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易经,易经与道家的区别

《易经》讲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今本《易经》通过释经表达哲学观点,包含世界观、伦理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从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经》发源于三皇,夏时“禹”进一步发展。西周时成书,现在的《易经》即《周易》。它是一部“天书”,很难理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可以这么说,它是一部写宇宙的“百科全书”。《易经》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题、爻辞等。
由于它里面的东西都是基本二元关系,如阴阳、正反、高低,长短什么的,所以不同人研究,他看到的是不同的内容。比如研究哲学的看到的是对立统一方面,说这是哲学书;研究自然科学的看到0,1说这是二进制;算命的看到生死,说这个可以算命;玩风水的看到讲上下,左右,前后,好坏说这可以看风水;搞的看到里面的强弱关系,说这个是为官经典;琢磨性的看见里面的阴阳,凹凸,说这是性爱宝典;………………
这样一来它就成了百科全书了。

易经是道教的学问吗?是谁写的?怎么写出来的?

《易经》,最初叫做易,关于易的解释有三易之说,分别是不易、简易和变易,不易指的是天地之道永恒不变,简易之理,通俗地说,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天地至理总是朴实无华,变易指的是道不变,表象一直在变动。
易经的来源也有多种说法,其一是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连山易指的是伏羲氏始画先天八卦,归藏易指的是黄帝时期的易学,周易则是指文王及其子演绎的后天八卦。其二是,连山易指的是夏代易学,归葬易指的是商代易学,周易指的是周代易学。另外还有神农氏连山易,黄帝轩辕氏归葬易,周文王周易等等多种说法。
总的说来,易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时期,伏羲氏画卦,文王演卦,孔子编订,所以易也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被历代公认为中华文化之源。连山易和归葬易均已失传,后世所见多为周易。
《周易》全书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是总说,有卦辞、爻辞、象辞和彖辞,传乃解释,有上传和下传。从乾坤两卦发散,包罗万象,囊括宇宙,内容庞杂,气象恢弘。

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什么?它就是一本书,但是内容是以卦呈现的。像我们学的数字公式一样。

大部分人对它却不是很了解。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却不知它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其实易经就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化,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的哲学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表达方式是八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说白了它就是一本书,但是内容是以卦呈现的。像我们学的数字公式一样。而卦又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你想要学会易经,需要滚瓜烂熟这两幅八卦图。八卦是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六十四卦。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阴阳爻就组成了卦。具体说,每一个卦有六个爻,或者是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组成;或者是由一个阴爻与两个阳爻;或是由一个阳爻与两个阴爻组成。八卦就是八个单卦。再由八个单卦互相重合,组成六十四卦。伏羲八卦是按其数字排列运行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就是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传说为周文王所制,又称文王八卦。其排列次序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易经的核心内容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学习易经的步骤为两部

一,背诵易经核心理论。

知道了易经的理念,就要先背诵以下核心理论,核心理论是基础。就如学习数学必然要认识数字和算法一样。

1、阴阳理论

2、先后天八卦

3、天干地支生克关系

4、六十四卦

5、易象

二.找个经验/经历丰富的老师。

有了基础,因为你没有经验,所以无从下手。需要找个经历和经验都很丰富的老师。

经历可以体现一个易经老师内心知识面的高度和广度,没有经历过的,就不会体会有过经历的那么强烈。再有一个就是经验,经验就是易经经验,大量的实战案例,老师会总结很多自己的规则或者说秘方,能够在教学之中如何快速找到重点和切入点。

《易经》就是《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述或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周易》简称《易》亦称《易经》;由《易经》即经文部分的《易传》传文部分组成;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
《周易》有的认为是占筮之书,有的认为是哲学之书,有的认为是历史之书。一般认为是占筮之书,但其内容涉及甚广,历史、军事、科学文化、宇宙行态、社会等,且蕴涵着一定的哲理,而传文部分则是哲学著作。
所以《周易》具有占筮、哲学、历史、科学等多种属性,《周易志》记:文王作《易》之时,在今的河南安阳汤阴县里。当时殷纣王听信谗言,拒纳忠贤,囚周文王于
里七年。《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对《周易》二字有很
多种解释,对《周》有解为周全、周遍、周普、周旋、周环、周期、周朝之意。对“易”的解释也很多。一为“蜥蜴、易为蜴之本字,引申为变易。”一为“生生之谓易”,其意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动不居,一为乾坤日月之象,一为简易、变易、不易、一为宇宙之本,一般主为“易”以变“易”之意象为主导。近代易学研究者认为当今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对人、事物的辨析,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剖析。称之为“辨证法”。而《周易》是根据刚健者为阳,柔软者为阴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而对事物的辩证分析推断出吉凶。易学者称之为“易理”。《周易》的运用充分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循环的客观发展规律,从而揭示了宇宙周期循环运动的规律,故而称之为《周易》。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

易经是道家经典吗

《周易》出于儒、道之前,是“群经之首”,不独属儒或道,《周易》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根。一般认为是儒家经典,因为孔子(及其弟子传人)作《十翼》以注释《周易》,将《周易》的思想用于儒家人文。《易经》应指成书于殷周之际的《周易》本经,而不应包括战国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但是,在战国时期的文化典籍,如《庄子》、《苟子》在称“易”时包括了《周易》和《易传》。尤其是西汉,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合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易经》非道、释、儒任何所专属,道家的经典应该首推《道德经》。但因为《易经》所阐述的是天地运行之大道,自然界的规律皆在其中,而道家研究的正是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和谐的关系,所以道家也将《易经》作为经典,如《抱朴子》等,特别是道家炼丹术融入《易经》思维颇多。或者可以这么说,《易经》是一本超凡伟大哲学书,是任何其他科学的经典。究竟《易经》的道理与中国医理有多大关系?这是一个很奇妙的问题,要说起来,医理与易学是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诸位一定会说,既无什么太大的关系,还研究什么呢?这就要说到道家了。
在秦汉以前,春秋战国时代,道家有所谓“方士”之流,他们讲求修道炼丹。这些丹道派思想的发展,是由《易经》的原理演绎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是与《易经》配合的。
到了汉代以后,中医的哲学思想,也经过演变,外加道家的影响,而使得医理以《易经》的道理来诠释了。也就是说,透过间接的关系,中国医理哲学思想,却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了。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偏重于抽象,偏向于玄妙,这正是智慧之学,但也在学习研究及了解方面,增加了许多的困难。
中国五千年的医学历史,许多学派发展下来愈来愈为神奇,似乎是走入纯哲学的范围,但其实际应用的价值,却很令人怀疑。
所以,我们可以说,易学与医理之间,只是形而上的哲理的关系,至于形而下的法则方面的运用,却是大有问题的。
知道了啊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是诸子百家哪个学派的?

《易经》不能说是哪个学派的,他的起源比道 家的起源还早,它是一部由多个时期集成的哲学典集,起源大概可以说是从上古时期至战国时期,在历朝历代以至今天,不同的人对它都 有着不同的注解,它的内容,不光是简单的哲学,可以说他是集我国古代的哲学、经济、等为一体的典集,因此说《易经》属于哪个 学派的就太过于单一和片面了。《易经》是阐述天地世界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易经》是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
该书阐述了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该书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儒道两家共同的经典。《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其是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并称为“三易”(一说分别作于上中下三个时代,一说三本书均作于上古时期)。《连山》、《归藏》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典籍,有说《连山》与《归藏》不是失传了,而是被改了名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也有说《连山》与《归藏》于汉代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此二易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易经》,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广义的《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前两部已经失传。作者难以考证,有学者认为,是上三代,甚至东亚诸民族,朴素辩证法的长期流传总结,也有学者认为,出自周代道家之手。

易经和道教有什么关系

《易经》对道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易经》的助推,道教产生了基础立教理论、最高的神_以及炼丹的指导理论。因此,某种程度上说道源于《易》。
在教理上道教对《易经》哲理有所吸收,连道教的神_很多都来自于《易经》。道教中有八卦神--这可不是散布流言之神,而是《易经》中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

《易经》既是道家的,也是儒家的。《易经》承载了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是道家重要经典之一,儒家也有深入研究,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易经》简介

《易经》包括了《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道家思想主张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思想主张

儒家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它的九大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其中孔子提出“仁”,主张“礼”;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周易》、道教、佛教有什么区别,谁更厉害?

《周易》是中国本土文化,是先民对宇宙万物规律的总结,约3300年前,周朝初级的家、哲人周公总结文字资料流传,至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出世,整理并注解成为有系统的文献,也称《易经》。《易经》的宗旨是“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教人顺应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不是后世教人算命的。
道教起源於汉朝,张道陵发扬《老子》中的无为观点,渐渐演变成为,其实本来是老子的教学,和无关。因《老子》又称《道德经》,所以叫道教。注意:道教和道家是两回事,道家是老庄的教学,是春秋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之言。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3000年前出现在印度,49年讲经教学流传下来的,讲述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导人们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是至善的教育。佛教初期没有仪式,只有教学、上课、实践(修行)。
佛教於公元67年传入中国,和儒家、道家互相融合,共同教导社会大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周易>和道家思想有哪些异同

易学与道教思想.就其个别典籍来说.是由个体创作的.体现了某一个体的心灵轨迹,就整体而言.易学与道教思想则在一定层次一定深度上反映了全民族的某一方面的集体精神或者集体潜意识,但不管从个体而言还是从全体而言.易学与道教思想又都是历史的产物.它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某种追求.所以.我们决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来进行抽象的研究,相反.必须把易学与道教思想同先民们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状态联系起来考察.这样才能认清其历史价值以及特定的历史作用.一切离开具体的历史背景的研究不是错误的就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又强调易学与道教思想研究的历史性.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