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简易的意思,易经的可怕
易经 什么是“简易,变易,不易”
通俗讲解《周易》三义
少用基础知识,叫你师傅教的真学给你简易是不管最复杂的还是最简单的都能从易经中体现出来 变意 就是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 不易就是任何事物虽然在变化 但是本质是不变的
变易、简易、不易
《易经》三原则:变易,简易,不易。
一、变易:所谓变易,就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在时、空中,每一事、每一物、每一个情况、每一个思想都时刻在发生变化。
学《易》先要知道“变”,不仅要知变还要适应变。
这个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事无常”,“无常”是佛学名词,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无常”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
二、简易:所谓简易就是把复杂的道理予以简化。
《易经》的简易原则是最高的原则,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就必有其理,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智慧够了,就变得很平常,很平凡且非常简单了,“会也不难”也。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间事物无时不变,但尽管变化法则极其复杂错综,只要我们懂得了原理、原则后,也就非常简单了。
三、不易:宇宙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也就是说能变化出万物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
这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家叫它“上帝”、“神”、“主宰”、“佛”、“菩萨”。哲学家叫它“本体”。科学家叫它“功能”。
不管它叫什么名字,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能变化出万有、万事、万物,但“它”是永远不变的,“万变不离其宗”也。
变易、简易、不易是《易经》的三原则,一定要懂得,方能读懂《易经》。
学《易经》智慧,过简单生活!
《易经》的三大原则是变易,不易,简易。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世间万物,时时刻刻处在变化之中,但是任何事物的本质东西不会变,这就是变易。
变易是万事万物一阴一阳变化的自然表象,坚持变易需要我们敏锐地知变应变。
一个人生下来从婴儿到少儿、青壮年、老年,时时刻刻每一天都在变,只是有的变化你看不清楚。如果一个人你一个月不见,见面后会发现瘦了好多,这就是变。
太阳也在变,上午温暖,中午大热,下午凉爽。月亮也在变,十五的月亮十六最圆,三十初一的月亮是月牙,但太阳还是太阳,月亮还是月亮。
人不管从小到大到老怎么变,这个人还是你,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小麦变不成玉米,玉米变不成水稻,本质的东西不会变,但都会经历发芽、长苗、抽穗的状态,这就是变。
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 “无常”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 ,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
世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它就是事物变化背后永恒不变的基本规律,是事物本来特性,这就是不易。
变易中自有不变之理,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这是不变的。《易经》的基本道理和一切事物的属性是不变的,这就是不易。
“不易”是《易经》的称呼,道家称它为“道”,佛家称它为“如来”,禅宗称它为“自性”、“本来面目”,哲学家叫它是“本质”、“规律”,科学家叫它是“功能”。
世间万事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 大道至简,无论多复杂的事物,当我们了解了它的奥妙以后,就觉得其简单而又平易,这就叫简易。
知道简易,就明白了简化才是正道;知道变易,便知万事无常,唯变化常;知道不易,才会去追寻真理,按真理办事。
简易是“以简驭繁”,变易是现象,不易是法则。
简易就是有智慧区别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把那些“可以改变的事”认认真真做好,并有勇气进行思维和行动创新。
同时要认识和尊重宇宙大自然的规律,有胸怀接受“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世间万事万物其道简易,其形变易,其规律不易。
我们要用简易的思维模式,选择和掌握不易的规律,以适应时代变易的需要。
易经是简单容易之经,不懂的人才把它变复杂!
周易的易的意思有三个变异简易
周易的易的意思有三个变异简易:“变易”、“简易”、“不易”。
《易》:是《易经》的简称。《易经》基于河图洛书,历经上古(伏羲先天八卦)、中古(文王后天八卦)和下古(孔子注释)而成书。《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易”字由日月组成,上面是“日”代表阳,下面的“勿”是月的变异代表阴,合在一起指阴阳更替。
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有说“易”的甲骨文为 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
(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易经的 简易 变易 不易是啥意思
简易 哲学上叫"抓住事物的主要(共同 共通性)矛盾"比如现代医学研究一个人是一门相当复杂的科学系统但你用十二条经络之间的关系就能把它统一起来了 变易 就是现代的"物质不灭定律"一个事物产生的同时同时就预示了它的变化和终结一个事物终结的同时又预示了新的事物的产生新事物的产生又预示了它的发展和消亡 不易 是指世间上的一切事物虽然看起来错综复杂和不断地变化着但不管它的系统再大或再小其变化的基本(根本)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应统一规律"是不会变的太高深,不是一般人能懂。
易经中的易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易经》中的易是什么意思 古往今来,解《易》的学者很多,但对“易”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较为常见引用最多也能为多数人接受的涵义有四,试简述之:
1、简易――《系词》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也称作”太一“。是开天辟地的整个宇宙,也就是最大最简的”一“,作为万物的开始。
2、反易――“阴与阳,相反之物也”。如经中:日月、昼夜、男女、奇偶、动静等词。
3、交易――这里指的是相互交合,同一的意思。在《易传》中表达出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变易――是易理的归宿。《系辞》说: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问题二:《周易》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字一般普遍的理解有两个意思。
其一是易字上为“日”下为变形的“月”,指的日月同辉阴阳互存的意思。
其二是易有“转变”“变化”的意思,比如“易容”“蜥蜴”,所以易放在这里也是指的阴阳之间互相转变,互相组合,千变万化形成世间万物的意思。
另外我个人理解应该还有第三层意思,就是容易的意思,因为大道至简,最高深的道理往往也是最简单最容易的道理,所以易在这里我觉得也体现了简易容易的意思。
总之中国字博大精深,最好还是多个角度去理解,没必要只用一个概念去定死它的范围了。
问题三:《易经》中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又称《周易》,是华夏文明源头的一本重要古籍。它是一本讲人生智慧的书,它的一切文字都是源自真实的社会生活,并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它能指导我们的人生,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很可惜,长期以来,《易经》一书被世人误读,更被算命、占卜、风水等,以及代表不可知论的玄学利用。
易说《易经》一书,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破解《易经》,为它“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著作。本书在内容上,有数百处突破前人的地方,是易松云呕心沥血的一部力作。
问题四:周易的易是什么意思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周”的解释: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易”的解释:
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3.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4.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
5.易是占卜之名。
6.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7.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朝代的占筮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而《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
问题五:《易经》中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即《易经》,亦称《八卦》,它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产生的具体时间不详,有说7000年前,有说1、7万前,有说5000万年前。只要不是说人是猿猴变成的,除了这是丛林文化的胡说八道,要为弱肉强食找进化理由,从而把人性变成禽兽找依据、找借口外,人性的文明历史,怎么上推都能说得过去。因为,人类文明的传承方式有口授和书契两种。史前一直是言传身教。 远古简单的书契指事明了,然后与口授同步而传。“仁者爱人”的人性(这与禽兽根本不同),究竟传了多少万年,谁也说不清楚,且由考古去找证明,这已不是学《易》非要争清弄明的事了。但孔子明确告诉我们:“昔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传》) 《八卦》就是原始《易》。包牺氏就是太昊伏羲氏,风姓,天水人。相传娶女娲为妻,乃三皇之首。被尊为华夏文明的始祖,大概在7000年前建立第一个有史传说的华夏帝国。三皇者,通指羲皇、神农、轩辕黄帝。这些人可能都是以一个为首的帝王名字,指代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这就是远古文明多用身教言传作继承,很容易丢失记忆的缺陷。但是,伏羲时代,人类社会相当文明是肯定的,这需用三条幸福指数鉴别,即人与自然和顺,人与社会和顺,人与身心和顺(敝人甚至猜想,当时的人性文明,不知比今天强多少倍,物欲攀比、工具不如今人除外)。所以《易》是伏羲时代相当文明的证明标记。这种标记的思辨智慧极其显着,对宇宙,即时空生命的理解,令今人永世研究,望尘莫及,甚至被洋人称之为,它是外星人传给中华祖先的文明智慧,不是他们能够用史前的、石器时代的划分分析能够解通的。 又据《周礼。春宫。大卜篇》记载,《易》有三种传承形式,夏代叫《连山》,商代叫《归藏》,周代叫《周易》。夏易商易在孔子“苇编三绝”时就早已失传。现在只能通过孔子的《易传》对《易经》的诠释和《黄帝内经》对生命小宇宙的详细描述,人们可以窥测复原部分原理。所谓《连山》是指以 “艮”山为据,观察日月星辰同其变化关系的。所谓《归藏》是指以“坤”地为据,观察日月星辰同其变化关系的。所谓《周易》是指以“乾”天为据,观察日月星与地转时辰对万物影响变化关系的。 但无论是以哪种自然现象作为认知切入的先后凭据,作为观测的出发点,而全部是讲天道运转的基本原理则不会变,从而成为人心必须遵守的道统秩序。当代民间智库绝学研究大师郑元老先生告诉我们:《易》是我远古祖宗记录天文、历法、医学的智慧宝典。当然也具有卜筮预测的认知功能。 总之,《易》之为书有道德机理和工具机理的双重功用;有情感逻辑和数理逻辑――两种理性的中和思辨方法。是举世独一无二的智慧宝典。更多易经知识您可以参阅 yuceshi/s/yixue/ 易经全文或参阅 langxunzixun 、 ......>>
问题六:易经中的先天易和后天易各又称什么 先天易是易经的基础,后天易是易经的理论
没有文字的易经,即只有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等这些为先天易;而有文字注辞的易经,则为后天易。
易经名词释义1~11
1.三易:《周礼》记载,“易经”有三种,或称为三个系统,即:《连山》《归藏》《周易》。
2.三才:指天道、地道、人道,即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它们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易经》就是讲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书。
3.简易:不论事物多么复杂深奥,人类的智慧都可以把它们转换成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4.变易: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变化,万物就无法存在。
5.不易:在万物皆变的前提下,有不变的东西存在——万物变化所依据的根本规律是不变的。
6.象:象字在《易经》中有两种含义:一、名词,指现象、表象、形象。而卦象和爻象的象,指的则是形象。二、动词,意思是象征。象是《易经》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六十四卦的哲理就是通过象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7.彖:读tuàn。彖本为一种兽,猪形而有六牙。而卦有六爻,所以彖被借过来,用以总括六爻之义和一卦之义。《易经》中的“彖传”是论断一卦基本思想的文字。
8.文言:文是修辞、说明的意思。“文言”是解释、说明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的。
9.卦辞:说明六十四卦要义的文辞。各卦卦形下都有卦名和卦辞。如乾卦:“乾,元亨,利贞。”其中“乾”是卦名,“元亨,利贞”是卦辞。
10.象数义理:“象”是八卦、六十四卦及其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数”反映卦象中可以表现为“数”的关系;“义”反映《易经》表达的伦理道义;“理”是《易经》对万物规律所做的探讨。象数派接近自然科学,义理派接近社会科学。象数讲的是事实的“必然”性,义理则着重讲为何会“必然”。
11.阴阳:表示宇宙间一切相互对立的事物,矛盾统一的动态平衡或属性。凡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均为阳;凡静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和、虚弱的均为阴。阴阳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人非凡的概括力。
易的三种含义
易的三种含义是:“变易”、“简易”、“不易”
易读作:yì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易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日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首先《易经》的“易”,它的第一种含义是“简易”。简易,顾名思义就是简单、容易,与困难、繁琐相对,正所谓“大道至简”,这是多么深刻而富于智慧的论断啊!既然“大道至简”,而《易经》所蕴藏的就是“大道”,所以,这“易”字的第一种含义,必然就是简易。
其次,“易”的第二种含义就是“变易”。关于这一点,其实也好理解,即使我们抛开《易经》不谈,单就一个“易”字,它本身就有“变”的含义,所谓《易经》,其实也可以称为《变经》,因为它本就是阐述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经典。变化是普遍的,也是永不停歇的,纵观整个宇宙,永远都不会变化的东西,是永远也不会存在的。
最后,“易”字的第三种含义就是“不易”。当我们知道了“易”字的第二种含义——“变易”之后,再来看这第三种含义,我们不免就会皱起眉头反问:不易?我们不是刚刚才说过“变易”吗?不是刚刚才说过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吗?怎么这第三种含义又成“不易”了呢?这岂不要自相矛盾了?
说“变易”当然是有道理的,而再来说“不易”,其实也并不矛盾,《易经》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只有“变”,才是不变的,“变”是《易经》所阐述的“大道”,而这样的“大道”当然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易者,不易也,不易者,唯易者也!
易经的卦如何解?
心怎么解就怎么解。当然,初学者百度知道最标准。先把八卦的意义理解清楚就好解了。解卦的方法有七个原则:
1、六爻皆不变者,则占本卦卦辞;
2、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
3、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而以上爻之辞为主;
4、三爻变者,则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
5、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二不变之爻辞占;
6、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不变爻的爻辞占;
7、六爻皆变者,则以乾坤二用之辞占,并参考其之卦卦辞。
读懂了以上文字之后,您就可以给自己算卦了。
易经占卜的方法,详细~
占卜方法颇多,多以易自居。然真正使用《周易》(也叫做《易经》)这本书来占卜的方法,现在使用并不广泛。
第一步:取蓍草五十根;
第二步: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占筮过程中始终不用,以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然后,将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两份,左手持的这份象征天,右手持的这份象征地。
第三步:先从右手的蓍草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数左手的那一份,再数右手的那一份,以象征四季。
第四步:小指中的一根与左右手数余下的根数,合起来要么是五,要么是九。以上是第一变。
第五步:将第一次余下的九或五根除开,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合在一起,同样随意分成两份,同样分握其左右手,同样由右手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然后同样先左后右四根四根地数,左右手余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起来必定是八或四。这是第二变。
第六步:三变是将二变余下的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再合在一起,如法炮制,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操作,最后的合数,必定是八或四。去掉三变的余数,剩下的蓍草(竹签)或者为三十六根,或者为三十二根,或者为二十八根,或者为二十四根,再以四除之,一爻遂定。
36÷4=9(为老阳,画作X)
32÷4=8(为少阴,画作、、)
28÷4=7(为少阳,画作、)
24÷4=6(为老阴,画作O)
老阴、老阳可能变化,称之为“动爻”,少阴、少阳不变化,称之为“静爻”。
第七步:三变得到第一爻,同样的方法同样操作五次,即可得出另外五爻,经过十八变,就得一卦。 第八步然后到周易书中找相关爻辞卦辞分析
易经占卜的原理是什么,怎么计算的
好吧,我来总结一下吧:
目前比较简单的占卜方法:
一、数字卦,任意选择三个三位,比如123 456 789 ,记住占卦从下往上,
①第一个数字为底下的爻,用123除以8,余数为1,2,3,4,5,6,7,整除余数为8,按照先天八卦图(我插入图片了)的所带表的数字找到下挂,比如123除以8余数为3,那么3代表离卦;②同法,456,除以8,整除了,余数取8,那么8代表上卦为坤卦;③确定是哪一爻,用第三个数字除以6,取余数,1,2,3,4,5,整除余数取6。所以789除以6,余3,就是从下往上第三爻;④下离上坤,是火地晋卦,爻是第三爻,九三,最后按照彖传、象传,来解释就行了。
二、金钱卦
取三枚硬币(为啥三枚呢,因为一个卦就是三爻),有字的为正面,有花,有国徽为背面,记住以背向阳(即为阳爻,想想乌龟壳,背面向阳的),然后丢硬币了,如何确定丢出来的阴阳呢,物以稀少为贵,少的代表了卦的属性,(比如离卦,只有一个阴爻,而且阴爻在中间,所以讲易经的时候,说乾父坤母,离卦为二女儿)
所以,如三枚硬币,
①出现一枚是背面(菊花或者国徽),则此次记录为少阳,(阳爻)
②出现一枚是正面,记录为少阴,(阴爻)
③出现三枚背面,记录为老阳;(阳爻动)
④出现三枚正面,记录为老阴;(阴爻动)
注意:所谓的老阳,老阴就是会变的爻,
如此往复,抛掷六次,从下往上画卦,划出的为本卦
然后爻动的,要变爻,爻动以后,称为之卦
那么,怎么解卦呢?
①如果没有爻动,那么直接参考本卦卦辞
②一爻动,那么参考本卦,爻动的那一爻的爻辞
③2爻动,参考本卦两个变爻的爻辞,重点以位置在上的那一个爻为主
④3爻动,参考本卦卦辞,和之卦卦辞,以本卦为主
⑤4爻动,参考之卦两个不动的爻的爻辞,但是以位置在下得那一爻为主
⑥5爻动,参考之卦不动的那一爻的爻辞
⑦6爻动,结合本卦,参考乾坤两卦中的用六,用九来解卦
三、嘿嘿,就是有人复制的,用筹策来算卦了
方法他复制得挺全的,我不多说的
我说一下吧,其实没有筹策,可以
①用五十根筷子代替
②用扑克代替也行,扑克五十四张牌,去掉四个K(为啥去掉K呢,不知道,大家都这么去掉的,估计是趋吉避凶),方法就是上面那人说的啦,
五十筷子也好,五十张牌也好,①挑一张出来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极,太极分两仪嘛,嘿嘿
②手里的四十九张分两组,两组各自除以4以后取余数,整除余数为四,
③把两堆牌两把筷子里面的余数各自减出来放在一边,不管他
④剩下的筷子或者牌再分组,再除以四,再减除余数,
⑤同法操作第三次,剩下的筷子或者牌,你除以4,就得到6,7,8,9,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
⑥折腾了那么久得到,最底下的那一爻。⊙﹏⊙b汗麻烦吧
⑦继续折腾六次,得到一个完整的卦,怎么解,同学参考金钱卦的解法。
四、说到扑克,本人补充扑克的另一个占卦方法,就是去除四个K以后,每次抽牌三张,每次记录一爻,以红桃和方片以及大王为阳,以梅花黑桃小王为阴,其实和金钱卦挺像的,一样的,物以稀为贵,只有单独出现红色的牌一张,记为少阳,单独出现黑牌,记为少阴,三张红色为老阳,三张黑牌为老阴,抽六次就成了,画卦的时候,从下往上画,解卦方法参考金钱卦
⊙﹏⊙b汗楼主,我真心素一个字儿一个字儿打的,鄙视抄袭复制的,版权所有……
好吧,咱也在认真学习易经当中,最后补充一点,关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图,这两个图绝对不一样,乾一坤八的肯定是先天的,伏羲氏画的,后天八卦是周文王画的,有个5为中位
还有不懂,可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