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本命元辰灯是什么

求《回向文》歌词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
大慈菩萨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回向偈四
普贤菩萨发愿偈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回向偈五
文殊菩萨发愿偈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回向偈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普愿尽法界。沉溺诸有情。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回向偈七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回向偈八
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正法久住,法錀常转。
灾障消灭,祸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极乐。回向偈九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回向偈十
西方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回向文十一
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
九曜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是什么意思?

在这一生修行结束时,全都往生极乐世界。

“回向偈”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分别指的是什么?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颇引人深思,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国土恩)。四、三宝恩(上师恩)。三途(三涂)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二、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三、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一、四重恩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1、父母恩:

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养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报众生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建设文明的社会。

2、国土恩(国王恩):

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上师恩(三宝恩):

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认为最重要的,但经典里却把父母、众生、国王放在三宝之前,可知一个人如果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那么这个人说他竟能报答三宝之恩就很难真实了。

4、众生恩: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尤其是“上报”这两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真是令人动容的见地!我时常惊醒自己:面对众生,要牢牢记住“上报”两个字。

一个人明白了做任何事无不是为了报恩,那就真正地、自觉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的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报恩无尽啊!

由此可知,忘恩负义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里面,到什么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大智度论》说,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以上主修的课程,所以二地菩萨才真正落实了。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占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佛菩萨,尊称他为法身大士。

家居士来说,四重恩古时候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都有一个牌子,写“天地君亲师”。

第一是“天地”之恩,天地,属于乾坤两卦。大地,运载一切;天,以他的阳光雨露覆盖一切。一切众生沐浴着天地的恩德,树木花卉也沐浴着天地的功德,天和地给我们的恩德无以为报。天地无言,但我们却离不开天地。所以我们要感天地的恩德,对天地要有敬畏感。

现在颠倒的众生对天地都没有敬畏感了,以为人为的力量可以克服自然阻碍,改造环境,所以他就会污染环境,他就不服从天地的法则,最终天地就会给他应有的惩罚。这样人为的自然灾害已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对天地要有敬畏感,要报答天地之恩。

第二是“君”恩。传统社会就叫皇帝、皇上。能作皇帝,特别是远古的皇帝,叫天子,天之子。是来为百姓作师、作友、作君的,是有仁爱精神的,这些有福德的人才会作君。有这个君,我们的国土就有他福德的护佑,就有他智慧的治理,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所以要报君恩。

第三是“亲”恩,就是指父母亲之恩。父母生育了自己,十月怀胎,三年哺乳,用尽千辛万苦使我们身体得以养育。所以一定要对父母亲知恩、报恩,就是要有孝道。

第四是“师”恩,就是指对教我们仁义礼智等做人学问的老师,要感恩。这是对在家人来说,天地君亲师,四恩。

二、三涂苦(三途苦):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1、三途(三涂):

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涂(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坏苦

(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行苦

(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千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佛光普照下一句是什么?

佛光普照下一句法水长流,这是佛教的一种说法,原句为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佛光普照】注解:佛的智慧光芒能够遍照一切时,一切处!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九曜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

具体含义:

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心。把众生的心照亮了,把贪嗔痴消灭除尽,把黑暗照成光明,息灭八万四千种习气毛病。

佛光普照也非所照。不是有照,也不是无照,照而不照,无照而照。这就是说,自己的智慧光明现出来,就是佛光普照;自己的智慧光明不现出来,就是佛光不普照。

还受生债时本命元辰和本命星君指的是谁?是太岁还是道藏里说的六十元辰...

本命元辰是指你的本命生肖,也就是你的生肖,六十甲子太岁。本命星君是说北斗七元君,你的本命真君可以查北斗经,北斗经上有具体记述

十二生肖都是什么星君

鼠年生人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
牛猪年生人: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
虎狗年生人:北斗第三禄存真星君
兔鸡年生人: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
龙猴年生人: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纲星君
蛇羊年生人: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
马年生人 :北斗第七天罐破军官星君
每个人所属的本命星君每年六次降架人间查录人们的善 恶罪福,有三千南陵使者、
七千北斗神将等众多仙真齐来拥护。而本命星君下降之时,亦是忏悔罪孽、请福延生的良时。
掌阅可看到,谢谢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