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起名的字,古人取名和字颇有讲究
关于古代人的名字的字
取表字一般和名有关,比如和名的意思相同、相近、相反或是延伸
例如:班固字孟坚,阀弧脆旧诒搅错些氮氓李渔字笠翁,刘过字改之,陆羽字鸿渐,李白字太白
其中还可以加入表示兄弟排行的字,比如伯符、仲尼
为何古人的名字里都要取一个“字”呢?
看过古装片的人都知道,古人都有一个“名”和一个“字”;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字云长;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等等。这些都是“名”和“字”的很好体现。那么,为何古人的名字里面都要取一个“字”呢?这个“字”有代表什么意思呢?
因为古人不能像我们现在一样随时随地的上网,这就没有办法给自己取一个网名,因此也就没有机会享受今天人们穿着多件“马甲”来怼人的“乐趣”。但是,古人本身就有自己的马甲,也就是我们说的“字”。关于古人的“字”,在《礼记·檀弓》中有这样是这样解释的:“幼名,冠字。”
关羽,字云长
人一生下来就得由父母来取个名,但这个名称只是“小名”或者“乳名”。等长到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头发绾起带上帽子,预示着已经长大成人,此时,还得由父母郑重其事地为其举行“冠礼”,再给孩子取个名,这个“名”就叫做“字”,也叫做“表字”。这主要表示着他“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人不可复称其名,故冠而加字”。
因此,古代平辈之间,甚至是一般关系的尊长对晚辈都应该以“字”来称呼对方,以此来表示尊重,但自称则必须用名。所以这样看来,“字”虽然是自己的称呼,却是外人称呼自己时候准备的,自己本人却从来不使用它。这一点,我们从很多历史典籍或者古装片中都能看出来。
曹操,字孟德
比如三国中的诸葛亮对自己的称呼,也从来都只是“亮”,则不能自称为“孔明”;曹操在自称时,也是用“曹操”,并不用“孟德”。除此之外,“名”与“字”之间还有着其他不同的功能。
一般来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婴儿出生时,父母和长辈显然是无法断定其将来的德行是如何的,因此,为孩子取名的时候,一般都选用一些意思比较宽泛的字。等到孩子长大,到弱冠之年,其个性也好,禀赋也好,甚至是优缺点,德行也好,都已被外界所了解。这个时候,长辈们再为其加冠表“字”,而这就有了表扬,劝诱和敦促之意了。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在《白虎通义》中记载道:“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盖名之与字相比附故”。这儿的“名”与“字”,或相互补充,或相承或相反或相关或相近。二者在意义上往往存在着相同、相近、相关或者相反的关系。比如三国里面的周瑜,字公瑾,“瑜”和“瑾”意思相近,都有“美玉”的意思,而“玉”在古人眼中,就象征着美德,此外,玉还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
再比如,杜甫,字子美,其中“甫”是对男子的美称;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等等。这些皆为意义相关、相补之特点。
此外,在“名”和“字”外,还有“号”。一般来说,名、字都是父母师长给取的,自己不能随意更改,以此表示对长辈的尊重。但是号则是朋友或者自己给拟的,可以自由发挥,也更能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就比如杜甫,就自号“少陵野老”,性格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古人名字有“字”?“字”指的是什么意思?
古人名字有“字”是因为“字”是名的补充,在古代名是长辈对晚辈或者是上级对下级叫的,而同龄人则是称呼这个人的字。字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指辈分,有些人的字是家里的长辈按照族里的辈分来取的,这一种会写入族谱。而另一种意思则是与名呼应,例如诸葛亮的字为孔明,而孔明又代表明亮,与诸葛亮的亮字相呼应。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由姓和名组成,一般都是由家里的长辈取,每个孩子的姓名里面都有着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特别每个时代的名字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例如现在00后的名字里面大多数都有梓,伊,涵等字,而80年代的名字里面则一般都有凤,娣,琴,娇字。这些都是时代的特色,而在古代,古代人的名字也有特色,但是他们的特色与现代有所不同,他们的名字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概念。名代表的是姓名,而字又是另外一个,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个“字”。
在古代古人对礼仪和辈分是很重视的,也很重视阶级,在他们的眼里尊卑是不可逾越的。而名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叫。长辈对晚辈都是直接称呼其名,但是晚辈则不可以对长辈如此,同辈之间也不可以如此,于是有了“字”的出现,称呼“字”表示对人的尊敬,一般晚辈对长辈,或者同辈之间都可以称呼这个人的“字”。
古人的“字”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古人一出生只有姓名,而字则是要到了成年才会有字的。古人的字也是由家里的长辈取,在古代字有两种意思,一种代表的是辈分,这种字是家里的长辈按照族里相应的辈分来去,这种会写入族谱,而另一种则是与名相配合的字,例如诸葛亮的孔明,孔明是明亮的意思,呼应诸葛亮的亮字。
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呢?
其实,“字”最早在商朝便出现了,到了周朝,“字”这一制度开始盛行,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字。根据《礼记·檀弓》的说法,男子在加冠后便正式步入社会,需要和许多人打交道,互相之间如果只呼其名,显得不够尊重,于是迎来二十岁的男子,就要在本名外另取一个“字”。在与人交往时,互相称对方的字以示尊重。
而男子自己的名字,则只能长辈或者自己来叫。当长辈对晚辈称名字时,表示亲昵;当自己称名字时,则表示谦逊。步入社会,采用更多的是自己的字,于是我们可以见到在讲述古代或者近代的影视剧中,交谈双方互称对方的字,显得即尊重又文雅。
至于字的内容,则大多是表示德行或解释自己的本名,因为它是用来“表德”,所以又被称为“表字”。亦或者是,字含有和本名相关的意义。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的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认为,人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而字则是表现自己的德行和愿望,用字来约束自己,从而起到督促的作用。
其实,字刚刚诞生时,并没有特别严格和约定俗成的制度,于是民间的字既有后世广泛的两个字,也有仅一个字的。比如著名的屈原,他本名屈平,原是他的字。还有西楚霸王项羽,羽其实是他的字,项籍才是他的本名。后人为了表示尊重,便称呼他们的字,渐渐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本名了。
一言的字并不多,大部分的字因为肩负着解释说明姓名,表达德行这样的“重任”,所以常常有两言。而两言的字则有着许多不同的规律。比如家中有兄弟数人,那么其字的首位往往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
举例来说,三国时期雄踞东南的孙吴,其奠基人孙坚生下四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和孙匡,而他们的表字则分别是伯符、仲谋、叔弼和季佐,正是按照“伯仲叔季”来取字。同时的荆州还有以马良、马谡为代表的马氏兄弟五人。五人的话,就超过了“伯仲叔季”的四位,于是马良排名老二,字为季常,马谡排名老五,字为幼常。
另外的著名三国人物中,还有诸如曹操,字孟德,“孟仲季”是古人将季节分成三段时采用的排序方式,可见曹操是家中长子;姜维,字伯约,则表示他是家中的老大;陆逊,字伯言,所以他也是家中的长子,诸如此类。
除了按照兄弟排名,就是和名字相呼应的字了。同样以三国为例,张飞,字翼德,飞和翼相关;赵云,字子龙,古语云:“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二者还是相关的。曹操的字则即表示排名,又和名相呼应,《荀子》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操”在名中,“德”在字中,可见曹操的名和字在取时都花了不少心思。
古代取字的种类还有很多种,规则大体上比较自由。不过不管是依据什么,大体都围绕着表达德行、监督自己,呼应本名,并提供给对方称呼以示互相尊重这样的诞生本意,今天很多文人还热衷于给自己取字,笔者看来,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很有雅趣。
古人的“名”和“字”都有何区别?称呼都有什么讲究?
古人的“名”和“字”的区别和讲究
在我国古代,古人的名字都分为字和号。而现在社会却没有了,号,现在社会可以说非常少了。从五四运动以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浩劫。所以很多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和习俗都遗失了。一个人活在世上,他追求的绝对是学问而不是金钱这些俗物。什么是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智慧加学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学问,那么就可以说枉为人一世。这个号就代表一个人的学识学问。
这个“字”它今天还在的,我们古人完整的一个姓名是这样的,父母的姓氏组合成天格,姓源于父亲,氏源于母亲,父亲代表天,母亲代表地,天格代表我们的社会地位。母亲和字加在一起代表人格这个名和字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的地格,地格决定我们的智慧和学识。最后天格,人格,地格加在一起代表总格,父亲的姓加上总格,它叫外格,外格它决定我们的社会责任。姓加号,它叫奇格,这个奇格很特殊,它决定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处于什么层次,也可以定一个人的命理层。
名和字跟随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现在取名字都是非常讲究的,关于古人如何取名,
写道:“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所谓信,即以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特殊标记为名;所谓义,是根据出生时的祥瑞现象来命名;所谓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所谓类,是可以取与其父相类似的名字。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在我国古代,古人对礼仪是非常讲究的,那么对名和姓的称呼自然也是讲究颇多。名一般是上对下,长对少的我称呼,不过上对下,长对少也存在以字来称呼的情况,表示尊重。平辈之间相互称字,这显得有礼貌。只有十分熟悉的平辈之间才会称名。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喊的时候,可以称字,玩玩不敢称名,特别是君主或父母长辈的名, 更完全不能提,否则被视为大不敬大不孝 。
古代人称呼名和字有什么讲究?
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名”又叫“本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因为古人认为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
“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作为“名”的衍生,字当然有很多与名相似的地方。
首先,他们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被人用作区别和联络他们的符号,是一脉相承的。
其次,取字的根本原则就是"字"要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这种联系,可以是正向的。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名"宗元"字"子厚"。在古代汉语中"元"和"厚"的意义是相近的。
这种联系也可以是反向的。比如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他名"愈"字"退之"。而在古代汉语里"愈"和"退"的意义就相反。还有的字,是自己的名的拆分,比如明人章溢,字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