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带八字包扎法脚踝,八字包扎法的方法及步骤

如何给脚踝帮绷带

包扎方法
环形包扎法
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用胶布固定绷带末端。
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圈,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缠绕,每卷重叠前一卷2/3,末端胶布固定。在急救缺乏绷带或暂时固定夹板时每周绷带不互相掩盖,称蛇形包扎法。
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但每次反折不应在伤口与骨隆突处。
“8”字形包扎法
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定。
回返包扎法
用于头顶、指端和肢体残端,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反回包扎,将被包扎部位全部遮盖后,再作环形包扎两圈。

软组织挫伤用胶带包扎

1
考虑使用布织绷带来包扎。布织绷带是长的、有弹性的绷带,可以在脚踝痊愈过程中保持它的稳定。布织绷带用金属固件或者粘合剂来固定,这取决于你的选择。这种方式的巴扎叫做加压包扎。
布织绷带很舒服,因为它是由弹性布料做成的。布织绷带还可以重复利用;用完以后可以清洗干净等有需要的时候再次使用。
运动员和其他人可能会发现布织绷带比胶带包扎更阻碍运动,因为绷带很长且相对较大。
2
胶带包扎。用胶带缠绕受伤脚踝是运动员最常用的方法。首先是底层包扎,用轻胶带——很像布料,包裹受伤的地方,然后在特定的位置包裹来支撑脚踝。
活跃的人会觉得胶带比布织绷带轻盈舒适。
胶带会拉扯皮肤和毛发,而且重新包扎的时候必须使用新的胶带。
方法 2: 加压包扎
1
把绷带的一端放在脚踝上。这是包扎开始的地方。从外部沿着脚缠绕绷带,不要从内部绕,以便绷带缠绕的位置和方向正确。
为了得到更多支撑,包扎之前你可以在脚踝两边垫上网垫。
马蹄形填充泡沫也可以为加压包扎提供更多支撑。
2
包扎脚的顶部。一手把绷带的一端压在脚踝上,另一只手把绷带从外部绕在脚上。从前方到脚跟缠绕三圈,每圈都使绷带相互重叠一半。
绷带应该牢固,但不能包扎得太紧否则会阻断血液从脚到脚趾的流动。
确保包扎均匀没有膨胀或隆起。如果需要则重新包扎一次。
3
8字形包扎。绕着脚包裹三圈以后,把绷带提起绕过脚背再回到脚踝。然后绕到脚跟,绕过脚背、脚底再回到脚踝。
4
重复8字形的包扎。一共缠绕三次8字形。每次缠绕,都重叠一般绷带来保持固定。最后一次应该绕在脚踝上方几厘米来保持稳定。
如果要包扎小孩的脚踝,可能就不需要缠绕三圈就能固定好。但至少要绕两圈并确保脚踝固定。
再次检查确保包扎牢固,且不太紧。如果有膨胀或隆起则重新包扎,否则会导致患者的不适。
5
固定绷带。用金属扣子把绷带的末端固定好。如果绷带最后带有粘合剂,则用粘合剂来固定。
如果脚踝感到麻木或刺痛则要解开绷带。这依偎这绷带绑得太紧了。
每天松开绷带两次,每次半小时让血液循环畅顺,然后重新包扎。
方法 3: 运动胶带包扎
1
从底层包扎开始。底层包扎是使用胶带之前用不粘合的材料包扎脚踝,一方胶带拉扯皮肤表面。从踝骨开始,把底层材料从脚底到脚踝缠绕,不需要绕过脚跟。[1]
底层材料可在药店和体育用品商店买到。
胶带包扎可以不包底层材料,但这样会使患者的舒适度降低。
2
锚定。剪一段足够长的胶带,使之能缠绕脚踝1.5圈。绕着脚踝,覆盖在底层材料上面,固定住底层材料。这个过程叫做锚,因为这把其他胶带都锚定了。
如果脚踝处有很多毛,应该剃掉以便胶带不会粘住。
有必要时,多用一条胶带固定底层材料。
3
设置一个马镫。把一条胶带的两端站在锚的两边。向下拉到脚拱再向上回到另一边锚上。轻轻按来固定它的位置。再重复贴上两条来设置一个坚固的马镫。
4
在脚上绑一个X型。把胶带的一边粘在踝骨上,绕过脚背。把胶带往下绕过脚拱,绕向脚跟。然后绕过脚跟回到脚背再绕X的另一边。
5
绕8字形。把胶带的一端粘在脚踝正上方。绕过脚背拉到脚拱再拉回脚的另一边。然后绕过脚踝回到开始的地方。
6
重复8字形。用另一条胶带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绕一个8字形。这样能是包扎更牢固并给脚踝提供足够的支撑。
(专自中国胶带交易网)搬运工也很累的 求采纳

脚踝怎么绑绷带

雒容镇西门外有一关帝庙。据《洛容县志》记载,为乾隆十三年(1735)知县黄星德所修。近年来,又几经修葺,游人香客慕名而来。庙后大殿两侧,各有一幅壁画。左壁画的是一幅山水:群峰巍峨,云雾苍茫,古松挺拨。旁书一联:“寒藻舞沦漪观来活泼天机顿生悟境,群峰争背向识得纵横画意无限诗情。”右壁画的是人物:一寿星翁骑驴持杖,杖头悬一仙桃,须眉苍古,似阅尽人间沧桑,神态深沉,犹腹中蕴含玄机。旁书一联:“九天听其所之惟此老经过严霜烈日,百年同归于尽笑斯世何为覆雨翻云。”有用的话,望采纳

求NBA里那些球员比赛前脚踝绑绷带的方法

我是学体育专业的 这种问题 应该可以给一点帮助
希望你用得上
楼上的很多朋友说的都没错
一双设计合理的好鞋 对预防受伤很有用
NBA运动员用的不是绷带而是弹性胶布
普通医用器材而已 国产的效果一样 很容易买到的
不过“一箱的价钱能当中国国家队一年的训练经费”
这个..............我不知道怎么说
是不是美国的月亮都圆一点啊????
另外 弹性胶布都只是起保护作用而已
作用和原理跟护踝护踝都是一样的
而且可操作性和性价比都高得多
所以推荐楼主还是使用护踝吧
如果楼主一定要知道的话
那叫8字形包扎法:一圈向上、一圈向下的包扎,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
肘、膝、踝、肩、髋这些关节处的包扎都是用这种方法。
没有图 不太容易理解 楼主去这里看吧
http://qpc.uba.tw/knowledge06.htm
另外 楼主如果伤还没有好的话 千万不要勉强
护具能给予的保护毕竟有限 而且你这样勉强的话 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建议你等伤好后 做一些提高踝关节力量的练习可以很好的防止扭伤 而且对提高弹跳力很有好处

伤员包扎方法有哪些?

包扎是对震后外伤伤员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包扎伤口应了解有无内在损伤,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骨折,其包扎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发现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内出血、血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头部的伤口,如颅脑损伤,不是简单的包扎止血就完事了,还需要加强监护。对于头部受砸打的伤员,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口进行包扎之前,一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如不及时给予止血,则可能造成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针对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临时措施进行临时止血处理,然后送往医疗点或是等待救护人员前来救治。

包扎材料以绷带、三角巾最为多见。在现场急救时,如没有专用的绷带和三角巾,可将衣物、床单、手巾等物撕成布条来代替绷带,也可将衣物、床单裁成三角巾。绷带包扎一般用于固定肢体、关节,或固定敷料、夹板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等。

绷带的包扎方法有环形法、螺旋形法、螺旋反折法、蛇形法、8字形法和回返法几种。

1.环形法:通常用于包扎手腕部及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如胸部、腹部。将绷带做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做环绕时稍呈斜形,第二圈、第三圈以环形缠绕压住第一圈,在绷带末端剪出两个布条,对绕肢体后打结。

2.螺旋形法:适用于前臂、手指、躯干等处。多用于粗细大致相等且大面积受伤的肢体的包扎。使绷带螺旋向上,每圈应压在前一圈的1/2处。

3.螺旋反折法:多用于前臂、大小腿。由下而上,先做螺旋状缠绕,待到渐粗的地方,每圈把绷带反折一下,盖住前一圈的1/3~2/3处。

4.蛇形法:多用于夹板之间的固定。将绷带环形缠绕数圈后,以一定间隔斜行缠绕,在末端按环形缠绕后打结。

5.“8字形”法:多用于肩、髂、膝、髁等处的包扎。本包扎法是将绷带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圈相交叉,并压盖在前一圈的1/2处。

6.回返法:该法多用于头和断肢端。用绷带多次来回反折。第一圈常从中央开始,接着各圈一左一右进行缠绕,直至将伤口全部包住,用环形缠绕将所反折的各端包扎固定。

三角巾主要根据包扎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面部包扎法:在三角巾的顶角打一个结,然后把顶角放在头顶部,三角巾的中心部分包住面部,在耳、眼、鼻及嘴的地方剪洞,把左右底角拉到颈后交叉,再绕到前额打结。

2.头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前额,两底角绕到脑后,交叉后经耳绕到额部拉紧打结,最后将顶角嵌入底边,向上反折后打结固定。

3.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横放于上腹部,两底角拉向后方紧贴腰部打结,顶角朝下,在顶角处接一小带,将顶角从两腿之间拉向臀部,与在腰部打结后的底角再打结固定。

4.手部包扎法:将手掌放于三角巾中央,顶角折回盖于手背上,两底角左右包绕手背呈交叉状,并将顶角反折于交叉处,然后两底角再回绕腕部一周压住顶角打结。

5.足部包扎法:将脚放于三角巾中央,提起顶角折回盖于足背上,将一侧底角提起折向足的另一侧,绕踝关节一周与顶角打结,然后提起另一侧底角绕踝关节一周,再与另一底角打结。

除了掌握绷带、三角巾的包扎使用方法外,了解一些特别伤口的包扎方法和包扎禁忌,对于挽救震后伤员的生命,防止错误包扎导致伤口感染和肢体坏死的情况发生,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腹部伤包扎时,可以用湿润布条润湿病人嘴唇和舌部,会使病人感觉好受许多;如果伤员肠子流出腹腔,要保护好,并保持润湿。不要企图把它复位,这会为营救后的手术带来麻烦。如果没有内脏器官外露,应将伤口清洗包扎好。腹部内脏发生溢出,包扎时伤员应取仰卧位,屈曲下肢,使腹部放松,以降低腹腔内的压力。先盖上干净的敷料保护好脱出的内脏,再用厚敷料或宽腰带围在脱出的内脏周围(也可用干净的碗罩住),然后进行包扎。

如果胸腔受伤穿孔形成开放性气胸,吸气时胸腔扩展,空气会进入伤口,引发肺功能衰竭,这是胸部伤引起的最大危险之一。这时应及时用手掌捂住伤口,阻止吸气时空气进入,应尽快封闭胸壁创口,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让伤员仰卧,头和肩膀倾向受伤的一边。用多层纱布或棉花做垫,用绷带加压包扎;或者利用塑料片或铝箔堵塞伤口,用三角巾包扎好。

头部受伤很可能会伤及脑部,伤口也可能会影响正常呼吸和饮食。要确保舌根不会抵住喉管,使得呼吸通畅,必须除去义齿或已脱落的碎牙,控制住流血。清醒病人可以坐卧。昏迷病人如果颈部和脊椎无伤,必须按照恢复位侧卧。如果脑组织发生膨出,则要用无菌纱布覆盖膨出的脑组织,然后用纱布折成圆圈放在脑组织周围(也可用干净的瓷碗扣住),以三角巾或绷带轻轻包扎固定。

另外,在包扎伤口时要特别注意,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布料进行包扎;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或伤口污染;包扎不宜太紧或太松,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太松会使敷料脱落或移动;包扎四肢时,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面,以便观察血液流通情况;用三角巾包扎时,角要拉紧,包扎要贴实,打结要牢固;打结处不要位于伤口上或背部,以免加重疼痛。

伤口包扎的方法有哪些?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动和松紧适度,并尽量注意无菌操作。

用绷带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一、环形包扎法

绷带卷放在需要包扎位置稍上方,第一圈作稍斜缠绕,第二、三圈做环行缠绕,并将第一圈斜出的绷带角压于环行圈内,然后重复缠绕,最后在绷带尾端撕开打结固定或用别针、胶布将尾部固定。

二、螺旋形包扎法

先环行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渐渐地斜旋上升缠绕,每圈盖过前圈的1/3~2/3成螺旋状。

三、螺旋反折包扎法

先做两圈环行固定,再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处,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手将绷带自此点反折向下,此时绷带上缘变成下缘,后圈覆盖前圈1/3~2/3。此法主要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如前臂、小腿或大腿等)受伤包扎。

四、头顶双绷带包扎法

将两条绷带连在一起,打结处包在头后部,分别经耳上向前于额部中央交叉。然后,第一条绷带经头顶到杭部,第二条绷带反折绕回到枕部,并压住第一条绷带。第一条绷带再从杭部经头顶到额部,第二条则从杭部绕到额部,又将第一条压住。如此来回缠绕,形成帽状。

五、8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四肢各关节处的包扎。于关节上下将绷带一圈向上、一向下作8字形来回缠绕,例如锁骨骨折的包扎。另外,目前已经有门的锁骨固定带,可直接应用。包扎前,首先做简单清创,并覆盖无菌纱布,然后再用绷带包扎。

六、用三角巾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三角巾制作简单。方便,分为普通三角巾和带式。燕尾式三角巾,包扎时操作简捷,且几乎能

适应全身各个部位。目前军用的急救包,体积小(仅一块普通肥皂大小),能防水。

(1)三角巾的头面部包扎法

①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头顶部和两侧面、枕部的外伤。先将消毒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顶角打结放在前额正中,在底边的中点打结放在枕部,然后两手拉住两底角向下颌包住并交叉,再绕到颈后的枕部打结。

②三角巾帽式包扎法。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然后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脑后枕部,再将两底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额部中央打结,最后拉紧顶角并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

③三角巾面具式包扎法。适用于面部较大范围的伤口,如面部烧伤或较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方法是把三角中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顶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两底角拉向枕部交叉,最后在前颌部打结。在眼、鼻和口处提起三角巾剪成小孔。

④单眼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带状,其下1/3处盖住伤眼,下2/3从耳下端绕经枕部向健侧耳上额部并压上上端带巾,再绕经伤侧耳上,枕部至健侧耳上与带巾另一端在健耳上打结固定。

⑤双眼三角中包扎法。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带形三角巾从头后部拉向前从眼部交叉,再绕向枕下部打结固定。

⑥下颌、耳部、前额或颈部小范围伤口三角巾包扎法。先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部。将带形三角巾放在下颌处,两手持带巾两底角经双耳分别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额部交叉,然后将短端经枕部、对侧耳上至领侧与长端打结局申。

(2)上肢三角巾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平铺于伤员胸前,顶角对着肘关节稍外侧,与肘部平行,屈曲伤肢,并压住三角巾,然后将三角巾下端提起,两端绕到颈后打结。顶角反折用别针扣住。

肩部三角巾包扎法。先将三角巾放在伤侧肩上,顶角朝下,两底角拉至对侧腋下打结,然后急救者一手持三角巾底边中点,另一手持顶角,将三角巾提起拉紧,再将三角巾底边中点由前向下、向肩后包绕,最后顶角与三角巾底边中点于腋窝处打结固定。

腋窝三角巾包扎法,先在伤侧腋窝下垫上消毒纱布,带巾中间压住敷料,并将带巾两端向上提,于肩部交叉,并经胸背部斜向对侧腋下打结。

①下腹及会阴部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包绕腰部打结,顶角兜住会阴部在臀部打结固定。或将两条三角巾顶角打结,连接结放在病人腰部正中,上面两端围腰打结,下面两端分别缠绕两大腿根部并与相对底边打结。

②残肢三角巾包扎法。残肢先用无菌纱布包裹,将三角巾铺平,残肢放在三角巾上,使其对着顶角,并将顶角反折覆盖残肢,再将三角巾底角交叉,绕肢打结。

不要马虎包扎小而深的伤口,否则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到医院注射防感染药品。

张宇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但在一次户外探险中发生意外,差点丧命。当时,他在爬山时不慎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滚到了半山腰,左手臂动弹不得,他心想:“坏了,可能是骨折了。”于是急忙用手机报警。在救援人员没有到来之前,为了减轻疼痛,张宇用毛巾将受伤的手臂包扎起来。半个多小时后,救援人员赶来将其送往医院。由于包扎及时,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伤员的搬运

搬运伤(病)员的方法是院外急救的重要技术之一。搬动的目的是使伤(病)员迅速脱离危险地带,纠正当时影响伤(病)员的病态体位,减少痛苦,减少再受伤害,安全迅速地送往理想的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伤员残废。搬运伤(病)员的方法,应根据当地、当时的器材和人力而选定。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