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石庙会农历,企石庙的由来

广州现有的寺院善知识有哪几位?

广州人最熟悉的是华林寺、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宫、庙、怀圣寺和 菠萝庙(南海神庙)。其中怀圣庙是伊斯兰教的庙堂。 其中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四寺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1、三元宫 坐落于应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三 元宫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初名越岗院,唐称悟性寺,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 元宫。 相传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又名玄)为炼丹而建,初名越岗院.鲍靓之女的姑, 善长医药,与晋代著名医药家葛洪结为夫妻,在此居住 10 年之久,“藉井泉及 红艾为医方, 活人无算”, 逝世后人们在此设的姑殿以纪念。 越岗院自东晋建后, 几经荒废,于明万历及崇祯时重修,始用三元宫之名(一说清顺治年间改建为三 元宫)。三元,即道家对天宫、地宫、水宫的总称,传能赦罪解厄,带来福寿. 2、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广州人民公园之北,占地三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 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广州有"未有羊城, 先有光孝"一说, 此话虽未必正确, 但该寺是广东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该寺始建于三国,寺名屡变,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唐 代仪凤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坛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被 称为“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此后殿宇日多,对中国佛教的发 展有一定的影响。 3、六榕寺 六榕寺花塔在朝阳北路,广州著名的佛教古寺。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 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广州著名的古迹之一。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昙裕法 师从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来到广州。广州刺史萧裕为了迎接这一佛教之宝, 特地在这里创造“宝庄严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时,该寺僧人供 奉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以修净业,遂改名为净慧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于 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经广州时到此游览,看见寺内有古榕树六棵,便题 书“六榕”二字。明代称六榕寺,并沿袭至今。 花塔在六榕寺内,原名宝庄严寺舍利塔。该塔是与六榕寺同时兴建的,但原塔已 于公元十世纪时被火焚毁。 1931年重修时在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现塔高5 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 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塔顶好似长在最 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们一般叫它为“花塔”。 4、华林寺 位于广州西关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一带。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 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 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 华林寺是佛教寺院,距今已有 1400 多年,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 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 成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该寺住持抵园和尚奉诏 始建宽 31 米、深 44 米、总面积为 1364 平方米的五百罗汉堂,除供奉三宝佛外, 还陈列着神态各异的泥塑五百罗汉像。 另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木雕 像,该木雕像现存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罗汉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海幢寺 位於广州市同福中路 337 号,始建於明末清初,迄今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广州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以寺貌庄严、 殿宇雄伟、 净域宏敞、 佛缘鼎盛而闻名於世, 被誉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 该寺相传南汉时代是“千秋寺”。后年久荒废,变为居民丛冢。明朝末年, 为富绅郭龙岳的圆地。僧人光牟、月池师徒向郭募得此地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 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经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 海幢寺历史悠久, 林木参天, 浓荫覆地, 环境幽雅, 景色宜人。 “海幢春色” 为昔日脍炙人口的羊城八景之一。 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有海幢论鹰爪、 十六罗汉、 四大金刚、三须观音、猛虎回头石、海幢宫瓦、澹归碗、幽冥钟、星岩石塔等一 大批,丰富多。加上天然和尚等高僧著述颇丰,又延师授徒以诗学,故诗僧特 多,有“天然门下,诗僧六十”之美誉。因此,历史上海幢寺不仅是弘法修禅的 场所,也是名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地方。 6、仁威庙 坐落于龙津西路庙前街,旧泮塘乡内。该庙始建于宋皇?v 四年(1052 年)。自宋 以来, 历代乡民皆"率其私钱"修葺或重建。清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 前三进房舍。 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仁威庙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 的神庙。现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 2200 平方米,坐北朝南。仁威庙内的木雕 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而顶部为五 山风火山墙。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仁威 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木雕、石雕、砖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细劲秀, 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 7、南海神庙 又称波罗庙,位于黄埔南岗镇庙头村。南海神庙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场所,创建于 隋开皇十四年 (公元 594 年) 自隋唐以来, , 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 留下不少珍贵的碑刻, 有“南方碑林”之称。南海神庙又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 易的重要史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庙内现存文物众多,广州市古树 名木的第 1 至第 8 号均在神庙内 ,如位于庙西的一棵皂荚树已有 390 年历史, 其它几株木棉、海红豆等树龄均在 200 年以上。庙西章丘岗上有“浴日亭”,宋 元时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即指此处,亭内立有苏东坡诗碑。南海神庙为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农历二月的“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之 一。 8、祠 广州祠始建于清代己亥年(1899),1910 年代遭受战乱破坏,但从遗迹可见, 如石刻对联、浮雕石柱、匾额、门饰、石狮等,装饰以精致雕刻。 1915 年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的画像、灵签和药签到,于 1921 年建成 祠,因而深受海内外华人信仰和祀奉。 广州祠于 1997 年 11 月 9 日由广州嘉游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正式动 土复建,并于 1999 年 2 月 6 日开放给公众参观。至今已接待超过数百万人次。祠 内存有原祠珍贵的文物,另设有主殿、 观音殿、吕祖殿、孔圣堂、 财神殿、关帝殿、斗姥殿、陈列区、岭南式园林花圃、亿年奇石、素菜馆及商场 和广场等设施提供游客用膳、购物和休憩。 9、番禺南沙天后宫 南沙天后宫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于大角山东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 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在天后广场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是为 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 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 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东南亚 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占地 278 亩,投资近 5000 万元。 天后圣像高达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顷 的天后宫广场上。整座天后宫 四周绿树婆娑,殿中香烟袅袅,置身其间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 另外还有北京路的大佛寺,白云山的能仁寺,惠福西路五仙观,海珠区五凤村漱 珠岗上的纯阳观,等等。。 详细地址: 光孝寺:佛教;光孝路-纸行路-光塔路-人民中路(步行) ; 六榕寺:佛教;六榕路-小巷-净慧路(步行) ; 华林寺:佛教;长寿路,209 路-恒宝广场;地铁一号线-陈家祠; 海幢寺:佛教;海珠区同福中路,地铁市二宫站; 大佛寺:佛教;惠福东路-小巷-广仁路-越华路(步行) ,从北京路进不到 5 分钟路程 ; 三元宫:道教; 应元路-锦汉展览中心-步行-兰圃,33 路,地铁中山纪念堂站; 五仙观:道教; 惠福西路-小巷-大德路-小巷-大新路-小巷(步行) ; 仁威庙:道教;陈家祠,193 路-石基路。 其中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四寺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现在香火比较鼎胜的有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宫等。

东莞市企石镇路是否要拆迁改造

这个目前还在计划中,还没那块,可以当地的街道直接问下
估计是这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最少出通知还要有四五个月的样子
最好是可以到当地的相关部门的网站问下最好了
这个上面可能你问的得不到最佳的答案
毕竟这个上面的影响力也是有限,如果上面开始安排了
那你就要做好准备的了,以及以后的一个房子规划
等等,要运筹帷幄,到时候受手访脚乱就不好了。

在广东哪里可以求得文昌符或者文昌锦囊?

在荔湾区的,仁威庙里面有的!~
仁威庙坐落于广州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旧泮塘乡内,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它是当时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字。史籍记载:仁威庙始建于宋代皇佑四年(1052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和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建。清乾隆年间重修的,该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重建时增设了后二进建筑和东序。
仁威庙初建时称北帝庙。据说,因真武帝司水,故人们称他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来改称仁威庙了。
仁威庙的得名还另有一说。
泮塘地处岭南水乡,素以种莲藕、菱角、茨菇、马蹄(荸荠)、茭笋等“泮塘五秀”而驰名。泮塘乡民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致成灾”,故对供奉的神像“奉祀信诚”。话说泮塘当年有兄弟二人,兄名“仁”,弟名“威”。有一天,兄弟俩去打鱼发现一块怪石,拾回家中立为神像,从此“生活顺景,得心应手”,后传遍乡里,十里之内,参拜者众。到乡里集资修建庙时,乡人便将庙名改为“仁威”了。
仁威庙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广三路深五进,另有偏东一列平房。前三进建筑,当中为主体建筑,东、西为配殿,第四进为斋堂,第五进为后楼。沿着南北中轴线,依次为头门、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楼,左右为东、西序。头门面阔11米,深8米。门外两侧各立一花岗岩石柱,柱头雕有石狮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龙戏珠,线条流畅,形象十分生动,俗称为“龙柱”。
主体建筑东西阔40米,南北深54~60米.是砖木混合结构。屋举9架梁,房顶是5级叠阶梯形的风火山墙,上盖绿灰筒瓦,采用蓝色琉璃瓦剪边。屋顶正脊和两侧山墙顶的瓦饰陶塑人物、脊饰亭台楼阁和舞台戏曲人物都是清代广东佛山石湾文如壁店烧制。上有“同治丁卯”(同治六年.即1867年)字样,隐约可见。屋梁、枋、驼峰、雀替等都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成麒麟等吉祥纹饰,遍地金。檐板雕刻更是精细,吉祥纹、戏曲人物都雕刻得生动传神。墀头上的砖雕花纹也是精雕细刻,独具匠心。莲花形的斗拱、支柱梁架的叉手、托架都被雕成倒挂螯鱼状。雀替、驼峰和封檐板等更是通透玲珑,上漆贴金,是潮州金漆木雕的风格。多层次复杂的通雕,把浮雕、沉雕和圆雕汇集于同一个画面上。
正殿面阔9架用4柱,以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梁架结构,采用勾连搭的形式,把正殿梁架与四檀卷拜亭的梁架有机地连在一起。斗拱、梁架、雀替、驼峰等所有构件与头梁架的风格一致。驼峰上的雕刻有狮子舞球、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喜上眉梢等吉祥纹饰。正殿前横向梁枋的下面雕群仙贺寿、福寿双全等纹饰。底部则雕有流畅的如意纹图案,其造型优美,雕工精细,层次分明。明间两金柱间的漆空枋雕有八仙等人物。所有梁枋的底部都雕有花纹,雕工极其精细。人物和动物造型栩栩如生。木雕上均涂以金。
第三、四进的建筑及东、西序的房舍造工略欠精细,而建筑式样及风格与正殿基本一致。
庙中的建筑雕饰,集丹青、木刻、砖雕、灰雕等各种艺术于一体,其雕饰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集中了岭南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桂殿兰宫”。同时,整座庙宇造型各异,有方形、八角形,也有覆盆状的。柱子有石柱、木柱,柱的截面有方形、八角形、圆形,也有转角柱。仁威庙中的木雕、石雕、砖雕都各有特色,工艺亦十分精湛。陶塑、灰塑工细劲秀,具有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和风格,仿如陈家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庙内还有碑记多块。
据说,昔日农历三月初三是庙诞,庙会活动丰富多,其中参神、进香、唱八字等是庙诞期间的主要活动。乡里有耆老会主持乡中大事。清代有一段时期取缔祖祠,乡民为保存这间庙,专意在后座供奉孔子和关公。其时庙内有一副对联:“仁敷四海.威镇之城”——其中上联头字“仁” 指孔子,下联“威”则指关公关云长。过去这里还有多副对联,现大部分已失散。其中有副对联:“旭日湛珠江源接香浦石门四海同沾帝力;龙津连泮水派通红桥荔岸千秋共浴仁威。”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外敌人侵,遂又在此复倡团练,以抵抗“外洋滋扰”。仁威庙实际上已成为清末广州地区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一个重要据点。
历史上,仁威庙一直是广州市西部和南海、番禺、顺德等地信仰道教群众进行活动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仁威庙的活动仍延续不断,“文革”后,仁威庙得到修复,广州市道教信徒多次要求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2002年12月,经广州市、荔湾区批准,仁威庙移交给广州市道教协会,作为活动场所管理开放。仁威庙成为广州市继三元宫、祠、纯阳观之后的第四间经登记开放的道场。
1993年8月被广州市确定为市级文物单位。
从荔湾湖公园东北的仁威庙前街一路走来,穿街头过巷口,在低矮的屋檐下挤过许多摆卖的摊档,一个千年的古庙----仁威庙就在眼前了。庙前临湖水,华表肃立,两旁是古老的民居,恍如时光倒流,令人怀疑是不是身在广州。
历史上泮塘地域涵括了恩洲十八乡。由于当地乡民以打鱼、种植“荠、莲、菇、菱、茭”五秀特产驰名省内,于是人们为了感恩邀福、平祸减灾,特别流行供奉玄武帝君。玄武为蛇龟合体的形像,为中国古代北方之神,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为四方元神。因为北方是水住,武帝司水,所以人们称玄武为北帝,唤它为水神。后来民间广为传颂,古代泮塘乡有兄弟二人,兄名叫仁,弟名叫威,某一天兄弟二人去打鱼,发现一块怪石,就拾回家中奉为神像,居然从此之后他们一路生活顺景,样样活计得心应用,日子富裕又美满,更觉出“神像”妙不可测。这欣喜的怪事在乡间风传开来,闻讯大喜的百姓们奔走相告,信者云集,参拜仁威怪石的人众多,于是乡里乡亲的一呼百应,索性集资修建起“仁威庙”。----仁威庙的传说
据《续修南海县志》载述,仁威庙始建于宋皇佑四年(1052年),而明代天启年间、清代乾隆年间和同治年间又相继进行过大规模修建,清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最值得强调的乃仁威庙的始建和修建都是由泮塘十八乡乡民自发捐资的!这是民间百姓自己建构的一座祈福圣殿和心灵庙堂!
仁威庙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讲究富丽堂皇,并且是中国各种雕刻艺术事例汇聚的结晶。它的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庙内的木雕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而顶部为五山风火山墙。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它的精美的木雕、粗犷的石雕、剔透的砖雕,曾被誉为“桂殿兰宫”。----仁威庙的建筑艺术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仁威庙诞,在庙会期间,乡里活动丰富多,像盛大的节日,人人都会履行参神、进香、唱八音等喋喋不休、孜孜不倦的心灵沐浴。
据说,当年仁威庙是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宏大的庙宇,其占地达五百余亩,庙前就有一个大水塘。而庙内楹联很多,其中有“旭日珠江源接香浦石门四海同沾帝力,龙津连泮水通虹桥荔岸千秋共浴仁威”;又有一联如“仁敷四海,威镇三城”(上联指孔子,下联指关公)等都是联迹经典,仿佛仁威刚柔并济,互为观照。顾盼咀嚼之间,令人萌生奇思异想;那无论是喜庆或寂寥的日子,平凡或重大的日子,快乐或忧愁的日子,丰收或饥荒的日子……仁威庙总在默默地迎候专程前来烧香拜神的善男信女,他们祈求逢凶化吉,交个好运;他们祈求日子太平,风调雨顺……而令人无限神往的境界是,庙外有广袤的飘送芳香的荷塘,迎风婀娜绽开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淡红花朵,向人微笑、颔首;而庙内香炉中升起袅袅烟环,奇香盈室,灰渺缭空的曼妙青烟为遒联雅迹罩上一层氤氲的柔光灵雾……这氛围,简直像是古代名士的墨斋宝居了!可它却是乡间民众的慈航善苇,即便渡不尽那漫长岁月中许多苦厄众生,却足以成就为支撑民生信仰的精神家园了。
白茫茫的淫雨霏霏,淹没了仁威庙前的荷香水塘,心灵枯槁的热火岁月,庙堂影像形同废墟,没有涟漪的水,尘封了祈语如织的波纹,只剩得庙宇的灰飞,满地愁思地摇曳、残喘。昔日光景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孙科任广州市长,乡民害怕征用该庙,就将仁威庙堂改为一所学校。到建国初期,这里又办起工农业余学校、西村第一中心小学、泮塘小学,还有部分房舍做了泮塘街。60年代“闹革命”,撤销,干脆又在庙中办起了塑料厂……一座神庙的命运在风雨中飘摇,废物利用似的苟且存活都不行,“破四旧”的“革命小将”们索性毫不留情地将庙里的神像砸得粉身碎骨。可幸的是,泮塘的乡民为了保护仁威庙那些精致雕刻的梁柱,连夜用灰泥将梁柱的雕刻覆盖起来,才令这些精美的民间艺术精品得以保存下来。直到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才为仁威庙的不公待遇“平反”,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香火鼎盛的仁威庙宇正逐步恢复它历史的原貌及尊颜。
广州西关有座仁威庙,相传始建于宋朝皇佑四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可人们为什么称其为仁威庙呢?原来这里边有一个感人的传说。
宋初年间,村里有一对亲兄弟,一个叫仁,一个叫威,兄弟俩自幼父母病亡,幸得街坊施舍食粮,始得以成人。长大成人的兄弟俩以打鱼为生,虽然贫穷,但相处和睦。他们早出晚归,将捕获到的鱼卖一些,给街坊邻里送一些,深得大家的称赞。
有一日,兄弟俩像往时一样,披着灰朦朦的晨雾出去打鱼,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平静的海面泛起了大浪,汹涌澎湃,兄弟俩急急收网回航。当他们回到村里时,村子已经一片汪洋大海,逃出生天的人们站在水岸嚎啕大哭,水面处处可见到猪鸡狗等禽兽的尸体,过了两天两夜,洪水才逐渐退去。阿仁和阿威对村里发生的灾害十分难过,他们决定寻找可以镇村的宝物。 终有一日,在他们出海打鱼的海岸上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呈长方形,仔细看上去似有一条长龙附在石上。兄弟两人觉得这石头不同寻常,喜出望外,便将大石抬回村里。当他们将大石抬到村头时,大石突然变得异常沉重,五六个人竟也不能移动它。村里人于是纷纷在村头给大石设香跪拜,祈求平安无事。从此,村里真的再也没发生过水灾,人人相安无事,年年五谷丰登。 10年后的一个晌午,阳光灿烂,天上突然打了一个响雷,将村头那块不同寻常的石头劈开两半。恰巧这天,大家都不见阿仁阿威打鱼回来,第二天是这样,第三天也是这样,可是大家四出寻找,也没找到他们的下落。此后,他们兄弟俩再也没回过村里,大家都认为他们搬走了海龙王的宝石,遭海龙王的惩罚,葬身大海了。
为了纪念他们兄弟俩,大家在村头建了一座庙,并用那被劈开两半的石头做了门柱,以他们兄弟二人的名字给庙取名为仁威庙,从此,仁威庙成了人们烧香拜佛,节日喜庆唱戏聚会的地方。

广州有哪些

广州人最熟悉的是华林寺、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宫、庙、怀圣寺和 菠萝庙(南海神庙)。其中怀圣庙是伊斯兰教的庙堂。 其中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四寺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1、三元宫 坐落于应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三 元宫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初名越岗院,唐称悟性寺,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 元宫。 相传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又名玄)为炼丹而建,初名越岗院.鲍靓之女的姑, 善长医药,与晋代著名医药家葛洪结为夫妻,在此居住 10 年之久,“藉井泉及 红艾为医方, 活人无算”, 逝世后人们在此设的姑殿以纪念。 越岗院自东晋建后, 几经荒废,于明万历及崇祯时重修,始用三元宫之名(一说清顺治年间改建为三 元宫)。三元,即道家对天宫、地宫、水宫的总称,传能赦罪解厄,带来福寿. 2、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广州人民公园之北,占地三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 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广州有"未有羊城, 先有光孝"一说, 此话虽未必正确, 但该寺是广东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该寺始建于三国,寺名屡变,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唐 代仪凤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坛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被 称为“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此后殿宇日多,对中国佛教的发 展有一定的影响。 3、六榕寺 六榕寺花塔在朝阳北路,广州著名的佛教古寺。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 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广州著名的古迹之一。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昙裕法 师从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来到广州。广州刺史萧裕为了迎接这一佛教之宝, 特地在这里创造“宝庄严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时,该寺僧人供 奉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以修净业,遂改名为净慧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于 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经广州时到此游览,看见寺内有古榕树六棵,便题 书“六榕”二字。明代称六榕寺,并沿袭至今。 花塔在六榕寺内,原名宝庄严寺舍利塔。该塔是与六榕寺同时兴建的,但原塔已 于公元十世纪时被火焚毁。 1931年重修时在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现塔高5 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 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塔顶好似长在最 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们一般叫它为“花塔”。 4、华林寺 位于广州西关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一带。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 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 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 华林寺是佛教寺院,距今已有 1400 多年,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 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 成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该寺住持抵园和尚奉诏 始建宽 31 米、深 44 米、总面积为 1364 平方米的五百罗汉堂,除供奉三宝佛外, 还陈列着神态各异的泥塑五百罗汉像。 另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木雕 像,该木雕像现存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罗汉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海幢寺 位於广州市同福中路 337 号,始建於明末清初,迄今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广州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以寺貌庄严、 殿宇雄伟、 净域宏敞、 佛缘鼎盛而闻名於世, 被誉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 该寺相传南汉时代是“千秋寺”。后年久荒废,变为居民丛冢。明朝末年, 为富绅郭龙岳的圆地。僧人光牟、月池师徒向郭募得此地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 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经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 海幢寺历史悠久, 林木参天, 浓荫覆地, 环境幽雅, 景色宜人。 “海幢春色” 为昔日脍炙人口的羊城八景之一。 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有海幢论鹰爪、 十六罗汉、 四大金刚、三须观音、猛虎回头石、海幢宫瓦、澹归碗、幽冥钟、星岩石塔等一 大批,丰富多。加上天然和尚等高僧著述颇丰,又延师授徒以诗学,故诗僧特 多,有“天然门下,诗僧六十”之美誉。因此,历史上海幢寺不仅是弘法修禅的 场所,也是名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地方。 6、仁威庙 坐落于龙津西路庙前街,旧泮塘乡内。该庙始建于宋皇?v 四年(1052 年)。自宋 以来, 历代乡民皆"率其私钱"修葺或重建。清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 前三进房舍。 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仁威庙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 的神庙。现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 2200 平方米,坐北朝南。仁威庙内的木雕 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而顶部为五 山风火山墙。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仁威 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木雕、石雕、砖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细劲秀, 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 7、南海神庙 又称波罗庙,位于黄埔南岗镇庙头村。南海神庙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场所,创建于 隋开皇十四年 (公元 594 年) 自隋唐以来, , 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 留下不少珍贵的碑刻, 有“南方碑林”之称。南海神庙又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 易的重要史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庙内现存文物众多,广州市古树 名木的第 1 至第 8 号均在神庙内 ,如位于庙西的一棵皂荚树已有 390 年历史, 其它几株木棉、海红豆等树龄均在 200 年以上。庙西章丘岗上有“浴日亭”,宋 元时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即指此处,亭内立有苏东坡诗碑。南海神庙为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农历二月的“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之 一。 8、祠 广州祠始建于清代己亥年(1899),1910 年代遭受战乱破坏,但从遗迹可见, 如石刻对联、浮雕石柱、匾额、门饰、石狮等,装饰以精致雕刻。 1915 年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的画像、灵签和药签到,于 1921 年建成 祠,因而深受海内外华人信仰和祀奉。 广州祠于 1997 年 11 月 9 日由广州嘉游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正式动 土复建,并于 1999 年 2 月 6 日开放给公众参观。至今已接待超过数百万人次。祠 内存有原祠珍贵的文物,另设有主殿、 观音殿、吕祖殿、孔圣堂、 财神殿、关帝殿、斗姥殿、陈列区、岭南式园林花圃、亿年奇石、素菜馆及商场 和广场等设施提供游客用膳、购物和休憩。 9、番禺南沙天后宫 南沙天后宫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于大角山东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 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在天后广场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是为 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 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 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东南亚 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占地 278 亩,投资近 5000 万元。 天后圣像高达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顷 的天后宫广场上。整座天后宫 四周绿树婆娑,殿中香烟袅袅,置身其间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 另外还有北京路的大佛寺,白云山的能仁寺,惠福西路五仙观,海珠区五凤村漱 珠岗上的纯阳观,等等。。 详细地址: 光孝寺:佛教;光孝路-纸行路-光塔路-人民中路(步行) ; 六榕寺:佛教;六榕路-小巷-净慧路(步行) ; 华林寺:佛教;长寿路,209 路-恒宝广场;地铁一号线-陈家祠; 海幢寺:佛教;海珠区同福中路,地铁市二宫站; 大佛寺:佛教;惠福东路-小巷-广仁路-越华路(步行) ,从北京路进不到 5 分钟路程 ; 三元宫:道教; 应元路-锦汉展览中心-步行-兰圃,33 路,地铁中山纪念堂站; 五仙观:道教; 惠福西路-小巷-大德路-小巷-大新路-小巷(步行) ; 仁威庙:道教;陈家祠,193 路-石基路。 其中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四寺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现在香火比较鼎胜的有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宫等。

到底是佛教还是什么教,怎么最近很不顺

根据金华府志记载,东晋人黄初平,浙江金华兰溪人,十五岁上山牧羊时遇道士葛洪,葛洪见初平有异相,遂引至金华赤松山修炼四十年,因此以“赤松子”为别号。,生于公元328年,擅长炼丹和医术,赠医施药、普济劝善。 是道教人物。
在下认为符咒是违背佛陀本意的,因此护身符之类,最好选个日子,然后火化掉。 记得以前有老一辈的庙祝说过,护身符需要放在神桌上3日,然后再火化掉。
大融合性非佛陀所提出,而是近代由净空老所提出。 而之前在清朝末期,民国初年的时候,也有所谓的大融合性,但都被列为,如一贯道。 因此此说法不能为佛教依据。

称呼庙为菩萨吗

菩萨是 菩提萨垛 的简称。翻译为 觉悟的有情。不是随意就能称为菩萨的。菩萨的果位不容易得。要真正的发菩提心才是菩萨。而且证了菩萨的果位才能称为真正的菩萨。证到了阿罗汉果位的圣人尚不能称为菩萨。
何况凡夫自称为菩萨,罪业不小。
算是鬼神道的,不是菩萨。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