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面相与五脏的关系,属兔的跟什么配
五官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黄帝内经》上说:"有诸于内,必诸于外"大体意思就是说体内所具有的必定会通过体外表现出来,那么通过这一论断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医可以通过望来诊断疾病了。 中医认为,人体五官与五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观察五官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五脏的健康状况。那么,,怎样观察五官而知五脏健康呢? 中医所说的五官,即口、眼、耳、鼻、舌;五脏,即心、肝、脾、肺、肾。《黄帝内经》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也就是说,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 肾开窍于耳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也就是说,肾气足者听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肾精亏虚,则脑髓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另外,老年人出现的听力减退、耳聋失聪等衰老表现,也与老人肾气较弱关系密切。所以,听力较差的人可以考虑补补肾气。 心开窍于舌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而舌也能灵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状态。心阳不足,则舌胖嫩或紫暗;心阴不足,则舌红绛;心血虚,则舌暗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则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语言障碍,导致说不清话。 肝开窍于目 视力的好坏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营养。中医讲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动最直接的物质基础,所以肝血的盛衰会直接影响到视觉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眼昏花、视物不明,出现夜盲等问题;若肝经火盛,可见眼红肿痛;肝阴虚,可致眼糊干涩,或也可见眼珠不灵活、斜视等;肝气郁结过久,则能导致口苦目眩。 肺开窍于鼻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为呼吸出入的门户,所以鼻子要想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就必须依赖肺气调和、呼吸顺畅。另外,“肺主气”的功能还有供给鼻子营养、保证鼻子通畅、预防鼻病的作用。肺的某些疾病表现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风寒影响到肺,就会鼻塞流涕;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反之,如果鼻出现以上异常变化,即可推断肺脏病变。 脾开窍于口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脾的外在表现之处。当脾气健运、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光。饮食口味及食欲也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如口淡无味、唇淡无泽,多为脾气亏虚,气血不足;口中黏腻,吃东西不香,或嘴里发甜,多为脾胃湿热;若口中泛酸,则为肝脾不和;若唇肿、口疮、糜烂而痛,多为脾热或脾火。 总之,五官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十分紧密,平日多观察五官的变化,就可以间接地知晓五脏是否出现病变了。当然,临床并不能只以来五官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来诊断疾病,还应该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
面相与五脏的关系图
中医传统的诊断方式有“望、闻、问、切”四诊之说,认为人的五官与身体的五脏六腑息息相关,五官气色的好坏能透露出人体健康的状况。临床上也确实发现不少人面部的气色异常,为疾病的先兆表现。因此,善于观察脸上气色的变化,将帮助我们“防患于未然”,随时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疾病的兆头。呵护健康,不妨从最基本的看人“脸色”开始。
中国人正常的脸色应该是红黄隐显,明润而有光泽。其中肤色偏白者的健康脸色应该为白里透红,有光泽;肤色偏黄者的健康脸色则应该是黄中透出金黄光泽,也就是俗称的“飞黄”。而不健康的脸色主要有以下几种,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面红:心脏有问题或阴虚
脸色红润常被人认为是身体健康的表现,但长期面色潮红,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心脏如果无法正常运作,也会造成内热分布不均而使得脸色容易潮红,患有狭心症、心肌梗塞的人,或是有这些疾病潜在病因的人,多半拥有一个红扑扑的脸蛋。所以长期面色发红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心脏方面的健康状况。
如果面部红色浅淡,红色时间不持续,部位局限于颧部,且伴有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等表现,则多为肾阴不足,阴虚内热。
面黄:肝胆有问题或贫血
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常会通过脸色发出“黄色警报”。如果脸色突然明显变黄,很可能是肝胆功能出现问题的迹象。如果黄色波及眼睛巩膜或全身都发黄,则应警惕肝胆已经发生病变。
如果面色淡黄,并伴有头晕目眩、疲倦乏力等症状,则可能是气血不足引起的贫血征兆。
人体五脏六腑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可以相互影响。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及心包与三焦相为表里。而在实际诊治过程中这也是重要的依据!下面我们将部分加以说明: 1. 心与小肠: 心气可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但如果心火过盛,也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过来,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比如吃辛辣或温补的食物过多,像辣椒、桂圆等,会造成小肠实热,同时也会引发心火上亢,造成心烦失眠等。 2. 肝与胆: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 脾与胃: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 4. 肾与膀胱: 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就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所以很多出现小便问题的病人是需要补肾的。 5.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肺气闭塞,都会影响大肠的传导,排泄功能,引起腹胀、便秘等症状;因此,便秘的患者,还要辩证是否因为肺气不宣的原因,需要开宣肺气来通便。
五脏与身体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古称藏。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 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脾主运化,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肾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互相影响】 五脏虽然在生理功能上各有所司,但它们的活动不是孤立的,通过经络的联系,五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病理变化上也相互影响。 【五脏与其它五行相对应分别是】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五脏与六腑】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除三焦外,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表,脏为里)。中医中脏腑表里的联系如下: 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5.肾与膀胱:肾的气化促进膀胱的贮尿排尿。
中医五行与五脏有什么关系?
肝\木
心\火
肾\水
肺\金
脾\土
根据五行的相克原理,五脏也会要生相克
五脏与五行的关系是什么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
(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