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吉礼范围,古代吉礼是什么意思

古代吉礼包括以下哪些礼仪活动

古代吉礼主要包括:祀天神、祭地祇、祭人鬼。
1、祀天神
祀天神时,只能由天子来祭祀,受祀的天神不仅多,而且有尊卑之别,第一等为昊天上帝,或称天皇大帝、百神之君等。天子选择在冬至这天,在国都南郊圜丘圆形的祭天之坛,祀昊天上帝。第二等为祀日月星辰。日月为天之明,星辰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即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凡是职所有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此外还有祈谷于天的雩(yú)祭。雩祭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常雩为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祭祀。常雩的时间,《左传》曰「龙见而雩」。
2、祭地祇
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祭地示时,也依照尊卑分为三等。第一等为社稷、五祀、五岳。社为土地,稷为百谷之主;五祀在此为五行之神;五岳为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五山被认为是天下五方的镇山。第二等为山林、川泽。此类祭祀的对象还包括社稷、城隍、四方山川、五祀、六宗等,主要祭祀四方的大河、大山;第三等是四方百物。所谓四方百物指的是,掌管四方百物的各种小神,包括户、灶、霤(liù)、门、行等五祀。
3、祭人鬼
祭祀人鬼,主要是对祖先的祭祀。祭必于庙,《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昭、穆是指宗庙的排列次序,各个庙都向南,昭庙在左,穆庙在右,依次排列。

中国古代五礼制度有什么?

一、吉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二、嘉礼
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三、宾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宾礼亲邦国”,这里讲天子与诸侯以及诸侯国之间交际之礼。
四、军礼
军礼是师旅操滨、征伐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军礼同邦国",这里讲的是对那些叛逆不驯的诸侯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
五、凶礼
凶礼是哀悯吊研忧患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凶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恤礼哀寇乱。
也以上是我抄的。请参看百度百科: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约制定于周代。五礼分为:吉礼,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凶礼,丧葬,以及对天灾人祸的哀吊之礼,凶荒之礼;宾礼,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之礼;军礼,出征·或者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等之礼;嘉礼,冠婚·饮食·宾射等礼。

吉礼的基本内容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等的礼仪活动。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享先生,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三,孟夏雩祀于圆丘;四,季秋大享于明堂;五,立春祀青帝于东郊......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
主要内容有:
(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
(2)祭地祇: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吉 礼
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祇qí)。」为敬奉神与鬼的典礼,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天神
祀天神时,只能由天子来祭祀,受祀的天神不仅多,而且有尊卑之别,第一等为昊天上帝,或称天皇大帝、百神之君等。天子选择在冬至这天,阴尽阳生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圆形的祭天之坛(阴阳五行中南方为阳位),祀昊天上帝。第二等为祀日月星辰。日月为天之明,星辰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即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凡是职所有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
此外还有祈谷于天的雩(yú)祭。雩祭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常雩为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祭祀。常雩的时间,《左传》曰「龙见而雩」。所谓「龙见」,是指苍龙七宿在建巳之月(夏历四月)昏时出现在东方,此时万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时有雩祭。「因旱而雩」是指因旱灾而临时增加的雩祭,多在夏、秋两季,雩祭的对象,除上天外,还有「山川百源」即地面上所有的水源。
祀天神的各种仪式与祭祀用品都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着深意和敬意,在祭天仪式中,通过虔诚地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地示
“示”通“祇”。地祇,地神。【《周礼·春官·大宗伯》:“掌建邦国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经典释文》“示,或本作祇。”郑玄注亦作只。《说文·示部》:“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此为地祇之本字。
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祭地示时,也依照尊卑分为三等。第一等为社稷、五祀、五岳。社为土地,稷为百谷之主;五祀在此为五行之神;五岳为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五山被认为是天下五方的镇山。第二等为山林、川泽。此类祭祀的对象还包括社稷、城隍、四方山川、五祀、六宗等,主要祭祀四方的大河、大山;第三等是四方百物。所谓四方百物指的是,掌管四方百物的各种小神,包括户、灶、霤(liù)、门、行等五祀。《礼记·月令》说,春祀户,夏祀灶,中央祀中霤,秋祀门,冬祀行。此五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厚于民生,故要祭五者之神。
人鬼
祭祀人鬼,主要是对祖先的祭祀。祭必于庙,《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昭、穆是指宗庙的排列次序,各个庙都向南,昭庙在左,穆庙在右,依次排列。
《诗·小雅·天保》云:「禴(yuè)祠尝烝,于公先王。」禴、祠、尝、烝分别是春夏秋冬四时的祭名,所谓四时祭,就是每逢岁时之首,用时令蔬果祭祖。对父祖的祭祀还大量集中在丧礼中,有奠、虞、卒哭、袱、小祥、大祥、禫(dàn)等名目,甚为复杂,并包括历代帝王、先圣先师、贤臣、先农、先蚕、先火、先炊、先医、先卜等。
关于先圣先师的祭祀,中国古代重视礼教,对于在伦理教化上有突出表现者,即所谓「礼乐读书」之官,国家将其纳入祭奠「先圣先师」的祀典。最初的祭奠没有特定的对象,至汉代,先圣定为周公,孔子定为先师。到唐太宗时期,从国学角度出发,尊孔子为先圣。此后,孔子在国学祭祀中的独尊地位再也没有变化。配享先师的人,后来渐渐增加到四配、十哲。四配为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十哲指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予、子贡、冉有、季里、子游、子夏(后来颜回升为配享后,升颛孙师为十哲之一)。他们都是孔门弟子中非常优秀的人。到清代,增加有若和朱熹为十二哲。此外,在孔庙中还有一些受祭者,他们的级别低于四配、十二哲,被称为先贤(仍是孔门弟子)、先儒(历代儒家杰出学者)。祭祀这些先圣先师的地点在学宫孔庙,每年春秋行祭祀大礼。

古代的冠礼与及笄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何看待冠礼与及笄礼?

冠礼和及笄礼都是一种古代的成年礼,据相关史料记载,这两种礼仪始于周代,一般而言,男子是20岁的时候行冠礼,女子是15岁的时候行及笄礼。

首先,我们先说及笄礼,它兴起于周代,是贵族女子在订婚之后出嫁之前要举行的礼节。在及笄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改变幼年时的发型,将头发绾成一个发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裹住,并用笄固定发髻。这里用到的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簪子。女子的及笄礼一般由女性家长为其主办,并且约请家族中的女宾为少女加笄,完成这个礼仪后,就代表着该少女已经成年,并且到了可以婚嫁的年纪了。

其次是冠礼,在男子20岁的时候会举行加冠仪式,代表着该男子已经由少年变为成年男子。在周代男子行冠礼之前,要先在宗庙前进行占卜,以此选出良辰吉日及适合参加冠礼的来宾。而且举行加冠礼的主人家要亲自邀请宾客,宾客还需要经过一番推辞后再应允。在举行冠礼的当日,主人要站在宗庙门口迎接宾客,开始加冠礼时,主宾要给冠者戴上用黑色麻布制成的缁布冠,再由赞冠者为冠者梳发,用网巾裹发,如此循环直至加冠礼结束。 男子加冠礼后会有命名礼,也叫称字礼,对于成丁的男性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来看,从周代兴起的冠礼及及笄礼,虽然仪式的环节比较繁琐,但是其核心就是告诉未成年子女,再经过此次冠礼/及笄礼以后,就是一个成年人了,女子则需要考虑婚姻问题,为相夫教子做准备;男子则需要肩负起相应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这种带有一定主义教育色的成丁仪式,最主要的目的是将青少年引入成年人的生活中。

在古代,冠礼是男子在20岁左右的成人仪式,而女子则在16岁的时候实行笄礼表示女子成人;这种礼仪在古代主要表示着男子和女子的成人礼,表示他们以后就能够成家立业了,是一个大人了,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我觉得这是古代的一种人们成熟发展的象征,从这个礼仪形成之后,他就需要承担起一个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了。在魏晋时期出现的。是非常有仪式感的,这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机会,让青少年更加的有责任感,更加的有担当。就是在秦朝的时候出现的,我觉得这种就是证明这男子和女子已经成年了,那么就可以选择去生育子孙。是从周代的时候出现的。我认为这样的礼仪可以更好的帮助社会发展,这也可以为社会增添更多的乐趣,会加强人们的发展。

吉礼是什么意思

(一)、古五礼之一。指祭祀之礼。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曲阜》:“乾隆 五十九年,予按试至 曲阜,适逢孟冬上丁,时 衍圣公 宪培 初薨,予以吉礼主祭。”

(二)、指婚礼。亦指举办婚礼时所需之物。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窦玉妻》:“今夕甚佳,又有牢馔,亲戚中配属,何必广招宾客,吉礼既具,便取今夕。”

吉礼内容: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祇qí)。」为敬奉神与鬼的典礼。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