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姻缘业障,业障消尽才有姻缘

爱情因果该怎样去消除业障

你真天才!爱情还受前世因果而不顺?那只是使你自己迷惘和逃避的借口!首先你得明白什么是爱情。简单的看法那就只是一个事实。而且只有未来,没有过去的!幸福是得靠自己创造的呀

婚姻恶缘,烂桃花,应持什么咒好

楼主,我是一个学佛多年的人,你听我说几句。
缘份是可以求的。
我说一下原理吧,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我们此时此刻所受的苦,无不是前世今生的恶业所致,我们此时此刻享受到的快乐,无不是前世今生善业的成熟,这叫善恶有报。一个人爱情不顺,婚姻不顺,找不到男朋友或女朋友。这和前世的所作所为,大有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叫因果。如果前生做了破坏人家婚姻的事,那今生当然婚姻不顺了。
那怎么办呢?方法就是,今生,从现在开始,努力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不急,这叫随缘消旧业,然后,不复造新业,努力作善业。然后以行善的功德,再去求菩萨,菩萨看在你改过行善的份上,就会帮你。
从佛家的角度来说,念佛,念经,吃素,放生,这些都是善业。
我转一篇文章给楼主看看,希望有所启发。
文章主人公先向菩萨许愿。如:求一段好的姻缘,有什么样的要求。等。然后承诺一段时间内(如三年内)念多少遍经文,做多少件善事与功德事。最后请求菩萨能够保佑他实现愿望。你也可以学习。
我向地藏王菩萨成功求到了好工作和好姻缘的操作细节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向地藏王菩萨求到了好工作和好姻缘
作者:锁居士(女 27岁)
阳光师姐按语:作者向地藏王菩萨求到了好工作和和好姻缘,但是同修们切不可僵化地照搬。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所有的佛菩萨都能够帮助我们,关键是看我们的心是否诚挚,我们与哪位佛菩萨有缘就可以求哪位佛菩萨,因为向与我们有缘的佛菩萨求救,我们的心容易真诚,容易和佛菩萨感应道交。此外,下文显示深刻忏悔非常重要,没有深刻忏悔,业障消不掉,喊破喉咙也枉然,再怎么求佛菩萨也没有用,因此请业障重的同修们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忏悔业障上,业障轻了,功德福报大了,才能心想事成。
我是一名27岁的女孩子,我学佛的因由是感情上和工作上的不顺利。我于2007年11月底参加了山西小院第10期的打七。通过明了因果,认真学佛,修行,我向地藏王菩萨求到了好工作和好姻缘。2007年9月,我失业了,北京人才多,工作少,面试的碰壁让我很难过。自从2004年大学毕业以来,我的工作很不顺利,经历过多次的失业和跳槽。不但没有工作,而且也没有好的爱情。我一个人在北京,没有了工作也没有爱情真的好难过。甚至有段时间我感到自卑,没有信心,对前途绝望。
一、明了因果
在山西小院打七的7天里,我明了了因果,我明白了我工作不顺利和爱情不顺利皆是果报。工作上为什么会不顺呢?工作上不顺,财运上的不顺利,皆是果报。我从2004年工作以来,不认真工作,上班迟到,拿上班当游戏。累的工作不愿意干,苦的工作更是不干。每天上班聊QQ, 工作上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用公司的电话聊闲天,偷懒,我样样俱全。像我这样的人,老天怎么能让我工作顺利呢?这就是因呀,因此,果报当然是自然的了。再想想以前,我小时候偷过别人的东西,假借不还,还很小气,嫉妒心重,怕别人比我强,阻碍别人事业的发展,怕别人占我的便宜,吃一点小亏就受不了。象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有好的财运呢?感情上为什么会不顺利? 一切皆是因果呀。“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这是《地藏经》里的原话。
所有感情上的不顺利,都是由于累生累世邪淫的果报。我们在世间所做的一切善事与坏事,都是要承受果报的。我们前世和今生在感情上伤害了别人,那么我们的果报就是要被别人伤害。所以要想有好的姻缘就要断除邪淫,真心实意的对待别人。可我从恋爱以来贪图富贵,贪图财物,眼,经常看不起别人,犯邪淫,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有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婚姻呢?什么是邪淫呢?邪淫包括一切除夫妻之外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之中包括婚前同居,婚外恋,卖淫嫖娼,谈论不净之事,看不净之书和音像制品。明了因果后,我就经常在地藏王菩萨前忏悔,忏悔我累生累世的不认真工作,阻碍别人事业的成功,忏悔我累生累世的邪淫,当我跪在菩萨面前读颂《地藏经》的时候,我的眼泪哗哗的往下流,我感觉那不是我的眼泪,好像是我冤亲债主的眼泪。有时候我哭得痛不欲生,连话都说不出来,我真心的发露忏悔,感动了地藏王菩萨。
二、向地藏王菩萨求工作
山西小院的冉居士说地藏王菩萨有大威神力,求工作,求姻缘就向地藏王菩萨求。于是我想工作很着急,我先向地藏王菩萨求工作吧。于是我给地藏王菩萨写了一封求工作的信。求工作疏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弟子真心求忏悔。弟子工作不顺利,坎坷都是因为弟子前世和今生阻碍别人工作和事业的成功,不认真工作的果报。弟子真心求忏悔。弟子错了,弟子迷惑无知呀。弟子工作不顺利,找不到工作,父母最担心。而且弟子工作没有着落,也不能安心修行。求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赐给我个满意的工作,以孝敬父母,安心修行。希望我的工作能够:
1.薪水令我满意。
2.公司最好在市中心。
3.离家不要太远,因为我想抓紧时间读经学佛。
4.工作稳定,能让我长期发展,最好能干比较长的时间。
为此弟子发愿:
1.读颂《地藏经》500部回向我的冤亲债主,求菩萨慈悲让他们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2.从今以后再也不做防碍别人事业发展的坏事,尽自己的力量去施舍。
3.发愿做善事1000件。
4.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别人学佛。
5.发愿从今以后认真工作。之后我就每天认真读颂《地藏经》,每天晚上跪在地藏王菩萨像前把这封“求工作疏 ”读一遍,真诚的忏悔。白天走在路上给老人让座位,遇到乞讨的人施舍,放生,捐钱助印经书。记得在一个月之后,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大街上走着看到一个拉二胡乞讨的老人,我的心都碎了,我毫不犹豫的施舍给他10元钱,他非常开心。之后第二天,我就找到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工作和我提出的条件完全一致,而且公司里的同事跟我都是善缘,我们之间和睦相处,很开心,工作顺利,老板宽容。我明白了,帮助别人要以真诚心,我以前帮助别人没有真诚心,而且还要求回报,我很惭愧。以真诚心,不求回报的心帮助别人,施舍别人,就能和菩萨感应道交。(2009/2/10 上午 01:20:05)
三、向地藏王菩萨求姻缘
工作求到了,每天开开心心的上班,可是姻缘还没有。我的父母很着急,天天催我,我心里也着急。于是我就又开始向地藏王菩萨求姻缘。求菩萨赐给我一个好姻缘。通过转心向菩萨求到了姻缘 我也写了一封“求夫疏”给地藏王菩萨求姻缘,每天跪在菩萨面前真诚的忏悔。可过了几个月,没有找到。有一次我在网上跟一位师兄聊天,我说我向菩萨求姻缘,怎么就求不到了呢?那位师兄问“你能告诉我你向菩萨求的姻缘是什么样的吗”?我说可以,我就把我的条件告诉那位师兄,我说我向菩萨求一个“长得好看,家里富有,工作好,对我好,还认真学佛的男朋友 ”。那位师兄听后说“如果他是菩萨他就不会满我的愿,因为我的内心还流露着贪恋色和物质的心,佛菩萨只会帮我们断除贪心,绝不会增长我们的贪心,你应该向菩萨求个利于你修行的姻缘 ”。我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可是我还是很难断除我的贪心。后来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
男的贪色,女的贪财是决定不会幸福的,不但不幸福,而且还会招来很大的不幸。
断除邪淫是幸福的根本。邪淫的危害很严重,它会大大减少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出现的机缘,使有可能白头到老的夫妻变成只是一段缘分。
真正可靠的爱情和婚姻是建立在2个人有共同的信仰和脚踏实地的生活之上的。共同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相互之间共同关心和爱护。
美满的婚姻是一个人的福报,要积累福德。想要富贵的生活,福德积累够了,财富不求而来。反之,没有福德的人求福贵是求不到的。这时候我改变了我求姻缘的标准,写了一篇“求夫疏 ”向地藏王菩萨求姻缘。求夫疏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由于弟子累生累世邪淫,不孝父母,导致今生爱情不顺利,弟子真诚求忏悔。弟子遇到佛法后,明了因果,自己造的孽,应当承受果报。弟子以真诚心向地藏王菩萨求忏悔,向冤亲债主求忏悔。求菩萨慈悲,赐我一个幸福的姻缘,共同孝养父母,弘扬佛法。希望他能满足:
1.真修行,真学佛,恪守五戒,共建佛化家庭。
2.人老实,真诚,孝顺父母。
3.工作稳定。
4.家庭条件和我差不多就行。
5.长相和身高能让我满意就行。

为此,弟子发愿:
1.从今以后不再犯邪淫,断除身口意不净之业。
2.尽自己的努力去劝告别人邪淫的危害。
3.坚持读颂《地藏经》,发愿500部回向给我在感情上所伤害过的人。
4.尽自己力量放生,助印经书。
5.发愿做善事1000件。

我每天都跪在地藏王菩萨像前真诚地读一遍这个“求夫疏”,忏悔,放生,读经,助印经书,也都坚持做,过了3个多月,有一次我去庙里皈依,遇到了一位师兄,我们2个很谈得来。交往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的条件和我向地藏王菩萨提出的条件几乎一致。他是个真修行的好师兄,在学佛上帮助我,我们一起吃素,读经,念佛,修行。地藏王菩萨大慈大悲,我如愿以偿的求到了好姻缘。
四、修行一年多的体会:
1.“境由心转 ”。转心是关键,心转了,境才会转。我是独生女,我有个很重的习气那就是凡事别人要先对我好,我才会对别人好,别人要先给我付出,我才会对别人付出,不喜欢吃亏。所以从小到大,我总遇到小人,而且没有朋友真心实意地帮助我。学佛后,我明白“境由心转 ”,我决定自己先付出,先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看看我的境能不能转过来。通过这1年多的做善事,听经,读经,忏悔,真心的帮助别人,我发现我的境是真的变了。我感觉我周围的人对我很热情,很好,真心实意的帮助我,和我以前的那种状况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得出一条结论“学佛修行,要先改变自己”。
2.在修行过程中遇到恶缘那是在消业障。我在求姻缘的过程中还遇到过好几个恶缘。每次我遇到一个男孩子,我首先就求菩萨,求菩萨帮我判别这个人跟我是善缘还是恶缘。如果是善缘就让我们2个顺利交往,如果是恶缘就求菩萨帮我赶快断掉,很灵很灵。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学佛的师兄,他是打着学佛的名号来骗色的,我求菩萨帮我判别他和我是善缘还是恶缘后,很快我就发现他已经结婚了。如果不是菩萨加持,我是一定会被他骗了的。
3. 坚持不懈。山西小院6部曲坚持不懈,吃素,颂《地藏经》,忏悔,放生,行善,念阿弥陀佛圣号要坚持下去。当我们在求工作和求姻缘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放弃。我们求不到是因为业障重。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有的人业障轻,求几个月就能求到,有的需要求1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求到。但是也靠个人修行的精进程度。有的师兄每天坚持7部《地藏经》,这样业障消的更快。

4.对于已婚的人,如果婚姻不顺,不要抱怨,要先找自己的因。婚姻不顺一定是前世你做过伤害别人的事情,通过山西小院6部曲,吃素,忏悔,颂经,行善,放生,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定能改变。我认识一位已婚的师兄,她婚姻很不好,可她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读经修行,做善事,忏悔后,半年以后,她的婚姻就彻底变好了,现在很幸福。
5.吃素很重要。年轻人感觉吃素很老套,其实吃素非常重要。我们吃的动物,海鲜都有灵性,它们会附在我们身体和周围向我们讨债,扰乱我们的生活。吃素是学佛的开始,吃素就是不再和其他动物生灵结怨。我们年轻人很难断荤腥,这个不用担心,只要真心实意求佛菩萨加持,我们一定能断。最近有位师兄她跟我在山西小院打七时住同一个宿舍,前不久她生了个女儿,她在怀孕的时候坚持修行,给肚子里的胎儿读颂《地藏经》,生出了一个非常听话的宝宝。我相信我结婚后,只要按照6部曲修行,也能向地藏王菩萨求个善缘的宝宝。
最后,还是那句话,叫随缘消旧业,不复造新业,一时如果没效果,不急,菩萨不可能直接改变你的命运,这就好像一个犯人,判了10年刑,菩萨能随意让他免刑吗?只能教他改过,行善,立功,然后才可帮他减刑。
改过,行善,要达到心想事成的境界,也需积善,等待善业的功德大过往昔的恶业的一天。
还有一点,世间法也很重要,不可坐等菩萨帮你,不可坐等缘分降临,要自己努力去找哦。自己努力,菩萨起个助缘的作用,自己99%的汗水加菩萨1%的指点。
我出一个主意,网上有个世纪佳缘,交友征婚的网站,有照片的。你去选选看,最后祝楼主早日找到心仪的对象。

业障 姻缘

佛经就夫妻关系的开示(想有幸福婚姻呢就看看)
最近论坛里有关夫妻关系、家庭问题的内容增多。《善生经》里释迦牟尼佛讲述了夫妻关系的问题。夫妇之间该如何相处。介绍给大家: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媟。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 。
(丈夫对待妻子、尊敬妻子有五件事情。第一就是以礼相待。尊重妻子,作为丈夫是不可以不尊重妻子,至于打骂之类的问题就更不应该了。
其次是威严不媟。 这个威严并不是要整天板着脸,一丝不笑。威严是要有个大丈夫的样子。媟,是轻薄、不庄重。就是不要猥亵。男子汉的要有男子汉的气度。
第三呢,是衣食随时。就是要供养家庭用度,随时衣物饮食都是丈夫的责任。挣钱养家哦。
第四,是庄严以时。这个庄严可不是庄重的意思,是指装饰,打扮。要负责妻子的装饰、首饰。凡是结婚后不给妻子买首饰衣物的要痛心忏悔,痛改前非,直奔商场...............。
平时该送花送花,该给巧克力给巧克力。
(看到这里女同胞们是不是对世尊非常崇拜啊)
第五,是托付家事。家里的事情嘛,让妻子作主。由她打理。我们只负责国家大事就可以了。)
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
(妻子呢也有五件事情,对待丈夫。这可是非常有智慧的家庭哲学哦。
先起、后坐。这是个礼节啊,而且还挺古老。现在都是女士优先了嘛。其实这里说的是尊重,在礼节上。其实在家里自己怎么过无所谓。在外面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现在不讲究女性该先起后坐,但这个问题还是如此。在外人前一定要尊重丈夫,男子汉们都比较好面子的。这个就不多说了。
和言,言语在女孩子来说特别要避免刻薄、尖酸,如果女人和颜悦色,说出来的话要比音调调高八倍更有效。糖衣炮弹成功率比较高。很多婚姻问题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如果你想婚姻幸福,那么家庭当中如果做到和言,成功了一大半呢。
敬顺,一说这个恐怕很多女同胞要不高兴了。为什么要敬顺他,而他不敬顺我?其实敬顺不是说你什么都顺从。是指你要尊重丈夫的想法和意愿。有关于家庭的问题你的想法不是不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要尊重对方的想法、习惯。不要试图改变他什么、塑造他什么。如果你真的敬顺、尊重,大丈夫们倒是一般很容易被同化掉。
先意承旨,是什么?是指不等到他开口就能知道他想什么、要做什么。帮他做好。这个要求很高哇。其实并不是那么困难。结婚多年的老夫妻很多都可以如此的,对方还没开口,就知道他要什么。更何况男人的想法并不难琢磨。如果你能做到这种境界。不要说担心什么第三者、婚外情。你就是赶他出去,他都赖着不走地。)
如是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假如这些都做到了,那么对方则会安心,我们也不会担心什么婚姻问题。)
(转自地藏论坛刘欣师兄)

如何忏悔业障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一)----------------------中国佛学网
相关标签: [忏悔] [观点] [事忏] [理忏] [菩提心]
一、什么是忏悔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到东汉末和三国时期开始扩大其影响,经魏晋南北朝期间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中的磨合,至唐宋,在精神领域,终于成为与儒、道既对立又互补的鼎足而三的思想文化体系。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作为其理论和活动的一个部分,“忏悔”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世尊在《业报差别经》中讲到:“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这里讲我们如果做了恶事,造了恶业,但是后悔了,对于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恶果十分恐惧,深深自责,发誓以后不造。这样果报就是做而不集,业果最终不会聚集显现,这一“作而不集”其实讲述的就是忏悔。
众所周知,“忏悔”乃汉译佛经中一个中外合璧的词语,“忏”为梵文“忏摩”的音译,“悔”则为“忏摩”的汉语意译,“忏摩”的原义为有意或无意地触犯了别人而请求原谅。梵语中另有“提舍那”一词,意为“说罪”,即通过检讨自己的过失以求消除罪孽。在初期的汉译佛经中,将二者混而为一,省略称之为“忏”,又因为请求原谅与检讨过失皆出于自责,而自责与“悔”的心理情绪相通,故于“忏”后又附之以意译之“悔”。这样,“忏悔”就具有了自己承认并对人发露所犯罪过以求容忍宽恕之义。“忏悔”在佛教的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佛教教规规定,信徒皈依佛门之前,必须首先忏悔往业,然后方可为僧团所接纳。出家修行后,若有过犯,应随犯随悔,至少应于每半月集会诵戒时,予以悔净。
二、如何忏悔
有生死就有轮回,在我们无法计算的轮回中,自己造作了无数的恶业。龙树菩萨云:一切痛苦皆由恶因而来,一切安乐皆由善因而来。因为这些数不清的身语意三恶业,阻止了纯净的菩提心从心底生起,我们要求得解脱的道路就会障碍重重,忏悔是此时此刻唯一的办法。
忏悔有理忏与事忏,佛教讲“一切唯心造”,一念善则善,一念恶即恶。理忏的道理就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心空则罪消,但此理过于高妙,没有特别的佛教修养功夫和深厚的慧根及善根不能得。佛教通常所说的忏悔是事忏,事忏乃是按一定的修忏法以忏除罪业(心、事两方面)的佛教活动。汉地通行的忏法有两类:一类是集诸经法义,忏悔罪过;一类是依天台教义,修习止观的行法。
据佛教史载,最早的忏法是刘宋时代出现的药师行事。《药师忏》是一种专为消灾延寿的,现在所通行的《梁皇宝忏》是梁武帝萧衍根据大乘佛教的经义,召集京邑大德,专为讨论僧人是否应实行断肉制而定出。佛教原实行禁食“荤”制,“荤”是专指大蒜、葱这类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食物,“荤”与“肉”是两种概念。印度佛教实行乞食制,而印度的素菜类种植也比较贫乏,僧人沿户行乞,所食物品随人施舍而定,只要不是亲眼见到被杀,或专为“我”而杀的肉类,僧人乞得皆可食。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行乞制度逐渐改变,且汉地特产丰富,有条件实行断食肉制。提倡吃素,更能体现佛教的慈悲利生精神,所以,僧人素食,经梁武帝的提倡,自然被佛教界接受而在汉地流行,并成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除《梁皇忏》外,现在比较通行的还有《万佛名忏》和《慈悲水忏法》也属同一类忏悔法。
修习止观的忏法创始于智顗大师,该法有比较严谨的组织程序,总有十条:一、严净道场;二、沐浴净身;三、以三业(身、口、意)供养;四、奉请三宝;五、赞叹三宝;六、礼拜;七、忏悔;八、行道旋绕;九、诵经;十、坐禅正观实相(诸法之究竟)。后世天台宗学者依循这个组织形式,编制了多种忏法,如《往生净土忏愿仪》、《大悲忏法》、《地藏忏法》等。这类忏法的本旨是借礼赞行忏以安定身心,通过诵经、坐禅正观诸法实要(究竟),如是周而复始的修行,以期悟入佛道,证得圣果。
三、七种忏悔心
忏悔的时候,有所谓的七种忏悔心,借由这七种心,一方面对自己产生深刻而强烈的提醒作用,一方面也能唤起利他的慈悲与智慧的空观。
首先是“大惭愧心”,世间上的人,一天到晚关心的是什么?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怎么样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音乐,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头不停地追逐美味,身体不停地追逐妙触。人们很少能够去考察生命的内在,只知道随着欲望而忙碌。由于一味地执着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这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迷己逐物”。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孤独,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唯有对自己的言行生惭愧心,才能进一步有忏悔的意愿。
其次为“恐怖心”,知道自己所造的罪业深重,知道业果的报应不爽,而生起担心命终堕入恶道的恐怖心,这种怖畏心,能提醒自己随时随地注意身口意三业。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说明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所种的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时造作的业因,又正是自己未来应受的果报,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错,即经中所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二)-------------中国佛学网
相关标签: [忏悔] [观点] [事忏] [理忏] [菩提心]
在丧失了因果正见的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并没有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导致人心迷失、道德沦丧、社会动荡、家庭破裂。嗔心的放纵,使得世界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暴力枪杀频频发生,人们居无宁日食无安日;贪心的放纵,使得上行下效,人们沉溺于花天酒地之中,不顾一切地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于五欲之中的人们开始饱尝难以尽述的苦难:风雨不调、污染严重、灾难频仍,天下之大已经难以找到一方纯洁的净土;没有了亲情的抚爱和传统美德的熏陶,现代孩子只能任随社会的污流毒蚀幼小的心灵;杀业的泛滥、性欲的放纵,带来了癌症、爱滋病等可怕的绝症,人们的身心健康普遍受到了威胁;吸毒的瘾君子们被毒品摧残得成了人间活生生的饿鬼。有了恐怖心,也就能产生“出离心”,知道生死流转的恐怖与无奈,并能因此对这种流转之苦产生出离心。
但是只知道自己出离是不够,还要能希望众生也远离这种流转之苦,这就是“菩提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不分亲、疏、厚、薄,也不论对方是否对自己有害或有益,都平等没有差别,这就是“冤亲平等心”。
而我们之所以能从三界火宅中得救度,最要感恩的是佛菩萨的慈悲智慧以及诸大善知识的指引,因此在忏悔业障的同时,也应生起“感恩心”。
最后,则应以佛法的究竟义来看忏悔,知道罪性本空,一切都是因缘而生、颠倒妄执而起,“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方面仍能积极忏悔罪业,一方面在忏悔之后,放下心中的挂碍,以清净心继续精进修行。
四、四力忏悔
佛经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深明因果,知道种恶因,必受恶报。因而从言行上,甚至在起心动念处,严防种错了因,就避免受恶报。而凡夫不畏因果,平时纵贪嗔痴,犯杀盗淫,大胆妄为,什么坏事都敢做,直到恶报现前,才恐惧后悔,已毫无用处。我们学佛的人,应学菩萨修行,一方面净化身心,检点言行,处处止恶防非,不再种恶因;一方面时时为众生设想,多做利人的事,广种善因。这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利己利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益的光明大道。要想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也必须从这里做起。
学佛,其最基本的一条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教认为,行善是功德的积累,成佛的基础,罪恶则导致众生的生命轮回之苦。罪恶的生起,在于众生的“无明”。无明就是不明存在的本质,生命的究竟,所以也叫“惑”。此惑能生诸业,而导致各种相应的果报。众生的“惑”主要表现为贪、嗔、痴三个方面,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戒恶,既要断除过去所造的种种恶业,又要斩尽那些造恶作业的心念,所以佛教要求学佛者应有一种惭愧心、警觉心。
忏悔是消业、去灾和功德积累的前提,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承担。如依四力忏悔,则可以使重业减轻,轻业变无,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首先是出罪力。我们应该醒悟到从无始以至今生,因为贪嗔痴慢所犯下的一切罪业和这些过失招致的可怕业果,在三宝前要诚恳地发露,不要有一丝隐瞒,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造作,把痛苦的种子从心里拔除。所谓人命呼吸间,要思维人生无常,遭罪无义,死后诸般可怕之事,珍惜这个可以忏悔业障的殊胜因缘。
其次是依止力。三业不净,轮回的痛苦就不可避免,只能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因此必须要在生前寻求救护者、寻求清净所依。经典告诉我们佛陀具有圆满的功德,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佛法,能避除一切众生的畏惧痛苦,给予究竟安乐;并且一切菩萨也是我们的依止对境,也能清除我们的罪障。依止力就像中毒的人寻找良医为其救治,我们一旦对恶业生起了厌患,明白自己所造恶业的可怕,也需要有对治的良医好药。此处以总依三宝,别依菩萨作为忏罪的依止。
第三是对治力。通过发露并找到所依以后,要尽快的闻思修佛法,调伏烦恼积集资粮。认识到有机会修学正法,解救自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丢失谁能给我们大无畏的心境,如何能脱离生死之苦呢?我们没理由再懈怠放逸。对治力的修法很多,有皈礼诸佛、持念佛号、读诵大乘经典、信解空性、观念百字明等,塑像造塔供养等等。经中提到:修忏悔也是一种积集资粮的方便,不但不失坏善法,而且能增长善根。如此看来对治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婚姻不美满,是因为自身业障太重吗

感情牢固才是关键

请懂得大师说说,婚姻痛苦是不是有业障?

对异性的一种欣赏是喜欢,彼此了解心意的是相知,能够在一起的是相伴,白头到老的是相随,直到生命的尽头仍有着如一的情感的是爱情,能一辈子监守着这份爱的,才是真爱。对异性的一种欣赏是喜欢,彼此了解心意的是相知,能够在一起的是相伴,白头到老的是相随,直到生命的尽头仍有着如一的情感的是爱情,能一辈子监守着这份爱的,才是真爱。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