是以月亮盈亏为周期(朔望月)来制定的。1个朔望月长29.5306日历月取为29日或30日。如以12个月作为一年,那么一年长为354或355日。这样,跟回归年相差为10或11天左右。
如果不顾及寒暑变化的规律,12个朔望月的历年与阳历的历年差数可以不管。但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会引起很大的不方便。比如,原来大家习惯于正月在冬天过,而经过许多历年以后,正月就会移到夏天过,这是很别扭的事。
为了协调历日与寒暑变化规律,我们祖先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加闰月的办法。12具朔望月与1回归年相关11天左右,累积3年后,就可以增一个历月(闰月),余下的再累积两年后,又可以增加一个历月,这么继续下去,经过19年,可加7个闰月,使得历日与季节协调起来。这个办法就称为“十九年七闰法”,它的道理如下:
1个朔望月=29.5306(日)
12×19+7=235(个朔望月)
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日)
1个回归年=365.2422日
19个回归年=19×365.2422日=6939.6018(日)
计算结果,19个回归年与235个朔望月的日数仅有0。09天之差(合2小时9分36秒)。看起来是相当精密的。
十九年七闰的间隔一般为3、2、3、3、3、2、3。即第1年之后的第3年为闰年,再过两年又是闰年,依此类推。比如:1900年为闰五月小,1993年为闰三月小,1995年为闰八月小,1998年为闰五月小,2001年为闰四月小,2004年为闰二小月,2006年为闰七月小,2009年为闰五月小。当然,也有其他的排列。我国南北朝时的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就创立了比十九年七闰法更为精密的“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法。即在农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年。在近400年中历日与节令的差不到0.3天!
“19年7闰1轮回”是什么意思?
农历的一个月,是月亮的一个朔望周期。
该周期的平均天数是29.53天,一年12个月一般就是354到355天。
而“年”的周期必须与四季的轮回相符,即一个回归年365.2422天。
这两者的差就用闰月的方式来弥补。即当差值累计到30天左右时,就增加一个月作为闰月。
19个回归年有 365.2422×19=6939.6018 天
而19个农历年(加7个闰月一共235个月)有 29.53 × 235 = 6939.55 天
这时,两者之差可以达到最小
"19年七润”啥意思?
星座是按阳历算的,所以,闰月没关系,你去查下万年历看你生日那天是阳历什么日子,
十九年是一个轮回吗?
60年一轮回
为什么人们19年一个轮回,阴阳历相同,而有的人不是。
中国农历中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确立的,平均每月29.5306日。一年12个月只有354.3672天。而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间确定的公(阳)历,一年有365.2422天。
这样,按农历计算,一年的天数比公历就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按农历每月30天计,209天除以30是6.9666。也就是说,在19年中,农历时间比公历差不多少了7个月。
为了补上7个月,农历采取了设置闰月的方法——19年七闰。即在农历的19年中,有12个每年12个月的平年,和7个每年13个月的闰年。闰年分别为第3、5、8、11、14、17、19年。这样一来,19个公历年的日数和19个农历年的日数就差不多相等了。
于是你的问题呢就是:公历所对应的农历日子,每19年轮回一次。因此,人们每逢19的倍数生辰的时候,生日当天有可能既是农历生日又是公历生日。但因为农历与公历的准确天数都不是整数,农历和公历在19年中的天数也有细微的差别。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当小数变成了整数时,两种历法生日才会完全重合;更多的时候是相差一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月29日出生的人,在76岁那年,两种历法生日才有可能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