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业的定义产生,新闻事业的含义

新闻起源于什么

新闻起源说
主要包括三种观点:
1.本能说
认为新闻的产生源自于人类本能的需要。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的话,主要是指最初的两个层次,即“生理”和“安全”。生理方面,人们需要生存,要保障基本的生活,就需要一定的信息;在安全方面,人们为了保障自己本身以及所处环境的安全,就需要通过新闻信息来及时了解外界发生的情况,如天气,环境等方面的新闻。
2.群居说
主要从人类的社会关系来探讨新闻的起源。人类是群居动物,就必然会产生各种联系,发生各种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建立是要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的。
3.好奇说
指新闻是由于人类对外界以及自身的好奇而发源的。人类社会中有很多不确定性,而若要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就要不断攫取信息资源,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产生好奇,寻找答案,解决好奇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人类出于何种动机,激发新闻传播行为,涉及新闻起源的问题。新闻起源回答新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最初动因。
唯物论者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就其广义而言的,由于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采集新闻的机构,新闻传播活动确切地说,只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这就是最早的新闻现象。
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是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第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能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两者都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生产的发展、产品的交换,使人们的联系和交往进一步密切起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传播的内容逐渐丰富充实,传播的范围日益扩大。
根据人类学家的调查研究,人们在早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使用了:口头传播[1]、信号传播[2]、符号传播[3]、文字传播[4]四种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
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类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使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新闻学也谈论新闻的起源,但观点和我们不同。他们单纯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生理需要出发,认为人总是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长着两只耳朵,就爱打听新闻;长着一张嘴巴,就爱传播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出现的。这样,他们就把产生新闻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把新闻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说成是为了本能的需要。他们脱离物质生产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混淆了人们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是唯心主义思想在新闻起源观上的反映。
口头传播。通过口头语言传递新闻,是人类早期传播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口头新闻的特点是口耳相传,直接、简明、快捷。大家都熟悉的马拉松赛跑,就是为纪念公元前490年,希腊的一名战士为了向国人传递战胜波斯入侵者的喜讯,长距离奔跑终致力竭身亡这一壮举而设立的。
信号传播。通过传受双方事前约定的信号快速地传递某种信息,中国古代的烽烟报警和非洲土著的鼓语就属此类。
符号传播。通过图画或者某种实物的暗示传递信息。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就有关于原始人用绘画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记录。
文字传播。以文字作为传递信息手段的文字传播,它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扩展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不仅在当时,直到今天,文字传播仍然是新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产生新闻事业

请参考下面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类出于何种动机,激发新闻传播行为,涉及新闻起源的问题。新闻起源回答新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最初动因。
唯物论者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就其广义而言的,由于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采集新闻的机构,新闻传播活动确切地说,只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这就是最早的新闻现象。
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是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第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能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两者都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生产的发展、产品的交换,使人们的联系和交往进一步密切起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传播的内容逐渐丰富充实,传播的范围日益扩大。
根据人类学家的调查研究,人们在早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使用了:口头传播[1]、信号传播[2]、符号传播[3]、文字传播[4]四种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
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类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使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新闻学也谈论新闻的起源,但观点和我们不同。他们单纯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生理需要出发,认为人总是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长着两只耳朵,就爱打听新闻;长着一张嘴巴,就爱传播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出现的。这样,他们就把产生新闻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把新闻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说成是为了本能的需要。他们脱离物质生产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混淆了人们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是唯心主义思想在新闻起源观上的反映。
口头传播。通过口头语言传递新闻,是人类早期传播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口头新闻的特点是口耳相传,直接、简明、快捷。大家都熟悉的马拉松赛跑,就是为纪念公元前490年,希腊的一名战士为了向国人传递战胜波斯入侵者的喜讯,长距离奔跑终致力竭身亡这一壮举而设立的。
信号传播。通过传受双方事前约定的信号快速地传递某种信息,中国古代的烽烟报警和非洲土著的鼓语就属此类。
符号传播。通过图画或者某种实物的暗示传递信息。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就有关于原始人用绘画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记录。
文字传播。以文字作为传递信息手段的文字传播,它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扩展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不仅在当时,直到今天,文字传播仍然是新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新闻事业的基本含义

新闻要真实 及时 准确! __ 为人民服务!

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怎样认识这些规律?

l 新闻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1、、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世界各国新闻体制差异很大,都是从各国国情出发,由它们的、经济体制决定的,也受文化传统影响。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无法互相取代。
4、读者的需要促使报纸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多样。这促进了报纸的多样化发展。不断适应读者需要,这是报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规律。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体裁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模仿到独立的发展过程。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l 规律一:、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考查点:新闻体制定义、新闻媒介所有制形式、从国家制度看新闻媒介特点
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世界近代新闻事业诞生于什么年代

天蝎 VS. 双鱼
配对评分:100 天生的一对
星座比重:48:52
解析:
您和鱼儿同属水象星座,根本上投缘的比率十分高。两人都非常敏感,且直觉很强,蝎子通常有超凡入胜的神秘力量,而鱼儿也不含糊;所以磁场相近,电流也一接就通,会是使个眼色就能互通款曲的组合。
鱼儿柔媚、温驯的个性及天生丰富的幻想和无我精神,都是专情、独占欲强的蝎子想要的,能满足您视爱情为最高目标的原则。只要您能给他安全感及支持,使鱼儿消除猜疑心,只要您们想,要牵手一生并不难。
注意事项:
鱼儿在初见您时,即万分崇拜您冷静的生活态度,尤其您能以不怒而威的态度去谢绝一切没意义的事!因为他常温和得不擅拒绝任何讨厌的事,纵使心里有百般的不情愿。您要切记把这项才能用在帮鱼儿厘清他的人际关系和爱情,鱼儿并不是用情不专之辈,他们只是不擅拒绝又难禁诱惑。
碰上这种情形,只要蝎子发现得早,且愿以柔情蜜意温热一下爱意,两人应该能爱得更契合,问题只是:原谅且忘记,是蝎子最难做到的事。
有件事很重要:失败的恋情有时不是因为两人不相爱,而是“疏忽”。鱼儿最怕孤独,切记别让您的鱼儿陷入这样的情境!

天蝎 VS. 巨蟹

配对评分:100 天生的一对
星座比重:52:48
解析:
您俩都是水象星座,敏锐感性,个性、人生观都很类似,常会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这样的感受,会使您们在开始时就彼此触电,很自然的交往。会是爱得上穷碧落下黄泉、非常速配的一对。
一般而言,蟹子是个很麻烦的星座,情绪变化快的会让人搞不清楚是发生了什 款情形;而蝎子对他的这些特性,却能一眼看穿,了解他所需要的安全感、或因自卑所转换出的自满。他也相当倚赖您的谋略,能安抚您多疑的个性,甚至可以为保护您而牺牲自己唷!
注意事项:
当然,总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啦!您们俩虽然是很相配的一对,不需太多语言的搭档;但由於您们的感情都很内敛,所以也容易钻牛角尖。尤其,您俩超级感性,您的独占、支配欲强,蟹子的嫉妒心也挺重;即使感情再忠贞,也难免会有些小波折的。提醒您们:别总是自以为对方“应该一定了解自己”,就常不把话说清楚,那要是碰到哪天一时不察的时候,就势必会产生不小的冲突;若处理的不妥,情况会更惨烈喔!
其实,蟹子应是十二星座中最让您有安定感的一个星座,请多多体谅小蟹子因月亮阴晴而不稳的情绪,温柔体贴的对待他;另外,他的家庭观念很浓厚,要切记善待他的家人~~尤其是男蟹的妈咪。
天蝎座与其它星座之互动关系
最欣赏的星座-双鱼座
最信任的星座-水瓶座
最佳学习对象-金牛座
最佳工作搭档-射手座
最容易被影响星座-狮子座
最易掌握的星座-射手座、水瓶座、双子座、处女座
最需注意的星座-摩羯座、白羊座、狮子座、天秤座
100%协调星座-双鱼座、巨蟹座
90%协调星座-摩羯座、处女座
80%协调星座-天蝎座
同类型(水象)星座-天蝎座、双鱼座、巨蟹座
对立星座-金牛座

新闻史的发展历程

1927年11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了。这被公认为是我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研究由零碎的探索阶段走上了系统化研究的道路,成为在很长时间里无人超越的高峰。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问世;稍后,由他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攀上了新的高峰。两座学术高峰的耸立,熔铸着几代学人特别是戈公振和方汉奇两位巨擘的智慧和艰辛。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几乎是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同步起始的。最早的文章应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1838年写的《京报分析》。较早对中国新闻事业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有:王韬的《论日报渐行中土》、1873年《申报》上的《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等。这些文章中只有相关的一些文字论及中国新闻史,既不全面更不系统。较为系统地论述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是1895年李提摩太的《中国各报馆始末》,1901年梁启超的《中国各报存佚表序》以及1917年《上海闲话》一书中姚公鹤所写《上海报刊小史》一节。这些文章都注意到了中国古代报刊与近代报刊的本质差别,启发人们去思考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变迁,关注尚很年轻的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由此而产生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不过,作为起步阶段的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很粗糙,线索模糊,史料单薄。就是具有中国最早的新闻史专著之称的《上海报刊小史》,整篇文章很难找到报刊的确切创刊日期、发行数量等,大量使用的是似是而非的模糊语言。而李提摩太和梁启超的文章则更为简约,主要是提供了一些线索。总的来讲,1927年前中国新闻史研究尚处于零碎的非系统状态。
新闻学教育的兴起
1920年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开始设置新闻学专业,最初叫做“报学系”。伴随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新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期间,虽然没有专著和代表性的文章问世,但新闻史的教学活动在客观上却明显地促进了新闻史研究的系统化发展,使之迈出了新闻史研究的史前期,而跨上了积累资料、总结规律的新台阶。
第一部新闻史专著的出版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可以说就是这一阶段的历史积累所结出的硕果。在《戈公振年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25年)上海国民大学开设报学系,戈公振任教《中国报学史》……根据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料,戈公振开始撰写《中国报学史》,将我国新闻史的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戈公振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劳动。为了证实史料的可靠性,他多次写信虚心向别人求教。为了觅得第一手报刊资料,除了在《时报》刊登‘访求旧报’广告外,还不辞辛苦地在上海徐家汇藏书楼等处消磨了大量的时光。10余年来,他一直不停地广泛搜集史料,致使摆设在他那书房兼卧室的4张高大的书架上,全部堆满有关新闻书籍和各种稀有报刊与剪报。他那如痴如醉的治学精神,使同事和朋友们都大为惊叹。”〔1〕
完成于1926年底的《中国报学史》于1927年11月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新闻史专著,“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2〕《中国报学史》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基本勾勒出了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大致脉络,确定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内容。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这在我国新闻史学史上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此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至少在形式上展现出全面铺开之势,通史、地域史、断代史、人物史、专题史等方面的专著纷纷问世。据统计,解放前,我国出版的新闻史专著不下50种,绝大多数是1927年后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新闻史研究,在新闻史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开拓,取得了不少成果,初步奠定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基础。”〔3〕 解放前的徘徊时期
1927年至1949年前,我国的新闻史研究是有进展的,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大突破。在这50多部作品中,“率尔操觚,展转抄袭,缺少新意”之著,十之七八。不少作者根本不做调查研究,干脆闭门造车,连基本的史学求真的精神都没有。如蔡寄鸥的《武汉新闻史》,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讲述武汉新闻事业发展历程的专著。作者记述了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虽有一定的可信度,但都是一些感性的东西,没有对武汉新闻事业发展的实证考察和总体把握,语言模糊,结构松散,全无史书应有的严谨态度。这些专著在解放后连再版的价值都不存在了。方汉奇先生曾评价道:“多数新闻史著作的水平还不高,分量也稍显单薄。”其中“以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最见功力,影响最大……是旧中国的新闻著作当中唯一有外文译本的一本书……又是中华人民成立后唯一再版过的旧中国的新闻史学专著。”〔4〕由此可见,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不仅是中国系统新闻史研究的开山之著,还是解放前我国新闻史学研究的登峰造极之著,代表了解放前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以致“日本人编写的《中华新闻史》,林语堂用英语写的《中国报业及舆论史》,燕京大学新闻系美籍教授白瑞华所著《中国报业》等书,都是根据《中国报学史》提供的材料写成的〔5〕”。
解放后的徘徊时期
解放后直到1978年,新闻史的研究继续在海峡两岸同时进行,但成就都不大。大陆研究的重点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共领导的革命报刊和进步报刊的历史。这部分历史在解放前尚未有人研究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一大空缺。但受“左”的影响比较深,对古近代报刊史和现代同期其他类型的新闻事业的研究不足。还谈不上对我国新闻史研究的全面开展。在此期间累计出版的新闻史方面的专著有30多种,但同样缺乏深度与力度。在新闻学的教学中长期使用的仍是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新闻史专家朱传誉在1966年曾无奈地说过:“尽管戈著缺点很多,不合时宜,但他以后,国内始终没有出现过第二本系统性新闻史著作。”该年出版的曾虚白主编的《中国新闻史》应该是在通史方面的代表著。翻阅此书不难发现,它在古近代部分基本沿用旧说,没有进行应有的补正,在现当代部分又材料不足;在体例上,它分主题进行阐述,“无异专史”,违背了通史按时间顺序进行全面阐述的基本做法。由于偏居一隅“现存大陆出版的报刊不多”这一先天不足,加上对大陆明显的敌对情绪,无形中限制了新闻史研究的整体水平。总的来讲,这一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要比解放前规范、扎实,出了不少的成果,但缺乏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客观的考察。中国新闻史研究处于徘徊状态。
陷于徘徊的原因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史料丰富而不确切,后被考订出有200多处错误;阐述系统而不深入,“叙述不免偏颇,如上海报业介绍较详,其他地区则显简略”;并且,“戈著体系欠完整,任何学术专史著作,应以时为经,以其发展为纬。戈氏强分中国新闻事业为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之现状等立章,实属武断,与发展史实多所不合”。〔6〕不难看出《中国报学史》本身尚属不成熟之著,有待发展与完善。 方汉奇著《中国近代报刊史》
经过30多年的积累,1978年夏,方汉奇开始了《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写作。1981年《中国近代报刊史》问世了。在这部50余万言的著作中,作者先就“中国早期的报纸”为题,对我国自唐代以来的新闻事业进行了必要而简略的阐述,随后将上自1815年下迄1919年100年间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状况进行整体描述。此书一出“在海峡两岸新闻学界曾经引起一定影响,也受到了国外新闻学界的注意”,〔7〕被公认为是,自戈著之后“50年来第一部有影响的新闻史专著”。〔8〕
从《中国近代报刊史》所覆盖的内容跨度来看,它与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基本一致。但比较两著,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质的不同。首先,在史料的拥有上,戈著之所以能历经半个世纪而不衰,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材料的丰富性,在当时的新闻史专著中确属少见。1928年5月“天津《大公报》文学周刊刊载署名‘素痴’的《评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文章‘……此书搜讨之勤,网罗之富,实为近来著作之罕见者……’”。〔9〕不过,作为开山之著,它又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考证。相应地,因事实错误而得出的结论也不能成立。方著则大量地吸收了50多年来的新闻史研究的成果,对近代报刊进行了全面的考证,纠正了以往新闻史研究中的大量的错误,可以说,该书是在全面纠正以往错误的基础上写就的,不仅对戈公振书中的200多处错误一一予以纠正,还纠正了50年来新闻史研究中的各种错谬之处。此外,书中大量补充了新的史料。考订之精良,单从注释中就能看出:作者在叙述1902年到1911年这十年间我国新闻摄影发展的情况时,说:“清朝原来对新闻摄影活动多方限制。”在这句话的注释中,方先生举了直隶总督端方在1909年迎送慈禧、光绪灵车时,因沿途摄影而被弹劾“大不敬”、被革职一事作解释,说明当时布衣在摄影方面更是动辄得咎的情形。其次,从戈公振以来,人们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描述总是粗线条的,材料准备不足,总体把握不够。而方著则对这两方面都实现了突破。方汉奇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描述细腻而全面。不仅有对重大事件与人物来龙去脉的详细阐述,还有对新闻业务点点滴滴的发展状况的描述,既使人看到了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又使人对各个阶段发展的特点与重要的细节有深入的把握。基于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全面了解,方著中按我国新闻事业在各个时期发展的总体内容以及特点的不同进行了规范而又科学的分析,使人们对此阶段新闻事业发展的了解清晰明了。从而在体例上确立了新闻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时间为经,按新闻事业自身发展中所显示的主题不同,分别划列出各个时期,按严格的历史分期依次进行陈述。这是在戈著和此前的其他新闻史专著中所不曾确立的。第三,方著充分尊重事实,不轻易褒贬人、事。真正做到了论必有据,“论从史出”,无一字空谈。方著中对新闻史的分析与论证一般都是拿事实来说话的,持论公允、客观,有说服力,能使人了解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基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的信史。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材料的充分占有、体例的完备这些学术规范上来看,还是从指导思想的明晰与科学、持论的公允与客观这些新闻史研究的科学化程度来看,方著都是一部新闻史研究的成熟之著。他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一部完整、系统的近代报刊史,他还树立起了新闻史治史的科学精神;充分地占有真实的材料,以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去探讨新闻史发展的特殊规律。
从此,中国新闻史研究走上了《中国近代报刊史》开拓的科学道路,开始结出累累的硕果。以《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为代表的断代史、以三卷本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为代表的通史研究、以《中国现代广播简史》、《新华日报史》为代表的专题史、以《邓拓传》为代表的人物史、以三卷本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为代表的编年史等等新闻史著述在以后的十余年间相继问世,填补了我国新闻史研究中的一个个空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国新闻史研究真正走向了全面、深入开展的新里程。改革开放20年来的新闻史研究,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出1978年前所出新闻史专著的总和,而且在质上与此前的新闻史研究截然不同,具有以下突出特征:治史严谨,注重考证;论述系统、周密;反映历史客观、忠实。总体上展现出成熟、科学治史的新风貌。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