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姻缘,佛教讲婚姻缘分

学佛人怎样对待婚姻缘分?

最好是能超越这一切。什么叫超越?就是要开悟证悟,要明心见性。你真开悟了证悟了,明心见性了,你就不会受外界的影响,同时也能把所有的这些矛盾和冲突消除。如果修行没有达到这样的层次,就要转变因果。什么叫转变因果?就是断恶行善,断一切恶业,行一切善业。

夫妻不和,佛在经中讲过,这是曾经邪淫的果报。你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断除邪淫,好好地持戒,这个时候更不能犯戒,不能搞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这个时候把握不住,又犯戒了,将来就会有更严重的恶报。

学佛的人不能怕现世的报应,要怕造恶业、种恶因。你种下了恶因,将来就要感受果报。种了一次恶因,将来感受果报的时候,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的,是千倍万倍,而且越来越增长。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怕造业,不怕现世的报应。

你真想解脱,真想解决这些问题,最好是明心见性,最起码也要断恶行善,尤其是断邪淫。要好好受戒持戒,这样才能转变因果。这是唯一的方法,做不到就没办法了,只能自作自受。佛讲得清清楚楚,以前造的业,尤其是自己的行为不正,现在就要感受这样的果报。所以应该忏悔往昔所做的恶业。

做忏悔最起码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四种对治力中有返回对治力,就是下定决心,以后纵遇命难也不能犯这样的错误。这就是你忏悔的时候要具足的条件。如果你当时下不了这个决心,忏悔也能减轻点业障,但是不能彻底消尽业障。你当时能下这个决心的话,才算比较圆满的忏悔。

决心特别重要。也许你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忏悔时必须要有这样的决心。如果当时你有决心,过后由于烦恼或业力,又没有把握住,没有控制得了,又犯了,这也没办法,只有再重新忏悔。

任何事都是,我们下决心以后要尽量做。但是肯定也有做不到的时候,也有做错的时候,这也要重新如理如法地忏悔。我们是学佛修行人,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要圆融,要容纳,尽量不要伤害对方。你尽心尽力了,缘分到了,也只能随缘。

婚姻的事,有的想结不敢结,有的想离不敢离,心里很痛苦,这也是自己放不下。该结还得结,该离还得离,这是缘分的事。有修行的话就能解决,没有修行的话也改变不了,只能随着缘分走。

什么事情都是,最好是保持自然。你特意离婚,这是个错误;你执着不离婚,这也是个错误。该离就离,要把握这样的状态。但是要保持适度,这是很难的,有智慧才能把握得住。什么时候该离,什么时候不该离,没有智慧,就分不清。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学的么!

学佛的人也不是坚决不能离婚,学佛的人也不是必须要离婚,一切都要随着缘分走。我们要尽心尽力,尽量别伤害对方,别伤害众生。我们对这些众生,包括家人,没有什么恶意,不自私的情况下怎么都行,不会造业。

如果是恶意的,特别自私的,肯定会造业。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看看,我们想离婚或者不想离婚,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是自私的还是不自私的?如果是不自私的,就没有什么罪过。你为了自己的利益坚决不离,这也是造业。

任何时候都要观察好自己的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刚才我们讲的超越因果,转变因果,都在这里。自己的心态把握住了,会取舍了,就行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用考虑那么多。但是我们现在总是考虑很多。

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大人物还是普通人,都是为了各自的名利。结婚离婚也是,根本不观察自己的心态,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去考虑这边、考虑那边,总是想不开。很多人都是为了面子,为了各种利益,都是自私的。

其实把自己的心放平放正了就行了,对一个有修行的人来说很简单。

看自己的发心动机,你今天要离婚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方?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你如果是为了对方,为了众生,不自私、不自利,没有恶意的情况下,不会担因果,离婚也是个好事,也是一种行善。你自私自利,恶意的,也不考虑对方,只考虑自己的名利,怕失去自己暂时的利益坚决不离,你是在造业!你为什么不离婚,或者你为什么离婚?看自己的心,你是最清楚自己的,用不着问别人。

大乘和小乘有区别。大乘佛法里完全看发心和动机,不看结果。佛经里讲得清清楚楚,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门。什么叫心地法门?动机善,一切善;动机恶,一切恶。小乘不一样,不是只讲动机,还要看结果。为什么?他还有自私自利,心不是完全清净,所以他还要看结果怎么样。大乘就不用了,完全是为众生的。比如你一点点也不自私,完全真心实意地为对方做事情,对方也知道你是真心的,万一做错了,他知道这个结果,也不会怪你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结婚也好,离婚也好,也没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凡夫把世间的琐事看得特别重。“结婚是大事,离婚也是大事啊!”

所以它们的变动对我们的打击特别大。但是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都不算什么事,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对于有修行的人来说,都是小事――世间的琐事,无所谓!一切随缘,缘来缘去,缘聚缘散,该聚聚,该散散,该来来,该去去。没有什么,这是很正常的。有智慧的人就是这样。

什么夫妻,再好也就一生一世,几十年,很短暂!这是按时间来说。按事情来说,夫妻之间有什么重要的事?除了学佛修行是大事,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大事?

这就是我们刚开始讲的超越因果。已经超越了这一切,就不会执着这一切,所以对他来说不会有任何的障碍。现在我们这些人当中也是,有的夫妻两个,一个有修行,学得好;一个没有修行,学得不好。

没有修行的,就整天烦恼痛苦;有修行的人,也不烦恼,也不痛苦了,看着对方可怜。这是有修行与没有修行的差别。在同一个环境里,面对着同样的事情,一个烦恼,一个不烦恼;一个痛苦,一个不痛苦。不仅不烦恼不痛苦,还可怜他,还想救他,这是菩萨行。

有修行与没有修行的差别,不是有神通没有神通,不是有能量没有能量――其实刚才说的那些才是最大的神通,最大的能量。内地情况比较复杂,夫妻之间,有的家庭是男的信佛,女的不信;有的是女的信佛,男的不信。这个情况要注意。学佛修行不会影响你的工作,不会影响你的生活。既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也不会给对方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你因为学佛修行给对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那你肯定有过错,肯定有不对的地方。

你要学佛修行,但是得也看具体情况,时间要把握住。去做这些功德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因为学佛修行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你特别执着家里的佛龛、佛像,什么也不顾,还整天诵这个念那个的,对方肯定受不了。如果对方不反对还行。对方还不是特别同意,你就不能太执着这些,自私地去学修。

随时都可以修啊!包括擦地,洗脸刷牙,做饭吃饭,都可以变成修行。收拾卫生,刷牙洗脸,做饭吃饭,这都很正常,过日子么!平时也是,年纪大的,叫“老伴儿老伴儿”,就是伴儿么!你也不能总不陪伴他,你也应该跟他聊聊天,这都行!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要发心。你陪他,都是为了他好,也不是贪着这些,而是为了救度这些有缘的众生,这不会有什么过失。

以前佛派舍利子去度皇宫里的众生,舍利子整天给他们讲法,领他们念诵,结果谁也接受不了。舍利子实在救度不了他们,就回来了。佛陀说,还得文殊菩萨去。文殊菩萨到了王宫里,也没有给他们讲什么,念什么,就是陪他们吃喝玩乐,最后把他们都度化了。这是方便么!文殊菩萨也不是为了自己吃喝玩乐,也不是贪着于这些,完全是为了众生。

为了救度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你吃喝玩乐都行!但是要看你的心态。找借口不行!现在有的人找借口,他自己想喝酒,说,“为众生喝点!”他自己想吃肉,说,“为众生吃点!”那你就是贪着于这些,自己想吃想喝,然后找借口,这肯定不行,肯定会造业。有的人自己真不想干这些事,没有办法的,不是自己贪图这些,完全是为了对方,这就不会造业。

自己一定要把握住,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现在不信心因果的人很多,我们都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是讲因果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权利再大,实力再强,长得再美也没有用,在因果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再聪明也欺骗不了它,再厉害也对付不了它。我们最要害怕的就是因果,别的都没有什么可怕的。

取舍因果非常重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会有浪费,不会有差错,都在我们的阿赖耶当中记得清清楚楚。“不是不报,时候没到。”所有的这些,不管是善还是恶,到时候一定会现前,一定会报应的。报应有过程,因缘具足的时候,果报才会显现,之前不会随随便便的显现。

比如说播种,有的要好几年才能结果,有的几个月就能结果,有的几天就能结果,不一样。因果也是,有的现世现报,有的来世再报,有的可能要很多生生世世再报。比如我们今天做功德了,做善业了,再微小也有果报,它不一定什么时候结果。虽然做了非常微小的善业,但是恶业做得多,肯定会先下地狱,在地狱里感受很多劫的痛苦,最后慢慢才托生为人了,才显现善的果报。

因果不会有差错,不会浪费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的是瓜,不可能得豆;你种的是豆,不可能得瓜。首先把这些道理弄明白。什么也不懂,你怎么取舍因果,怎么修啊?闻思修特别重要,这是有次第,有程序的。有的人说不用闻思,直接修就行了,那是不可能的。你得先听闻,然后思惟,弄清楚了,然后再去做,这样才不会做错。没有闻思直接去做,一定会错!什么叫盲修瞎炼?没有闻思地修,这叫盲修;没有闻思地炼,这叫瞎炼!

不仅仅是我们学佛,要学世间的学问,知道世间上的道理,也需要闻思啊!佛法和世间上讲的这些道理一样,都需要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你得先把这些道理弄明白,然后再在实际行动中去做,这才是修行。

包括结婚离婚,家里这些琐事,也是这样。都变成学佛修行了,那就不是琐事了,那是大事。如果没有变成修行,那就都是琐事,没有什么意义。都是一样,离不开痛苦的本性,离不开无常的本性,离不开空性的本性,都是如幻如梦的。你看电视里演的那些,都有意义吗?

佛讲得多好啊,如果没有智慧的话,结婚也好,生孩子也好,上班工作,都离不开痛苦。结婚是为了快乐,生孩子也是为了快乐,结果你看,都是痛苦的。没有结婚还没有那么多事,结婚成家,事就多了。没生孩子还行,没有那么多负担,一旦生孩子了,你看,负担多重!增加烦恼,增加痛苦。

佛讲的,都离不开痛苦,难道不是吗?哪个不是苦?苦苦,变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离不开这些苦。

然后佛讲了无常。一切诸法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离不开无常的本性,都是如幻如梦的。这三个道理弄明白了,才是看破,才能看淡;你把这些事看破了,看淡了,才不会执着,才放得下;真放下了,才是解脱,才能轻松自在,之前是不可能的。

如果结婚、离婚这些家里的琐事引起了你的烦恼,你就没有修行了。真有修行的话不会这样。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会有看不起的人;有智慧的人,不会有看不惯的事。在已经开悟、证悟的人的境界里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好与坏的分别。

但是对没有开悟的人来说不是这样的。没有开悟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时候肯定有好和坏,有好人和坏人,有好事和坏事,有好和不好的地方。有娑婆世界,也有极乐世界;有善,也有恶;有菩萨,也有凡夫。这都是自己的心。

南◎无◎阿◎弥◎陀◎佛

五台山文殊道场

学佛人是怎样对待婚姻缘分的?

学佛之人一般都是随缘,随其自然,有则很开心,无则不强求,有点道家的味道,遵从自然的选择,这样的人生态度不匆不忙的,有点乐在逍遥,想要好好历练自己,修养自己,对于七情六欲都是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所以缘分婚姻对于学佛人来说,不是那么的强求。

学佛人喜欢游历各方,而且都是穷游,像是在历练自己,这样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认可,也可以得道成佛,而对于俗世之事也是满不在乎的,对于七情六欲也是禁止的,要无欲无求这样安心修炼,这样以后成佛的机会就会大一些,所以就会随遇而安,不喜欢强求。

学佛的人不执着与自己的身上,而是有关爱天下之人,想要普度众生离苦得乐,是这样的美好愿望,想要天下众生可以得到安乐,自己却可以付出代价,这是学佛的人愿望和心情,而且对于爱情是坚贞不屈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愿望。

佛学如何看待婚姻问题?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情,也需要缘份。在世间寻寻觅觅,怎么会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缘天已注定?不仅众生迷惑,连学佛人也一样迷惑。再说“婚姻”基本上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且相伴一生的,有的婚姻幸福美满,有的婚姻互相折磨,有的想结不敢结,有的想离不舍离,自己痛苦的同时也在折磨着对方,归根究底到底是放不下。所以说该结还得结,该离还得离,这是缘分的事

很多人说了很多婚姻的本质,却没有一个本质是别人能接受的,可以当作目标的,所谓真理就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如果没有说到婚姻的本质的话,那应该还是个人的角度和看法,那么如果能上升到生命的阶段,你就可以左右逢源,你可以用华严的境界理解你所遇到的任何事相,因为理可以指导事,理可以成就事,理可以优化事,这就要看你内心的境界。你有多大境界就懂多少真理,用到多少真理,也就能受用多少,那么就算你宿命当中遇到敌人了,你也会有办法改变的,一定有方法。有慈悲就有方法,但是慈悲不究竟,还要有智慧,你的智慧要指向究竟的生命目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针对自己的伴侣,你可以制定一个方案,因为你有智慧也有慈悲,肯定也有福报,如果没有福报,你的婚姻基础是不稳固的。

婚姻不是说当下的,当下的每一个刹那都是生灭的,你所谓的爱情你自己都不记得了,还要探讨婚姻的本质吗?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能够用方法去兑现呢?又有谁来配合你呢?就算你作为一个国王也没有人来配合你,国王的婚姻是最不幸的。所以作为生命来讲,一切就是不可思议的;作为生活来讲,你可以艺术化地行菩萨道,导向佛果。佛陀也曾经有过婚姻,善才童子53参的时候,他见到了佛陀曾经的夫人,这位天女告诉善才童子:“无量劫来,我都在帮助佛陀成就无量的菩萨密行,利益众生。”佛陀与其曾经的夫人的婚姻,可能是在人间看还是不圆满,可是从本质上是圆满的。如果你在婚姻或者感情中遇到了难题,想挽回爱人,修复感情,可以公众号关注(婚姻情感营)帮你分析解决你的情感问题!

另外学佛的人也不是坚决不能离婚,学佛的人也不是必须要离婚,一切都要随着缘分走。我们要尽心尽力,尽量别伤害对方,别伤害众生。我们对这些众生,包括家人,没有什么恶意,不自私的情况下怎么都行,不会造业。如果是恶意的,特别自私的,肯定会造业。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看看,我们想离婚或者不想离婚,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是自私的还是不自私的?如果是不自私的,就没有什么罪过。你为了自己的利益坚决不离,这也是造业。任何时候都要观察好自己的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刚才我们讲的超越因果,转变因果,都在这里。自己的心态把握住了,会取舍了,就行了。

佛家是怎样看待感情婚姻的故事

阿弥陀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不是出家是诸佛教,楼主可以对佛教有些误解了。
佛教对婚姻的论述
(1)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爱情、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说长者女善无独要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人正道。大乘《惟日杂难经》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
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2)大乘、密乘还以爱情、婚姻为菩萨随顺众生而度化的重要“方便”。《大乘方便经》中,佛陀自言他宿世曾为树提梵志,常修梵行,清净离欲,然被一女子钟情,贪恋不舍,树提乃以悲愍心遂其所愿,与之成婚,经十二年,还复出家,命终上生于梵天。佛言:“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
《华严经》卷七五释迦瞿波女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愿,生多功德,偈云: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是对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行了,其功德比严持五戒还要大得多。
佛教对结婚条件的观点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佛教徒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级歧视。在佛教看来,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感情,而不
是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经多次记载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结婚的故事。《根本目得伽》卷七、八记载,一位佛教徒的妹妹嫁给了一位激烈反佛的裸体外道,并最终感化了他。《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须陀品》之三记载,优婆姨须摩提嫁给了外道,后来这个外道皈依了佛教。
佛教认为,欲结为夫妻的男女,必须是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了解,达到志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后,双方一致同意结为夫妻的一种行为,反对包办、买卖或有其他图谋的婚姻关系。
佛教对婚姻道德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伦理道德也有多方面的论述。其首要的道德规范是不邪淫,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诚和尊敬。
(1)不邪淫
不邪淫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针对在家佛教徒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线。对于出家人而言,第一大戒是不淫,即断绝任何性关系,否则即被逐出僧团。对在家居士来说,在尊重个人意志,合乎国家法律或社会公共习俗的前提下结成夫妇关系,是人口生产、人类繁衍的健康基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当的夫妻生活的反常性行为。《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佛教戒律以“不邪淫”为在家佛徒必守的五戒之三。不邪淫,用现代汉语来讲即不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具体指不侵犯属于他、为他所护(未成年男女)的异性,不非时(经期、孕期等)、非处(男女性器之外的地方及、公众场所等处)交合。
佛教反对婚外情、同性恋、兽交等。在夫妻之间,则尊重夫妇间的性意愿,提倡文明健康有节制的性生活,反对过分沉溺于性欲,无限制地放纵自然本能。
(2)夫妻间相互尊重
佛教提倡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善生经》是指导在家居士生活的重要经典,在夫妇关系上,它指出: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提供服饰饮食,忠诚爱护。
佛教特别重视家庭的价值,强调维护家庭的稳定。对于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为,必须严厉谴责:“不满意于自己的妻子,与娼妓厮混,与他人的妻子纠缠,这是人毁灭的原因。”佛教主张男女要相敬相爱,在佛教经典中,有指导男性如何为人丈夫的《善生经》,有指导女性如何为人妻子的《玉耶女经》。《长阿含经·善生》教导青年善生:尽到夫妻之间的伦理责任,为每天应礼拜的六方之一。丈夫应敬妻、怜念妻子,妻子应爱念夫主、重爱敬夫、恭敬于夫。为人之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1.怜爱,爱妻子;2.不轻慢,尊重对方;3.供给衣物化妆品;4.委付家事;5.念妻亲亲,善待妻子的亲属。为妻者则以五事“敬顺”其夫:1.爱敬关怀;2.备设衣食,照顾好丈夫的生活;3.和言实语;善摄眷属,善于教育子女,尊长敬老,和睦家庭。《玉耶女经》中,佛教导少妇玉耶:为人妻妇,应夫如母爱子的“母妇”、如妹事兄的“妹妇”、如良朋益友的“知识妇”,或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妇妇”,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妇”,不做“怨家妇”、“夺命妇”。
所以,妻子要身兼母妇、臣妇、婢妇、夫妇、妹妇之职,把先生当成孩子一样疼爱,当成君王一样敬重,当成主人一样顺从,像夫妇一样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样相互提携。丈夫要当君子怜惜妻子,当英雄保护妻子,当劳工为妻子服务,当禅者给家庭欢笑幽默,当个养活家庭的责任者。
现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对夫妻间的关系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复周法利书二》中说,夫妻之间,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
当代弘扬人间佛教的大德们,都将教人们如何正确处理情爱、和谐家庭作为佛法的重要内容。如《星云日记》说:人间佛教对夫妻感情的看法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恨永远是得不到爱的。夫妻相处彼此要真诚,并要互相制造欢乐,人的好话不怕多讲,会讲好话,懂得赞美加上有幽默感的家庭,必定是和乐幸福的。
(3)夫妻相互包容付出
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主张夫妻之间要相互包容谦让,促使家庭和睦幸福。现代著名佛学耆宿王骧陆居士《婚姻之礼》说:“夫妇之爱,有小爱大爱之别,小爱是一时形色,有时而衰,靠不住的。大爱是精神,以情意相交,处处体恤怜爱。即有不合处,大皆能原谅退让,遇着失误的事,勿彼此埋怨;遇着恼怒的事,双方先忍耐一下,过了一分钟,就忘记了。所谓不念旧恶,怨是用稀。各人的脾气,应先预告。切不可因爱而求其同我一样。做男的,勿使女子有怨意;做女的,务使男子得安慰。饮食起居,以及家庭整洁,井井有条,使男子自然向内不向外,感情自然一日好似一日,意外的非礼也自然绝了。”
真正的夫妻之爱意味着友善和同情,包括责任意识及接受对方的本来面目———包括所有的优缺点。如果你只爱对方的优点,这不算爱。必须接受对方的缺点,并用你的耐心、智慧和精力去帮助其改正。
真正的夫妻之爱不仅要相互包容谦让对方,而且还是一种向对方无私付出的过程。星云大师曾说:“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爱是付出,是让对方幸福,将爱情婚姻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讨爱情使自己更感欢欣。突破自我中心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分你我地考虑双方的幸福,是婚姻成熟的表现,超越自我中心立场的付出、奉献甚至为对方作出牺牲,是爱情发展的最高层次。
佛教对离婚的看法
对于离婚,佛教经典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论述,但其基本态度是重视家庭稳定,也不绝对反对离婚。如果家庭出现裂痕,佛教提倡破镜重圆。《四分律》卷三说:“若男女先已通,而后离别,还和合。”就是鼓励夫妻和好的意思。不过,如果婚姻由于种种原因的确不能维系,佛教徒也是可以离婚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欲而离婚,在佛教看来是不道德的。

佛教怎样看待夫妻缘

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知道了夫妇之间有缘才聚以后,对于善缘,好好珍惜;对于恶缘,知道命由己造,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不再互相埋怨,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
无论善缘、恶缘,理想的做法是,借假修真,在随缘中一起修行,借此同出五浊恶世,方不辜负缘分一场。南无阿弥陀佛!

为什么佛法说夫妻是缘,儿女是债,无缘不聚,无债不来

佛经上说:男人,女人到世界上干啥来了?是了缘来的。无缘不聚,无债不来。咱们做女人的啊,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女人啊,应该明白你前世欠他,今生才嫁他啊。你今天嫁给了老张家,老李家,你为啥没有嫁到老王家去?因为你欠他才嫁他啊,所以无债不来,无缘不聚啊。有人说:“老师啊,你可别这么说,要是说我欠我丈夫的,我丈夫本来就对我不好,他要是知道我欠他的,回去,他不得揍我?”
有人说:“我不欠我丈夫的,他待我挺好的。”
男人啊,也会欠女人的。没有债,不会组成一个家庭。有的男人会对女人说:你嫁给我吧,以后所有的家务,什么洗衣做饭拖地,我啥都干,什么也不要你干。只要你能嫁给我。我都愿意。有的女人结婚以后跟人家跑了,后来回来了,这个男人还要她回家的。
佛家讲“受了,受了。” 受了,就能了结这个业。你回家心平气和地承受去吧。从今天起,不要再恨了,他就是你前生欠他的多,所以,今生你得承受。有的人骂人骂了半生,甚至骂得连人家的老祖宗也骂上了,到现在还脑袋疼,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成天吃药,都快变成药罐子了。我一看,人家的老祖宗住在她头顶上,她能好吗?吃多少药也不会好。
要是你丈夫蛮好,你说你不欠他,那么你是欠你婆婆的。婆媳今生见面就不和,这都是前世的冤亲债主见面了。有的婆婆不理解,说:“我为儿子花了这么多钱,才把她娶过来,结果,她对我凶神恶煞,真是气死我了。真是倒霉啊。”不是倒霉,那是你花钱买回来的冤亲债主。不倒霉,你前世不跟她有因果,她不可能嫁到你家来。那是她气你啊,是你种的因,今生才收获这个果。亲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有很多都是因果关系。无债不来,无怨不聚。
为什么有的家族一大家子人和睦相处,说话都客客气气?他们是善缘,他们也是来了缘的。你要道理搞透了,回家去千万不可再抱屈。见到谁,都是缘。认账啊,低下心来,从高处下来吧。做女人哪,你不要低三下四,也不要指手画脚。要明白前世欠他,今生才嫁他。也别吆三喝四,这么些年了,你知道你的丈夫,你的儿子在你的河东狮吼下,受了多少委屈吗?因为你的脾气刚强,他们没有好受过。你一见他们就骂人,就挑剔,他们从来没有感受过你的温暖,你也没有开心过。
今天,该醒悟了,来到我们身边的人,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有报恩的,有报怨的,都是有缘人。如果有的孩子从小病病歪歪,让你倾家荡产,或者忤逆不道,打爹骂娘,这样的儿女,都是你前世欠了他们的命债,这世是来向你讨债来的。如果你前世欺骗人家太多钱财,这世必定转到你的门上来做你的儿女,来讨债。有的孩子小时候经常要看病,家里的钱都给他看病花光了,长大了还不知道孝顺父母,这样的孩子,你不能恨,不能怨,你只能用爱来对待他,因为你前世欠他太多了。
千万不要再骂了,这样的话,你前世的业未了,有添加今世的恨和怨这样的新帐,即是“旧业未了,又添新业。” 你这一世不想还,来世,利滚利,还会有人抽打鞭赶逼着你去还。救救自己吧,没有化解的怨缘,回去化解吧,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些人都是来了缘的。佛说:众生是平等的。你的丈夫也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只是前世跟你有一段因缘,这一世是跟你来了结这段因缘的。儿女也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也是众生,只不过,他是前生欠你的,有来还账的,也有前世你欠他的,这世来讨债的。
缘尽缘散怎么讲?大家都知道:缘分尽了各离分嘛。佛为什么让我们把“近人远看”?回去要付出你的爱心。这个爱不是现在很多人认同的情感上的爱,什么叫情感上的爱呢?就是你拼命地赚钱,给他吃啊,喝啊,你这样,来世还得轮回,因为情重了,你舍不下他,你和他都会去轮回。赶紧把丈夫从心上撤下来,回家别把他当成丈夫了,他也是众生,只是他前生跟你有一段因果,不知道是善是恶。你要付出更大的爱来对待他。默默地奉献。回家以后,咱们要把家里的活干起来,屋里,屋外,统统干起来,别抱怨了。抱怨别人就是害了自己。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