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是不是指的是农历,最简单区别阴历和阳历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指的是阴历,公历指的是阳历。
我们平时说的几月几号,指的是阳历,
赶集用的初几,年初一,正月十五等都是阴历,也就是农历。

农历就是阴历吗?

农历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历,也叫阳历,这种历法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年,一共是365天5时48分46秒。阴历是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历法,这种历法把月亮每圆缺一次的时间定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一年的时间加起来大约是354天。而我国目前还习惯在用的农历,跟阴历一样,把月亮每圆缺一次的时间定为一个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但它又跟阴历不一样,农历用加闰月的办法,使自己年平均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差不多,更加方便人们安排农事。

阴历是农历么

农历并不是阴历,很多人都会将农历和阴历混淆,但是农历其实既不属于阴历也不属于阳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是以阴历的朔望月计算为基础,再加上阳历的平闰年调整,最终得到了农历。

农历的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也就是说其实农历是根据月相来计算的,再加入中国特色的“二十四节气”成分,但是这种算法不能够准确的按照日期分辨四季。因此农历中,还要设置一个闰月来中和,以此让平均年和回归年相适应。

而阴历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月亮也叫“太阴”,所以阴历也叫太阴历。阴历的1个月叫作“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看不见月亮),十五为望日(满月)。“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阴历月份以朔望月长度29.5306天为基础,为了避免有小数,所以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阴历中连续2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月连续4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目前中国除了阳历的使用之外,还会使用农历来计算传统节日。农历融合了阴历和阳历各种的优点,不仅含有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观察潮汐涨落;又能和国际计算时间接轨,能固定反应季节的转换,因此确实是一个很实用的历法。

什么是农历,什么是阴历?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称为夏历。 夏历有个辅助部分——节气。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就是完全的太阳历。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夏历的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二个月普通月份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由于每平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年(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农历
量的接近365.2422日。由于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公历是几月几日.还是几月初几

几月几日是公历,也叫阳历,几月初几,如 三月初五,三月十五,这样是阴历,也叫农历

三月四号和正月初六哪个是阳历?

三月四号是阳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