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张图测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测试
一道图形推理题,考考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仔细观察,想想问号处该填A...
A
推理过程:
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来判断
第一行是逆、顺、逆
第二行是顺、逆、顺
第三行诗逆、顺、?
所以?应该是逆时针,则只有A是符合的
智力题(考验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希望高手帮忙)
hh难啊
如何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1、日常语言对话培养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戳旧文)我提过很多次,而这次是关于数学逻辑能力,你平日里跟孩子讲什么样的语言,孩子就会在这方面特别发展。
斯坦福学前教育学院的Deborah J. Stipek教授就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多用空间语言 (the language of space) 和孩子交流。
推荐方法:
①、藏起玩具,根据语言提示轮流找,运用空间语言描述,比如:椅子后面、电视下面、推车里面、沙发前面等…
②、对应形状找实物:家里什么是圆的?什么是三角形的?(形状类词语)
2、物体大小比较
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物,让孩子了解大小,和选择的后果。平时给孩子东西的时候,给她选择,要大的苹果还是小的?要两块饼干还是一块?把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具体的,可触摸实物。
推荐方法:
①、不管是水果、扣子、积木等,按照顺序一一排列好,给孩子讲,一个红草莓,两个积木,三个扣子等。
②、引导孩子玩沙/玩水的时候,用小杯子把沙子/水装进一个大瓶子里,提示孩子,需要多少杯才能满啊?在旁边帮孩子数数,然后解释为什么?因为小杯子小,需要三次才能装满大的。
3、事物的排序和逻辑
数学能力的培养,除了空间感之外,掌握事情和时间的次序仍然很重要。通过理解事情之间的联系,就能自己领悟事情之间的联系。
推荐方法:
①、每次吃饭前洗手、擦手,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等待。
②、每晚约定刷牙洗澡,上床睡觉。当你以后说该刷牙了,孩子就明白接下来会发声的一系列事情,也能有助于孩子建立好的生活习惯。
4、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对事物的分类整理能力,不但能帮孩子锻炼对空间感的掌控能力,还能帮孩子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
在训练孩子分类之前,父母先在家里创造好这样的一个角落,儿童书架、儿童玩具箱等,在向孩子介绍规矩之后,鼓励孩子根据类型进行分类。
推荐方法:
①、买一堆色的扣子(淘宝又方便又便宜),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
②、每天晚上睡觉前,留出一块时间,和孩子将游戏区整理干净,绘本、积木、小车、玩偶等,鼓励孩子按照类型放回原位。
5、立体感的培养
立体感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对大人来说也是很难理解的,但别担心,有几个小游戏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对立体感有所认识。
推荐方法:
①、折纸游戏:折纸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对培养孩子的空间感也很有意义。有一集TED演讲叫“The Math and Magic of Origami” (数学和折纸的魔力) ,演讲者Robert Lang教授就谈到了折纸艺术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市面上有很多折纸书,亲子一起上阵做折纸的手工游戏,一边玩一边给孩子讲解。
②、磁力片等玩具:这些益智玩具可以组合成各种立体形状,让孩子对立体空间感有所触动。
怎么测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那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1、学会运用“PREP+A”的逻辑产出模式:P(Point,观点/论点),R(Reason,原因/理由/根据),E(Example,实例/例证),P(Point),A(Action,行动)。在正式的谈话、讲演、文案中,一般可以遵循下面的逻辑/步骤:P:首先,简洁明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论点/主张,也就是你在说什么、你想要表达什么。R:其次,说出支持你结论的“依据”,也就是回答 你凭什么这样认为,是基于哪种事实和解释?E:再者,用实际的例证(资料、数据、个人例子等)来提高你结论或观点的说服力。P:最后重复结论,确保自己想传达的信息,已确实传递。A:行动就是你希望对方怎么做(根据实际需要,一把可以省略)。
小结:简单来讲,这个模式就是先从结论说起,再说明得出结论的理由及根据,然后举出具体事例佐证,最后再强调一次结论 。
2、日常谈话练习除了正式场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借鉴“PREP+A”逻辑产出模式来增强自己的逻辑性。无论是你讲给别人听,还是听别人讲,都可以刻意的去思考一下“这篇稿子”中: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案例是什么?这种潜移默化的练习,可以不断优化你的逻辑思维。
3、自我提问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到、听到或读到一些:重要信息或者让你有触动的信息时,都可以通过一些刻意的自我提问来锻炼自己的思维。比如读到一个观点时,就可以这样问自己:作者为什么会从这个角度切入?作者是如何形成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有什么缺点?如果我来写如何可以更好?
4、电影梳理练习法大部分人都比较喜欢看电影,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就在看完电影后,花上一点时间,梳理一下电影的情节、主线吧(悬疑、科幻、罪案类的影视或书籍效果较好,因为它们都比较考验你的逻辑思维)。自己梳理完之后,还可以去网上搜搜别人的一些见解,做做比较,看看自己有哪些疏漏。经常这样做,你的逻辑思维,以及记忆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5、逻辑趣味题练习法
6、通过“做结构式的读书笔记”来训练逻辑思维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逻辑架构,其中目录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基础逻辑。所以我们可以借着做笔记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一举多得。①初步阅读一本书,我们基本是站在作者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的,为了检验自己的基本掌握情况,就可以通过“默写一本书的目录”的方式来检验,默写完之后再与这本书的目录对比。②从自身出发,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这本书?”然后把你的写作大纲(逻辑架构)写出来。③读完书之后,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你比较关注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在理解、思考之后,你又可以以这些知识点作为主题来写写文章。
7、通过写作练习来锻炼逻辑思维写作是一种自我思考的整理,花时间架构出一篇让别人能读懂得文章,其实就是训练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因为写作是一个设定主题,然后寻找答案的过程,你先要定义对的问题,然后决定切入问题的角度,再分析各种角度的优缺点,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完成这整个过程,写完一篇文章,就等于进行了一遍逻辑思考的练习。至于写什么,这就很广泛了,比如写一个原创故事,写一篇读书或学习心得,或者生活感悟。等写作能力有所提升之后,你就可以随便找一个关键词,然后以这个关键词来搭建逻辑架构,写一篇文章。
您好,对于你的遇到的问题,我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帮助,
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超级测试--测试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9月1号 理由: 1)首先分析这10组日期,经观察不难发现,只有6月7日和12月2日这两组日期的 日数是唯一的。由此可知,如果小强得知的N是7或者2,那么他必定知道了老师的 生日。 2)再分析“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而该10组日期的 月数分别为3,6,9,12,而且都相应月的日期都有两组以上,所以小明得知M后 是不可能知道老师生日的。 3)进一步分析“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结合第2步 结论,可知小强得知N后也绝不可能知道。 4)结合第3和第1步,可以推断:所有6月和12月的日期都不是老师的生日,因为 如果小明得知的M是6,而若小强的N==7,则小强就知道了老师的生日。(由第 1步已经推出),同理,如果小明的M==12,若小强的N==2,则小强同样可以知道老师的生日。即:M不等于6和9。现在只剩下“3月4日 3月5日 3月8日 9月1日 9月5日”五组日期。而小强知道了,所以N不等于5(有3月5日和9月5日),此时, 小强的N∈(1,4,8)注:此时N虽然有三种可能,但对于小强只要知道其中的 一种,就得出结论。所以有“小强说:本来我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知道了”, 对于我们则还需要继续推理 至此,剩下的可能是“3月4日 3月8日 9月1日” 5)分析“小明说:哦,那我也知道了”,说明M==9,N==1,(N==5已经被排除,3月份的有两组)
逻辑思维测试题
请对照下列各题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看看你的抽象思维能力如何。
1.你说话富有条理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看完一篇文章,你是否马上能说出文章的主题?
A.通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3.你写信时常常觉得不知如何表达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4.你是否发现老师讲课中的某些错误?
A.常常能 B.偶尔能 C.不能
5.中学数学课程对你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6.你是否能轻易找到一些笑料使大家都笑起来?
A.常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7.你对世界上很多事物及其活动规律看得比较透彻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8.你很轻松地就可以弄清一篇文章的要点吗?
A.通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9.当你告诉别人什么事情时,你常会有词不达意的感觉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10.考试时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而来不及做完所有题目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11.你的考试成绩不坏吗?
A.对 B.不能确定 C.不
12.你写作文时曾发生过离题的现象吗?
A.多次发生 B.偶尔发生 C.不曾发生
13.当你发觉说错话时,是否窘得说不出话来?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14.有人说你说话常不着边际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15.在电影和电视剧中,你发现过一些不合情理的情节吗?
A.多次发现 B.偶尔发现 C.没有
16.你在下棋、打扑克这些智力游戏中常能取胜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7.你常不假思索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18.你善于分析问题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9.你的同伴困惑不解时是否会询问你?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0.你觉得想问题是件很累的事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1.在朋友面前发觉自己不小心做了不得体的事时,你是否能迅速找一个台阶下(如开一句玩笑),使自己摆脱困境?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2.你和同学讨论问题时,是否常出一些很有价值的主意?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3.有时你会将问题反向考虑吗(7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4.你的作文曾经获奖或被公开刊出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5.你常与别人辩论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6.几个同学为一件事争论不休时,你能从他们各自的说法中找出共同点,而把他们的观点统一起来吗?
A.通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27.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要一看小说(或影视)故事的开头,就能正确猜到结局如何?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8.你的提议常被别人忽视或否定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29.在别人与你寒暄尚未切入正题之前,你常常已大致猜到对方的意图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30.你爱看侦探小说或影视片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看看你的得分:
每题答A记2分,答B记1分,答C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0~19分:你讲话、想问题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20~40分:你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一般。
41~60分:你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你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说话也显得有条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