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占卜现在的他究竟专注什么事,占卜你最近会发生什么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前的心理描写!!急求!
【话说这个 很长很长很长啊...】
哦,又是她!我又全懂了,”马车一走动,摇摆地在石子马
路上发出辘辘的声音,一个接一个的感触就涌上心头,她在心里
说。
“哦,我刚才那样顶真地想着的是什么呀?”她竭力回想着。
“是理发师邱济金吧?不,不是。对了,想的是雅什文说的话:
人与人之间的惟一关系,是生存竞争与仇恨。哼,你们跑出去没
什么意思,”他在心里对一伙坐马车到城外游玩的人说。“你们带
着狗出去,也没有用。你们摆脱不了烦恼。”他随着彼得转身的
方向望去,就看到一个喝得半死不活的工人,摇晃着脑袋,正被
一个警察带着往什么地方去。”这人倒是不赖,”她想道。“我和
伏伦斯基伯爵就都没有找到这种乐趣,虽然很希望有这种事儿。”
于是安娜第一次用她那明察一切的明亮眼光去观察她和他的关
系,这在以前她是不愿去想的。“他在我身上追求的是什么呢?
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虚荣心的满足。”她想起他们结合的初
期他说的那些话和他那种像驯顺的猎狗似的表情。现在一切都证
实了她的看法。“是的,他是因为虚荣心得到满足感到得意。当
然,也有爱情,但多半是胜利的自豪感。他因为我感到很荣耀。
现在这都过去了。没有什么光荣的了。不是荣耀,倒是耻辱了。
他能从我身上得到的,都得到了,现在他用不着我了。他把我当
累赘,却又尽量装做不是忘恩负义的。昨天他说走了嘴,说是为
了不走回头路,就要离婚和结婚。他爱我,可是怎么爱法呢?味
道儿没有了……这人想出风头哪,多么神气呀,”她望着一个脸
色红红的、骑着一匹好马的店员,想道。“是的,他觉得我已经
没有那种味道儿了。如果我离开他走掉,他会打心眼儿里高兴
的。”
这不是猜测,这是她那明澈的眼光看透人生意义和人与人关
系之后,清晰看到的。
“我的爱情越来越热,越来越希望爱情专有,他却越来越冷,
所以我们相离越来越远,”她继续想道。“而且这是没办法的事。
我把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也越来越要求他把全部心思放在我身
上。他却越来越想离开我。我们在结合之前正是往一块儿走的,
后来就一个劲儿地各自朝不同的方向走了。而且这是无法改变
的。他说我毫无原因地嫉妒,我也说我无缘无故嫉妒,但这不是
事实。我不是嫉妒,是我不满足。不过……”她脑子里突然出现
了一个想法,使她激动得张大了嘴,并且在马车里挪动了一下位
子。“假如我做别的什么,而不是死心眼儿做他一个人的情妇,
那就好了;可是我不能也不愿意做别的什么呀。我就因为有这种
愿望引起他的反感,他也因此引起我的愤怒,而且这不能不是这
样。难道我不知道他不会欺骗我,他对索罗金娜小姐无意,他不
爱吉娣,不会对我变心吗?这一切我全知道,但我并不因为这样
就轻松些。如果他不爱我,而是出于责任感对我好,对我温存,
却没有我所渴望得到的爱情,那这比仇恨还要坏一千倍!这是地
狱!然而就是这么回事儿。他早就不爱我了。爱情一结束,仇恨
就开始了……这些街道我完全不认识了。一座座山,全是房子,
房子……房子里全是人,人……有多少人呀,简直没有数,都是
互相仇恨的。哦,让我想想,为了能幸福,我希望什么来着?就
是我能离婚,卡列宁把谢辽沙让给我,我和伏伦斯基结婚。”她
一想起有关卡列宁的事,立刻分外真切地想象出他这个人,就好
像真的人出现在面前,那温顺、无生气、无神的眼睛,那白手上
的青筋,那说话的腔调和扳指头的声音,又想起他们之间那种也
称为爱情的感情,不禁厌恶得打了一个冷颤。“就算我能离婚,
成为伏伦斯基的妻子吧。那又怎么样,吉娣就不再像今天这样看
我吗?不会的。谢辽沙就不再问我或者想到我嫁过两个丈夫吗?
在我和伏伦斯基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新的感情呢?不要说什么快
乐,就是免于痛苦,有可能吗?不可能,不可能!”她现在毫不
犹豫地自己回答了。“不可能!我们是在生活中越走相离越远的,
我使他不幸,他也使我不幸,他无法改变,我也无法改变。什么
办法都试过了,螺丝坏了,拧不紧了……哦,一个带着孩子要饭
的女人。她以为别人会可怜她呢。难道我们被抛到世上来,不就
是为了相互仇恨,所以才折腾自己和折腾别人吗?那是几个中学
生来了,在笑呢?那么谢辽沙呢?”她想起来。“我也是以为我爱
他,并且还常常因为自己的母爱深深感动呢。可是我没有他还不
是照样过日子,我拿他去换取另一种爱,而且在满足于另一种爱
的时候,并没有后悔这种交换。”于是她带着厌恶的心情想起那
另一种所谓的爱。她现在看清楚了自己的生活和一切人的生活,
感到非常高兴。“我是这样,彼得、车夫菲道尔、那个买卖人也
是这样,住在伏尔加河上,就是这些广告请人去的地方,那里所
有的人也是这样,到处都是这样,什么时候都是这样,”她想着
想着,她的马车来到下城车站矮矮的站房前,有几个搬运夫迎着
她跑来。
“夫人,买奥比拉洛夫卡的票吗?”彼得问道。
她完全忘记了她要上哪里去和为什么要走,费了很大的劲儿
才明白他问的是什么。
“是的,”她说着,把钱包交给他,拿起一个红色小提包,就
下了马车。
在她穿过人群往头等候车室走的时候,渐渐想起自己的种种
处境和她还在犹豫彷徨、没有完全定下来的打算。她又是时而感
到有希望,时而感到绝望,使一颗受尽摧残、恐怖地怦怦跳动着
的心痛上加痛。她坐在星形沙发上等待火车,带着厌倦的心情望
着进进出出的人们 (她觉得他们都很讨厌),一会儿想着她怎样
到达那个车站,怎样给他写封信和在信里写什么,一会儿想着他
现在怎样对母亲诉说自己的烦恼 (因为他不知道她有多么痛苦),
想着她怎样走进去,对他说些什么。一会儿她想到,生活还是能
够幸福的,她是多么爱他,又多么恨他,她的心又跳得多么厉害
呀。
铃声响了,有几个又丑又放肆、急急忙忙同时又摆着派头的
年轻男子走过去;穿着制服和半统皮靴的彼得也带着一脸呆呆的
蠢相来到候车室里,走到她跟前,送她上车。在她从站台上走过
的时候,旁边那一伙闹哄哄的男子不做声了,有一个男子对另一
个男子小声说了两句什么,说的是她,显然是下流话儿。她登上
火车高高的踏级,一个人坐到车厢里套了肮脏的白布套的软座
上。手提包在弹簧座上颤动了几下,就不动了。彼得带着一脸傻
笑在窗外掀了掀镶金绦的制帽向她告别,一个粗鲁的列车员砰的
一声关上车门,上了闩。一个带腰垫的很难看的太太 (安娜想到
这个女人不穿裙子的丑陋模样,吓了一跳)和一个小女孩都很不
自然地笑着,跑下车去。
“在卡吉琳娜·安得列耶芙娜那儿,全在她那儿,姨妈,”那
个小女孩喊道。
“就连这样的女孩子也奇怪,装模作样了,”安娜想道。她为
了不看到什么人,急忙站起来,坐在这个空空的车厢里对面的窗
口。一个又脏又丑的汉子,戴着平顶制帽,帽子底下露着乱蓬蓬
的头发,从窗外走过去,弯着身子检查火车轮子。“这个丑男子
有点儿面熟呀,”安娜想道,于是她想起她做的恶梦,吓得浑身
发抖,连忙躲到对面的门口。列车员推开门,让一对夫妇进来。
“您要出去吗,夫人?”
安娜没有回答。列车员和进来的人都没有发觉她的面纱下惊
恐的脸色。她回到她原来的角落里,坐下来。那对夫妇坐到对
面,很仔细地、但是偷偷地打量着她的衣着。安娜对这一对夫妇
很反感。那个男的问她,是不是可以吸烟,明显不是为了吸烟,
而且要同她攀谈。他得到她的同意之后,就和妻子说起法语,说
的是比吸烟更没有必要的话。他们装模作样地胡乱说着,只是为
了让她听到。安娜清楚地看出来,他们彼此有多么厌恶,彼此又
有多么仇恨。而且像这样可怜的丑八怪怎能不令人痛恨。
第二遍铃响了。紧接着是行李搬动声、喧闹声、叫声和笑
声。安娜十分清楚,谁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事,所以这笑声使她
恼火得不得了。她真想捂住耳朵,免得听到这笑声。终于第三遍
铃响了,接着是汽笛声,机车叫声,列车动了,那个做丈夫的画
了一个十字。“真想问问他这是什么意思,”安娜恶地看了他
一眼,在心里说。她从那个太太旁边望着窗外,看到站在站台上
送行的人仿佛在往后退。安娜坐的这节车厢很有节奏地在铁轨接
合处震动着,擦过站台、石墙、信号塔,擦过另外一些车厢;车
轮在铁轨上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平稳和流畅,只有轻微的丁当声
了,车窗上映照着灿烂的夕阳,微风吹拂着窗帘。安娜忘记了同
车厢的旅伴,在列车轻轻颤动声中吸着新鲜空气,又想起了心
事。
“哦,我刚才想到哪儿了?我想的是,我想象不出有什么处
境,在那种状况下生活是不痛苦的,我们生来都是为了要受苦受
难,我们都知道这一点,都在想方设法欺骗自己。可是,一旦看
清真相,又该怎么办呢?”
“人所以有理智,就是为了摆脱苦恼,”那个太太用法语说。
她显然很满意自己这句话,有意卖弄舌头。
这话仿佛回答了安娜的思绪。
“摆脱苦恼,”安娜在心里重复了一句。她看了看那个面孔红
红的丈夫和瘦瘦的妻子,就明白了,这个病恹恹的妻子以为自己
是一个无人理解的女人,丈夫欺骗了她,使她产生了这种想法。
安娜把目光转移到他们身上,仿佛看清了他们的来历和他们心灵
的拐角。但是这一点意思也没有,于是她又继续想自己的心思。
“是的,我很烦恼,人所以有理智,就是为了摆脱苦恼;可
见,就应该摆脱苦恼。既然再没有什么可看的,既然看着这一切
都感到厌恶,为什么不把蜡烛熄灭呀?可是怎样熄灭呢?为什么
那个列车员从小杆上跑过去,为什么那个车厢里的年轻人在嚷
嚷?他们为什么说话,为什么笑呀?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谎
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
等火车进了站,安娜夹在一群旅客中间下了车,就像躲避麻
风病人一样,躲开他们,在站台上站下来,竭力回想她为什么来
到这里,她是打算干什么的。以前她觉得什么都是可以做到的,
现在觉得是很难设想的了。尤其是在这一群闹哄哄的、时刻也不
让她安静的乱糟糟的人中间。一会儿搬运夫跑过来要给她拿东
西;一会儿是几个年轻人在站台木板上咯登咯登走着,大声说笑
着,转头打量她;一会儿迎面来的人闪来闪去撞到她身上。她想
起来,要是没有回信的话,她本来打算再乘车往前走的,就叫住
一个搬运夫,向他打听,这里有没有一个给伏伦斯基伯爵送信的
车夫。
“伏伦斯基伯爵吗?刚才有人从他那里来。是来接索罗金娜
公爵夫人和小姐的。那个车夫是什么模样?”
就在她和搬运夫说话的时候,身穿漂亮的蓝外套、挂着表链
的车夫米海尔来到她面前,交给她一封信。米海尔脸红红的,喜
洋洋的,显然因为交给他的事办得很漂亮,非常得意。她把信拆
开,还没有看,一颗心就揪得紧紧的。
“很抱歉,信我没有及时收到。我十点钟回去,”伏伦斯基潦
草地写道。
“这就对了!我早料定就是这一套!”她带着冷笑在心里说
着。
“好,你就回家吧,”她小声对米海尔说。她说话声音很小,
因为她的心跳得很快,连气都喘不上来。“哼,我不能让你再折
磨我了,”她在心里说。她这不是带着威吓的口吻对他说的,也
不是对自己说的,而是对着那使她痛苦的人说的。于是她顺着站
台往前走,过了站房。
有两个侍女在站台上走着,扭过头来上下打量她,议论她的
服饰:“真是上等货,”她们说的是她身上的花边。那些年轻人不
让她安静。他们又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笑道,叫着,从旁边
走过去。站长从旁边走过,问她是不是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
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天啊,我到哪儿去呀?”她一面想着,在
站台上越来越远。她在站台尽头处站下来。有几个女人和孩子来
接一个戴眼镜的先生的,本来大声说笑着的,等她来到他们跟
前,他们都不说笑了,一齐打量起她来。她加快脚步,离开他
们,走到站台尽边上。有一辆货车开过来。站台震动起来,她觉
得好像又在车上了。
她突然想起她和伏伦斯基相逢的那一天被火车压死的那个
人,于是她明白了她应该怎么办。她又轻又快地顺着水塔通向铁
轨的台阶走下去,在擦身而过的火车旁站下来。她望着车厢的底
部,望着螺旋推进器和链条,望着慢慢开过来的第一节车厢的高
大铁轮,集中精神用目力测定前后轮之间的中心点和这个中心点
来到她面前的时间。
“就往那儿!”她看着车厢的阴影,看着撒在枕木上的沙土和
煤灰,她对自己说,“就往那儿,往正中间一倒,我就能惩罚他,
就能摆脱一切人,也摆脱我自己。”
她想倒在已经开到她面前的第一节车厢下面的正中间。可是
等她从胳膊上取下红色手提包,耽搁了一下,就已经晚了:车厢
正中间过去了。那就等下一节车厢。这时她整个的心情,好像游
泳时准备下水的心情,于是她画了一个十字。这种画十字的习惯
动作,立刻使她回忆起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往事,笼罩
住一切的黑暗顿时烟消云散,在一刹那间,人生带着她过去的全
部幸福与欢乐出现在她的眼前。但是她的眼睛没有离开快要来到
跟前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不早不晚,就在前后车轮正中间来到
她面前的瞬间,她扔掉红色手提包,头往肩膀里一缩,两手着地
扑到车厢下面,微微动了动,好像准备马上站起来似的,就扑通
一下跪了下去。就在同一刹那间,她对她的做法害怕了。“我这
是在哪儿?我这是做什么呀?何苦呢?”她就想站起来,躲开;
可是一个无情的庞然大物撞到她头上,挂住了她的脊背。“上帝
呀,饶恕我的一切吧!”她觉得无法挣扎了,就说道。那个矮小
的汉子嘴里还说着什么,摆弄着铁器。那支蜡烛,她曾经借着烛
光阅读充满忧伤、欺诈、悲伤和罪恶的人生之书的,闪了一下比
任何时候都明亮的光芒,为她照亮了原来在黑暗中的一切,就哔
剥一声,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谁有爱丽丝学院(园)的人物资料
【人物介绍】
佐仓 蜜柑 (さくら みかん)声优 植田佳奈
10岁
女
O型
主人公。一个非常有元气的人非常喜爱好友萤。
能力 「特别能力系」=无效化
今井 蛍 (いまい ほたる) 声优 钉宫理恵
10岁
女
AB型
和蜜柑从小就认识
是一个酷酷的优秀的孩子,但是嘴巴有点坏。
能力 「技术系」=发明
日向 枣 (ひゅうが なつめ)声优 朴璐美
10岁
男
B型
蜜柑的天敌~是一个天才型的学生。
出了好友流架以外对其它人都不会敞开心扉、
目前在他身上还有很多谜团
能力 「危険能力系」=火
乃木 流架(のぎ るか)声优 安田美和
10岁
男
O型
枣的好朋友。是一个比较沉默但是性格很温柔的人。
能力 「体质系」=与动物信息交流
飞田 裕(とびた ゆう)声优 大浦冬华
11岁
男
A型
蜜柑班班长。
能力 「潜在能力系」=幻覚
鸣海 先生(なるみ せんせい)声优 石田彰
27岁
男
O型
爱丽斯学园的国语老师。
蜜柑的班主任。
能力 「体质系」=信息
岬 先生(みさき せんせい)声优 樱井孝宏
27岁
男
A型
爱丽斯学园的生物老师。
能力「技术系」=操纵植物
【STAFF】
原作:樋口 橘「学园アリス」
(白泉社「花とゆめ」连载)
监督:大森贵弘
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総作画监督:伊藤良明
シリーズ构成:横山雅志
脚本:横山雅志、岛田 満、花田十辉
音楽:吉森 信
背景:GREEN
美术监督:菱沼由典
色设计:海锋重信
音响监督:岩浪美和
音响制作:神南スタジオ
制作:総合ビジョン
制作プロダクション:グループ・タック
制作:「学园アリス」制作委员会
【CAST】
佐仓蜜柑:植田佳奈
今井蛍:钉宫理恵
日向枣:朴璐美
乃木流架:安田美和
飞田裕:大浦冬华
正田スミレ:斎藤千和
鸣海先生:石田彰
玲生:铃村健一
岬先生:樱井孝宏
野乃子:野中蓝
アンナ:神田理江
心読み君:松元恵
原田美咲:井上麻里奈
ペルソナ:三木眞一郎
神野先生:松本大
野田先生:宫野真守
山田瀬里奈:山田美穂
【网站】 http://www.sonymusic.co.jp/Animation/alice/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感情固然完美,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感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期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安娜对感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齐。
但是,安娜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愧疚与罪恶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对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终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寻求心灵的安静。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她的身躯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这样结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讥讽,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将粉碎,经过心灵的折磨,她以死来证明对社会的反抗,对真爱的执着。
我敢坚信在此刻的社会安娜这种形象还会受惩罚,我们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怀疑是否还存在。在哪?但安娜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一个柔弱的她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无痛苦,无干扰的生活吧,但现实给不了。
感情是什么?对安娜来说,她又是否得到过?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齐不抛弃她,在任何时候都在背后永远给她依靠的人,但她却得不到。
火车从她身上驶过,发现她只是一个脆弱的女子,她无力抵制。正因她决定死亡,一个常人无法乱下的决定。在孤独的身躯背后我还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来时一人,去时一人。孤独是这个女生的结局,悲惨是这个女生的宿命。
火车驶过时,轻轻地,不好打扰安娜安静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摘记加评论
评论:
1.
《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使得这部巨著一发表便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托尔斯泰并没有简单地写一个男女私通的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1877年,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它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
但不久,社会就公认它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它所达到的高度是俄国文学从未达到过的。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兴奋地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他甚至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而书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先锋,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诚的爱情,虽然由于制度的桎梏,她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但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它最吸引人的是她胆大的作风以及华丽的文字和恰到好处的张力给这本旷世之作赋予了生命。也让后人能够记住它,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2.
安娜卧倒在了布满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颗曾经那么动人的、真挚的、生气勃勃的生命之星划过天际,终极陨落在她爱恨开始的铁轨上。《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版本很早以前便看过了,但总是怀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终渴看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可认真的捧上书本来品读时,内心却始终不得安宁。当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站台第一次相见时,“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留意地盯着他的脸、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一见钟情固然以悲剧结尾,可浪漫的邂逅却让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静的境界中。赛马场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们的恋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宁的宽容让安娜感谢又愤怒,安娜与渥伦斯基出国了,又回来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抛弃,而渥伦斯基却重新踏进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悬而未决的离婚协议、肝肠寸断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爱情独占心理,这一切既让安娜体会到了八年的无爱婚姻里丧失已久,又让她平静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喜怒哀怨的风暴。而我也随着安娜的故事沉浮时而兴奋,时而忧伤,时而挣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独与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没有人倾述、没有人理解时,我终于能稍微明白为什么安娜选择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摆脱一切。
3.
《安娜.卡列尼娜》与《战争与和平》一样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登峰造极之作之一。甚至是一部比《战争与和平》更完美的作品。虽然缺少了其伟大的气势――托尔斯泰已没有同样的欢乐去创造了,但支配作品的思想具有更纯熟的艺术手腕、更丰富的经验,心灵于它已毫无秘密可言,更明显的是,托尔斯泰把他的人格,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的景色交错在了作品的内容之中。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生活的悲剧和莱温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主要情节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从城市到农村,从家庭婚姻、经济养况、面貌到思想道德等各方面构织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
整部作品除了在讲起莱温订婚的几章美丽的文字外,所有讲起的爱情,已远没有《战争与和平》中若干篇幅的年青的诗意了――这些篇幅是足以和一切时代美妙的抒情诗相媲美的。反之,这里的爱情含有一种暴烈的、肉感的、专横的性格。统制这部小说的定命论,不复是如《战争与和平》中的一种神,也不复是一个命运的支配者,而是恋爱的疯狂。当安娜与弗朗斯基在不知不觉中互相热爱的时候,亦是这爱神使安娜脸上发出一种光辉――“不是欢乐的光辉,而是在黑夜中爆发的火灾的骇人的光辉。”亦是这爱神使这光明磊落、理性很强的少妇,在血管中,流溢着肉欲的力,而且爱情逗留在她的心头,直到把这颗心磨炼到破碎的时候才离开她。接近安娜的人,无不感到这潜伏着的魔鬼般的吸引力与威胁。基季第一个惊恐地发现它。当弗朗斯基去看安娜时,他的欢乐的感觉中也有神秘的恐惧。莱温在安娜面前,失掉了他全部的意志。安娜自已亦知道她已不能自主。当小说情节渐渐演化的时候,无可震慑的情欲,把这高傲人物的道德壁垒,彻底毁掉了。她所有最优越的品德――她的真诚而勇敢的灵魂瓦解了,堕落了,她已没有勇气继续对世俗进行反抗,她的生命除了取悦她的爱人之外更无别的目标,她胆怯地、羞愧地不使自已怀孕且热心养马事业;她受着嫉妒的煎熬;她的举动中声音中眼睛中处处作伪;她堕入那种只要使何种男子都要为之回首一瞥女人群中。她用吗啡麻醉自已,身陷在精神的堕落却又清醒自已的堕落的痛苦矛盾之中,不可自拔,直到不可容忍而迫使她投身于火车轮下――她俯身伏在一张口袋上,把什么东西隐藏在内,这是她往日的生命、痛苦、欺妄和烦恼以及欢乐……
“我保留着报复之权”上帝说……
这是被爱情所煎熬的灵魂的悲剧,――为托尔斯泰一鼓作气以及深刻的笔角描写的一幅画。
但这部小说的更主要的意义,除了安娜的悲剧和一八六O年时代的俄国社会――沙龙、军官俱乐部、舞会、戏院、赛马等种种色相之外,在小说中,已屡次以一种讽刺的或剧烈的形式批评当时的俄国社会,这社会是为托尔斯泰在将来的著作中所不住地攻击的。攻击谎言、攻击一切谎言,对于道德的谎言和对于罪恶的谎言同样看待,指斥自由论调,抨击世俗的虚浮的慈悲,沙龙中的和博爱主义,向整个社会宣战,因为它魅惑一切真实的情操,灭杀心灵的活力!在社会的陈腐的风气之上,死突然放射了一道光明。在垂危的安娜面前,矫伪的加列宁也感动了。这没有生气,一切都是造作的心魂,居然亦透入一道爱的光明而具有基督徒的宽恕。一霎时,丈夫、妻子、情人、三人都改变了。一切变得质朴正直。但当安娜渐渐回复时,三个人都觉得“在一种内在地支配他们的几乎是圣洁的力量之外,更有另一种力量,粗犷的、极强的、不由他们自主地支配着他们的生命,使他们不复再能享受平和”而他们预先就知道他们在这场战斗中是无能的,“他们将被迫作恶,为社会所认为必须的。”
莱温在书中的结尾中亦变得升华了,是因为死亦使他感动了之故。他素来是“不能信仰的,他亦不能彻底怀疑。”自从他看见他的兄弟死后,他为了自已的愚昧觉得害怕,他的新婚的幸福在一个时期内曾压抑这些悲痛的情绪。但自从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它们重复显现了。他时而祈祷,时而否定一切,他徒然地浏览哲学书籍,在狂乱的时光,他甚至害怕自已会。体力的工作使他镇静了,暂时忘却了烦恼。莱温和农人们谈话;其中一个和他谈着那些“不是为了自已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这对于他不啻是一个启示,他发现理智与心的敌对性。理智教人为了生存必得要残忍地奋斗;爱护他人是全不合理的。
“理智是什么也没有教我;我知道的一切都是由心启示给我的。”
从此,平静重新归来,对于莱温,心是唯一的指引者――这个名辞把他重新领到上帝面前……什么上帝?他不想知道。这个时候的莱温如将来长久时期的托尔斯泰一般,在教会面前是很谦虚的,对于教义亦毫无反抗之心。
“既使在天空的幻象与星球的外表的运动中,也有一项真理。”
《安娜.卡列尼娜》,如果你细细品味,终会感叹那是一部史诗般的巨作;如果你单纯的将其看作一部所谓批评资本主义的作品,无论对于《安娜.卡列尼娜》还是托尔斯泰无疑是一种亵渎。
4.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美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实际是病态社会的曲折反映。任何描写爱情的作品都不应该是为了写爱情而写爱情,伟大的作品更是如此,因为任何爱情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借爱情题材反映社会问题是常用而有效的方式。在伟大作家的笔下,爱情悲剧往往也有着相似的爱情和历史价值。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女性形象中最富有人性光和魅力的形象,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她光夺目,美丽高贵,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
安娜出身贵族,自幼受到正统的贵族教育,因而尽管后来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尽管在托尔斯泰的笔下她是一个具有个性解放色的妇女形象,但事实上,她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贵族阶级的传统观念,她的思想感情仍同封建意识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两种意识同时存在于她的思想之中,并进而规定着她的行动,因而在她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起内心尖锐的矛盾。对待家庭,她极端厌恶,渴望摆脱无爱的环境,尽管在卡列宁的心中她只是一个漂亮的花瓶而已。尽管卡列宁为了维护表面的和谐,幸福的家庭形式,不愿意离婚,而用法律,道德等将安娜置于一个犯罪的妻子的地位,可是一旦真要离开家庭,抛弃丈夫,她又同情卡列宁的处境,对他又负罪感,称赞卡列宁“真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圣人”不能完全割舍与家庭的关系。对待儿子,她怀有强烈的母爱。以前,她把所有的爱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成了她的幸福,快乐的源泉,用这种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内心世界的空虚,后来为了沃伦斯基,而丢下珍爱的儿子,而这却使安娜的内心因失去母爱的权利而备受痛苦的煎熬。
5.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19世纪伟大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的批判现实主义经典制作。托尔斯泰一生著述达90卷之多。64年的日记是他长期的道德自我反省,自我修养的最好见证。这种沉思默想的习惯,使其文学作品少一丝浮躁,多一些沉稳,少一分轻佻,多一种厚重。
《安娜卡列尼娜》写于1873-1877年,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奴制改革后,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残余和新生尚未完善的资本主义并存的俄国社会现实。作品试图以形象的方式探讨阶级与革命的立场,贵族和平民的命运,婚姻与家庭的意义。生与死的价值,道德修养和信仰等诸多问题,是一部发人深思的长篇巨制。
6.
并不太喜欢安娜,她毕竟还是太脆弱,深陷于激情不能自拔,没有更高的追求,后来为情所困更是将自己的人生逐渐庸俗化。但是如果比较起其他人比如卡列宁什么的来,我宁愿喜欢安娜。因为她真诚,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一个人遵循内心的自由意志,这就是一种闪光。
许多人抨击安娜最激烈的一点就是,女人应该以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来控制自己的情欲。可是千百年来,有哪一个时代不是以此来压抑和约束着女性,而大部分女性又默默地约束着自己呢。——尽管是非自愿的无爱的,但你已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了么,就认命吧。——如果这种责任自始至终都是被迫的压抑人性的,难道不应该去打破它,让它成为自愿和自己选择的责任吗?这里的疑问是:妻子或母亲的责任是否亘古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人,首先是一个人。波伏娃的《第二性》揭示了这点,女性是被社会造就的。社会赋予她最根本的角色就是妻子与母亲。但成为这两种角色却往往是不自主的。难道因为被迫成为了妻子和母亲,就必定得放弃做人的权利?正因为此,女性才如此容易被男性压迫和操控了。这样悲惨的历史,还嫌不够长久不够残酷么?很多女性却连自己也不自觉,受了这千百年的无意识的压制,却还要来压制女性同胞。
但是若放在现在,又另当别论,因为现在的女性有自己选择做妻子和母亲的权利,所以应该要负相应的责任。
安娜的可贵在于她的自我觉醒。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束光明。实际上,在过分压抑自由意志和正常需求的时代,对它的反叛即使过激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为它在腐朽的规则上撕开了一个口子,使女性的命运增加了可能性。我们现代女性在婚姻与个人生活上的自由,不然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一代代的女性离经叛道一点点争取来的。
为何安娜会有这样的悲剧?她的追求太狭隘,始终囿于个人的情欲,且将人生的意义寄托于一个男人的爱情上。但是仔细分析起来,恐怕她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就算娜拉走后也不知该怎样。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女性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个性的真诚更是为生存增加难度。同样是女性,同样是受着无爱的婚姻的折磨——这是肯定的,上流社会的婚姻更多是利益与地位的权衡——大部分上流社会贵夫人都红杏出墙,但是她们却可以保持一种双重生活,私底下**,表面上心照不宣地保持着所谓的贵族风度,维护着那套秩序。那时欧洲的上流社会奉行一套彪悍的道德标准,女性在婚前必须安分守己,结婚反而是获得解放的途径,在合法的身份之下女性似乎获得了放纵的自由。随你怎么搞,别撕破脸就成。这种“自由”本质上就是对虚伪腐朽道德观的屈从,是肉体的放纵,却与灵魂无关。肉体与灵魂的这种相安无事甚至是一种更无耻的不道德。安娜厌恶的正是这种虚伪,她做不到。上流社会对公然挑战这种秩序的安娜,当然也是难以容忍,安娜无路可走,毕竟她依然属于那个社会,却无法再行走在那个圈子既定的轨道上。
7.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丽的,她如同芜草丛中的奇葩,她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热烈真挚,一种妩媚却真诚,充满活力而且轻盈,聪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热情感性,八年不懂爱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爱时可以不顾一切,断然放弃名誉家庭甚至儿子。安娜,她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正直不放荡。当她一经接受弗龙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她也曾对弗龙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她是真诚单纯的,爱变爱的轰轰烈烈,无所遮掩,宁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骗。
卡列宁,这个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需要一个家庭,并非出于爱情的需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
这么一个冷酷的政界高官,一个从小便是孤儿不懂得爱只会追逐名利的人,一个让安娜八年后想起便会哆嗦的丈夫!他是现实卑劣的,为了前程娶下毫无感情基础的妻子,冷漠对待安娜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无疑不能给安娜带来她所心心念念的爱情。他和安娜的结合,在我看来,自始至终都是个错误。安娜心中对爱情的渴求与可列宁的冷酷无情完全无法磨合。所以,安娜之后才会如飞蛾扑火式的深爱弗龙斯基,因为他能带给她所谓的爱情。
我想在我看来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假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那班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丽的头。
8.
安娜的人生可以说是巨大的悲剧,但这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有一些观点认为,她的悲剧是上流社会和旧道德造成的,但试问换一个社会,安娜就能避免所有的不幸吗?
人是共同体的一员,是处于特定社会关系的个体。人不仅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必然会影响社会和他人,只是影响范围大小有所区别。因为人本身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人的爱情也不可能是完全纯粹的,不考虑社会和他人的。
安娜指责上流社会中一些人的爱情观“虚伪”、“欺骗”,她认为自己追求的是真正的,纯粹的爱情,不同于上流社会淫乱的通奸,诚然,她的指责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她所在的沙俄上流社会确实缺乏真正的爱情,夫人们充满虚伪,对安娜的“堕落”幸灾乐祸。然而,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作为普遍意义的“婚姻”都是不应被随意破坏和践踏的,即使以“真正的爱情”这种宏大词汇也不适合。为了爱情而出轨,破坏婚姻,对夫妻双方,子女,其他亲属甚至周围的人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同样地,这种行为对社会的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加入为了追求爱情不顾既有婚姻的存在成为社会风气,那么这个社会中必定人人自危,几乎所有人的幸福都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也谈不上了。因此一个社会对其个体成员背叛婚姻的行为作出道德上的谴责是正确的,正常的,不管是安娜所处的沙俄时代,还是当今社会,都不可能也不应该对背叛婚姻的行为报以完全的宽恕。
安娜卡列尼娜对爱情的追求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本人的婚姻是盲目的,没有爱情,而且她的丈夫卡列宁事实上对她的出轨也不甚在乎。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见的,个别的,社会不可能因为个别原因而对其行为差别对待。因此,安娜在社会上受到了鄙视和侮辱,最终被放逐于她所处在的社会之外,从某种程上讲,这一切情有可原。爱情虽然是一种美好,重要的情感,但不能为了爱情破坏社会,否则,不仅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受到社会的惩罚。
9.
《安娜·卡列尼娜》是由两条主要的平行线索和一条联结性次要线索结构而成的,整体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安排下来的那个时代在、经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矛盾。小说通过安娜——卡列尼——渥伦斯基线索展示了封建主义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通过列尼——吉提线索描绘出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地主经济面临危机的情景,揭示出作者执着地探求出路的痛苦心情。而道丽——奥勃朗斯基这一次要线索巧妙地联结两条主线,在家庭思想上三条线索相互对应、参照,勾勒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作者以这种建筑学而自豪,圆拱将两座大厦联结得天衣无缝,“使人觉察不出什么地方是拱顶。”
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安娜第一次出现时的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她姿态端丽、温雅,一双浓密的睫毛掩映下的眼睛中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在眼神和微笑中显现出来。在这幅出色的肖像中展现了安娜的精神美,也提示我们去探究她的生活之谜。安娜父母早逝,在姑母包办下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大官僚卡列尼。婚后在宗法思想支配下她曾安于天命,只是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渥伦斯基唤醒了她晚熟的爱情。她渴望自由而大胆地爱,不愿像别特西公爵夫人那样在家宴上公开接待情人;也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偷偷与情人往来;终于冲出家庭与渥伦斯基结合,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从此安娜失去了一个贵族妇女在社交界的一切地位和权利,除了渥伦斯基的爱,她一无所有,因此,她热烈而执着地献身于这种爱。确实,在国外,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安娜曾体验过短暂的“不可原谅的幸福”。她丢弃母亲的天职,但内心无法平息因失去爱子而产生的悲伤;她想昂起骄傲的头,宣称她是幸福的女人,但却摆脱不掉有罪的妻子的意识。她的灵魂一直受到折磨。而孤注一掷的、囿于自我的对渥伦斯基的爱又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感情反响,安娜绝望了,她在临终前满含怨愤地喊出:“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安娜的形象在作家创作过程中有过极大变化:从一个低级趣味的失足女人改写成真诚、严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性。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爱情、家庭悲剧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的俄国社会中人的命运和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作家歌颂人的生命力,赞扬人性的合理要求;同时,他又坚决否定一切、社会活动(包括妇女解放运动)对改善人们命运的作用,强调母亲--妇女天职的重要性。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构成安娜形象的复杂性。一百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列文则是托尔斯泰式主人公中自传性特别强的一个人物,他在托尔斯泰的创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身上艺术地再现了作家世界观激变前夕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从结构安排来看,列文的幸福家庭与安娜的不幸家庭互为对照,但从思想探索来看,列文婚后却产生了精神危机,他为贵族阶级自甘败落而忧心忡忡。他研究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制定“不流血的革命”"方案,探讨人生的目的,但却毫无出路。罗曼·罗兰指出,列尼不仅体现了托尔斯泰看待事物的既保守又民主的观点,而且列尼和吉提的恋爱,他俩婚后的头几年生活,就是作家自己家庭生活回忆的搬演。同样,列文哥哥之死也是托尔斯泰的哥哥德米特里之死的痛苦追忆。而作品的尾声则是作者本人趋向精神革命的过渡。
10.
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自己也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来也算是个幸福的女子。上帝给她太多:美丽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泼的儿子、能为她带来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幸福,每个人又是怎么定义的呢?上帝却没有给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爱情。与比她大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结婚十余年,丈夫地位显赫、醉心功名,也会对安娜好,但是这些的“好”,只不过是她丈夫关注的社会性的舆论,遵守并履行结婚的意义,以及为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而已。每晚进行循例式的对话,更令安娜生厌。生活上的富裕,却难以掩盖心灵上的干渴。
火车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上了结的孽缘。她拥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热流像海啸般向她涌来。冷水如热流的相涌,最终冲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伦斯基的爱如海啸般一泻万里。如果没有婚姻制度、如果没有生下爱儿、如果没有社会舆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爱,来得太迟且来得让人感到欣慰。但是现实便是现实,他们的结合,虽然并不稀奇,反而在圣彼得堡,拥有情人是常事。看来违反婚姻制度,失去母亲职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毅然破坏了上流社会体面的游戏规则。但是,安娜,却头一回为自己做了主——她想拥有完整的爱情。
可是,最后安娜却卧轨而死。一个真挚、动人、生机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回顾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快乐单纯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爱情”。而这个“爱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
安娜应该是一个诚实、勇敢、十分有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说她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并勇敢地向丈夫跟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是一个正直而不放荡的女人,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安娜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极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性生活的点缀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世上的爱情本如此,荡气回肠的也有,生死相许的也有,细水长流的也有……爱情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有没有真心爱过。难道不是吗?
易经六十四卦怎么卜卦
易经占卜的方式有很多:
最常见的起卦方法有金钱卦,需要三枚铜钱,每抛出一次成为一爻,抛出六次就成为一个卦,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实用,而且起卦,立卦,解卦都有一定的程式,笔者经常用这种方法起卦,卦象结果也相对度比较高。
还有六枚铜钱起卦法、抽签起卦法,筷子起卦法,数字起卦法,物象起卦法……等等
易经起卦不是重点,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准确起卦,过程中没有错误,一般卦象都会,关键是在于解卦和分析卦象,有经验的占卜师才能分析出正确的结果。
八卦占卜方法
周易八卦,也就是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是周易占卜的基本元素,《易经》将八卦两两配合,翻成八八六十四卦,再用六十四卦来占筮吉凶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