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水的歇后语,阳宅风水俗语
关于风水,生肖方面的常用语,歇后语,成语
生肖常用语:胆小如鼠.龙马精神.鼠目寸光....
谚语上钟对下钟、黄土在当中、如能识得破、儿孙坐朝中、是什么意思...
这句谚语据说是出自水城麒麟洞。
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被喻为中国民众生活中永远的吉祥物。历史上,水城县人民把麒麟文化作为当地人文的主要思想理念,祈盼子孙发达,辟除不祥。更将其寓寄于民间谚语之中,如:“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上钟对下钟,黄土在当中,如能识得破,儿孙坐朝中”等。这种理念一直成为了当地百姓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和愿望。与现代社会人们重视教育,培养子孙成才的思想相吻合。
而据当地猜测可能是个藏宝谜,暗藏玄机。而对于这种说法大多数是认为应当从风水堪舆来考虑,应当是结合地形走势等等来判断。
而也有一种说法是指上吉墓穴的地点,前两句是指代地点,后一句是说如果能识破这条谚语让先人葬在这里,儿孙就能飞黄腾达官运亨通。
关于风水的这些谚语有道理吗
风水学无疑也是易经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和延伸都在易学的框架之内,关于易经,目前我国大多数老百姓都觉得神乎其神,而接受现代的教育的人往往认为易经是迷信,其实这是无知,《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这个结论其实易经印在了历代中国人的血液和灵魂里,可以说《易经》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她指引着中国从远古走向现代,历五千年而不衰。她为什么伟大?其中周易系辞传中有一句话:“百姓日用而不知”。
何为易之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易经本身这么学问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特别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普遍学问不高,学习《易经》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古代的很多圣贤就把易经的很多真谛用一条条谚语表达出来,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知识。比如,有很多关于风水的谚语至今还在民间流传,我们可以尝试解读一下这些谚语究竟有没有没道理。
一、不怕青龙高千丈,只怕白虎抬头望
这是风水谚语中比较有名的一句话,想要理解这句话在说什么?首先要明白何为青龙?何为白虎?其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这四象实际对应着河图中的太阳、太阴、少阴、少阳四象。是中国神话中的四方之神灵,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远古的星宿信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星宿,四方二十八星宿各方位置的连接,经过我国先民丰富的想象力而构成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神兽的图形,就是四神。同时,四神在我国古代主要表现就在于军事上,是一种军事阵法。
二十八星宿
而这二十八星宿组成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有五行属性的,对应的正是河图中的五行属性,东方3、8为木,西方4、9为金。所以青龙为喜庆,正直之神,也体现了木的特性,木在东方,有生发之象,含仁慈之心,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总给人以喜悦、欣欣向荣的感觉。而西方4、9对应白虎,五行为金,金有肃杀之气。与东方之青龙其意正好相反,东方青龙象征植物欣欣向荣同的生长,而西方白虎肃杀正主镰刀在秋天收杀万物。所以,对于一座建筑来说,东方高代表生气,喜悦。西方高代表肃杀,冷清。所以,这句话表达的风水学内涵实际是很丰富的。不无道理。
河图
二、宅院缺个西南角,不是没媳妇,就是老婆多。灶在西北位,家父财破败。
任何风水学都是象数理气对应的学问,为什么缺西南角会影响到老婆?这里面涉及到后天八卦九宫的学问,我们可以把任何一座院落或者一个现代的商品房格局看成一个整体。放在九宫里面对照:
八卦九宫图
传统住宅院落基本都是方形布局的,如果这个住宅院落缺少西南角,那么我们根据上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看,西南正是2宫对应后天坤卦。这里面就涉及到八卦乾坤六子类象问题了。易者,象也。八卦可以类象万事万物,其中很重要的八卦类象就是乾坤六子,就是把整个八卦对应一户人家,乾为父,震坎艮为长男、中男、少男。坤为母,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小女。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那么从而可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坤母就是女主人,从方位来说对应的是西南。坤对应女主人,其职责就是坤的属性为收藏。所以,一般女人管钱是对的。但是坤缺角,就代表没有女主人,或者对女主人健康不利,对家里财的收藏不利。从而扩展来说,如果西北缺角就是不利于男主人的健康、运气和事业。正东缺角不利长子,东南不利长女,外边有不同的煞角对应着这些方位也是一个道理,反应到人体上,坤土还对应这人体的腹部,如果缺角或者正对外部煞角,家里人的系统也容易出现问题。
那为什么灶在西北位,家父财破败?因为西北对应乾为父亲,灶就是厨房,乾五行为金,灶五行为火,火克金,同时,乾金的财是木,火泄木,所以,不仅对父亲身体不好,还会影响财运。
三、六十年风水轮流转
在前面的文章,笔者曾解释过为什么一等仙师观星斗,二等大师观水口,三等先生满山走。其实风水学里面也包含了天时的成分在里面,天时,地利,人和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一个地方的风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理虽然没有变化,但天时已转,风水就会变化。这里涉及到三元九运的知识。
三元九运
三元九运是我国古代划分大段时间一种方式,自古就记载于老黄历上,它是结合干支历使用的,后来多用于风水学上。中国古代的圣贤们,按现在话说就是天文爱好者,或者天文家。他们经过长期的仰观于天,发现土星与木星每隔二十年就要相会一次,且处在一条直线上。通常当这两个星相会时,地球上就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地质灾难或者自然灾害。所以,古代人民就尤为关注这些星体的反常现象。而且他们还发现:土星、木星与水星每隔六十年就要在一条直线上相会一次,并且,每隔一百八十年,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就会同处于太阳的一侧,分布在一个小的扇面内,形成九大行星的大会合,而且这种天体运行规律循环往复,永不改变,他们发现了这个“天机”,于是创立了划分时间的“三元九运”体系。以一百八十年作为一个正元,每一正元分为上元、中元、下元;每元六十年,再分为三个运,每运为二十年,即上元是一运、二运、三运,中元是四运、五运、六运,下元是七运、八运、九运。所以,每一个元就是正好六十年,正应一个六十花甲子。所以,随着这些天时的变化,原本好的风水不一定好了,坏的也不一定坏了。
四、穷算命,富烧香,颠颠倒倒问阴阳。院中树一片,妻儿不相见。院内有深坑必定伤儿丁。住宅后有大坑,主凶不发家。院内不可无配房,名为口袋房,家财不聚,儿女难管,多出不可教育之子。西边房高东边房低,白虎抬头克男的有车祸等等。
这些风水谚语在网上都可以搜到,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听到老人们念叨这些词语,笔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于让大家知道,其实很多谚语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不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都没有必要对此嗤之以鼻,总之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记忆这些东西,只是当我们身边有人善意去提示您这些时,还是有必要注意一下的!至少没有坏处吧!
农村风水俗话
1、不怕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抬头望。
2、做屋不落断层,落断层无后人。
3、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坟。
4、金钱吊葫芦,准主福禄寿。
5、神听杵师木听匠,地脉龙神听阴阳。
6、古沟莫乱改,新沟宜慎开。
7、埋在龙头生贵子,埋在龙尾出宰相,埋在龙口出皇上。
8、坟塌后人发。
9、面对青山出孝子,背朝平岭出贤人。
10、阴阳先生点真脉,眼睛不瞎嘴巴缺。
11、东有青龙庆吉祥,西有白虎守四方,北有玄武龟寿高,南有朱雀出凤凰。
12、做屋不朝北,朝北就主绝。
13、明坟暗屋场。
14、六十年风水流倒转。
15、不怕门前堆上堆,就怕后面鬼来推。
16、关于风水的谚语
17、阴地照向子孙,阳宅发达财源。
18、前包后洼,不孤就寡。
19、坟对尖山庙对垭,房子对的撮瓢衩。
20、生意不如手艺,手艺不如神地。
21、二水洗铧,人兴家发。
22、不怕千锄镂,只怕铜钉钉断腰。
23、前头冲,后头槽,不打官司就坐牢。
24、青龙盖白虎,代代有文武;白虎盖青龙,代代有人穷。
25、山关人物水关财。
26、流水向,财流光。
27、北风扫堂,家败人亡。
28、怕王法的不受官刑,信阴阳的不遭横祸。
29、瞄地葬官,遇地出官。
30、双水洗罐头,红火不长久。
31、左青龙,右白虎,又安静,又热乎。
32、坟后一条沟,后辈子孙都担忧。
33、前逼后拥埋断种。
34、巴撮灌斗,样样都有。
35、男对凸,女对凹,阴对凸,阳对凹。
36、屋场不利车字向,要换梁木大门坊。
风水术语中的玉带水指的是什么
弯曲的河道从“水反边”看,像一张弓,所以叫“反弓水”,从“水抱边”看,像大官们蟒袍腰际的玉带,所以叫“玉带水”。
风水术语,盖,撞,吞,沉,是什么意思
盖粘倚撞论星辰,吞吐浮沉饶减真;
枕顶挨金休破骨,锁金点穴莫伤唇。
扦穴之法,基础在于“穴星”之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义,也在于“穴形”之窝、钳、乳、突四穴之情。而“五星形势”各“穴星”均可能存在窝、钳、乳、突之情,故在“五星葬法”原则下,“扦穴法”各有一定之法,故盖、粘、倚、撞、吞、吐、浮、沉、饶、减手段各有其用。《穴法》说:“盖粘倚撞是天机,吞吐浮沉真妙诀;金木四法俱为良,水火星辰盖不得;土星端正始安坟,盖撞之外无他术。”
金星葬窝、木星葬节、水星葬泡、火星葬焰、土星葬角;“五星葬法”,乃各取其生气暗动之处。但扦穴之法,须明窝钳为阳、乳突为阴之义,也晓高低、厚薄、肥瘦、软硬、干湿、上下、左右、前后、正偏、长短、隐显之理,方知何者为阴来阳受、何者为阳来阴受。正如吴公景鸾在《道法双谭》所言:“穴法之要,‘特’之一字,尽之矣!”
盖、粘、倚、撞四法,与窝、钳、乳、突四形相关联。葬窝用盖,葬钳用粘,此是脉气阴来阳受之法;葬乳用撞,葬突用倚,此是脉气阳来阴受之法。脉气何辨阴阳?《灵城精义》说:“垅龙之脉,阴多而就阳;支龙之气,阳多而凑阴。”《元机》说:“峻为阴,平为阳。”
吞、吐、浮、沉四法,与气脉阴阳有关系。脉到葬口状如节掌为纯阳,扦穴下棺用“吞”法;脉气直行如剑脊为纯阴,扦穴下棺用“吐”法;气脉阴盛而来得雄急,为天气下降、生气上露,扦穴下棺用“浮”法;气脉阳旺来得沉细,为地气上腾、生气下隐,扦穴下棺用“沉”法。《入地眼》认为“穴有深浅葬法”,并归纳为“阴、阳、沉、浮”四字,“阳则气从下升,阴则气从上临;下升则气从棺底而起,上临则气从棺盖而入;棺盖入者葬于脉底,棺底起者葬于安上。沉则深,浮则浅,二者凭于生气。”但与前者表述有所差异。
上述前后四法,也有互相配合必要。刘伯温这段话就很说明问题:“来势缓而上聚,则用盖而沉作,以抑其阳气,因煞从下出;来势急而下聚,则用粘穴而浮作,以杀其阴气,因煞从上出;来势直而有伤,则用倚穴而吐作,以承其偏气,因煞从中出;来势横而无脉,则用撞穴而吞作,以受其过气,因煞从旁出。”
饶、减二法,则是与上述八法之配合,根据实际情况上下、左右或前后而加减饶借,依法剪裁。《地理人子须知》则有“以饶减定穴”之法:“饶减者,消长阴阳之义,收左右砂水顾穴也。大抵以先到者为主,以逆水下关为是,多在龙虎二山消息之。故龙山先到则减龙而饶虎,其穴必在左;虎山先到则减虎而饶龙,其穴必居右。穴左则取左山为关,须右边水过宫锁断;穴右则取右山为关,须左水过关锁断。自上而下谓之饶,自下而上谓之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