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的甲骨文

书法的各种落款方式分别是些什么?

书法落款
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先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才能熟能生巧,发扬光大。
落款格式内容:
除主文以外的文字都可视作款书。一般落款可分为上款和下款,上款(书于书
法作品右上方)、下款(书于书法作品左下方),而在书写上又可分为单款或
双款。单款单指下款而言,双款包含上、下款。上款是谓书法作品上题识赠与
对象(例:自行兄雅正)或书法作品内容出处(例:录杜甫诗客至一首)、岁
时(例:甲子年申月等。);下款是谓书法作品上题识书家祖籍(例:延陵、
等。)、姓名字号(例:清华、肇钦等。)、岁时(例:甲子年申月
等。)、年龄(例:九二老人或九十有二等。)、书写地点(例:桃城、静心
雅筑等。)、书法作品主文题目或感触(例:书此文以纪念母亲之伟大
等。)、书法作品内容出处(例:录杜甫诗客至一首)、释文(例: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等。)、、等等。落款字数多者可称长款,落款字数少者可
称短款,可依书法作品整体做不同变化应用,但不宜偏离书法作品主题内容。
但有几点须注意到,一般在年龄上都是书有所成,或有声望,或年高古稀之
人,才会落有年龄款;个人以为年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落有年
龄款为宜。当然书者在人生每个阶段,如逢年值三十、四十、五十等等,亦是
可以落年龄款无妨。
落款字体
落款的字体须与主文和谐,有几方面须特别注意到。
其一书法作品落款字体,一般不可大於主文字体(碑志、尺牍、官样文书等除
外),过大则喧宾夺主,过小则格局小气,比主文较小、适当为宜。小楷作品
的落款字体大小则与主文字体一样。字体大小并不是绝对,宜以和谐为首。
其二落款所用的字体与主文字体是否恰当,也必须注意到。搭配不当反而造成
书法作品的败笔。一般要注意到「文古款今」、「文正款活」,从整体而言,
使用行书、行草落款或与主文字体一致,较被普遍性使用。如主文楷书,则以
楷书、行楷、行书、行草等落款为宜;如主文行书,则以行书、行草等落款为
宜;如主文草书,则以行草、草书等落款为宜;如主文篆书,则以行书、行草
等落款为宜;如主文隶书,则以楷书、行楷、行书、行草等落款为宜。
当然落款字体与主文字体相同,亦是可行。但一般对於篆文在落款时,都会以
楷书或行楷将内容标明,以利观赏者能清楚内容,毕竟有些字体年代久远且现
代已较少用,一般人可能比较无法去了解书写内容。
其三落款字数多寡也是一个重点,落款字数少易虚、字数多易实,实虚不协调
易造成松散或密挤。书家可依篇幅实际做适当调整,使落款字体虚而不散,实
而不挤。
其四落款字体风格须与主文字体相呼应、和谐为宜。如主文字体端正,而落款
字体过於放逸不拘会影响整个作品;相对,主文字体极为放逸,而落款字体过
於端正也会有不和谐之感。但有些作品如果主文字体端正,落款字体轻松活
泼,但不逾矩,如同儿童对父母之撒娇,也是一幅佳作的呈现。
落款位置
落款书写位置可依「意在款先」或「意在款后」。意在款先是先布好落款书写
位置,但其缺点是主文易受影响而放不开;意在款后是待主文书写完成再决定
落款书写位置,其缺点是主文有时将整个幅面占用,而使落款不易发挥。因此
如何拿定,端赖书家经验及当时书写内容、纸张大小、、等,各种情况而定。
但须以整体和谐为宜。
书法作品落款纪时方式与方法
现代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中,落款大都会记载书写时间,但有些现代前卫派
则有不落书写时间的情形。近代书法家纪年有采用公元纪年方式,如「二千零
四年二月焦义珺书于遵义静心雅筑」等。除了公元纪年方式,大部份书法家还
使用传统干支纪年方式,因为传统书法比较讲究纪时方法,因其占落款极重要
性,干支纪年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一种纪年方式。
西元纪年方式有几点须注意到,一般纪时只用年或年月,如:「二千零四年焦义
珺书于遵义静心雅筑」或「二千零四年二月焦义珺于遵义静心雅筑」;比
较少用到日,除一些特别纪念日或特别需要可加上,如:「二千零四年二月八
日焦义珺书于遵义静心雅筑」等。而使用西元记年方式,须避免将二千零四年
二月八日变成2004年2月8日,以书法作品而言似较不美观。传统落款
在古代及传统书法家一般采用干支纪年方式,以天干地支相组合。天干是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也称十干。地支是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也称十二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可
依序排列成六十组,从甲子至癸亥代表六十年,一般称为六十花甲子。如:
「壬午年花月焦义珺书於静心雅筑」等。而在年月之前,也有加上岁在、岁
次,如:「岁在壬午年花月焦义珺书於静心雅筑」等。
季节与月份以农历为主。春季是指正月、二月、三月;夏季是指四月、五月、
六月;秋季是指七月、八月、九月;冬季是指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每一季
中的三个月,可依孟、仲、季相次。如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
称季秋,其他三季亦同。
每季的第一个月也可以依初、早、首、始、新、上、肇、开、、等,如:初
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上冬、、等等;第二个月可依中、正、
半、、等,如:春半、春中、正冬、、等等;第三个月可依晚、末、暮、、
等,如:晚春、末秋、暮冬、、等等;每季的末月又称杪月,源出【礼记】。
三月称杪春、六月称杪夏、九月称杪秋、十二月称杪冬。
月和日的雅称都有来历。一般而言,依渊源可分几类:、上古典籍、农历节
气、民俗节日、文学典古、神话传说、信仰、、等等。
以下是月日代称之整理:
一月:孟春、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二月: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四月: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五月: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六月: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七月: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
八月: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九月: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
十月:孟冬、亥月、阳月、应钟、初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
十一月: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
十二月: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
每月一日至十日:上旬、上浣、上瀚、上澣
每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中旬、中浣、中瀚、中澣
每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下旬、下浣、下瀚、下澣
每月初一:朔、旦、额;每月十五日:望;每月最末一日:晦
其他:元旦(元月一日)、元宵(元月十五日)、端午(五月五日)、中元
(七月十五日)、中秋(八月十五日)清明、冬至、七夕、重阳、除夕等等。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
雪、冬至、小寒、大寒。
落款题款用语
上款:雅正、雅属、教正、清赏、博鉴、正之、赐正、清品、惠存、清玩、、
等等。
下款:敬书、临、题、书、节临、学书、试笔、撰题、拙书、、等等。临两个尺牍落款是用两首还是两封

天干的由来

易学小白入门基础讲解(二)天干地支的由来以及阴阳五行属性

介绍天干地支的由来,天干地支的起源与形成原理

天干的由来是:

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

天干的发明,正是以天皇兄弟十三人的名称命名,除了中央天皇天灵氏外,还有兄弟十二人,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阉茂、大渊献。

天皇则以十兄弟为十天干,以阉茂、大洲献配入十二地支,另以十名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合为十二地支。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详解之“甲”

《说文解字》之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第一讲:甲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汉代经学的产物,是为研究 汉代的“六经” 而编著的。

哪六经呢?《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经》。 到了西汉,汉武帝“罢黩百家,表章六经”,恢复了六经的官学地位。此时《乐经》已经失传,故设 “五经博士” 。

要想“通经”,得先“解经”,要“解经”就离不开这部 《说文解字》 ,为什么呢?因为它使用的是 秦汉之间通用的篆字 ,包括了大篆和小篆,还收集了逐渐消亡的六国的文字和逐渐滋生的民间的文字。所以,我们今天能够读懂和破解一部分甲骨文和金文, 《说文解字》功不可没。

《说文》收录的文字并不多,一共是9353个,再加上重复的,也就一万个字左右。这些字,按照 部首 分成了540部。《说文》就是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建立了中国字典的基本框架。可以说,后世所有的字典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 这样来看,《说文解字》就奠定了中国文字学、字典学的基础。

汉字有三大要素:字形、字音、字意。 所以汉字的解释也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的。《说文解字》它偏重在“字形”来解释字,许慎的解说根据就是“六书说”。

什么叫“六书”呢?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是对每个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偏旁、部首。用一个很江湖的词来表达,叫“拆字”。

“甲”字的拆法,第一种拆法就是“田”字下面出头。有什么根据这么拆呢?因为在《 康熙字典》里边“甲”字就排在“田”部。 “田”字下面出了一个尾巴,就叫“甲”。说明什么呢?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种子破土冒出了地面,但还没有脱出硬壳儿,脑袋上顶着一个硬壳 ,这样的形象就叫做“甲”。

想象一下“发豆芽”的过程,豆子下面长出了尾巴,上面还顶着个豆壳,这就是“甲”字的象形图像。

“甲”字第二种拆法 ,就是一个“十”字,外边画一个圈儿,把它圈住,看起来像个“田”字,但是下边没有尾巴。甲骨文、金文,都是这个字形,什么意思呢?他说: “甲者,皮开裂也,实象其裂纹也。” 他说这个“甲”,就是果实的外皮开裂,出现了一个“十”字形的纹,表示生命萌动就要破甲而出了。 因此 ,“甲”字的根本的意思就是 “生命的萌动与出生”,有“开始、出端、起点”的意思。

比如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就是从“开始、开端、第一”衍生过来的。古代头号的世家望族叫“甲族”、最显贵的豪宅叫“甲第”、科举考试第一就是中了“甲科” ……

由于“甲”是生命的初态,尚未脱开硬壳,所以“甲”又指古代战士穿的防护衣,比如说“甲胄”、“盔甲”、“ 铠甲”、“马甲”、“ 满城尽带黄金甲”。再由此引申出动物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硬壳,比如说“龟甲”、“ 甲鱼”“ 甲虫”、“穿山甲”、“ 动物的爪甲”、“ 人的指甲”等等。

我们说 “汉字同音基本同义” ,所以甲和夹、荚同音同义。意思都是 “天的生气下潜,被困在下面不得完全伸展之象”。

被夹在了硬壳的下面,所以得了一个“甲”的象,等待 元气上升 就成为 “由” 字啦。

“由”字,它有“由来”、“根源”、“ 自由”的意思,等到元气贯通,上下都出头啦,又变成了一个 “申” 字,表示: “元气伸张,大有作为。”

所以“甲、由、申”这三个字,同属“田”部,它是 “一气通三字” 。所以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字,都表示“生命之气的贯通”,生命之气贯通下来,就变成了“乙”字,我们第二讲就会接着讲“乙”字。

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广老师讲国学”,我会不断的更新,同时也欢迎大家在文下留言评论或转发收藏,因水平有限,难免讹误,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共同进步。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十二地支五行口诀表

导读:对于我国八卦算命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八字必看五行,此外,五行还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从专业角度来说,地支共有十二位,单阳偶阴两分开,那么,大家对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十二地支五行口诀表。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五行天干地支:

木:甲乙 寅卯辰

火:丙丁 巳午未

土:戊己 辰戌丑未

金:庚辛 申酉戌

水:壬癸 亥子丑

天干地支是什么

1、天干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天干五行: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天干代表的季节及方位:春季甲乙东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秋季庚辛西方金,冬季壬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四季土。

2、地支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阴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丑未辰戌土。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天干地支五行属性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既然世界万物都有阴阳五行,那么天干地支的阴阳属性也不能例外:

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称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阴阳: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关于天干地支的知识你知道吗?
十干又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有: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现在简化后的天干地支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