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之术总纲,面相识人三十六术
虽然进入了现代社会,但还有相面“先生”,那么,什么叫相面术?
相面术,是指根据人的面貌来判断人的性格,考察人的健康,揭示人的经历和预测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术。
相面术起源很早,在春秋时代已经很为流行了。《左传•文公元年》记载:“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难也收子。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 ”这段话表明,公孙敖请叔服给两个儿子看相,叔服相面的结论是:谷这个儿子会供养他,而难这个儿子会给他送终。
叔服还说,谷的子孙必定会在鲁国兴旺起来,依据是谷的下颌丰满。后来谷的儿子果然成为鲁国的贤大夫。另《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共享乐。子何不去?' ”范蠡从越王勾践“长颈鸟喙”的面相判断出其“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共享乐”的小人性格,以此来劝说文种归隐,文种未从,不久果然为勾践所杀。
到了战国时代,关于相面的记载就更为多见,并且,相面术也开始系统化,有人专门创作了《相人》24卷。相面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几千年,形成了一套相对严整的理论系统和较为丰富的经验体系,对民间风俗、科学文化乃至历史事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将相面作为日常生活中判断祸福以趋吉避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特别是每逢婚嫁等大事,往往都要请相士来相看一番。相面术还和中医的辨证论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望”和“闻”的诊察手段与相面就有着很大的共通之处。据《隋书》记载,隋高祖杨坚曾经聘请著名的相士来和给他的各个儿子相面,来和说:“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后来晋王即被定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坚的这种选择虽然未必是完全由此确定的,应当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其影响的。
时至今日,相面术在社会上和民间仍然较流行,特别是在广东及港、澳、台等地,相信的人很多,可见古已有之的相面术其影响力不容低估。
面相的基础理论
相学指的是根据长相、气质、音容笑貌来判断和预知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这一切凭什么可以测算到呢,从宇宙法则上说:宇宙是全息的,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全息宇宙整体的全部信息,通俗地说,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四维全息性,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对应关系;物质普遍上又具有记忆性,任何一个存在都如条码般印记,都记载着过去和未来的信息,如果掌握规律及察觉力足够的话,任何一个存在和细微之处都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这是宇宙的法则,也是人的法则,是天人合一,万物法于道,其理同源。
面相学的理论体系是构建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之上,取法自然又以人们的经验充实其中的一种思维方法。面相学的诸多结论,正是几千年来大量相师在对各种人体面部特征与人生运势走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判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也正因如此,尽管面相学的理论体系是构建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之上,但结论却是在大量的统计数据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所以其适用性有着可靠的基础;另外,面相学中的许多结论,即使以现代科学的观点衡量,其本身也可以在人体生理学、遗传学等现代科学中找到立论依据。 古人认为万事万物均由五行“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基本元素构成,万事万物如此,人事亦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面相学说是古典哲学系统中阴阳五行学说的一个部分。人秉五行而生,而五行是相生相克、运动及变化的,阴阳五行运动变化,人事亦是随时空转换而变化着。依据这个理论,所以古人认为可以从面部特征透出的信息推测出一个人的命运和变化发展趋势。
五行相理:
人之受精于水,凛气于火而为人。精合而后神生,神生而后形全。是知全于外者,有金木水火土之相,有飞禽走兽之相。金不嫌方,木不嫌瘦,水不嫌肥,火不嫌尖,土不嫌浊。似金得金,刚毅深。似木得木,资财足。似水得水,文学贵。似火得火,见机果。似土得土,厚柜库。故丰厚严谨者,不富即贵。浅薄轻燥者,不贫则夭。如子女之气,欲其和媚,相貌欲其严整,若此者不富则贵也。
中国古代面相学认为,人出生时所禀阴阳二气不同,天地万物分属五行,即人与自然万物同源而生,察于五行之理,人的形体气质也可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从而就有了复杂多样的命运机遇。
形神相理:
人秉阴阳之气,肖天地之形,受五行之资,为万物之灵者也。故头象天,足象地,眼象日月,声音象雷霆,血脉象江河,骨节象金石,鼻额象山岳,毫发象草木。天欲高远,地欲方厚,日月欲光明,雷霆欲震响,江河欲润,金石欲坚,山岳欲峻,草木欲秀,此皆大概也。
夫形以养血,血以养气,气以养神,故形全则血全,血全则气全,气全则神全。是知形能养神,托气而安也。气不安则神暴而不安,能安其神,其惟君子乎。穷则神游于眼,寐则神处于心,是形出处于神而为形之表,犹日月之光外照万物,而其神固在日月之内也。眼明则神清,眼昏则神浊。清则贵,浊则贱。清则卧多而寐少,浊则寐多。能推其寐者,可以知其贵贱也。
面相的面相类型
额头饱满
额头前方隆起高耸,且长得厚实的,说明此人会有较好的官禄,一生尽享荣华富贵。如果一个人额头长得不对称,则是不吉相,说明此人一生生活贫困,没有什么转机。如果一个人的日月角耸起,主官运亨通,财禄双收,典型富贵相。
天庭饱满,且额头上有伏犀骨的人,是贵相。伏犀骨就是印堂上方,额头中间的一块头骨,伏犀骨贯顶而入百会,主贵而寿,方伏犀骨为第一贵,园伏犀骨次之,椭园伏犀骨又次之。
眉毛耸秀
眉毛纹路清晰亮泽,无杂纹,没有眉毛过粗过黑或眉型不齐,这是具有富贵相的眉形特点。如果一个人的眉毛长得高耸秀丽,则说明此人有威严权势,有享受高官厚禄的信息。如果眉毛长的漆黑浓厚,则是不吉相,主此人是贫贱命。眉毛的吉凶还要看与眼睛的搭配。
一个人的眉毛生得修长,眉尾向上有威风凛凛,这代表其人事业上会有大成就。眉又代表中年运,所以这样长相得人是算贵相。
印堂方正隆起假如人的印堂有骨且方正突起,相学称之为“金城骨”,假如山根能够上贯到印堂部位,此称之为“玉柱骨”,有这两种相的人都算是大贵之人。
耳白过面就是耳朵比面色要白,为有清贵之相,主名声响亮,事业一帆风顺,福禄权贵。
眼亮有神
眼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富贵的重要参考。一般来说,眼睛大而有神,眼球黑白分明,神采奕奕的人,都具有富贵相。如果一个人的眼睛长得长而且深,明亮有神,则是大贵相。至于眼睛恍惚无神,眼球黑白不分甚至浑浊,往往属于运势低迷之人,无论是财运、婚姻运、贵人运等都欠佳,个人发展也常受阻碍。
人的两目有神,目光清澈,假如两眼中黑白分明的话,那就更加好了,是有贵的相。
两颧耸起辅鼻
“颧骨”位于鼻子两侧,眼眶外下边,形成脸颊支撑的骨形,鼻子为中岳,两颧为边岳,两颧拱鼻,颧与鼻须搭配相宜为佳相, 颧骨过高或过低与鼻子搭配不相称者均不为美。面相中颧骨主要看人命的权利、地位、行动力、意志力、奋斗能力、人际关系、社会活动能力、朋友以及贵人,做事有无担当等。
颧骨高度标准者,有地位。面相论命中颧骨的高度很重要,颧骨高耸起有肉而鼻子丰隆的人,有志气,有权威。一般颧骨的高度在鼻子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处为标准,也就是说大约在鼻梁骨的位置。颧骨的柄角到眼角的高度为标准,眼尾偏下一指为标准。颧骨秀美,颧柄入鬓角,手握重权。
相学认为“颧为骨之府,颧秀则骨莹,颧恶则骨劣”,指的是颧骨相理美者,其人骨质佳,手脚灵活,头脑灵光,身体健壮,社交能力和奋斗能力必旺盛,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一生有作为。古相学有说“颧骨者权力也”若颧骨相理秀美,颧柄又入鬓角(天仓)者,为来龙有气,智慧高超,有远大理想,大贵,易掌握较大权力。额眼颧相理俱佳者,贵显。
古相书曰“问贵在额眼颧,问富在鼻颐颏”因此,一个人的额头开阔,眼睛炯炯有神,颧骨高低适宜,此人必是公职在身之人。若鼻子有势,鼻翼丰满,金角有收,两腮阔而有肉,下巴圆隆肉厚实者,此人财富一定丰隆。鼻颧相配,位列朝堂。鼻子为龙代表君,颧骨为虎代表臣,鼻子和颧骨要相配适宜,这叫君臣相辅,此人必是朝堂客。若鼻子高颧骨低或颧骨高鼻子低,为孤峰独耸,社会地位较低。
鼻子丰润方正笔挺
在面相学上,鼻子被称为“财帛宫”,有“问富在鼻”的说法。一般来讲,如果一个人的鼻子丰润隆起,方正笔挺,圆润有光泽,则主一个人非富即贵。坊间说法,鼻子大的男人有充沛的精力遍施甘霖,性能力超人一等!而且鼻子大、高而直的男性尤其受到推崇。相学上鼻子又称作土星,土地又滋养万物,因此便代表生殖功能。
如果一个人的鼻孔外露,则主一个人一生贫苦,而且还是短寿命。如果一个人的鼻子颜色灰暗、肉少,则表明此人是贫贱命,一生与富贵无缘。有的人鼻子高耸入天庭,则说明此人会很有成就,四海威名。如果一个人鼻头总是圆润,山根部位长得长而且笔挺,鼻梁方正笔挺,则说明此人是大富大贵命。
人中端正
人中是指鼻子下方到嘴唇之间的地方。人中在面相学中主寿命和子女状况,而以长的长、深、外缘宽阔为宜。如果人中端正,则是富贵相。如果一个人的人中狭窄而短促,则主此人会生活贫困。而一个人的人中宽阔明亮而有光泽的话,则主能做大官,威权显达。
嘴巴方阔棱角分明
人的嘴巴以长得方阔为吉相。一个人的嘴巴如果方阔而棱角分明,则主此人长寿而多子多福。如果一个人嘴唇宽大,且唇厚,则主此人命里常富贵,衣食无忧。而从其唇色也可对一个人的富贵与否判断一二。嘴唇微红的人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嘴唇微红的人则能丰衣足食,而嘴唇紫红的人则能发达显贵。如果一个人嘴唇发乌,则非吉兆。相书有云:“口阔容拳,出将入相”,口阔者多尊贵,前提是要与面型比例协调。男子口阔为佳,女子口阔为忌,正所谓:“男儿口阔吃四方,女子口阔吃穷郎”。
地阁方圆
另外,下巴宜丰满。在女性面相学中,有丰颔重颐,旺夫兴家之说。即是说下巴丰满的人有旺夫运,尤其拥有双下巴的女性,更是旺夫兴家享富贵的福相。而对于男性来说,下巴也以圆润有肉为吉相,这是智慧出众、能享荣华富贵的重要标志。
凡是做大官的人,站在他的后面、从背后看他的头,看到的是两个腮骨,这就是地格炸开腮骨的人,这种人特别有智慧,善于玩权术。看做官的人,十有九个腮骨是鼓出来的,表明这种人既善于玩权术、驾驭人,还意味着他的晚年无论财富、儿女、事业等都是往上走,而不是向下跌。如果一个人的脸型是尖的、削下来的,到了老年,整个身体、后代、智商、事业等都是往下滑的。若腮骨是炸开的,是由字型脸,这种人越老事业越大。
面相层次
看相要兼顾全局,各部位搭合须协调相宜。天庭宽阔、日月角耸起,地阁腮骨方阔,眼烔烔有神,鼻丰大且有两颧骨隆起拱辅,眉秀耳廓明,口阔容拳,神清貌正、仪表威严,这样的面相必富贵双全。
上富之相:五行成其体,鸟兽象其形,声大则如龙赦振音,声小则如玉鸟飞鸣;口角朝于天仓,耳轮期于海水;坐如钉石、起若浮云;形神自然俱妙,仓库自然丰厚。
中富之相:贝字背、丰字腰,同字面、四字口。音如实呈,行如巨舟;五官端正,六府充隆;两掌甚厚,十指不漏。
小富之相:铁钻额,棋子耳;眼神光明,仓旺库盈;额头隆起,声音响亮;手背足背,肉厚皮嫩;前相后相,壬甲停匀。凡观富相,兽形者多富。
极贵之相:声如洪钟腾韵,眼如曙星闪光;巨脑如鳖,伏犀贯顶;两颧插鬓,两耳贴脑;日月角耸,兰廷分明;眉抽毫,体有余香;口能容拳,肚可纳李;动则如龙虎,静则如山岳。
中贵之相:额如覆肝,鼻如悬胆;眼明闪电,口如丹砂;眉拂天仓,金城骨开;或者人小又声大,上长下短;或者奇如美玉,清若寒水;有虎出山林之象,鹤立鸡群之姿。
小贵之相:额如立壁,眉如扫帚;头长而圆,足短而厚;口方印堂阔,颧丰而发秀;指若长,掌若短;坐明山,行明水;其神也似鹰搏兔,百鸟皆惊;猛虎出林,百兽自伏。其性也,或急或缓而烈,或洒然而清朗。 (1)发迹低垂,额头低窄,眼神不正
发迹低垂额头窄做事急躁,定力就弱,一旦眼神不正,容易把心思用到歪处,常常是见异思迁,多个工作都一一做做,但是最终一无所成。
(2)眉毛粗浓又压眼,并且眼神很弱
此为没有意志力面相,这样的面相人唯唯诺诺,做事不积极,没有上进心,只是混日子,消极生活的人。眼睛是心灵的反应,眼神弱就一事无成了。而眉毛粗浓,必然内心想做大事,但是眉粗压眼无神韵,就是整日幻想发财,没有积极有效的行动,手高眼低之辈了。
(3)鼻梁尖削露骨,鼻头如刀锋
鼻子低瘪瘦削,这样的面相做人做事尖酸刻薄,与人极难相处,看问问偏激,与大众格格不入,一生很难做出大事,多数都是贫穷破败,少数眼神温和的,可以小康。
(4)眉骨高,眼窝深,颧骨塌陷
这样的人性格偏执,眼里只有自己,工于心计而算计别人,胸无大志,而处于社会底层,整日抱怨他人,处处设计策谋算他人,这样的人一生极难成事,多数贫贱。
(5)地阁尖薄,下巴短小,鼻梁短
面相学术以地阁为积蓄,地阁包括腮骨与下巴,一旦腮骨凸露,下巴短小后捎,此种面相人做事没有原则,处事没有定力,只顾眼前而贪图小利,做事退缩短视,很那做出大事。而鼻梁短小,魄力就不足,往往做事不果断,没有担当,多忧多虑而事无所成。腮尖须燥耳无珠,莫问老年。
关于面相的常识
大眼睛,厚嘴唇。高鼻梁,圆脸,颧骨不要高,这些就是好面相
如何从面相神气识人?
长期以来,曾国藩博览群书,精通相法,乃面相识人高手。观貌识人先察骨,然后考察整个面部和形态举止。他通过骨相察神,能卜命运,察品性,观前程,是为识别人才之第一心法。骨貌识人精妙之处如曾国藩所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曾国藩指出:山峰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的脱落流失,但却不会倒塌破碎,正是因为坚硬如钢铁的岩石在那里支撑着,使它得以保持稳固。这就相当于人的骨骼。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都集中在他的两个眼睛上,一个人的骨骼丰峻与否,都集中呈现在面部。像除文人之外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是否丰峻。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骨骼形貌,犹如两扇大门,而其命运就如同大门外面的一座高山,只要打开精神和形骸的门,就能测知人的内心世界。这是识人的第一要诀。
这里,曾国藩所言的“骨”,并不是现代人体解剖学意义上的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那些头面上数量不多的几块骨。“骨”与“神”的关系也可以从“形”与“神”的关系上来理解,但“骨”与“神”之问,带有让人难以捉摸、难以领会的神秘色,一般读者往往难于把握,只有在实践中自己去多加体会。对此古代医书中记述道:骨节像金石,欲峻不欲横,欲圆不欲粗。瘦者不欲露骨,肥者不欲露肉,骨与肉相称,气与血相应。
曾国藩所言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词,它有比“精神”内涵广阔得多的内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而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恹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人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某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完全消失。气质是“神”的构成之一。从这里也可看出,“神”与日常所言的“精神”并不一样。
一个人的“神”主要集中在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与否,主要体现在一张面孔上。像工、农、兵、商等类人士,既要考察他们的精神状态,也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读书人则主要是考察他们的“神”和“骨”。神和骨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巍巍立于门外的大山。考察“神”“骨”,犹如打开两扇大门,山势的起伏昂藏自然尽收眼底。两扇大门——“神”和“骨”——是从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诀。
神是一种气质性的东西,能在后天的环境中发生变化。可能来自于磨炼,也可能来自于阴阳的调和。读书到相当程度,他头面上的气质与其他人有不同,仿佛若有光,这是神的一种表现。在经历事务中成长,历经风雨事变的考验,气质神态又有不同,这也是神的一种表现。神是藏于形之内的,形也就是容貌,尤其是眼睛。神与眼睛的关系就像光与太阳。神通过眼睛外观出来,犹如光从太阳里放射出来普照外物,但神是藏于目之中的,犹如光本身就存在于太阳内部一样。因此曾国藩用八个字来讲:“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总之,“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东西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这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含在“形”之中的。
在古代,读书人是为数不多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很复杂,心眼也多。比如说水泊梁山那一百零八个草莽英雄,真正的读书人只有军师吴用等几个,其他英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但吴用就不一样,当卢俊义为晁盖报仇以后,宋江要推卢俊义坐头把交椅,吴用是反对的,但他不说,使个眼神,黑旋风李逵就跳出来了。吴用也许考虑自己的身份,带头反对,不给卢俊义面子;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不出面,至少不会得罪卢俊义。万一宋江要死命坚持晁盖临死前的诺言——谁为他报仇,谁就坐头把交椅——那卢俊义还是要坐的,吴用自己不出面,两人都不会得罪,何乐而不为呢?李逵、武松等血性汉子就不会有这么多心眼了。
读书读进去了,就在心里积储了一种气功态。换句话说,读书人长期在练气功,气质与常人也有不同。但他们当中也有心怀邪念的小人,也有落井下石、拐骗别人妻女财物声名的不义之士,在文儒雅士、谦谦君子的文明面纱掩盖下,该如何识别呢?
这就要看骨相察神。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心有所动,眼睛会流露出变化,这其实就是在由眼睛察神。不论神光内敛,锋芒外显,神所传递的心性正邪、智慧愚笨都是掩盖不了,一如云层厚积中的阳光,区别仅在于会不会鉴别。
这就是曾国藩讲的“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犹如大门与门外的大山,门一打开,山势的幽深伏藏、奇伟雄姿自然一目了然。察神,相当于推开大门,门一开,事业与才能就能预测出来了。
曾国藩是科举出身,行军打仗也多从文人中选拔将领,因而一生结识的读书人无数。“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这句话简简单单平平实实,却是他一生经历的结晶。后世文人推崇曾国藩,仅此就足以理解一些文人的敬佩之心了。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本是读书人,后成为湘军中很有代表性的文人勇将。1848年开始办团练,比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851年)还早三年,而曾国藩本人是1853年才开始办团练的。江忠源办团练,是为镇压新宁县的青莲教起义。青莲教首领雷再浩率众起事,江忠源率乡里团练(不算正规军队),一役即将雷再浩剿灭。由此授七品知县,往浙江任职。
江忠源本在湖南偏僻山中读书,因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北京,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去拜见曾国藩(当时曾国藩已是二品官员,而江忠源只是一个普通的待进科举的读书人)。见面后,两人谈得很投机,曾国藩也赏识江忠源的才华。江忠源告辞时。曾国藩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离去,直到他出到门外。曾国藩对左右人说:“这个人将来会立名天下,可惜会悲壮惨节而死。”后来的史实印证了曾国藩察人的正确。
太平军在广西起义后,1852年,江忠源带兵进驻广西,奔赴广西副都统乌兰泰帐下,准备狙击节节胜利的太平军。曾国藩知道后,从北京给江忠源写信,坚决反对他投笔从戎,认为他“读书山中”,投笔从戎,“则非所宜”。他还动员朋友劝阻江忠源。认为“团练防守”即为文人本分,他率兵去广西,就是“大节已亏”。曾国藩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江忠源投笔从戎,旁人以为是他“爱人以德”,不愿江忠源文员夺武弁之制,但是否与他认为江忠源“当会悲壮惨节而死”有关呢?
江忠源与太平军的第一次作战,即大告成功。他率军在广西蓑衣渡设伏,重创太平军,太平军早期领袖南王冯云山即牺牲于此役。江忠源因此以善带兵而名闻朝廷。
由于江忠源追击太平军有功,军功累积,由七品知县迅速升迁至安徽巡抚(官级三品)。
1854年,太平天国勇将、翼王石达开率兵迎战曾国藩湘军。江忠源防守庐州,被太平军围困,城破,江忠源苦战力竭后,溺水悲壮而死。
曾国藩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江忠源会“立名天下,当悲壮惨节而死”,现在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注视良久,肯定与察神有关,可见“文人先观神骨”意义非常。
任何一位领导者,在考察人物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禀赋。不如此,不足以成就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领导者必须会鉴别人才,然后才能组建强有力的核心首脑智慧,带领他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纵观古今人物,身为团体领导人,惟有曾国藩留下了一套鉴别人才的非常系统的学问《冰鉴》。唐代的袁天罡,宋代的陈传,都是鉴别人物的高手,但他们都不是世俗中人,偏僧偏道,游于山水之间,过着神仙似的生活。而曾国藩秉承“兼善天下”的思想,从未打算要归隐山林,秉乘他祖父鼓励他的竭心尽血效忠朝廷的思想,从而留下了一套鉴人的学问。
曾国藩这套鉴别人才的学问,影响不小,与民间流传的相学也区别甚大。相学是静态考察,易流于机械主义,而且宣扬命运天授思想,看不到个人努力的作用,还从面相中定人一生富贵。人的富贵荣华,受家庭、历史条件、个人奋斗等多种因素影响,仅凭相貌来定,少掉了许多依据,正确性是不足为论的。曾国藩鉴别人才,一个核心思想是从他的相貌、言语、行动特征来考察其思维和做事的方法,从而判断他才能的大小,以此确定他适合担任什么工作。
这样的思想才是考察人物、鉴别人才的正道,今天的领导人要善于从中吸取,领会其精髓。
如何才能做到观面相识人?
眼神随便乱转,笑容甜,自然,这种的心眼比较多,会算计,会骗人,会维拢人,说违心的话不打草稿,很会演,世故,自信。
嘴角下搭,眼神发直,说话有一种苦味,关心又比较真实,这样的人呆笨,木讷,无趣,自卑。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