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就是算命,易经可以算命吗

《周易》就是用来算卦的吗?

一说到《周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算卦、看风水。如果到大街上走一走,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在大街小巷吆喝着给人算卦的人都称自己是用《周易》来给别人算命的。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让别人相信,自己不是在胡说八道,招摇撞骗,而是有理论依据的。至今估计还有很多人半信半疑:《周易》真的这么神吗?它算出来的到底准不准?当然也有人说,这完全是迷信,去算命的人真是愚昧,两个眼睛的人被没有眼睛的人(算卦的大多都是瞎子,即使不瞎也会装瞎)忽悠,真是可怜! 那么,《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就是用来算卦的吗?如果它是用来算卦的,真的能算准吗?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不寒而栗——自己的命运原来能够被“算”出来!这种观点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艾子后语》里曾经记载了一个专靠算命来行骗的术士:齐王喜相命,有个人自称神相,还说自己是鬼谷子的学生、唐举的老师。齐王敬重不已,请他相命。神相却说:“先不要急,我给人相命一定要先谈一整天才行。”于是就跟齐王闲谈。谈了一会,有人来报告齐王说秦兵包围了即墨已三天。齐王脸色大变,神相在一边便说:“我看大王眉宇间一股黑气,预示着一定会有战争。”又过了一会,卫士绑上来一个人,说此人偷了国库许多东西。神相又在一边说:“我看大王下巴发青,一定要破财。”齐王不高兴了,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已经发生了的,我想知道将来的事情。”神相端详了半天才说:“我看大王面部方正、气宇轩昂,一定不是平凡之人!”齐王很气愤,一怒之下就把这位神相杀了。看来,打着算命的幌子行骗,迟早是会露出狐狸尾巴来的。 可是,这真的是我们古人眼中的《周易》吗?仅仅是简单地占卜、预测命运这么简单吗?肯定不是。在今天被我们看起来很荒唐的事情,我们的祖先却是非常严肃的。据说古人演卦有很多规矩,必须先斋戒,吃素食,还要沐浴,洗个澡,毕恭毕敬地去演卦。整天吃肉,身上脏兮兮的,演出卦来肯定不灵。而且,你不能碰到个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去演卦。比如,你今天家里丢了一只鸡,就不能靠演卦推算一下自己的鸡被谁偷去了。只有遇上大的事情,才能透露天机。否则,就会遭遇厄运。 《韩非子》中记载着一个周文王给商朝的奸臣费仲演卦而蒙难的故事。费仲是纣王身边的奸臣,无恶不作,坏事做绝。当时周文王在朝歌,一次与费仲一起饮酒,喝的有点多了。费仲知道文王能够演卦,就让文王算一下他的命运。文王一开始不愿意,但拗不过费仲的一再请求,何况费仲当时是纣王身边的红人,得罪不起。无奈之下,文王就替费仲演了一卦。费仲迫不及待地问文王结果如何,文王一时语塞,紧锁双眉,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费仲急了,一再催问。文王说:“此卦甚是奇怪,大人您现今虽享荣华富贵,只是日后,您死的倒真是奇怪。”费仲问:“但不知是怎样的死呢?”文王答曰:“人之生死虽有定数,有因疾病而死,有因水火而死,有刀兵而死,有跌扑而死,或者悬梁投井而死,而大人您,日后要在六月间冰冻而死!”费仲一听,脸色就变了,问文王:“君侯自己终身,可曾占过没有?”文王回答说:“倒也占过”。“但不知日和如何”,费仲问道。文王说:“不才倒得个善终正寝,百子送终。比大人您,却好得多了。” 这话让谁听了都会恼火。你落了寿终正寝,我却来了个死于非命!这不是明显地嘲弄我吗?何况古代人对生死很是忌讳,而费仲又是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小人。所以,文王占这一卦不要紧,却是把费仲给得罪了。费仲认为文王戏耍了他,怀恨在心,跑到纣王那里地告了文王一状。文王因此蒙难,被纣王囚禁在羑里整整7年,受尽了折磨。不但如此,为了营救文王,他的大儿子伯邑考还被纣王害死。 文王因为喝醉了酒,随意演卦,泄漏了天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看来

聊聊《易经》:什么是易?什么是《周易》?它是用来算命的吗?

《易经》是《周易》和对《周易》的十个注解文献的总和。除了《周易》的卦爻辞以外,还包括古人以《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凡六篇和《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凡四篇,合称十翼。用十翼以释经,故又称《易传》。

易是取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是一个头向上的蜥蜴,义为变易。当然也有上日下月之说,还有上日下云乍晴乍阴之说,但其阴阳变易之义都是认同的。以后将易用于交易之义,才创造了蜥蜴的虫字边的蜴。原有夏之《连山》、殷之《归藏》与周之《周易》并称为易,即三易。后《连山》、《归藏》失传。秦始皇“焚书坑儒”,《周易》归入占卜类书籍得以幸免。



《易经》研究者普遍认为,八卦为伏羲所创,用连和断即阳和阴分别表示当时所了解的天、地、山、水、火、风、泽、雷八种自然场景和现象,现在我们的电脑语言就是用连和断(1、0)来编程来处理的。大道至简,何其一致。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或者周文王团队把他所遇到的事件和经验用卦爻的的方式加以记录和说明,推演为八八六十四卦,形成了现在的《周易》。

《周易》的主要贡献应该是:

其一、只有相对才产生关系,才有意义,即事物阴阳相对,都是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的;

其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物极必反;

其三、全面分析事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事物对应的关键点,趋利避害,化凶为吉。

其四、诚信和公正(《易经》的用语是孚和贞)是世界和谐发展的基础。

《周易》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中,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巧合,而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必然。



一是时代久远,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是书写原因所致,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已是飞跃性进步,但书写难度仍然很大,找龟板扇骨量不是很大,刻刀磨砺、刻制难度反而很大,需要书写的内容必须精简再精简。

三是微言大义,用很少的语音来讲深奥的道理,善悟者才是得道者。

四是以事件为基础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事件,而是举一反三,由表及里,讲一类事件包含的道理,过细会使人迷于记事忽视内涵。



所以,《周易》是宝典更是天书,其深邃的道理和智慧须知更须悟。

当然,世界是丰富多的,解决问题的道路方法有千条万条,正像“我们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命题一样,你是在同一个地点踏入了这条河,但水已经流动了,鱼也已经改变了位置,沙子也滚动了,水中的微生物生生死死变化就更大了。就是入水要小心,别被水冲走等基本道理还是一样的。

像哲学这么弯弯绕不是《周易》要告诉我们的。《周易》如果是用来辩论的,两头堵,《周易》就不是宝典了,就不能长久流传了。《周易》就是告诉我们处理事务的基本方法。

《易经》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是算命吗?

不是的

《周易》就是用来指迷算命的吗?

指迷算命是一种利用个人切身资讯,例如脸与手的纹路,出生八字、姓名笔划等配合术数来预测或判断命运吉凶福祸并且寻求指点迷津的行为简称指迷算命。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被囚安阳(羑里)时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自春秋以上,中国学术总于易学一体,由伏羲氏画卦到老子出关后之时,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而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所以自孔子赞易起,中国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先秦有专门讲解易经的经师。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周易》到底是怎样一本书?

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

聊聊《易经》:什么是易?什么是《周易》?它是用来算命的吗?

《易经》是《周易》和对《周易》的十个注解文献的总和。除了《周易》的卦爻辞以外,还包括古人以《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凡六篇和《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凡四篇,合称十翼。用十翼以释经,故又称《易传》。

易是取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是一个头向上的蜥蜴,义为变易。当然也有上日下月之说,还有上日下云乍晴乍阴之说,但其阴阳变易之义都是认同的。以后将易用于交易之义,才创造了蜥蜴的虫字边的蜴。原有夏之《连山》、殷之《归藏》与周之《周易》并称为易,即三易。后《连山》、《归藏》失传。秦始皇“焚书坑儒”,《周易》归入占卜类书籍得以幸免。



《易经》研究者普遍认为,八卦为伏羲所创,用连和断即阳和阴分别表示当时所了解的天、地、山、水、火、风、泽、雷八种自然场景和现象,现在我们的电脑语言就是用连和断(1、0)来编程来处理的。大道至简,何其一致。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或者周文王团队把他所遇到的事件和经验用卦爻的的方式加以记录和说明,推演为八八六十四卦,形成了现在的《周易》。

《周易》的主要贡献应该是:

其一、只有相对才产生关系,才有意义,即事物阴阳相对,都是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的;

其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物极必反;

其三、全面分析事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事物对应的关键点,趋利避害,化凶为吉。

其四、诚信和公正(《易经》的用语是孚和贞)是世界和谐发展的基础。

《周易》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中,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巧合,而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必然。



一是时代久远,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是书写原因所致,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已是飞跃性进步,但书写难度仍然很大,找龟板扇骨量不是很大,刻刀磨砺、刻制难度反而很大,需要书写的内容必须精简再精简。

三是微言大义,用很少的语音来讲深奥的道理,善悟者才是得道者。

四是以事件为基础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事件,而是举一反三,由表及里,讲一类事件包含的道理,过细会使人迷于记事忽视内涵。



所以,《周易》是宝典更是天书,其深邃的道理和智慧须知更须悟。

当然,世界是丰富多的,解决问题的道路方法有千条万条,正像“我们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命题一样,你是在同一个地点踏入了这条河,但水已经流动了,鱼也已经改变了位置,沙子也滚动了,水中的微生物生生死死变化就更大了。就是入水要小心,别被水冲走等基本道理还是一样的。

像哲学这么弯弯绕不是《周易》要告诉我们的。《周易》如果是用来辩论的,两头堵,《周易》就不是宝典了,就不能长久流传了。《周易》就是告诉我们处理事务的基本方法。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