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的定义及其特性,五行学说的含义

什么是五行学说?什么是阴阳学说?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第二种观点]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在这一观点中,“行”被理解成运动。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什么是五行?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由来: 六经论五行者,始见于《尚书�6�4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大禹谟》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其源起于河图、洛书之数。益图书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图则左旋而相生,在书则右转而相克也。然土于图书为五十中宫之数,无定位,无专体者也。惟《吕氏春秋》则以土直季夏之月,以顺相生之序。《白虎通》又以土直辰戍丑未之四季而分旺于四时。文王后天图象坤艮二土独居夏秋冬春之交,则以火必得土而后能成金,水必得土而后能生木也相生相克黑色箭头指向相生之物,粉红色箭头指向克制之物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五行在中医里五行有着特殊的含义。“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土曰稼樯”,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五行学说的概念及木的特性/?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列简表如下。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与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使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木,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本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什么是五行?

五行的文化,所谓五行 ,就是木、火、土、金、水。现在研究它第一个要注意的,假使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绝对错了。我们有坚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翻开《易经》乾卦的“天行健”这句话,这个“行” 是代表运动的意思,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在这个动能。这个动能有五种,以木、火、土、金、水作代表。也和卦一样,是种传统符号。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
上古文化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就是现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对我们的关系很大,现在先解释这五个字。
金:凡是坚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时不是现代的科学分类,当时对于物质世界中有坚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木:代表了树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后,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长起来。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木的功能,生长力特别大也特别快,木就代表了生发的生命功能。
水:代表了流动性,川流不息的作用。
火:代表了热能。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所以称它们为五行,是因为这五种东西,互相在变化,这个物质世界的这五种物理,互相在影响,变化得很厉害,这种变化名叫生、克。

五行中金代表什么

五行中,「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在中医,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脏)和大肠(腑)。

五行中的金是指什么?

金的意义的转变
在五材说中,水、火、金、木、土只有后天的意义,故水火为人饮食取暖之用,金木是制造器物的原材料,土有生物、载物之用。五材既是为人所用之物,也是人类开发创造之物。水是人凿井穿壤引来的,火是人钻木击石取得的,金是人淘制冶炼而成的,木是人砍伐搬运而得的,土是人开荒耕植而有的,因此其中处处体现着人的影响和作用。而在成熟的五行说中,五行已由后天造作之物转为先天自然之物,水是自然的水,同时还代表液态的物质,火还兼摄阳光、热能,代表无形的存在,木不再是为人造作之用的木材,而是代表植物和生命,土也不单指土壤和农田,而是代表大地和固态的物质。那么,金又代表什么呢?作为金属,金包含的人工成分是最多的(较之其他四行)。金属的出现是人类生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代表着文明的产生,然而在作为万物始基时,金又是最不合乎情理的,因为这种后天的人工冶炼的东西无法充当先天的宇宙基本元素,在各种形态的文化之中,也罕见将金属作为万物始基的现象。因此,作为金属的金已然不能充当成熟的五行学说中的一行,必须赋之以新的意义。那么,金又应该代表什么呢?
将五行说与古希腊与印度的元素说相对照,就会发现在古希腊和印度文化中,水、风(气)、火、土(地)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在古希腊时代,这几种元素是分散的,或以水为基本元素如泰勒斯,或以火为基本元素如赫拉克利特,而在古印度文化中,地(土)、水、火、风(气)作为四大共同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但是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比古希腊和印度多了一个木(生命),少了一个风(气)。将生命纳入自然系统之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色,而在五行中没有明确提到风(气),不能不说是一种疏漏和不足。因此,在成熟的五行说中,金的意义和所指应当有所改变,由代指金属转为代指风(气)。
风(气)也是人日常生活不可暂离的东西,为什么在五材说中没有它的位置呢?首先是由于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同时也是完全天然的无限丰富的资源,是故百姓日用而不知,用不着考虑空气的缺乏和污染(这是现代人的难题)。其次,是由于风(气)是不可控制和造作的,不能象水、火、金、木、土那样成为人类开发、制作和控制的对象。因此风(气)没有列入五材之中,为五行学说的成熟造成了天然的障碍。
然而,作为一种宇宙体系,在五材中占重要地位的金属就必须让位于作为自然元素的风(气),否则就不能成立。风(气)不仅指空气,还代表了气态物质,如此火、风、水、土代表了无形态、气态、液态、固态四种相,木则代表同时具备四相的生命。或以金为矿石,那么它也只能代表与土重复的固态,不能改变缺乏气态存在的问题。
将气(风)作为万物的始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并不陌生,事实上,气作为宇宙的本原比火、水、土、木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当然,此时的气已从空气进一步引伸为元气了。气本原论在中国哲学传统中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将宇宙的本原、万物的始基归为一气,由此一气派生出宇宙万物,万物又复归于一气,这比以直接的水、火等元素为始基在理论上更进了一步。因此将金释为气(风)并不是特立独行的异见,而是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应的。
不仅作为万物始基的金应释为风(气),在解释五行的内在结构和相互关系晨更应如此。古印度文化中的地水火风四大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而中国的五行学说则由于将生命(木)纳入自然系统之中而形成了相生相胜的内在联系和动态结构,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五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系统,其中没有人为的因素,因此作为人造物的金(金属)在其中没有自己的位置,而应以自然的风(气)代之。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水又生木,循环相生。从相生方面讲,土生金,金生水,土生金似可释为从沙土中淘出金子或土之中出产矿石,但沙里淘金是人工活动,不是自然现象,土中出产矿石也要通过人工开采才能实现或完成,而且如此解释便无法说明金生水是怎么一回事,黄金、矿石是不会生水的,如果说通过炉火冶炼可使金属化成液态,其中又是借助人工活动,而且这种液态高温的金水只能烧死树木,绝对不会生木的。或云金属可以吸附水气而生出露珠,可谓金生水的正解,但如此得到的些须之水恐怕难以起到浇灌树木的作用。因此如果将金释为金属或矿石,五行相生的理论便无法自圆其说。而若将金释为气(风),问题便迎刃而解。土生金,即从大地蒸发出水蒸气和其他气体;金生水,即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蒸气等上升到高空,形成云雾,云遇冷又变成雨降临大地。雨水浇灌树木,即水生木。如此则完全合乎情理。
从五行相胜(克)方面而言,其顺序是金、木、土、水、火,火又胜金,循环相胜。其中火克金,金克木。火克金,似可解释为炉火冶炼金属,将金属化为液态,但这又是人工活动,自然的火不会自己去冶炼金属的。金克木,似乎最易解释,即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工具去砍伐树木,然而这还是人工活动,金属之物绝不会自己跑去砍树的。若将金释为气(风),火克金即意为火可以抵消风带来的寒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流(风)的状况。金克木即意为风可以摇动或摧折树木,这都是自然的施为,并无外在的人为的因素,而且在情理上也说得通。
因此从五行相生相胜的内在关系上来讲,将金释为金属或矿石是不合理的,而将其释为风(气)则合乎道理。是故成熟的五行说理当将金释为气(风),这较之五材说当然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对于五行学说演革中金的意义的转变尽管尚无明确的说明,但是前人在发展及运用五行理论时已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如传统中医理论以五行配五脏,认为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其中将肺与金联系起来就很能说明问题。若将金释为金属,就很难解释,因为无法想象肺与金属或矿石有什么联系。而将金释为气就非常自然了,肺是呼吸器官,是呼吸空气的,当然与气(风)有关。这表明中医理论在运用五行时,已然悟到金应该代表气(风)而不是金属。
从五行与四时、五方的关系来看,按照传统的观点,木配东方,为春;火配南方,为夏,金配西方,为秋;水配北方,为冬;土居中位,配四时,这种相配的理论尽管十分勉强,但也代表了一种理论探索。以金配西方,为秋,这本身并无多少道理,但秋季为冷暖交换的时节,西风频频,秋高气爽,表明古人已猜测到了金与风(气)的关系。如若以金为金属,就显得毫无道理和意义了。
从五行与八卦的关系来看,金也应该代表风(气)。八卦与五行源于不同的思想系统,五行源于五材,最初是指为人所用、为人所制的五种最基本的物类,八卦则是人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而概括出来的八种物相。也就是说,五行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和产物,带有人为与功利的色,八卦则是人所观察到的自然物相,具有天然的本原的特点。因此,中国文化中并不缺少类似古希腊和印度的元素说,只是这一学说不在五行之中,而是体现在八卦上。
八卦之中,天(乾)与风(巽)一样,代表气,天事实上指地球外边的大气层,不具备人格色和神圣性;地(坤)与山(艮)一样,代表土,土与石本来就是一体的;雷(震)与火(离)一样,代表火,雷电也是一种火;水(坎)与泽(兑)一样,代表水,泽当然也是水。因此八卦事实上是气(风)、土、火、水四种元素的展开,为了配合八种卦象才将这四种元素分为八种自然物相。(1)将八卦与五行相对照,就会发现五行多了一个木(生命),少了一个气(风)。八卦始终讲自然物相,故不需要生命系统的加入,而五行之中缺了气(风)是不能代表完备的宇宙体系的,因此金应释为气(风)。
据朱震之说,以八卦配五行时震、巽为木,离为火,坤、艮为土,乾、兑为金,坎为水。以乾、兑配金,乾为天,为流行不息的大气层,兑为泽,水土相杂谓之泽,其中常有氲氤蒸腾之气。总之,乾和兑与金属毫无关系,与气(风)则密切相关,此处之金亦应释为气(风)。
在以八卦配五行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八卦是一个自然系统,其中并没有生命(木),而五行作为一个宇宙整体体系,其中包含着生命且以生命为中心。为使二者相应,就必须在八卦中找出与木(生命)对应的物相。坎水离火,坤、艮为土,这是原有的解释。将金释为气,乾应为金,兑为泽,似应归于水,但已有坎代表水,故兑归于气,与乾同类。巽为风,为木(《易传》有此解),故归于木,震为雷,为火,似不应归于木,然若强为之解,木能生火,故可将震归于木。这些解释总觉有些牵强附会,正如五行与四时、五方的匹配一样,是硬把不同的理论系统拼为一体,颇有不伦不类之感。但古人如此解释时,已隐然将金释为气(风)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