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八卦规律,易经中的八卦
易经八卦是什么?
《易经》,天地万物变易之学。易是变化,经是道理。
探究自然发展变化规律,揭示真理,进而引及人事,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八卦》,用八种符号代表自然界的八种现象,并通过这八种自然现象的演变规律,进而推及人事规律,企图达到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卦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周易》所创立的八种基本符号,组成《易》的基本图象。由阳爻“---”、阴爻“- -”排列而成,每三根爻组成一卦,其名称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请简述下易经的卦象原理。
《周易》卦象、卦义是一个密切相联系的贯串系统,确认宇宙与自然之运行有其整体性、联系性与不可分割性,彼此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控制与协同的功能。太极、八卦、河图、洛书乃时空统一论与整体观,而八卦定位是宇宙空间关系的缩影。“易”则为宇宙运动的根本法则,“不易”则为宇宙存有的重要表现形式,太极与八卦代表字宙的全息律与宇宙发生学之哲理推衍。宇宙、自然、四时之变化皆传出其不同的信息,易卦象及卦爻辞,即在传达此中信息之表征。20世纪前25年,相对论与量子论震撼了整个世界,而六七十年代之后,即是系统思维与宇宙全息思想之发展期,此中之特点,即是从全面、整体与系统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不再循还原论之步伐,一再地去将万物还原为分子、原子、基本粒子或是夸克等等,因为要了解宇宙并非全在剖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而是在整个宏观上,去思考彼此系统间的联系和运作关系。当代系统论即具有整体性、联系性、目的性与环境层次性之科学哲学。 八卦系列,除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外,亦代表人身之器官、家庭组织之成员。在卦象结构中,以阴阳二爻代表宇宙万物组成之基本要素,每一卦象作为一个整体,八卦和六十四卦构成一系列动态的循环性,六爻从初爻到上爻,依次相递,迭次排列,代表事物由始到壮到究(终)的运动过程。事物发展到上爻为究,又折返由初爻开始,始卒若环,辗转不穷。重卦为多层结构的相互排列,其中涵有天、人、地之代表,亦寓有子母系统之交递。在八卦结构中,每一经卦都是由一个三爻组织的子系统为基础,八个子系统形成四时矛盾的结构,象征宇宙本是由正、反、隐、显之矛盾与对立中,彼此相反相成。八卦系统亦代表八个方位与空间标识,试图以空间整体与时间序列相配合,期与四季、年月以及宇宙周期相互协应。《周易》亦代表宇宙自然之信息,蕴含了宇宙间一切普遍存在对立事物的信息,表达了之多、多中之一、一多无碍的理事圆融体系。阳爻“一”与阴爻“——”是宇宙动能的要素,肇始自乾元或太极之大能,然后由一而分、由分而合。八卦可视为传输信息的编码符号,各皆具有其形象之特定定义,重卦则是扩展了的信息码组,此重卦中有二组信息码,分为上下、内外或往来之称。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系统地表达了各种信息,包括了自然信息、社会信息、人事信息、心理信息、生理和病理信息等等。六十四卦可无限发展,展开其无限平方之推衍,更代表宇宙由既济到未济之开展与不断创作。至于筮数、筮策,更可视为透过人工密码,以揭示万象、万事、万务之发展消息,从中以定吉、凶、悔、吝。当今电脑透过数位与设定公式可加以控制,而整个宇宙与自然行列,亦有其控制系统与控制机制,倘无控制之机制与秩序,则宇宙与自然必紊乱一片。太初造化之时,宇宙乃一片混沌无序,然后由无序进入有序,由不稳定系统走人稳定系统,此中冥冥之间,即寓有控制之机制,使之相反相成,由互补而旁通,《易经》六十四卦即是有序之机制,每爻与卦象,都构成相互控制之关系,倒卦、错卦、综卦、交互卦,彼此相互交递而密切联系与控制,违背了易象、易义之控制系统,而擅自妄为,终必招致困厄之命运。宇宙结构本是一耗散结构的系统,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周易》所描述的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系统。所谓阴阳相摩,八卦相荡等之相互作用,一切自然系统都由无序走向有序,当控制能力衰弱时,复由有序走向无序。而《易·艮卦‘彖传》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说明宇宙、自然、人生,一切都应按时间之规律去决定,否则必生其反效果。宇宙是个全息系统,所谓全息乃指小局部之中包含有大整体的信息,且可重演再现其原形,由此发展而来的理论,称为全息论。[2]我们研究《易经》,可知其中蕴藏了极丰富的全息思想。因易卦包罗万象、触类旁通,二仪中包含有乾元或太极之信息,而四象中包含二仪之信息,八卦中同样包含太极之信息,而卦爻之与单卦,单卦之与重卦,重卦之与六十四卦,在在地部分中寓有整体,整体中寓有部分。《周易·系辞》:“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此说明了八卦的产生是天地人三才概括抽象的结果,《系辞》与《说卦》更进一步认为八卦六爻之结构乃天地人统一的体现。六十四卦之象数系统即是宇宙自然和天地人的缩影。 每一爻为最低层次的全信元,每一卦为较高层次的全信元,乾坤则为统括一切卦之全信元,八卦则为高层次之全信元,而六十四卦则为统摄万有之最高层次全信元,而归摄于四象、两仪、太极为宇宙全息母。易理与易数相通,而易象则与万象相旁通,这反映着宇宙整体的全息系统,而成为宇宙规律的全息缩影。总之,易之卦爻象是时间、空间之统一,是对宇宙行程的概括和总结。 《易》之中有创生之理、时空绵延(duration)之理、万有相互关系之理、正反矛盾相生相克之理以及阴阳相补之理,可用之于推测天文、气象、四时变化以及生化物理、数理之演变,更能推及社会、人事、婚姻、家庭、商贾买卖、各种人际交涉、军旅作战等各方面之信息,可说是用之不尽的信息库,贤者见之为之贤,不贤者见之谓之不贤,端在所用者之大识与大慧。浅学者得之以为预测身家性命之荣华通达,大智者得之则用之于治国平天下,或为人排解困惑、医人之痼疾,所用者一,但其所藏者不同。要之,乃如人人深山采宝,随所入之深浅而有所差异,自不可同日而语,况且,以《易》测吉凶,有远超个人身家性命之价值者,《易》之为用乃为天下的大谋,而非仅为个人之参赞,对于个人而言,若不知谨守其中之律例,则多读亦无益,遑论占卜。
易经八卦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乾 肺
兑 大肠 ,乾兑属金,互为表里,分阴阳
离 心、小肠(心包、三焦),属火,分别为阴火阳火,互为表里
震 胆
巽 肝,震巽为木,分阴阳,肝胆互为表里
坎 肾、膀胱,属水,阴水阳水,互为表里
艮 胃
坤 脾,艮坤为土,脾胃分阴阳,互为表里
脏为阴,腑为阳
大概如此
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序规律
《易经》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认识有“先天八卦说”,“后天八卦说”,各有特点,但它们与64卦的联系却显得附会。后来,有人对64卦提出了“两两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谓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内在联系。但这一概念也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能系统地解决《易经》的卦序问题。
易松云先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64卦的卦序提出了全新的认识,下面的这张图表即完全反映了《易经》64卦的内在规律性:
易经里的64卦有分先后顺序吗?
有天 (乾) 地 (坤) , 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 屯 ;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 蒙 ;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 需 ; 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 讼 。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 师 ; 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比 ; 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 小畜 。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 履 。 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 泰 ;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 否 。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 同人 。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 大有 。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 谦 。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 豫 。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 随 。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 蛊 ; 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 临 ; 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 观 。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 噬嗑 ; 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 贲 ; 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 剥 ; 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 复 。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 无妄 。 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 大畜 。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 颐 ; 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 大过 。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 坎 ; 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 离 ; 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 恒 ;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 遯 ; 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 大壮 。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 晋 。 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 明夷 ; 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 家人 。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 睽 。 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 蹇 ; 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 解 ; 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 损 ;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 益 。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有 夬 ; 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 姤 ;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 萃 。 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 升 。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 困 。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 井 。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 革 。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 鼎 。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 震 ; 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 艮 ;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 渐 ; 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 归妹 。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 丰 ; 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 旅 。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 巽 ; 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 兑 ; 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 涣 ; 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 节 。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 中孚 。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 小过 。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 既济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 未济 终焉。 《周易》以乾、坤二卦开始,象征天地初开,万物始生;以既济、未济卦结尾,象征万事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周易》中一共有多少卦
苹果Hk6 :你好。
《周易》一共有六十四卦,分为八宫。
乾宫八卦: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遁 天地否 风地观 山地剥 火地晋 火天大有
坎宫八卦:坎为水 水泽节 水雷屯 水火既济 泽火革 雷火丰 地火明夷 地水师
艮宫八卦:艮为山 山火贲 山天大蓄 山泽损 火泽睽 天泽履 风泽中孚 风山渐
震宫八卦:震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风恒 地风升 水风井 泽风大过 泽雷随
巽宫八卦:巽为风 风天小畜 风火家人 风雷益 天雷无妄 火雷噬嗑 山雷颐 山风蛊
离宫八卦:离为火 火山旅 火风鼎 火水未济 山水蒙 风水涣 天水讼 天火同人
坤宫八卦:坤为地 地雷复 地泽临 地天泰 雷天大壮 泽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兑宫八卦:兑为泽 泽水困 泽地萃 泽山咸 水山蹇 地山谦 雷山小过 雷泽归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