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镇的由来和发展,财神文化起源

财神爷有哪些故事传说

第一位:比干,对此人大家都不陌生,在《封神榜》中对其有详细的描述,他周武王的叔叔,此人生来极其聪明,生有七窍玲珑心,识破了妲己的身份而被妲己害死。

民间传说比干乐善好施,只要有求于他,他必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人送“活财神”的封号。比干死后,姜子牙封神将其封为“文曲星”,又另封为“正一福禄财神真君”即百姓口中的文财神爷。

第二位:赵公明,传说赵公明是后羿射下的太阳幻化为金乌,而后幻化成人就是赵公明,此人变幻无穷,能呼风唤雨,保命解灾。

凡是做买卖的,求财的对赵公明祈祷就能称心如意,故民间奉他为“财神”,旧时的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带铁冠,手持宝鞭,黑面长须得武将形象,因此人们又称之为“武财神”。

第三位:关公,关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也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晋商最为推崇的武财神。

传说关公能驱逐恶鬼凶神,又可求雨降福,保护商贾,是个全能保护神。近代山西一带把关公奉为财神,祈求无病无灾脱离贫困,财源广进。

第四位: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家、思想家、谋略家。助越王灭吴后与西施一起归隐五湖,以经商为生,成为了家财的大商人,被后人尊为“商圣”。是浙江一带主要供奉的一位文财神。

第五位:五代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俗称“柴王爷”,他从小家道中落开始经商,在全国各地设立商号,经营瓷器、茶叶、雨伞等生意非常成功。资助养父郭威招兵买马平定乱局,柴荣继承皇位后,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百战百胜;开拓经济领域市场,以供经商之用;设立官办民用定窑,以满足民需。创立官窑柴窑以供御用;大兴水利,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行,以富百姓。从宋元时期开始,柴荣被广大中原地区百姓奉为财神,同时也是矿工、窑工、建筑工的保护神。

第六位:蔡京,富有,中国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拜。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第七位:李诡祖,淄川五松山人。生日九月十七。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又称财帛星君,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

扩展资料:

王亥(中斌财神)

比干(东路-文财神)

柴荣(南路-武财神)

关公(西路-武财神)

赵公明(北路-武财神)

端木赐(西南-文财神)

李诡祖(东北-文财神)

范蠡(东南-文财神)

管仲(西北-文财神)




财神的传说
相传李诡祖为南北朝时期淄川人,生日是九月十七。民间称他为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他清廉爱民,去世后人们为他立祠祭祀。曲周还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九大财神

一、王亥

王亥(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夏朝时期商丘人,商族。他是商国的第七任君主,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发明了牛车,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始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人们尊称王亥为“华商始祖”。民间传说王亥是中路财神,掌管六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二、比干

比干,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代帝王太丁的次子,官少师(丞相)。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终年(公元前1063年)63岁。

民间传说比干有次强谏使纣王大怒,纣王让比干把心挖出来,比干于是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 牙送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

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当时,在比干手下作买卖者,都没有"心眼儿",大家公平交易。自古道"无面不好"把比干这位老幼都无欺的君子立为财神,人人敬服。比干为东路文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三、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范蠡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与西施的爱情。当年范蠡到民间物色美女,民女西施和郑旦被选中送到吴国,计谋是送给夫差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越国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实现了复仇的目的。

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范蠡为南路文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四、关公

关公关羽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关羽在中国道教的神仙中也是有着很高的地位,关羽在佛教中被尊称为伽蓝菩萨和护法神将。由此可看关羽在中国来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在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湖北,以及南方沿海地带很多地方都有关羽的,可谓壮观雄伟。关公为西路武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五、赵公明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

赵公明是一位经商奇才,经商理念以信用为本,以聪颖勤劳而聚财有方;以经营得当,管理严密而理财有道;以慈善爱民、仗义济困和疏财爱国而用财有义。古人在感悟赵公明的财富文化时,将赵公明逐步神化。

赵公明是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汉族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汉族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赵公明为北路武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六、端木赐

端沐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赐为西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七、李诡祖

李诡祖,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位财神。生日九月十七,忌日七月廿二。在中国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今河北曲周)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

文财神李诡祖在汉族民间最受欢迎,古代木版年画上的财神像大部分是他,清代和民国期间钞票上的财神像也是他。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喜、财。

画像中的李诡祖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一手执“如意”,一手执“元宝”或“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李诡祖为东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八、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最有名的“八拜之交”头一个就是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管仲还有一个著名的事就是中国最早的官营妓院是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于公元前七世纪中期开设的。管仲为东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九、白圭

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

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谷物成熟时,进收粮食;蚕茧出产时收进絮帛,出售粮食。白圭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

白圭的自成体系的商业经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直到明清,最大的商帮———徽商还保留了许多两千年前白圭的遗风。白圭为西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关于财神爷,民间有诸多传说: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爷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爷,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爷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爷”外,民间还有“偏财神爷”五显财神爷、“文财神爷”财帛星君和“武财神爷”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爷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爷”。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爷庙。
“文财神爷”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爷”,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根据《
封神榜
》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
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文武财神都是民间的所谓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所谓的偏财神。财神为何还要分正偏,其意不明。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偏财神是专司发横财的财神。有人认为,所谓的正财神就是指引人们走正路的财神,而偏财神则是引导人们走旁门左道的财神。
民间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年间,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东晋时期,陶弘景《真诰》中记述,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时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现,分别身披青、红、白、黑、黄五色袍,各手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和罐子、一人执皮袋和剑、一人执锤、一人执扇、一人执火壶。文帝问太史居仁:“他们是何方神圣?主管哪些灾福?”张居仁奏曰:“他们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为五鬼,在人间为五位瘟神: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主管世间瘟疫。此乃天地运行时所产生的疾病。”文帝问:“怎么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张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临的疾病,无法制止”。于是那年许多百姓死于瘟疫。是时,文帝下令立祠,于六月二十七日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
赵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传》中就更为具体了,只是他又从五方瘟鬼之一变成了八部鬼帅之一:元明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亿万数,周行于人间。刘元达领鬼兵施杂病,张伯元领鬼行瘟疫,赵公明领鬼施人间以痢疾,钟子季(钟士贵)施人间以疮肿,史文业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给人间降下许多灾祸疾病,夺走了万民性命,枉夭无数。
直到《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样浑身充满邪气、鬼气和瘟气。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做了财神爷。赵公明司财,能使人宜利和合,发家致富,这正符合世人求财的愿望,所以民间广泛敬祀赵公明,而他原来作为冥神、瘟神、鬼帅的面目被日渐淡忘了。民间所供财神赵公明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附之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更加强了财源茂盛的效果。
旧时财神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人家各有所司。尚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敬祀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发。除了武财神赵公明外,还有文财神比干。民间年画中,比干的神像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登元宝。文财神的打扮与天官相似,二者的区别就是:天官神志慈祥,笑容满面;而文财神比干的神像面目严肃,脸庞清烁。
据历史记载,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是一位忠义之臣。时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失政。据<<封神演义>>载:纣王听信妲己妖言,制造酷刑,杀戮谏臣。虽有商容、比干等大臣直谏,纣王终不悔悟。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谎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
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喜媚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须玲珑心一片煎汤救治,并推算说惟亚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纣王急向比干索其心。比干怒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息,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纣王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台上毁君,有污臣节,如不从命,武士拿剑去取心来!”比干破口大骂妲己,望太庙大拜八拜后,接剑自剖其腹,摘心掷于地,走出五门,上马而去。
先是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故在剖心后能不流血而前行。后传说,比干因服了姜子牙灵丹妙药并未死去,而是来到民间广散财宝。比干生性耿直忠证,公正无私,心被挖空后成了无心之人,正是因为无心无向,办事公道,所以被后人奉为财神。当时传说在比干荫佑下做买卖的人,无偏无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骗,所以比干广为世人所传颂和敬奉。
范蠡,字少伯,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独虑之明。后被越王勾践拜为士大夫。越国兵败于吴国,范蠡与越王一同去屈事吴王夫差。回国后又辅佐越王富国强兵,终于打败了吴国。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于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辞官隐退,带领家属随从,架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
范蠡父子在齐国海边耕种土地,勤奋治产不久,就积累家产数十万金。齐人闻其贤,请为其相。范蠡叹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它归还了相印,将钱财尽分给了朋友和乡邻,只带上最贵重的物品,暗自离开齐都,悄悄来到陶地。范蠡认为,陶地处天下之中,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为后半生的保证,自此居住下来自称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说隐语“逃”;“朱”,一说为富翁的象征,或说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说是对尊长,平辈的敬称,或说寓己曾做为公爵)。范蠡父子靠种地、养牲畜,做生意又积累了数万家财,成为陶地的大富翁,后又两家分财于百姓,天下人都赞美陶朱公,拜其为财神。
陶朱公的经营智慧历来为民间所敬仰,于是有许多经营致富术托与陶朱公名下。如《经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懒惰;价格要订明,切忌含糊;用度要节俭,切忌奢华;赊账要认人,切忌滥出;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优劣要细分,切忌混淆;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买卖要适时,切忌拖误;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临事要尽责,切忌妄托;账目要稽查,切忌懒怠;接纳要谦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静,切忌粗糙;说话要规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为商家经验之谈,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见,他作为财神在民间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艰苦创业,积金数万;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故称其为文财神也..就理所当然了。
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的作者说:“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旱时人们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药方,被人视为驱逐恶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据徐道《历代神仙通鉴》记载的一种传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龙”,汉恒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怜众心切,是夜遂兴云雾,汲黄河水施降。玉帝见老龙有违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解县僧普静,在溪边发现龙首,即提到庐中置合缸内,为诵经咒九日,闻缸中有声,启视空无一物,而溪东解梁平村宝池里关毅家已有婴儿落地,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后自名羽,字云长。据《三国演义》载,关羽因原籍恶豪倚势凌人,遂杀恶豪后奔走江湖。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共生死,同起义兵,争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败刘备。刘备投靠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看中关羽为人忠义,拜为偏将军。后曹操察觉关羽心神无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银珠宝、高官、美女来收买,但关羽丝毫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将。曹操得知大怒,与司马懿设计,联合孙权共取荆州。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都督荆襄郡事,令取樊城。关羽分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吕蒙计,痛失荆州,夜走麦城,兵败被擒,不屈而亡。《三国演义》后又记载:关羽遇难后,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到荆州当阳县玉泉山上空大呼:“还我头来!”山上老僧普静闻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梁、文丑(皆被关羽所杀)等众人之头,又向谁索?”关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门。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头、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的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天刚放亮,城乡各位都可听到一阵阵鞭炮声。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是初四晚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届时,主人手持香烛,分别到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堂接财神,五位财神接齐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拜罢,将财神纸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们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直吃到天亮开门营业,据说可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吴觎》中有生动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个个争早放头通鞭炮,以此祈盼发家致富。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作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刘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准财神刘海蟾,原名刘海,五代时人,籍燕山(今北京),曾为辽朝进士,后为丞相辅佐燕主刘宗光。此人素习“黄老之学”。《历代神仙通鉴》中有云:一日,有自称正阳子(吕洞宾)的道士来见,刘海以礼相待,道士为其演习“清净无为之示,金液还丹之要”!索积蛋十枚,金钱十枚,以一钱间隔一蛋,高高叠起成塔状。刘海惊道:“太险!”道士答道:“居荣禄,履忧患,丞相之危更甚于此!”刘海顿悟。后解去相印,改名刘玄英,道号“海蟾子”,拜吕洞宾为师,得到成仙,云游于终南山、太华山之间。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以此看来,刘海是个悟后弃富的道士,本与财神无缘,刘海成为财神也许是源于他的道号——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丑陋,分泌物有剧毒,对人体有害,被列为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强心、镇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们所崇拜。《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当时人们把蟾蜍当成了避五病、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物,是有灵气的神物。刘海是以“蟾”为道号而闻名,又以“刘海戏金蟾”的传说被抬上了财神的宝座。
刘海戏金蟾出现在大量的民间年画和剪纸中,历代画家也有不少这一题材的佳作传世。在这些作品中,刘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的顽童形象,其头发蓬松,额前垂发,手舞钱串,一只三足大金蟾叼着钱串的另一端,作跳跃状,充满了喜庆、吉祥的财气。刘海所戏金蟾并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举世罕见。金蟾被看作是一种灵物,古人认为得之可以致富。这是刘海被塑造成财神的主要根据。据说,刘海用计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他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到哪里,救济了不少穷人,人们尊敬他,感激他,称他为“活神仙”。为此,还修建了刘海庙,把他的故事编成戏剧,到处吟唱。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
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侧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财神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想发财的人却有那么多,供不应求是明摆的,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画--"送财神"每逢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例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
满意请采纳

财神节的由来是什么?

财神节起源:

七月二十二财神节,道教中这一天是财帛星君李诡祖的成道日。李诡祖去世后在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为天上星宿中的财神,在天庭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

因此汉族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后来汉族民间有人说这是财帛星君的生日,实际上是成道日。

财神节的起源

传说这天是财帛星君生日。民间财神又有文武之分,故而财神节又被划分为了两天,文财神掌管财股,吸纳好运,武财神镇宅守户,守住财富。民间习俗是正月初五拜财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财神,故又称财神节。

古代民间供财神是供陶朱公。陶朱公原名范蠡!他辅佐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改名换姓,自称为陶朱公,去做生意。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次广散钱财,去帮助社会上贫苦之人。

他是菩萨商人,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为商人树立榜样,商人要学他,尊他为财神爷。农历年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迎财神,以此去感念他。

扩展资料:

财神节习俗

1、日照、青岛、威海等地

农历七月二十二,就是青岛民间的财神节了,这一天,所有经商的、炒股的、买的甚至普通老百姓,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朋的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整天。2002年青岛市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市财神民俗旅游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各大商会都会参加。

2、潍坊、淄博、济南等地

自清康熙年间始,每到这天,便进入节日的气氛,从早上起,潍坊的家家产户就忙着购买香纸,置办供品佳肴,气氛不亚于中秋节和春节。通常是到下午四时城区乡村的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互相祝福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神节

财神节是纪念古代神话财神的节日,分两天,一天文财神,一天五台神

财神节的由来:

七月二十二财神节,道教中这一天是财帛星君李诡祖的成道日。李诡祖去世后在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为天上星宿中的财神,在天庭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因此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后来民间有人说这是财帛星君的生日,实际上是成道日。

财神节最早记载见于《玉匣记》: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

《玉匣记》作者许真君,是集各类占卜之术之代表作,亦称之为《玉匣记通书》。许真君,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属江西)人。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史书记载,许逊得其妙要,传录于世,名之曰:玉匣记。但是,史书也记载:《玉匣记》,后人或有增补,进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为一般假托诸葛孔明.鬼谷子.张天师.李淳风.周公.袁天罡等先贤之名而作。

值得注意的是,许真君为晋代人,李诡祖为南北朝时期曲梁县令,后人不可能出现在前人的著作中。因此,七月二十二增福财神圣诞的记载很有可能是后人所加。比如袁天罡就是隋唐时期人物。史料记载: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山令。

明代临川名人伍福有诗作《谒嬷嬷幢李相公墓》也有记载:

太白陨落何茫然,相公飞升列仙班。

足蹬般河长流水,头枕天齐连绵山。

玉书神护星君位,圣赐财帛石室间。

惠泽万民增福公,平施天下福善仙。

财神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财神故里、财神之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终南山下阿姑泉村钟馗故里欢乐谷,这里是武财神钟馗的故里和文财神刘海的故里,月财神赵公明曾在此修道成仙。赵公明故里在周至赵大村(因赵公明官居大夫而得名 )。华夏民族传说中的财神,就是掌管天上人间的钱财,成为万民百姓景仰和尊崇偶像。据古籍记载财神赵公明是周至人,家住赵大村。现今周至县赵大村存有明万历年间古碑一尊和明清曾修复的赵公明财神庙一座。赵公祖庙,不仅是财神文化发源地,还是财神的祖庙,始建于晋,兴盛于唐宋,传承道教玄坛香火,供奉中国财神祖师爷赵公明金身,是中华财神祖师爷赵公明的祖庙,有很多人喜欢去那请神拜神,拜了这么多年的财神,正宗的是赵公明,赵公山赵公祖庙才是发源地。我之前旅游的时候去过,你可以去看看中国财神文化之乡发源地在卫辉
古代时期
卫辉市,殷商时为畿内牧野地。周武王灭纣,封邶、鄘、卫三国,此地属鄘。成王平武庚叛乱后,邶、鄘并于卫,此地属卫。
春秋时期,卫遭狄侵,戴公东渡,此地更属于晋。战国时期,属魏,始有汲邑之称。秦初属河东郡东境,后属秦河内郡。
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始置汲县,属河内郡。十一年(公元前196),封公上不害于汲,称终侯(即汲绍侯),国名汲。东汉顺帝年间(126至144),县令崔瑗筑县城于汲城村。
三国时期,属曹魏朝歌郡。西晋泰始二年(266),设汲郡,郡治汲城。辖汲县、朝歌、共县、获嘉。
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迁郡治于枋头(今浚县枋城),孝文帝太和二年(488),郡治复迁汲县。东魏兴和二年(540)夏,西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元庆率户归属东魏,侨置义州于陈城(今城区城关),辖伍城郡、伍城县等7郡19县。北齐废义州存伍城郡。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废汲郡、伍城郡,置卫州,州治朝歌,改汲县为伍城县,属卫州,县治设陈城,原汲城县治废。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改伍城县为汲县。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卫州为汲郡,郡治卫县(今浚县卫贤),汲县属之。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义州,州治汲县。武德四年(621)废义州,汲县改属卫州,州治卫县。贞观元年(627),州治移汲。辖汲县、卫县、共城、新乡、黎阳五县。
五代属卫州,州治汲县。
宋属卫州,州治除先后短时间迁共城和胙城外,其余时间均在汲县。
金属卫州河平军,世宗大定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186至1188)州治曾迁共城,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迁胙城。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0),属卫辉路总管府,路治汲县。领录事司、辉州、淇州。辖汲县、新乡、获嘉、胙城四县。
明、清属卫辉府,府治汲县。先后辖汲县、胙城、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考城11县。
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废府设道,属河南
镇国塔
省豫北道,道治汲县。民国3年豫北道改称河北道。辖汲县、武陟、安阳、汤阴、临漳、林县、内黄、武安、涉县、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沁阳、济源、原武、修武、孟县、温县、阳武24县。
民国16年(1927)废道,实行省县两级制,汲县直属河南省。
民国22年(1933)2月,河南省划分为11个行政督察区,汲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30年(1941)末,河南省改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汲县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33年(1944)9月,又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直至县城解放。
1943年5月,中国领导的汲县抗日民主在西北部山区柳树岭村成立,属太行行署第七专员公署领导(以下简称太行专署)。
1944年12月,汲县抗日民主与淇县抗日民主合并,成立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仍属太行七专署。机关先后驻正面、狮豹头、小店河、塔岗等村。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改为汲淇联合县民主。10月改属太行五专署。
1946年6月,汲淇联合县民主改属太行三专署。
1947年3月,撤销汲淇联合县,成立汲县民主,属太行五专署。
1948年11月7日,县城解放,县机关迁驻县城。划城区和城郊部分村庄成立卫辉市,与汲县同属太行五专署。
1949年2月,撤销卫辉市,其辖区复归汲县,汲县改属太行四专署。5月,汲县改属太行区新乡专署。8月,平原省建立,汲县属平原省新乡专署。
建国以后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署。
1983年9月1日,改属河南省新乡市。
1988年10月,撤销汲县,建立卫辉市,属河南省直辖,由新乡市代管。

财神的由来

各类财神的起源 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财神,一般认为有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这些财神,又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大类,最为人们熟知的财神,则是“正财神”赵公明。
1、赵公明——专司人间财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公明。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故人称“元帅之功莫大焉”。凡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民间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年间,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东晋时期,陶弘景《真诰》中记述,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时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现,分别身披青、红、白、黑、黄五色袍,各手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和罐子、一人执皮袋和剑、一人执锤、一人执扇、一人执火壶。文帝问太史居仁:“他们是何方神圣?主管哪些灾福?”张居仁奏曰:“他们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为五鬼,在人间为五位瘟神: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主管世间瘟疫。此乃天地运行时所产生的疾病。”文帝问:“怎么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张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临的疾病,无法制止”。于是那年许多百姓死于瘟疫。是时,文帝下令立祠,于六月二十七日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
赵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传》中就更为具体了,只是他又从五方瘟鬼之一变成了八部鬼帅之一:元明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亿万数,周行于人间。刘元达领鬼兵施杂病,张伯元领鬼行瘟疫,赵公明领鬼施人间以痢疾,钟子季(钟士贵)施人间以疮肿,史文业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给人间降下许多灾祸疾病,夺走了万民性命,枉夭无数。
直到《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样浑身充满邪气、鬼气和瘟气。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做了财神爷。赵公明司财,能使人宜利和合,发家致富,这正符合世人求财的愿望,所以民间广泛敬祀赵公明,而他原来作为冥神、瘟神、鬼帅的面目被日渐淡忘了。民间所供财神赵公明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附之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更加强了财源茂盛的效果。
2、范蠡——生财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财神。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独虑之明。后被越王勾践拜为士大夫。越国兵败于吴国,范蠡与越王一同去屈事吴王夫差。回国后又辅佐越王富国强兵,终于打败了吴国。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于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辞官隐退,带领家属随从,架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
范蠡父子在齐国海边耕种土地,勤奋治产不久,就积累家产数十万金。齐人闻其贤,请为其相。范蠡叹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它归还了相印,将钱财尽分给了朋友和乡邻,只带上最贵重的物品,暗自离开齐都,悄悄来到陶地。范蠡认为,陶地处天下之中,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为后半生的保证,自此居住下来自称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说隐语“逃”;“朱”,一说为富翁的象征,或说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说是对尊长,平辈的敬称,或说寓己曾做为公爵)。范蠡父子靠种地、养牲畜,做生意又积累了数万家财,成为陶地的大富翁,后又两家分财于百姓,天下人都赞美陶朱公,拜其为财神。
陶朱公的经营智慧历来为民间所敬仰,于是有许多经营致富术托与陶朱公名下。如《经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懒惰;价格要订明,切忌含糊;用度要节俭,切忌奢华;赊账要认人,切忌滥出;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优劣要细分,切忌混淆;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买卖要适时,切忌拖误;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临事要尽责,切忌妄托;账目要稽查,切忌懒怠;接纳要谦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静,切忌粗糙;说话要规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为商家经验之谈,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见,他作为财神在民间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艰苦创业,积金数万;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故称其为文财神也..就理所当然了。
3、关羽——忠诚信义为本的关公
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的作者说:“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旱时人们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药方,被人视为驱逐恶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据徐道《历代神仙通鉴》记载的一种传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龙”,汉桓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怜众心切,是夜遂兴云雾,汲黄河水施降。玉帝见老龙有违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解县僧普静,在溪边发现龙首,即提到庐中置合缸内,为诵经咒九日,闻缸中有声,启视空无一物,而溪东解梁平村宝池里关毅家已有婴儿落地,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后自名羽,字云长。据《三国演义》载,关羽因原籍恶豪倚势凌人,遂杀恶豪后奔走江湖。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共生死,同起义兵,争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败刘备。刘备投靠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看中关羽为人忠义,拜为偏将军。后曹操察觉关羽心神无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银珠宝、高官、美女来收买,但关羽丝毫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将。曹操得知大怒,与司马懿设计,联合孙权共取荆州。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都督荆襄郡事,令取樊城。关羽分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吕蒙计,痛失荆州,夜走麦城,兵败被擒,不屈而亡。《三国演义》后又记载:关羽遇难后,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到荆州当阳县玉泉山上空大呼:“还我头来!”山上老僧普静闻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梁、文丑(皆被关羽所杀)等众人之头,又向谁索?”关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门。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
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4、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
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头、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的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天刚放亮,城乡各位都可听到一阵阵鞭炮声。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是初四晚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届时,主人手持香烛,分别到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堂接财神,五位财神接齐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拜罢,将财神纸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们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直吃到天亮开门营业,据说可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吴觎》中有生动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个个争早放头通鞭炮,以此祈盼发家致富。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5、刘海蟾——撒钱济贫的文财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作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刘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准财神。
刘海蟾,原名刘海,五代时人,祖籍陕西西安户县曲抱村,曾为辽朝进士,后为丞相辅佐燕主刘宗光。此人素习“黄老之学”。
《历代神仙通鉴》中有云:一日,有自称正阳子(吕洞宾)的道士来见,刘海以礼相待,道士为其演习“清净无为之示,金液还丹之要”!索积蛋十枚,金钱十枚,以一钱间隔一蛋,高高叠起成塔状。刘海惊道:“太险!”道士答道:“居荣禄,履忧患,丞相之危更甚于此!”刘海顿悟。后解去相印,改名刘玄英,道号“海蟾子”,拜吕洞宾为师,得到成仙,云游于终南山、太华山之间。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以此看来,刘海是个悟后弃富的道士,本与财神无缘,刘海成为财神也许是源于他的道号——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丑陋,分泌物有剧毒,对人体有害,被列为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强心、镇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们所崇拜。《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当时人们把蟾蜍当成了避五病、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物,是有灵气的神物。刘海是以“蟾”为道号而闻名,又以“刘海戏金蟾”的传说被抬上了财神的宝座。
刘海戏金蟾出现在大量的民间年画和剪纸中,历代画家也有不少这一题材的佳作传世。在这些作品中,刘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的顽童形象,其头发蓬松,额前垂发,手舞钱串,一只三足大金蟾叼着钱串的另一端,作跳跃状,充满了喜庆、吉祥的财气。刘海所戏金蟾并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举世罕见。金蟾被看作是一种灵物,古人认为得之可以致富。这是刘海被塑造成财神的主要根据。据说,刘海用计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他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到哪里,救济了不少穷人,人们尊敬他,感激他,称他为“活神仙”。为此,还修建了刘海庙,把他的故事编成戏剧,到处吟唱。 6、钟馗——赐福镇宅的武财神 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财神”人们又尊称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据古籍记载及考证,钟馗故里为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户县石井镇阿姑泉西安欢乐谷),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在唐玄宗(685~762年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登基(唐先开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那年,他赴长安应试,钟馗作《瀛州待宴》五首,被主考官誉称“奇才”,取为贡士之首。可是殿试时(712年古历10月1日),奸相卢杞竟以貌取人,迭进谗言,从而使其状元落选。钟馗抗辩无果,激愤难当,怒撞殿柱而亡,惊天动地,泣鬼恸神。皇用状元官职殡葬于终南福寿岭。为正妒贤之罪,发配卢杞至岭外。有一年春天,唐明皇讲武骊山后久病不愈,一日睡梦中见一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上窜下跳,绕殿而奔。这时,一位相貌奇异,头戴纱帽,身穿蓝袍、角带、足踏朝靴的豪杰壮士将撕扯一番,囫囵吞食,他对唐明皇说:“吾乃终南山下阿福泉进士钟馗也,貌异状元落选愤亡,因念皇恩,今誓与陛下除尽天下之妖邪。”唐明皇梦醒后很快病愈,遂下诏画师吴道子按照梦境绘成《钟馗赐福镇宅图》、《钟馗送财图》封钟馗为“武财神赐福镇宅圣君”,批告天下,一年四季遍悬钟馗像,以护福积财。民间盛传:赐福镇宅,唯真钟馗;拜请钟馗,中榜得馗;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护福积财,钟馗真神!

财神,顾名思义是掌管财富的神祗,在中国神话当中,财神的出现比较晚,职司财富的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这与宋代以后商业的繁荣有关,其的由来分完为道教赐、民间百姓信仰两部分:

一是道教赐封:王亥(中斌财神)、比干(东路-文财神)、、范蠡(南路-文财神)、关公(西路-武财神)、赵公明(北路-武财神),这五路正神是由道教赐封的天官上神。

二是中国民间信仰:端木赐(西南财神)、李诡祖(东北财神)、管仲(东南财神)、柴荣(西北财神)、这四路神为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1, 财神爷是什么人呢?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
2, 怎么样供奉财神?
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侧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3,要注意些什么?
a,文财神面向自己屋内,而武财神应面向屋外或者面向大门。
b,神佛的座向:神佛应向大门:大家请看庙宇道观。在心理上阻止妖邪入屋!
c,不向厕所、不向房门、不向饭桌
d,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e,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
f,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
4,新年有什么讲究么?
a,抢路头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正月初五日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b,喝路头酒
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喝路头酒,往往喝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c,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所谓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一下象征性的车船(结柳作车,缚
草为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弃之通衢(既扔到大路上),以送穷。

财神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史记考载已难以索正,一般来说认为财神始于宋代
财神最早出现民间的年代,目前史记考载已难以索正,财神之谱,於古未所见闻,至今信仰者广布各阶层,尤以商贾更尊奉之必恭必敬。在民间信仰诸神传中,财神的起源以目前资料可追溯到宋代,当时以财神作为年画的习俗在北宋的节庆中已经十分流行,中国古代宋版民俗年画中,亦有聚宝财库年画,祭祀财神的习俗尚难以肯定年代。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其原因是中国向来“重农轻商”。最初出现的“钱神”,是被揶揄的对象。大概宋元以后,人们经商发财的意识浓厚,才出现了被人崇拜的财神。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其中,以赵公明最为普遍。
南、北宋是我国社会城镇经济重整变化的时期,尽管时局动荡不安,但民间工商经济交流空间繁荣,而民间信仰习俗的财神也正巧在此时空出现,不管是历史的巧合,或是当下合乎规律的现实,却由於民间阶层达到了一个需求,新的生活与传统信仰之间的整合,而财神的出现,不仅表达民间世俗的发财愿望,同时也为追求财富者的一种精神保护与寄托。对於财神的信仰,商人与百姓最为笃信,结合各项资料推论,对宋代社会结构与经济活动状况而对财神信仰本质的依求,近代千年来财神的信仰始於宋代,但对於财神庙的起源,民间普遍对财神的崇拜,明、清时期就更为广泛了。财神最先记载出现在元代。
财神是道教俗神,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

相传月财神姓赵名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长安(现西安)周至县赵代村人士。在《真诰》中赵公明为五方诸神之一,即阴间之神。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
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始称之为财神。《三教搜神大全》卷三云:"赵元帅,姓赵讳公明,钟(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其羽化后葬于终南山下赵代村。
月财神下面,分为辅佐财帛星君和辅佑范蠡,为正文财神。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