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中,怎么成仙的

金华山景区的景点介绍

大仙祖宫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鹿田湖东侧,坐北朝南,倚山望湖,海拔562.8米,湖畔常有云山雾海,蔚为壮观,呈现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 。
祖宫占地7.9公顷,宫殿建筑群占地1.8公顷,海拔562.8米,进深716米,七进阶祖庭由19处宫楼、阁、台组成。宫境深邃,成了中国之最。它三拔头筹,一是道院大;二是宫殿大;三是殿内陈设件和法器大,7.2米长的雕花香案,直径1.5米重3吨的铜钟,还有铜香炉,铁宝鼎,大木鼓都会让你大饱眼福。
祖宫呈九进阶布局,从北向南依次是养素桥、山门、照壁、幡杆、放生池、灵官殿、钟鼓楼、祭坛、大殿(赤松宫)三清宫。山门三间,“祖庭”匾额由著名道教学者,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所题。照壁长18米,高4.8米,厚1.5米,气势宏伟,正面刻牧羊及兄弟驾鹤骑鹿双双飞升的浮雕,背面自序。照壁后面东西各有两根幡杆。高三丈六尺,象征道教三十六天。凡作,都在这里扬幡。牌楼中间三间三重檐,两边各一间两重檐,全部青石砌成,结构精巧,气势磅礴,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氛围。放生池上有一桥,名遇仙桥,一边日池,一边月池,是信众放生的地方。灵官殿为重檐五间,殿内供奉护法神王灵官司。灵官殿后的神道两边分别是钟楼与鼓楼。四檐结构、钟楼的铜钟重三吨,鼓楼之大鼓直径1.5米。是道众上殿诵经,作息的号令。祭坛呈三层,用十二生肖、八封与太极图组成,是活动的主要场所,每逢庙会海内外信众云集于此,虔诚。祭坛还有一非常神奇的现象,当站在太极图的阴阳鱼处讲话,能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强烈的回音,犹如让在谷底。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大殿(赤松宫)、歇山顶重檐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高20.80米,占地1068平方米。气势宏伟,殿内供奉香樟木雕的坐像,神台高1.7米,象高5米。坐姿神态安祥慈眉善目,自然传神。大殿左右两壁仿青铜根木浮雕,刻有1000多年得道成仙,到显圣的26个典故,人物栩栩如生、古香古色、青幽素雅、实为木雕之精品。大殿也是祖宫的经堂,每月全宫道众随着晨钟幕鼓在这里朝真礼圣诵经拜忏,举行活动。大殿后边神道尽头的石壁上着襄有一巨大的石匾额,狂草“道”字是晋时道士。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所书。最高处是三清宫。重檐五间建筑,殿内供奉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圣像,像高6米。
祖宫后3公里处有活龙潭,每遇干旱,方圆数十里百姓前来求雨时,潭中有龙出,游走之处,普降甘霖,无不应验,庙前之石棋盘,是樵夫徐公观与安期生对弈时,食其弃核成仙之处。金华市区的三清宫,始建于隋代,各个时期均有修缮,清光绪二十三年金华知府继良带。
天音祭坛,直径18米,占地265平方米,以青石为基础,双层叠加构造。祭坛是祖宫内活动的主要场所。坛面为八卦太极图案,在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祭坛也有北京天谈的太极石和回音壁的神奇功能,似空谷传声,人称“北忆京都天坛,南登祖宫祭坛”……。这只能声学原理祖宫选址和布局之妙来解释。第一,祖宫位于金星区圆心;第二祭立于祖宫的圆心;第三,中轴线南偏西29度,也许正巧通过一个明显气扬,坛面有十二生肖的太极图,南北道观对此种太极图生肖起排为何恰南辕北辙,即子鼠北庙居南,南庙居北。而祖宫由于设计疏忽,造成“子鼠居南”。 仙瀑洞洞口海拔705米,是金华北山溶洞群中最高一层的地下河溶洞。位于朝真洞东侧,距离祖宫约200多米的山谷中,洞中新发现的瀑布,落差达73米,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和关注 。
仙瀑洞为崩塌溶蚀型地下溶洞,其多层地下河系统中冷凝水沉积的石花、石珊瑚等近代碳酸盐沉积,地下河深蚀廊道,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大中型溶洞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这其中更有两块钟乳石极像一龙一虎,民间因此称该洞为龙虎洞。还有两根擎天石柱,蔚为壮观。在最后一座楼梯的顶端,有一个小小的台,从那可以向仙瀑洞的底部看去,但因雾气的遮掩,让人有无底洞的错觉,恍如置身仙境一般。
仙瀑洞不是一个单独的景区,和双龙洞、冰壶洞以及朝真洞以及鹿田水库是连在一起的,在住宿上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因为一是景区就有住宿,二是离市区也只有半小时的路程。
仙瀑洞景区的住宿有双龙宾馆,食物价格较贵,这是因为在山上交通成本高的缘故,住的价格一般化,夏季游玩时,住在山上是一个不错的主义,基本没有蚊子和开电扇、空调的必要! 朝真洞又名洞,相传为修炼得道处。洞高约10米,全长250 米,曲折深长,崎岖高旷,仿佛一巨大石拱桥洞,洞口有诗人汪志洛手迹“三十六洞天” 。
朝真洞内有一线天、石花瓶、螺蛳洞、石棋盘诸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对金华三洞有贴切的描绘:“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帘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洞内奇景洞内奇景凑异者矣!”沿乱石湾南行,过军山东奥山庄旧址,其南山麓岩壁间有洞,横宽三四丈,洞较浅,州志载宋代时有燕居此。洞内有行书题刻“燕洞”等字迹。燕洞前稍北平地之上,有一巨石如印,呈圆柱状,约两人高,下与山根不连,仅存一线.该洞由主洞与两个小支洞组成。左侧支洞,口小肚大,形似横倾花瓶,故名“石花瓶”;右侧支洞,也肚大口小,但尾长,形似螺蛳,故名 “螺蛳洞”。主洞内有“石棋盘”和“天池”,相传为当年仙人用水与弈棋之处。洞顶有一罕见大石梁,长达数丈,上有无数千奇百怪的钟乳石,纵横交错, 侧垂悬挂,极为壮观。朝真洞是个燥洞,可居人,传说在此“修仙”或“隐居”者颇多。洞内还有一线天、石花瓶诸景。

是属于佛教还是道教?

记住了哥们起源于东北萨满教,萨满教的教宗是“崇奉一切自然万物为神灵”。也算是巫教的一种包括跳大神,问米招魂等等....子文化大革命以后萨满教基本在中国绝迹。

人的信仰“”在道教系统中什么地位

,名初平,系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阐教“十二金仙”之一广成子的徒弟。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生于现中国浙江省金华县兰溪市,原是当地的一名
小孩
八岁开始牧羊,牧至十五岁时在山中遇神仙广成子,见他聪颖善良忠厚,于是带至金华赤松山石室洞中学道。
从此初平绝弃尘世追求,潜心修行。积世累功逾四十年,终修得正果,后世称为,著名道教神仙。

广州是阴庙来的吗?

广州的祠,故址在珠江南岸的花地村,离河约20米处,地名大凼尾(今属芳村区)。据当地老者忆述,当年神庙颇宽敞庄严。正门当街有一座石牌坊,石柱、门楼顶雠有盘龙、祥云、飞禽、花卉等图案装饰。入门处两边方柱上刻有对联:“洞中别有乾坤,四围烟雨云山,尤增胜概;祠里自成天地,两岸杏花杨柳,仙留灵踪。”署名是:“光绪甲辰仲春三月番禺卢维庆敬书”。“光绪甲辰”即光绪三十年(1904)。庙内另有一副对联是,“叱石传晋代,骑鹤上南天。”此联作者不详。
庙三进。头进大殿所供神像颇为特别:中间是,左为吕洞宾,右为魏征。、吕洞宾是道家不奇怪,把唐太宗的大臣魏征也列人道教仙家而供奉,就有点奇了。第二进楼上却是佛家天地,一边供如来、弥勒、文殊,一边供观音大士——前有韦驮侍立。从这样的设置看,庙早就是道、佛合流的了。第三进住道士及香烛杂工。
庙建立之初便兼有慈善机构的性质。庙内常驻有中医生、配药人,还有解签人。对求签抓药的人,实行“随缘乐助”,病贫者可免费。
晚清时期,花地庙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宝诞和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更为热闹。陈济棠主粤时,地段改作孤儿院,但庙仍保留,且常在庙前空地搭棚演戏,还有别的娱乐,摆卖,盛况不减。后来在长林公园(现松基直街)另建新庙,称为新庙,原庙称为旧庙。新庙较旧庙略小,
内有中医、配药及解签等人管理,广州一些乐善好施者常给该庙赠衣赠药。
抗日战争期间,广州沦陷,旧庙充作日军宪兵司令部。解放后还可见废碉堡和被害者遗骨。庙早毁,仅存一根方柱,三块石雕门饰,两截圆石柱。新庙在1949年后陆续改作民房。至于南海西樵的庙,那是在稔岗村,建庙年代可能比广州的庙还早。据说该届建于村前,有一座大门楼,高悬像。占地数亩,香火颇旺,远近村人常来参拜。何时坍废已不可考,原址后来改作工厂了。
广州和南海的庙毁弃之后,的庙却兴旺起来。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在番山(今禺山市附近)有深柳堂,就是供奉的,一些大商人在这里设普济坛扶乩,当时有七位有名望的大商家亦成为的善信。这七位商家就是梁仁庵、郭述亭、张殿臣、陈柱石、唐丽泉、李亦梅、谭杰生,他们均有商号在广州,后来就成为庙——啬色园的创始人,被称为“啬色园七老”,后在庙内“孟香亭纪念碑”刻石铭记。
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局混乱,菩萨不保,深柳堂被占。上述七位商家便把像接到(一说是梁仁庵、梁钧转父子俩自西樵山普庆坛接黄太仙像到)。
1921年,在狮子山脚竹园古村择地建庙。当时扶乩得乩语云:“坛号普宜宜悟道,园名啬色色皆空。”于是依乩语命名乩坛为“普宜坛”,庙命名为“啬色园”。1968初具规模,1971年又筹款500万元增建。
20世纪70年代,地不景气,竹园古村尚无高楼大厦,颇见萧条冷落。但是后来拜的人日见增多,一些人就在这里开饭店、香烛店以至旅馆,解签、看相、占卜的摊档也多起来,于是带动了这里的繁荣,其中也有些人因此而“发达”的,因此人对多怀有好感。其实,祠是随着的经济起飞而兴旺起来的。而今日的“啬色园”,更寄寓着许多人的梦。
园名“啬色”,颇堪玩味。“啬”字源出于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经》:“治人事天奠若啬。”韩非子解释说:“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知识也。”引申开来,即“以德化礼教劝善”。说得通俗明白些,就是“普济劝善”之意。至于“色”字,按道家学说,“色”是“天玄地黄大自然之本色”。《太原经》说:“从玄立德。”玄为道藉,乃道家本色。啬色园寓道、释(佛)、儒三教于一家,其宗旨是:“以道家本色,兼奉儒家之仁礼、释家之慈悲,以笃行普济劝善之事功,而实现其本色焉。”(据余也先生解释)

的名气越来越大,关于他的身世传说也多起来。究是何人,仙乡何处,又是怎样成仙的,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乃是《史记·张良传》中的“赤松子”。张良晚年,“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所指赤松子,就是那个早年曾一再要张良抬鞋穿履而终于赞他“孺子可教”的黄石公。而《列仙传》则云:“赤松,神农时雨师。”“神农时”和张良所处的秦汉之交相距很远,这样就有两位“赤松子”了。张良所要从游的当是后一位赤松子。
一说是晋代术士黄初平,家乡在浙江金华。据《金华府志》卷二十二“仙释”条云:“晋,皇(黄)初平,兰溪人,牧羊遇道士,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兄初起寻之四十余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见。问羊安在?初平曰:在山之东。初起视之,但见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初起遂绝粒,服松柏、茯苓,亦得仙。后还
乡,其族尽亡,乃复去。初平别号赤松子云。”
黄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至今在金华地区流传。又,金华北山有地名二仙祠,那儿原建有一座“赤松观”,供奉初平、初起兄弟二仙。《金华县志》载:“赤松观,一名宝积观,在县东北二十里。西晋时皇(黄)初平、初起叱石成羊、白日飞升之地……”据说这座道观“宫殿、亭宇,廊庑、碑碣、诰敕,御墨及名公巨卿题跋为江南道流冠冕”。这大概是最早的庙,可惜早巳荡然无存了。
这个说法,和庙内有关碑记吻合。碑上绘着“威灵感应赤松宝像”——大仙盘坐于古松下,右边下端有五只小羊。碑文《赤松师自述》云:“予(余)初乃牧羊之孩,牧羊于浙江金华府城北之金华山。少时家贫,炊糠不继。八岁牧羊,至十五岁幸得仙翁指示,引至石室中,药炼回生,丹成九转……予本姓黄,名初平,晋丹溪人,因隐于赤松山,故号曰赤松仙子……”
还有,庙门口牌坊上赫然有“金华分迹”四个大字,庙内有“叱石成羊仙灵卓异传千古”的联语,这些都说明:这个就是金华那个牧羊人,他是在金华山成仙的,金华的庙该是“祖庙”,而此地的庙乃是从金华分支来的。
另有一说,谓即是东晋炼丹大师、著名化学家葛洪的弟子黄野人。有人说黄野人就是黄初平,“葛洪经金华赤松山,见初平在牧羊,虽饥困劳顿而不掩其聪敏,便收为徒弟,并称之为黄野人”。另有人说,黄野人是广东人,家乡就在东莞石龙附近的水南乡,得道成仙后被建庙祠奉,称为——这么说他就不是曾在金华牧羊的黄初平了。近读黄雨先生新作《神仙传》(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内有《黄野人》一篇,是据《罗浮山志》和《广东新语》有关记载敷衍成篇的,所记黄野人,自称姓江名夏,并非黄初平,也没有提到黄野人就是,当然也无提及“叱石成羊”及隐于赤松山的事了。
看来,“即黄野人”之说,一是由于二者都有个“黄”字而附会出来的。有些人因见名气大,就把他说成是本地人,把他地方化了。

黄鼠狼?哪里有他的庙?

没有山东省和东北的黄鼠狼的庙..
是由道士修行成仙的..
黄鼠狼是由动物修行成仙的..山东省和东北的人称黄鼠狼为..

广州庙在哪里。

在芳村那边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