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精八法添油接命,算命说添喜是什么意思
道家养生的 添油接命 是什么意思?哪里有人教不?
道家的
添油接命
是一种生精补气的方法.道家意思是我们平时的七情六欲致使身体得病,小孩在13岁以后就不是完整之身.要想修道长寿.就得修漏不亏.
道家有云:夫添油接命者,乃神仙不传之秘,希世未有之事,千百年未得一遇,非有夙根,道行仙缘,虽遇而不能得,即得而不能行。遇师不觉,悭吝守护,当面蹉过,每每见人如是。试观油干灯灭,气散人亡。用油添灯,借气接命,乃成道之能事,坎离既济之大道,非世俗采战胡言之左道也。
盖无极仙师,莫不由此而接命,岂非此道之外而别有□道之可成者。但人之根器,有浅深之不同,是以不得真传。故《悟真篇》云:竹破竹补,人损人还,以元补元,以本复本。精气衰,则以精气补;元神耗,则以元神还,不得不假此同类之先天以栽培。然同类之先天,是坎内一点真阳乾金也。
以阳炼阴,形乃长存。除此阴阳一道,则不能也。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而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阳痿,血气大衰,精气神三宝,已将漏尽枯槁。外容虽勉强打硬,肉无润色光华,肝虚视涩,肺虚毛发白,肾虚耳聋腰疼,心虚减血健忘,脾虚难于消化。精衰骨硬,步履沉重,气衰力弱,龙钟潦倒,神衰宅败,黑途日近,迁徒将临,而四大假合之物,速如水上之鸥,瞬若石中之火,一息不来,悠然长往。精气之为物,游魂之为变,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当今寿命最长应该是
158岁的吴云青老人,中央电视台都报道过.他的亲传弟子苏华仁道长在罗浮山有传授这种功法.你可以去看看.
你自己搜索下
广州合道堂
就可以看到了.
《太乙金华宗旨》原文及译文
原文:
律诗一首,玄奥已尽。大道之要,不外无为而为四宇。惟无为,故不滞方所形象,惟无为而为,故不堕顽空死虚。作用不外,而枢机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斡旋造化,转运阴阳,其大药则始终一水中金,即水乡铅而已,前言回光,乃指点初机,从外以制内,即辅以得主。此为中、下之士,修下二关,以透上一关者也。今头绪渐明,机括渐熟,天不爱道。直泄无上宗旨,诸子秘之秘之,勉之勉之!
夫回光其总名耳。工夫进一层,则光华盛一番,回法更妙一番。前者由外制内,今则居中御外。前者即辅相主,今则奉主宣献,面目一大颠倒矣。法子欲入静,先调摄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一丝不挂。天心正位于中,然后两目垂帘,如奉圣旨,以召大臣,孰敢不遵。次以二目内照坎宫,光华所到,真阳即出以应之。离外阳而内阴,乾体也。一阴入内而为主,随物生心,顺出流转,今回光内照,不随物生,阴气即住,而光华注照,则纯阳也。同类必亲,故坎阳上腾,非坎阳也,仍是乾阳应乾阳耳。二物一遇,便纽结不散,絪缊活动,倏来倏去,倏浮倏沉,自己元宫中,恍若太虚无量,遍身轻妙欲腾,所谓云满千山也。次刚来往无踪,浮沉无辨,脉住气停,此则真交媾矣,所谓月涵万水也。俟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动,此则一阳来复,活子时也。然而此中消息要细说,凡人一视一听,耳目逐物而动,物去则已,此之动静,全是民庶,而天君反随之役,是尝与鬼居矣。今则一动一静,皆与人居,天君乃也。彼动即与之俱动,动则天根;静则与之俱静,静则月窟;静动无端,亦与之为静动无端;休息上下,亦与之为休息上下,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也。天心镇静,动违其时,则失之嫩;天心已动,而后动以应之,则失之老;天心一动,即以真意上升乾宫,而神光视顶,为导引焉,此动而应时者也。天心既升乾顶,游扬自得,忽而欲寂,急以真意引入黄庭,而目光视中黄神室焉,既而欲寂者,一念不生矣。视内者,忽忘其视矣,尔时身心,便当一场大放,万缘泯迹,即我之神室炉鼎,亦不知在何所,欲觅己身,了不可得,此为天入地中,众妙归根之时也,即此便是凝神入气穴
夫一回光也,始而散者欲敛,六用不行,此为涵养本原,添油接命也。既而敛者,自然优游,不费纤毫之力,此为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也。既而影响俱灭,寂然大定,此为蛰藏气穴,众妙归根也。一节中具有三节,一节中具有九节,俱是后日发挥。今以一节中,具三节言之,当其涵养而初静也。翕聚亦为涵养,蛰藏亦为涵养,至后而涵养皆蛰藏矣,中一层可类推,不易处而处分矣,此为无形之窍,千处万处一处也,不易时而时分焉,此为无候之时,元会运世一刻也。
凡心非静极,则不能动,动动忘动,非本体之动也。故曰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若不感于物而动,即天之动也。是知以物而动,性之欲也。若不以物而自动,即天之动也。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句落下说个欲字,欲在有物也,此为出位之思,动而有动矣。一念不起,则正念乃生,此为真意。寂然大定中,而天机忽动,非无意之动乎,无为而为,即此意也,诗首二句,全括金华作用。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六月即离火也,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三更即坎水也,日轮即坎中一阳,将赫然而返乎乾也。取坎填离,即在其中。次二句,说斗柄作用,升降全机。水中非坎乎?目为巽风,目光照入坎宫,摄召太阳之精是也。天上即乾宫,游归食坤德,即神入气中,天入地中,养火也。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得,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也。圣学以知止始,以止至善终,始乎无极,归乎无极。
佛以无住而生心,为一大藏教旨。吾道以“致虚”二字,完性命全功。总之三教不过一句,为出死入生之神丹。“神丹”为何?曰,一切处无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过“心空”二字,足以了之。今一言指破,省却数十年参访矣。
子辈不明一节中具三节,我以佛家“空、假、中”三观为喻。三观先空,看一切物皆空;次假,虽知其空,然不毁万物,仍于空中建立一切事;既不毁万物,而又不着万物,此为中观。当其修空观时,亦知万物不可毁,而又不著,此兼三观也,然毕竟以看得空为得力。故修空观,则空固空,假亦空,中亦空。修假观,是用上得力居多,则假固假,空亦假,中亦假。中道时亦作空想,然不名为空,而名为中矣。亦作假观,然不名为假,而名为中矣。至于中,则不必言矣。
吾虽有时单言离,有时兼说坎,究竟不曾移动一句。开口提云:枢机全在二目。所谓枢机者,用也。用即斡旋造化,非言造化止此也。六根七窍,悉是光明藏,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用坎阳,仍用离光照摄,即此便明。朱子(云阳,讳元育,北宗派)尝云。“瞎子不好修道。聋子不妨。”与吾言何异?特表其主辅轻重耳。
日月原是一物,其日中之暗处,是真月之精。月窟不在月而在日,所谓月之窟也。不然自言月足矣。月中之白处,是真日之光。日光反在月中,所谓天之根也。不然,自言天足矣。一日一月,分开止是半个,合来方成一个全体。如一夫一妇,独居不成室家。有夫有妇,方算得一家完全。然而物难喻道,夫妇分开,不失为两人。日月分开,不成全体矣。知此则耳目犹是也。吾谓瞎子已无耳,聋子已无目,如此看来,说甚一物,说甚两目,说甚六恨,六根一根也。说甚七窍,七窍一窍也。吾言只透露其相通处,所以不见有两。子辈专执其隔处,所以随处换却眼睛。
译文:
我这一首律诗,已经把功法的玄奥说尽了。大道的要领,不外乎“无为而为”四个字。惟有无为,才不凝滞在范畴和形象之上;惟有以无为而行有为,才不致堕入顽空死虚之中。其中的作用不外乎一个“中”字;而枢机全在两眼。两眼就好比那北斗星的斗柄一样。造化的斡旋,阴阳的转运,全都靠着它。而大药,始终只是一“水中金”这一味。
前面所讲的回光功法,是用来指点初学的人,从外部来控制内部,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这里是为中下之士修下两关,来透入上面那一关提出的功法。现在修行道路逐渐明朗,功法关键已逐步纯熟。上天不爱惜那珍贵的道法,让我直接透露出那至高无上的宗旨。你们各位要珍惜啊!勉力啊!
回光,是功法的总名称。但功夫上进一层,则光华也盛大一番,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前面功法是由外部而控制内部,现在功法则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前面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而现在功法则是奉君王圣旨来发号施令,面目完全是一大颠倒。
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首先要调身调心,使它自在安和,接着放下万缘,丝毫没有牵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然后两眼垂帘,就象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谁敢不尊?接着就用两眼的目光内照坎宫(丹田),光华所到之处,真阳就会出来应接。
八卦中的离,外部是阳而内部是阴。它的本体原是乾卦,一个阴爻进入内部,却成为主人。于是随物而生心,顺出而流转。现在回光内照,不随物而生心,那阴气就受到了控制;同时由于光华的注射,逐步变成了纯阳。又因同类相亲,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向上升腾。这一阳爻原非坎阳,实际上也是乾阳,所以,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这二件物体相遇,就是纽结不散,氤氲活动,忽来忽往,忽浮忽沉。这时自己元宫之中(指胸腹腔),犹如太空那样无边无际,全身轻妙无比,飘飘然好象要上升,这就是所谓“云满千山”。接着,那气机来往无踪,浮沉无迹,忽然脉也停住了,气息也停了。这种状态在养生书中称为“坎离交媾”;这就是所谓“月涵万水”。等到在那杳杳冥冥之中,忽然天心一动,这就是一阳来复,活子时出现了。但这里面的消息还要细说。
一般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外物走了,看和听的行为也结束了。这里头的动静,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办事,而上面的天子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一样。这样下去,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起了。现在我们的人,一动一静,不是跟鬼在一起,而是跟人在一起。那人,就是,就是自己身中的天子。天子一动,下面的臣民一齐跟着动;这种动就称为“天根”。天子一静,下面臣民也一齐跟着静;这种静就称为“月窟”。天子动静无端,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天子休息上下,臣民们也跟着休息上下;这就是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
天心处在镇静之中,气机动得过早,火侯就失之太嫩;天心已经在动,那气机在后面才动,火侯就失之太老。正确的方式,是天心一动,立刻用真意导引气机向乾宫(头顶)上升,两眼的神光也注视顶部作为引导,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天子已经上升到乾宫,正在游扬自得时,忽然那运动似乎要停止下来;这时应当赶快用真意引导他下降到黄庭部位(中丹田),而眼光内视那“心后关前”的中黄神室。接着,气机运动又要停止,那是一念不生的结果。这时眼光向内注视的意念,也忽然淡忘了,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万感千念一时泯灭;自己神室中炼丹的炉鼎(鼎指着中丹田,炉指着下丹田),也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在什么地方,也找它不到。如果进入这种境界,就叫作“天入地中”,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到了这一阶段,才是所谓“凝神入气穴。”
按照回光功法次序来印证,在实行回光的时候,开始那光像一盘散沙,后来逐渐有了收敛的趋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功能,好象都要停止运行了,这就是“涵养本源,添油接命”一节功法。接着收敛起来的光,自然而然的自在悠游,不费丝毫气力,这就是“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一节功法。接着,一切影响逐渐消失,进入寂然大定的状态,这就是“蛰藏气穴,众妙归根”的一节功法。这里是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至于一节功法中具有九节,等到以后再向大家仔细解释。
现在先谈谈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的问题,当处于“涵养”阶段开始入静时,“翕聚”就是“涵养”,“蛰藏”也是“涵养”,到了“翕聚”阶段,“涵养”“蛰藏”都是“翕聚”,到了最后“涵养”、“翕聚”也就是“蛰藏”,中间一层还可以依此类推。不须要改变意念所守的部位(窍),而这部位自会分开;这就是所谓“无形之窍”,那怕部位有千处万处,也只是一处。不须要改变功法所立的阶段(时),而阶段自会分开,这就是所谓“无候之时”,那怕阶段分成元会运世(一世,为三十年;一运为十二世;一会为三十运;一元为十二会。),也只是一刻而已。
一般来说,心神不到极静阶段,它就是不能动;即使动,也是一种妄动,而不是本体的动。所以说:“心神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那是人性的欲望所驱使;而不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的心,那才是天地之动。不要用天的‘动’来对应天的‘性’,这句话说的是个‘欲’字。”欲望就在于有“物”。这就是《易经艮卦,象词》所反对的“出位”之思,是一种有“动”的动。如果能做到一念不起,于是正念就会产生;正念也就是“真意”。在这寂然大定之中,天机忽动,那不就是无念的动吗?所谓“无为而为”,指的正是这个意思。
我那首律诗的头二句,已经全部概括了金华的作用。下面二句,意思是“日月互体”的意义,“六月”指离卦的火;“白雪飞”是指离卦中间一爻的真阴,将返归于坤也。“三更”指坎卦的水;“日轮”指坎卦中间一爻的阳,将要赫然返归于乾。所谓“取坎填离”就包含在这两句诗当中。再下面二句,说的.是斗柄作用,能够升降整个气机,“水中”岂不是坎卦吗?“巽风”指的就是眼睛,眼光照入坎宫(下丹田),吸引那太阳之精。“天上”指的就是乾宫(头顶),“游归食坤德”,指神入气中,天入地中,须要温养神火。最后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那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开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这句名言,请看孔学的精髓是从《大学》所讲的“知止”开始,到“止于至善”归结;也就是开始于无极,终归结于无极之义;佛学的精髓是以《金刚经》所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一大藏教旨;我们道学,则以老子所讲的“致虚极”来完成性命全功。总而言之儒释道三教不过是用一句话,来作为出死护生的神丹。那神丹又是什么呢?就是“一切要处无心”罢了,虽然我们道家功法中,最奥秘的就是这个“沐浴”,可是整个一部功法,不过用“心空”两个字就足以全部概括了之。现在我用这句简单的话点破,省掉你们各位再费几十年功夫去参访了!
各位还不明白前面所讲的“一节中具有三节”的意义,现在我再以佛家的“空、假、中”三观作为例证,这三观当中,头一个是“空观”,就是叫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空虚的;第二个就是“假观”,虽然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了空虚,但又不能把万物都毁掉,还要在这名为空虚的世界里建立一切事物;只是把它们看成虚假的而已。第三个就是“中观”,既不能把万物毁掉,又不对万物执着,保持若即若离的中路。当你在修头一个“空观”的时后,虽然已将万物看成空虚,但也知道它们不能毁掉,也知道不应当对它们执着,其实你是兼修“假观”和“中观”了。不过你毕竟还是以“看得空”为着力点。所以说,在修空观时,空当然是空观,假也是空观,中也是空观。依此类推,修假观时是在用字上下的力量居多,假当然是假观,但空也是假观,中也是假观。同理,在修中观时也把万物想成是空的,但不叫它空,而叫它中;也把万物看成是假的,但不叫它假,而叫它中;至于中,就更不用说,必然叫它中了。
我虽有时单独说离卦,有时也兼说离坎二卦,但中心意思究竟没有变动。我开口就提示过“枢机全在两眼”。所谓“枢机”指的是用。用这个来斡旋造化,不是说造化只有这一点点。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耳、口、鼻七窍,全都是光明宝藏;难道我只知道取两个眼睛,而其它就一概不闻不问吗?不是,请看上面所讲的,用坎卦的一阳,还要用离卦的光去照摄,就可以明白。朱玄育先生曾经讲过:“瞎子不好修道,但聋子不碍事”。这与我说的有什么两样?我只不过特别强调一下谁是主,谁是辅,谁轻,谁重而已。
日和月原是一种物质,日中含真阴,其实日中之暗处,实际上是月的精华,所以“月窟”并不在月上,而在日上,所谓月之窟,应当叫月留的窟。不然的话,直接说月就行了,何必说“月窟”。月中含有真阳,其实月中之白处,就是日的光华;日光反照在月上,这叫作天给的根;不然的话,直接说天就行了,何必说“天根”。一个日,一个月,分开了只能看成是半边,合起来才是一个全体;这好比一夫一妇,个人独居,就不成家室;只在有夫有妇的情况下,那一家才算是完全。但是,用人间事物来比喻大道,是不完全妥贴的。因为夫妇二人分开,仍然是两个人体;而功法中的日月两者分开了,就不成全体了。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眼和耳也是一个整体。我说,瞎子已没有耳朵,聋子已没有眼睛了。这样看来,说甚么一件东西?两件东西?说甚么六根?六根其实就是一根。说甚么七窍?七窍其实就是一窍!我说的这些话,只是透露它们相通的地方,所以看不出有什么两样,你们各位却专门抓住那些间隔的地方,所以随时会掉换看法。
道家养生的 添油接命 是什么意思
道家的 添油接命 是一种生精补气的方法.道家意思是我们平时的七情六欲致使身体得病,小孩在13岁以后就不是完整之身.要想修道长寿.就得修漏不亏.
道家有云:夫添油接命者,乃神仙不传之秘,希世未有之事,千百年未得一遇,非有夙根,道行仙缘,虽遇而不能得,即得而不能行。遇师不觉,悭吝守护,当面蹉过,每每见人如是。试观油干灯灭,气散人亡。用油添灯,借气接命,乃成道之能事,坎离既济之大道,非世俗采战胡言之左道也。
盖无极仙师,莫不由此而接命,岂非此道之外而别有□道之可成者。但人之根器,有浅深之不同,是以不得真传。故《悟真篇》云:竹破竹补,人损人还,以元补元,以本复本。精气衰,则以精气补;元神耗,则以元神还,不得不假此同类之先天以栽培。然同类之先天,是坎内一点真阳乾金也。
以阳炼阴,形乃长存。除此阴阳一道,则不能也。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而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阳痿,血气大衰,精气神三宝,已将漏尽枯槁。外容虽勉强打硬,肉无润色光华,肝虚视涩,肺虚毛发白,肾虚耳聋腰疼,心虚减血健忘,脾虚难于消化。精衰骨硬,步履沉重,气衰力弱,龙钟潦倒,神衰宅败,黑途日近,迁徒将临,而四大假合之物,速如水上之鸥,瞬若石中之火,一息不来,悠然长往。精气之为物,游魂之为变,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百日筑基的气冲病灶
1、找病
当气机运行受到较强的阻力而体内能量尚不足以冲开病灶时,气机的运行便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当另一运行路线再次受到强烈的阻滞时,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环,一方面将体内足以冲开的小病灶(气滞点)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暂时冲不开的病灶一个个地暴露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找病的过程。
2、翻病
第一阶段的找病过程使绝大部分经络变的更为畅通,修炼者的能量在不断的练功中得到加强,便会直接冲向已经找到的病灶,并以更大的力度加以冲击,使各种病灶的症状更加突出,各种疾病都被翻了出来,这就是翻病的过程。
翻病过程是修炼者修复体内疾病的相持阶段,也是经历痛苦磨难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但修炼者自身会感到身体的明显不适,病情“明显加重”。如果此时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往往也处于暂时的失衡状态而变的不正常。因此,道家气功将这一阶段称为“大死大活”阶段。不少患者由于对气功治病的机理不了解,往往在这个阶段败下阵来,放弃继续修炼而导致半途而废,实在可惜。要知道没有“大死”的过程是不可能有“大活”的结果的,更谈不上“脱胎换骨”和“返老还童”的效果了。
3、退病
病灶和真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后,随着修炼者不断练功,体内的能量不断得到补充,病灶(大的气滞血淤区)在真气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化解、缩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觉的各种疾病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消失。这就是退病的过程。 找病和翻病的过程是不以修炼者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气机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它不但要把你了解的病翻出来,还要把许多你并不知晓的疾病也翻出来。因此往往会给一些不了解气功治病规律的修炼者带来困惑,有的甚至误认为自己练功出了“旧病未去、反而病越练越多”偏差。其实这是道家气功修炼中极为正常的好现象,因为筑基补漏,不能光去修补你知道的病,必须对身体进行全面彻底的修复,才能真正算得上“脱胎换骨”。而“全面”、“彻底”,必然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疾病。
1、过去的病
一些多年前所患过的伤病,有些虽然早已康复,但因伤病在愈合时组织结构发生某些变化(组织粘连、手术刀口的疤痕等),经络组织并不通畅,气在冲击这些组织时,便会出现疼痛,酸涨等旧伤旧病“复发”的症状。
2、眼下的病
你所了解的现时正患的疾病,气冲时便会出现症状加重、疼痛加剧的现象。
3、未来的病
所谓未来的病本身就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并不了解、尚无症状的“已病”(已有的病);一种是没有症状的早期病变,如:中医认为的肾虚、肝瘀、心火等;另一种则是真正的“未病”(处于潜伏期的将来的病)。
这三种自己并不知道,甚至连医院也无法诊断出来的“病”,在气冲病灶时,也会被翻出来。
综上所述,对于修炼者或希望通过医疗气功的修炼、达到康复疾病目的的人来说,“百日筑基”,无论从修炼入门到康复疾病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这一阶段的修炼中,气冲病灶是修复“已漏之身”的必经之途、是筑基阶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了这一步,疾病才能康复,继续修炼才有了根基。
该筑基法为道家真传,更加珍贵的是非常系统完整,功理功法注意事项以及辅助功法一应俱全,非常适合没有师父的自修者和养生锻炼者。
功法分为修性炼己的静功法和修命练炁的吐纳法,甚合道家性命双修的宗旨。辅助功法中有收功的退符八法,有睡功法,对于体弱多病或者神经衰弱者还有强身健体的站桩法。 静功总说
中华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静功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步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中间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体称为静功。
静功,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别,由此可见。
静功的外在动作
中华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炁、神三宝。因此外在的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姿式,一般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式做好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修行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
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便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察觉,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当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容易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帘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
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为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炼功必须堵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
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 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5、两手抱诀
两手的掐诀法,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之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之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须放在阴手的虎口里面,这样两手拇指交叉,这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炁,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炁接通之效。
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中华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最好。
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列死地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是为了精神集中,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时,用前面所讲“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须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之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静功止念法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止念之法,可以分为平时和练功两种情况讲述:
平时如何止念
1.欲正人,先正己;欲人敬,先敬人。
2.事来则应,事过则忘。
3.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静功如何止念
1.有念即止
2.收回忘掉
3.顺其自然
静功之层次
静功筑基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
起初做功夫的时候,不论是采取坐式、站式还是卧式,总要周身放松,不使身体存在局部的紧张,亦不让其有丝毫的拘束,腰带可以松一松,鞋带也不要系得太紧,不宜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之后,自己感觉非常的舒适,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坐立不安、难以忍受的情况,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这样就是肉体已经得到安静了,这种境界,谓之“身不动”,即身静。此为静功之初层。
心静(念头不动谓之心静)
做到身安静之后,思想上的束缚尚未解除。这时,要用“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炁,心炁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牵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休息状态,这样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不起念,谓之“心不动”,即心静。此为静功之中层。
意静(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心中无念之后,功夫尚未彻底。此时还有一个自我存在,心中并未完全干净。更进一步,由心炁合一,逐渐做到忘记自我,入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了一样,什么也不知道,并且也不是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进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在那里活动,凡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男女、金钱、名誉、地位、利益、争斗、烦恼等等,见景生情,心旌摇曳,醒时也许有把握,梦中全都无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说了算,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静功,一直应当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忘记自我,谓之“意不动”即意静。此为静功之高层。
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达到中层。气功家讲静功,能够做到身体不动即可,并不深入内在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用意念,不忍割弃,不过到达中层。中华道家修炼学之筑基静功,认为心静并不彻底,由心静进入意静,方为静功之高层。于此可见中华道家修炼学之高妙,筑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层次,更非一般气功学说所能望其项背。除静功之划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之外,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范畴。故此略去不述,确定修炼筑基法之静功为三大层次。
虽然初层身静、中层心静、高层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内中所含奥妙,直指修炼。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包揽无遗,成为一部性命双修之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精炁神三宝于是补满无亏,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而这也正是道家修炼筑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总之,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正法,就是静功。静功由“听息”、“观光”入手,入静之后,聚合性光。虽为修“性”,其实不是单纯的“性功”。此中奥妙,极为深刻。听息之作用,在于听,而听在耳,耳属于肾,肾主炁;观光之作用,在于观,而观在目,目属于心,心主神。故此静功之道,所炼的就是人身之神炁。因此虽为修“性”,其实不只炼性,乃为性命双修。功夫成就,自然神炁合一,进入化境。
静功之行持以上所谈,基本上囊括了中华道家修炼静功筑基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恐有修习者对于具体的实行,还有不明之处,因此再作说明如下:
主要一个问题,就是具体用功的时间安排。这一点已在“静功与生活”第10条谈到,就是每天保持半个小时以上,坚持下去。一般来说,持之以恒,修炼一百天,就是“百日筑基”之功。可以完成两大法门中所谈到的初步境界。时间可以选择在早晨、晚上、中午、半夜之时,即子、午、卯、酉四正时。早上三点至五点钟,这时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因为经过睡眠,大脑较为纯净,如果能够起身静坐,会有较好的效果。
我们谈到的静功两大法门,即听息和观光;三大层次,即身静、心静、意静三层。如果一定要说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这一点由于每个人秉赋的不同,一定会有所差异,因此不好硬性规定,即使筑基百日之说,也不过是大概需要一百天而已。不过若为学道者方便起见,在百日筑基的阶段之内,专以静功修习,可以勉强规定一个时间的次第,以便体验修习的功效。
因为听息和观光两大法门,听息是经常的做法,观光不可能限定多长时间就能见光,这个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才会出现。也许最初养静,就能见光。一般来说,能够达到第二层次“心静”的阶段,就能见光。因此我们只能从静功的三大层次,勉强划分时间如下:
前半个月,专修第一层次“身静”。听息必须要听,观光顺其自然。
中间一个月,专修第二层次“心静”。听息仍旧坚持,观光有之即可。
后一个半月又十天,专修第三层次“意静”。听息、观光,无心用之即可。
如此分段,在具体修习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比较容易把握。听息之法坚持要用,观光之事不可追求,开始是有心而用之,以后均归于无心。对于三大层次,修第一层时不管后二层,修第二层时不管第三层。在限定时间之内,只体悟一个层次的效验,这样逐层递进。
另外,做功者应当经常阅读本书,反复理解,以求自悟。即使看不懂也没关系,先将其大意含藏心中,不知不觉在做功之中,将会发生不可思议的潜化作用。
功理篇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闾,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炁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炁,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炁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炁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炁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 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选择在子、午、卯、 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身法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可缓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入静。
炼功时要求舌顶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仍旧按照前面静功所讲的方法,凝韵听息。《庄子》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炁。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不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这时可用前面静功“观光”炼就的“性光”回光返照。即眼光观鼻,鼻下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
心法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呐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窝正中,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气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所以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呐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当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炁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吸引力,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曰:“古之,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气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中,是为胎息。《老子》云:“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人秉赋有早有晚。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养生篇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饥渴,可就地静心吐纳服炁,则无饥渴之感,所谓“炁满不思食”。种种效验,日久自知,不必详述。
2.炼习吐纳,最好结合太极拳之类的动功。盖“有动乎中,必有其静。”动静相兼,互相增益。炼武术者,亦可以此作为内功,只知蛮用拙力,不知以意领炁,以炁领形,终究落于下乘,且于养生无益。
3.《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此法贵在坚持,行立坐卧之间,随时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时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后,方去寻求气功疗法,一旦病有好转,却又置之不理,学者切忌此种弊端。
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话宜少说,言多伤炁。《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虚其心,实其腹。”所谓“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内含修炼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试看哪位修养高深之人没有德行。
5.荤腥香辣之物,不利养炁,应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应注意。盖荤腥之物,性属沉浊,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粗而难伏;香辣之品,性主轻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应避之。应持清淡饭食,以养真炁。食可则止,不宜过饥过饱,过饥伤炁,过饱伤神。此饮食之道,修真炼炁者不可不知。
6.不可当风吐纳,炼到好处,全身发热,毛孔开张,更不可见风。若盘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骤然下地,最伤筋骨。先把两腿伸开,手抚两膝,养静片刻,待觉身轻,方可下地。
7.炼炁当禁烟酒,烟为火之象,火能烁金(肺),故抽烟多者肺先损,肺损则无以生炁。酒者,入于心经则多说话,入于肺经大声叫喊,入于肾经情欲不节,入于脾经不愿吃饭,入于肝经大动肝火……种种危害,皆令人性乱而炁耗,故宜戒之。
即此一法,已为养生不二法门。但这在道家修炼之中,只为筑基功法。学者得其真趣,欲求上层接命之术者,再访高师深造可也。
道家养生的 添油接命 是什么意思?哪里有人教不?
道家的 添油接命 是一种生精补气的方法.道家意思是我们平时的七情六欲致使身体得病,小孩在13岁以后就不是完整之身.要想修道长寿.就得修漏不亏.
道家有云:夫添油接命者,乃神仙不传之秘,希世未有之事,千百年未得一遇,非有夙根,道行仙缘,虽遇而不能得,即得而不能行。遇师不觉,悭吝守护,当面蹉过,每每见人如是。试观油干灯灭,气散人亡。用油添灯,借气接命,乃成道之能事,坎离既济之大道,非世俗采战胡言之左道也。
盖无极仙师,莫不由此而接命,岂非此道之外而别有□道之可成者。但人之根器,有浅深之不同,是以不得真传。故《悟真篇》云:竹破竹补,人损人还,以元补元,以本复本。精气衰,则以精气补;元神耗,则以元神还,不得不假此同类之先天以栽培。然同类之先天,是坎内一点真阳乾金也。
以阳炼阴,形乃长存。除此阴阳一道,则不能也。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而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阳痿,血气大衰,精气神三宝,已将漏尽枯槁。外容虽勉强打硬,肉无润色光华,肝虚视涩,肺虚毛发白,肾虚耳聋腰疼,心虚减血健忘,脾虚难于消化。精衰骨硬,步履沉重,气衰力弱,龙钟潦倒,神衰宅败,黑途日近,迁徒将临,而四大假合之物,速如水上之鸥,瞬若石中之火,一息不来,悠然长往。精气之为物,游魂之为变,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当今寿命最长应该是 158岁的吴云青老人,中央电视台都报道过.他的亲传弟子苏华仁道长在罗浮山有传授这种功法.你可以去看看. 你自己搜索下 广州合道堂 就可以看到了.多做善事,戒杀放生
自然添福添寿(上天赐福)添油接命,顾名思义,就是在你快要老死之前,通过向人体内输送生命能量,让你这盏即将熄灭的油灯重新焕发生机,此之谓添油。
激活阴跷口决
阳关一闭得长生,不遇真师道难成。吞吐浮沉手足抻,开关展窍可固城。阴跷诀通三江口,还精补益荣色身。添油续命栽接法,虚空一作无人问。
延展:
人生在世,七情六欲困扰,上耗性下损命,大多数人修道之时身体这一本钱早已亏损不堪。
故练功下手需要借助栽接添油法以求补亏损,设炉鼎,人果得金丹大道下手天机(阴跷诀),会迅速骨髓盈满。
人体在修炼内丹由弱转强的过程中主要矛盾就是漏丹,坊间流传的十六锭金功,小便咬牙固精气,揉腹法,固精关门法,搓涌泉法等等全都功效甚微,不能达到防止走丹遗漏的效果。
许多人都被这个拦路虎害的修炼功亏一篑,长期在低层次徘徊。无论是谁,一旦失精过多,次数过频,往往导致头晕、困倦、消沉、无力、乏味,疲劳等不良反映,甚至尿频尿急,神经衰弱,阳痿自卑,浑身无力,怕冷怕风等等。
只要真精牢固,则会皮肤白里透红,细嫩光滑,精力充沛,富有青春活力。三年不漏即可精纯而满,髓固精凝,永无渗漏妄泄之患,基址坚实。
固精之本在阴跷:人的元阳之气在周身氤氲,滋润周身,一旦有欲,就会凝结在生殖器,成为后天浊精。
这个时候就是憋在体内如果不经过炼精化气就没什么好处了,遗精走丹,多是修炼者在修炼关键时发生,而修炼者多日积累功亏一篑。
为什么修炼入门叫铁门槛?就是因为筑基容易丢丹,而使修炼者成为五漏之躯,自古没有漏精漏气的仙家,纯阳之体,精满不漏乃是修炼的根本。
白玉蟾说:点滴精液不漏,既是登天梯行。
精是人体最基础的能量物质,失精者必伤气,就是练功也一事无成,越练越虚,一筹莫展,岁月虚度,体质还不如平常人。
常见普通修道者,修炼几十年却隔三差五的漏精,连遗精也解决不了,修炼几十年无法完成筑基。
本系《阴跷诀》开关展窍诀更有一个妙用:睡中将要走丹时自动醒觉,性脑交通,神识清醒自然不会走漏。
阴跷真诀古难寻:道家、佛家修炼者“不废夫妇、不漏丹材”的方便法门,在佛教中又被称为“无上密”的双身修法,有“顿法”和“渐法”之分。
渐法,就是“渐渐递进”之法。
这种方法往往是以修炼最为根基,如佛教密宗的“无上密”就是在修炼者修出七轮三脉后,才可入手修习男女双修,这样少则要几年,多则要几十年。
现在很多传出的男女双修的方法,大多数是渐法。
顿法,就是“顿进”(顿时快进)之法。
一直是在师徒之间口口相传、盟誓相授。
在古代的时候皇族或当权的贵族,往往会请得道的高人来传授房中术,他们所学到的也是“顿法”,所以房中术的顿法也称为“帝王之法”,千百年来“顿法”一直是少数人的专利,很少会传给普通人。
“顿法”入门极为快速,所需要的入门口诀只有寥寥数语,按照口诀只需独自修习几天就可以激活阴跷。
阴跷有三岔口、上天梯、河车路、海底、危虚穴、生死穴等异名,乃生药、采药之处,有调节肾功能和内分泌的作用。使男性的“交感之精”得以升华。
“阴跷诀”和“开关展窍诀”就属于顿法。
顿法的入门之“阴跷”,因其前通任脉,上通冲脉,后通督脉而得名,是道家修行的不传之秘。
男性房中术的方法中的第一步是要求“交而不漏”,并不是要强忍着不“射精”,而是要把精能量提过“三江口”使其升华为气,还精补脑。
如何快速的用顿法打开阴跷,是道家秘传的重要口诀、是千金不传之秘。
佛教密宗的男女双身修法,是通过观想阴跷处有一个四瓣的红色莲花,通过常年累月的修炼而打开这出关窍的。
用密宗的方法,要每日打坐持咒刻苦修习,可能要用几年的时间才能打开。
而性理养生的“顿法”一般只需3一5天就可以初步的开通此穴,然后通过十数日或一个月的纯阳丹道,开通任督冲。
男女双修和房中术在道家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也让人们胡乱猜疑、误读误解了数千年。
从当前所流传的房中术的内容来看,包括《素女经》、《洞玄子》等等这一类房中术的古籍,也只是道门所传的“房中术”——初级内容。
恩师华藏华虚秘传的“秘藏心髓”是道家“男女双修”和“房中术”精华中的精华,是道家“男女双修”和“房中术”的根本所在。
其中激活阴跷、还精补脑、开关展窍,气通三脉等内容都是道家秘而不宣的精华所在,皆是口口相传,极少见诸文字。
现在人们所知道的阴跷,大多以意守会阴为主,如民国时被三阳张松谷称为补亏正法,后来由张午樵,希一子张百焘传出,《丹经指南》即张百焘在湖南长沙之《补天髓》,但可惜没有形法和口诀传承。
后来,张义尚,胡海牙等人都极为推崇此法,将其作为清静功夫续命添油,补亏接命的秘术,实则此法乃激发会阴精气,调取激活肾阳,激发肾中及八脉精气的方法。
但因为肾阳强盛后,淫欲也跟着旺盛,常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阴窍功能就成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直至精气耗尽。
精气一枯,骨髓也枯,精血耗涸,奉养一身的根本枯涸。
如练此法不能戒欲止漏,则其未发挥寿世效能,反而追命毒药,所以古人对于阴窍穴的态度是“阴跷一穴秘不宣”。
内丹以炼精为初关,从人的性功能练起,因此内功筑基阶段首先要补精,健全人的性功能。
精是内炼的基础,保精固肾,为筑基第一要务,其法以舌顶住上腭天池穴,促生津液,咽津补精,下开阴跷,阴跷一脉,甚为重要,阴窍脉上通天谷,下达涌泉。
阴窍脉的根源在阴窍,其窍即是会阴穴,乃生药,采药之处,有调节肾功能和内分泌的作用。筑基功夫就是要补足三宝,使人精满,气足,神旺,达到三全。
张紫阳在《八脉经》中说:“阴跷一脉,诸圣秘之,高人藏之”。是修士采药之处。
又马天君解《大洞经》说:“一阳初动之时,运一点神意于脐下以迎之。
“阴跷诀”是恩师华藏华虚秘传的“秘藏心髓”用以激活阴跷能量和固精的无上秘法。
分为心法、形法和法诀,形法锻炼了会阴肌、耻骨肌、锥状肌、腰小肌、内收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髂胫索、腹直肌、腰大肌、骶棘肌等肌肉。
刺激了阴部神经、骶神经、闭孔神经后支、隐神经,可以有效的增强性能力,快速达到固精效果。
3一5天便可以激活和开通阴跷,使交感之精得到升华。更有其他不可思议的功效,如快速双盘禅定,交而不泄等。
形以固精,气以摄精:
诀曰:阳关一闭得长生,不遇真师道难成。吞吐浮沉手足抻,开关展窍可固城。阴跷诀通三江口,还精补益荣色身。添油续命栽接法,虚空一作无人问。
大家都知道,童子虽然不射精,也没有精液,但童子也能阳举,如是,丹士实髓功夫完成,补满阴精,开关展窍,胎息成,阳关闭后,自身生殖器也能如童子阳举般勃起,但无精可泄。
想要不产生精液,就是要改变生成精液的这个身体自然的运行机制,练到胎息,生精液机制改变后,气不再化成精了,才能真正的闭掉阳关。
阳关闭后,气不再化成精液,跟童子的身体运行机制一样。为什么童子不会遗精呢?那不是应为童子气生精的运行机制不存在。
童子的数不足,也就是身体结构还没有发育到那个程度,只会产生后天的精气,气血,不会产生精液。
等他数足了,身体结构发育到那个程度,就会化分出精液,冲阳关而出,就算成年男子用一定的方法练到胎息,改变自身原来的气生精的机制。
而闭掉阳关,永无精泄的事情发生,自身也谈不上补足了,他并没有增加任何先天的精气神,非但没有增加,每日还照样损失。
因为,斩断阳关,不漏精血,只是斩断了我们损失自身后天精血泄漏的一个途径而已。
其他如汗、泪、血等液体途径,口鼻呼吸等气体途径,思虑等用神之途径等等,都还在耗散先天精气神,损失完了,最后还是要死的。
所以,功夫到这一步,就要进行“虚空一作”的训练了,以招摄先天一气而成丹。先天一气乃先天的,能生天生地生万物。
阳关一闭得长生,不遇真师道难成。吞吐浮沉手足抻,开关展窍可固城。阴跷诀通三江口,还精补益荣色身。添油续命栽接法,虚空一作无人问。
关于拳谚
说这么多是废话。只要身心融于自然,与自然和谐就是搏击的最高境界。你们难道不知道武哲么。建议看看庄子和老子的哲学就知道不要费这么大力气讲这么多废话了。拳打千遍,身法自现一拳打想一头牛,高手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外讲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意念足 艺不轻传、不妄泄
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 文讲八法,武讲八势
宁叫筋长一寸,莫叫肉厚一分 教师见教师,手快打手迟
文以凭心,武以观德 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
教师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低头探腰,学艺不高
一力降十会,一巧破百拙 一寸长一寸强,硬劈硬进人难防
一寸小一寸巧,闪战腾挪人难找 短见长不用忙,长见短不容缓
眼要清、脚要清,动身进步似猫形 连环步、往前攻,巧打飞踢占上风
教师身、贵如金,沾住四两还半斤 三拳不如一肘,三肘不如一指头
疾上更加疾,打上还嫌迟 举手不留情,留情不落名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落步如钢钉,进步快如风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手到眼不到,尽是瞎胡闹 手齐脚不齐,必是偷来艺
手到脚亦到,方为得玄妙 缺一寸劲一根,过一尺跑不了
老天不负苦心人,年深月久妙自出 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平时练武技,危急能防身 前打天庭盖,后打紫金冠
刀如猛虎、剑如飞凰、枪似游龙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
出手如飞回如箭,火烧指头还嫌慢 眉动心必动、乍膀全力发
练拳先练桩、大顶增力量 打拳不活腰、到老艺不高
枣子练的精、打人占上风 练武先修德、德高艺更高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冬练劲、夏练筋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拳以德立,无德无拳 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
拳禅如下,力爱不二,主守从攻,戒除杀念
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武夫不讲理,艺高难服众
习武者当立志,人无志事不成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武人相敬相倾
手足原无异态,拳术可必分门,少林武当终归于拳,内家外家总是一家
同是江湖客,不识也相亲 行遍天下路,把势是一家
打得宽不如交得宽 小心天下去得,莽撞寸步难行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在人前自夸口 不露相,露相不
十个把九个吹,剩下一个还胡勒 经不起风吹雨打,算不得英雄好汉
火大没湿柴,功到事不难 好汉做事做到头,好马登程跑前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浇花要浇根,教拳要教人
误人子弟者,必被弟子误 徒弟技艺高,莫忘师父劳
尊师要象长流水,爱徒要象鸟哺雏 恃艺逞强,罪不容诛
习武千条戒,最戒嫉妒心 嫖睹看似个人事,玷污武林人品低
拳硬舌头软,舌软也伤人 钱重于艺,奸商习气
功夫者,工夫也
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深功出巧匠,苦练出真功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增力,夏天增气
场上一分钟,场下百日功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久练为功,搁下稀松
一日不练自已知道,两日不练行家知道,三日不练利巴知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 鼓越敲越响,拳越练越精
进功如同春蚕吐丝,退功如同流水即逝,学拳三年,丢拳三天
有功夫的象拨拉,脚常踢打 舍本求末瞎胡闹,循序渐进最为高
正楷未精,休要骤学草书;拳路没熟,休想迅速神化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艺成才,苦练成功
少年习武正当时 老年习武未为迟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 学无老少,达者为师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不经一,不长一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艺在师,学艺在徒
师父不过领路人,巧妙全在自用心,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教不严,拳必歪;学不专,拳必滥 河深静无声,艺高不压身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平时练,急时用;平时松,急时空
久练为熟,久熟为巧,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千拳归一路,一路通,百路通
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绊三跤,方知天外有天;跌天跌,才晓人后有人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似我者生,象我者死
法有万端,理存于一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笨鸟先飞早出林,笨人勤练武精,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若要精,听一听,站是远,望得精 要想灯不灭,需要常添油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用火不戢将自焚,学技不晦将
取法于上,得之乎中
文人不武,武人不文,能文能武是全才,只武不文是莽汉
意到气到力到 发于根,顺于中,达于梢
以假乱真,诱敌深入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侧右依,皆身之病
身如驽弓,拳如箭 射人先射马
聚气成力,以气催力,吐气发力 含而不露,神态舒展
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若存若亡 猫窜,狗闪,蛇鹰眼
学拳容易改拳难
打拳不怕,怕拳不打。拳来闪避,拳去追踪
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身莫停留,进如盘蛇吸食走,刚柔相济着意求
退是假退,真退是败。步步向前,天下无敌
出手大多对上身,手足到时方为真。一势三手才称妙,手肘膝腿鬼神惊
远则手足上中下,近则肩肘背胯膝
远则拳打脚踢,近则擒拿抱就摔
远用手,近用肘。宁换十手,不换一肘
三拳难挡一掌,三掌难挡一肘,三肘难挡一尖,三尖难挡一指
久练自化,熟能生神
操练不按体中用,休到终期艺难精
要想散手会,还得二人喂
先以心使身,后乃身从心
能动能静,拳道之圣。动而不静,拳道之病
打中寓跌,跌中寓打
手从脚边起,侧身步轻移,藏势微弯膝
脚到手勾,拳来臂格
拳打不空回,空回不为能
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
脚踏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有力当头上,无力踩两旁
打人不露相,打人不见手
顺人之势,就人之力。彼来吾就,彼去吾随
彼斜我正,彼正我斜。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拳怕少壮,棍怕老练
一打力,二打巧,三打分寸,四打眼滑手快
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莫放松
一狠二毒三要命,见空就打莫留情,容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
狠打善,快打慢,长打短,硬打软
过手放对莫疏忽,一胆二力三功夫
八打八不打,过手要得法,对敌莫容情,会友莫轻发
学会十字战,天下英雄打一半,餐稳如盘石,根因敌难摧
心是主帅,眼为先锋,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眼要明,心要毒,只要平时练得熟
技法不熟,战不能胜 手敏步快,放长击远
在劲不在力,在巧不在勇
谙熟百家,博采众长
三年把式打不过当年跤,好把式打不过滥“戏子”
反筋偏骨,拿法夺人
偏闪腾捺弱敌强 脚步胜人坚、坠、跪
拳法在熟不在多
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
上打阳,下打阴,两边打肋,中打心腰入蛇行,步赛粘
蛇行,表示灵活;粘,原指将两种物体附着在一起,此处作"贴地"解。形容练武时身法要灵活,变换自如,而步法则要低稳,使根基牢固。
拳如流星,眼似电
流星,表示快速;闪电,表示明亮而迅速。意思是:习武时出拳要快速,目光要迅捷而灵敏,及时洞察对方的意图。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
即强调了枪、棍技击特点的差异。枪有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枪尖刺扎。棍无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棍端抽打。枪扎是直线,棍打是横片,故有此谚。为发挥枪头的作用,在练习枪术时,身法富于变化,活动范围广,气势奔放,并且使腰部用力与上下肢动作协调一致,扎枪平直,力点达到枪尖,准确性要求较高,故形容为"枪扎一条线"。棍与枪不同,不靠枪头打击对方,多以抡、劈、扫、云等法为主,大多是横方向用力,动作幅度较大,一打就是一大片,故称"棍打一打片"。意思主要指枪与棍在技术方法上的不同之处。
出手不见手,拳打人不知
强调武术中速度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比武时,不管是出拳还是击掌,动作都要快如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击对手打击对方。
有意莫带形,带行必不赢
意思是:出招进攻时,意图不能显露出来。假如进招意图暴露,就会被对方察觉,这样,进攻招法就会失灵,以至于失败。
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
这是练习太极拳的要领之一。猫行,喻动作较灵;抽丝,喻连绵不断。意思是:练太极拳时,脚的起落、进退要轻巧灵活;臂、腿用力要微微使劲,象春蚕吐丝一样细长连绵。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
比武时,两手应象两扇门一样,根据来招随时作格、挡、拔、封等防守动作。与此同时,用腿做踢、弹、踹等动作攻击对方。
刀如猛虎,剑似飞凤
刀讲究威武勇猛,演练起来如虎添翼,凶狠泼辣。剑则讲究轻灵,潇洒,演练起来,突如蜻蜓点水,突如蝶穿花、红缨绣穗,迎风飘东,就象一只绚丽的飞凤。
上虚下实中间灵
上虚,指手上的技击意图,不让对手摸清虚实;下实,指底盘要牢固,交手时阵脚不乱;中间灵,指身法要灵活,可随意应变。即比武时,要虚实结合,灵活多变,兵不厌诈,见招拆招。
一寸长,一寸强
指用器械或徒手实战,此时,如果有一方能多争取一寸之长,就可能先于得手,从而取胜。 所以练武时应尽量放大动作幅度以加强攻击力。比如冲拳时,不但要求沉肩,而且还要求顺肩,尽量放出去。
未习拳,先学步
拳,即套路;步,指弓、马、仆、虚步等。泛指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等基本功。这句话强调习武者首先必须学好基本功,不要急急忙忙去练套路;否则根基不深,将来技术水平也难提高。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这是武术的基本要求,也是长期习武的必然结果。气,泛指人体的内在呼吸,它在武术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练武时力求气沉丹田, 吞吐自如。筋骨皮,制人体的外表部分,包括肌肉、骨骼、韧带等,都要坚硬、耐抗、耐磨。既要"内"练,又要"外"练,二者兼备,缺一不可。
大刀看顶手
指握刀时靠近刀盘的那只持刀手,意思是说评价一个大刀手的水平怎样,可以只看他顶手的动作,就可以知道他的功夫怎样。因为大刀有点特别,大刀的变化,主要靠顶手来体现。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这条谚语是讲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体表面各部的动作,也即指“形”,精神气力功指内,即指精神、气质、意识的体现及人体内脏器官的锻炼,也指“神”,内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内与外,形与神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从散打技击角度而言,贪多嚼不烂是每个选手应当大忌而特忌的。武术招法很多,千变万化,要想全部掌握实在是难上加难,因此,练习散打技击,除了要博学多闻,广泛涉猎外,还必须精通几招。这几招应是自己的拿手。应当是别人不会的我会,别人会的我精。如是人人皆晓的招数,就要练到别人达不到的火侯,这才叫绝招。摔跤名手宝三善使“泼脚”,这是摔跤中的俗招,人人都会,可是谁与宝三善摔,却常常使不出自己的泼脚,而着了宝三善的泼脚。他这一招实在是练到了精、绝的地步。如果光会许多招,实际运用时却生疏的很,那反到不如精通几招奏效得快。当然,如果千招会千招精,那是上上等了。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打拳不等于练功。拳,指锻炼的方式,功,指锻炼的实效。光注意锻炼的方式而不注重锻炼的实效,就叫“打拳不练功”。打拳若不练功,拳术即使打得再好看,终是花拳绣腿。练功,就是为了实用。练功的含义很广泛,如增加力量性,提高柔韧性,加强灵敏性,锻炼耐久力,增大呼吸量,提高反应力等,都属于“练功”的范围。技击方法的熟练掌握,技击能力的具备,养生术的通悟与应用,也是练功的内容。练功的主旨在于练成过人的功力。因为拳人人可打,功却不能人人练成。如海灯的一指禅功,现在可说是绝无仅有。这条谚语也做“拳无实功,一场空空”。
武术讲八法,拳脚要踢打
八法是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这八法可说是各门各派通用的基本法。不管练何拳何派,离开这八法就练不成功夫。而八法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练成,所以,“拳脚要踢打”就是指练武要持之以恒,才能将八法掌握。
古人制艺,必立一意
此谚语说的是古人创造的每一种兵器,一定是突出他的一种用途。
剑走青,刀走黑
青指“轻捷便利”,交手之时,能干净利索地躲闪对手的进攻,谓之“走青”;剑本身轻、短、细、薄,对付粗重兵器,难以硬挡硬架硬格,只可逢坚避刃,遇隙削刚,仗着身法便利、招法变换取胜。“黑”,是很毒凶猛之意,就是说刀法要狠、要猛。刀本身面宽而背厚,交手之时,可大劈大砍,硬挡硬架,刀峰过处,如滚瓜切菜。所以说:“刀走黑”。
枪如游龙,棍似旋风
枪如游龙扎一点,棍似疯魔打一片。枪扎出去要想令对手捉摸不定,绝不能直来直去,而要枪杆抖颤,犹如一条蜿蜒前进的龙蛇,不仅有直刺的力量,而且有上下左右磕、格、崩、滑的力量,劲力便发挥的淋漓尽致,收效也便显著。棍,若要招招见功,必须要快,所谓棍起生风,只有如旋风般劈打抽拦,才有杀伤力。
花腿,好看无用拳锈
武术界常用“花拳绣腿”老形容姿势好看却不实用的拳套。这一类拳套过分追求姿势的美观和技巧的高难,而不注重动作是否体现技击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实用招法。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习武者所练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可惜,练习者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拆解,表演起来威风漂亮,一经实战白窍不通。这样的习武者也被称为花拳锈腿。
四梢
四梢指两手和两足。
四手
在太极拳术语中,四手是指掤、捋、挤、按四式连缀起来的四正推手,或指采、挒、肘、靠四式连缀而成的四隅推手。
三节
三节指梢节、中节、根节。就上肢而言,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形意拳则称头、颈为上节,躯干及上肢为中节,下肢为下节。
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遛腿,就是踢腿,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练家,都必须坚持练习。因为腿是全身的支柱,务必根基牢固,根基不稳,重心不稳,武术就没有练到家。遛腿的作用很大,首先,将腿遛开,筋骨柔软,肌肉不僵,可减少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其次,腿功好利于表现技术动作。腿功好,武术功夫便好,腿功是表现技术的基础。第三,腿功好利于提高拳艺。武术技术多以身体下盘为基础,坚持遛腿,加强腿部力量性和柔韧性,是掌握高难度动作的关键,是提高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从技击角度看,也只有在腿部关节柔韧性高的条件下,才能敏捷而准确的运用各种腿法
硬功
指习武者经过专门的系统训练,其身体各部具有比一般人强得多的抗挤压、抗击打、耐摔跌的能力。
内功
指习武者经过专门的方法训练,以提高精、气来达到身体内壮的方法。
外功
指习武者经过专门的系统训练,使身体表皮部分具有比常人较强达的抗击力和抗磕碰的能力,达到外壮的效果。
四击
武术术语。拳术中的踢、打、摔、拿四种击法。“踢”指腿法,包括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打”指拳法,包括冲、撞、挤、靠、崩、劈、挑、砸、撑、搂、拦、采、挒、勾、抄等;“摔”指率法(旧称跌法),包括掤、巩、揣、滑、倒、爬、拿、捋、勾等。“拿”指擒拿法,包括刁、拿、锁、扣、封、闭、错、截等。明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曰“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皆今之有名者”。后世认为戚氏所言正是如今的踢、打、摔、拿
太极
古人称派生万物的本原为太极。古拳家借"太极"为太极拳命名,并用"太极"之理来说明太极拳理。
八卦
古代拳家用《周易》中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图形来表示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动作。还用"八卦"为八卦掌命名。
七拳
在武术技击中,人体的头、肩、手、肘、胯、膝、足七个部位都可以使用,因而称之为七拳。
七星
古拳家指人体的头、手、肩、肘、胯、膝、足七个部位为七星。
角抵
古代武术搏击的一种形式,起源于战国,汉代角抵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技术水平也较高。唐周缄〈〈角抵斌〉〉有这样的记载:"前劲后敌,无非有力之人,左攫右拿近是用拳之手。"这与当今的摔跤大致相同。
有内三合和外三合之分。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和,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另外,也有把称为眼、心、意、气、功、力六个方面的配合。
引手
武术术语。试探性手法、出售在于引诱对方招架还击,探其虚实,继而使出自己的招法。
喂手
武术散手训练方法之一。教练或同伴反复或连续以一种方法或组合动作攻击对方,对方则按固定的招势进行防守还击。“喂手”也经常在教学中运用,依照对方所练的招势要求,创造接近实战或与实战相一致的训练条件。一般是用来诱导学生理解某一动作的攻防含义
步眼
武术术语。即步位、步点。较艺中脚步移动的最佳位置,包括初步的方位、距离、时机。拳家制胜,均靠步眼到位,得机得势。进,可以封堵、管扣、夺势诸用;退,以求避击,固势之利。
溜腿
武术术语。亦称踢腿。各种直摆性或曲伸性的腿法练习。动力性柔韧练习方法。一腿直立;另一腿以髋关节为轴,依靠大腿肌群与髋腰肌的收缩与协调配合而踢起
过门
武术对练术语。指一方扫腿,另一方向前跳步让过;或一方使用器械抡扫,一方跳闪避让,致使双方调换防卫的动作。如:一方位东,另一方位西。前者扫,后者跳,而成后者位东,前者为西。后者动作,即“过门”。
开门
武术术语。即散手准备姿势。又称“拉开架子”、“摆好门户”、“站好桩口”、“开手”。拳种不同,开门姿势略有不同,亦可采取自由式,或故意露出破绽,麻痹、诱惑对方
里门
武术传统用语。较斗中,指对方的手臂内侧。
正门
武术传统用语。指人体正面,包括胸、腹、裆。
《太乙金华宗旨》原文及译文
《太乙金华宗旨》原文及译文
《太乙金华宗旨》是道家修身养性的书,教人清心寡欲,作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太乙金华宗旨》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律诗一首,玄奥已尽。大道之要,不外无为而为四宇。惟无为,故不滞方所形象,惟无为而为,故不堕顽空死虚。作用不外,而枢机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斡旋造化,转运阴阳,其大药则始终一水中金,即水乡铅而已,前言回光,乃指点初机,从外以制内,即辅以得主。此为中、下之士,修下二关,以透上一关者也。今头绪渐明,机括渐熟,天不爱道。直泄无上宗旨,诸子秘之秘之,勉之勉之!
夫回光其总名耳。工夫进一层,则光华盛一番,回法更妙一番。前者由外制内,今则居中御外。前者即辅相主,今则奉主宣献,面目一大颠倒矣。法子欲入静,先调摄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一丝不挂。天心正位于中,然后两目垂帘,如奉圣旨,以召大臣,孰敢不遵。次以二目内照坎宫,光华所到,真阳即出以应之。离外阳而内阴,乾体也。一阴入内而为主,随物生心,顺出流转,今回光内照,不随物生,阴气即住,而光华注照,则纯阳也。同类必亲,故坎阳上腾,非坎阳也,仍是乾阳应乾阳耳。二物一遇,便纽结不散,絪缊活动,倏来倏去,倏浮倏沉,自己元宫中,恍若太虚无量,遍身轻妙欲腾,所谓云满千山也。次刚来往无踪,浮沉无辨,脉住气停,此则真交媾矣,所谓月涵万水也。俟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动,此则一阳来复,活子时也。然而此中消息要细说,凡人一视一听,耳目逐物而动,物去则已,此之动静,全是民庶,而天君反随之役,是尝与鬼居矣。今则一动一静,皆与人居,天君乃也。彼动即与之俱动,动则天根;静则与之俱静,静则月窟;静动无端,亦与之为静动无端;休息上下,亦与之为休息上下,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也。天心镇静,动违其时,则失之嫩;天心已动,而后动以应之,则失之老;天心一动,即以真意上升乾宫,而神光视顶,为导引焉,此动而应时者也。天心既升乾顶,游扬自得,忽而欲寂,急以真意引入黄庭,而目光视中黄神室焉,既而欲寂者,一念不生矣。视内者,忽忘其视矣,尔时身心,便当一场大放,万缘泯迹,即我之神室炉鼎,亦不知在何所,欲觅己身,了不可得,此为天入地中,众妙归根之时也,即此便是凝神入气穴
夫一回光也,始而散者欲敛,六用不行,此为涵养本原,添油接命也。既而敛者,自然优游,不费纤毫之力,此为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也。既而影响俱灭,寂然大定,此为蛰藏气穴,众妙归根也。一节中具有三节,一节中具有九节,俱是后日发挥。今以一节中,具三节言之,当其涵养而初静也。翕聚亦为涵养,蛰藏亦为涵养,至后而涵养皆蛰藏矣,中一层可类推,不易处而处分矣,此为无形之窍,千处万处一处也,不易时而时分焉,此为无候之时,元会运世一刻也。
凡心非静极,则不能动,动动忘动,非本体之动也。故曰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若不感于物而动,即天之动也。是知以物而动,性之欲也。若不以物而自动,即天之动也。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句落下说个欲字,欲在有物也,此为出位之思,动而有动矣。一念不起,则正念乃生,此为真意。寂然大定中,而天机忽动,非无意之动乎,无为而为,即此意也,诗首二句,全括金华作用。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六月即离火也,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三更即坎水也,日轮即坎中一阳,将赫然而返乎乾也。取坎填离,即在其中。次二句,说斗柄作用,升降全机。水中非坎乎?目为巽风,目光照入坎宫,摄召太阳之精是也。天上即乾宫,游归食坤德,即神入气中,天入地中,养火也。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得,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也。圣学以知止始,以止至善终,始乎无极,归乎无极。
佛以无住而生心,为一大藏教旨。吾道以“致虚”二字,完性命全功。总之三教不过一句,为出死入生之神丹。“神丹”为何?曰,一切处无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过“心空”二字,足以了之。今一言指破,省却数十年参访矣。
子辈不明一节中具三节,我以佛家“空、假、中”三观为喻。三观先空,看一切物皆空;次假,虽知其空,然不毁万物,仍于空中建立一切事;既不毁万物,而又不着万物,此为中观。当其修空观时,亦知万物不可毁,而又不著,此兼三观也,然毕竟以看得空为得力。故修空观,则空固空,假亦空,中亦空。修假观,是用上得力居多,则假固假,空亦假,中亦假。中道时亦作空想,然不名为空,而名为中矣。亦作假观,然不名为假,而名为中矣。至于中,则不必言矣。
吾虽有时单言离,有时兼说坎,究竟不曾移动一句。开口提云:枢机全在二目。所谓枢机者,用也。用即斡旋造化,非言造化止此也。六根七窍,悉是光明藏,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用坎阳,仍用离光照摄,即此便明。朱子(云阳,讳元育,北宗派)尝云。“瞎子不好修道。聋子不妨。”与吾言何异?特表其主辅轻重耳。
日月原是一物,其日中之暗处,是真月之精。月窟不在月而在日,所谓月之窟也。不然自言月足矣。月中之白处,是真日之光。日光反在月中,所谓天之根也。不然,自言天足矣。一日一月,分开止是半个,合来方成一个全体。如一夫一妇,独居不成室家。有夫有妇,方算得一家完全。然而物难喻道,夫妇分开,不失为两人。日月分开,不成全体矣。知此则耳目犹是也。吾谓瞎子已无耳,聋子已无目,如此看来,说甚一物,说甚两目,说甚六恨,六根一根也。说甚七窍,七窍一窍也。吾言只透露其相通处,所以不见有两。子辈专执其隔处,所以随处换却眼睛。
译文:
我这一首律诗,已经把功法的玄奥说尽了。大道的要领,不外乎“无为而为”四个字。惟有无为,才不凝滞在范畴和形象之上;惟有以无为而行有为,才不致堕入顽空死虚之中。其中的作用不外乎一个“中”字;而枢机全在两眼。两眼就好比那北斗星的斗柄一样。造化的斡旋,阴阳的转运,全都靠着它。而大药,始终只是一“水中金”这一味。
前面所讲的回光功法,是用来指点初学的人,从外部来控制内部,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这里是为中下之士修下两关,来透入上面那一关提出的功法。现在修行道路逐渐明朗,功法关键已逐步纯熟。上天不爱惜那珍贵的道法,让我直接透露出那至高无上的宗旨。你们各位要珍惜啊!勉力啊!
回光,是功法的总名称。但功夫上进一层,则光华也盛大一番,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前面功法是由外部而控制内部,现在功法则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前面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而现在功法则是奉君王圣旨来发号施令,面目完全是一大颠倒。
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首先要调身调心,使它自在安和,接着放下万缘,丝毫没有牵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然后两眼垂帘,就象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谁敢不尊?接着就用两眼的目光内照坎宫(丹田),光华所到之处,真阳就会出来应接。
八卦中的离,外部是阳而内部是阴。它的本体原是乾卦,一个阴爻进入内部,却成为主人。于是随物而生心,顺出而流转。现在回光内照,不随物而生心,那阴气就受到了控制;同时由于光华的注射,逐步变成了纯阳。又因同类相亲,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向上升腾。这一阳爻原非坎阳,实际上也是乾阳,所以,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这二件物体相遇,就是纽结不散,氤氲活动,忽来忽往,忽浮忽沉。这时自己元宫之中(指胸腹腔),犹如太空那样无边无际,全身轻妙无比,飘飘然好象要上升,这就是所谓“云满千山”。接着,那气机来往无踪,浮沉无迹,忽然脉也停住了,气息也停了。这种状态在养生书中称为“坎离交媾”;这就是所谓“月涵万水”。等到在那杳杳冥冥之中,忽然天心一动,这就是一阳来复,活子时出现了。但这里面的消息还要细说。
一般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外物走了,看和听的行为也结束了。这里头的动静,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办事,而上面的天子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一样。这样下去,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起了。现在我们的人,一动一静,不是跟鬼在一起,而是跟人在一起。那人,就是,就是自己身中的天子。天子一动,下面的臣民一齐跟着动;这种动就称为“天根”。天子一静,下面臣民也一齐跟着静;这种静就称为“月窟”。天子动静无端,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天子休息上下,臣民们也跟着休息上下;这就是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
天心处在镇静之中,气机动得过早,火侯就失之太嫩;天心已经在动,那气机在后面才动,火侯就失之太老。正确的方式,是天心一动,立刻用真意导引气机向乾宫(头顶)上升,两眼的神光也注视顶部作为引导,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天子已经上升到乾宫,正在游扬自得时,忽然那运动似乎要停止下来;这时应当赶快用真意引导他下降到黄庭部位(中丹田),而眼光内视那“心后关前”的中黄神室。接着,气机运动又要停止,那是一念不生的结果。这时眼光向内注视的意念,也忽然淡忘了,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万感千念一时泯灭;自己神室中炼丹的炉鼎(鼎指着中丹田,炉指着下丹田),也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在什么地方,也找它不到。如果进入这种境界,就叫作“天入地中”,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到了这一阶段,才是所谓“凝神入气穴。”
按照回光功法次序来印证,在实行回光的时候,开始那光像一盘散沙,后来逐渐有了收敛的趋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功能,好象都要停止运行了,这就是“涵养本源,添油接命”一节功法。接着收敛起来的光,自然而然的自在悠游,不费丝毫气力,这就是“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一节功法。接着,一切影响逐渐消失,进入寂然大定的状态,这就是“蛰藏气穴,众妙归根”的一节功法。这里是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至于一节功法中具有九节,等到以后再向大家仔细解释。
现在先谈谈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的问题,当处于“涵养”阶段开始入静时,“翕聚”就是“涵养”,“蛰藏”也是“涵养”,到了“翕聚”阶段,“涵养”“蛰藏”都是“翕聚”,到了最后“涵养”、“翕聚”也就是“蛰藏”,中间一层还可以依此类推。不须要改变意念所守的部位(窍),而这部位自会分开;这就是所谓“无形之窍”,那怕部位有千处万处,也只是一处。不须要改变功法所立的阶段(时),而阶段自会分开,这就是所谓“无候之时”,那怕阶段分成元会运世(一世,为三十年;一运为十二世;一会为三十运;一元为十二会。),也只是一刻而已。
一般来说,心神不到极静阶段,它就是不能动;即使动,也是一种妄动,而不是本体的动。所以说:“心神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那是人性的欲望所驱使;而不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的心,那才是天地之动。不要用天的‘动’来对应天的‘性’,这句话说的是个‘欲’字。”欲望就在于有“物”。这就是《易经艮卦,象词》所反对的“出位”之思,是一种有“动”的动。如果能做到一念不起,于是正念就会产生;正念也就是“真意”。在这寂然大定之中,天机忽动,那不就是无念的动吗?所谓“无为而为”,指的正是这个意思。
我那首律诗的头二句,已经全部概括了金华的作用。下面二句,意思是“日月互体”的意义,“六月”指离卦的火;“白雪飞”是指离卦中间一爻的真阴,将返归于坤也。“三更”指坎卦的水;“日轮”指坎卦中间一爻的阳,将要赫然返归于乾。所谓“取坎填离”就包含在这两句诗当中。再下面二句,说的是斗柄作用,能够升降整个气机,“水中”岂不是坎卦吗?“巽风”指的就是眼睛,眼光照入坎宫(下丹田),吸引那太阳之精。“天上”指的就是乾宫(头顶),“游归食坤德”,指神入气中,天入地中,须要温养神火。最后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那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开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这句名言,请看孔学的精髓是从《大学》所讲的“知止”开始,到“止于至善”归结;也就是开始于无极,终归结于无极之义;佛学的精髓是以《金刚经》所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一大藏教旨;我们道学,则以老子所讲的“致虚极”来完成性命全功。总而言之儒释道三教不过是用一句话,来作为出死护生的神丹。那神丹又是什么呢?就是“一切要处无心”罢了,虽然我们道家功法中,最奥秘的就是这个“沐浴”,可是整个一部功法,不过用“心空”两个字就足以全部概括了之。现在我用这句简单的话点破,省掉你们各位再费几十年功夫去参访了!
各位还不明白前面所讲的`“一节中具有三节”的意义,现在我再以佛家的“空、假、中”三观作为例证,这三观当中,头一个是“空观”,就是叫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空虚的;第二个就是“假观”,虽然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了空虚,但又不能把万物都毁掉,还要在这名为空虚的世界里建立一切事物;只是把它们看成虚假的而已。第三个就是“中观”,既不能把万物毁掉,又不对万物执着,保持若即若离的中路。当你在修头一个“空观”的时后,虽然已将万物看成空虚,但也知道它们不能毁掉,也知道不应当对它们执着,其实你是兼修“假观”和“中观”了。不过你毕竟还是以“看得空”为着力点。所以说,在修空观时,空当然是空观,假也是空观,中也是空观。依此类推,修假观时是在用字上下的力量居多,假当然是假观,但空也是假观,中也是假观。同理,在修中观时也把万物想成是空的,但不叫它空,而叫它中;也把万物看成是假的,但不叫它假,而叫它中;至于中,就更不用说,必然叫它中了。
我虽有时单独说离卦,有时也兼说离坎二卦,但中心意思究竟没有变动。我开口就提示过“枢机全在两眼”。所谓“枢机”指的是用。用这个来斡旋造化,不是说造化只有这一点点。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耳、口、鼻七窍,全都是光明宝藏;难道我只知道取两个眼睛,而其它就一概不闻不问吗?不是,请看上面所讲的,用坎卦的一阳,还要用离卦的光去照摄,就可以明白。朱玄育先生曾经讲过:“瞎子不好修道,但聋子不碍事”。这与我说的有什么两样?我只不过特别强调一下谁是主,谁是辅,谁轻,谁重而已。
日和月原是一种物质,日中含真阴,其实日中之暗处,实际上是月的精华,所以“月窟”并不在月上,而在日上,所谓月之窟,应当叫月留的窟。不然的话,直接说月就行了,何必说“月窟”。月中含有真阳,其实月中之白处,就是日的光华;日光反照在月上,这叫作天给的根;不然的话,直接说天就行了,何必说“天根”。一个日,一个月,分开了只能看成是半边,合起来才是一个全体;这好比一夫一妇,个人独居,就不成家室;只在有夫有妇的情况下,那一家才算是完全。但是,用人间事物来比喻大道,是不完全妥贴的。因为夫妇二人分开,仍然是两个人体;而功法中的日月两者分开了,就不成全体了。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眼和耳也是一个整体。我说,瞎子已没有耳朵,聋子已没有眼睛了。这样看来,说甚么一件东西?两件东西?说甚么六根?六根其实就是一根。说甚么七窍?七窍其实就是一窍!我说的这些话,只是透露它们相通的地方,所以看不出有什么两样,你们各位却专门抓住那些间隔的地方,所以随时会掉换看法。
;算命书上说的添人进口是是什么意思
今年有喜事,不是迎新人进门就是有小孩降生
如果我们是问自己的事,那么添人进口呢?就是说。今年的家里会出现一些要发生的事情,就是有新人要结婚了。可能有到了年龄,或者是正有自己的相亲对象的人,可能今年就要有喜事进门了,要结婚了。
或者是家里有怀孕的人,可能说在今年就要生孩子了,或者是有一些新结婚的夫妇,可能今年要怀孕了。
添人进口那就是说今年这个家里要有一些喜事发生,家里会有一个新人进来,或者是有一个新生命的降生。
这意思是说,如果家里办喜事的话,那么也是属于添人进口的。如果家里头有人怀孕了,生孩子那么也是添人进口的。总之就是你们家里要有新成员的到来。但是你好好想一想,家里是不是真的要有新人员进来了。总之家里要是有新人加入了那么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以说,就是一件喜事的。是不是你最近要结婚了?那么也是属于这种情况的。总之,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大家一定都会恭喜你的。如果这种情况暂时没有的话。那么以后也会有的。算命说的会有人喜什么意思?
玄学是根据中医来看人 的状态看性格,行为,
就如树木花草要健康成长, 需要土壤 空气,水,阳光.
而人以出生日为五行属性, 其他四个五行就好像是土壤 空气,水,阳光. 看八字缺什么就喜什么,
一个人皮肤毛孔粗大,干燥.学习不好.这个是五行缺水占卜挂中出现喜表示什么
“算命说的有喜,一般指结婚,也指有好事将至【摘要】 占卜挂中出现喜表示什么【提问】 您好,你的问题我已收到,正在打字回复需要一点时间,请稍等片刻【回答】 算命说的有喜,一般指结婚,也指有好事将至【回答】 无论对桃花还是财运还是事业都是好事。”这意味着你坐在一个快乐之神的位子上,另外三根柱子上也有一个快乐的神,这意味着,你的命运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