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走大运的说法,虎年行大运什么意思
中国春节习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你们大年初一都有哪些习俗呢?我先来:我们初一必须出门?
我们的年夜饭是在大年初一的凌晨一两点左右吃的
大多数的情况是三十晚上十点左右睡下,然后家里的大人会放关门炮(以前是那种大坠子炮,放一个就行了,声音很响,现在那种炮渐渐没了,开始放一小鞭),放了关门炮,就意味着从这一刻你不能在开门出去了,这是老规矩。过了十二点,大家开始陆陆续续起床,穿好衣服,然后大人再去放一个开门炮,也是一小鞭,意味着可以出门自由活动了。有些实在太困起不来的,会在床上再赖会儿,大约到一点多两点,基本上都会起了,然后就是吃正儿八经的年夜饭,很丰盛,像我们家一般每年都是十二个菜,还有饺子,是必须要吃的。
等着吃完饭,差不多也是两点半了,然后就是出去拜年
还有一些人,出去拜年之前会先去庙里上香,因为我们那方圆几个村只有一座庙,就在我们村小学旁边,而我们家恰好也是在学校的边上,所以每年初一凌晨之后就会看到隔壁村的人,成群结队的去烧香,图个吉利,但我们家从来没去过,因为不信那个。而一般烧香的人都会赶早,所以年夜饭吃的也会比较早,很多都是掐着点,晚上十二点整,准时吃饭,但我们家不是。所以基本山我们家开始吃年夜饭的时候,门外的路上已经开始有很多人去上香了,趁着路灯看,很热闹。
一般情况下,大人们是吃完年夜饭之后就出去拜年了,大概凌晨两三点左右
小孩会晚点,吃过饭再睡一会儿,等到天亮了,再出去拜年。不过不会晚于早上九点,基本上,大年初一的九点之前,拜年结束。而其实所谓的拜年,也无非是去在五服之内的有亲戚关系的人的家里,我们通俗的说法是,一个老太爷下边的所有人家,都得挨家挨户去,这样算下来,差不多会有三四十家,一家按五分钟算,也得两个多小时了,再加上有些说话时间长点耽误一会儿,整个的拜年走下来,天儿也差不多亮了,然后就是回家再睡一两个小时左右,再起床。
还有就是因为我奶奶的辈分比较长,一个门上的晚辈,都会来我家给她拜年,所以我们家从吃完年夜饭之后,一直到天亮,都是断断续续的有人过来,客厅的桌子上放着瓜子、糖、还有拆开的烟,大家都象征性的来问下老人家身体怎么样,几点起来吃年夜饭的,唠唠家常,就是这些,对了,我奶奶今年好像有九十了,我没记错的话,再过几天,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就是她的生日。
除此之外,三十下午,我们会到干爹干妈家走亲戚,一般是在六点之前。
以上,就是我们那儿过年时候大年初一的习惯,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后来我上班之后,跟我们单位同事讲我们过年的习俗,他们听后都觉得不可思议,一脸茫然,哈哈,果然,全国各地都是不一样的。
年初一行大运哪里的习俗?
广东阳江。
风水学上的行大运是啥意思,别简单的以为就是走好运
行大运,撞大运。就是要你围着某一个东西或者地方走一大圈。例如说过年,年初一我们就会出去或者哪里走一大圈,
中国春节习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什么叫行大运捏?
这是传统习俗,就是一家人在大街上走一圈,带来一年的好运气回家,一年就会从年头到岁末都大吉大利。哈哈。这个嘛,白天必须是下午四点前出门,要不就得晚上再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