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理像数,易经理数象

曾仕强讲《易经》摘录14卦的象数理

1、易经是从象开始的,象的背后有数,孔子说:“虽百世可知也”,这是推理,象数的背后是理。 理是象和数合起来得到的规律,是长期不变的。 最早伏羲将象表示为打结和松开就是开关的意思,阴是关、是物质,阳是开、是精神。阴极就变阳,阳极就变阴。数是有生命的,是活的。

2、“大过卦”,看到此卦应该喜悦。它的外形既像桥梁又像棺材, 寓意“不成功便成仁”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 大过就是创新、改革,是高度冒险的事情。一般人是没有能力和机会犯大过的,“小过不断,大过不犯”。孔子说:“不二过”就是指不要犯大过也不要犯小过。 中国人很多成语与观念都是来源于易经的。

3、卦名就是范围,只能在范围内想象。易经的卦没有好坏,实在要找就是“谦卦”。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数的变化,不进就是退。 七是少阳,九是老阳;八十少阴,六十老阴。七变九八变六,所以叫“七上八下”。

4、 老子说正反是同时存在的 ,无极是什么都有,而人看不出来。 渴求时间过得快就是死得快 ,一切如常是最好的。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人一定要尊重宇宙的规律,天人合一。易经的道理:循环往复、物极必反、阴阳变化、动态均衡、超越吉凶。

《易经》中的象,数,理,分别指的什么?

象:是卦象,同样一个象会有不同的解释,就看你从什么样的方向来理解。同样一个“大过卦”就可以看成是失败后的棺材也可以看成是一座通往成功道路的桥梁,所以,才有一句话叫“一边是棺材,一边是大轿”来形容人们面对人生重大生死抉择的时候两种不同的结果,要么“不成功便成仁”,要么成功。
象是开关,开是阳、关是阴,就看你怎么去理解这样一个现象了。
数:每一个卦象是由阴或阳的爻来组成,这就是数的变化。一而二、二而一,就是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的意思,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不可能维持现状的过程,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就是数。
当我们看到一个“象”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心中有数”。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主观的看待眼前所看到的事物发展的进程;但这个的同时,当表象发生了变化从而偏离了自己心中的数的时候,就是以主观来对待客观,从而就错了。
理:象和数是变化的,不是固定的东西,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理。
“循环往复”,大到宇宙、一年四季、大海潮汐,小到每天24小时、60分钟,事物总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个“圆”的变化过程。
“物极必反”,“喜极而泣”、一枯一荣皆是定律。
“阴阳变化、动态均衡”,阴阳是不可分的、阴阳是要调和的、事物的自然规律就是不断的动态均衡的过程。你理解错了,所谓的理象数 是对万事万物的一个概括。任何一个东西,一件事物 这都是它的本质。比如一支钢笔,你看到的外貌,那就是它的象,一支钢笔,这就是数,这支钢笔离你有多远,这也是数。这支钢笔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你看到了。为什么没被人捡走,等等,这就是他的理。换一件事物,好比你今天坐公交车,坐公交车,就是一个象,你坐第几排,做公交车什么位置,这是一个数。为什么坐公交车,因为上班,因为去看望一个朋友,因为不想走路,因为打车贵。这就是理。这就是易经的智慧之处,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万事万物。

什么是象数,象数是什么

象数从汉代孟喜、京房、郑玄等人以象数解易开始一直到现在普遍认为:象数,乃易学术语,是《易》的组成要素。在《易经》中“象”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物及其时位关系;“数”指阴阳数、爻数,是占筮求卦的基础。

但汉代以前《易经》中的“象”乃是指“典型的事情”。《易经·系词上》:“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翻译成现代文既是:“所以那些象,是编纂《易经》的圣人有介绍天下实际情况的办法,他打算将天下众多实际情况中的典型的人或事在经文中介绍,进而类比这些典型选择其中最适宜的事情,所以称这些被选中的典型的事情为象。”;“”是读上声“数shǔ”即“数说”(一件一件地说)的意思。此观点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有关“象数”的段落为证。现翻译如下:


《左传·僖公十五年》龟⑴,象⑵也;筮⑶,数⑷也。物⑸生⑹而⑺后有⑻象,象而后有滋⑼,滋而后有⑽数。先君⑾之败⑿德⒀,及⒁可⒂数乎?

【译文】龟甲上的文字记载的都是典型的事情;蓍草占卜产生卦,写在卦、爻下的文字是将这些典型事情一件事一件事地加以说明。众人生活在一起以后就会产生典型的事情,有了典型以后就会呈现典型的事情逐渐增多的情况,典型的事情逐渐增多以后只能一件事一件事地说明。前代君主他败露的品行。能与好的数说相比吗?

【注释】⑴“龟”文字。《康熙字典》《玉篇》:文也(文字)。


⑵“象”典型的事情。《易经·系词上》:“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形:通“型”。模型;楷模;典型。)

⑶“筮”古代用蓍草占卜的一种活动。《说文》:“筮,易卦用蓍也。”

⑷“数”shǔ《汉语大词典》数说,一件一件地说。《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孔颖达疏:“数,说也。”

⑸“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⑹“生”生活。《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⑺“而”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⑻“有”发生,呈现,产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遂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

⑼“滋”增长;增加。《左传·僖公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数。” 孔颖达 疏:“既为形象而後滋多,滋多而後始有头数。”

⑽“有”副词。只有;只好;只能。《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

⑾“先君”前代君主。《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勗寡人。”

⑿“败”败露。汉荀悦 《汉纪·昭帝纪》:“会盖主舍人父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 …… 燕王闻之,谓相平曰:'事已败,遂发兵乎?’”

⒀“德”道德,品行。《荀子·王制》:“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⒁“及”比得上,能与……相比。《战囯策齐策》:“徐公何能及君也?”

⒂“可”善,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是易经里面的词汇,
是形容每一个数字都有它不同的表现形象周易八卦中的象数,象数理论主要是通过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及五行十二长生的关系,十神六亲类象,配合生、合、刑、冲、克、害、墓、破、旬空、神煞等种种易象,具体到八字精神、气势、组合、宾主、体用、有无、做功、效率、正局、反局等各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分析,才能把复杂的人生推延开来!!!

周易的象、数、理各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易经》研究可分为象、数、理三门学问。“象”指表象、卦象。上至天地日月、水火星辰,下至飞禽走兽、人类社会,通通可被阴阳八卦所“象”化。世界的运动规律,被生动地描述成卦象之理。“象”是易学构成的最基础层面,是“数”与“理”所依赖的基础。 “数”与“理”则是“象”的应用。“数”指术数,包括占卜等,是易“象”在预测学上的应用。它试图以象理推演和预知世界,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理”指义理,是易“象”在哲理上的应用。它通过易的架构来讲道德伦常、品性修养等,以达到升华智慧、完美人生的目的。也可以这么总结:“象”注重自然规律,“理”注重社会规律,“数”注重占卜预言。“象”学本来是三学的基础,但在孔子后,尤其是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王弼扫象的重拳之击后,已经奄奄一息。清朝康熙皇帝在《周易折中》的序中曰:“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周易折中》曰:“自孔子既没,易道失传,义理既已差讹,图像尤极渺茫。”这里所说的“图像”,就是“象”学。“极渺茫”几字,道出了“象”学的失传。在“象”学两千年来精华尽失的同时,“数”与“理”倒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数”学上发展出了八卦预测学、梅花易数、六壬预测、四柱命理、风水学等应用学科。“理”学则在程颐、朱熹等大学者的努力下,登上了思想的光辉顶峰。“数”学与“理”学虽繁荣一时,但都离不开“象”学的基础。“象”学的枯萎,架空了这两门学问,直接影响到它们的长远发展。试问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又何以有大成就?所以,修补“象”学是当务之急,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

《易经》中的象,数,理,分别指的什么?

像是本象,能看到的东西,也叫表象!理是规律,万事万物的运转规则,机制!理是结局,或结论!看到表现,你依据他的规则,作出合理的推测或推断,并得出一个结论(观点),最后确定这个事该不该做。怎么做,做下来的得与失!自古以来,《易经》研究可分为象、数、理三门学问。“象”指表象、卦象。上至天地日月、水火星辰,下至飞禽走兽、人类社会,通通可被阴阳八卦所“象”化。世界的运动规律,被生动地描述成卦象之理。“象”是易学构成的最基础层面,是“数”与“理”所依赖的基础。 “数”与“理”则是“象”的应用。“数”指术数,包括占卜等,是易“象”在预测学上的应用。它试图以象理推演和预知世界,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理”指义理,是易“象”在哲理上的应用。它通过易的架构来讲道德伦常、品性修养等,以达到升华智慧、完美人生的目的。也可以这么总结:“象”注重自然规律,“理”注重社会规律,“数”注重占卜预言。“象”学本来是三学的基础,但在孔子后,尤其是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王弼扫象的重拳之击后,已经奄奄一息。清朝康熙皇帝在《周易折中》的序中曰:“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周易折中》曰:“自孔子既没,易道失传,义理既已差讹,图像尤极渺茫。”这里所说的“图像”,就是“象”学。“极渺茫”几字,道出了“象”学的失传。在“象”学两千年来精华尽失的同时,“数”与“理”倒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数”学上发展出了八卦预测学、梅花易数、六壬预测、四柱命理、风水学等应用学科。“理”学则在程颐、朱熹等大学者的努力下,登上了思想的光辉顶峰。“数”学与“理”学虽繁荣一时,但都离不开“象”学的基础。“象”学的枯萎,架空了这两门学问,直接影响到它们的长远发展。试问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又何以有大成就?所以,修补“象”学是当务之急,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

《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变易 简易 不易 属于认识论;理、象、数三个法则、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以现代的观念而言,理是属于哲学的,宇宙间万事万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过来说,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一定有它的数。

~理:是原理,虚不可见的底层主宰;理:是抽象的,比如万有引力,你不知道他为什么(相对论之前),但是却百试不爽,同样周易里会有一种理在里面,比如水满则溢,否极泰来等;理: 抽象的,本质的东西;理——存在的道理。

~象:可见的,有形的展现;象:是一种状态描述,泽灭木,想想都不是好事;象: 表现出来的东西;象:表象,表现的形式。

~数:对象的计量,对比;数:是推理的必须要素,阴阳相搏,1:5还是3:5必然情况是不同的;数: 物理属性;数:推理,运行的公式(即内在的规律)。
易经道理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是相对的。人事物理都一样,离不开宇宙这个大原则!《易经》也分易理之学和象数之学。易理是人文文化部分,主要解释人生哲理。象数部分涉及到星象学,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天文学系统包括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从繁到简变成了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学。后人就以为是江湖术士 实际上江湖术士这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文化做背景。滥竽充数的人多了,使得一知半解的去随意解释出书。就使得否定的人也会比较偏激!所有的知识体系不懂得并不代表没意义!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就轻易下定义否定,那才叫。

曾仕强讲《易经》摘录14卦的象数理

1、易经是从象开始的,象的背后有数,孔子说:“虽百世可知也”,这是推理,象数的背后是理。 理是象和数合起来得到的规律,是长期不变的。 最早伏羲将象表示为打结和松开就是开关的意思,阴是关、是物质,阳是开、是精神。阴极就变阳,阳极就变阴。数是有生命的,是活的。

2、“大过卦”,看到此卦应该喜悦。它的外形既像桥梁又像棺材, 寓意“不成功便成仁”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 大过就是创新、改革,是高度冒险的事情。一般人是没有能力和机会犯大过的,“小过不断,大过不犯”。孔子说:“不二过”就是指不要犯大过也不要犯小过。 中国人很多成语与观念都是来源于易经的。

3、卦名就是范围,只能在范围内想象。易经的卦没有好坏,实在要找就是“谦卦”。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数的变化,不进就是退。 七是少阳,九是老阳;八十少阴,六十老阴。七变九八变六,所以叫“七上八下”。

4、 老子说正反是同时存在的 ,无极是什么都有,而人看不出来。 渴求时间过得快就是死得快 ,一切如常是最好的。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人一定要尊重宇宙的规律,天人合一。易经的道理:循环往复、物极必反、阴阳变化、动态均衡、超越吉凶。

易经中的象数理分别是什么

象是推衍方术中的卦象爻象(世上万物万事万人万意的征象意义) 数是推衍方术中的存在和变化的代表依据 理是推衍方术中的客观的自然规律

构成《易经》的4大元素,象数理以及占卜

1、象,是卦象,《易经》有64卦构成,每一个卦都是大自然中天、地、山、火、水、风、雷、坎、泽等各种自然形态的组合变化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卦有卦象,是指一个卦的总体现象,也叫大象;还有对每个卦每一个爻在其位置中的现象也叫小象(爻辞),简单地说就是各种现象。这些现象既是自然和现实社会中、君子、民众,家庭等的现象。这些现象中有真的,也有假的,有正面的,也有反而的,更有好与坏,真与假,正与反等都包含其中的现象。而正是这些复杂、双重的象才包含着一定的理。
2、数,就是现象所包含的数,《易经》所指的数,不是数学上的定数,明确且精确。而是一种现象,如一生二、即表示一样事物包含着阴阳两面,一样事情,包含着正反两面,而阴阳这二面的结合,又成了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进升到六十四卦,这就是说《易经》中的数,不仅只是一种现象的数字,而又是包含着一定理。通常我们所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大天干,也同样指1-10的数字,其中,1、2,表示甲乙,而甲乙也正是五行属性的木,甲为阳,乙为阴,如此,1、2不只是简单的数字,而是阴木和阳木的象征。当这些数字搭配在一起时,就成了某种阴阳和五行搭配的暗示或表现了。
3、理,是象跟数合起来所得的规律。象离不开理,象中有理;数也离不开理,象是理的外在表现或载体,理是透过象的背后,所包含或人们推断出来的理,可以运用于其它事物且准确的理,数也如此。
《易经》通过一个个的象和若干的数,阐明了大自然的规律,君子处世之道乃至国事、家事、个人养身之事等无所不含的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