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世界轮回路,诸天世界的轮回者

"六道轮回"是指哪六道?各有什么区别?

所谓六道轮回,乃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众生,都是属迷之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总而言之,吾等之起心动念,不论善恶,皆会在六道轮回,即善念生三善道,恶念生三恶道

诸天万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还是指大千世界?

按照佛家的说法,“诸天”指天有二十八层,分为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和无色界四层天,“万界”不知道出处。
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而天道不究竟,佛家讲出六道轮回求生净土。
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大千世界是一个意思,按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大千世界又叫三千大千世界,而虚空中这样的大千世界的数量无量无边的多。
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属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区,本师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四土圆融,一生不退成佛。
这些是事实真相。
而一些小说借用佛经中的说法,却没有深入经藏,小说作者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给出不同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往往不确切。
可以多看看净土五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

六道轮回是哪六道,到底什么意思?说清楚点.

六道是指: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轮回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
古人有形容六道之说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唯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
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或六鬼锋,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佛家有六道之说,人道,鬼道,仙道是六道中的三道。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劝戒人们:正确的道路往往是扑朔迷离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选择时要慎重考虑,不要选错
道!鬼道代表的是歧途,歧途开始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它越邪恶,妖魔鬼怪群魔乱舞肆意而为。而仙道和人道刚开始感觉真的不好走,给人很迷茫的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诸天气荡荡,我道日
兴隆,越加显示了你选择的明智性!
地狱道
在一般的民间传统的认知中,都以为人死後,若生前做了坏事,死後就会下地狱,尤其穷凶恶极的人更会下十八层地狱。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地狱的故事不计其数,最有名的当是《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叙述一位福建省曾孝廉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成为宰相,却贪赃弄权,无恶不作,死後下地狱受尽酷刑,文中对地狱的种种情景,有非常精采的描述。
事实上,佛教所说的地狱和鬼,是不同的两类众生。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是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沙论》中,称为「那落迦」(梵文naraka),则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之意。从意译上可知,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为在这里的众生,不但没有一丝的喜悦,还备受各种酷刑折磨。(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
例如在等活地狱(又名想地狱),此中众生备受砍、刺、磨、捣之苦,皮开肉绽,痛苦至死,当身体被冷风所吹,伤口愈合,身体复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断的受罪,直到业报受尽才能出离这苦痛无间的地狱。而且在地狱中的众生,寿命又特别长,在受罪之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根据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的说法,地狱可分四大类:1.八大地狱:八大地狱是此道的最根本,到处充满火焰,所以也叫做「八热地狱」,与基督教所说的「永火」相近。最底层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阿鼻地狱,亦即无间地狱。2.游增地狱:八热地狱的每一热地狱都有四门,每门又有四小地狱,总共一百二十八地狱。凡是从八热地狱出来的众生,要一一游历此处受苦,所以称为「游增」。3.八寒地狱:极为寒冷,此处众生经常因寒冷而悲号,身体也为之冻得变色。4.孤独地狱:这是在人间的山间,江边等,过著孤独、非人的生活,可说是人间地狱。总计八热、八寒、游增、孤独,地狱共有十八处。
饿鬼道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人死之後都会变成鬼,其实会转世鬼道是因为前生造作恶业,心吝啬而多贪欲,所以要受饥渴的苦报。虽然有的鬼也能享有人天福报,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只能接受苦报的饿鬼,饱尝饥渴馈乏之苦,故以「饿鬼」为名。
在经典里所提到的饿鬼,多是镇日汲汲於饮食,但是却饱受求不得苦,不是遇水成火,就是喉细无法咽食。据《瑜伽师地论》所载,饿鬼在饮食上会受到三种障碍1.外障:此类饿鬼因为常受饥渴,所以发乱面黑,形容枯槁,唇口乾焦,只能以舌舐口,虽然四处奔走求食,所见的池水却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2.内障:此类饿鬼咽细如针,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却因喉细而不能吞咽。3.无障:此类饿鬼饮食虽没有障碍,但是不论所受食物为何,皆会燃烧成火,仍受饥渴大苦。
因为前世造作的善恶业不同,在饿鬼道所受的果报也会不同。若依鬼的生活境遇贫富,大致可分为有威德鬼与无威德鬼两类;无威德鬼生活非常贫困,有威德鬼则非常富足,民间信仰所祭祀的鬼神,即多为此大威德鬼。《大智度论》也依福报的不同,将常受饥渴之苦的鬼称为「饿鬼」,有威德、能享受多乐的鬼则称为「弊鬼」。
畜生道
畜生道有情对人类而言,虽有可爱不可爱之分,或有所谓有害、有益之别,但整体而言,它们最主要的特质是苦多於乐的,就如《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所记载的,它们不但生得杂丑的外形,也因为身上的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被人类视为「宝物」,而遭捕捉杀害;或被人类抓来负荷重担,以致饥渴疲累;还有种种穿鼻、钩首、鞭挞、困绑的折磨,或甚至彼此互相伤害,置身弱肉强食的情境惊恐惶惑。
因此畜生道众生在轮回的六道当中,被列入苦难悲惨的三恶道之一;此外,也因为它们智慧不高,甚至仅有神经的反应,因此无法了解佛法,连修行的机会也没有,只能等待临命终时,随宿世业力流转他趣。
若以品类及数量来看,畜生道是六道当中为数最多的一类,《正法念处经》中甚至指出畜生共有三十四亿种之多,早已超出人类所能想像的范围。而这些品类众多的有情,彼此的相貌、体态差异极大,饮食、生活习性也都不相同,以活动范围区分,可分陆行、空行及水行三大类,依生活习性来分,则可归类为昼行、夜行及昼夜行三种。
畜生道有时也称为「旁生」,若从梵文音译,也有称为「底栗车」(tiryanc)的。畜生之名是指它们常为人所蓄养,但事实上,其涵盖的范围远超过此,甚至扩及天上、地下种种不可思议的天界、地狱、神异处。而旁生的意思,则是说它们的形状有别於人的直立,而且行走方式、生活方式也是旁横不直的。它们的寿命就与众多的种类一样参差不齐,有短如蜉蝣那样朝生暮死的,也有长如龙王一样达劫者。
针对这麽繁复的种类,佛教经典里也分别记载了各种不同的业报成因。这些因缘当中,有些属於畜生、恶鬼及地狱等三恶道的共通业因,也有单纯属於畜生道的。例如《辩意长者子经》中就指出会堕入畜生道的「五畜生事」,包括常常犯偷盗罪、负债不还、喜欢杀生、不喜听闻经法,以及造作种种因缘阻挠他人办法会等。
人道
人到底是什麽?在哲学、文学、生物学,乃至各中,对人类的讨论很多,至於佛经中,关於人的名称,在《立世阿毗昙论》卷六中提到,人道以摩奴沙、末奴沙(梵文manusya)为名,又称人间界、人趣、人道,或单称人,为欲界中的有情众生之一。
而依佛经说法,人分别居住在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北俱庐洲等四洲。在《长阿含经》中叙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外,则是浩瀚无边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著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通。而我们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阎浮提」。四洲的人各具特点。四大部洲的叙述,散见於《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货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卢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别,也没有忧悲啼哭,但这里是佛法中视为八难之一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纯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
而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最大的特点,则是有无数的欲望,所以能造种种善、恶业行,但也由於具有思惟能力、惭愧心,所以,能够修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释类具有忆念、梵行、勇猛心三种特性。形诸於外的则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可以忍受各种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则是展现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受能受的「菩萨道」精神。
而在六道中真能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也唯有人,可见生在人道,是多麽的可贵,所以《涅盘经》卷三十二有言:「人身难得,如优昙花」。
更何况唯有人能够修禅定、出家、持戒、修行、了生死、成佛。所以,人间虽然充满了各种苦难,但是透过人身来修行,也可化烦恼为菩提,化苦痛为喜乐,净土也可在人间展现。
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面对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的事实,以全球人口来说,目前已超过五十亿人,不免要问:「人身会难得吗?」事实上,若从六道众生来看,要投生为人还真是不容易。在《中阿含经》有一个故事譬喻投生为人的困难,如同有一只瞎龟在茫茫汪洋中,要刚好遇上一块浮木,这块浮木上必须又恰好有一个小孔,这样的机会已是少之又少,而这只乌龟的头又要恰好从浮木孔伸出来,这样的机会真可说是难上加难,经典中便以此来形容得人身之难得。
那麽如何才能投生为人呢?据《成实论.六业品》指出,投生人道的众生,是因为过去生曾造作了人道的业。关於受生人间的业因,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後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後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所以,《法华文句》说道:「五戒为人,十善生天。」过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终生奉行,来生可得人趣之果报。
阿修罗道
以好战出名的阿修罗道,因有福报而没有德性有的说法只是将他纳入鬼神中,或说是堕落的天人,北传佛教将他列入善道,南传佛教则归类入恶道中。
阿修罗原是印度远古诸神之一,被视为恶神,属於凶猛好斗的鬼神,经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如同阿修罗的梵文翻译意指「非天」,他的果报殊胜,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却没有天人的德性,性好争斗。
阿修罗另被称为不饮酒神,则有段典故。据说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罗原本是很爱喝酒的,但是因为他们喝的是由海水酿成的酒,总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气之下就发誓再也不喝酒。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慢心很重,非常的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业因差别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起骄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
邪慢、起慢慢与回诸善根。
因业力的牵引,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却由於降德而遭贬坠;湿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诞生谈起。
据《观佛三昧经》说,世界刚刚形成山海大地时,光音天上贪玩的仙人便到人间游戏。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时,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这肉卵经八千年後,终於生出一个女怪,身长有如须弥山,具一千支眼睛、二十四只脚,头、口与手数皆为九百九十九,样貌好不骇人,即为阿修罗始祖。
女怪後又产下一男怪名毗摩质多,因有无比威力可自由来去天上人间,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无数美女环绕後,也想娶妻。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闼婆女求婚,结果乾闼婆欣然同意婚事,於是阿修罗一族日渐繁盛。毗摩质多风情万种的女儿,使得已有妻妾亿万的天界帝释为之倾心,娶为嫔妃。不料帝释婚後喜新厌旧,阿修罗女将委曲告之父亲,引发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就在阿修罗将帝释所居的须弥山团团围住,千钧一发时,帝释想到佛曾说若遇大难,只要念般若波罗蜜咒,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飞出四只大刀轮,几乎削尽阿修罗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过此难,但是元气大伤难以复仇。
然而天人与阿修罗的战争,并未自此划下休止符。在经过多年後,帝释又爱上一位罗喉罗阿修罗的女儿,便命天界乐神带聘礼,透过歌曲威胁利诱罗喉罗应诺婚事。不料罗喉罗因气愤帝释欺人太甚,不但将乐神驱逐出宫,并立刻发兵攻打天人。就在骁勇善战的阿修罗攻下天宫时,帝释又忆起上次的神咒,於是阿修罗军被杀得节节败退,只好退入莲藕藏躲。
就在帝释掳走了全部的阿修罗女後,罗喉罗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谈判,指出帝释身为佛弟子,不应犯戒偷盗。双方几经谈判最後达成数项协议,帝释承认犯下偷盗戒,愿归还阿修罗女,并赠送天上甘露;阿修罗则除将爱女献与帝释,并自愿受持三皈五戒,成为佛弟子,此战终得圆满落幕。
在天界的战争中,有一位阿修罗王与帝释作战时,因手能执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称为罗恸罗阿修罗,罗恸罗意即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蚀的威力;是因他过去生为婆罗门时,见到大火烧塔,灭火而使塔不坏,而以此救塔之福德为因,愿得大身。然虽有此愿,仍不信正法,常爱斗战,故死後堕入阿修罗道。
天道
虽然佛法常强调「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所以得生人间已是相当殊胜的因缘,有机会修学佛法。可是大多数的人,仍然企望过著「神仙」的生活,向往羡慕生在天界。即使在人间,也有人要去歌颂「天上人间」的生活型态。
而佛经里也说道,所谓的「天人」,其实就有三种,一种叫做「假名天」,也就是过著人王等帝王之家的生活;一种是「清净天」,就是修行到阿罗汉果位的行者,可以过著像清净天人一样的生活;第三种就是真正天道的有情众生,也就是所谓的「天人」。
天道众生遍及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等三界。其中在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有二十八天。
在天界的众生当中,欲界的六天还有男女之别,也有婚姻嫁娶,但是不像人间的男女关系。以他们满足欲望的方式而言,四大王天、忉利天是以气和合阴阳;焰摩天则只要互相靠近,兜率天藉著互相牵手,化自在天彼此深深对看,而他化自在天只要短暂的对视即是。
而色界的众生则已经摆脱了对欲望的执著,只是尚未从形体的束缚中解脱。所以无论是居住的地方,或是本身的形体已经十分净妙,但是仍有形质。而他们与欲界众生最大的差异,是他们已经离了淫欲,只有清净微细的形色,所以他们已无男女之别,而以光明为他们的语言与食物。
至於无色界的四天,更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厌离物质色想而修四无色定的有情众生死後所生的天界。在这个天界里,自然没有男女相之别。
天人们所过的生活,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有著迷人的形容,例如他们的身体极为清净,不受尘垢染污,就像琉璃一样充满著光明,两眼更是清澈明亮。只要心有所想,就能心想事成,因而心态上能时常保持欢悦适意。平日更以仙乐清扬作为娱乐,乃至饮食衣物,就似魔术幻化一样,只要心念一动,就应念而至。

六道轮回,人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佛陀对人类来龙去脉的惊世预言
1。人类的起源
《起世经》最后一品是《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精的描述了人类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光音天来的。因他们一念贪心起,品尝了地球上的“地肥”<1>,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贪吃过甚,结果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即成为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佛教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在《世纪经》中,佛陀首先说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状况:“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
接着说明地球形成之后,空无一物,光音天人开始下凡到地球的状况:“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娑诃波帝即为“世界主”,意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从母胎降生,而是因缘聚合,变化而降生。尔后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久住持,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
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因有神通力,他们不需要宇宙飞船就能自在飞行,并且寿命长久。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当时的社会,犹如后世所寻求、企盼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地球上长出“地肥”,从此改变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 “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
“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者,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余诸人,见彼众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学,竞取而食。”“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变厚,颜色暗浊,形貌致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以上引述描写地球形成之初,尚无生物。最早的地球生命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当时他们有神通,可是当吃了地上的物质之后,便整个改变,神通消失,变成难看的原始地球人。天人本来具有的与神沟通的能力,后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渐渐消失,成为不能飞腾虚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
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起世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地味便没,续生地皮,色味具足…… 彼诸众生,皆共聚集……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犹如淳蜜……林蔓已没,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芒无桧,米粒清净,香味具足。”
以上详述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粳米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地球人知“爱欲”。
这种与西方《圣经》中描述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之后,知男女之别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浓血泉脉流皮,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爱欲故,便于屏处,行非梵行不净欲法(男女之欲)。”
这一段很详细的点出食用粳米之前及之后的差异。在食粳米之前,甚至食地味之前,从光音天来的生命,可以飞翔在地球上空,那是上古人类仍具有超能力的时代,而且生命的能量场仍较高。之后地球人随年代随饮食而退化,到吃了粳米之后,进入了有男女之别的时代,身体更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更麻烦的是,犹如夏娃与亚当受蛇的影响吃了“果”一样,进食后,光音天人不仅有了男女不同的身体,并且有了男女情欲。他们彼此观看后,便有人心生爱欲,并到屏静无人处,行男女之欲。由此产生了人类的最大堕落。
但在当时而言,行男女之欲的仅是一部分人,而许多人由于天人的高尚清净的习气尚存,还不能接受这种堕落行为,不禁纷纷指责这些偷吃禁果的“先驱者”。这时行欲之人(男)心生惭愧,便得“波帝”之名。“波帝”是堕落之义,堕即成丈夫、夫主。
其后,同行欲者之妇人送饭食来,以共进食,而诸波帝(丈夫)以堕于诸恶法之故,羞恼不快,见彼妇人,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遂立名为‘婆梨耶’。婆梨耶,乃“饭食”之意,即是“妇”之意。这时,人类第一次产生了“夫妻”称谓。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余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恶,云何如此?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 (丈夫)名字。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行欲之女人)将饭食来,共饷遗之。语彼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妇)。”
尚未行男女之欲的优秀人类,为阻止此类行为发生,决定将堕落男女驱赶出击,被驱赶者开始试图返回,但均被拒绝。后来,被驱赶者便干脆建立了家庭,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产生。
如同经云:“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于世间夫妻事出,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阇(罗阇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新妇,安隐快乐。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以是因缘,诸众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种种舍宅,为彼恶业,作覆藏故。”“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
此种退化可以视为上古人类的堕落。
这时光音天的天人由于福报、寿命享尽,纷纷投生于地球,所有殊胜神通,出生全无;并且由于入胎的缘故,生来就带有了贪欲的习气。这样,人类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贪爱染欲成了社会风气。如经云:“有余众生,福命业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世人渐多,非法渐增。”
这时地球人愈来愈多,以前先民不用耕种,土地自然出生粳米,不用烧煮即可食用,并且随采随生。但由于夫妻家庭的出现,人心开始贪婪,不少人开始贮藏粮食,粳米便不再随采随生,而是必须耕种,才能渐次长大,成熟后方可收获食用。人类必须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生存下来。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染馀福力故,不须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寻复还生。日后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旧常在。后时众生,福渐薄故。……於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生。”
2、四大部洲的男女婚恋
四大部洲的男女情爱状况,如经云:“南瞻部洲人、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北俱卢洲人,无我我所,树枯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
佛经提到这四大洲人的寿命不同:“南瞻部洲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货洲人,寿命二百,亦有夭逝。东胜神洲人,寿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年,无有夭殇。”
(1)、南赡部洲:我们人类的生活范围属南赡部洲(地球),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
生活于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们人类所特具的“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其它三洲及诸天界。这也是为什么佛陀降生于此世界(南赡部洲)的缘故。如《世记经》言:“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南瞻部洲(地球人类)的情爱婚姻如前已述故从略。
(2)、北俱卢洲(又名郁单曰):在男女交往上最为自由和开放,完全没有家庭、私有制观念;故不用结婚,男女交往后则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儿女也不自己抚养,而是放置于十字街头,由路人养育,生长成人后也归于大众,是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
如经云:“郁单曰人若于女人生染着,随心所爱,回目观视,彼女知情,即来随逐,其人行至于树下,所将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亲戚类者,树枝如本, 不为下垂,其叶应时萎黄枯落,不相覆苫,不出华果,亦不为出床敷卧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树即低枝,垂条覆荫,枝叶成郁,华果鲜荣,亦为彼人出百千种床敷卧具,便共相入于树下,随意所为,欢娱受乐。”
这是描述男女情爱状况。当时可以随心所爱,而树枝会分辨有否有血缘、亲族关系,若没有亲族关系,就低垂枝叶遮蔽外界视线,并铺出床具来。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类交合状况、婚嫁之法,以及当时人生育、养育状况:“若行欲时,二根相到(男女生殖器官相合),流出不净。”“郁单曰人,住于母胎,唯经七日,至第八日,即便产生。其母产讫,随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于四衢道中,舍之而去。于彼道上,东南西北,行人往来,见此男女,心生怜念,为养育故,各以手指内其口中,于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饮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饮乳,经于七日,彼诸男女还自成就一类身,与彼旧人形量无异。”
北俱卢洲小孩生育七天后,即长大成人,但也不会回家。男女同类各聚一处,不置设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财产。由业力福报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长寿,没有疾病,寿命千年后,无疾而终。死后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鸟来将尸体叼走,不用担心环境污染。能够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须前生修十善行。
如经云:“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即为开,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畜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
(3)、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都有男女婚嫁,与我们世界婚姻家庭大致相同,但生存环境、福报、寿命均优于地球人类。而略次于北俱卢洲。
3、人类的最终消亡
“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有生必有死,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因欲望引发争斗乃至战争,最后由盛而衰。
最初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寿命也长(活八万四千岁),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报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宝,没有高低不平,饮食衣服卧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点力不用费。后来因为人们的“分别”“执取”心重,渐渐由蜜酥妙味;而变为粗质的五谷杂粮。
按诸经论所说,人寿起初以八万四千年为本位,过一百年减一岁,(人身量亦减短一寸)一千年减十岁,万年减一百岁,如是次第往下减,将来减到人寿三十岁时,人身量剩二尺多高,到那时人类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丧失殆尽,福报享尽,连粗质的五谷杂粮也开始渐渐没有了,五味也隐没或变味了。普通应用物资、珍宝、好的房廊屋舍等,也渐渐破坏没有了。只有以稊稗充饥,为食中第一;以发褐遮体,为衣中第一;以铁为至宝,为庄严中第一。没有好饮食,便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偶尔得到一粒麦谷等,如获摩尼宝珠一样,藏在箱子里,严加守护,恐人偷去。如是经七年七月七日大旱无雨,井河悉皆涸竭。由于饥荒缘故,把人们饿死百分之九十九,这时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厌离心,(想离苦得乐)这样经一千年慢慢度过,由三十岁减至二十岁时,身形由三尺减至二尺高,把原来那一念下品的厌离心又失掉了。这时继之而来的便是瘟疫灾病,比现在非典型肺炎(沙斯)、霍乱症还厉害百倍。得病即死,亦无医药相救。
如是经七个月零七天,在上次饥馑劫中所剩下来的那一分人数,在这次瘟疫劫中,又死了99%。这时早已没有国王,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军政领袖。国土空废,城镇败坏,只有一些小的村庄,洒洒落落的相去很远。
灾病劫过后,人们相共又生起一念中品的厌离心,(思离苦得乐的心比前增加)如是慢慢经过一千年,人寿减到十岁时,身形才一尺高,生下来五个月就结婚,十岁人为上寿。普通活七八岁的,五六岁的,三四岁的不等。到这时原来那一念中品厌离心又失掉了,惟有行十恶法者为人所敬。这时刀兵劫降临,人心残忍到极点!无论父母妻子,兄弟眷属等,互有杀害心。因业力所感,随便拿起一件什么东西来,都成了杀人利器,所谓草木皆兵。这样无论男女,如邪魔附体一般,以为自己不杀人,便被人所杀。于是见人必杀,逢人必砍,如是互杀互砍,经过七日七夜(是谓刀兵劫末)。在这时,也有心里怀“惭愧”心的,不欲杀人,但又恐被人所杀,于是隐于山野。
经过上面所说的饥馑、瘟疫、刀兵、三种灾劫之后,世界上所剩下的,统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了。走起路来个月二十天遇不到一个人,原先隐在山野的那些人,因他尚有一念‘惭愧’心,护法善神护持他,从山野出来之后,遇到人便相抱痛哭,互相亲爱,视如亲友。大家同起了上品厌离心,希望从此永远离苦得乐。
这时大家的共同心思,都认为过去是由于不善心、杀心,致令亲族人类残杀殆尽;今后宁可共行善法,先离杀业,离杀业已,十岁生子,渐渐增至二十岁,身量也由一尺增至二尺。既知行善止杀可以得好报,增寿命,于是再进而离不与取的盗业,离邪淫业,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离贪、嗔、痴、三毒,祛十恶 法,行十善法。这时人们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渐渐增长起来,寿命也由一百年增一岁,千年增十岁,以此类推。由十岁起,过一百年增一岁,身量增一寸,经过八百四十万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
这时地面平正,衣食丰足,七宝、五味、种种出现,人们也知道孝顺父母,恭敬沙门(出家修行者)。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八万岁时,弥勒菩萨始出世,龙华三会说法,度释迦佛灭后遗法种福之人,然后再化同缘。
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已2533年了。到了佛法将灭尽时,佛为哀愍众生,特留《无量寿经》多住世一百年,众生有听到此经,看到此经的,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皆可得度。过此百年,佛法灭尽,再也没有佛经文字了。

叶凌天,烈阳圣子,万古神凰体,同时出现在哪一本小说

有两种答案。
1、主角叫萧易的《万界轮回之旅》:正在对着流星许愿的萧易被坠落的流星砸死,却穿越到了异界,成为了武林四大世家之一白家二少爷白逸尘,并成了诸天至宝诸天轮回珠的宿主,可以梦中演武,轮回万界。于是,萧易开始了一场求道诸天万界的轮回之旅。
2、小说名字为《绝世战神》:当命中注定自己沦落为废柴,当一切好运全部远离自己,凌宇突然顿悟,得葬天血匙,生五极神脉;咸鱼翻身,报羞辱之仇,杀该杀之人,一人一宝行走圣元大陆,获美女师父芳心,引众师妹倒追!霸道经脉,强行掠夺一切力量神通!神秘体质,得远古无敌力量之传承。

叶凌天第十,七杀霸体,第九烈阳圣子,赤阳圣体,叫什么小说

你好!
一般情况下,移动营业厅都是在县城设立的,个别繁华地区会在镇上设立营业厅,村上设营业厅有点不可能,即使有,也很少,大运村当然也不会有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