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名传统,中国人起名字的传统
起名的传统都有些什么啊?
中国姓名学发展历史悠久,而且与家族的发展相辅相成,形成非常系统化的学说。除了要注意生辰八字所对应的五行分布之外,还要结合家族字辈、长辈避讳字等,从诗词典籍中选取有寓意的字词作为名字。对起名老师的要求极高,现在比较知名的周易起名老师有王怀远、许泰来等人。
中国人取名字有哪些讲究?
寓意,期许
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家谱立字辈的含义你知道吗?
众所周知,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起名形式,像老一辈很多人名字都是按家谱起的,父姓+中间的家谱,家长起好最后一个字就好了,这样的起名方式挺简单省事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却不愿用这种方式给宝宝起名了,这是为啥呢?
首先用家谱起名经常重复而且不好听,之前流行家谱取名,是因为大家受到的教育不高,文化水平有限,时间久了,名字经常会重复。当然最主要的是如今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文化水平提高,接触的文化和思想越来越先进,不愿拘泥传统的一些习俗。
其实对于年轻父母而言,都想给孩子起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名字,但是碍于族谱,可能起名字的时候就受到了约束,觉得很难取到一个好名字,所以现在自然没人愿意用家谱起名。
现在中国一共有四千一百多个姓氏,而中华姓氏的形式更是源远流长,姓氏的成因也是很多元的,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或家谱,而族谱里记载的字辈,那可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其实字辈对一个人来说,如同姓名一样重要,按字辈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族人。
家族的字辈
在古时候,各个名门望族都有着无数个字辈,每个字都有特殊的含义,字辈。是祖辈定下的一代代传承,每个姓氏都不一样。
以前起名字字辈一般就是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可后来人们不愿意把字辈放在名字里了。久而久之,有些家族的字辈就被人们淡忘了。大家想知道自己的字辈,可以去老家翻翻自己的家谱或者族谱。
家谱,有利于人们追根溯源。家谱的核心部分是世袭,记载了家族史至今的血缘发展过程。因此家谱的世袭内容,也成为人们追根溯源的主要依据。记下了每个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个支派的世袭,使木得其本,水知其然。
字辈是重要取名形式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间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
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他一直延续到现在,关于字辈的起源现已难以考证了。不过一般认为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唐朝,比如韩氏的字辈,是唐朝韩愈谱写的。
字辈的形式很丰富。其中以诗体和对联最为常见。比如贺龙元帅家族的字辈,贺氏宗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辈。
用对联做字辈
用对联做字辈的也有很多,最早的就是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
在明代以前,孔氏的后裔没有固定的排辈,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字辈,从孔氏第五十六代开始排起,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明真宗年间又立了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孔氏又立了十字十辈。
一九一九年孔氏族人又立二十字二十辈。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说孔孟不乱辈儿的道理。
举几个孔家名人的字辈例子,比如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就是孔家的令字辈。南京国民的财政部长四大家族的孔祥熙,他是祥字辈。援藏干部孔繁森是孔家的繁字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他是孔家的庆字辈。
明朝皇室的字辈
再来说一个明朝皇室的字辈。明太祖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备份表,每个表二十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还有一个规定从字辈开始,每五个字辈命名,以五行为顺序在同辈之内,依次以偏旁部首来命名。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轮回旋转。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明朝皇帝的名字,其名字当中的字基本上都是有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字作为偏旁部首的字。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朱元璋一大家子人的名字,简直就是一个化学周期表啊。
总结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字辈的,每个字辈都有一个特殊的含义,不知道你现在的名字是不是按照家谱里的字辈而起的呢?
古代取名方法
古人姓名字号
一、古人姓与氏
1,古姓的产生与居住地有关
舜姓姚,据说其居住地为姚墟。
姜,住在叫姜的水边。
2,与传说有关
禹的族号为姒,据说他们以薏苡为食。
姬(迹),传说是踩大脚印有孕
3,后来以职业为氏
如:史氏、巫氏、师氏等
4,以官职为氏
如司马氏、司空氏等
上古贵族有姓有氏,平民无姓也无氏。
周朝以后,规定“同姓不婚”,“同姓为婚,其后不蕃”,要“合二姓之好”。
“姓别婚姻,氏别贵贱。”
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贵族女子出嫁前,称,排行+姓,如孟姜、伯姬、仲子、季芈等。
出嫁给国君,则称,配偶的国名+自己的姓,如秦姬、芮姜、息妫等。
出嫁给大夫,则称,大夫的封邑+自己的姓,如赵姬、棠姜等。
史书追述时常用:配偶的谥号+姓,如武姜(郑庄公母)、文嬴(晋襄公母)
二、古人名与字
1,命名之礼
古人生三月,剃发取名,男子总角,女子树丫形。
2,命名之道
苏洵《名二子说》:
取名“轼”,想让儿子不要虚有其表,而要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
取名“辙”,希望儿子免祸。
取名因时代与社会风尚不同而有不同的习惯。
商朝常用天干地支取名。天子常用天干(如盘庚),贵族常用地支。
周朝时,根据将出生时的情况加以神秘化取名。如周文王名姬昌(昌盛,当时天象不同)。
孔子,其父五女还想生子,就又娶妻,因年龄相差太大,不合古礼,而称野合。因拜泥鳅山而生,故取名为丘。孔子生子时,有人送他一只鲤鱼,因而取名孔鲤(又谐音礼)。
春秋战国时期,农耕生产尤其是畜牧业发展快,取名出现以下情况:
①以动物为名,如阳虎、触龙、项燕、西门豹等。
②以贱以丑为名。如晋惠公生子圉,妾(女儿)名“恶、乞、痤”
由于社会动乱,王位不稳,取名低贱,不引人注意,容易存活。
③职业+名:(出身低微而有一技之长者)
如庖丁、师况、轮扁、优孟等
魏晋之时,追求高雅生活和风趣风流,取名中常用“之”等,如王羲之、王献之、桢之、微之
族谱:唐宋开始,明清为盛。孔家族谱,1744年乾隆皇帝钦赐三十字:希、言、公彦、程、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少、绍、念、显、扬。
3,成年礼与加冠称字
⑴冠礼:
先占卜吉凶,然后请长辈、族长、师父保姆和有名望的人,一定要在宗庙里举行。女子较简单,只是把头发扎起来。男子较复杂,要三加冠(缁布冠——表示成年,武冠——表示有服兵役的义务,文冠——表示以后可以参加宗庙祭祀)。这个冠主要是束发用的。
⑵字的文化意义:
①敬名。除了父母师长外,一般不能直呼其名。
②享受成人的权利
③强调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⑶名和字的联系
①同义式,屈原名平字原,《尔雅》说“广平曰原”。曾巩,字子固。宰予,字子我。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
②近义式,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
③反义式,曾点字皙(点,小黑也)。朱熹,字元晦(元为排行)。赵孟頫,字子昂(頫,即俯)
④用典式。潘岳字安仁(仁者乐山,岳即山)
⑤嵌行式。曹操,字孟德(《劝学》“夫是谓之德操”)。班固,字孟坚。
伯(孟)仲叔季
元(长)次幼稚少
上古贵族男子的字全称用三个字,如孔子,字仲尼父(排行+字+美称)
秦汉以后,命字大体上承袭了先秦两汉,但又向尊老化(如多用公、卿、翁、君、侯、子等字)和美辞化(多用孔、大、美、景、巨、伟、贵、惠、文、逸、承、彦等字)发展。
如苏武,字子卿。王莽,字巨君。杜甫,字子美。司马相如,字长卿。王羲之,字逸少。
4,称名与字的习惯
书面写法上的讲究:
先秦,字在名前: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字+名)
汉以后,名在字前: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宣。也有少数例外,如刘梦得禹锡。
近代,1925年会员录:孙中山先生文、黎宋卿先生元洪、张雨亭先生作霖。
称法上的讲究
尊对卑称名,字称名。
称字表尊敬,后来演变为只有平辈同侪之间称字才表敬。卑对尊、下对上不能称字,尊对卑也不能称字。尊对卑称字,往往表示特别的尊宠,如刘邦称张良为子房,蒋介石称韩复渠为尚方兄。父称子不会称字。
文天祥,原号履善,皇帝说他是“天之祥,宋之瑞”,故又号宋瑞。因不满官场,又改号文山、野人,意在隐居。元人入侵后,爱国不降,又号浮休道人、三了道人,表示宁死不降。
三、古人的号
称别人的号以表示尊敬。
自己称号一般只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帝王谥号:
上古至隋,一般1~2个字,如刘邦谥号高,刘秀谥号光武,曹丕谥号文。
唐至清,唐弦宗定为7个字,赵匡胤10 个字,明太祖16个字,乾隆23个字。
大臣谥号多为1~2个字,如诸葛亮谥号忠武,欧阳修谥号文忠,岳飞谥号武穆。
文官中最好的谥号为文正,武官中最好的谥号是忠武。
私谥:因品节名望高而为友人所赠,如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韩愈给孟郊谥号贞曜。
庙号:
祖——太祖——高祖
宗——太宗——高宗
清:努尔哈赤为太祖,顺治为世祖(入关),康熙为圣祖(名曰守成,实为开创)。
上古至隋,帝王代号用谥号代替。
唐至元,帝王代号用庙号代替。(因谥号太长,年号多变,习惯)
明清,帝王代号用年号代替。
庙号在前,谥号在后。
古代中国如何给女儿取名?
古代女孩子起名,主要是突出女性美,富有“女性意味”和“柔情色”,给人清爽、温柔、艳丽、姣美的感觉。
中国古代传统女孩起名常用方法大致可分几类:
方法一、古代女孩起名常在历代典籍诗文里寻找灵感
对于给孩子起名,中国一直有:“男楚辞,女诗经,文论语,武周易”这样的说法。《诗经》中的某些词句用来给女孩做名字,在今日看来仍不失清新,用得好可使人平添一股独特的书卷气。
林徽因是一代才女,以美著称,这美也体现在她的名字上。那么她的名字出自哪里呢?林徽因的原名叫林徽音,这个名字是她做过清朝翰林的祖父林孝恂为她取的。出自《诗经?大雅?思齐》的 “思齐大任,父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是美誉的意思。后来她改名林徽因是她为了和一位叫林微音的男士有所区别,这个人的名声有些不雅,林徽因洁身自好,不想人们把她的人品和他的相混淆。
女作家琼瑶原名陈喆,琼瑶是她的笔名。“琼瑶”是美玉的意思,出自《诗经?国风?木瓜 》中的“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是一首描写男女赠答的情诗。这个美丽的名字给她平添了几分浪漫色。
方法二、古代女孩起名常巧用叠声字取名
金庸是位非常会起名的作家,他小说中女主角的名字往往和容貌一样清新不俗,叠声字是他常用的方式,如:任盈盈、殷素素、甘宝宝、香香公主等。
叠声字的名字简单易记、天真活泼,由于一般都读轻声,容易令人产生轻松、亲昵之感,是很常见的一种取名方式。如:冰冰、晶晶、曼曼、芳芳、丹丹、丽丽、莹莹、茜茜、菲菲、婷婷、莎莎等。缺点是容易重名。
方法三、古代女孩起名常巧用儿话音取名
在单字后面加上一个“儿”,一般是作乳名的,现在也常有人用来做名字,特点是给人娇柔妩媚之感,使人产生怜爱之情。如菲儿、曼儿、雪儿、柔儿、灵儿等。
方法四、张扬个性、另辟蹊径取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追求独特的个性。一个个性十足的名字也的确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著名作家被世人牢记住的都是他们独具特色的笔名,真名则往往被忽略。比如非常著名的女作家三毛,其魅力不仅仅来自文字和经历,还跟她个性十足的笔名是分不开的,而她的真名陈平就如名字本身一样平淡无奇,不为人知。央视著名女主持人王小丫,也是以非常个性化的名字令人倍感新鲜、亲切。还有网络写作成名的女作家安妮宝贝的名字也是十分另类和独特的。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给女孩取名的方式会更加自由和开放。
方法五、古代女孩起名常巧用中性字取名字
巧用叠声字和儿话音的取名方式,简单易行,只不过还是偏于阴柔的美感多些。传统给女孩的取名方式大多以阴柔之美为主,旨在突出女性特征,但有时候反其道行之,也能起到特殊的效果。
比如在文学史上颇有些名气的“张家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是一位儒商,热心于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投资教育事业,家中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在当时成为很多文人心仪的对象。后来,大女儿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有趣的是,张老先给女儿起的名字里都有“两条腿”,意思是注定要跟人家走,巧妙幽默,完全没有一丝闺阁脂粉气。
二姐张允和曾一手撮合了三妹兆和与沈从文的婚姻大事,事情办成之后,给沈从文发电报,只用了一个“允”字,半是家里的态度,半是自己的名字,这“半个字的电报”的故事一时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也使得张老先生不俗的取名方式,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古代取名方法
古人姓名字号
一、古人姓与氏
1,古姓的产生与居住地有关
舜姓姚,据说其居住地为姚墟。
姜,住在叫姜的水边。
2,与传说有关
禹的族号为姒,据说他们以薏苡为食。
姬(迹),传说是踩大脚印有孕
3,后来以职业为氏
如:史氏、巫氏、师氏等
4,以官职为氏
如司马氏、司空氏等
上古贵族有姓有氏,平民无姓也无氏。
周朝以后,规定“同姓不婚”,“同姓为婚,其后不蕃”,要“合二姓之好”。
“姓别婚姻,氏别贵贱。”
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贵族女子出嫁前,称,排行+姓,如孟姜、伯姬、仲子、季芈等。
出嫁给国君,则称,配偶的国名+自己的姓,如秦姬、芮姜、息妫等。
出嫁给大夫,则称,大夫的封邑+自己的姓,如赵姬、棠姜等。
史书追述时常用:配偶的谥号+姓,如武姜(郑庄公母)、文嬴(晋襄公母)
二、古人名与字
1,命名之礼
古人生三月,剃发取名,男子总角,女子树丫形。
2,命名之道
苏洵《名二子说》:
取名“轼”,想让儿子不要虚有其表,而要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
取名“辙”,希望儿子免祸。
取名因时代与社会风尚不同而有不同的习惯。
商朝常用天干地支取名。天子常用天干(如盘庚),贵族常用地支。
周朝时,根据将出生时的情况加以神秘化取名。如周文王名姬昌(昌盛,当时天象不同)。
孔子,其父五女还想生子,就又娶妻,因年龄相差太大,不合古礼,而称野合。因拜泥鳅山而生,故取名为丘。孔子生子时,有人送他一只鲤鱼,因而取名孔鲤(又谐音礼)。
春秋战国时期,农耕生产尤其是畜牧业发展快,取名出现以下情况:
①以动物为名,如阳虎、触龙、项燕、西门豹等。
②以贱以丑为名。如晋惠公生子圉,妾(女儿)名“恶、乞、痤”
由于社会动乱,王位不稳,取名低贱,不引人注意,容易存活。
③职业+名:(出身低微而有一技之长者)
如庖丁、师况、轮扁、优孟等
魏晋之时,追求高雅生活和风趣风流,取名中常用“之”等,如王羲之、王献之、桢之、微之
族谱:唐宋开始,明清为盛。孔家族谱,1744年乾隆皇帝钦赐三十字:希、言、公彦、程、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少、绍、念、显、扬。
3,成年礼与加冠称字
⑴冠礼:
先占卜吉凶,然后请长辈、族长、师父保姆和有名望的人,一定要在宗庙里举行。女子较简单,只是把头发扎起来。男子较复杂,要三加冠(缁布冠——表示成年,武冠——表示有服兵役的义务,文冠——表示以后可以参加宗庙祭祀)。这个冠主要是束发用的。
⑵字的文化意义:
①敬名。除了父母师长外,一般不能直呼其名。
②享受成人的权利
③强调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⑶名和字的联系
①同义式,屈原名平字原,《尔雅》说“广平曰原”。曾巩,字子固。宰予,字子我。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
②近义式,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
③反义式,曾点字皙(点,小黑也)。朱熹,字元晦(元为排行)。赵孟頫,字子昂(頫,即俯)
④用典式。潘岳字安仁(仁者乐山,岳即山)
⑤嵌行式。曹操,字孟德(《劝学》“夫是谓之德操”)。班固,字孟坚。
伯(孟)仲叔季
元(长)次幼稚少
上古贵族男子的字全称用三个字,如孔子,字仲尼父(排行+字+美称)
秦汉以后,命字大体上承袭了先秦两汉,但又向尊老化(如多用公、卿、翁、君、侯、子等字)和美辞化(多用孔、大、美、景、巨、伟、贵、惠、文、逸、承、彦等字)发展。
如苏武,字子卿。王莽,字巨君。杜甫,字子美。司马相如,字长卿。王羲之,字逸少。
4,称名与字的习惯
书面写法上的讲究:
先秦,字在名前: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字+名)
汉以后,名在字前: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宣。也有少数例外,如刘梦得禹锡。
近代,1925年会员录:孙中山先生文、黎宋卿先生元洪、张雨亭先生作霖。
称法上的讲究
尊对卑称名,字称名。
称字表尊敬,后来演变为只有平辈同侪之间称字才表敬。卑对尊、下对上不能称字,尊对卑也不能称字。尊对卑称字,往往表示特别的尊宠,如刘邦称张良为子房,蒋介石称韩复渠为尚方兄。父称子不会称字。
文天祥,原号履善,皇帝说他是“天之祥,宋之瑞”,故又号宋瑞。因不满官场,又改号文山、野人,意在隐居。元人入侵后,爱国不降,又号浮休道人、三了道人,表示宁死不降。
三、古人的号
称别人的号以表示尊敬。
自己称号一般只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帝王谥号:
上古至隋,一般1~2个字,如刘邦谥号高,刘秀谥号光武,曹丕谥号文。
唐至清,唐弦宗定为7个字,赵匡胤10 个字,明太祖16个字,乾隆23个字。
大臣谥号多为1~2个字,如诸葛亮谥号忠武,欧阳修谥号文忠,岳飞谥号武穆。
文官中最好的谥号为文正,武官中最好的谥号是忠武。
私谥:因品节名望高而为友人所赠,如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韩愈给孟郊谥号贞曜。
庙号:
祖——太祖——高祖
宗——太宗——高宗
清:努尔哈赤为太祖,顺治为世祖(入关),康熙为圣祖(名曰守成,实为开创)。
上古至隋,帝王代号用谥号代替。
唐至元,帝王代号用庙号代替。(因谥号太长,年号多变,习惯)
明清,帝王代号用年号代替。
庙号在前,谥号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