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是阴历吗,怎么分清楚阴历阳历
公历是农历还是阳历
什么叫公历
公历传自欧洲,又称阳历,公元,西元,以西元的称法更为准确一些。西方人将基督的诞生年定为公元一年。
现在世界使用的所谓的“公历”,是16世纪末期和17世纪初期,罗马教皇格雷果里修订了西方历史上极其不精确的“儒略历”,而制定和颁布的“格雷果里历法”。这个历法最大的特点,是完全不考虑月亮周期在太阳年中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而是按照人的主观数学分段的方式,把一年截分成为12个月,然后,为了调整每四年出现的一次太阳运作日和数学分段日上的差异情况,将一年主观分成为1、3、5、7、8、10、12月为31日,4、6、9、11月为30日,2月为28日,2月为四年一次的调整日差日。特别是西历为什么如此这般确定“一月一日”,几乎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即使他们把基督圣诞日确立为岁首,也还是说不过去的。这就是说,现在人们使用的西历,也就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基本没有天地人合一的任何科学内涵,只有主观数学分段意义。即使是现在西历中使用的七天一星期和星期天休息日,尽管是借用的东方历法中的七星象为一个朔望区间的天文理论,但是,其内涵已经被改动成为了基督教的礼拜时间序列了,与天文现象已毫无瓜葛。所以,现在人们使用的西历,尽管是全世界公用的,但是,其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非常多,也不太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记数需要,其数学功能比起中国历法可以180年一循环轮换的甲子记数年法的功能差了许多。今后,这样的西元历法会不会被改动修正和撤换,还有待于世界历史本身去证明。
相比之下,中国历法中产生出来的许多节日,都带有天地人合一养生文化内涵和动植物生长周期科学内涵。比如,冬至节前后45日,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季节,冬至节前有小雪大雪,后有小寒大寒。同时,冬至节又清楚告诉了人们天象的位置,所以,冬至节是万物萌生的开始,45日之后,万物就复苏了!正因为如此,西汉太初历法实行以后,中国人把夏历的正月初一,看成为是万物复苏之日,是一年的开始,是元旦之日。而同时又把太阳极点南端的冬至节看成为是万物萌生的开始。所以,冬至节,是中国历史上仅仅次于元旦的大节日。中国历法,历来是中国养生学和医学的基本参考系,中国人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是根据中国历法而来的。所以,忘记了历法,就会忘记自己的传统。
中国的传统历法,不仅仅是万物本生态的教科本,同时还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契机,中国各个节日,几乎都是集市交易日和文化交流日,这些节日中,农民工匠要交换各种生产资料,城市居民要借机消费,文人墨客要在这些节日里交流发挥,以去刺激自己的才思文章,国家则利用这些节日举行一些大型祭祀活动,去宣传和强化官民的道德礼仪习惯。
请问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阳历
公历是农历吗还是阴历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其渊源为《授时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公历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色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称用“公元”(Common era,缩写为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 B.C.E.)的说法。
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阳历
阳历与公历的差别
我们现在说的阳历就是公历。
接下去的内容来自百科:
通常所说的阳历,即格里历,为现行公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里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
公历和阳历的区别,不懂别说!
公历就是阳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