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灵签,玄武山佛祖灵签解签
文殊菩萨解签
这位朋友,老实告诉你,如果你真的信佛教的话,就不要去信解签一类的东西啦!《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就明确要求不要信这类的东西。佛教里面没有求签解签一说,都是后人胡编乱搞附会的。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全文讲解及译文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如来。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祇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慧心无碍具足清净。如是等五百比丘,各于自房结加趺坐,身心寂静三昧正受。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为欲发起自身行法,令众闻知获大利故,最于先起,一一次第,遍观诸房,即见尊者舍利弗,独处一房折伏其身,结加趺坐入于三昧。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见如是已,亦不发觉,更诣诸处,观察余房,如是展转乃至晨朝日初出时。当于是时,舍利弗等五百比丘皆已出定,是诸比丘及余比丘诸方来者,一切大众皆悉云集。
尔时世尊即于此时从坐而起,平身正直从容徐步,安谛而行如师子王,出于自房敷坐,一切大众左右围绕,敬念世尊不敢当前。尔时世尊处大众中为无上首,光颜巍巍犹若金山,乘大悲云雨诸法雨。
尔时文殊童真菩萨,于大众中问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我于向者遍观诸房,我时见汝独处一房,结加趺坐折伏其身,汝时为当坐禅耶不耶?”
尊者舍利弗即答文殊尸利菩萨言:“我于是时实坐禅耳。”
尔时文殊菩萨即复问于舍利弗言:“汝意云何?为当欲令有未断者,为除故坐禅耶?欲令有已断者,更除断故坐禅耶?为依过、现、未来三世法故,坐禅耶?为依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法故,坐禅耶?为依眼、耳、鼻、舌、身、意等诸根识故,坐禅耶?为依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法故,坐禅耶?为依欲、色、无色界等三有法故,坐禅耶?为依若内、若外、内外差别法故,坐禅耶?为依若身、若心、若身心名色法故,坐禅耶?如是等法,我已问汝,汝应速答,依何而坐禅乎?”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答文殊尸利言:“仁者,我今现见诸法乐行,念不忘故,而坐禅也。”
文殊尸利菩萨复更问于舍利弗言:“舍利弗!实有诸法,可得现见,乐行者念不忘不?”
舍利弗言:“仁者文殊!如是乐行之法,我实不见。仁者文殊!如是乐行之法我虽不见,而佛、世尊曾为声闻一切诸众,说寂定法,如是法者,我依行之。”
文殊尸利菩萨复问尊者舍利弗言:“何等诸法,如来曾为诸声闻众说是寂定,汝依行也?”
舍利弗言:“仁者文殊!有一比丘,依于过去、未来、现在诸法而行,略说乃至依心意等诸法如行。如彼行法,是佛、世尊为声闻一切诸众说是寂定,我依行也。”
文殊尸利童真菩萨复问尊者舍利弗:“汝言如来曾为声闻一切诸众,说彼三世乃至心意,我依行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即彼过去现无如来,彼未来世现无如来,现在世无彼如来。若如是者,一切诸法求如来身,皆不可得。汝今云何作如是言:‘我依过去未来现在诸法而行?’唯舍利弗,过去际、未来、现在际,彼不为此、此不为彼,各各别异,不相为作,无有处所,亦无依住、无所住者,无有依处而可得也。复次,舍利弗!若有人言:‘过去、未来、现在于实际中,说有依处、说无依处者,当知彼辈诽谤如来,获大重罪。’所以者何?彼真实际无忆、无念,亦无堕落;无有形色,无有相状,而可得者。唯舍利弗,真实际中,过去、未来、现在诸法实不可得,略说乃至心意等法,亦不可得。离于实际外,无一法而可得者。是故,说言名之为空。空故无法,无可显说。”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问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言:“如来可不住于实际而说法耶?”
文殊尸利菩萨即答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真实际中有何处所,而使如来住于实际说诸法乎?舍利弗!法本自无,云何如来住实际已说于诸法?非但无法,如来亦无。既无,云何而言如来住于真实际已,说诸法耶?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不可得。如来亦尔,实不可得,所说法体亦复如是。时中不可得、非时中不可得、时非时中亦不可得。如来复非在说时中、不说时中,可得显现。所以者何?舍利弗,如来一切言语道断,无为、无作、无所安置。”
尔时尊者舍利弗复问文殊尸利菩萨言:“文殊尸利!如仁者所说,谁于此处堪为法器?”
文殊尸利菩萨即答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若有人能破坏世谛,亦复不当入于涅槃,彼人于此堪为法器。若复能于过去诸法不证、不说,未来诸法不证、不说,现在诸法不证、不说,彼人于此堪为法器。无烦恼见及清净见,无有有为、无为见者,彼于此说堪为法器。若无有我、亦无无我,于作行中不取、不舍,彼于此说,堪为法器。如是人者,虽能听受,亦不于是所说法中,取为决定了义说也。”
尔时尊者舍利弗复问文殊尸利菩萨言:“若如仁者所说,于是义中云何修行?云何教住?”
文殊尸利菩萨即语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若是义中可有言说,可得问言云何教住?于是义中既无言说断诸心行,云何问言?云何教住?”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尸利菩萨言:“仁者文殊!此义甚深,于是义中,少有证知者,少有受持者。何以故?一切学人诸阿罗汉等,于是地中,犹尚迷没,况诸凡夫,岂能于是甚深义中,能知能了?”
文殊尸利言:“舍利弗!诸阿罗汉于是义中,无有地分,所以阿罗汉无有地分可得住者。以无住故名阿罗汉,无得故名阿罗汉,言语道断故名阿罗汉。以言语道断故,所有阿罗汉地分行者,无有证处。以无有证处故,所有阿罗汉地分行者,以无为法得名,以不发故则名无为,无有作者亦无住处。云何名阿罗汉有所得地?诸阿罗汉者,不以名故,名为阿罗汉;不以色故名,为阿罗汉。唯诸凡夫,于名色中,妄作分别,如是名色实无分别。诸阿罗汉皆如是,知不生分别,是故诸阿罗汉,不以名不以色,名为阿罗汉,无有凡夫、无有凡夫法;无有阿罗汉,亦无阿罗汉法而可得者。是故阿罗汉不作分别,以无作行故,无有行处,无有作者,即是寂定。不作为有者,不作为无者,不作为非有非无者。若无作、无为是中不可得,彼得远离一切有,无心、无行可得,说言决定正住沙门果中。”
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如是说时,于大众中有五百比丘从坐而起,于世尊前高声唱言:“从今已去更不须见文殊身,亦复不须闻其名字,如是方处速应舍离,所有文殊一切住处,更莫趣向。所以者何?云何文殊烦恼、解脱,一相说耶?”五百比丘一时高声唱是言已,皆各背面出众而去。复作是念:“我等云何于佛、世尊自说法中,欢喜乐学修行梵行已。云何今日忽闻如是弊恶法乎?”
尔时尊者舍利弗见是事已,即告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言:“文殊尸利!汝说是法,不欲令诸众生辈,决定了知如是法耶?”
文殊尸利菩萨言:“如是如是。”
尊者舍利弗言:“文殊尸利!汝若如是者,何故此五百比丘从坐而起,毁呰、诽谤仁者所说,现于佛前高声唱言:‘不须见文殊尸利,亦不须闻文殊尸利名,是方亦须舍,所有文殊一切住处,皆不须往。’唱是言已,出众而去?”
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即叹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舍利弗,快能善说,彼诸比丘唱告之言。何以故?实无文殊而可得故。若实无文殊不得者,彼亦不可见、不可得闻,如是彼方亦须舍离。所以者何?所有文殊一切住处,是处及文殊,皆无所有。无所有者,尚不可亲近,亦可须舍。”
尔时文殊尸利菩萨如是说时,五百比丘还来入众,白文殊尸利言:“如仁者所说,非为我等,云何能知仁者所说?”
尔时文殊尸利菩萨即叹诸比丘言:“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来世尊、诸声闻众,于是法中,应如是作,莫须知之。诸比丘于是法中,亦须如是作,莫须知之,亦非不须知。所以者何?如是法者,即是常住亦名法界。若常住法界者,无忆、无念。无忆、无念者,一切无证、无不证。无不证者,亦非不证、不忆、不念,若如是知者,即名如来真实声闻弟子,名为最上,得言应供者。”
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说是语时,于彼五百比丘众中,四百比丘于无漏法中,心得解脱,一百比丘更增毁呰,起诽谤心,于现身中生,陷入于大地狱中。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言:“文殊尸利!仁者何故不顺众生而说法也?令是一百比丘退失堕落。”
尔时世尊即告尊者舍利弗言:“汝舍利弗莫作是言。所以者何?舍利弗!是一百比丘,若不闻是甚深法本者,当知彼辈,必定堕大地狱中,一劫受苦;从地狱出已,然后方得人身、人道。以彼诸比丘辈,闻是法本,甚深义故,所有恶业重罪,应堕大地狱中,一劫受苦。今日入于大叫唤地狱之中,一触受已,即得上生兜率天中受诸天乐。汝舍利弗当知,是诸比丘,闻此法故,速除多罪,暂少轻受。汝舍利弗当知,是一百比丘,于弥勒菩萨下生成道,初会说法,声闻众中,得阿罗汉果,尽诸有漏,无复烦恼,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身心烦恼二余俱尽。是故舍利弗,宁于是法本修多罗中,疑心听受,不用成就四禅定心及四无量心,亦复不用具足成就四无色定心。何以故?虽复成就如是法者,若不闻是甚深法本,于烦恼中不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愍此辈说是法本。”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尸利菩萨言:“希有希有,文殊尸利乃能善说如是法本,为欲教化诸众生故。”
文殊尸利菩萨言:“舍利弗!真实际者不增、不减,法界不增,不减,众生界者亦无增减。所以者何?如是等法,但有言说,无可得者。彼不为此、此不为彼,即自无、自有何依处。是故舍利弗,菩提者即是解脱也。何以故?所有法智无异处故,非作、非不作。若如是知,名为已入涅槃者。”
尔时世尊即告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文殊尸利菩萨所说,真实际中无增、无减,法界众生界亦无增减,不受烦恼、不受解脱。”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为欲重明真实义故,复以妙偈而说颂曰:
“过现未来法,唯语无真实,
彼若于实处,一相无差别。
若无相分别,是即有真相,
无相无分别,分别亦无相。
若不作分别,不了别涅槃,
是二皆魔事,智者应当知。
阴界诸入中,我虽名字说,
无生名字者,彼二还一相。
起心正分别,彼即成邪念,
妙智无分别,以有空行故。
分别有思量,无分别无思,
了别即是相,不了得涅槃。
若能如是知,名为大智者,
是故尽智者,得智无分别。
智能说于智,智说还自空,
是中能忍者,是名为大智。
假使满三千,七宝持用施,
忍信是法者,其福为最上。
假使亿劫中,施戒忍精进,
通辩成就福,不比持是经。
若持是经者,至真等即说,
是经功德力,彼悉当成佛。”
尔时,世尊说是法本修多罗偈时,一万杂类众生,远尘离垢,得清净法眼;五百比丘于无漏法中心得解脱;八万欲界天子未发心者,皆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尔时即授彼记:“皆于星宿劫中,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同一号名曰法开华如来至真等正觉。”
佛说是经已,文殊尸利童子、尊者舍利弗等五百比丘,天部、诸鬼神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在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一卷(密教部四)之中,有一部经典,经名叫做「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此部经典就 是专门介绍西洋占相术中的十二宫星座神只,以及道教现今所使用的农民 历之天文星球运行之法则以及历法等;同时也教导佛教中修持密宗的弟子,要如何的以天相与历法来了解人的吉凶祸福,以及天地万物的变化气数 、节气、供养十二宫星座诸神的供法等。此文殊菩萨所说的经典,根据徐 老师的考证,可以称之为西洋占相术的鼻祖,甚至于西洋的星相学大多是源自于佛教密宗的。
此部文殊菩萨所说的佛经,是由唐朝开元年间的三位密教大成就者之一的~不空,奉皇上之命而翻译的,经文一开始是这样写的∶
「天地初建,寒暑之精化为日月,乌兔抗衡生成万物,分宿设宫管标群品。日理阳位,从星宿顺行,取张冀轸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等一十三 宿,迄至于虚宿之半,恰当子地之中,分为六宫也。但日月天子,俱以五 星为臣佐,而日光炎猛,物类相感,以阳兽师子为宫神也;月光清凉,物类相感,以阴虫巨蟹为宫神也。
又日性刚义,月性柔惠,义以济下,惠以及臣,而日月亦各以神宫均赐,五星以速至迟,即辰星太白荧惑岁镇,排为次第,行度缓急于斯彰焉 。凡十二宫即七曜之躔次,每历示祸福经纬灾祥。又诸宫各有神形,以彰 宫之象也。又一宫配管列宿九足,而一切庶类相感。月广五十由旬,得系命以京吉凶。」
「···第一星四足,张四足,翼一足,大阳位焉。其神如师子,故名师子宫,主加官得财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足精神富贵孝顺,合掌 握军旅之任也。···第七虚二足,危四足,室三足,镇星位焉。其神如 瓶,故名瓶宫,主胜强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好行忠信足学问富饶,合掌学馆之任。第八室一足,壁四足,奎四足,岁星位焉。其神如鱼, 故名鱼宫,主加官受职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作将相无失脱,有学 问富贵忠直,合掌吏相之任。第九娄四足,胃四足,昴一足,荧惑位焉。其神如羊,故名羊宫,主有景行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多福德长寿 ,又能忍辱,合掌厨膳之任···。」
以上只是「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的一小段经文,实在因本书之篇辐有限,无法刊登全文。而佛经是远早于西洋占星 术之发明的,且于此部经典中,文殊菩萨所讲的天上星辰分为十二宫神, 即是西洋占星术的十二星序了,如下例∶
文殊菩萨于此经中所说的「羊宫、牛宫、淫宫、蟹宫、狮子宫、女宫、秤宫、矮宫、弓宫、磨矮宫、瓶宫、鱼宫」等十二宫神,即是相对于西 洋星相中的「牡羊座、牡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少女座、天秤 座、天蝎座、射手座、山羊座、水瓶座、双鱼座」等等星座的。
文殊菩萨所说的这部经典,告诉了我们,我们出生的年、月、日、时辰以及天象的星辰变化、黄道历法、节气的变化,包含日宫及月宫(即太 阳、月亮)之运行变化,都与人的气势、命运以及一切吉凶祸福、灾劫、 荣禄、财运、健康、感情、子女、子孙、事业等等都息息相关的。
其中更有讲到依农历中的月、日、时辰来断祸福,以及论大吉、小吉、什么不宜等等。而且根据星座的变化及时辰的变化,天上在某日某时是 何星宫神值日,而此时人间会发生何事等,都有介绍。更重要的是,此部 经中,有教导我们如何供养礼拜诸天星君(宫神),以及家中的灶神、门神、土地神、护法神等等,其所用的供食要怎么制造···。介绍到这里 ,相信我们都会得到一个共同结论,那就是,除了西洋的占星术之外,连我们中国的农历,都很有可能是源自于佛教的。
所以佛法之浩瀚伟大,真是包含了我们这宇宙的一切真理,并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想像的。佛法于三千年前就已普度天下苍生了,而佛法中的五 斗二十八星宿的星相法传到了中国却变成了紫微斗数,至于佛法中的十二 宫神,往西洋流传,最后却让洋人(外国人)去发扬光大,所以我们佛教徒也应该反省了。而且这两大系统在东、西方流传开来,却由不是佛教徒 的人去推广,这就很容易造成众生的执著与,这「」是违背佛陀 的基本精神的。
于禅门家庭系列四册丛书中,也都有介绍许多实用的法门,读者可自行参阅,笔者就不多谈了。而家庭系列第四集,则有介绍诸星神的修法( 消灾吉祥咒),读者亦可参考之···。
《地藏经》文殊师利是指什么
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 ,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盘,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父母者。一般称文殊师利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
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百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
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
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亦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一般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或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维。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蠢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沈阳太清宫吕祖第十四签是什么意思.求姻缘。谢谢!
吕祖灵签总计100签,就是说你不管在哪里抽签,都必定是这100签的其中之一,具体求到哪一只,那可能就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第十四签 古人牛臯战兀术
一虎出山,一龙飞天。
天缘人缘,上国收贤。
生育之美,造化两全。
【解:】宋朝勇将牛臯,力拒金将金兀术大军之进犯,遂大战兀术。龙虎相斗,一定有所损伤,究竟是那一方会受到严重的灾害呢?就要看双方的造化谁属。求得此签者,可以乘时而起,既易且速,但切勿轻易与人争吵,以免转盈为亏。
【诗曰:】鹏鄂当秋势转雄,乘风分翼到蟾宫。
荣华若问将来事,先后名声达九重。
【解:】鹏鸟与鄂鸟都是一飞万裏的神鸟,当其展翅腾飞之时,虽然远到月宫都是可以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够乘时而时,这样就会很容易和很迅速了。这是「时势造就出的英雄」,所以在碰到这种时机时,他日的成就,亦是无可限量的。
谋望:如遇时机可得成就。
钱财:有第三者帮助会成。
婚姻:一定可以成就。
自身:顺应时机以修身。
家宅:慎防有口角之争。
开业:没有什麽障碍。
迁居:移居无妨。
出行:远近皆宜。
疾病:如果拖延就很危险。
六甲:略为有障碍,生女孩。
行人:信息来,但人未来。
诉讼:双方清楚利害得失,会和平解决。
以下是相关链接,100签每一签对应所求都有解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18/10/66222_33735058.shtml
吕祖灵签是何来历,为什么是总共100签?八卦应该是64卦的。
易经所演先天卦数为八卦(伏羲氏),后人推演为六十四卦(据说是周文王姬昌),一直到宋明时期,理学家门又加入了九宫术数,加以推演得卦数一百零八。然而其中八卦不是洪福滔滔就是凶险难测,一般人都是极难求得,而且这些签数所含天机过重,也不适宜解说。于是后来就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