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人体健康活动有关系吗,易经与人体健康活动有关系吗

易经象数与人体的关系

(一)五脏的生理、病理与八卦象数疗法

1、 心

心,离卦,象火,数3,属火。

心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主血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主要靠心气的推动,故有“气行血亦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心与血脉相互关联,而面部血脉又较为充盈,所以心气的盛衰,血脉的盈亏变化,可以从脉象和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如血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象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心气不足,则脉象空虚,可出现脉象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晄白等。若遇此类病症,在象数配方时,应以补益心气为主。常可配方为650。以补肾阳助心气。(650虽为水生木,然肝肾同源,又5为阳木,故实为振奋肾阳。)因脏腑之气源于肾,故肾阳振奋,可助心气。如此配方,往往优于直接补益心脏之气。

藏神 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指大脑的功能,但中医学认为与五脏有关,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为此心的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心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甚或出现精神失常等。上述病症,在一般情况下以健脾安神为主,象数配方为30·80。方中3为离卦,主心;8为坤卦,主脾,又30·80分别为二元中。其补泻之效不著,可振奋所取象数本脏腑之气。故30·80可振心、脾之脏,健脾安神。

开窍于舌 开窍是指机体同内脏器官与其外部器官或组织的联系。内脏器官的机能状态如何,常通过某外部器官反映出来。心的疾病常反映在舌上。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或心阴虚时,则舌质红,甚则舌体糜烂等。故有“心开窍于舌”及“舌为心之苗”之说。如出现心血不足,而见舌质淡白,伴有心慌心悸等症,可取象数配方为430。以振奋肝脏补心血。方中4为震卦,主肝,肝主藏血,属木,3为离卦,主心,属火,故430为震木生离火3,以补心血。

汗为心之液

汗是津液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发汗过多,容易伤筋耗血;反之津亏血少的病人,汗源不足,便不宜发汗。所以古人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 (附]心包

心包,离卦,象火,数3,属火。

心包又称心包络,是心脏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与六腑的三焦相表里.



2、 肺

肺,兑卦,象泽,数2,属金。

肺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大肠相表里。

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即指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

肺主一身之气,肺与宗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宗气是水谷之精气与肺所吸入之气相结合而成,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肺朝百脉”,宗气又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以温煦四肢百骸和维持它们正常生理活动。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若肺气不足,则出现呼吸无力,或少气不足以息,以及语言低微,身倦无力等气虚不足之症状。这种症状在象数疗法中,以补肺气为主,象数配方为820。方中8为坤卦,主脾,属土;2.为兑卦,主肺,属金,故820为脾土生肺金,即母之气补子之虚。

主宣发,外合皮毛,宣发是布散的意思。肺主宣发,是指由于肺气的推动,使气血津液得以散布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毛,无处不到。若肺气不得宣发而壅滞,则可见到胸满、鼻塞、咳喘等症状。在象数疗法中一般振奋本脏宣发之能,佐以健脾,可配方为2000·80。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2后加三个0,可强化振奋本脏的功能;8为坤卦,主脾,属土,可振脾脏佐以肺气。

皮毛位于体表,是人体抗御外邪的屏障。肺主皮毛,是指肺通过它的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予皮毛,以温养皮毛,抗御外邪的侵袭。而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以调节呼吸的作用。肺气虚则,皮肤腠理不固,易受风寒,感冒,易汗等,如临床常见的风疹,即皮肤腠理不固不能抵御风寒(热)之邪所为。此症象数疗法常可配方为2000,以振奋本脏之气。又“肺主皮毛”故取本脏之象数2,以宣散外邪,助其卫外功能。

主肃降 通调水道肃降,就是清肃下降。所谓肃降就是肺气的不断下降,导致上焦的水液亦不断下输,直至膀胱,而使小便通利,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如果肺气不得清肃,便有碍于下降,可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肺气上逆’之症;同时还会使水液不能下输于膀胱,而出现痰饮、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水液输布不利的病症。

宣发与肃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宣降正常,则肺气出入通畅,呼吸调匀。如果这种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发生咳嗽、喘息、胸闷胁胀等“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病症。其病症象数配方亦可同上述之2000·80。

通调水道,是指肺气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这一功能,是由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来完成的。.宣肺气而能发汗,降肺气而能利尿,都是肺气通调水道的具体体现。所谓气行水行,气止水止,正是说明了通调水道是由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来完成的;如若肺失肃降宣发而致小便不利,水肿等,象数疗法可用振奋本脏之气,以利肃降,并佐以温通肾阳,以利水液代谢。可配方为2000·60。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故2000可振奋本脏之气,以促肃降。6为坎卦,主肾,属水,60以鼓肾阳,以利水液代谢。又2与6为金生水之关系,两脏相合以促水液代谢。 ‘开窍于鼻鼻是呼吸的通道,肺气通于鼻,肺气和,呼吸顺利,鼻的嗅觉才能正常,所以说:“鼻为肺之窍”。鼻又常是外邪犯肺的通路,肺受外邪侵犯,肺气不宣,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不灵等,如若风寒引起,一般可配象数70或07。7为艮卦,主胃,属阳土,又属阳明经,其经夹鼻上行,故为循经取数,温经散寒等。

3、 脾

脾,坤卦,象地,数8,属土。

脾位于腹腔内,与六腑中的胃相表里。

主运化脾主运化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都是通过脾气来完成的。

运化水谷精微,主要是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物质和水液的功能,脾的功能健全时,摄进的食物才能化为血液和其它精华物质并输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器官和组织中去,以营养全身。若脾虚运化失职,水谷就不能很好地运化,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倦怠以及浮肿等症状,中医称’脾失健运”。其象数配方一般为380。方中3为离卦,主心,属火;8为坤卦,主脾,属土。此方为火生土,即以母之气补子之虚。

运化水湿脾性喜燥恶湿。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即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输分布于周身各器官组织,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代谢后不需要的水液则经肾、膀胱排出。如果脾的这种功能失调,则脾为湿所困,出现头重、体沉、腹胀满,大便溏泻等症状。故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这种水液输布及其代谢的过程,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相互协调而完成的,故临床上遇到脾为湿邪所困而出现的头重、体沉、腹胀满、腹泻、水肿等症状时,象数疗法中,在健脾利湿之时,常配用肺、肾二脏的象数,可配方为650·30·820。方中6为坎卦,主肾,属水;5为巽卦主胆,属阳木,又肝胆相表里,“肝肾同源”,故650善振肾阳,力驱阴邪。3为离卦,属火,有温煦之效,故可益脾阳;8为脾土,2为兑卦,肺金,820可泻脾湿,振脾阳,助肺气,利肃降;故650·30·820以温肾,振脾阳,运化水湿。

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管辖的意思。

脾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血液,使其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又有统摄血液的作用。这种脾气统摄血液的功能,除了“气为血帅”的原因外,与脾气主升也有密切关系。因此“脾不统血”的出血症,也即是“气不摄血”的结果。如若脾不统血而见便血、崩漏、紫斑等,应以健脾统血为主,其象数配方为380·20。方中380健脾益气;2为兑卦,为肺金,20可振肺气以佐脾气,故380·20健脾统血;亦可只取380等。

主肌肉,四肢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和统摄的功能,使全身的肌肉才能得到充分营养,从而维持正常功能。所以脾脏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必然关系到肌肉的壮实与衰萎。

人体四肢的正常功能活动,与脾气密切相关。脾气健旺,清阳之气布流全身;输送营养充足时,则肌肉丰满,四肢轻灵有力。反之如果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缺乏,必致肌肉萎软,四肢倦怠无力等;此种症状常用以缓补脾气的方法治疗。其象数配方为80·20·650等。方中80可振奋脾脏,20以鼓动肺气,650善振肾阳以佐助脾运。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旺,口唇红润光泽,食欲良好,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脾气不足”,则口唇萎黄.食欲改变或口味异常等。临床常以健脾运化为主,其象数配方一般可为820。方中8为坤土,为脾;2为兑金,主肺;故820虽为土生金,貌似泻脾,但肺主一身之气;故仍不失健脾运化。

4、 肝

肝,震卦,象雷,数4,属阴木。

肝位于腹腔内,与六腑中的肝胆相表里。

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各部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流量,当人体休息时,肌体的血液需要量就减少,多余的血液则藏于肝;当人体活动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就增加,肝脏就排出贮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肝脏的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与人体脏腑组织各方面的活动关系密切。如肝血不足常可出现视物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则闭经等。临床上常以补肝血为主,其象数配方可为640或40。方中640为肾水生肝木,又因肝肾同源,故可为肝肾同补。以滋阴补血为主。40振奋本脏之气,以助肝藏血功能。

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的意思。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舒展,升发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是和肝气“喜条达”的性质分不开的。肝主疏泄,主要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气机,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肝主疏泄功能,直接影响于气机的调畅。如肝气不疏,可见郁郁不乐,沉闷欲哭,月经不调以及影响脾胃功能等。临床常以调畅肝气之法,象数配方可为430·20。方中4为肝木,3为离火,430可疏泄肝气以安神;2为兑卦,肺金。可主一身之气,故可佐以肝气的条达。

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肝之所以主筋,主要因为全身筋膜依赖肝血的滋养;为此人体肢节的运动,虽是筋的作用,但都关系于肝血的盛衰。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即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或屈伸不利等;若邪热劫津,伤津耗血,血不荣筋,可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其肝血不足之症,一般情况下,其象数配方为640或40(方义同前)。

肝血的盛衰,能影响筋的运动,“爪为筋之余”,所以也可影响到爪甲的荣枯变化。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薄而软,甚则变形而易脆裂。

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血脉运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均有内在联系,但主要的是肝。因肝主藏血,其经脉又连于目系,古人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所以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火上炎则眼红肿;肝血不足,则眼干涩,视力模糊或夜盲等。在象数疗法中,肝火上炎而致眼睛红肿者,一般可配方为003。其中3为离卦,主眼,属火。00为偶数,为阴;又,0位于象数前偏阴,故可起水克火之效。如若肝血不足引起眼睛干涩等,在象数配方中,一可配方为640补肝血,二可取650补肝血。前者一般用于阴虚者,后者一般用于阴阳俱虚者。

5、 肾

肾,坎卦,象水,数6,属水。

肾位于腹腔腰部,左右各一,与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

藏精,主发育与生殖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藏于肾,但必须有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才能发挥其作用。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即为肾气。肾的精气盛衰,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故有“肾有先天之本”之说。人从幼年开始,由于肾的精气逐渐充盈,发育到青春期,产生一种“天癸”的物质,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就开始按期排卵,出现月经,性机能逐渐成熟,而有生殖能力;待到老年,肾的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而消失,形体也逐渐衰老。

肾的精气包含着肾阴与肾阳两个方面。肾阴又叫“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阳又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但由于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有时也称肾精为“肾阴”,肾气为”肾阳”;肾中之命门火,与肾阳基本相同。肾阴与肾阳在人体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以维持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如这一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即产生肾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如见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头晕目眩,遗精等,则为阴虚阳亢之证;是肾阴虚少,不足以制阳之故,其象数配方一般可为640。6为坎水,为肾,4为震木,为肝;又“肝肾同源”,故640滋阴潜阳。又如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宫冷不孕等,则属肾阳虚衰,温煦和生化功能不足所致,常以振奋肾阳为主,象数配方,一般可为20·650。方中6为坎卦,主肾;5为巽卦,属阳木,临床可见650善振肾阳,20为兑金生肾水,助肾气。

主水 肾本为水脏,它所藏的精,固属于水之一种,而机体不断代谢的水液,主要靠肾中阳气的作用完成的。水液自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通调而下归于肾以后,通过肾阳的气化而分清浊,清者复归于肺,输布于各个脏器,浊者注入膀胱而输出体外。如此反复循环,维持全身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而导致疾病,如小便短少,全身浮肿等;在象数疗法中,常以补益肾阳,健脾化湿为主,其象数配方一般可为650·3820等。方中650其意同前,3820为火生土,土生金;其火生土可振脾,土生金,可助一身之气,3820可健脾益气,又机体的水液代谢虽责于肺脾肾,但与其它之脏也有密切关系,故650·3820中五脏象数俱全,但以肺、脾、肾为主。

主纳气 人体呼吸虽然是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脏,所以有“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之说。这种肾主纳气的功能,对人体呼吸有重要意义。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果肾虚根本不固,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的喘息病症。临床常以补肾纳气,其象数配方一般为260·50。为兑金生肾水,加50以佐肾气。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主骨生髓,也是肾的精气促进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方面。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如果骨髓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是由于肾的先天之精不足所致,又如骨髓空虚亦会出现腰膝酸软,甚至脚痿不能行动等。肾即能生髓主骨,而“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亦赖于肾精的充养,若肾精不足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等。

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所以说“脑为髓之海”。脑的功能是主持精神思维活动,故又称元神之府。因脑髓有赖肾精的不断生化,所以脑主人体的精神活动。若肾精不足,还可出现头晕、健忘、失眠、思维迟钝等。

精与血,互为资生,精足则血旺。而毛发的润养来源于血,故发有“血余”之称,发的营养虽来源于血,其生机根于肾气。故发为肾之外候,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

上述之肾精亏少所致之病症,象数配方多以20·650·30·80为常用。其6为坎水,为肾,5为巽木,善佐阳气,又助肝阴(胆与肝相表里)。3为离火,主心,心主血脉。8为坤土,气血生化之源。2为兑金,以鼓肺气,司一身之气,以利脾肾气化。故虽以补肾精为主,但需其它脏器的辅佐才能利于滋补肾精,因五脏之间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的。同时亦可适当配用有关的药物。

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精气充养。肾主藏精,肾的精气充足,听觉才能灵敏。如果肾精不足,则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症;其象数配方亦可取20·650·30·80。

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前阴有排尿和生殖 的作用。后阴有排泄粪便的功能。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要依赖肾阳的气化,而人体生殖机能又为肾所主,故尿频、阳痿等症多由肾阳的不足所致。大便的排泄也要受到肾阳温煦的影响。故肾阳不足可引起阴虚火旺而大便秘结,又可因脾肾阳虚而大便溏泄等。凡由肾阳虚所致之二便不畅,阳痿等症。象数配方多以650·30·820为主,以补肾阳,益脾气。此方中30单独为一个元,以缓其助脾阳之急所为。

(二)六腑的生理、病理与八卦象数疗法

1、胆

胆,巽卦,象风,数5,属阳木。

胆位于腹腔上部,附于肝,内藏精汁(胆汁)。胆汁注入肠中,有促进食物的消化作用。肝病可以影响胆,胆病也可以影响肝。胆病多见胆汁上逆的口苦、胁痛、口吐黄水以及胆液外溢的一身面目发黄等症。象数疗法中,多以利胆之法;其象数配方一般可为50·820。其50可利本腑胆之气,820可振脾阳,益肺气,可强化利胆之效。

胆虽为六腑之一,但它贮藏胆汁,而不接受水谷或糟粕,与其它五腑有所不同,故又把它归于“奇恒之腑”。

2、胃

胃,艮卦,象山,数7,属阳土。

胃位于腹腔上部,膈之下,上接食道,下接小肠,其上口为贲门,即上脘,下口为幽门,即下脘,上下脘之间名中脘,三个部位统称“胃脘”。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故胃有“水谷之海”之称。容纳胃中的食物,经过胃气腐食消磨,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物质则由脾运化至全身,以营养各器官组织。由于人体后天营养的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的共同作用,所以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此临床诊断治疗,都十分重视脾胃之气的盛衰。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以此作为判断疾病的重要方面。

胃喜润恶燥。胃病易产生胃火而伤津。伤津则口干,喜饮、舌苔黄厚等。象数疗法中,常可配方为007·04,以和胃疏肝生津。4为震木,主肝,7为艮土.主胃,4与7配用可疏肝和胃,又,0位于象数之前,偏阴,有滋阴之效,又,艮土7前有两个0,为偶数,为阴,故007·04不仅和胃疏肝,兼有偏阴之力。

3、 小肠

小肠,离卦,象火,数3,属火。 ’

小肠位于腹腔,上接胃,下通大肠。

小肠的功能是分别清浊。小肠上接于胃,接受胃中传化来的水谷,作进一步消化,并把它分成清浊两部分。清者为水谷精微,浊者为糟粕。清者由脾转输到周身,浊者通过阑门下注于大肠,无用的水液渗入膀胱。小肠的这种功能,《素问》称为“受盛化物”。由于小肠能分别清浊,所以小肠有病,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有出现小便的异常。如小肠热盛,小便短、赤、涩、痛等,象数配方一般可为:0002·03,方中2为兑卦,主肺,肺主肃降,通调水道,同时尿道口之疾为兑卦,三个0强化其效,位于2前偏阴以防利水之过而伤阴。3为离卦,主心,心与小肠互为表里,03可泻心火,以清小肠之热。

4、 大肠

大肠,乾卦,象天,数1,属金。

大肠位于腹腔,上接小肠,下端终于肛门。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肠下注的内容物,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后,使之变化成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是传导糟粕的通道。大肠有病,可见传导失常的种种病变:如大肠虚不能吸收水分则有肠鸣、大便溏泻等症;大肠实热,热灼津亏而见大便秘结之症。在象数疗法中,如前者大便溏泻之症,以振肺气,温通肾阳为主,其象数配方一般为20·650;2为兑卦、属金主肺,主一身之气;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20以促大肠气化。650振肾阳,温大肠,使其功能正常。后者由大肠实热津亏而致大便秘结者,一般可配方为80·160·40。8为坤卦,为腹,取之以调腹部气机,160中,1为乾金,为大肠,6为坎水,为肾,160为金生水,泻其大肠热邪;4为震木肝,可通畅气机,故80·160·40泻其大肠实热,以畅气机而通便。

5、 膀胱

膀胱,坎卦,象水,数6,属水。

膀胱位于下腹部,是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蒸化水津,贮尿排尿的作用。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津液必须通过下焦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变为尿液而排出体外。若膀胱气化不利,就会出现尿闭、尿潴留等小便不利之症。此症象数疗法多以振奋肾阳,促膀胱气化,象数配方一般可为2000·650。2为肺金,以司全身气机,650温通肾阳以利膀胱气化。若膀胱失其约束,则可出现尿多、小便不禁等,象数配方一般可为60,以振肾气,利膀胱气化之效。

6、 三焦

三焦,离卦,象火,数3,属火。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从部位来说,上焦指胸膈以上,中焦指膈下到脐上的一段,脐部以下都是下焦。从内脏来说,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等。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运行原气的通路。有总司人体的气化作用。原气包括元阴之气和元阳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发源于肾,藏于脐下,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周身。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动。为此三焦关系着水谷精微以及水液代谢的消化吸收、输布与排泄的全过程。

(附一)脑

脑为奇恒之腑,位于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故古人有“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之说。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古人对脑的生理、病理学功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把有关脑的生理病理多分别归属五脏,如心藏神,主喜;肺藏魄,主悲;脾藏意,主思;肝藏魂,主怒;肾藏志,主恐等。

(附二)女子胞

女子胞又名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有主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它和肾脏及冲、任脉的关系最密切。

总之,中医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方面的概念。每个脏腑不仅有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而且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也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密切关系。如五行学说中介绍的脏腑之间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资生、助长,相互制约、克制}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这种脏腑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克乘侮的关系,在象数疗法辨证治中,可贯穿始终。

五脏六腑位置的深浅和阴阳表里关系一般来说,五脏在里,属阴,六腑在五脏之外,属阳。各脏腑又有相对的表里关系。

周易八卦与日常生活有哪些联系

这个太多了,比如你最近火气很大的,就是肝火旺了,八卦里就是震木有问题了,而震有是春天了,所以要春天养肝了,脾气大的人到了秋天好多了,是因为金占主导了,金又是克木的,夏天人很浮躁,是心烦躁的表现,而夏是离火就是代表心的一种表象了。为什么冬天进补,是让你清心寡欲吗,少食油腻吗,不是的,是要你补肾,冬天是坎,是水,是肾是黑色等等的。人类的生命健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不仅是导致人类生理疾病的原因,甚至还使人们产生心理疾病。
古代人类生活条件简陋,生活环境恶劣,其日常生活更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健康和寿命。

饮食之道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创造出巨大的文明。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寻找食物。八卦对人类饮食方面记载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1)饮食卫生。《噬嗑卦》就有关于食物中毒的记载:“噬腊肉遇毒。”《井卦》论述饮水问题,提出“井泥不食”、“井渫不食”等饮水卫生要求。而《井卦·象辞》还提及:“寒泉之食,中正也”,认为泉水以寒者为贵,清洁卫生,所以《井卦》也认为“寒泉食”。
(2)细嚼慢咽。八卦之中,《噬嗑卦》、《颐卦》都提倡咀嚼食物,认为这是颐养之道。
(3)节制饮食。《需卦》也被有些学者认为乃饮食之道,《需卦·象》:“需,君子以饮食宴乐。”《颐卦》便强调“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困卦》亦指出不能“困于酒食”。
(4)有关饮食记载。八卦在取象时,据《周易·说卦》记载,伏羲氏观鸟兽之文,远取诸物,其“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这些除“龙”之外,均为可食的动物;在其他六十四卦中还有“干肉”、“腊肉”、“雉膏”、“灵龟”、“鱼”、“酒”、“井”、“寒泉”等生活中的常见食物。

安居乐业
人类有了饮食才得以维持生命,而栖身之所则是保证生命安全和休息的场所,在八卦里,时有所见,这是人们“安居”才能“乐业”的反映。在远古时代,人们正如《屯卦》所说:“磐桓,利居贞,利建侯。”以石头做院墙,既可挡风雨,又可防野兽,所以“利居贞”、“利建侯”。《大过卦》:“栋桡,凶”,“栋隆,吉”表明栋梁对房屋的重要,栋梁弯曲欲折,对生命构成威胁,则凶;而栋梁高耸,能负重荷则吉。美化居所,《贲卦》:“贲于丘园。”就是对居所装饰的记载。旅游是离开栖身之所,古代旅行之事并不容易,因此,《旅卦》提出了旅游保健要求,如集中思想、防止意外、保护同伴和自身安全等。
服饰美容
人们把服饰比作人的第二皮肤,因为服饰不仅保护身体免受外伤。还可抵御寒暑对人体的侵袭,并起到美化身体的作用。当远古的人类告别树枝遮体的时代,服饰的穿着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八卦里,虽然记载服饰不很多,但我们可从中发现古人极为讲究服饰的色、形款和装饰。《坤卦》有“黄裳,元吉”的说法,既是衣裳颜色的表述,也表明下衣对上衣的顺从和搭配。《困卦》:“朱绂方来”、“困于赤绂”是对古代官服上装饰的记载,也表现出色的重要。《归妹卦》:“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这是衣袖之美的记载。《贲卦》:“贲其趾,舍车而徒。”表明古人对鞋子的美化。古人在美化服饰的同时,还讲究化妆,《贲卦》就详细记载了古代男子为迎娶女子而化妆打扮的故事,在此不加述评。

生活环境
八卦把人类生命置于宇宙大环境之中,同时也重视生活环境,因为人类生活不仅与天文、气候、历法等自然大环境因素相关,而且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联。八卦取象时:“伏羲俯察地理以画八卦,故四方、九州、鸟兽,草木,十二支之属,凡丽于地之理者,八卦无不统之。”八卦也通过地理环境来取象和确定方位。八卦中:坤地、坎水、艮山、兑泽、离火都是地理环境因素,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的适应能力方面。不同的环境之中,人对其生理和心理反应也不相同。如“刊为地,……为吝啬,……其于地也为黑”;“坎为水,为沟渎,……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离为火……其于人也为大腹”;“兑为泽……为口舌,为毁折”。以上均见之于《周易·说卦》,它是对八卦的解说,却无意中将人与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

易经的三易学说对养生学的影响

中医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易经》之间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易经》之易包括了万事万物三个大的原则,分别为“不易”“变易”和“简易”。从这三个原则分析,对当代中医的继承与发扬可以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易经》即《周易》,传说其历经伏羲、文王、孔子之著,成书于先秦的文化轴心时代。《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几千年来,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不易
“不易”并不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说,虽然世间的万事万物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看起来错综复杂,但其变化的根本规律是不变的。这个根本规律,就是万事万物的隐秩序,即《老子》所云:“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我们要继承中医,首先要继承中医的“道”。
中医的“道”,起源于《黄帝内经》,也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恒动观、平衡观。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把“天、地、人”统一起来进行分析认识,是用宏观思辩的模式来进行医疗活动。
整体观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要求人们在观察、认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问题的同时,必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其中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又包括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等内容。我们熟知的司外揣内、以表知里、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等治法都充分体现了整体观的思想。整体观的另一方面是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存在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四时、昼夜、地域环境、社会因素等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有云“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灵枢·师传》有云“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纵欲轻人”,这些描述体现的正是脉象与季节环境、体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运用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理论诊治疾病也是如此。
有人认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整体观,一个是辨证论治,但实际上辨证论治不过是整体观在中医治疗原则上的一种具体体现而已。而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则都是现代理论对中医整体观的诠释。
恒动观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诊治疾病时,不但要注意检视患者目前的病态,还需关注疾病可能动态发展的病势,从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最终,通过各种治疗手段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维持人体的身体健康,这也就是中医的平衡观。自然界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自然界来说,我们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要遵守自然法则,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才能够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中医养生学创造了自己的理论,即“四气提神”。中医巨作《内经》依据自然界四季变换规律,认为在春季要“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 以使志生”;在夏季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在秋季要“早卧早起,与鸡具兴, 使志安宁”;在冬季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由此实现养生,保证身体健康,精神愉悦。这充分体现了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有什么关于养生方面的知识?

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这个需要用心体会、感悟。举个身边的例子:东方人吃饭用的筷子,两根筷子,一动一静,一阴一阳;西方人用的刀叉,也是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但是二者也有区别:筷子简易,一手把握,把饭菜一下子都夹起来,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整体观、系统观;刀叉相对复杂,左右分立,把食物切成一块块的,反映了西方人的心物对立、偏重分析实证的思维方法。


这个小差别,造成的结果大不相同,中医和西医就是很好的体现。中医讲究整体观、辨证论治,把人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形神合一、天人合一,而且具体人体具体分析;同时中医亦要“知几”,“几者,动之微”,“上医治未病”。西医则是把人象面包一样切成一片片、一块块——组织、器官、细胞、直至分子原子,运用各种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检验,同时切断了人体形神的联系,也切断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是在疾病由“证”状发展到“症”状之后才进行治疗。

这里只是举例说明阴阳之道,或有偏颇之处。在西方,黑格尔和马列将辩证法发挥到极至,可以说达到了理性的顶点。但是他们没能超越理性,没能超越语言、逻辑、思维,更不要说其他的自然科学、医学等学者了。

中医的根本和核心是阴阳平衡。《黄帝内经》开篇就讲“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与《易经》是一致的,易医同源,而从发展脉络上讲应该是易为医之源。阴阳平衡之道是“不易”的,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东南西北,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会易者不占”,只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则自然阴阳平衡,身心健康,诸事如意,以至于达到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和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一点管见,可道者已非常道了。大道至简,不可道、不可思议之道,想要说清楚,真是至难,说出来的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想起一个笑话,有个穷酸秀才搜肠刮肚地做文章,半天没有写出来,他媳妇就说他,你写文章怎么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说:你生产时肚中还有孩子,我肚中却是空空如也。轻松一下,

求健康状况,得《易经》第三十卦,请高手帮忙解释

古人说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离卦告诉你说你的性格比较火爆。内中互挂有巽和兑说明火爆的背后是害怕和柔弱。爻辞说;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就是不要做特别突然是事情。做事情要有根据。让自己心态平和,兑为金是人的肺部和口。主人的一身之气。就是人的呼吸系统。建议你多运动出汗。因为肺部也通条水道。五爻说;出涕沱若,戚嗟若,吉的也是口鼻。肺又开窍在鼻子。你要是身体不好。也就是气短什么的。没事。不吸烟多活动。你就好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楼主本卦离火中有2个变爻,如有2个变爻,按本卦变爻爻辞做解,并以上爻解释为主。
因此解卦为:
九四爻 -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遇到了突如其来的事情,脾气发得犹如燃烧的烈火,但顷刻之间又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落得个被抛弃的下场。
和 六二爻 - 六二:黄离,元吉。
有黄色附着,便可以获得大吉大利。
个人观点,如果求的是健康,最近可能会有问题,而且还来势汹汹的。不知道是为多大的人求的呢?
如果还比较年轻,那么凭现在的医学治疗,应该可以消解。如果岁数偏大,就需要值得重视了,你明白我意思吗,不直说了。
黄色附着,黄色代表土。我理解为,要多接接地气,到大自然中多活动活动,这样也有利于健康。至于穿不穿黄颜色,呵呵呵。。。自己看着办吧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