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号如何取,微信号起名字大全

古人都有自己的号,号是可以自己取的吗?取号有什么意义呢?

姓是家族的,名是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取的,字是孩子成年以后取的,而号自己根据本人的志趣爱好取的,当然也有的是别人取的,用以概括这个人的特征。通俗地说,姓和名谁都有,但字要是有身份证的人才有,因为这标志着这个人已经成年,而号,一般是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才有。




一个人在小时候,父母长辈之外的人,也可以称呼他的姓名,但是在成年以后,为了表示尊重,一般要称他的字了。当然,称字一般是在同辈的朋友之间,要是长辈,就可以直呼其名。《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同辈,你要是直呼其名,那就是不尊重人家。那么,名与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般来说,字是用来解释或阐述名的。古人取字,一般有以下三种原则。


第一,字与名是同义词,或者是加强这个名的。比如,屈原,原来他的名字叫平,而他的字,就取了平的同义词,叫原,后来我们就叫他屈原。李白,名字叫白,取的字叫太白。陶渊明,名字叫渊明,字叫元亮。诸葛亮,名字叫亮,取的字叫孔明。杜甫,名甫,而甫是美男子的意思,就取字叫子美。




第二,是取与名相反的意义。比如唐朝文学家韩愈,愈是更加、前进的意义,而他就取字叫退之。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唐朝著名的田园派诗人王绩,名是绩,就是功劳的意思,所以取字叫无功。


第三,取名的联想的意义。比如岳飞,名字叫飞,就联想到大鹏展翅高飞,取字叫鹏举。张飞,名字叫飞,就取这个字的联想意义,叫张翼德。赵云,易经上有云从龙风从虎之说,就取字叫赵子龙。




古人的号,是自己取的,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人生胸怀、志愿与理想等,用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周礼-春官-大祝》上说,“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取号,是一门大学问,你一定得弄一个高雅的或者特别粗俗的,总之是与众不同的,来标志自己的身份。号一般与个人的人生理想或人生际遇相关。号一般也有几种原则。


第一,自己居住的地方,比如有个什么山,什么湖,有一棵什么树。比如陶渊明,家门口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辛弃疾在隐居的时候,房子窗户往外看,就能看到庄稼,就号稼轩居士。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被贬到黄州以后,在东坡上种地,就自号东坡居士。


第二,号多表达自己的理想或人生志趣。“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因为他喜欢“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的生活。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苏东坡还有一段时间叫铁冠道人。

国画名号怎么取

字一般有一言字、两言字,最多的是两言字。字要和自己的名字有关,或为并列、或为延展、或为辅助、或为矛盾、或为反义。
号与名、字无联系,几言字也无规定。特征有:时代印记(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多以居士为号);抒情色(如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号稼轩;特定名词(如某某先生、某某子、某某翁)。

古人的名,字和号都是怎么取的

1、“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明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缛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3、古人为什么起字和号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4、何谓名、字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入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盘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与当时人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文字的发展,意识观念的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给人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取名时,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对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 另外,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上面提到的夏商两代喜欢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来在长期封建社会里,官宦富贵之家,多以忠孝节义、福禄寿康、升官发财之义来命名,所以叫仁、义、礼、智、信、得福、德贵、延寿、荣升、继祖、耀祖、续宗的人特别多。平民百姓也想过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孙,上学念书,所以叫富贵、德福、进财、志学、平安、长顺、满仓、满囤、保成、金锁、栓柱等名字的特别多。 建国后又出现了许多新名,如建国、援朝、卫国、拥军、建军、支越、留苏、卫东、红卫、文革、学工、支农等。 开放以来,又兴起取外国名字,这就不可取,不可提倡了。
5、表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何联系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古人如何取字号?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起个好听的微信

清梦星河
清一色的梦魇压不住满目星河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有个性的微信昵称

微信昵称似乎比大名更常被用到,于是总会在微信昵称上动动脑筋,当然也有不想动脑筋的。

个性微信昵称大全

不想动脑筋(简单款):

1.今日晴、2.花开花落、3.酒醉三分醒、4.胖子的烦恼、5.瘦成猪、6、我不胖,才怪

7.睡到自然醒、8、天在下雨,地上流、9、因为你快乐、10正在输入、11、恭喜发财、

热血追剧款:

《花千骨》

1. 我不相信正,不相信邪,不相信幸福,可是我相信你!

2. 断念已残,宫铃已毁。

3. 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建议只选择以神的名义诅咒你即可,即使是微信昵称,也不宜过长)

4. 今生我从未后悔过,若能重来一次,我再也不要爱上你。

5. 你若敢为你门中弟子伤她一分,我便屠你满门,你若敢为天下人损她一毫,我便杀尽天下人。(这句纯属个人喜好,因为太喜欢也就没考虑那么长的字符了)

《仙剑奇侠传》(我最喜欢的仙侠剧之一):

1.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选任一一组都很有韵味)

2. 吃到老!玩到老!(也许你不记得这句话,但还有一句“没想到那么快我就老了”)

3. 最痛的伤口,是从外面看不到的。

4. 道归道,魔归魔,而我是我,神佛也不能决定我的命运。

《神跳侠侣》:

1.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场邂逅误终生!

2. 世间之人皆薄幸。

3. 我欲度你成佛,你却不累我成魔。

满腹经纶款:

1.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由爱生忧”

2.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静止便是死亡”

3.让生命有如夏花之绚烂,死亡有如秋叶之静美。“生如夏花”

4.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5.朝花夕拾

6.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7. 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要回到故乡。

8.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9. 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

10. 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