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和农历的区别科普,公历是农历吗
什么是阳历,阴历与农历?
古今的历法不外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太阳历如今是世界通用的公历(前身为儒略历,十六世纪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稍作修改形成了今天的公历),太阴历如穆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 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相对于地球来说,则为太阳绕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并将其平均成十二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以概其余。太阳历的优点是四季分明,准确无差; 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四季界限。 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一方面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一方面又巧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农历和公历哪个更准确,更科学?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日,月球自转一周与绕地球公转一周时间相同,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个回归年。编制历法就是为了调和日月年三者的关系,由于三者均不能整除,所以不存在绝对准确的历法。编制历法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准确,就像明知道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93
天,但公历并不以这个时间作为一年,而是以365天为一年,然后设置闰日,公历里月是人为规定的,与月球自转(公转)并不吻合,因此不反应映月相变化。农历里月是观测月相得来,因此十二个月为一年与回归年吻合不好。农历以十二个月为一年,设置闰月来调整与回归年的误差,于是一年与回归年相差很大(虽然叫年但跟回归年差的有点多了233),但是这样也有好处。农历有节气可以知道寒暑变化(这一点上公历做的更好,比如冬至的日期公历里基本确定),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可以知道月相变化(比如农历十五左右是圆月,这一点是公历做不到的,公历的月虽然叫月,但跟月亮周期有误差233),知道月亮哪天圆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都知道潮汐变化与月亮有关,因此农历也可以指导渔猎。农历既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又可以指导渔猎是不是有点厉害呢,当然你用不到它的这些功能它就对你没有意义。另外建议阳历2月29日出生的人过农历生日,不然4年一次生日太吃亏233。再说一点,农历中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就是一个回归年,没有农历不如公历准确的说法。你可以制定一个精准的历法,把回归年平分成月,月平分成日,这样月与月球周期无关,日也与地球自转周期无关了,一天的开始有时是早上,有时是晚上,准确是准确了,但肯定一点也不好用,也就谈不上科学了,所以历法并不追求绝对精确,而是指导日常生活的一个工具,除去必须的功能外就只是一个偏好问题了,并没有哪个更准确更科学的问题。
公历和农历相比哪个更准确
农历和公历谁更科学
一般人肯定会说,公历更科学,因为我们现在用的就是公历嘛,肯定是最科学的。地理老师会说,公历更科学,因为地球公转一周是365天5小时多一点,公历规定一年是365天,比较接近,农历规定是354天,差得远了。
我说,你们错了。你们以为中国古人就搞不清楚一年到底有多少天吗?这又不是高科技,只要插根竹杆在地上,每天观察日影就知道了。
为什么农历更科学?因为农历的编排难度比公历大,包含的信息量比公历多。公历只要协调两个周期就可以了,一个是地球自转周期,它决定日有多长,一个是地球公转周期,它决定年有多长,月在公历中没有大的意义。而农历,它要协调三个周期,一个是地球自转周期,一个是地球公转周期,还有一个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月球公转周期有什么用?有大用处。月球公转周期决定了每天夜间的能见度。古代可没现在这么多照明设备,如果夜晚没有月亮,到处是漆黑一片。夜间捕猎,行路,作战,都和月亮的亮度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农历协调了月球公转的周期,你一看日历就可以知道,当天夜里的能见度如何。初一为朔,月亮只有一丝亮,十五为望,月亮最圆,三十为晦,一团漆黑。而公历完全没有这个功能,比如说公历三月二十一号,你知道当夜月亮有多亮吗?快去百度吧,看看多久能查到。
农历还设置了二十四节气,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这是按地球公转周期排的,一看就知道当时的气候条件如何,便于安排农作。
而公历,说实话,也就能看看今天是星期几,是不是要上班,别的一点用也没有。所以农历比公历科学得多,有用得多,完全可以取代公历。
看完这个贴,你们应该明白,我们的愚民教育,不仅仅局限在人文领域,自然科学也没有跑得掉。
从科学角度看,是农历先进还是公历先进呢?
2017年,中国有了标准农历。
在此之前历法一半是经验一半是斗争,这导致存在多种版本的农历,因此常常引发混乱,比如现在华人社会中就同时存在多个版本的农历,各有自己的一套计算方法,结果导致重要节日彼此之间出现误差。比如春节究竟是哪一天?
2017年5月22日,国家标准委正式制定和颁布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该标准的颁布严格依照科学,即依照太阳和月亮的客观运行规律,计算精度
达到1秒钟,标准农历第一次明明白白的将农历的编排的规则,采用的计算模型和精度等都公之于众,同时明确了农历年月日的确定方法以及排序方法,进行了各种规范性的规定。
同时明确规定,朔和节气的时刻的计算必须依赖于太阳和月球的实际位置,必须按照国际天文学规范中关于天体位置计算所规定的模型来进行计算,并且要求计算精度的误差不得超过1秒种。
所以,新制定的农历是最科学的农厉,这是自己和自己进行比较。
公历是纯阳历,农历则是阴阳合历,两者用途不同,不具有可比较性。
纯阳历的优点是方便简单,而通过设置简单闰年的办法,能保证一年四季的日子不错位,比如七八月是夏天,那七八月就一直都会是夏天,不会慢慢的错位成七八月变成冬天。而阳历是指导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历法。
而纯阴历的优点是,你知道哪天是满月,你也可以用它来预测潮汐,适合海边生活的人。但是纯阴历的和纯公历的差别在于,公历一年的误差的只有0.24天左右,而纯阴历的误差则达到11天之多,所以纯阴历就必须要闰月才能解决四季混乱这样的问题。而应该如何闰月,这在古代可是“高科技家传宝贝算法”。
中国古人,即对月亮有需求,需要十五的月亮就得是满月,同时又要兼顾农业产生(这需要的是阳历),所以最终搞出了阴阳合历的农历,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将阳历融入阴历的办法就是设置了一套单独计算的二十四节气。
农业生产依赖的是24节气而不是天上月亮的圆缺。而如何计算24节气,在历史上有过变迁,这事儿相当复杂,在2017年之前,最后一次24节气计算的变迁是在明末清初,由汤若望等西方来的传教士搞定的,这就是清朝最终颁布执行的《时宪历》。
就目前而言,我们对农历的需求其实只剩下重大节日,农业生产完全可以依赖公历独立运行。
所以,农历的实际意义,已经逐渐消退,我想它应该可以申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历是属于农历还是阳历呢?
公历就是阳历,而农历是阴历
公历是指阴历(农历)还是阳历
公历当然是阳历,而农历上面都说错了。农历其实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它是阴历结合着阳历而加闰月的一种历法,所以是阴阳历。公历是根据耶酥的传说确定起始年份的一种阳历,它毫无疑问是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