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天师府化太岁,龙虎山太岁符

请问一下春节准备去龙虎山天师府祈福! 有什么讲究吗?

做到一定的尊重

天师府太岁符画法?

符咒没大小!关键在於选用准确,对点下药,就可万应万灵!即使你用五雷符咒去帮一个小孩收惊,绝对无济於事!反而用“罡”字符一字搞掂。

江西龙虎山有什么道教文物古迹,那里的天师府是千年道府,里面有什么文物...

现存的天师道文化遗存中,三省堂属清代抬梁式木构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谨修”,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北座向,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厢房,面积近千平方米,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堂内圆柱粗大、石雕须弥座尤存;广缘斋与宫保第毗邻,均属清代建筑,位于嗣汉天师府中部偏西侧,是天师府道众和宾客用膳之所;仁靖碑为青石雕刻,整个碑文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奉诏撰书。1959年被江西省人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铜钟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杭州铸造,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为历代天师所沿用。1959年被江西省人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灵泉井属南宋遗迹,亦称“丹井”、“法水井”,系第35代天师张可大开凿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5年),井深七七四九丈,“水为道家之本”, 是历代天师做及生活饮用之水源地;现存东隐院属清代建筑,位于龙虎山上清宫院内东侧,是一座著名道院。
分布在嗣汉天师府内的主要文物有:三省堂、私第门、宫保第、广缘斋、仁靖碑、大铜钟、灵泉井;分布在上清宫院内的主要文物有:东隐院。
三省堂属清代建筑,位于嗣汉天师府的中后部,是历代天师的住宅,为江南院落式,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院门梁记载:“皇清同治六年谨修”。三省堂是天师府中现存最完整古代建筑,单体建筑面阔25米,进深38米,面积近千平方米,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廊房,堆砖花墙、雕花窗棂、十分雅致。
前厅为客厅,面阔五间,三明二暗,四柱前伸,石阶五级,敞门而进,东西花栏,各设台阶,厅前地面有一绿色园石,名“迎送石”。堂前檐及东西皆以雕花透空木格子装饰,丹楹、朱扉、彤壁、红墙显得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堂壁挂有墨龙穿云图和祖天师像,东西四壁皆书名诗古画。堂壁上方悬匾三块:“道契崆峒”一匾置位正中央,“仙派名裔”排于东,“纳甲周呈”列于西。
中厅(亦称狐仙堂),相传是天师祀奉“狐仙”之所,堂内设有供桌、神台,常明灯等供品神器。建筑布局上中厅前面与前厅用天沟搭接,又以砖墙石门分之,中厅后面与后厅天井厢房连缀。前门额上书“道自清虚”四个金光大字,东西二门分“紫气”、“金光”,各有额书。
后厅是天师的食宿生活厅,面阔五间,用以房室四间,宴厅一间,前有天井后有院,东西厢房上有楼,厢房与中厅连接,天井周围十柱明现,门窗四壁,雕刻精致,中置金鱼大缸,两旁假山列之。宴厅摆设为清代款式,四壁名画诗词,中堂正上方悬黑底花边金字匾一块,上书“壶天春永”,为袁世凯送六十一代天师六十辰寿匾。厅前上方悬“福备箕畴”一匾,为清状元徐甫所题赠。
三省堂门前立隐壁,绘有“鹤鹿蜂猴”巨画一幅,内饰鹤飞、鹿走、 蜂舞 、猴攀四种动物,取其谐音为厚(鹤)、 禄(鹿)、封(蜂)、侯(猴)之意。象征高官厚禄,宰相门第。
私第门位于嗣汉天师府中轴线上,是天师府院落前宫后府、前御后宅的分界点,砖石构建,系清同治六年(1867)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拨款由61代天师张仁晸修建,门首上书“相国仙府”4个大字。门边对联“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私第门东边,从南到北建有廊房十间,为道众住宿及办公之用;私第门西边,建有接待处三间,往北有房屋十间,为天师府招待所。
宫保第属清代建筑,位于嗣汉天师府中部偏西侧,始建于明,清重修,“宫保”二字,为第50代天师张国祥于明万历年间诰封“太子少保”的统称,宫保第为典型的徽派古民居风格,建筑面阔16米,进深18米,面积约290平方米,分前厅和后厅,中间为天井,两侧为厢房,穿斗式木架构,雕刻精美,有卷草花卉、双龙抢珠、福禄寿禧等图案、门窗工艺细致,古色古香。正门朝西面开,有石雕“宫保第”三个大字和一副对联“世爵久膺德绵汉代;元纲永握道阐名山。”,清代曾经多次修葺,一直保存较好。
广缘斋属清代建筑,与宫保第毗邻,原系宫保第的后院,亦属徽派民居,建筑面阔12米,进深16米,面积约200平方米,是天师府道众和往来宾客用膳之所,广缘斋的“天师八卦宴”一直保持传统风味。曾经多次修葺,内有天井,四面回廊古朴清雅,保存较好。
仁靖碑位于宫保第东侧约30米处,青石雕刻,碑高2.30米,宽1.60米,厚0.39米。碑底座高0.95米,长2.5米(龟长),宽1.60米,碑额有双龙戏珠纹样,座底为龟形刻样,形象生动,雕工细腻,堪称一绝。整个石刻碑文阴阳两面共1639字,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奉诏撰书,由张留孙弟子玄教嗣师吴全节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诏而立,迄今670余年。碑文详尽记述了元代仁靖张留孙的家世、生平活动以及皇帝的敕赐等,字体潇洒流畅,秀丽端雅,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碑刻署名为:“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崇文宏道元德广化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嗣孙吴全节立石”。碑身断裂、龟头龟尾毁坏,经修补复原状如故,并开放供游人参观。1959年被江西省人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铜钟(亦名神钟、金钟)位于仪门东侧的保护亭内,江西省人民于1959年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此钟系正一教主嗣汉第40代天师张嗣德、玄教宗师吴全节,会同上清宫提点戴永坚、提举知宫龚德同等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杭州铸造,迄今已640余年。凡用赤金九千斤,钟长(高)一丈,中围一丈八尺,钟唇厚三寸九分,加上龙头共重9999斤。钟上端铸有双龙盘顶的图案,向上弯曲的龙身为悬挂铜钟的系钮。钟面有太阳(金鸡)、太阴(玉免)、八卦、玉皇诰等道教图案文字。中心四方铸有"皇图巩固、大道兴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篆体字样。下面有临川进士朱夏撰写的《钟铭》,乃玄学方从义亲书。此钟系举行大型醮仪时鸣钟击鼓发号施令所用,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为历代天师所沿用。此钟轻度锈蚀,龙头残断,其余保存较好。
灵泉井属南宋遗迹,亦称“丹井”、“法水井”,位于玉皇殿的殿前台阶下沿处,系第35代天师张可大开凿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5年)。井深七七四九丈,“水为道家之本”, 是历代天师做及生活饮用之水源地,井水甘香清澈,味美香醇,是上等饮用之水,因该井水做,遂改名为“灵泉井”。历代天师寿至百岁者甚多,实因常饮此水之故。
东隐院属清代建筑,位于龙虎山上清宫院内东侧,是一座著名道院,院墙四围呈长方形,东西阔15米,南北进深约30米,院墙内分布有门屋1间,正厅3间,后厅3间,左右耳房各1间。建筑风格古朴,院墙外有“善恶分界井”和“神树”等古迹名木。周围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仙迹缥缈,仙气犹存,站在这里,仍可领略一番仙都风貌。

泰国龙莲寺化太岁有人去过吗,代购代化太岁,对自己有影响吗?那个符不用...

正所谓信则灵嘛?你信还要代购?心不诚哦,亲自去请吧,要不然就不信为好的。

龙虎山在道教里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在鹰潭贵溪县(今贵溪市),仙人张巨君主之。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龙虎山是道教那一派的?

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县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正一派祖庭——江西龙虎山天师府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为标志。该年元成宗在已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①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