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轮回是什么意思,农历上的前世是什么意思
日历是多少年一个轮回
是60年
万年历多少年重复一次
60年阴阳历完全重合一次
干支纪年是怎么回是?整一个轮回是几年?
干支纪年如下,一个轮回60年
干支纪年
[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9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腕表万年历是什么意思?
万年历作为腕表大复杂功能的一种,与陀飞轮、三问报时并称“三大复杂功能”。但是有些朋友还是不太了解万年历,甚至一些朋友认为和三问、陀飞轮相比,万年历功能要相对简单一些。其实万年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
万年历手表吗,是指手表的日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手动调整,遇到闰年、大月和小月时,都可以实现自动转换,100~200年才需要调整一次,相对于“人生七十古来稀”,称做“万”年历,也不算为过。欧洲人称这种结构为“永久日历”。
这类机芯的结构都相当复杂,设计、制造、装配、维修的难度都非同一般。所以这类结构历来都是顶级手表的专利,生产数量有限,价格不菲,一般人接触的机会也不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具有一定的神秘色。
瑞士边恩钟表学院的院长、钟表专家马克思伟斯曾经说过:钟表发展史上知名的日历手表制造者,不仅是钟表专家,也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过去不少国家在钟表分类时,把日历表划归“天文表”的范畴。对于现代手表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应该了解一些日历和历法的基本常识,才能对日历手表的结构和作用有深刻的理解。
公历也称为格里历,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历法,1582年由罗马十三教皇格列高里(Gregory)组织天文学家根据以往的历法修订而成。具体规定如下:
(1)每400年中减少3个闰年;
(2)去掉的闰年安排在每个世纪最后一年(百位数的年份);
(3)对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仍保留为闰年。
现行的“公历”把每年的月份和每月的天数规定为:
(1)每年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
(2)每年的4、6、9、11月为小月,每月为30天;
(3)闰年的2月为29天,平年的2月为28天;
(4)同时规定以“星期”作为循环计日制度,每星期为7天。
这就是目前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公历历法,一直沿用至今。要把这样复杂使得历法全部用机械零件精确无误地显示在手表的表盘上,除了需要应用各种形状的、弹簧以及凸轮联动机构以外,不同结构的万年历机芯中,都有一个称为“四年轮”的特殊构件,钟表的能工巧匠们就凭这样一个神奇的构思,巧妙地解决了平年、闰年、大月、小月的运行显示。
万年历表内部有一个4年才会转完一周的齿车。这台齿车负责推动月份切换及闰年指示,通常使用“L(闰年)、1、2、3“的指示方式,每转一圈是48个月,轮上的凹槽有四种深度,分别代表31、30、29及28四种天数,配合一组定位的切换系统,让日期推动月份的时刻不同。定位杆指挥“由28号跳到1号”,“由29号跳到1号”,“由30号跳到1号”,以及“由31号跳到1号”四种月底跳日、换月的动作。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手表一旦发生故障或停走,应该如何来妥善处理?恐怕技术再好的维修技师,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技术高超、经验丰富以外,也必须按照历法的规定好好思索一番,否则将难以胜任。
万年历中“四年轮”的结构已经明确解密,48个月是一个轮回,只要概念清楚,不必要送回原厂,都可以自己调校,当然要用脑子、有耐心,还要花费一些时间;和年历表的调校方法一样,用手工把日历调整到3月1日。一旦调整好了又可以使用至少100年。这类万年历手表机芯的结构确实复杂,零件加工、成品装配和维修保养的难度都很大,除了个别品牌少量的产品以外,没有工厂成批生产的先例。
一般农历生日和阳历生日多少年重复一次?
每过19年才能遇到阴历阳历生日是同一天 主要是农历置闰的结果。为什么是19年出现一次重合?阴历中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来确立的,实际上每月的平均天数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回...
多少年公历和农历一个循环
一年内农历的月、日和公历的月、日的互相循环对应重合,基本上每隔十九年重复一次。
公历、农历的月、日轮回循环推算
我国农历的“月”是以朔日(初一,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为起始日,至下一个朔日的时间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即29.53059天)。由于农历有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之分,所以每100个农历月内,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公历是以“回归年”计算,太阳过“春分”点(位于地球赤道上),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为一回归年,时间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365.24219天)。
在每19个回归年内,公历共有6940天(精确时间为6939天14小时26分34秒)。而农历在同一时期内,共有235个农历月(含7个闰月,即人们常说的“十九年七闰”
)。由于每100个农历月内,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所以在235个月内,共有约125个大月和110个小月,计6940天(30X125+29X110),精确时间为6939天16小时31分45秒。这同公历19个回归年的天数基本相等,农历只比公历多2小时5分11秒。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一年内农历的月、日和公历的月、日的互相循环对应重合,基本上每隔十九年重复一次。比如:1929年农历冬月初三,公历是12月3日,十九年之后的1948年农历冬月初三,公历也是12月3日。再比如:1937年农历正月二十七,公历是3月9日,十九年之后的1956年农历正月二十七,公历也是3月9日……。
由于在每个“十九年”之内,农历的时间比公历多2小时5分11秒,这个微小的差距迫使人们不得不将农历有时的小月变为大月,或将大月变为小月,以便尽量缩小与公历在此阶段内的时间差距。所以在若干个“十九年”之后,下一个“十九年”中的某一年内月、日的对应重合可能向前或向后调整一天。比如:1934年农历八月十五,公历是9月23日,十九年之后的1953年农历八月十五,公历是9月22日,就是这个原因。
知道此方法后,如果人们手中有连续十九年以上的历书资料,就可以推算出历史上任意一年内的农历与公历月、日对应重合情况,一般相差不会超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