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面相,左宗棠的额头面相

很多人都不待见的左宗棠,为什么成为美国人口中的中国英雄?

首先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就有问题,你这对左宗棠有偏见吗?为什么要这样子问?其实左宗棠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民族英雄,他收复了,她对祖国有巨大的贡献,所以说他当然是中国英雄啊。

左宗棠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以天下为己任,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感,果断,勇敢。

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称他为左公?

说说左宗棠其人: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左宗棠年轻时自称“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道光十二年中举,后三试春官不第。太平天国军起,历赞张亮基、骆秉章幕,参与镇压太平军,由曾国藩保举,以四品京堂襄办军务。以镇压太平军、捻军、回民起义“有功”,累官至浙江巡抚,闽浙、陕甘、两江总督,拜东阁大学士,封恪靖侯。曾先后在神州办船政局,设马尾造船厂,制造轮船;在兰州兴办机器织呢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在任钦差大臣督办军务时,讨伐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梨以外之天山南北各地。平定后,主张加强边防,开发。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击法国侵略者。后病卒于福州,谥文襄,后归葬于长沙石门乡相竹村。

再说说为何称左宗堂为“左公”?

在晚清同治时期的名臣中,人们大多喜欢称左宗棠为“左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都是晚清同治时期的名臣。读了许多关于这三人的史料笔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曾国藩,人们喜欢称之为曾侯;对李鸿章,比较常用的称呼是李傅相,或者合肥相国;而对左宗棠,则大多称之为左公。

曾国藩的爵位为一等毅勇侯,门生以其爵位作为尊称;李鸿章身居文华殿大学士,且掌握北洋实权,官职相当于大清国的宰相,所以下属以其职位作为尊称。

而人们尊称左宗棠为左公,此公既非爵位上的公爵,也非官职上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而是对有德者或有功者的称呼,比曾国藩和李鸿章都要接地气。可见左宗棠在老百姓中的名望和知名度,是高于曾李的。

虽然也有人称呼曾李二人为曾公、李公,也有人称左宗棠为左文襄、左相国,但左公的使用频率才是最高的。

对大清国而言,这几个人都是投身于抵抗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挽救清廷于危亡之际的大功臣,为何在许多人心目中,左宗棠的声望要高于其他人呢?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遇了太多次的外侮。被西方列强踩在头上作威作福,在中国人心中积聚了太多的怨气。

曾国藩和李鸿章虽然内战有功,但在外战方面,战绩却乏善可陈——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妥协态度,让清议大失所望,而李鸿章汲汲于筹办海军,花费大量经费,最终也是在甲午之战中一败涂地。

在晚清时期的所有对外作战中,惟有左宗棠率军入疆平叛,成功收回百万领土,才让中国人大大地出了一口被欺辱的恶气,也向那些得了“恐洋症”的官员们证明了洋人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左宗棠收复,无论是对清朝还是后世而言,都是盖世的功勋。而若更加深入了解左宗棠当时出兵的背景,则更能体会到这项伟大功绩得来不易。

第一,被阿古柏盘踞之时,朝中有海防和塞防之争。海防一派甚至建议,可以放弃边塞的土地,集中力量防守东面的海洋。最后是左宗棠力排众议,坚持要出兵,收复失地。

第二,尽管朝廷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但国库空虚,拿不出太多钱来。结果出征的军费,还是靠左宗棠自己想办法找人举债借回来的。

第三,左宗棠举兵出征时,已经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军旅生涯艰苦,且边疆地理气候环境恶劣,许多人都怀疑左宗棠是否还能担任主帅之职。为了打消部下的疑虑,左宗棠命令带上一口棺材西征,表明不复誓不还的决心。

可以说,如果当年没有左宗棠的积极争取和舍命作战,我国西部边陲的百万国土,如今已不复存在了。

左宗棠是怎样的人?

左宗棠,洋务运动的开山之祖、战胜俄国战胜法国收复失地的战神。

左宗棠是怎样讨到老婆的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春天,左宗棠在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湘潭县有个周姓大户,正在为大小姐征婚。大家看好左宗棠的实力,鼓动他去应征打擂。周家大院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宅院的大门口竖了一块青石碑,据说乃皇帝钦赐,凡路过此处的文官武将,见了都得落轿下马,叩首而拜。显见这家人是官宦的后代,只因老爷们已经去世,才显得有些落寞。左宗棠听着好友们的描述,纳闷道:“大户人家的黄花闺女,且不论才貌如何,单是陪嫁的银两之丰,就令人垂涎。这周家小姐也算得上是湘潭名媛了,为何要开门招婿?难道嫁不出去吗?”欧阳兆熊说:“季高多心了!周家太夫人王慈云是远近闻名的才女,擅长作诗。湘潭一地,自本朝以来,冒出了许多女诗人。到了道光年间,又出了周家女眷这个女性诗人的群体,人数多达13位,个个声名卓著。这个要招郎君的周诒端,就是周家女性文学团体的核心!”左宗棠一听此话,心中的疑虑释去了一半,只是不知周家大小姐容貌怎样,芳龄几何。欧阳继续说:“周诒端小姐雅号筠心,相貌娴静,举止端庄,芳龄已度19个春秋。对了,正好与季高同年!”“19岁了?”左宗棠一愣,“奇怪啊,如此才女,不知道年岁不饶人么?为什么仍然待字闺中呢?”欧阳回答:“筠心小姐就是因为自身条件太好,不肯随便嫁人,以致耽搁了嫁期嘛。她母亲王慈云夫人急得团团转,万般无奈之下想出一策。这虽非上上之策,却能扩大视野,增加挑选的余地。”王慈云公开招女婿,采用斯文的竞争方式:比诗。她身兼主持和评委会主任,要当面考察有心娶她女儿的青年才俊。左宗棠的一帮铁哥们儿鼓动他前去打擂,唯恐别人捷足先登。听了大家的一番说辞,左宗棠怦然心动。但在一个贫富不均的社会里,穷人和富人结亲,总有太多的难堪。他只是一介平民,没有成就功名,拿什么去讨老婆呢?周家招婿,据说看重的是才干和人品,但谁知道她们会不会嫌自己太寒酸呢?左宗棠踌躇不前。欧阳兆熊等人说:“你左季高可是敢作敢为的人,难道就被一个周家大小姐吓得畏缩不前了?”左宗棠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输。他请二哥随同欧阳兆熊前往周府提亲。第一关顺利通过,周家同意面试。于是,左宗棠前往湘潭隐山,登门拜访。他倒要看看,这周大才女名声在外,究竟是否蕙质兰心。左宗棠出现在王慈云面前。遗孀诗人不禁眼睛一亮。眼前这个年轻人,英气勃勃,面目清朗,浑身洋溢着傲然正气。她打心眼里暗喜了。王慈云是过来人,才情不俗,眼光独到。小伙子虽然个子不高,但两只眼睛又黑又亮,目光炯炯,双眉浓黑,似剑如刷。配上这双眼睛,整个面目就透出一股刚劲。再看脸庞,上方是印堂饱满,富有光泽,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傲气;下方呢,鼻梁坚挺,嘴阔唇厚,那是坚强刚毅的象征。王慈云的目光盯上了季高的双耳。这对听觉器官又大又厚,耳珠圆润,面相学有云,此是福相。接着察看嘴唇,这个部位的好坏,取决于厚薄。无知的女孩钟情于薄唇相公、白面书生,却不知嘴大唇厚,才堪身膺重任。左少爷的嘴正是王侯之相,看得王慈云心中欢喜,不由得连连点头。这当口,还有另一个女人在打量左少爷,就是周家大小姐诒端。旧时相亲,女当事人照例回避,但偷窥是免不了的。躲在屏风后面,可以尽兴一览,比面对面瞅几眼尽兴多了。左宗棠刚进周家大门,诒端小姐便已在隐蔽处选好位置窥视了。诒端小姐偷窥的结果并无悬念。母女心意相通,择偶标准,使用同一版本。这个候选郎君非常养眼。不过,诒端小姐更关心此君的才情如何。一切都要由下面的才情考试来决定。王慈云备好考题,先跟左宗棠拉起了家常。她旁敲侧击,很快就掌握了左公子的出身和家境。爱好什么?志向如何?周夫人笑吟吟地把一个个问题抛过来。左宗棠思维敏捷,对答如流。母亲和左公子的对话,周诒端听得真切。咦,这位左公子真是人上之人,谈吐从容,进退有度,一派才子风范。才女敬才子,芳心已动。答辩一过,考试就进入第三轮。王慈云想:家境不好不要紧,暂无功名也无妨,只要你真有硬功夫,过得了下一关,本夫人就把小姐许配给你。硬功夫的考核是填空。王慈云指着桌上一些残缺的对联,要求左宗棠填补上联或下联。考题浮出水面,左宗棠就乐了。就考这个?难道你们不知道本公子从小就是对对子的高手?不过,在未来岳母面前他不敢造次,嘴里还得谦虚一番,然后才开始卖弄才学。季高少爷在准岳母家,稀里哗啦,对出了一串对联。这里选出三副,供各位欣赏。“第一副,有下联缺上联。下联是: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季高少爷说出上联:“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第二副,有上联缺下联。上联是:“鸿是江边鸟。”季高少爷对道:“蚕为天下虫。”第三副,有下联缺上联。下联是:“凤凰遍体文章。”季高少爷脱口而出:“螃蟹一身甲胄。”左宗棠露了真功夫,王慈云喜上眉梢。左公子确实才貌双全啊。所对联语,格律工整,文辞恰当,气势不凡。试卷答案一出,很快就由佣人交给了诒端小姐。她还能说什么呢?还是那句欲盖弥彰的老话:“听凭母亲做主。”按照惯例,王慈云亦喜亦悲,双眼湿润,对左公子说:“季高啊,你以后可得善待我的女儿!”

晚清名臣左宗棠眼神凌厉,表情严肃,70岁仍无老态吗?

左宗棠是大家熟悉的晚清名臣,得到历史的正面评价。他在西北带兵打仗所取得的战绩,不仅对当时的清朝意义重大,更是超越历史,影响千秋万代。

今天咱们不谈论他的丰功伟绩,而通过几张老照片说说他的相貌。由于这些照片的传播范围狭窄,大家可能对他的真实长相并不了解。

图一:1875年的左宗棠。

目前所见左宗棠的最早照片,拍摄于1875年。当年,俄国一支由索斯诺夫斯基带领的考察团行至陕西西安,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出面接待了他们,并与之订立购粮合同,用于西北战事。

在这支考察团里,有一位名为鲍耶尔斯基的摄影师,为左宗棠拍摄了两张全身照(图一、图二)。

照片里的左宗棠已经63岁,以现在的标准来说算得上一位老人了,但他的面相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在他68岁的时候,还有人说他“起居甚健,须鬓未霜,尚如五十许人”。可见,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

图二:1875年的左宗棠。

左总督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在第一张照片中他正襟危坐,头戴凉帽、身穿朝服、佩戴朝珠,直视镜头眼神凌厉;在另一张照片中,他头戴暖帽、身穿常服,侧对镜头做看书模样。

通过这两张照片,特别是第一张,印证了一个说法,此人脾气特别大。正如两江总督刘坤一见他之后说的那样:“(左宗棠)精神矍铄,须发皆元,火色腾上,举朝称为异人,各国使节甚惮之。”“火色腾上”,就是一副随时准备大发雷霆的状态。

图三:左宗棠手札。

1881年初,左宗棠应诏至京担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左宗棠每次见外国客人都嬉笑怒骂,总理衙门担心他得罪人,所以尽量不让他与外宾打交道。

初到京城的左宗棠,受到朝野两方面的普遍尊重。有一天他与醇亲王奕譞相遇于紫禁城东华门外,“效力卧谈,观者如堵”,很多人都以能一睹其风采感到荣幸。

但是,由于不可一世的火爆性格,他并不适合在朝廷任职,同年秋,太后调任他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临行前,奕譞邀请他来到王府做客宴饮,更重要的是,两人拍了合照(图五),使左宗棠受宠若惊。

照片冲印出来以后,奕譞题写“十月初十日慈宁门外行礼后邀请恪靖侯来邸,以西法照并坐像漫题一律侯赴两江总督任濒发”,其诗曰:“冠裳小㡧聚王侯,鸿雪无心故事留。堂上偶然连一榻,胸中各自具千秋。”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