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八角亭什么意思,八字四柱详解
《八角亭谜雾》里是谁杀了朱胜辉,和当年玄珍案有什么关联?
晕。肯定是按你出生那年的算啊。
星座是按阳历分的。
还有过生日,是看你们那边的习俗。或者说你家里的习惯。
傣族亭子
亭子为砖木结构,呈八角形,亭身有31面,32个角。八角亭的偏厦,自下而上,逐层收缩,重叠而上,十分美观。
佛山名胜古迹
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在南海丹灶镇银河乡苏村,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西樵山人,人称康南海先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实行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宣传保皇,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回国,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帝制失败,终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间的政客。1927年3月31日于青岛寓所病逝。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中庸注》《康南海先生诗集》等,著述很多,其故乡苏村中的“涎香书屋”“澹如楼”和“七桧园”是康有为幼年生活和读书处。抗日战争时全部拆毁,1983年将故居修复,辟为“康有为史迹陈列室”,1987年建“康有为纪念馆”,南海县博物馆在此举办“康有为史迹陈列展览”。现纪念馆门前旗杆夹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康有为中进士时建立的。故居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建筑,面积81平方米。故居具有历史纪念价值,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华里
东华里在市区福贤路,原名“杨伍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清乾隆年间改为今名。至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氏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东华里全长112米,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顺,花岗石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门房高大,石砌台阶,门墙多为水磨青砖结砌;室内的厅堂装饰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风、花架及隔扇等高档设置。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 “招氏宗祠”、 “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贤堂”等建筑物;街后段两旁各有小巷四条,巷内为宅第后三进的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东华里是佛山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吏、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
西樵山一年四季风光各异:春天,漫山的杜鹃与翠榕苍松交相辉映,散发缕缕芳香;夏天,凉风习习,令人神清气爽;秋天,则是满山尽绿,鸟鸣婉转,那绛红色的丹桂花更是香飘数里;冬天,这儿仍温暖如春、生机盎然,异草依然吐翠、奇花仍旧放蕾。而用丹桂花制成的桂花酒饮后香味无穷,沁人肺腑,对神经衰弱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在西樵镇西樵山。西樵山是一座古老的死火山,由于火山的作用,形成岩石最适于人类打制石器。根据历年来对遗址的考古调查及发掘资料表明,是一处分布面积广、石器丰富、延续年代长的采石场和石器加工场遗址。已发现十多处,主要分布在中部铁泉峰锦岩、南蛇岗东南坡、火石迳、富贤村后坡,镇头及佛子庙等地。该文化遗址出土遗物非常丰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锤、琢锤,石器生产工具有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铲等。多为打制石器,成品比例少,多为残次品。石器类型可分为以双肩石器为特征的打制、磨制石器,另一类以小石核石器,石片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以其独特的风格,构成“西樵山文化”。墓葬多发现于贝丘遗址中,已发掘近100多座,仰身直肢葬,以浅穴墓为主,随葬品不多,有拔牙习俗,这类文化遗存,石器以有肩形为主,陶器以夹砂的圜底釜、圈足罐,陶支脚及泥质的圜底罐,折圈足壶,矮足或高足盘、豆等器形为主,有少量陶,几何印纹陶发达,纹样达十多种,刻划符号也较多。
鱿鱼岗遗址
鱿鱼岗遗址在西樵镇百西西岸村东南处鱿鱼岗上,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80年全县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与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南海县博物馆联合在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面积13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可分四层,贝壳层一般在第三层,发掘发现了柱洞、灰坑及房屋倒塌遗迹,出土原始墓葬36座,无棺木,成年人占多数,也有少量儿童,成年人均高度:女1.55米,男1.57米,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110°左右,有拔牙习俗,其中在一探方的墓葬中出现叠压现象,入骨架因受贝壳钙质长年累月浸透,部分已被钙化,出土陶器有夹砂陶、泥质陶的釜、罐、豆、盆等及陶纺轮。陶片纹饰丰富,有曲折纹、云雷纹、席纹、篮纹、绳纹等,石器有双肩石斧、石锛、三棱石镞、石环等,骨器有骨镞,骨针等,还有水陆两栖动物遗骨。该遗址对研究我县原始人类生活习俗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鉴于该遗址文化层丰富,发掘工作结束后,南海县博物馆建简易房子把整个考古发掘现场保护起来。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涌亭
北涌亭在南海里水镇新联村北涌坊。据传说,建八角亭纯是古代人民“风水”之说所引起,当时里水丰岗乡建了一间“冯庙”,庙门对着北涌坊,认为对里水乡的“丁、财、贵”都不利,于是建一亭以克之,由八坊集资建一八角亭以挡煞,每角代表一坊,这才可保无虞,为了获得丰年,乡民乃安奉“禾花娘”神于亭内,每逢农历二月社日,乡民都来祈祷拜祭,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神像已无存。亭始建年代不详,为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顶,亭内四根木园柱为主体,柱通至顶层,每面的梁架设三个斗拱架托,构成歇山顶,木柱外为四根六面体花岗石檐柱,檐柱矮,内木柱高,檐柱上每面设五个斗拱架,承托瓦檐,瓦檐外伸一米,四檐角往上翘起,亭上层歇山顶四角,下层檐缘四角,故又名八角亭。亭占地面积64平方米,亭中石檐柱上镌刻“大清咸丰岁次丙辰(1856)本坊重建,里市新利店造石”,主梁上刻“大清光绪岁次癸末(1883)拾贰月吉旦重建”,该亭的建筑形式、结构别具一格,是我省现存亭式建筑中少有的。197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燕岩采石遗址
石燕岩采石遗址在西樵镇西樵山狮脑峰东南面,因洞曾盛产石燕得名“石燕岩”,包括“天窗框”、“石屏风”,“石祠堂”等处,石燕岩质多为红色粗面岩,石料最适合建房子之用,西樵山下有村名“石岗圩”,是当年石匠在此采石到山下圩上作贸易场所而得名,西樵附近一带的建筑、舂臼、石柱、夹柱石,均是此种石料。明以前多为露天开采,明以后发展为洞穴开采以斜井掘进采石,天窗格是此种方法开采,洞内人工采石痕迹明显,洞中有开采石料留下的支撑柱,横如列屏, 把洞截分成内外两进,因长年累月开采及天长日久受侵蚀风化渍水成湖,可泛舟内进,形成洞内“水上汽车”、“水底牌坊”、“石屏风”、“石祠堂”、“天窗框”等景观。
佛山祖庙
在佛山历史上曾集神权族权政权于一体,正如庙门一对联云: “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可见其显赫一时的重要地位。其庙貌气魄宏大,殿阁巍峨,雄伟壮丽,楼亭叠翠,通透玲珑,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的神韵。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沿南北纵轴线排列,由南至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其建筑结构既有民族风格又别具岭南特色,主体建筑的檐柱和地面多用石材,斗拱梁架多式多样,以正殿最为典型,梁架举折平缓,前檐斗拱采用真昂结构,保留着已少见的宋代特点;建于明代的四柱三间三楼式灵应牌坊,是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其十二柱构筑形式国内罕见;建于清初的万福台,则是省内仅存的数个古戏台之一。这些具有较高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典型代表,是研究岭南建筑史不可多得的优秀遗例。庙内的各种装饰工艺比比皆是,将建筑物装点得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有屋顶上栩栩如生的琉璃陶塑故事人物瓦脊,别具一格的灰塑,山墙上纤巧细腻的砖雕,各类玲珑剔透的漆金木雕装饰,以及粗犷古拙的石雕等。大多以戏剧剧目、民间故事为题材,运用戏剧舞台的人物造型及其表现形式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的还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尤以独具特色的陶塑和木雕最突出,故事题材有“甘露寺”、“天仙配”、“李元霸伏龙驹”、“荆轲刺秦王”、“夜战马超”等,所刻划形态各异的人物共计不下上千,常为游客所津津乐道。这些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无论从设计造型上,艺术性、思想性上,均体现了当地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因而,祖庙赢得了国际友人“东方艺术之宫”的美誉。此外,大殿内还保存着铸于明代的2.5吨重北帝铜像,大型的钟、鼎、镜、磬、八宝及兵器仪杖铜铁铸件,以及大型夹苎漆扑神像二十四尊等珍贵文物,无一不是古代名师呕心沥血的结晶。可见祖庙不啻是一座集佛山古代建筑艺术、雕塑装饰和铸造工艺精萃大成的典型古建筑。建国后该庙除本身的多次修缮、在其外围开辟了环境幽雅的大院、并维修了附近的孔庙作为“又一村”景点外,还通过在大院新建展览馆和大型陶塑“双龙壁”、迁建明代砖雕牌坊和清代石雕牌坊、修复原经堂寺大型铁塔等措施,大力改善和美化配套环境,使古庙平添异。加上近年来祖庙一带的新城区已改造为佛山的文化中心区,交通便利,面貌焕然一新, 更为进一步发展祖庙的旅游业开创了新局面。目前该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观众量最高时达二百万人次,是海内外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古代的亭是如何分类的?
亭的平面形状最为多种多样,圆、方、六角、十字、丁字、扇面、梅花、套环、方胜、双六角、双八角等等,其中方亭最多。
亭的梁架结构大致分成扒梁法和斜梁法两种。
1.扒梁法
根据柱上各檩条距离,厘定扒梁(或抹角梁)的适宜位置(一般圆亭多用扒梁)。两个长扒梁,两个井口扒梁垂直相交,组成一个井口,梁上立交金墩(柁墩),然后再铺放上一步的檩枋。檩檩相交处,前放老、仔角梁,后放由戗,各角由戗最上端和一根垂直的名叫雷公柱的圆木相交。依照《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二十二四柱方亭和卷二十三六柱圆亭规定:“凡雷公柱以檐柱径一分半定径,如檐柱径七寸得径一尺五分,以本身之径七分定长得长七尺三寸五分。”这个悬空的柱子,下端常雕成莲花、宝珠各种装饰,成为亭子结构一个特点。
2.斜梁法
也有一种结构,直接用几根斜梁搭成亭子的屋架,这根斜梁以檐柱头为支点,前挑屋檐,后尾直插在雷公柱上。《营造法式》卷三十大木作制度图样中亭榭斗尖用甬瓦举折一图就是用几根斜梁搭成的。
四柱八字的基本概念
四柱八字,即生辰八字,是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从历书(黄历或万年历)上可查出干支历的年、月、日、时四组干支,合起来就是八个字。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称四柱八字。
八字命理学是一种根据干支历法、阴阳五行等理论推测人的事业、婚姻、财运、学业、健康等事的学问。
四柱预测是我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它是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大浪淘沙和历史无数预测学家不断努力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古今中外大量实践证明:四柱预测不仅具有独特神奇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而且有着极其深奥的科学理论和极为宝贵的使用价值,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流传至今,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重视。因此,四柱预测学是科学,不是什么“封建”,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不是“唯心主义”。有人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本质上看,这话是对的,但必须以预知自己命运如何为前提。若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却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那只是一句空话,是自欺欺人。我们预测的本质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以人的出生时间为依据而进行命运预测的,是教人趋吉避凶的一门学科。
四柱推命这类测命方法之所以又以星命术是因为它是由古代占星术演变而来。古人认为天地是对应的。地域九州的分配同星象是对应的,芸芸众生同星象是对应的。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在天上也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相对应。太阳代表阳、月亮代表阴,这样阴阳五行学说同星象学结合到一起。人的命运由星象的五行之气左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星象五行之气,所以命运不同。四柱推命是由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四时四方、十二宫、星宿神煞等几部分及其他们之间关系所构成。
【传统命理取格基本顺序简论】
命理格局名目繁多,其实除去外格、杂格,经常使用的也就是正格、禄刃格和杂气格这三种,只要稍加梳理,也不觉其繁。
看命取格,第一看官杀,第二看财印食伤,第三看墓库,第四看禄刃,第五看外格。
凡看格局,第一先看七杀格,如果七杀无制(七杀无制即破格,不管其旺与不旺),或官杀混杂难以取清,则七杀破格,而别的正格、杂气格、禄刃格等,也无从再取(因为七杀无制或官杀混杂的毛病去不掉,此人必受祸害,取了其他任何格局都毫无意义。当然,七杀无制,也有可能是从杀格或月刃用杀格,这却不是破格,而是成格,要区别对待)。如果七杀受制,那就可以成七杀格,如果受制过重,扶之即可,或者弃杀不用,另取他格(弃七杀要八字有此意向,不能轻易言弃,不能因其太弱而不用)。官杀混杂如果能够去官留杀,自然也就成了七杀格。
第二再看正官格,正官虽然以生扶为主,但如果官多,也视为七杀,官多无制,或官杀混杂难以取清,都是破格,而别的格局,也无从再取。当然,官星多而无制,也有可能是从杀格。如果官星受制,官格即破(官星有制就破格,不管其旺与不旺,除非多了需要裁员),可以弃官不用,另取他格。官杀混杂如果能够去杀留官,自然也就成了官格。
总之看官杀格切记二语:不管官星旺不旺,官星一见克合刑冲破害就是破格(但可另取他格);不管七杀弱不弱,七杀无制化合,就是无制而破格(也有可能是从杀格、月刃用杀格)。
其次就看其他正格,大致是,月令凶神无制,都是破格,除非能成从格,就像七杀无制一样(但如凶神无制而在别处,却不一定影响月令的取格,然而会降低格局)。月令凶神有制,可取以成格,凶神太弱,扶之即可,或可弃此神而取他格(弃凶神要八字有此意向,不能轻易就弃,不能因其太弱而不用)。善神喜生扶,善神被制,即不能用,除非有救应。善神虽然以生扶为主,但数量过多,也要裁制,方能为用。不管是哪一种用神,太弱被克或无根的都不成器,用也无益,能弃则弃(要视具体格局而定,不能轻易言弃)。
辰戌丑未为四库,月令见之为杂气格,以月令透清为贵。只是在取杂气格之前,要先处理好官杀的问题,否则月令即使透清,也难以成格。另外如命中官杀已经成格,则要让位于官杀格(有一种情况除外,即杂气月已有财印食伤透清,即使月令有本气官杀,也不取为官杀格)。
至于禄刃格,就是月令见禄见刃,不能为用,但从广义上来讲,凡四柱中一见比劫禄刃,都不能取为用神,不管是干透还是支藏,也不管是否在月令。如戊己土生于辰戌丑未月,虽非禄刃之地,也是比劫本气,所以同样也不能取用;而戊己土生于巳午月,虽是禄刃之地,但月令又是日主的印星,所以月令照样可用,禄刃虽喜官杀,也同样怕官杀混杂。
除此以外的其他外格、杂格,林林总总,虽然在取象上有其特殊意义,但论喜忌吉凶,仍不出生克制化四字,也不出上面所述诸格的规范,可参考类推。
【子平格局体系与五行强弱旺衰体系的区别】
一、传统子平格局论命体系
传统的书房派和江湖派(民间盲派)都以月令格局为中心,把八字根据组合结构划分为大的类型,格局一定,人生大趋势就定了,再推敲细节问题。格局的核心是月令,因为月令是八字里的主宰力量,它象征一个人所处社会大环境如何。是以月令格局为中心的客观分析体系,此体系才是子平命学正脉。徐大升《渊海子平》,万明英《三命通会》,水中龙《星平会海》,张楠《神峰通考》,沈孝瞻《子平真诠》,以上古籍是传统子平命学一脉相承的,承袭了先贤的经典论命体系。
二、五行强弱旺衰体系
此体系自清朝以后任铁樵《滴天髓》,余春台《穷通宝鉴》推出的理论。经民国时期的徐乐吾、袁树珊等名家提倡和现代邵伟华、李涵辰等大师们承之而发扬,占据当代命学主流。此体系是以日主强弱旺衰为核心,对比力量强弱。日主旺则抑之,衰则扶之。应用该体系,需要是对五行旺衰强弱把握准确,也能测对部分命局。但在根本理论上,是有问题的,在实践中有许多盲区。需借助手相面相等其他术数结合起来应用。
两大论命体系中“用神”的含义和区别
一、用神概念
“传统子平格局论命体系”的用神为格局用神。是以《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子平真诠》为理论依据。 格局用神是月令定格之物,即月令之财、官、印、食、杀、伤这六神,并以此分为六格来论命。当月令为比劫而无用神时,则于月令之外另寻财、官、印、食、杀、伤为用定格。用神是格局的核心,是八字的提纲。
“日主五行强弱旺衰体系”的用神为平衡用神。是以《滴天髓》、《穷通宝鉴》为理论依据。平衡用神为平衡八字五行之物,即能够在命局起到扶抑、调候、通关等作用的十神。用神是调节八字五行的平衡点,是对日元平衡有用有益之物。
二、取用目的
格局用神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定格局,以便从八字的组合结构上对命局进行整体把握,并根据格局的成败高低推断命主的富贵贫贱层次。
平衡用神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扶抑日主,使之弱而有扶,强而有抑,寒而得暖,燥而得润,阻而得通,失衡而获得平衡,并根据用神的强弱程度推断命主的富贵贫贱层次。
三、取用法则
取格局用神的首要法则,就是以月令为主,以官杀为先。所以命书有“八字用神,专求月令”;“有官莫寻格局”,“有杀先论杀,无杀方论用”等说法。其法先观月令是何物,是官即取官格,是财即取财格,是印取印,是食伤取食伤。如甲木生于酉月,即取官星为用定格;丙火生于酉月,即取财星为用定格。次看月令是何者透干,以透干者为用定格,不透干则以月令本气藏干为用定格。如甲木生于丑月,透壬癸则取印星为用定格;透庚辛则取官杀为用定格;透戊己则取财星为用定格。三者均不透时,以丑中辛金官星为用定格。虽月令无官杀,但在别处有官杀时,也当先满足官杀与月令所构成的格局。如月令是食神,别处有官杀,即取食神制杀格等。当月令为比劫时,则于别处干支先寻官杀,有官杀则以官杀为用定格;无官杀则寻财食,有财食则以财食为用定格;无官杀财食则寻印星,只有比劫印星时则可取专旺格。这种方法不存在命局没有用神的情况,只存在成格破格、格高格低等问题。
取平衡用神则先须综合分析八字五行的旺衰强弱程度,然后根据旺者宜抑、衰者宜扶的取用法则,选取一个或两个能够起到扶抑日元及平衡八字等作用的“用神”。取此用神,不拘月令,也不以官杀为先。这种方法经常会出现命局没有用神的情况,这时也可以在岁运中选取这种用神。有人将八字原有的用神称之为原局用神,将大运出现的用神称之为大运用神。
四、用神分类
格局用神以财、官、印、食为四善神,以杀、伤、枭、刃为四恶神。对善神要予以保护性使用,如官要印护,印要官生等,这叫顺用;而对四恶神则要予以制约性使用,如杀要食制,伤要印制等,这叫逆用。
平衡用神没有善恶之分,凡称用神者均要予以特级保护,不得伤害。因此不存在恶用神要制约这种说法。平衡用神一般是没有分类的。任铁樵、徐乐吾等人认为,八字用神只有一种扶抑用神,别的调候、通关之物均不能称之为用神。但梁湘润等人则认为,八字用神可以分为扶抑用神、调侯用神、通关用神、格局用神、命局用神、大运用神等多种,也可以分为第一用神、第二用神、第三用神、第四用神等,其中以调候用神为第一用神。考其所谓“格局用神”,实非古人所说的格局用神。
五、用神纯杂
格局用神之数量有多少之分,并以少为纯,以多或偏正相处为杂。故有“官多为杀,食多为伤”之说。用神多了就要克之泄之乃至弃之,故有“弃印就财”、“弃官就食”等格。用官忌混杀,用杀忌混官,官杀混杂以破格论。其余偏正财相处、偏正印相处、食伤相处等,均以格低论。
平衡用神之数量不会出现多余的情况,因此既没有纯杂之论,也没有高低之分。故任铁樵有“身弱官为杀,身强杀为官”,“身强喜官杀混杂”等说法。
六、用神变化
格局用神,专求月令,有时月令又会因透干不同和地支会合而使用神发生变化,故《子平真诠》有专论“用神变化”一章。比如甲木生于巳月,透戊己则为食伤生财格;透庚辛则为伤官架杀格;地支会合酉丑而透辛则成化食为官格,等等。这是原命局用神发生变化的情况。当命格一旦确立,随着大运的介入,有时也会因透干会支而使格局再度发生变化。格局用神的变化一般会导致命主事业的变化,或由经商而转入从政,或由从政而转入经商或从艺等等。格局或由高变低,由成变破;或由低变高,由破变成。这是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平衡用神则不拘月令,多与格局无关,故而在原命局不存在用神变化的问题,更不存在格局变低变高的问题。但随着大运的介入,则常常会打破原命局的平衡状态,从而需要重新评估八字五行的强弱程度,另选新的平衡用神。平衡用神的变化一般会导致推断吉凶的依据跟着变化,甚至发生新旧用神完全相反的情况。比如先以印为用神论吉的,变为逢印论凶了,等等。
七、用神成败
格局用神要有相神搭配才能成格,无相神则不能成格。所谓相神,就是辅佐用神成格之物。种种格局的名称,就是由用神与相神组合而成的。如官印相生格,即官为用而印为相;食神制杀格,即食为用而杀为相;食神生财格,即食为用而财为相;伤官配印格,即伤官为用而印为相,等等。有了相神,还要有辅佐相神和日元的喜神,否则相神随时有可能会受到伤害而导致破格。所以,只有相喜兼备的八字才能构成上等格局。
平衡用神旨在扶抑日元,成不成格不是重要问题,故而没有格局的成败高低之分,也没有相神一说。所谓喜神,也只是生助用神之物,与成格破格没有关系。
八、配合喜忌
格局用神论以破格者为忌神,如官格逢伤,则伤为忌;财格逢劫,则劫为忌;印格逢财,则财为忌;食神制杀格逢枭印,则枭印为忌;杀邀食制格逢财星,则财星为忌,等等。忌神不一定就是克用神之字,但一定是破格之字。喜神也不一定就是生用神之字,但一定是扶抑相神或日元之字。如官格,以官为用,印为相,逢印重官轻时则宜有财制印,此财即是喜神;若官格见财星坏印,则宜有比劫制财护印,此比劫即是喜神,等等。
平衡用神论以克用神者为忌神,如身弱以印比为用,则以财官为忌神;身强以财官为用,则以印比为忌神。所谓喜神,就是生用神之字。如用神是印,喜神即是官杀;用神是财,喜神即是食伤,等等。
九、推论吉凶
格局用神论吉凶,以相神为重,其次才是用神和喜神。故《子平真诠》有“伤用甚于伤身,伤相甚于伤用”之说,意即伤害了用神要胜过伤害日元,而伤害了相神则要胜过伤害用神。因为恶用神本来就是要制约的,善用神多了也要予以制裁,所以伤害用神不一定就是坏事。而相神呢,一逢伤害则破格,格破则定然没有好事。破之轻者,谋为不遂;破之重者,性命堪忧。
平衡用神论吉凶,则最重用神,其次是喜神。用神旺相无伤则吉,衰弱受克则凶。伤用神则祸重,伤喜神则祸轻,喜用两伤则有生死大灾。至于破不破格则无关吉凶。
十、理论依据
格局用神论命法,可以在《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神峰通考》和《子平真诠》等子平经典中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这说明格局用神论命法才是正宗子平的论命法。
平衡用神论命法,在《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神峰通考》和《子平真诠》等子平经典中找不到任何理论依据,一是这些书中根本就找不到具有扶抑、调侯、通关这三大作用的所谓“用神”,也不见有“扶抑用神”、“调侯用神”、“通关用神”或“平衡用神”这样类似的术语,更没有什么以调候用神为第一用神等相似的说法,这说明所谓“平衡用神”纯属子虚乌有的臆造之物,并非鬼谷子徐子平所传的正宗论命法,而是任铁樵等自创,邵伟华等推广,李涵辰加以革新的。二是这命学典籍中1/3以上的篇幅都是在讲述如何确认种种格局,以及格局的成败高低问题,并没有平衡用神论命的那一套,这说明格局用神论命法才是正宗子平大法;三是《子平真诠》等书中所说的“用神”或“相神”、“喜神”等,均与所谓“平衡用神”不是同一个概念,而其中分格论命的方法也与平衡用神论命法大相径庭。这说明所谓“平衡用神”论命法,完全是后人误读子平经典所铸成的大错,属于应当纠正的伪子平命理。
经典子平命理著作:《渊海子平》(华龄子平精粹版),《三命通会》(华龄增广校正版),《星平会海》华龄版,《神峰通考》(华龄子平精粹版)和《子平真诠》无注解版以及《子平集要》《子平管见》 《星平大成》《御定子平》等。
四柱八字是什么意思 ?
四柱八字是什么意思 ?年·月·日·时为四柱,每柱一个天干,一个地支,每柱俩个字,合起来是八个字,叫八字,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