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老黄历有什么区别,万年历和老黄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 阴历 阳历 黄历 区别

农历,阴历,黄历就是几月初几。阳历就是几月几号。农历和阴历和黄历是一个意思

怎么区分农历和阳历?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是中国封建农耕时代的产生的,主要是农民用于何时播种与收获,阴历与农历是一样的,阳历是世界通用的纪元方法,也是现在的我们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用的就是,黄历是算卦用的,是查吉凶婚丧嫁娶的

黄历和农历是一样的吗?

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表示当天吉凶的一种历法。
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
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
农历lunar calendar
1.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黄历不是农历

黄历是不是农历

黄历不是农历,农历要早于黄历,而黄历是在农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除了显示农历能表示当天吉凶,是一种公历,农历,干支历多套立法混合而成的历法。

黄历由于装订成书,故又称历书。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相传是由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

古代由颁发的历书,公布来年的年号、节日、节气,反映自然界时间更替和气象变化的客观规律,指导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也作为公文签署日期的依据。

其来源最早始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历书称为日书。古时由朝廷负责天文历法的官署计算颁订,以皇帝的名义颁布,因此也称皇历,其内容指导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

清乾隆即位后为避其名讳(弘历),改称时宪书。,直至清末为止。是指历书是指按照一定的历法排列年、月、日、时,并注明节气的参考书籍。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忌讳故又名通胜,因此广东、等粤语地区的则多数称为通胜,也有称做吉书。

扩展资料:

中国最晚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有历书存在,作为人民的生活指导手册。元泰定五年(1328年),官印黄历高达三百多万本。

古时历书系由朝廷发布,如秦、汉的太史令,唐代的太史局,宋、元的司天监,明、清的钦天监等,明朝崇祯二年至崇祯七年(公元1629年至1634年),徐光启领导下的历局组聘专家编纂了《崇祯历书》。

清朝肇建,传教士将《崇祯历书》稍作整理,作《西洋历法新书》进呈清帝。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当时天文学家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重要著作。清代时,每年十月初一日钦天监颁布来年的黄历。

此前,钦天监会按照是否改元等,定好新历,呈皇帝御览,皇帝在上面盖上玉玺。各择日师都参照朝廷颁布的《钦定协纪辨方书》,挂上各家堂号,另行出版“通书”。

信奉基督教的太平天国颁行的黄历删去所有禁忌,只注明节气与礼拜天。清宣统年间颁布的黄历,也禁止刊载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

中华民国成立,既有发行的通书,又有由各地命相师自行研究出版,或将版权售予公私机关印行的历书。

中华人民成立之后,1951年历书由新华通书社颁发,1975年历书由多家出版社多机构联合刊印。由于在文革时期传统历书被视为封建,删除了术数相关内容。改革开放之后逐渐恢复。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历书多为自行印制。

日治时期的黄历,也只有“宜”而无“忌”;中华民国接管后,又恢复传统的吉凶宜忌说明。目前地区每年印制的黄历大约为五、六百万本左右,八成以上为赠品。

的黄历、通书大约三分之二都宣称是从两百年前福建洪潮和的“继成堂”通书传承而来;流行的源头则是广东“崇道堂”罗传烈通书。

现时的黄历为私人印制,以蔡伯励所开设的真步堂发行的历书最为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历

不是农历黄历或者称作皇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表示当天吉凶的一种历法。即古人把每一天的喜忌都记在日历上,作行动指南。比如说,今日不宜动土,明日可以搬迁,后日赶紧立灶等等。老黄历是个贬义词,就是的意思。那么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确实有道理。至少基于统计学的概念,黄历是值得推敲和考验的。不可否认,古人。但是,古人不是笨蛋。黄历中很多经验是经过大量的总结而来。世世代代在运用中都与天地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现象吻合。这是精华所在。

什么是黄历?

黄历不是公历和农历那样一个单独封闭的历法体系,而是一个综合农历、物候历和干支历的复合历法体系。

天文学上对黄道的严格定义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瞬时平均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地球环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

黄历之所以在实用性上相比于农历、公历等单独历法更具有指导意义,正是因为黄历综合了各类历法的计算。黄历一直以来由古代发布,公布来年的年号、节日、节气,反映自然界时间更替和气象变化的客观规律,指导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也作为公文签署日期的依据,此外,还根据自然规律特征和易经术数相结合,确立每日的宜忌和吉凶,用以趋吉避凶。

【我的黄历】根据最精准的天文数据,做算法上的支撑。最大一个特征就是具备私人定制的功能。能够根据个人本身的黄道卦、木星卦、本命卦来确定每日对于个人的吉凶、宜忌以及穿搭推荐、饮食推荐和好友推荐,将历法与个人相结合。

什么是农历?

前面介绍的西历属于纯阳历,而我们的农历其实是阴阳合历,它包括三大纪时系统:阴历、二十四节气(阳历)、干支甲子(阴阳合历)。今天我们就通过阴历与二十四节气来看看我们的古代祖先是怎么根据天象制定出农历历法的。

  • 阴历

  • 阴历其实就是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朔望(圆缺)周期,而制定的计时系统。商周时期阴历就已在使用,到汉初(公元前104年)正式颁布《太初历》详细的记载了一个朔望月为29又81分之43日!

    《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详细天文观测记载: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

    这就是说月亮每日运行13又76分之26度,那么29又940分之499日为一个月(约为29.53日),如果以十二月为一岁,这样一岁就会多出10又940分之827日,将尽11天,故而19年7闰。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这里的“闰”是闰月,和闰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是古代的“岁”和“年”不是一个概念,“岁”是阳历的概念,它是指从冬至到下一年冬至,而“年”则是阴历的概念,阴历一年十二个月是354日,阳历一岁365日,所以才会说“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

    阴历中的初一为朔月,这天月亮正好运行到太阳附近,所以肉眼是看不到月亮的,阴历的十五为望月,月亮运行到太阳的对面,所以这天是月亮最亮最圆的时候。

    那我们中国的传统中,为什么都以阴历过生日呢?其实这背后还蕴含着对十月怀胎艰辛的一种生命敬畏,以及对天象规律的敬畏!因为从母亲受孕怀胎那天,月亮所在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到孕期280天后(阴历第十个月中时),生产那天,月亮又刚好回到当初受孕时所临星宿的位置。所以古人所称“宿命”,其实就是历经阴历十个月,又回到原本的星宿而诞生的生命!古人也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阴死而阳生” 的天象规律,并根据天象观测,建立了一套阴历日期对应星宿的命宿系统!

    所以,阴历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蕴含了古人对生命时间属性的天象表达!古人为阴历赋予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请问知道阳历怎么计算阴历?

电脑和手机上可以搜索到老黄历,老黄历上有参照对照表。知道阳历算阴历,可以查找万年历中的跳到指定日,就行了。知道阳历,查阴历用《万年历》书。

阳历和阴历怎么是怎么算出来的 能帮忙讲一下吗

阳历是公历,就是以自然月1号开始 阴历是循环的,老一辈都喜欢算阴历,认为这个时间也更准确些这个是固定了的,所以不用算,都是直接查万年历就好了!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总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自己怎样才能记住,向别人怎样才能表达清楚以至准确地记录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须要有一种固定的方法,这就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问题。
人们最容易观察到的是日出、日没、昼夜循环构成的一天,再长一些是月亮圆缺循环不已的月,更长一些是寒暑季节循环变化的年。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圆缺循环一次(朔望月)大约是三十天或二十九天,季节循环一次(回归年)大约是365或366天。如果不按这些标准,改以太阳,月亮在天球的恒星背景中的方位为标准,则在天文学上还有恒星月(比朔望月短些)和恒星年(比回归年长一点)。其他还有近点月、交点月等,这里就不去讲它们了。
年、月、日都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己,本来是无所谓头和尾的,但人们为了方便总不能不给它规定出一个开头之处。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有不同的规定,于是就产生了互相换算年首、月首的问题。
日的开头有从天明、平旦开始,从日落开始,从夜半子时开始等几种计算法。
月的开头有从月圆开始和从新月出现开始等几种计算法。
年的开头有从昼夜长度由长变短的冬至开始,和昼夜长度相等的春分开始,和从其他的标志开始等多种计算法。
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一个朔望月不是三十天整,而是二十九天半还多一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把一天分为两半,使它的上一半属于上一个月,同一天的下半天属于下一个月,那样太不方便了。一年365天如果规定为十二个朔望月,共354天,则还剩下十一天,朔望月29.5309天和回归年365.2422天之间没有一个公倍数,不能形成周期,顾此失彼,怎么办?
正是由于对这几个问题处理的方法不同,在世界上有过干差万别,各种各样的历法。归纳起来不外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合历。前两者只顾一头,第三种是两头兼顾。
先说阴历,它是单纯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制定的。所谓“单纯”就是它只顾月亮这一头,不管由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而产生的气候冷热等季节变化。月亮又叫做“太阴”所以这一类历法叫做“太阴历”,简称为阴历。当月亮和太阳正好分处于地球两边的时候,柔和的月光通宵达旦地照耀着酣睡的大地,这个月亮最圆的时刻叫做“满月”,也叫做“望”。由于月亮是时刻都在运动着的;所以严格地说来,真正的“望”只是极短暂的一瞬间,一刹那,一般人是观察不到那样的细微变化的,通常就把包括真正的“望”这一天全天叫做“望”日,或者简称为“望”,这是一种最容易观察到,最显著的—种天象。与此相反,当月亮正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的那一天,人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一天就叫做“朔”,在天文学则是指月亮的黄道经度和太阳的黄道经度正正相符合的那一瞬间。天文学家把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长度叫做“朔望月”,藏历中称之为tshes-zla,也可译为“太阴月”。多年的观测表明朔望月的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即29.5306日,这是制定历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必须牢牢记住。初步可暂时粗略地记为二十九天半。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