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摸起来什么感觉,破太岁怎么化解
太岁到底是一种什么东东?
http://www.baidu.com/s?wd=%CC%AB%CB%EA%CA%C7%CA%B2%C3%B4%B6%AB%CE%F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
可到这里看一下吧.http://it.sohu.com/20050718/n240166307.shtml
http://www.comvan.com/bbs/archive/index.php?t-1267.html
看看,都是说“太岁”的有关“太岁”的报导已经有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是说“进行研究”,但是下一次再发现“太岁”时,还是不能解释。下面的报导也说是在“研究”。
200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张永平在推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石头状的“怪物”,它既没鼻子也没眼睛,摸上去感觉像团肉;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它一天天不断长大,身上的“伤口”也可自动愈合。
更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过它的水后,困扰了多年的头痛病竟然消失了。人们开始对这个“怪物”进行各种揣测,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太岁”;有人说它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
一年后的今天,内蒙古方面将这个疑似“太岁”的切片样本邮寄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该院的施苏华教授等专家将通过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技术给其验明正身。
这个“怪物”究竟是不是“太岁”?“太岁”究竟为何物?记者特地走访了中山大学、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权威专家。
本报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关注“太岁”,当时一些专家的看法到现在仍是“太岁”研究的主流声音。
背景链接
《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对太岁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等。晋代著名学者郭璞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作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本经上品”,具有“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的特点。
另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
正在为“太岁”验DNA 极有科研价值,可能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有帮助
几经周折,记者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拜访了负责这次样本分析研究的施苏华教授。尽管施教授称在鉴定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愿就此过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她还是透露了一些关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施教授说,目前可以初步肯定这个“怪物”就是“太岁”。而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对“太岁”身份的鉴定工作,只是众多纷繁的“太岁”研究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她和她的研究生目前正利用一些先进的手段对这个样品的分子系统、分类定位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些基本的参数去找出该物质的DNA序列,然后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看看它属哪类物质,或者与哪类物质比较接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岁”样本的切片已成了实验室里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此刻它在先进的实验仪器中接受着各种数据分析。“太岁”切片样本从内蒙送至广州研究已有几个月了,但让施教授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东西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她说:“从目前的研究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组成‘太岁’的物质不止一种。”而具体是何物质组成,施教授则未予透露。她说,“谜底”必须在所有实验完成后才能出报告。
如何鉴别真假太岁
胶类制品,如自卫器当太岁,或其它橡胶制品。(分辨办法,火烧。橡胶制品在火烧下达到燃点会自己燃烧,当火原离开后可以自燃,太岁自身不能燃烧,只是为火烧的冒烟,火原离开其自身不燃烧)有什么问题请继续追问。
请问《太岁》是什么东西?
"太岁"就是木星,木星一年移动一个宫位,即是生肖上所讲的太岁眼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正对一个来自内蒙古的不明“怪物”进行身份鉴定—— 200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张永平在推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石头状的“怪物”,它既没鼻子也没眼睛,摸上去感觉像团肉;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它一天天不断长大,身上的“伤口”也可自动愈合。更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过它的水后,困扰了多年的头痛病竟然消失了。人们开始对这个“怪物”进行各种揣测,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太岁”;有人说它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 一年后的今天,内蒙古方面将这个疑似“太岁”的切片样本邮寄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该院的施苏华教授等专家将通过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技术给其验明正身。 这个“怪物”究竟是不是“太岁”?“太岁”究竟为何物?记者特地走访了中山大学、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权威专家。 本报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关注“太岁”,当时一些专家的看法到现在仍是“太岁”研究的主流声音。 □背景链接 《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对太岁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等。晋代著名学者郭璞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作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本经上品”,具有“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的特点。 另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 1 正在为“太岁”验DNA极有科研价值,可能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有帮助 几经周折,记者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拜访了负责这次样本分析研究的施苏华教授。尽管施教授称在鉴定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愿就此过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她还是透露了一些关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施教授说,目前可以初步肯定这个“怪物”就是“太岁”。而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对“太岁”身份的鉴定工作,只是众多纷繁的“太岁”研究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她和她的研究生目前正利用一些先进的手段对这个样品的分子系统、分类定位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些基本的参数去找出该物质的DNA序列,然后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看看它属哪类物质,或者与哪类物质比较接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岁”样本的切片已成了实验室里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此刻它在先进的实验仪器中接受着各种数据分析。“太岁”切片样本从内蒙送至广州研究已有几个月了,但让施教授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东西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她说:“从目前的研究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组成‘太岁’的物质不止一种。”而具体是何物质组成,施教授则未予透露。她说,“谜底”必须在所有实验完成后才能出报告。 不过施教授也表示,关于“太岁”的研究从科学上来讲,的确是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因为据说“太岁”能自己生长,而且繁殖能力和修复能力很强,因此关于其生物能量来源等问题就很有科研价值。如果这些难题能一一破译,说不定将来会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2 基本肯定是黏菌群复合体,有专家大胆推测可能是一切动物的祖先 本报记者随后又联系到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辉研究员。对于这次内蒙古又发现疑似“太岁”的物体,李泰辉研究员的第一反应是“并不奇怪”。他说,从古到今有关发现“太岁”的消息就不断传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就先后有报道。李泰辉说,无论是民间还是科学界,都一直对“太岁”大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北京、吉林、陕西等地的科学家已纷纷展开对“太岁”的研究
“太岁”到底是块是,什么东西啊?
据专家考证,太岁是六十甲子中,每年轮流统领该年天下大事的神明,是地神中最有力的年神。除了玉皇大帝外,几乎各路神仙都要听其命令, 因此无人敢冒犯他。由于传说中太岁位高权重,人人对他敬畏有加,唯恐“太岁头上动土”
一重达49公斤的特大“太岁”,在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被发现,令人叹为观止。
这块重达49公斤形似怪异肉饼状的“太岁”,是2002年5月30日在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其长度约140厘米,厚度约15-17多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中间相互联接,呈两片肺叶状,外表沾满了厚厚的腐殖土,因体积重量太大太重,取出时被折断为两部分。如此大的“太岁”现世十分罕见。
记者在1月7日来到“太岁”发现者韩增禄家时看到,这个“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洗去表皮腐殖土,会看到它的肉,色泽并不一致,大体上是越丰满的地方,越现橙红色,里面有一些类似血管状的东西。摸上去有粘忽忽的感觉,好像里边水分很大,就像是牛蹄筋一样,刀割上去很费力。
据发现者韩增禄介绍,2002年5月30日, 他与二儿子上山找牛。当时,二儿子在沟塘子的一处山戗子旁脚下触到一软绵绵的东西,韩增禄闻讯赶去仔细地察看,地上有两厘米厚黑土和腐叶,用手轻轻触摸软软的,很有弹性。经挖掘发现,其物通体为黑褐色,局部呈珊瑚状,就像堆在地上的两堆牛粪,总体看上去是两片肺叶状既不像动物、也说不上是植物的神秘“肉坨”。
令人惊奇的是,在“肉坨”身上最上面一层是当年落下的枯叶,枯叶下面是一层土,土的下面是“肉坨”。更令人惊奇的是“肉坨”肚皮底下是一层枯树叶,没有任何根系。据韩增禄讲,当时因为听老年人说过,所以当时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肉坨”可能就是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神秘“太岁”。
第一目击证人桦甸夹皮沟镇李广林告诉记者,大家把“太岁”采取回家中后,他自己吃了一点,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放到口中就化了。
发现者韩增禄希望有关部门对此作深入研究,能在科学上给出一个答案:“太岁”是什么东西?有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对生命的起源和世界的神秘现象是不是有所发现?
〔新闻链接〕“太岁”的传说与现实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了。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
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这块“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对此,专家称,它其实是一个有生命的、低等菌类混合体,与《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的“肉芫”不能简单划等号。 本报今天以《“太岁”驾临南部山区?》为题,对在西营镇中阁老村发现的一个不明生物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兴趣,大家说法不一。记者就有关问题向山东大学生物专家卢浩泉教授求证。卢教授以前曾接触、研究过这类东西。卢教授告诉记者,被百姓说成“太岁”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个由粘菌、真菌、细菌等组成的菌类混合体,南方较多北方较少,但不管在哪,只要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出现。今年降雨量较大,南部山区山村出现这个东西并不稀奇。至于当地百姓说的“太岁”能发出像青蛙一样的叫声,卢教授说,有可能是菌落里面夹有空气,当人用脚踩时,气体受挤排出而发出的声音。另外,因为菌群也是一个生命体,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新陈代谢,出现代谢物是正常的;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适宜菌群生长时,它也会慢慢腐烂、解体。 卢教授还称,这类菌群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不能与《本草纲目》等古籍上的记载完全划等号。现在还不清楚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太岁”这种不明物体的报道在许多媒体上出现,媒体报道众说纷纭。对此,本栏目专门进行了一番走访和调查。
2004年4月20日,内蒙古巴音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与妻子在送树苗的路上捡到一个圆乎乎的不明物体,初看像石头,用力压却软乎乎的。夫妇俩将它带回家并洗净后,这个东西变得柔软而透明,摸上去黏滑而有弹性。去年下半年的一天,鸡把这个东西的皮给掏烂
了,可它被重新放到水里后,身上的伤痕竟慢慢地消失了。这一变化使夫妇俩觉得这“怪物”应该是活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外乡人来访,告诉夫妇俩这个东西叫“太岁”。夫妇俩觉得浸泡“太岁”的水扔掉可惜,决定尝一尝。张永平的妻子喝了几次以后,发现自己一到晚上头就痛的毛病减轻了。张永平家发现所谓“太岁”和泡“太岁”的水能治病的消息,很快就在当地流传,很多媒体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报道。
2005年7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黄亦存、保藏中心主任周宇光和本栏目的记者一同前往临河对此展开调查。黄亦存、周宇光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高级专家,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眼前这个不明物体跟生物有很大的差别。经过一年多的浸泡,不明物体已经变得非常柔软,边缘部分已变成透明的黏液。周宇光用手触摸,发现它没有任何生物应该具备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从某些特征上看,很像现代工业中用的一种胶体。
经对张永平发现不明物体的地点进行实地勘察,专家了解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经进行过石油开采钻探。张永平捡到不明物体的土堆离当年的石油探井井口不过五六米。专家初步认定所谓的“太岁”是一种打井用的化学材料,并取少量的样品带回北京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证明,不明物体不是生物,而是石油工业中用的化学物质聚丙酰胺。聚丙酰胺打井时一般用做固井液,溶于水后,可以处于凝胶状态。据了解,当时进行土地开垦时,首先要将表面的沙土用推土机推掉再种庄稼。可能就是在推沙子的过程中,把当初埋在施工现场的打井口遗留物质推了出来。
针对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类似于所谓“太岁”的现象,调查组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柴火时,从河中捞起一个不明物体。这个物体是圆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母子俩以为是块肉,扔在河边没拿。过了三四天,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埋到地里当肥料,就回去拿,发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搬回来洗净以后,把它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这东西竟从20多公斤长到了35公斤。吴凤莲认为既然是活肉就应该能吃,割了大约二两煮煮吃了,粘糊糊的,没什么味道。
据吴凤莲回忆,在食用了类似“肉团”的不明物体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三伏天时,放置这个不明物体的屋子里一个蚊子和苍蝇也没有。
吴凤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没过几天就传遍了村,许多村民都来割肉。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割下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吃了它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也有人说发现它要遭灾祸。
1992年9月,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凤莲家进行科学调查。从表面上看,这个不明物体和动物的肉脂极其相似。通过对带回样品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并且有呼吸作用,这说明它是活的。
杨兴中的结论是,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将这种不明肉团称之为“太岁”的,始见于古籍《山海经》。书中将肉团称为“视肉”,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
2004年6月28日,韩城市农民王建修在黄河滩口挖坑蓄水时,发现了一个很像肉团的神秘物体。王建修把这个无名的肉团放进了水缸,数日后,这个神秘的肉团依然鲜活如新。这时,村里开始流传着一个坏消息,说王建修捡来的肉团是传说中的“太岁”之神,惊动了它必将招致害祸。这时,前往韩城旅游的西安市民张安君前去看闻名已久的“太岁”,生活在恐惧中的王建修非常高兴,索性将神秘肉团送给了张安君。张安君将其带回家后,同样放入水缸中精心护养。一年多,不但鲜活如初,而且水几个月不换也清澈透明,没有异味。
陕西省著名中医药专家米家烈曾参与了周至县不明物体的鉴定,于是张安君找到米家烈。在对不明物体进行现场观察后,米家烈给出这样一个说法:肉团就是在我国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的“肉灵芝”。
2005年7月,本栏目记者邀请周宇光一同来到张安君家中。从它的表面看,很多特征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描述的“肉灵芝”相接近:物体表面有清晰可见的肌肉组织,符合于“肉芝状如肉”;肉灵芝“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从王建修曾经用刀子割开的口子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侧厚约五厘米的犹如肌肉组织的部分,颜色就像肥肉一样,里边中间的肌体组织颜色确实如黑漆一般,它的外观有着紫金一样的色泽。用手轻拍,整体感觉到里面是中空的,而整个肌体和外皮又如坚冰一般的结实。
为了进一步确认肉团是不是一种生物,专家决定带样品回北京进行分析和鉴定。由于张安君非常珍爱“肉灵芝”,取的样品比较少,无法直接进行蛋白质分析,周宇光决定对它进行蛋白质水检,来分析里头是否含有氨基酸。为实验更加准确,周宇光选择了五种样品:从西安带回的肉团样品,年初在北京发现的“太岁”样品,内蒙古巴音淖尔“太岁”样品,跟这些不明物体同时试验的还有牛奶,七十年代在我国风靡一时的红茶菌。
经检测,三份所谓太岁样品中,都不包含生物活动所必须的蛋白质成分。据此,专家认为,这三个所谓的太岁,都不是有生命的生物体,它们到底是何种物质,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测试。
专家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清楚的事情,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不要随意地相信一些传说,盲目地去或害怕。弄不清楚的不明物体不要轻易地去食用,对自然界中许多用科学还解释不清的现象时,不要把相关的传说无缘加在一起,来构筑一个不沾边的神话吓唬我们自己。
(据《科技博览》)
各地太岁形状各异
内蒙太岁
发现时间:1999年
发现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特点:重4.85公斤,顶部直径0.25米,分布着放射状褶皱,高0.12米,拦腰周长0.67米。侧面观察,能够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底部直径近0.19米,灰黑色。除最底部约0.02米厚的地方为红褐色外,其它地方均为浅黄色,整体韧性很大,掰不动也撕不开,像块牛皮筋。
沈阳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
发现地点:沈阳新城子区清水台
特点:黑乎乎、软绵绵的就像海绵,还有根
吉林桦甸太岁
发现时间:2002年5月
发现地点: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
特点:重49公斤、长约140厘米,厚15-17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
南海"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7月
发现地点:广东南海狮山
特点:在太阳底下能渗出黏稠的液体,其身上的伤痕也能自己愈合。为淡黄色,上面有黑色斑点,大约有30厘米长、15厘米宽、15厘米高,约2公斤重。
保定太岁
发现时间:2003年
发现地点:保定市曲阳县
特点:直径30厘米,重量超过10公斤,表皮为片状,里面呈乳白色,似肉质。
酒泉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7月21日
发现地点:甘肃酒泉市肃州区双明村
特点:高45厘米,重27公斤。色泽鲜艳,呈玉黄色状态,底部及侧面大部分地方坚硬,顶部和侧面部分位置柔韧,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木桩又似石柱,侧看能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被挖去"眼睛"的地方仍留有"眼膜"之类的黑色东西,黑色分泌物没有任何异味。
资料
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太岁”是何物。“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研究发现,“太岁”生命力极强,具备自身修复能力,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位高权重,古人对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触怒了它而于己不利。为避免得罪“太岁”神,在冲犯“太岁”之年必须在新年开春期间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国后,令山东方士徐福到蓬莱三山寻求的长生不老仙药就是“太岁”。
参考资料:http://news.sina.com.cn/o/2005-12-08/15067657410s.shtml
回答者:zlf90 - 秀才 二级 2-6 10:54
修改答复: zlf90,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太岁”这种不明物体的报道在许多媒体上出现,媒体报道众说纷纭。对此,本栏目专门进行了一番走访和调查。
2004年4月20日,内蒙古巴音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与妻子在送树苗的路上捡到一个圆乎乎的不明物体,初看像石头,用力压却软乎乎的。夫妇俩将它带回家并洗净后,这个东西变得柔软而透明,摸上去黏滑而有弹性。去年下半年的一天,鸡把这个东西的皮给掏烂
了,可它被重新放到水里后,身上的伤痕竟慢慢地消失了。这一变化使夫妇俩觉得这“怪物”应该是活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外乡人来访,告诉夫妇俩这个东西叫“太岁”。夫妇俩觉得浸泡“太岁”的水扔掉可惜,决定尝一尝。张永平的妻子喝了几次以后,发现自己一到晚上头就痛的毛病减轻了。张永平家发现所谓“太岁”和泡“太岁”的水能治病的消息,很快就在当地流传,很多媒体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报道。
2005年7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黄亦存、保藏中心主任周宇光和本栏目的记者一同前往临河对此展开调查。黄亦存、周宇光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高级专家,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眼前这个不明物体跟生物有很大的差别。经过一年多的浸泡,不明物体已经变得非常柔软,边缘部分已变成透明的黏液。周宇光用手触摸,发现它没有任何生物应该具备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从某些特征上看,很像现代工业中用的一种胶体。
经对张永平发现不明物体的地点进行实地勘察,专家了解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经进行过石油开采钻探。张永平捡到不明物体的土堆离当年的石油探井井口不过五六米。专家初步认定所谓的“太岁”是一种打井用的化学材料,并取少量的样品带回北京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证明,不明物体不是生物,而是石油工业中用的化学物质聚丙酰胺。聚丙酰胺打井时一般用做固井液,溶于水后,可以处于凝胶状态。据了解,当时进行土地开垦时,首先要将表面的沙土用推土机推掉再种庄稼。可能就是在推沙子的过程中,把当初埋在施工现场的打井口遗留物质推了出来。
针对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类似于所谓“太岁”的现象,调查组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柴火时,从河中捞起一个不明物体。这个物体是圆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母子俩以为是块肉,扔在河边没拿。过了三四天,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埋到地里当肥料,就回去拿,发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搬回来洗净以后,把它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这东西竟从20多公斤长到了35公斤。吴凤莲认为既然是活肉就应该能吃,割了大约二两煮煮吃了,粘糊糊的,没什么味道。
据吴凤莲回忆,在食用了类似“肉团”的不明物体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三伏天时,放置这个不明物体的屋子里一个蚊子和苍蝇也没有。
吴凤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没过几天就传遍了村,许多村民都来割肉。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割下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吃了它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也有人说发现它要遭灾祸。
1992年9月,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凤莲家进行科学调查。从表面上看,这个不明物体和动物的肉脂极其相似。通过对带回样品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并且有呼吸作用,这说明它是活的。
杨兴中的结论是,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将这种不明肉团称之为“太岁”的,始见于古籍《山海经》。书中将肉团称为“视肉”,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
2004年6月28日,韩城市农民王建修在黄河滩口挖坑蓄水时,发现了一个很像肉团的神秘物体。王建修把这个无名的肉团放进了水缸,数日后,这个神秘的肉团依然鲜活如新。这时,村里开始流传着一个坏消息,说王建修捡来的肉团是传说中的“太岁”之神,惊动了它必将招致害祸。这时,前往韩城旅游的西安市民张安君前去看闻名已久的“太岁”,生活在恐惧中的王建修非常高兴,索性将神秘肉团送给了张安君。张安君将其带回家后,同样放入水缸中精心护养。一年多,不但鲜活如初,而且水几个月不换也清澈透明,没有异味。
陕西省著名中医药专家米家烈曾参与了周至县不明物体的鉴定,于是张安君找到米家烈。在对不明物体进行现场观察后,米家烈给出这样一个说法:肉团就是在我国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的“肉灵芝”。
2005年7月,本栏目记者邀请周宇光一同来到张安君家中。从它的表面看,很多特征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描述的“肉灵芝”相接近:物体表面有清晰可见的肌肉组织,符合于“肉芝状如肉”;肉灵芝“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从王建修曾经用刀子割开的口子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侧厚约五厘米的犹如肌肉组织的部分,颜色就像肥肉一样,里边中间的肌体组织颜色确实如黑漆一般,它的外观有着紫金一样的色泽。用手轻拍,整体感觉到里面是中空的,而整个肌体和外皮又如坚冰一般的结实。
为了进一步确认肉团是不是一种生物,专家决定带样品回北京进行分析和鉴定。由于张安君非常珍爱“肉灵芝”,取的样品比较少,无法直接进行蛋白质分析,周宇光决定对它进行蛋白质水检,来分析里头是否含有氨基酸。为实验更加准确,周宇光选择了五种样品:从西安带回的肉团样品,年初在北京发现的“太岁”样品,内蒙古巴音淖尔“太岁”样品,跟这些不明物体同时试验的还有牛奶,七十年代在我国风靡一时的红茶菌。
经检测,三份所谓太岁样品中,都不包含生物活动所必须的蛋白质成分。据此,专家认为,这三个所谓的太岁,都不是有生命的生物体,它们到底是何种物质,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测试。
专家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清楚的事情,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不要随意地相信一些传说,盲目地去或害怕。弄不清楚的不明物体不要轻易地去食用,对自然界中许多用科学还解释不清的现象时,不要把相关的传说无缘加在一起,来构筑一个不沾边的神话吓唬我们自己。
(据《科技博览》)
各地太岁形状各异
内蒙太岁
发现时间:1999年
发现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特点:重4.85公斤,顶部直径0.25米,分布着放射状褶皱,高0.12米,拦腰周长0.67米。侧面观察,能够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底部直径近0.19米,灰黑色。除最底部约0.02米厚的地方为红褐色外,其它地方均为浅黄色,整体韧性很大,掰不动也撕不开,像块牛皮筋。
沈阳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
发现地点:沈阳新城子区清水台
特点:黑乎乎、软绵绵的就像海绵,还有根
吉林桦甸太岁
发现时间:2002年5月
发现地点: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
特点:重49公斤、长约140厘米,厚15-17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
南海"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7月
发现地点:广东南海狮山
特点:在太阳底下能渗出黏稠的液体,其身上的伤痕也能自己愈合。为淡黄色,上面有黑色斑点,大约有30厘米长、15厘米宽、15厘米高,约2公斤重。
保定太岁
发现时间:2003年
发现地点:保定市曲阳县
特点:直径30厘米,重量超过10公斤,表皮为片状,里面呈乳白色,似肉质。
酒泉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7月21日
发现地点:甘肃酒泉市肃州区双明村
特点:高45厘米,重27公斤。色泽鲜艳,呈玉黄色状态,底部及侧面大部分地方坚硬,顶部和侧面部分位置柔韧,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木桩又似石柱,侧看能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被挖去"眼睛"的地方仍留有"眼膜"之类的黑色东西,黑色分泌物没有任何异味。
资料
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太岁”是何物。“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研究发现,“太岁”生命力极强,具备自身修复能力,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位高权重,古人对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触怒了它而于己不利。为避免得罪“太岁”神,在冲犯“太岁”之年必须在新年开春期间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国后,令山东方士徐福到蓬莱三山寻求的长生不老仙药就是“太岁”。黏菌复合体,很有价值
老人常说“犯太岁”,那“太岁”究竟是什么?是动物还是植物?
太岁到底是什么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木星与太岁头上动土】 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或岁星一周天(实际是11.86年),并划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搞建筑,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后来,人们把别人侵犯自己怒斥为“太岁头上动土”,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这一说法早在宋朝就已有之。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就曾提到过:朱武和陈达、杨春在少华山落草之后,为了打劫钱粮供山寨使用,预备与官军对敌。朱、杨要打蒲城县,陈达不听朱、杨的劝告,坚持要从史进所住的史家村借条路去打华阴县。路经史家村时,史进召集众庄客截住道路,对陈达喝道:“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敢这样说的当然就是有来头的人,书中所讲的陈达的确不是史进的对手,结果被史进擒获。 【太岁之神】 太岁,也称太岁星,说穿了,其实就是银河系上的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它八大行星的质量总和,也在木星之下,其赤道直径更为地球的 11 倍。 因此此星对地球的引力是众星宿之首,美国太空总署 ( NASA ) 的布斯博士 (Dr. Alan Boss) 承认 ,木星 (Jupiter) 庞大引力 (gravity) ,可以保护地球,避免受到彗星 (comet) 和小行星 (asteroid) 的碰撞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惹人注目的一颗行星。 它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把它叫做 “ 岁星 ” ,用它来纪年,因为已经知道它的公转周期近于 12 年,十二生肖亦随太岁运转而更变。每年木星到达地球上的某个方位,便会加强这个方位的引力,太岁是随年分而改变的,今年丙戌年,太岁位在干宫戌位,又即是西北偏西方。为道教神明的尊称,又称太岁星君,或者岁君。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太岁又称太岁星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间奉祀的神灵。 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法,它是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轮流搭配而成。始于甲子,终于癸亥。一个轮回需要60年,称为一甲子。 传说在这60年里面,每一年天上都会派一位神仙出来值年,他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祸福,老百姓尊称这些神仙为值年太岁,60年就有60位太岁,所以统称为60甲子神。 太岁神从南北朝开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君:神名。太岁君,神也。道书以六十甲子,每岁轮值,掌理人间祸福之神,为值年太岁,俗称为岁君也。系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殷元帅者,商朝纣王之幼子也。幼遭国难,家破人亡,蒙申收为抚养,授以道法,後乃行道为神。秉性刚直慈仁,常为世人救难,天庭悉其功果,授以都雷太岁之职,掌地司汤儿院,综管人间祸福,祛除邪魅,奖善罚恶,为主宰人间罪福之神。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也。 【犯太岁】 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曰: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记载:“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因此,无论是那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困厄,身体多病变,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 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什么叫做犯太岁?犯其实即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 “年冲”即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蛇年,属蛇者即为年冲; “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凡是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庙里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 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 【附表:六十太岁星君的姓名】(太岁名称有五种版本,这里全部列举如下) 版本一:殷雷镇宅中宫秘符-正一五雷显应坛 甲子金辨 乙丑陈才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訾广 乙亥吴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龚仲 庚辰章德 辛己郑祖 壬午陆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杰 乙酉蒋嵩 丙戌白敏 丁亥封济 戊子郑堂 己丑潘佑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斝 甲午章诚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康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焘 庚子卢超 辛丑汤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诚 乙巳吴遂 丙午文哲 丁未缪丙 戊申喻志 己酉程实 庚戌猊秘 辛亥叶坚 壬子丘德 癸丑林朴 甲寅张朝 乙卯万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黎卿 己未傅傥 庚申毛梓 辛酉石政 壬戌洪克 癸亥卢程 版本二:岁君解厄延生法忏-道藏辑要 甲子金辩 乙丑陈林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熹 壬申刘玉 癸酉康忠 甲戌詹广 乙亥伍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方仲 庚辰董德 辛己郑祖 壬午陆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杰 乙酉蒋崇 丙戌白敏 丁亥封济 戊子郑镗 己丑潘佑 庚寅邬柏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时斝 甲午章嗣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唐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焘 庚子卢超 辛丑杨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成 乙巳吴遂 丙午文祈 丁未缪丙 戊申俞昌 己酉程宝 庚戌倪秘 辛亥叶坚 壬子邶德 癸丑朱雍 甲寅张朝 乙卯万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黎卿 己未傅傥 庚申毛粹 辛酉石政 壬戌洪克 癸亥卢经 版本三:道教神仙画集 甲子金辨 乙丑陈材 丙寅耿章 丁卯沈兴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济 辛未李素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施广 乙亥任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先 己卯龙仲 庚辰董德 辛己郑但 壬午陆明 癸未魏仁 乙酉蒋崇 甲申方杰 丙戌白敏 丁亥封济 戊子邹铛 己丑傅佑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单 甲午章词 乙未杨仙 丙申管仲 丁酉唐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太 庚子卢秘 辛丑杨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诚 乙巳吴遂 丙午文哲 丁未缪丙 戊申徐浩 己酉程宝 庚戌倪秘 辛亥叶坚 壬子丘德 癸丑朱得 甲寅张朝 乙卯万清 丙辰辛亚 丁巳杨彦 戊午黎卿 己未傅党 庚申毛梓 辛酉石政 壬戌洪充 癸亥虞程 版本四:北京白云观-元辰殿 甲子金赤 乙丑陈秦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素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誓广 乙亥伍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伍仲 庚辰重德 辛己郑祖 壬午路明 癸未魏明 甲申方公 乙酉蒋专 丙戌向般 丁亥封济 戊子郢班 己丑潘佑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舜 甲午张词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唐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寿 庚子卢起 辛丑汤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成 乙巳吴遂 丙午文折 丁未缪丙 戊申俞志 己酉程寅 庚戌化秋 辛亥叶坚 壬子卸德 癸丑林簿 甲寅张朝 乙卯方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妙黎 己未傅税 庚申毛幸 辛酉文政 壬戌洪范 癸亥卢程 版本五:黄历 甲子金赤 乙丑陈素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素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誓广 乙亥吴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伍仲 庚辰重祖 辛己郑德 壬午路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公 乙酉蒋专 丙戌向敏 丁亥封齐 戊子郢班 己丑潘信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舜 甲午张词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康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寿 庚子卢起 辛丑汤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成 乙巳吴遂 丙午文折 丁未僇丙 戊申俞志 己酉程寅 庚戌化秋 辛亥叶坚 壬子邱德 癸丑林簿 甲寅张朝 乙卯方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姚黎 己未傅悦 庚申毛幸 辛酉文政 壬戌洪范 癸亥虞程 【不明生物—太岁】 “太岁”是一种存在于地球上的不明生物体,它的存在、作用和影响在生物学界始终有争议。 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原生质生物。或者说,太岁是可能一种黏菌,是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动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既能像变形虫那样运动,也能像真菌那样繁殖。黏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捕食,捕获周围的细菌或者有机物小颗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它外表好像动物的皮,切开后发现里面却是像肥肉的粘质体。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 太,形容程度;岁,指寿命。 皇帝们希望自己活得久一点, 太岁,综合起来说就是长命百岁
十万个冷知识
"太岁"是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太岁”这种不明物体的报道在许多媒体上出现,媒体报道众说纷纭。对此,本栏目专门进行了一番走访和调查。
2004年4月20日,内蒙古巴音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与妻子在送树苗的路上捡到一个圆乎乎的不明物体,初看像石头,用力压却软乎乎的。夫妇俩将它带回家并洗净后,这个东西变得柔软而透明,摸上去黏滑而有弹性。去年下半年的一天,鸡把这个东西的皮给掏烂
了,可它被重新放到水里后,身上的伤痕竟慢慢地消失了。这一变化使夫妇俩觉得这“怪物”应该是活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外乡人来访,告诉夫妇俩这个东西叫“太岁”。夫妇俩觉得浸泡“太岁”的水扔掉可惜,决定尝一尝。张永平的妻子喝了几次以后,发现自己一到晚上头就痛的毛病减轻了。张永平家发现所谓“太岁”和泡“太岁”的水能治病的消息,很快就在当地流传,很多媒体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报道。
2005年7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黄亦存、保藏中心主任周宇光和本栏目的记者一同前往临河对此展开调查。黄亦存、周宇光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高级专家,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眼前这个不明物体跟生物有很大的差别。经过一年多的浸泡,不明物体已经变得非常柔软,边缘部分已变成透明的黏液。周宇光用手触摸,发现它没有任何生物应该具备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从某些特征上看,很像现代工业中用的一种胶体。
经对张永平发现不明物体的地点进行实地勘察,专家了解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经进行过石油开采钻探。张永平捡到不明物体的土堆离当年的石油探井井口不过五六米。专家初步认定所谓的“太岁”是一种打井用的化学材料,并取少量的样品带回北京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证明,不明物体不是生物,而是石油工业中用的化学物质聚丙酰胺。聚丙酰胺打井时一般用做固井液,溶于水后,可以处于凝胶状态。据了解,当时进行土地开垦时,首先要将表面的沙土用推土机推掉再种庄稼。可能就是在推沙子的过程中,把当初埋在施工现场的打井口遗留物质推了出来。
针对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类似于所谓“太岁”的现象,调查组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柴火时,从河中捞起一个不明物体。这个物体是圆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母子俩以为是块肉,扔在河边没拿。过了三四天,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埋到地里当肥料,就回去拿,发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搬回来洗净以后,把它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这东西竟从20多公斤长到了35公斤。吴凤莲认为既然是活肉就应该能吃,割了大约二两煮煮吃了,粘糊糊的,没什么味道。
据吴凤莲回忆,在食用了类似“肉团”的不明物体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三伏天时,放置这个不明物体的屋子里一个蚊子和苍蝇也没有。
吴凤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没过几天就传遍了村,许多村民都来割肉。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割下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吃了它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也有人说发现它要遭灾祸。
1992年9月,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凤莲家进行科学调查。从表面上看,这个不明物体和动物的肉脂极其相似。通过对带回样品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并且有呼吸作用,这说明它是活的。
杨兴中的结论是,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将这种不明肉团称之为“太岁”的,始见于古籍《山海经》。书中将肉团称为“视肉”,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
2004年6月28日,韩城市农民王建修在黄河滩口挖坑蓄水时,发现了一个很像肉团的神秘物体。王建修把这个无名的肉团放进了水缸,数日后,这个神秘的肉团依然鲜活如新。这时,村里开始流传着一个坏消息,说王建修捡来的肉团是传说中的“太岁”之神,惊动了它必将招致害祸。这时,前往韩城旅游的西安市民张安君前去看闻名已久的“太岁”,生活在恐惧中的王建修非常高兴,索性将神秘肉团送给了张安君。张安君将其带回家后,同样放入水缸中精心护养。一年多,不但鲜活如初,而且水几个月不换也清澈透明,没有异味。
陕西省著名中医药专家米家烈曾参与了周至县不明物体的鉴定,于是张安君找到米家烈。在对不明物体进行现场观察后,米家烈给出这样一个说法:肉团就是在我国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的“肉灵芝”。
2005年7月,本栏目记者邀请周宇光一同来到张安君家中。从它的表面看,很多特征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描述的“肉灵芝”相接近:物体表面有清晰可见的肌肉组织,符合于“肉芝状如肉”;肉灵芝“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从王建修曾经用刀子割开的口子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侧厚约五厘米的犹如肌肉组织的部分,颜色就像肥肉一样,里边中间的肌体组织颜色确实如黑漆一般,它的外观有着紫金一样的色泽。用手轻拍,整体感觉到里面是中空的,而整个肌体和外皮又如坚冰一般的结实。
为了进一步确认肉团是不是一种生物,专家决定带样品回北京进行分析和鉴定。由于张安君非常珍爱“肉灵芝”,取的样品比较少,无法直接进行蛋白质分析,周宇光决定对它进行蛋白质水检,来分析里头是否含有氨基酸。为实验更加准确,周宇光选择了五种样品:从西安带回的肉团样品,年初在北京发现的“太岁”样品,内蒙古巴音淖尔“太岁”样品,跟这些不明物体同时试验的还有牛奶,七十年代在我国风靡一时的红茶菌。
经检测,三份所谓太岁样品中,都不包含生物活动所必须的蛋白质成分。据此,专家认为,这三个所谓的太岁,都不是有生命的生物体,它们到底是何种物质,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测试。
专家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清楚的事情,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不要随意地相信一些传说,盲目地去或害怕。弄不清楚的不明物体不要轻易地去食用,对自然界中许多用科学还解释不清的现象时,不要把相关的传说无缘加在一起,来构筑一个不沾边的神话吓唬我们自己。
(据《科技博览》)
各地太岁形状各异
内蒙太岁
发现时间:1999年
发现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特点:重4.85公斤,顶部直径0.25米,分布着放射状褶皱,高0.12米,拦腰周长0.67米。侧面观察,能够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底部直径近0.19米,灰黑色。除最底部约0.02米厚的地方为红褐色外,其它地方均为浅黄色,整体韧性很大,掰不动也撕不开,像块牛皮筋。
沈阳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
发现地点:沈阳新城子区清水台
特点:黑乎乎、软绵绵的就像海绵,还有根
吉林桦甸太岁
发现时间:2002年5月
发现地点: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
特点:重49公斤、长约140厘米,厚15-17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
南海"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7月
发现地点:广东南海狮山
特点:在太阳底下能渗出黏稠的液体,其身上的伤痕也能自己愈合。为淡黄色,上面有黑色斑点,大约有30厘米长、15厘米宽、15厘米高,约2公斤重。
保定太岁
发现时间:2003年
发现地点:保定市曲阳县
特点:直径30厘米,重量超过10公斤,表皮为片状,里面呈乳白色,似肉质。
酒泉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7月21日
发现地点:甘肃酒泉市肃州区双明村
特点:高45厘米,重27公斤。色泽鲜艳,呈玉黄色状态,底部及侧面大部分地方坚硬,顶部和侧面部分位置柔韧,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木桩又似石柱,侧看能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被挖去"眼睛"的地方仍留有"眼膜"之类的黑色东西,黑色分泌物没有任何异味。
资料
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太岁”是何物。“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研究发现,“太岁”生命力极强,具备自身修复能力,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位高权重,古人对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触怒了它而于己不利。为避免得罪“太岁”神,在冲犯“太岁”之年必须在新年开春期间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国后,令山东方士徐福到蓬莱三山寻求的长生不老仙药就是“太岁”。
参考资料:http://news.sina.com.cn/o/2005-12-08/15067657410s.shtml动物什么是"太岁"?
http://friend.ppej.com/artfriendppej.asp?art_id=8905
http://www.stcity.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1499
“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植物上年的地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我们经常听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成什么样子?恐怕就更没有人说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了一个不明生物体,当地人都把它说成是太岁出世。那么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传说中的太岁吗?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 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采访:吴凤莲 大概就是圆的,长长扁形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样子,端起来就像河里的鹅卵石。当时我把它当成是牛腿上的一块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动,我拿脚踏。
由于渭河经常发大水,有时就从上游冲下死牛死猪等动物尸体,开始的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吴凤莲母子的注意。所以她们没有把发现的不明物带回家。但是过了三四天,吴凤莲改变了主意。原来在村里人们经常把动物的死尸,埋到地里当肥料使用。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拿回来埋到自己地里。于是决定再去看看。然而没想到那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采访 吴凤莲:后来时间长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滩上搁着,已经隔着四天了,三天以内河的死鱼就已经生虫了,那个东西旁边光溜溜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看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吴凤莲母子觉得这个肉团有点奇特。于是她们把东西搬回来以后,并没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净以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采访 吴凤莲:(一个星期以后), 发现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长,这是个活物,大小据我来看,周围一圈大了两寸。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来的时候她们称的重量是20多公斤,这次称过以后,发现长到了35公斤。几天时间竟然长了10多公斤。看来他是块活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是肉的话,能不能吃呢?
采访 吴凤莲:我拿了刀子割开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说:这怎么像肉一样。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块,放到炉子上熬。割了一块肉,有二两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提起来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搁点糖,喝了然后就对我说没有什么味道,我说没有什么味道,就没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要是有坏处,人心里就发恶心,这个可没有。
据吴凤莲介绍,后来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没过几天,吴风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当地。许多村民都来割肉。其中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就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那么这个肉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体,它是否是传说中的太岁呢?
陕西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开,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当地村民传说这就是太岁,因为太岁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色的一个东西,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社会上打电话的,各界打电话的,问询的人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学尽快拿出科学结论来。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风莲家进行科学调查。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系上当时给我交代说是发现了一个动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据这个动物的特性一看,没头,没身子,当时的形态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么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水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吃惊,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根据外形,根据形态结构,当时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生物,有可能是一个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当时我提出来必须得做一个,就是说得取一点材料,带回我们生物系得做一些实验,
由于当时在现场无法判定这个生物体的种类特性,所以杨兴中在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当作实验材料,马上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首先是不是一个生物,那么从它的一个生命的特征再来做判断,如果是生物的东西,就有细胞结构,那么这个细胞通过细胞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大,是因为它自身生长的缘故,还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样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呼吸的指标,通过仪器测了以后,这个东西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发臭了,但是它不发臭,所以认为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但是这个生物体目前的话,人们在整个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这个肉团是一个活的生物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社会上关于太岁的传说愈演愈烈。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面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一直有这个太岁这一说,所以一旦土里头挖出一个肉乎乎的一团的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认为是太岁。从我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老人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讲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在关中这一带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个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岁。
据中国一些辞书的解释,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它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它每一年有一个位置,地下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太岁出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对太岁是十分避讳的,但是为什么又把它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太岁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 “视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带个肉字,说明可以食用。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这和陕西周至发现的“不明生物体”似乎一样,具有自生自长的能力。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其中据说古代帝王将相寻找肉灵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最为著名。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肉灵芝。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徐福和他的寻找船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它梦寐以求的仙药也化为了历史传说。但是在陕西周至县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却再次把人们与肉灵芝联系在了一起。
采访 陕西省中医研究院 副院长 米家烈:古代的肉灵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纲目上它描述的比较详细一些,我去看的时候 它的形状就是像描述的,它的这个黄的像紫金,这个切起来就像一块肉,那个紫金你看起来就像那个紫金颜色又发黄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还有,一圈一圈好像在那个增生,一圈一圈的在那里发展,发育这个过程中留下的一个痕迹都比较很清楚,那个手摸到上头光光的,而且摸下来还一点黏度感,就好像咱们那种椒盐蛋白那个在上面出现的那种现象,感觉到非常的宝贵,我也没敢用手很有劲的去摸,就轻轻地看了一下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宝贝,我可以断定地说它就是肉灵芝。
米家烈的说法源自《本草纲目》对肉灵芝的描述。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这些描述似乎与陕西周至所发现的不明生物体的特征非常相似。再加上它自我生长迅速的特点,不得不令人怀疑它是否就真的是传说中的肉灵芝?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这个不明生物体,在各地进行了公开展出。由于人们纷纷传闻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太岁肉灵芝,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就连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日本天皇明仁,在得知此生物体发现的消息后,特地参观了这个“不明生物体”,并称它为:“稀有的宝物”。
为了判定陕西周至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是否就是传说的肉灵芝,杨兴中对这个不明生物体又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科学观察,杨兴中发现这个生物体具有两根鞭毛 结构的游动细胞,并可看到游动细胞鞭毛的一端无选择性的摄取食物颗粒。根据这个特点,杨兴中确定, 这个不明生物体的身份,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
其他地方虽然这个粘菌的普遍存在,但是这么大的复合体来讲,这又是第一次发现,因为当时我们研究完了之后,形式一个初步结论就是说它是处于原生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这本身就是说明了它在生物界里面进化方面的一个奇特性,所以当时价值体现的比较大一些,所以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一些关注吧,科学界的一些关注,尤其是像当时在日本先皇参观了以后,他是一个海洋生物家,他参观完了说了一句话,说这是生物学界的一大发现,这个价值初步肯定的。
根据杨兴中他们的结论,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呢?你看这是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动物,这是一株真菌,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种叫异样功能,后一种叫自养功能。后来随着演化按两个方面发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自养功能加强,运动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绿藻由之发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运动功能和异养功能加强,自养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之发展到动物界。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呢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由于非常少见,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盲点,所以它对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十分有意义。
但是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是否具有像人传说的延年益寿的功能呢?为了进一步揭开里面的秘密,杨兴中进一步观察了它的物质结构。他发现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体内含有将近50%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十分有帮助。而且有时在它表面会形成一种类似塑料薄膜一样的物质。那么这个薄膜,而且在手上捻就是光光的,黏黏的那种感觉,至少是一种多糖类的物质,可以蕴含多糖类,那么这个多糖类,这个在免疫这一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就是至少作为一种药物开发,或者保健品开发,它这个如果进入人体以后,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你的免疫功能,那么这个从一个侧面来说,那就达到了一个保健的作用,所以还是有一定道理,至于里面含有其他物质,这个没测量。
但是对于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为什么可以快速的生长,它生长的具体环境是什么样子,它的年龄有多大,是否真的具有可以开发的利用价值,杨兴中介绍由于当时只是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这些未解之谜没有揭开。所以它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至于它是不是古书上描写的肉灵芝,他不敢肯定。然而就在事隔12年之后,他听说又有人,在黄河边上拣到了一个与《本草纲目》记载更加相像的肉团,于是他马上到收藏者张安君家进行调查寻访。
根据了解,这个不明生物体是张安君在2004年9月从黄河边上的一个农民手中收购的。
而经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的外观观察,杨兴中认为它比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更像传说中的肉灵芝。
杨兴中:《本草纲目》里面曾经这句话说,就是肉汁状如肉,那么在这个里面外形体现在好多的纹理上,和边上一些肌肉束的一些结构上这个是符合的,《本草纲目》曾经对颜色记载,其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就是“黄者如紫金”,那么这个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上有可以体现出来,另外还有一句话“动辄如尖兵”指的是内部结构,那这里面断层上我们可也可以看出非常白的一些结构,这个也是符合《本草纲目》里面的记载,另外《山海经》里面的记载有这么一句话“与彼马勃,颇相仿佛”,就是说跟一个扭曲的马脖一样,这个从整体上来看,这个从扭曲的,而且外表上像马皮肤差不多这种结构,那么这个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又很相似,所以从这两个古籍记载,以及咱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来看,它是一个菌类可能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且是在纯自然的状况下自然生长出来的,但是现在究竟它是一个什么样一个具体的菌种,就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种,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实验和一些细致的工作,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来,就是说这个结论说,但是可能预言这个东西的价值,体现的学术价值,体现其他方面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比较少见。
虽然只从外观进行了鉴定,但是杨兴中认为这个菌体与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无论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个肉感更强,更接近于动物。那么它是不是也是粘菌复合体,他认为必须在进行更严密的技术鉴定后,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同时杨兴中认为如果第一个肉团出现是偶然的,那么再次出现的这个肉团就证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传说中的神明。他希望这一次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最终通过科学的手段,揭开太岁和肉灵芝的不解之谜
据专家考证,太岁是六十甲子中,每年轮流统领该年天下大事的神明,是地神中最有力的年神。除了玉皇大帝外,几乎各路神仙都要听其命令, 因此无人敢冒犯他。由于传说中太岁位高权重,人人对他敬畏有加,唯恐“太岁头上动土”
一重达49公斤的特大“太岁”,在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被发现,令人叹为观止。
这块重达49公斤形似怪异肉饼状的“太岁”,是2002年5月30日在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其长度约140厘米,厚度约15-17多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中间相互联接,呈两片肺叶状,外表沾满了厚厚的腐殖土,因体积重量太大太重,取出时被折断为两部分。如此大的“太岁”现世十分罕见。
记者在1月7日来到“太岁”发现者韩增禄家时看到,这个“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洗去表皮腐殖土,会看到它的肉,色泽并不一致,大体上是越丰满的地方,越现橙红色,里面有一些类似血管状的东西。摸上去有粘忽忽的感觉,好像里边水分很大,就像是牛蹄筋一样,刀割上去很费力。
据发现者韩增禄介绍,2002年5月30日, 他与二儿子上山找牛。当时,二儿子在沟塘子的一处山戗子旁脚下触到一软绵绵的东西,韩增禄闻讯赶去仔细地察看,地上有两厘米厚黑土和腐叶,用手轻轻触摸软软的,很有弹性。经挖掘发现,其物通体为黑褐色,局部呈珊瑚状,就像堆在地上的两堆牛粪,总体看上去是两片肺叶状既不像动物、也说不上是植物的神秘“肉坨”。
令人惊奇的是,在“肉坨”身上最上面一层是当年落下的枯叶,枯叶下面是一层土,土的下面是“肉坨”。更令人惊奇的是“肉坨”肚皮底下是一层枯树叶,没有任何根系。据韩增禄讲,当时因为听老年人说过,所以当时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肉坨”可能就是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神秘“太岁”。
第一目击证人桦甸夹皮沟镇李广林告诉记者,大家把“太岁”采取回家中后,他自己吃了一点,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放到口中就化了。
发现者韩增禄希望有关部门对此作深入研究,能在科学上给出一个答案:“太岁”是什么东西?有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对生命的起源和世界的神秘现象是不是有所发现?
〔新闻链接〕“太岁”的传说与现实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了。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
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这块“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对此,专家称,它其实是一个有生命的、低等菌类混合体,与《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的“肉芫”不能简单划等号。 本报今天以《“太岁”驾临南部山区?》为题,对在西营镇中阁老村发现的一个不明生物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兴趣,大家说法不一。记者就有关问题向山东大学生物专家卢浩泉教授求证。卢教授以前曾接触、研究过这类东西。卢教授告诉记者,被百姓说成“太岁”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个由粘菌、真菌、细菌等组成的菌类混合体,南方较多北方较少,但不管在哪,只要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出现。今年降雨量较大,南部山区山村出现这个东西并不稀奇。至于当地百姓说的“太岁”能发出像青蛙一样的叫声,卢教授说,有可能是菌落里面夹有空气,当人用脚踩时,气体受挤排出而发出的声音。另外,因为菌群也是一个生命体,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新陈代谢,出现代谢物是正常的;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适宜菌群生长时,它也会慢慢腐烂、解体。 卢教授还称,这类菌群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不能与《本草纲目》等古籍上的记载完全划等号。
太岁长什么样子?
太岁,又称肉灵芝,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科学家称太岁是一种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太岁分纤维质太岁和肉胶质太岁两种,纤维质太岁产于大山,无弹性,近灵芝;肉胶质太岁产自大地,有弹性,有肉质纹理。太岁生长十分缓慢。生长于地下而是由粘菌、细菌和真菌三类菌构成的一种稀有的聚合体。
扩展资料
研究表明,肉灵芝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微小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几丁素、甲壳质等为营养,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假丝酵母菌和白地霉。它的细胞中含光合色素。按照《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物、动物之间。
既有营养体又有实体,可惜的是该生物进化到此种程度后,因受外界光的限制,停止了进化。因此生物专家称它为“盲支”,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往左会发展到植物界,往右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会变成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岁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市民捡回90斤“太岁” 表皮皱巴巴内部雪白(图)
一、这是一种植物,简介如下:
太岁又称肉灵芝,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科学家称太岁是:一种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古时认为其为长生不老的仙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二、相关的图片如下:
太岁
在道家修炼中可以感觉到,有一块绵绸绸的象肉,又可以是桶状的个体,在道家披卦中有太岁一说,我学气功身体出偏,体能释放的很多也不择有方法补还,身体气机达到了一个极点,感觉后面一个胞体的存在每次划落都细细品查,有点象刚生小孩带下来的紫河车。绵绸绸的,道家修炼讲究四面我将之导引与前阴面和性面,似断非断,象是有三块。上面和下面,还有一块在胸中保护五脏。联想起老人讲起过的太岁,这是我个人的体验希望对研究者有帮助,2008年5月林森
(1)
∶木星的别称,古代用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纪年,一周是十二年
(2)
∶传说中神名。古代,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木星)相应而行,因此兴建工程等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不吉利
(3)
∶一种特殊的生物
【一·木星与“太岁头上动土”】
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或岁星一周天(实际是11.86年),并划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搞建筑,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后来,人们把别人侵犯自己怒斥为“太岁头上动土”,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这一说法早在宋朝就已有之。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就曾提到过:朱武和陈达、杨春在少华山落草之后,为了打劫钱粮供山寨使用,预备与官军对敌。朱、杨要打蒲城县,陈达不听朱、杨的劝告,坚持要从史进所住的史家村借条路去打华阴县。路经史家村时,史进召集众庄客截住道路,对陈达喝道:“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敢这样说的当然就是有来头的人,书中所讲的陈达的确不是史进的对手,结果被史进擒获。
【二·太岁之神】
太岁,为道教神明的尊称,又称太岁星君,或者岁君。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太岁又称太岁星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间奉祀的神灵。
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法,它是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轮流搭配而成。始于甲子,终于癸亥。一个轮回需要60年,称为六十甲子。
传说在这60年里面,每一年天上都会派一位神仙出来值年,他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祸福,老百姓尊称这些神仙为值年太岁,60年就有60位太岁,所以统称为60甲子神。
太岁神从南北朝开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君:神名。太岁君,神也。道书以六十甲子,每岁轮值,掌理人间祸福之神,为值年太岁,俗称为岁君也。系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殷元帅者,商朝纣王之幼子也。幼遭国难,家破人亡,蒙申收为抚养,授以道法,後乃行道为神。秉性刚直慈仁,常为世人救难,天庭悉其功果,授以都雷太岁之职,掌地司汤儿院,综管人间祸福,祛除邪魅,奖善罚恶,为主宰人间罪福之神。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也。
【犯太岁、冲太岁、刑太岁】
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曰: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记载:“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因此,无论是那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困厄,身体多病变,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
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什么叫做犯太岁?犯其实即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
“年冲”即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蛇年,属蛇者即为年冲;
“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凡是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庙里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
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
太岁又称“肉灵芝”,生长于地下而是由粘菌、细菌和真菌三类菌构成的一种稀有的聚合体,而关于“太岁”的存在、作用和药效,在生物学界始终有争议。现代科学发现,肉灵芝是一种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大型粘菌复合体,其结构不是由单一的细胞构成。
而是由细菌、粘菌和真菌三类构成的一个聚合体。研究表明,肉灵芝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微小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几丁素、甲壳质等为营养,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假丝酵母菌和白地霉。
太岁历史记载
古时候被认为是太岁长生不老的仙药: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
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几千名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从浙江达蓬山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太岁
太岁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呢?你看这是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动物,这是一株真菌,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种叫异样功能,后一种叫自养功能。后来随着演化按两个方面发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自养功能加强,运动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绿藻由之发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运动功能和异养功能加强,自养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之发展到动物界。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呢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由于非常少见,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盲点,所以它对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十分有意义。真正的太岁到底长什么样子?
20几年前,在镇江句容这个地方,有幸见过一个类似的东西。水泥地面塌陷一块,下面是黄粘土,偶然看见一个似面团样的物体,也就小号洗脸盆大小的样子,外表好像是黄色的,(年代久远记不清楚了,好像是土黄色),好奇的用木条捅了捅,很有弹性,破损处是纯奶白色的凝脂样,没见过这个东西,所以当时没敢用手摸。现在想来,此物是太岁。记载为:“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并奉为“本经上品”。太岁又称肉灵芝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细胞结构是接近鞭毛动物的。进化程度介于藻类(蓝藻)和原生动物之间。
一、这是一种植物,简介如下:
太岁又称肉灵芝,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科学家称太岁是:一种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古时认为其为长生不老的仙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二、相关的图片如下:
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永远不死吗?
癌细胞离开人体是不能存活的,所谓太岁其实是一种大型黏菌复合体一次偶然发现,引出千古传说;
一块奇特肉团,
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它长生不老,
有人说它太岁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请收看《走近科学》――破解太岁之谜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我们经常听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成什么样子?恐怕就更没有人说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了一个不明生物体,当地人都把它说成是太岁出世。那么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传说中的太岁吗?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 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采访:吴凤莲 大概就是圆的,长长扁形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样子,端起来就像河里的鹅卵石。当时我把它当成是牛腿上的一块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动,我拿脚踏。
由于渭河经常发大水,有时就从上游冲下死牛死猪等动物尸体,开始的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吴凤莲母子的注意。所以她们没有把发现的不明物带回家。但是过了三四天,吴凤莲改变了主意。原来在村里人们经常把动物的死尸,埋到地里当肥料使用。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拿回来埋到自己地里。于是决定再去看看。然而没想到那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采访 吴凤莲:后来时间长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滩上搁着,已经隔着四天了,三天以内河的死鱼就已经生虫了,那个东西旁边光溜溜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看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吴凤莲母子觉得这个肉团有点奇特。于是她们把东西搬回来以后,并没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净以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采访 吴凤莲:(一个星期以后), 发现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长,这是个活物,大小据我来看,周围一圈大了两寸。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来的时候她们称的重量是20多公斤,这次称过以后,发现长到了35公斤。几天时间竟然长了10多公斤。看来他是块活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是肉的话,能不能吃呢?
采访 吴凤莲:我拿了刀子割开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说:这怎么像肉一样。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块,放到炉子上熬。割了一块肉,有二两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提起来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搁点糖,喝了然后就对我说没有什么味道,我说没有什么味道,就没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要是有坏处,人心里就发恶心,这个可没有。
据吴凤莲介绍,后来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没过几天,吴风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当地。许多村民都来割肉。其中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就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那么这个肉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体,它是否是传说中的太岁呢?
陕西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开,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当地村民传说这就是太岁,因为太岁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色的一个东西,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社会上打电话的,各界打电话的,问询的人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学尽快拿出科学结论来。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风莲家进行科学调查。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系上当时给我交代说是发现了一个动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据这个动物的特性一看,没头,没身子,当时的形态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么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水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吃惊,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根据外形,根据形态结构,当时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生物,有可能是一个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当时我提出来必须得做一个,就是说得取一点材料,带回我们生物系得做一些实验,
由于当时在现场无法判定这个生物体的种类特性,所以杨兴中在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当作实验材料,马上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首先是不是一个生物,那么从它的一个生命的特征再来做判断,如果是生物的东西,就有细胞结构,那么这个细胞通过细胞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大,是因为它自身生长的缘故,还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样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呼吸的指标,通过仪器测了以后,这个东西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发臭了,但是它不发臭,所以认为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但是这个生物体目前的话,人们在整个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这个肉团是一个活的生物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社会上关于太岁的传说愈演愈烈。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面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一直有这个太岁这一说,所以一旦土里头挖出一个肉乎乎的一团的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认为是太岁。从我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老人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讲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在关中这一带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个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岁。
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吃过以后,是真的能长生不老吗?
生活中的每一天,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之间都发生着形形色色的关系。俗话说,太岁头上不能动土,总有些关系,是必须小心对待的。太岁到底是什么呢?关于太岁的俗语从何时开始流传?民间认为太岁是什么?
古人对于占星术深信不疑,而木星被称为“福星”或者“岁星”,寄托了世间的富贵、平安、吉祥等美好愿望,而木星运动所对应的不同地域,就会有“太岁”出现,相当于木星在地上的化身。
由于以往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于这个“难得一见”的“神的使者”充满了恐惧心理,担心得罪了它就会被老天降祸。其实,早在大禹时代,太岁就已经被记录在《山海经》上了。
除了古籍的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现太岁的消息也经常被报道,2005中央电视台还就发现的太岁做了专题报导。实际上,太岁就是一种大型的复合型菌类,因为它是一种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古生物,所以很难把它归到具体的类别,它不但没有任何神力,还是个自身难保的家伙。明代李明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把它分在了“菜”那一类。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关于太岁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科学家们也希望早日把太岁归入到具体的生物类别里。
太岁,本为道教神明的尊称,是对应天上地下的神煞领导。后被引用为“神煞论”来推断人的运程。古书云:’’岁摄兵权,�
人生死。”又云:”逢太岁之年,无喜必有祸。”或云:”反吟伏吟,涕泣零零。”等等之论点。 流年太岁?
流年,是指一年一年不停地替换。
流年太岁,共有60位〈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一位太岁都有衪的姓名,而顺序值年,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故又称“值年使者”。
流年太岁,是司管人间一年之吉凶祸福的岁君。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 2002壬午马年有四个生肖犯太岁 马人—犯刑、鼠人—犯冲 兔人—犯破、牛人—犯害 “刑”:有刑律、刑伤之意;抵触相刑,亦称伏吟。 “�”:有�击、对抗之意;交战相�,亦称反吟。 “破”:有损坏、破裂之意。“害”:有不和、不合之意。
无论是犯刑、冲、破、害者,皆受到流年太岁的影响,会导致官非纠缠、仕途阻滞、投资失利、情绪波动、人事不和及感情离合、严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灾等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壬午年之太岁姓路名明。若有人叫路明、姓路或名明;则须注意触犯太岁姓名的名讳。 化解太岁之凶力。可拜太岁作福,以求趋吉避凶。 亦可求取“化太岁”,以保护身平安。
不过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了。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
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这块“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对此,专家称,它其实是一个有生命的、低等菌类混合体,与《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的“肉芫”不能简单划等号。 本报今天以《“太岁”驾临南部山区?》为题,对在西营镇中阁老村发现的一个不明生物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兴趣,大家说法不一。记者就有关问题向山东大学生物专家卢浩泉教授求证。卢教授以前曾接触、研究过这类东西。卢教授告诉记者,被百姓说成“太岁”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个由粘菌、真菌、细菌等组成的菌类混合体,南方较多北方较少,但不管在哪,只要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出现。今年降雨量较大,南部山区山村出现这个东西并不稀奇。至于当地百姓说的“太岁”能发出像青蛙一样的叫声,卢教授说,有可能是菌落里面夹有空气,当人用脚踩时,气体受挤排出而发出的声音。另外,因为菌群也是一个生命体,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新陈代谢,出现代谢物是正常的;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适宜菌群生长时,它也会慢慢腐烂、解体。 卢教授还称,这类菌群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不能与《本草纲目》等古籍上的记载完全划等号。
2002年5月30日下午,长白山脚下,第二松花江甩弯处,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云峰村双合屯,一个很难被人注意的小山村发生了一桩大事———“太岁”被人捆绑着,从50里外的大山抬进了村。
这个太岁是在村民入山放牛时发现的。太岁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著名的凶神。“太岁头上动土”,这句俗语,几乎无人不晓,意思是说,太岁是不能触犯的,否则就要遭受灾难。世间也喻那些容貌凶悍、惹不起的“茬儿”为太岁。那么这位难惹的太岁究竟是什么货色呢?
据《中国民俗大辞典》介绍,太岁为值岁神。“太岁为百神之统,俗谓之中天子”。传统的太岁形象是头戴紫金冠,一身戎装,手执方天画戟的凶神恶煞之像。说来有些滑稽,太岁实质是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关于它的职能比较模糊。有称其为岁星(木星)的,有称其为四时寒暑之神的,有说是十二辰神的,有说是月神的。总之,它的关系和岁星比较密切。
我国民间对太岁的信仰主要以禁忌的形式表现出来。迁徙,嫁娶,建屋都要看太岁所在的方位,如果正对太岁所在的方位,则诸事就要停止。
出现在双合屯深山里,被村民韩增禄所获得的太岁、脱却了民间传说中的神秘神奇的面纱,从形象上看,它太普通了。两块大肉饼子,呈“八”字形在中间联接,好像两扇肺叶,外表沾满了厚厚的腐殖土,冷眼看去,就像两堆稀溜溜的牛粪,谁都不会将其同洋溢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的太岁联系起来,以致于人们在院中争睹太岁尊容时,竟有不晓事的鸡,扑到太岁身上,弹开厚厚的腐殖土,去找草籽吃。
也就是这个形象极其普通,任由人们指指点点,翻来倒去的东西,一个多月来给小山村设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它是动物还是植物,靠什么生成1.4米长,17厘米厚,重52.5公斤?如果是动物,它会不会运行,怎样运行?它到底有无生命? 扒开腐殖土及鱼鳞片般的太岁“弹性护甲”,在仅有一、二平方米的地方,我们窥测到太岁之一斑。它的肉,色泽并不一致,大体上是,越丰满的地方,越现橙红色,主要集中在“八”字形的交汇处,两扇“八”字尾部,肉呈灰白色或青白色,这种肉,深藏“弹性护甲”之中,不好获得,有人试着割下些许“弹性护甲”放在嘴里品尝,无滋无味;有人拿到一块,同关东人参一起泡酒、并无异味。
建议有识有志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工作者投入对太岁的研究,比如建立太岁博物馆,通过对太岁基因与用途的研究,反对,崇尚科学,开创一个人类运用现代科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太岁是古时候战死的人身上腐烂掉下来的一块癌细胞或是一个恶性肿瘤,癌细胞是不会死的,会一只存活下去就变成太岁,吃了太岁会死人的,不是什么好东西,无知的农民会当它宝,古时候凡有战事必有太岁一说
太岁是什么?挖到太岁之后该怎么处理?吃太岁肉会有凶兆吗?
说凶兆纯属扯淡,不要,太岁是一种介乎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物种,类似于一种真菌粘合体,据说营养非常丰富,可以食用,但是主要生成于自然界,不可以人工培育,所以产量稀少,而太岁也因为其丰富的营养得名为肉灵芝,价格不稳定,但是不要盲目购买或是跟风,因为太岁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不具备包治百病的功能,仅仅可以作为一种保健品食用太岁是一种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原质体生物,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生物很类似……只是不含光各色素,太岁可入药,所谓的凶兆完全是无忌之谈太岁又称肉灵芝,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科学家称太岁是:一种黏菌 复合体,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结构,古代时认为其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太岁分纤维状太岁和肉胶质太岁两种,纤维质太岁产于大山,无弹性,近灵芝;肉胶质太岁产自大地,有弹性,有肉质纹理。太岁生长十分缓慢,一年只生长5%到10%。太岁不直接食用,常用的饮用方法:需5两至1斤太岁,泡水5倍,7天之后,饮用太岁浸泡液,既有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抗疲劳、抗击癌症的效果。
所以吃太岁和吃蘑菇几乎是一回事,如有意外,纯属巧合。科学依据 这种东西不好说 有些东西不能用科学来解释挖到太岁,上交国家,因为地下,水里,空中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国家所有,不上交就洗干净屁股等着坐牢太岁现在很值钱了,听说要5万一斤呢?很多人倒卖太岁赚大钱了,浙江有一个卖假太岁的都开上法拉利了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