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天象,古代天象名称大全

古代的“天象”是真是假?为什么伟人诞生都有天象?

都是假的,伟人诞生的天象比如皇帝,都是他们为了添加自己名正言顺登基的理由罢了。观天象首相要会灵活运作九宫八卦,比如你在观天象学会从当年当天运算,其渺无穷!厉害的是可以百分之百判断朝廷的国运与气数!应该说是假的,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制造的神秘色。那些帝王诞生所谓的天象,也大都是编出来糊弄人的,因为这样统治者才被人们认可,因此来巩固自己的帝王地位。

古代天文异象

一:彗星袭月

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遮住月亮的天象。

古时候也称彗星为“星孛”、“蓬星”或“长星”,民间多成为“灾星”、“扫把星”,人们便把战争、瘟疫等灾难归罪于彗星的出现。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630多年。

二:白虹贯日

白虹贯日,即白色的虹霓横贯太阳。

这里的“虹”并不是虹,而是一种“晕”的天象。

日、月光线通过云中冰晶发生折射或(和)反射而产生的位于日、月周围的光圈、光柱、光弧、光点的总称。

晕的出现常是天气转变的一种预兆。

天气谚语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

古人认为白虹如刀,日为君王,预示着君王被威胁的征兆。

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因此白虹贯日作为成语意为将有重大的变革发生。

三:荧惑守心

荧惑指的是太阳系中的火星,因其荧荧似火,行踪不定,得此称呼。

“守心”的“心”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

心宿由三颗星组成,古人认为这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

“守心”是指火星在顺行和逆行的转折期间看似行进速度较慢,这个缓慢的转向过程叫做留,留在心宿区域徘徊不去,就是“守心”。

火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预示着战争、杀伐,因此荧惑守心的出现在古人看来并不是吉利的征兆。

轻者天子失位,重者就是皇帝驾崩,丞相下台。

对于“荧惑守心”最著名的记载便是《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而且巧合的是的确在秦始皇身上应验了。

这也成为荧惑守心这一天象的神秘之处。

四:水星凌日

水星凌日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

由于水星和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一个7度的倾角。

二者只有两个交点:升交点与降交点。

因此,只有水星处于轨道上的这两个交点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

五:秋星昼见

《资治通鉴》公元前185年

“秋,星昼见。”

在公元前185年的秋季,星星在白昼出现。

星星在白昼出现,这太不可思议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日全食。

可是,日全食在书中都有单独记载的,可见这种情况并非日全食。

那么,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 

六:两月相承

《资治通鉴》公元前32年

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

公元前32年,八月份,早上东方天际,一上一下,出现了两个月亮。

晚上同时出现两个月亮,恐怕是闻所未闻,这种天文现象又该如何解释?

七:日夜出

《资治通鉴》公元318年

“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

公元318年,十一月份,太阳在夜晚出现,高度只有三丈!

你们见过太阳在夜晚出现吗?而且高度仅仅只有三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中国人古代如何识天象

    古代中华民族也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人们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有约38个星官。

    古人们为了认识星象、研究天体,很早便人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中国称之为星官,西方唤之为星座。中国古代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最早的完整文字记录见诸于《史记·天官书》中。

    春秋战国时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体系。到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综甘、石、巫三家星官,编撰成283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并绘制成星图。

    晋、隋、唐继承并加以发展,我国的星区划分体系趋于成熟,此后历代沿用达千年之久,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对天象的认识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

    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星象

    百度百科-天官书

    其实星座位置是按一定规律运行的,而且和地球上气候变化是相对应的。中国的老祖先经过长时间观察天象的经验累积之后发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是以黄昏时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令的季节。而这种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就叫做“观象授时”。在没有历法的时代,曾经为古人使用过一段很长的时间。
    书有《甘石星经》、《通志天文略》、《淮南子一书卷三"天文训"》……很长一段时间后的经验,古人观天象的夜景,星座移动方向是有规律的,一致的,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所以,有4000年前的古书中鹖冠子记录:“柄东指世界上的弹簧柄南指,世界上所有夏季西指柄下秋季柄北指的是世界上所有冬季。”观察斗的位置,以确定换季时节的晚上。这个观察占星术有规律的变化的四季,被称为“大象的时间。日历时代,人们一旦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几千年前,中国人们已经学会从观察天象,以计算每日的潮汐和日出时间,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含有大量的成分,往往穿凿附,例如,是无法解释的天文现象的原因日食和月食等现象的天文馆警告说,这些现象将是一个大灾难的预兆必须举行一个仪式,以平息神的愤怒
    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它包括不仅年,月,日,小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运动,打破日晷的影子,滴漏,明星来来去去,天空分区,等等。因此,中国古代日历的本质是今天的年历。据传说,现在保存的最古老的经典之作“夏小黄历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服务多年历。
    有超过其独特的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天文学,占星术。也正因为占星术的需要,古代,许多星占家了大量的意见记录下来,写了占星术的著作,包括一些天文知识的天空现象。因此,许多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占星术的著作。
    世星现在看到的第一个占星术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沉卫师写的著作中。这本书的原始的名字是“天文数字”,涵盖了太阳,月亮,行星,打破明星,古代天文长期的,多方面的宇宙概念,尤其是恒星部分价值较高的。 ①
    “占星术”是一个于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更具体的五大行星的运动和一些天文知识,分为九个部分,八千字。这本书是写的关于前的第一年的皇帝文汉(179 BC到164 BC),一个详细说明的书5行星运动,成为一个先驱的后代日历“步骤五星级工作。书,金星,土星的会合周期设置更准确,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46年),汉武帝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七十年的木,土,金三星的动态一年一年记录
    汉,有两个重要的天文著作应该提到的是,这是天官书“,”周髀算经“。天官书是“史记”,公元前一世纪,司马迁的“前145或135 - ?)前进,可以被视为天文知识的总结的时候。
    BR />古人的理解天文馆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际的观察和记录,积累的经验和比较分析。

    古人观天象到底是在看什么

    我们经常听说,某个时间,某个方向,有一颗流星坠落,然后某国国君过了不久便死了,真的有某颗星代表某个帝王,或者说,某些星星的明暗,与帝王的存亡有关?


    在中国古代,观星叫观天象,意为天可成象,象可示吉凶,有圣人可观天象。这些天像,通常从表面上看,包括了月球的盈亏、太阳的出没、行星的冲和、流星的闪逝、彗星的隐现、新星的爆发、日月的交食等。
    作为最高统治团体和个人,唯有其权利合法,才可有效行使其权力,而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两方面,君权神授和君权民授,除此之外,所有其他途径获得的权力都是非法的。
    从古至今,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君权神授这一传统,其实,我们所说的神,指的是最早给地球带来灵性的外星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帝。
    上帝这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是指对造物主的称呼,这里的造物主,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的造物主,是指促使人形动物变成有灵性的人的造物主,另一种造物主,就是促使地球上生灵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外界条件,如日月星辰。
    中华民族的造物主龙马氏离灭之时,曾调星布月,布道于星象,大弟子伏羲曾夜观天象,以感龙马氏之教导,三弟子文真曾将九星气灵与四海相连,所以,观察天象,可知上帝之意愿,可知四海祸福。

    大家知道,我们所看到的星星,绝大部分都是恒星,恒星构成了星空的主体。所有恒星的位置都是相对固定的,运动规律也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对恒星观测的内容也比较少,神秘性也小,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计时,一是为其他天体提供位置参考。 关于计时,是看北斗星的斗柄,有这样四句话:“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星的斗柄仿佛一根巨大的指针,在天空转动,随时标示出当前的日期。对于有经验的观测者,只凭观测斗柄指向,就可以大致判断当前的节气。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一点似乎不值一提,不过在古代,历法系统没有这么发达,也没有这么准确,看星斗定时是有其作用的。 更有内容的观测,来自所谓“五星、七政”。“五星”即五颗肉眼可见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七政”是在“五星”的基础上增加太阳和月亮。对他们的观察,离不开对他们所在位置的描述。这就是恒星观测的第二部分内容。我们都听说过所谓的“二十八星宿”,所谓“宿”,就是指行星和日月暂时在此“住宿”的意思。由于恒星的相对位置不动,形成了一幅天空地图,“七政”们运行到哪里,可以用此来描述。这二十八宿,又分为四个大区:东方青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并且,每个星宿对应着不同的人间地理位置。二十八宿,是黄道星宿,与西方天文的黄道十二星座大致相对应,五星、七政的运行基本在其中,但行星有时会有比较大的张角,所以也会运行到其他星座中(古代称作星官)。 月亮是夜晚最显眼的天体,月相圆缺的变化直接和农历的日期对应。对月亮的观测,大约也有两个方面意义。一个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天气,一个是预测日月食。 从月亮来预测天气,有一些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有一句古语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如果月亮周围出现光晕,就说明第二天刮大风的可能性很大。不知道诸葛亮借东风的当晚是否也有“月晕”的迹象。这多少还是能让人想象出一些原因的,比如出现光晕,可能意味着空中的水气含量比较大,也许和温度也有一些关系,也许是会有风雨出现。但还有一些,似乎更加神秘,比如《尚书·洪范》中提到过 :“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诗经·小雅》中也对此进行印证:“月离于毕,俾滂沱矣”。都在说月亮运动到毕宿(按现代星座划分为金牛座的一部分)位置,则会有大雨出现。究竟是不是这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 预测日月食,是靠精细的计算月亮和太阳的运动位置和趋势,如果他们靠得太近,自然就会发生日月食的现象。这只是普通的技术工作,古代有专门的天文官负责观察和计算。如果出现漏报和误报,都是重大失职。 内容最丰富的观察,是对“五星”—— 水星也称为辰星。 金星也称为明星,又名太白,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木星也称为岁星。 火星也称为荧惑。 土星也称为镇星或填星。 这五颗星的运行规律又可以分为两类:水星和金星在太阳系中处于地球内侧,他们在地球上的视觉角度不会离开太阳太远。所以只能在黄昏或黎明出现。而其他三星,则可以出现在远离太阳的位置上。他们以相对难以计算的规律运行于不同的星宿,注意,每个星宿都对应着人间不同的地理位置。这种对应,称为“分野”,现在看来,多少有些牵强。比如:斗宿、牛宿对应地上的扬州;箕宿、尾宿对应地上的幽州;心宿、房宿、氐宿对应地上的豫州(战国时期的宋),等等。 而这五颗星也具有不同的含义。比如火星(荧惑)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战争和灾难,如果移动到心宿(按现代星座划分为天蝎座的一部分),就称为荧惑守心,被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尤其对于豫州地区来说,更加不祥。 《史记》中曾经记录战国时期一个有名的故事:“三十七年,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火星侵入心宿,心是宋的分野。宋景公很担心。司星(专门负责观星的官员)子韦说:“把灾祸移给相国吧?”景公说:“相国是我的股肱。”“移给百姓?”景公说:“百姓是为君之本。”“移给年岁?”景公说:“年岁不好,百姓就会困乏,我还给谁当君主啊!”司星子韦说:“您这三句有君主之德的话,上天会听到的,荧惑应该会移走的。”于是他们等了一阵,果然移了三度。 这个故事说明天象并非其决定性的作用,宋景公的仁德之心就改变了预定的天象灾害,天象随之改变,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一种典型思维方式。 更为神奇的是,所有的行星,基本都按照同一个方向运动,但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从地球上看来,会出现“逆行”现象,即反方向运动。这更为古代观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除了刚才所说的分野对应,不同的星宿还有许多具体含义,充分发挥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成语,气冲牛斗。牛与斗就是天上的两个星宿。“牛宿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南斗六星,天庙也,一曰天机”。这种对应的具体说法很多,相互矛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具体应用时,主观色还是很强的。 再举一个三国演义中的例子: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用许攸之计去烧袁绍囤积在乌巢的粮草。当晚袁绍的谋士沮授,“仰观天象。忽见太白(金星)逆行,侵犯牛、斗之分,大惊曰:‘祸将至矣!’”虽然沮授从天象上看出了问题,但袁绍并不信任他,所以仍然失败了。太白(金星)如果逆行,一般象征灾祸。 其他观星的现象,还包括观察各种天文或者天气现象,而其中以客星、彗星、流星为主。 客星普遍认为就是现在所说的超新星。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出现在金牛座天关星附近的超新星,这应该是有关客星最著名的记录了。这颗超新星爆发后达两年之久才变暗。《宋会要》中记载道:“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而彗星则比较有趣了,“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古人认为是灾难的征兆。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就提到:“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对流星的观察,也有很多记录。《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这是关于流行雨的记录。古人很早就知道流星和陨石的关系,《史记》中有个有名的例子:“(秦始皇)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史记》在这里非常客观,很清楚地知道上面的字不是陨石带来的,而是有人故意刻上去的。 客星、彗星、流星,这些天文现象,由于出没无常,往往和人间的吉凶祸福关系不很密切,其观测的天文意义多于预测意义。 中国的史书往往有“天文志”这一部分,上面有许多观星和预测吉凶的记录。如果断然认为这些都是,只怕也是不够客观的。因为日月五星都是运行在地球周围的质量巨大的天体,他们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很可能确实对地球上的生命有一些影响。而客星由于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彗星与流星的质量又非常小,所以对人类的影响似乎难以看到。这样看来,夜观天象多少还是有些科学道理的。

    求古代奇异天象的名称,满意的再加50分

    1、荧惑守心

    “荧惑”是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

    荧惑又名赤星、罚星、执法。又视火星在东方叫悬息,在西方为天理,在南方为火星。历史上所有实际发生过的“荧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国史籍中全部“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

    2、五星连珠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古代用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认为它是祥瑞之兆。

    3、日食

    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4、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

    5、彗星

    我国很古代就有彗星记事,并给彗星以孛星、长星、蓬星等名称。最可靠的记录,开始见于《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平均周期是七十六年,出现的时候形态庞然,明亮易见。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末的二千多年,共出现并记录的有三十一次。其中以《汉书·五行志》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记载的最详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星连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荧惑守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月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彗星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