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面相,当大官的面相

古时候的武将都长什么样子,为什么肖像画上面全是大胖子?

古代武将长什么样,根据现代美术和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来看,大多是身形挺拔,身材颀长,一幅标准的现代特种兵形象,比如下面这些图。





这很大程度上是后人的美化。

古代武将的真实形象,其实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画作里可以看得很清楚。拿岳飞来说,从连环画到荧幕形象,岳飞都是三绺长髯,面目端正,一看就是个浓眉大眼的典型正面形象。



那么岳飞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的呢,南宋画家刘松年有一幅《中兴四将图》,里面有清楚的描绘。



这幅画里的岳飞,白面无须,脸大眼小,身材威武,颇为壮硕,肚子明显凸出,与熟悉的岳飞形象大相径庭。

岳飞是宋朝的,再看看明朝的。

明初开国名将一大把,最猛的非常遇春莫属,在连环画里,常遇春是这样的:



在影视剧里,常遇春是这样的:



不难看出,共同的特点是面相凶恶,一幅猛男的样子。

那么再看看常遇春的肖像画,是这样的:



与流传的形象相比,有所差异。常遇春长得并不凶神恶煞,相反还颇为斯文。不过从身材上看,即使他穿着宽大的朝服,也不难看出常遇春是个胖子,肚子比岳飞更大。

常遇春是明初名将,再看看晚明时期。

李如松,李成梁之子,万历朝名将,曾在万历三大征里立下平灭哱拜、入朝大败日军两大功勋,被明日朝三国推为名将。

李如松的戎装画像是这样的:



相比岳飞常遇春,他看上去更加魁梧胖大。

除了这几位名将,不少古代武将的画像都是如此,无疑,这些画像更接近名将们的原型。历史上的武将们,并不是硬派小生,更应该是膀大腰圆,“将军肚”这个词也就是这么来的。

说到这个,与古代战场环境有关,冷兵器时代基本要求是弓马娴熟,这个自不必说,不过还有一句话——一力降十会。这句话相当有道理,用战场生存法则来解读的话,就是再娴熟的技巧也会被绝对的力量克制。

用现代竞技运动来解释一下,更好理解一点。

拳击大家都知道,严格按照体重区分重量级,这就是因为在类似的训练条件下,体重和力量成正比。

体重越大力量越大,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之间根本没得打,哪怕你拳术再高,对手能硬扛你数拳不倒,你可能一拳就被KO,这比赛还怎么打。

举个美国拳王埃里克-斯科特的例子,他是个典型的胖子,重达425磅,也就是385斤。看他的照片,感觉满身都是肥肉,这正如同古代那些武将画像一样。

埃里克从1994年进入拳坛,打了77场拳击比赛并赢得了其中的67场,在这67场中很少有打判定,基本都是以ko结束,在他巅峰时期他更是取得了一次15连胜和一次34连胜,并获多次卫冕IBA超重量级拳王头衔。



埃里克绝不是个例,拳坛上称霸的拳王们大多是胖子,比如福尔曼、泰森,都重达300多斤。

现代竞技按体重区分量级,回到古代战场可不是这样。大家互砍时不会去找同一量级的对手,反而越瘦弱的越容易成为目标。残酷的生存法则之下,矮小瘦弱的被淘汰,能存活下来的就是高大强壮,力量占优的精兵,这些人经过战争的洗礼,逐步成长为将领,比如岳飞、常遇春就是这样。

武将大都是胖子,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古代武将的选拔制度。

能从小兵脱颖而出,最后成为将军的士兵是少数,大部分小兵都是炮灰,跟岳飞、常遇春同时期参军的小兵,能活到最后的100个里未必有一两个。

古代武将的选拔,更多的是来自勋贵世家或是军官家庭。这些将门子弟,家境远远好于一般士兵,家族能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保证他们吃饱吃好吃出将军肚,以保证战场上的生存率,同时他们入职就是从军官起步,更容易晋升为将领。

比如李如松,起步就是从三品的指挥同知,戚继光则从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起步,这已经是中级将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要亲临前线,乃至亲手杀敌,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的平壤一战中,李如松胯下战马都被日军击中,他只得换马再战,在之后的碧蹄馆一战,更是被日军团团包围,经过血战才杀出重围。如果李如松没有过人的体魄,亲冒矢石的风险显然更大。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他的真实相貌如何?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英名和业绩,不仅记载于史册,而且广泛流传于民间,尤其是经过小说、戏曲、绘画的渲染,八百余年来,一直受到人民的崇敬和讴歌。

重新修建的杭州岳庙中有一尊岳飞塑像。岳元帅头戴红缨帅盔,身披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右手握拳前抚,左手按剑向后,脚部略侧,面相丰满,蓄有短须,威风凛凛,神采奕奕,引起众多游人的驻足瞻仰。
可是,在近人丁传靖编撰的《宋人轶事汇辑》卷二引《七修类程》一条中,却有如下记载:“韦太后到临(临安,今杭州)问:何不见大小眼将军耶?人曰:岳飞死狱矣,遂怒帝。欲出家,故终身在宫内道服也。”这就是说,岳元帅其貌不扬,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这在宫廷里人多知之,并留有深刻的印象。岳飞的真实相貌:其貌不扬,高宗生母韦太后称他是大小眼将军!

韦太后曾同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兵掳去,在五国城中度过一段凌辱的岁月。宋金和议后,始得返回。她对亡国之痛体会颇深,一回到杭州便特别关心韩世忠、岳飞等几位主战将领的情况.当她得知岳飞已屈死于“三字狱”时,一怒之下便欲出家。这位韦太后识得忠奸,这在当时实属难得。

《中兴四将图》中,岳飞表情十分祥和, 方脸大耳、眉宇开阔、眉毛较短、嘴小、颚下无须 ,有明显的将军肚,腰背厚实,十分敦实。说明岳飞拉开三百斤的硬弓,和八石的腰开弩名不虚传,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岳飞的眼睛虽有大小,但他“尽忠报国”的祟高志向却留芳百世,成为后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份宝贵遗产。

那些古代将军的画像,为什么都有一个“将军肚”?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留下来的很多武将的画像,都被画得大腹便便。而且这些人很多都是名将,包括关羽、岳飞、戚继光等。换句话说,他们都有一个“将军肚”,而从“将军肚”这个词我们也可以看出,大腹便便的人确实不在少数,而是一些“将军”的共同特征。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长得很胖,自然是不能上战场打仗的。尤其在冷兵器时代,这更是兵家之大忌。可为什么,“将军肚”却成了将领们的一个特征呢?

一、将军年纪都比较大。

古代的将领们,都是从战场上拼杀过来的。都是因为立下了不少战功,最后才升任将军的。也就是说,当他升任将军的时候,年纪都比较大了。

一个人年纪大了以后,身体就会发胖,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还有一点,我们现在看见运动员,当他们年老退役以后,身体都会发胖。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他参加运动的时候,身体消耗很大,因此也吃得很多,把胃口吃开了。后来他虽然年纪大了,不参加运动了,但是胃口还在,因此就很容易吃胖。

古代打仗的将军的情况,和当下运动员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他们打仗的时候胃口肯定也很好,后来当将军了,年纪大了,胃口依然很好,因此就吃胖了。

二、将军很少冲锋在前打仗。

由于我们对古代军队打仗的观感,大都来自于古代《三国演义》《说岳全传》这样的小说,因此,会觉得古代的将军,每次在战场上打仗的时候,都会亲自上战场,拿着武器冲杀在第一线。

甚至在打仗的时候,还是先将军打。将军打完,分出胜负以后,才会士兵上前打。而且将军在打的时候,一般还是先打口水仗,来一通辱骂和威吓。比如说什么“报上名来,我的刀下不留无名之鬼”。比如说“你在我手上走不了三个回合”等等这样的话,另一方必然大怒,接着两人就捉对厮杀。

但事实上,真实的打仗,显然不可能这样。将军确实需要亲临前线。但是,绝对不可能冲在第一线。如果是山地战,必然有相应的埋伏什么的。如果是平原阵地战,那也需要将军摆阵型。当将军摆阵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人指挥。那个指挥的人,自然是将军。他如果每次都冲杀在第一线,那就没人指挥了,军队就乱了。

不过,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将军不会身先士卒,不会带着军队冲杀。而是讲一种一般情况下的战争状态。

三、画师一般都会给将军画个“将军肚”。

我的意思是说,不管将军长得胖还是长得瘦,画师都会给他画一个“将军肚”。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在古人的认识上,有一个粗壮的腰身,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有一个粗壮的腰身,才会显得很有力气。古人形容一个将军,经常说他“身长九尺,腰阔十围”。“身长九尺”都可以理解,“腰阔十围”实在不太让人明白。因为那样便意味这是个大肚腩。但在古人的观念中,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大肚腩,而是有力气的表现。

二是可以有一种威严的感觉。古代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会穿一件蟒袍。蟒袍上会有一条玉带。如果腰身很小,这个蟒袍上玉带围在腰身上,会显得非常不好看。又由于画师所画的,都是将军穿着官服的照片。因此,在官服的衬托下,都会有一个粗壮的腰身。

四、将军能获得画像资格的大都是被“封神”的。

实际上,很多能获得被画像,被塑像这种资格的,大都是后来被民间“封神”的(比如关羽、岳飞这样的人),而且他们的画像及塑像,都是后来的人们搞出来的。也就是说,画师或者雕塑师,并没有看见过这位武将的样子,只是根据他的理解来进行的。

网上曾出现过一个讨论,张飞究竟是白面还是黑脸?因为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说明张飞的女儿模样肯定长得好。因此,张飞也不可能丑到哪里去。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张飞“豹头环眼”的形象,实际上是后人想象画出来的,画像的人当时并没有看见过张飞的样子。

既然画像的人,很多并没有看见过本人的样子,他所画的,大都又是被“封神”的武将,因此,他在画的时候,只会去考虑这个武将的像画出来是否“宝相庄严”,自然就得画一个很粗的腰身了。

古代将军外貌神态描写

丈高八尺,目如铜铃。

古代帝王面相有哪些特点

古时称帝王之相首重双耳,耳厚垂肩为地位的象征,也是当皇帝必然需要坐稳江山的根本,其次要日月角起,颊丰鼻直口正,神韵内收,神清貌古,神足气旺,面丰耳正,其额间三纹为伏犀,为极贵之相,命门到双颧高耸而朝,神色专精鼻如狮鹫,下停方正,须直而密,是为龙颜,嘴阔有力有气吞山河之气魄。

帝王之像是什么样子,历史上谁有帝王之像?

历史上谁有帝王之相

好多人都讲相学里的帝王之相,什么是帝王呢?帝,指过去死了的首领叫帝,活着的叫王。所谓的帝王之相那都是后人包括写相书的的时候为了描述那个人的相貌,历史上的几代几代皇帝给他做画像,宋朝清朝就很明显,有很多画像在宗祠里面。为了让你知道你之前的祖先皇帝长什么样,就画张画吧,那如果长得很不好看,那画像怎么画,过去没有照相机、录像机。那画师为了把画像画得让帝王满意,所以很多留下来的画像跟本人长得根本不像。

在中国自古以来,确实存在着面相一说,古人认为人的面部可以看出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荣辱。相学中有这三种面相的人是“帝王”之相。三才又叫做三表,是指天、人、地三者,在相学中就是额、鼻、颏这个别称。《神相全编》中有一个三才三停,三才者额为天,欲阔而圆名曰有天。鼻为人,欲望而齐名曰有人。颏为地,欲方位阔名曰有地。

这个三才之说是源于易的系辞的下这个著作里面。里面说:有天道焉有人到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解释。古人认为天人地三者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内容,三者和谐方位安泰,相学家从天人这种相的这种观念出发借用三才之说才阐释人的命相。将人的额比象为天,谓天欲张,所以额为阔圆者为贵。将鼻比象为大谓人欲强壮,故鼻以端正者为寿。将颏比象为地谓地欲方,古代人讲究天圆地方,故颏以风阔为富。所以古代典籍中的福寿贵人一般都是三才有成之相。

在《史记》中记载,汉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第一个隆是丰隆的隆,第二个龙是龙凤的龙,准指的是鼻梁,颜指的是前额。就是说刘邦鼻子高额头饱满额头圆的这种相。吕公认为刘邦有帝王之相,将女儿嫁于还是个混混的刘邦。《谭宾录》里有写武则天小时候:日角龙颜,龙睛凤劲,伏牺之相,贵人之极也。袁天罡称武则天就有帝王之相。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