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道理福报,看完易经明白什么道理

你认为易经到底告诉了中国人哪些方面的道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是非常的伟大的,其中古人的很多著作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其中包含着非常高深的道理。就比如《易经》,《易经》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几乎包含了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对于易经有很多的教授也对其进行了解读,从中不难看出易经告诉了我们做人的许多方面的道理。万物相生相克,我们要找到其中的一个平衡点,才能更健康更平安。我所感受到的道理就是提醒我们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顺从自然,就会得到吉祥。也就是说,我们所重在人,在自己。

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易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古代,人的寿命要远远短于现在,四五十可能就是大部分人的寿命长度了。

但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七十岁已经算不上古老稀了,百岁长寿老人屡见不鲜。

但是,不管人的寿命是多少岁,你有没有想过,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的周期,比如说什么样的人长寿?人到了多少岁是个坎?有没有固定的周期呢?


科学的论证

20世纪初,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在一天中也存在着器官敏感程度、体温、血压等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并把它称为“生物节律”。

20世纪中叶,有的科学家开始把这种生物节律比作钟表,“生物钟”概念被正式提了出来。一个人的生命有多久,主要看他的“生物钟”的循环多少次。

在1960年,美国科学家在对人体细胞研究发现,一个正常人一生细胞分裂的次数是50次。每分裂一次的周期为2.5年,据此推测出人的寿命应该是125年左右,但因为多种原因,在分裂30次左右时,分裂能力已经走向衰弱。


易经中长寿的奥秘

在中国古代,人的寿命在易经中有所描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保本节用的方法,告诉大家尽量少消耗生机,自然能够延长寿命。

判断一个人是否长寿,易经中也有描述,注意观察这个人的人中穴位,细而长的人说明他有长寿的潜质。


还有通过耳垂进行判断,一个人的耳垂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观察它的饱满程度和光泽程度,越饱满、越光泽说明这个人精神抖擞,心脾肺肯定没有问题,这个人注定会很长寿。

当然,这些推断是基于这个人其他器官是完好的,比如说一场意外,导致大脑受损,这样的属于个例,我们不做讨论。


人想要长寿,就要注意这两个年龄段

《易经》中提到的兑卦和艮卦,它们所代表的的数字分别是7和8,在八卦中,7表示少女,8则是少男,仔细研究的人会发现,人的生命周期很多都与7和8这两个数字有关。

一些研究易学甚至是现在的科学工作者,都认为7或者8就是生命循环的一个周期,7的周期是7-84岁,8的周期则是8岁-73岁。

所以说,到了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大家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只有把自己身体养好,身体自然就会强壮起来,长寿的秘诀也就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这也是在易经中领悟出的生命真谛。


《易经》是一本关于人生的“答案之书”

《易经》不只是一本天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答案之书”。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包罗万象、广大精微,被誉为“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源头,儒家、道家皆以为经典,几千年来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我们学习和了解《易经》,不但能看到自己的先天禀赋,还能帮助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的规律。

《易经》可以告诉你,根据今时今日的条件,如何选择才是最正确的。每选对一次,成功几率放大10倍、20倍。所以说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读懂中国《易经》。


可能很多人包括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觉得《易经》太过于高深,又是文言文,别说是将里面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就是光读起来就很费劲,也很无聊,即使想读也有些力不从心。


但一次有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图解易经》,分享给我,我读完后受益匪浅,很让人惊喜,后悔怎么没有早一点读一读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完全不存在读不懂的情况。

让你既不用费力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备专业易经的专业知识。


这本书是采用图解的方式,深入解析《易经》原文中的道理,通过图画、图标并结合实例,让原本枯涩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一看就懂,一读就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奥秘。


《易经》是群经之首,智慧源头,一经在手,运转乾坤。

告诉了我们人生不容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活得有模有样,活出自己最喜欢的样子。人的寿命是七八十岁,《易经》告诉我们长寿的秘诀在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易经:一个人发财前,会出现3个坎熬过去,福报就会源源不断,是这样吗...

易经:一个人发财前,会出现3大坎,只要熬过去,福报源源不断

志向未立的迷茫

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并不是我们做事时,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失败。一个人能够屡败屡战,至少说明他有奋斗的目标,有努力的方向,而且一直在向着目标前进。

人生最怕的其实是一个人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种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最终将会变得碌碌无为甚至迷茫终老,这才是人生最可悲的地方。

挫折时的灰心

大教育家培根说过:“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遇到挫折的确让人痛苦,会让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让人恐惧对手的强大,这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一个坎。

面对困难和挫折,如果迈不过去很可能意志消沉,如果熬过去才能让自己脱胎换骨。古人说:“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把困难熬过去,人生就还有机会。

曾国藩说过:“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顺境时的满足

网络上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一个无惧困难的人,往往不会被困难打败,但是一个轻视困难的人,却很容易被困难绊倒。”

精神富足的人,总是能在生命中绽放光。但是有些人会因为自己取得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见人就会炫耀,这样的人,太容易满足,没有长远的眼光,更没有什么追求。

悟透易经中的道理能帮你度过人生的坎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广大精微,包含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被称为“大道之源” “群经之始”。

《易经》曾被认为是关于一本算命的书,但是人们发现,这本书里将人的修养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阶段怎么处事都讲到了极致,也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

易经讲的就是天地之间的法则,是一门穷究天人之际遇的学问。易经传承几千年,有很多的易学家,研究很深了,非常了不起,但是从来也没有人能全学完的,全部解开易经,但是有些学习易经的人却更容易成功。

《易经》中的“厚德载物”

很多人认为“物”就是金钱,是房子,其实这个“物”指的是我们天天所想的一切事物,健康、长寿、子孙等等都属于物。

所以厚德载物,在这里就换成“厚德后得”,因为只有把德积厚了之后,才能得到。

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

照着这个公式一看就明白了,如果我们缺物,就知道我们缺德;

如果我们薄物,就知道我们薄德;

如果无物,就知道我们无德;

如果厚物,就知道我们厚德。

这就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转化的结果,因能量的变化所产生的现象。

图片 生命中一切现象 都是受能量影响

例如我踩你一脚,你会瞪我一眼,都是因为能量在平衡。

如果我不想让你瞪我,我马上说一句对不起,这一句话就能平衡能量。

每个人过去挖的坑,深度不一样,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每个人填坑的速度也不一样。

有些人速度快一下子就填满了,有些人的坑比较浅,一个月就填完了,所以这些人的道路是平坦的。

有些人过去挖了百米千米的坑,平时又不太努力,所以这个坑永远都填不完。

孩子好或不好;身体健康或不健康;生意顺利或不顺利,这就是个体的差异。

生命中一切的现象,都是受能量的影响,都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的再创造。

就如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蓄电池,蓄电池的电量不是固定的,它是变化的。

我们随时都可以改变生命中的蓄电量。

但是在这一刻没有采取改变时,它就是一个定数。

有些人拼命去赚钱,就是把蓄电池里的电全部转化成金钱,当然他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有时候拿钱去填补坑还不一定填得上来。

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人该得的他没有得到,觉得他是一个傻瓜。

其实我们要知道,该得的他没有得到,他的能量依然储存在蓄电池中。

这些能量可以转化成长寿;转换成健康;还可以转化在子孙身上。

因为能量是可以转化的,电能可以转换成热能,冰箱制冷、灯泡发光,实际上都是由电能转换而来。
一切会自动平衡

所以一个人开不开心,家庭和不和睦,这些都是由能量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的“德”比“得”高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当“德”比“得”高时,这个人就会无法拒绝得到。

就像天降福,为什么要降福呢?就是因为他德厚。

如果相反,“得”比“德”高了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个人就会无法抗拒地失去,必定会出现灾难。

就像有些人好不容易赚到钱,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看病就花了几十万。

因为宇宙有一个规律,万事万物会自动恢复平衡,所以才会产生这个现象。

过去我喜欢与乞丐和流浪汉聊天,通过聊天可以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因果规律。

曾经我遇到一个乞丐,他之前在做屠宰业,赚了一万多,在80年代这已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一次,他的同乡把1万多都借走了,三年过去了都没有还。

腊月三十,他怀揣着一把杀猪刀到了同乡的家里,心里想着要是同乡再不还钱就动手。

同乡看他来了还是不打算还钱,但是同乡的女儿告诉父亲:

“爸爸,我们家也有钱,就还给他吧。”

同乡听后,及时把钱还了。幸好同乡把钱还了,不然让自己惹来杀生之祸。

乞丐看到钱到手了,心生欢喜,那一晚就住在同乡家中,第二天同乡送他到马路上赶车。

正值冬天,他在冰天雪地中等车的时候,一辆车冲过来直接把乞丐撞翻,他进了医院。

治疗的费用不仅刚好等于要债换来的钱,还失去了一条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乞丐得到的比他内在的德多了。

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德不配位”,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时,应该感到恐惧,应该自省自己外在得到的是不是比内在多了,多了就要补德。

有智慧的人会将多余的主动奉献给社会和世界,这样“得”和“德”的天秤就会平衡。

如果不主动贡献,天秤就会失去平衡。

这就是: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
行善是一件快乐的事

经营其实是积德的工具,如果我们不去积功累德,最后得到的只有两个字:危险。

就像《大学》中所描述的: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仁者愿意把外在的东西回归内在。

事业是渡人的平台,金钱是利人的工具。

《法句经》中说:“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

一个人恶贯满盈是怎么来的,就是小小的恶积累而来的。

大善也是积累而来的,不要以为捡一个垃圾,节约一张纸是一个小善,觉得无所谓。

一个人会有这么大的福报,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

其实,我们在做这些善德的时候,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当行善变多后,你会慢慢养成习惯,就会发现,那不仅是善,那是一件快乐的事。

行善好像是为别人在做什么,它变成一种快乐,积微善,成大德。
如何积攒能量和福德

我们该如何去积累福德,积累能量呢?

第一个方法叫:种福田。

佛家有三大福田,第一个叫报恩福田,又称“恩田”;

第二个叫做功德福田,又称“敬田”;

第三个叫做慈悲福田,又称“悲田”。

“田”的意思就是能够生长,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后,种子能够获得营养生长,所以我们称为福田,田里能长出福。

报恩就是报父母的恩;

功德福田就是去随喜和弘扬圣贤的智慧,去感恩和礼敬祖宗的智慧;

慈悲福田,就是去关怀弱势群体。

在我看来,所有员工对老板来说都是弱势群体,不是员工为老板打工,而是老板为员工在干活。

因为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没有树根又怎么会结果呢?

所以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会去感恩那些成就他的人,一个有智慧的老板一定会去感恩员工和顾客。

第二个方法叫做:报四恩。

第一个是父母的恩;

第二个是师长的恩;

第三个是国家的恩;

第四个是众生的恩。

通过报恩,我们可以获得能量,可以积累福德。

如果一个人没有最基本的能量,他是无法成就生命中的现象。

就犹如没有面粉不可能想要有包子、饺子或者油条,因为这些食品都是由面粉变化形式而来的。

所以我们要透过报恩,去获取能量,再用这份能量去祝福别人。
第三个方法叫做:行十善。

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能量。

身方面有三种、口方面有四种、意方面有三种。

佛法中说:“身三”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就是: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

“妄语”就是说假话,“恶口”就是说别人的话;“两舌”就是搬弄是非;“绮语”就是说花言巧语。

“意三”就是:不贪、不嗔、不痴。

人生为什么会不幸福?

根本就在于我们有六种根本烦恼,即佛家所说的“贪嗔痴慢疑”。当我们把这六种根本烦恼减轻后,人就会幸福。
人有善念

天必佑之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

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我的一个朋友,每年都会偷偷资助几个家庭困难的高考生,一直是别人替他联系,他从来不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

我不解,问他原因,他告诉我说:

一是为了维护孩子们的自尊,让他们有尊严地接受帮助。

二是不让他们有思想负担,想着以后报答他什么的。

我更加不理解了:“那你图什么?”

他说:

“快乐和安心。这些年,我的公司一直做得很顺利,有小到大,由弱到强,我觉得这一切都离不开自己的每一个善念,每一次善行。

我做点好事,不是为了扬名,只是让自己更心安。所以,我做了好事很少有人知道。”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这个天,就是你周围的环境和人。

生活自有自己的因果循环,它不满足于任何人的私心贪欲。

一直善良下去,只问自心,不问得失。

我始终认为,善,是人性中所蕴藏的一种最柔软,但却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

不管如何艰难,我们也应该坚持善良;不管多么孤独,也要坚守人格的高尚。

因为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

因为聪明只是一种天赋,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

你付出了善良,或许不会马上回报,但一定会在另外的空间节点,得以弥补。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易经的智慧

《易经》这部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家喻户晓。下面分享其中的十句名言,再次感受一下古人的大智慧。
一、潜龙勿用。

古人的经典,向来是言简意赅,惜墨如金,每一个字都不会随便乱用。这个“勿”字就用得非常妙,非常传神。他不说“不用”,而是说“勿用”,就是告诉我们,你要真是条龙,真有本事,还是要用的,还是要服务社会,但不可冒冒失失,随意乱用,要等待时机成熟了才可以用。
二、君子以厚德载物。
现在很多人求神问卜、烧香拜佛求福报,其实这些都没有用,我们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福报的根本是德行。你没有敦厚的德行,即使给你福报,你也承载不了,反而会变成灾祸。
三、君子以俭德辟难。

每个人都希望远离灾难,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俭德。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尤其是奢侈和贪欲,最容易招来祸端。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能够保持俭朴的德行,就能避免很多麻烦。
四、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君子为人处世,谨言慎行,从来不说废话、空话,所以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君子做事,能够持之以恒,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五、君子以反身修德。
君子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推卸责任找借口,他会反观自省,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德行。
六、一阴一阳之谓道。

任何事情,至少都有两个方面,那就是阴和阳,两个合起来,阴阳和合,就称为道。换句话说,只有阴,或者只有阳,那就不能称为道了。
七、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如果只知道积累财物,却不知道谨慎保管,并且还很高调,到处张扬炫耀,就等于主动诱惑别人来盗抢。如果一个女子打扮的又妖艳又性感,就等于是勾引别人,让人来调戏侮辱你。
八、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任何自然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的形式存在的。人和万物一样,善良的人会和善良的人在一起;修道的人会和修道的人在一起;自私自利的人会和自私自利的人在一起,要想看清一个人的本质,看看和他交往的人群,也就大概有所了解了。
九、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一个教育儿童的原则,教育小孩,你不要去要求他,你越要求他,他就越不爱学,越不懂得珍惜。应该是让他来求我们去教他,那样他才会珍惜机会,才会认真听讲,才能学到东西。
十、履霜坚冰至。
当你踏上初秋的轻霜时,就预示着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这句话通过自然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任何事情发生之前,都有它的先兆,一定要趁早做好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这3种人最有福!《易经》泄露了人生的秘密,看看你是哪一种呢?

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周易》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应当效法大地的品德,用厚德承载万物;要效法上天的品德,以刚健的精神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是在大地之上种下福田,而自强不息则是为自己争取更广阔的天空。

自强不息的本质,就是众多经典中所说的:日新其德。阴阳相摩,八卦相荡。世界时时都在变化,万事万物在下一刻都是新的。

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在进步,永远不满足。有智慧的人应当效法阴阳变化日新,不断改掉过错,在岁月的流逝中修养自我,升华自我。

二、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意思是,所说的善人。人人都尊敬他,上天也会保佑他,福报官禄会跟随他,众邪都远离他,善神也会保卫他。所做的事必定会成功,神仙的境界可以有达成的希望。想要求证天仙的人,应当积集一千三百件善事;想要求证地仙的人,应当积集三百件善事。

善有善报,一个人积德行善,自然是有福的

人们一定要绷紧善恶的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易经》里讲:厚德载物。

怀揣着善良,心存着善念,多做善事,无形中就会为你避开很多祸事,让你享受幸福的人生。

三、改过迁善

《周易》64卦中有一个益卦: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意思是我们既要勇于认错,又要勇于改过详细解释改正过失或错误。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不断积累自己的错误,这些错误形成一个“势”或者说“气场”,这些恶“势”不断蚕食人的好运。

勇于承认错误,并且能够改正的人,运势才会愈来愈好!

而人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读真经一部”,就是说的《易经》。

《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

它可以教会我们,要如何按规律办事,做出正确选择,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无论为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危机,你都能在里面找到解法:

《易经》在中国的地位实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易经》。

易经到底讲的什么道理?

经归根结底讲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人的一生是由自己创造的,只有通过你的努力才能实现你的理性。而这个结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因素的配合,但你尽心努力了,你的人生就没有遗憾,而结果得到和不得到并不影响你的人生的价值。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来表达。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误区: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按照南怀瑾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

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易经》里的大智慧,没人明说,25岁——45岁间一定要懂,你怎么看呢...

我觉得确实是这样,25岁~45岁你一定要明白生活的不易,还有为人处世之道,如果这个年纪还不明白这些,你将会生活得很困难。人可以追求功名利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迷失本心,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永远心存善念,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人这一生成熟的第一个标志就是知道给自己定位,除此以外,《易经》的大智慧太多了,需要自己用时间去体会,只是说出来是不会真正懂的。

一部《易经》,满载着为人处世的种种大智慧。

其中深藏的这三种智慧,若能读懂,受益无穷,做人做事,决胜千里。

不忘本初


《易经》大有卦,说:“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六五,是一个正位,身处此位,与他人交往,当做到既立足诚信,又不失威望,这样才能诸事大吉。

人年少时,做事出于本心,勤勉踏实,欲望少,是非也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位置的上升,欲望随之增多,是非也跟着增多,人也就很容易忘却初心。

有些人身处高位,或者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变得自高自大,飘飘然忘了来处、失了原则,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之时,则悔之晚矣。

因此,人越是身处高位,越是一路亨通,越是要低调沉稳,正己、正心,牢记初心,方得始终。

《易经》中所讲的道理,归根结底就是“大道至简”四个字。“至简”儿子,就是简单平易的身心状态,简单轻松的心理状态。做人做事回归简易,往往事半功倍。

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过是葆有初心,才能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能让我们的生命状态始终处于和谐喜悦,这便是最好的人生。

难得糊涂


需卦的上六爻说: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假如当年回到家,发现家里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你该怎么办呢?聪明的做法是,不必惊慌,更不要与之针锋相对,好吃好喝恭恭敬敬地招待一番,那就万事大吉了。

这种做法,看似愚笨,甚至有些“懦弱”,实则蕴含了“难得糊涂”的大智慧。人生在世,很多事,看破不说破,揣着明白装糊涂,方能活得舒心。

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能用肉眼看清楚水底有几条鱼,这是不祥的征兆。做人不能太精明,凡事都看在眼里,会让自己太扎眼,容易遭人忌恨,对自己来说也很不利。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过精明的人,难得有朋友。太过精明,总把别人的缺点看得太清楚,对人对事过于苛刻,这样的人,谁愿与之深交呢?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因此,“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大智若愚实则是人生的至高修养。学着做个聪明的糊涂人,以宽容、欣赏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不仅生活处处皆风景,人生也会处处都顺遂。

顺受平常


《易经》需卦说:“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这个卦象是说,当天上积满了云,该怎么办呢?且等着就行,雨该下的时候,自然会下下来,不如先吃喝玩乐放松一番。

一个“需”字,说尽了人生的豁达通透。人活一世,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结果已然注定,不是自己所能改变的,不如等待。但等待不等于被动无奈,等待是放平心态,克己从容。

诸葛亮出山前,已是才华横溢,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但即便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并不急于入世,而是隐居深山,与朋友谈经论道。最终等来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现代人常常缺乏耐心,更缺乏临危不乱一份淡定从容。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平常心,冷静待之。

但等待,绝非盲目浪费光阴,而是有所准备之后的胸有成竹。好比,天上积满了云,才有下雨的可能,倘若无云,再怎么等,也不会下下雨来。

说到底,这份从容淡定、临危不乱的等待,还是属于实干家。所谓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从来都不是什么运气,而只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易经说,为什么钱不是赚来的?

钱,是赚来的吗?当然不是!
佛陀告诉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现有的能得到的一切东西,都是由我们之前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往后能得到什么,是由现在的所作所为来决定。
若想拥有财富,就要先懂得钱财的因果!

01
钱,不是赚来的,而是自己修来的
《决罪福经》中提到:“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现如今,人们往往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钱是赚来的,所以叫赚钱。其实,三分是努力,七分是福报。财富不是强求来的,而是自己积累德行种来的。
《大学》也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根本,财富、名声、地位都是枝叶花果。厚德才能载物,种下财富的因,才会结财富的果。
财布施得财富,积厚德才能得富贵。
在古印度,有一位名叫“善施”的长者,家境优渥,乐善好施。
他一生中七次散尽家财,全部布施给孤独的人,人们十分尊敬他,称他为“给孤独长者”。
后来,他为了给佛陀建精舍,用金砖铺地,倾尽家财。他的一生越布施越富有,最后成为了当地的首富。
现在的大家拜的“财神”范蠡,也是三次散尽家财布施穷人,但每次都能重新起家。
《后汉书》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予之为取。
天下人都明白,拿到手的东西是自己的,却不知道付出、给予才是真正的得到。

02
有福报,钱追着你跑
俗话说:“一两黄金,四两福。”
真正的财富,是根植于福报上的果实。当你有福报了,钱财自然而然会被吸引而来;而缺少福报时,便事事不能如愿,辛苦赚钱却收入微薄。
老一辈人也常讲:钱是八条腿,人是两条腿。钱可以往东西南北去,你去追钱当然追不到。但是当你有福报时,钱自己会来追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得的钱财,这都是由自己种下的“因”决定的。倘若我们福报具足,即使不争不夺,财富也会跟随着你。而福报匮乏之人,即使明争暗抢,也得不到财富。
在世人看来佛陀是贫穷的,他穿破衣,吃乞食,住树下。然而,佛陀看似没有任何财富,却拥有三千世界的无穷福报,能供养世上所有的修行者。
这就是富有的最高境界,有了福报,一切财富都是你的。

《月灯三昧经》中也说:“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必生豪富之家,财宝具足,受用无穷矣。”
获得财富最迅速的方法就是布施。常行布施之人,财富一定受用无穷。
要知道利他才是福报的源泉。即使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金钱用于财布施,也可以给予别人微笑、爱语和善意。
如果我们能孝顺父母、宽厚待人,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把利他当做为人处事的原则,我们一定能获得福报、收获美满的人生。钱永远是工具,永远是手段,绝对不是目的。
我们现在就是把目的跟手段混淆了。如果钱是目的,那做人就毫无价值。
赚钱,花钱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修养我们自己的品行,并推己及人造福社会,这样的观念才正确。

周易中所讲的福门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代表的就是说特别的快乐,而且是有福报的意思,每个人都会有好的运气,代表的是一种吉祥的意思《周易》百度网盘免费下载链接: 提取码: ef7w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1]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2]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3]《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周易》百度网盘免费下载链接: 提取码: ef7w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1]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2]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3]《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