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太岁有眼睛,盖房子挖出太岁好不好
地下挖出来的“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说“太岁”违背了自然规律...
太岁究竟是什么?看过《冒死记录中国神秘事件》朋友一定知道太岁这个神奇的东西,而且它的诡异功能将看起来四部风马牛不相及的小说连接在了一起,展开了一个无比宏伟的场景,准确的说,出版的那个版本完全没有了“原著”的灵魂,如果各位要看,应该去翻原文!
太岁真的有那些神奇的功能吗?
在《冒死记录中国神秘事件》中,太岁就是来自上古世界的“盘古”,主脑则是控制着盘古世界神奇能量的各个节点,而意识提取就是把这些修形合魂过的主脑的合太岁魂提取出来,然后植入那些他们选中的人!
当然在这些植入的记忆会进行删除、修剪以及修饰,变成组织想要的人,但这些人就像是活佛转世那样,他们可能会出现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比如李胜利、赵雅君等,但他们的优秀体质很快就会被发现,无论是神山、深井还是第二通道都在争夺这些人。
而最终就像修仙一样,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了组织想要的人,而《开端》《深井》《格局》《启示》情节都穿插在一起,有交叉,非常烧脑,看一遍不保证各位能看懂,但历史梗很多,所以喜欢神秘类小说的朋友可以一阅。
太岁在小说中成了某种灵魂的媒介,成了盘古大脑的一部分,实在是有些神奇。而在现实生活中,太岁则可能存在于生物不可能生存的地方,但在深深的地下居然也找到了太岁,这种被戏称为“肉灵芝”的东西,存在于超乎想象的地方,有哪些传闻的神奇功能,对于古人来说有这个想法,似乎也不意外!
这些东西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地下,有的则在岩缝中,但都相当罕见,它们看起来像是一团肉,但更像植物,或者说很难界定它到底是什么,割一刀能自己愈合,放在空气中也能缓慢生长!那么这东西究竟是什么?
太岁究竟是种什么东西?
据西北大学对外发布的资料称太岁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同时有呼吸机能,会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它们是活的,它们也就没有违反生物生长规律!
但太岁这种东西很难界定它是什么,因为从生物演化角度,它介于菌类、植物和动物之间,细胞结构最接近的是鞭毛动物,进化程度则介于藻类(蓝藻)和原生动物之间。
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属于“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既有原生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
《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太岁”、“封”等,认为其“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而在东晋《抱朴子》中记载,“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据说徐福就是奉了秦始皇之命前往寻找长生不老药。
古人的思维很简单,切一片,太岁会慢慢长回去,而它即使在空气中也能吸收“养分”而慢慢生长,因此这种神奇的东西必定具有极佳的效果,最符合长生不老的说法了,因此太岁在很多古籍中都被当成了具有延年益寿功能的神药。
太岁真的能使人长寿吗?
《本草纲目》称“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并奉为“本经上品”,很多朋友视为经典的本草纲目其实只是一本药材典籍,而个中药方则是人云亦云,里面也有很多不太靠谱的方子,大家切不可随便尝试。
那么现代医学认为太岁到底有什么功效?
有一份宣传太岁保健功效的资料称,太岁富含“核酸、多糖、几丁质和酵母菌、白地霉、硒、等数十种营养物质,营养极其丰富”!因而被广为宣传,但事实上这句成分形容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核酸就是RNA或者DNA,新型冠状病毒就是RNA单链病毒,而细菌和多细胞高等生物就是DNA双链生物,所以含有核酸就是狗屁,几乎就是“所有生物都存在”的东西来忽悠?
还有多糖是什么,就是多个单糖分子脱水聚合,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物质,可以水解成单糖或者寡糖,比如葡萄糖、果糖和甘油醛为单糖,而淀粉或者纤维素甚至甲壳素等都属于多糖。
而所谓的几丁质是什么?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物质,为虾、蟹、昆虫等甲壳的重要成分,也就是上文的甲壳素,属于长链状聚合物,是由约8000个葡萄糖的衍生物,N-乙酰葡糖胺作为单体聚合而成。
酵母菌则是繁殖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已知的约有56属500多种,它不属于营养物质,是一种生物。
而白地霉也是一种真菌,属于人体微生物的一种,在人体的皮肤、痰和粪便有25~30%的样本发生率,是常见的土壤真菌,基本上土壤中种出来的玩意儿就存在。
硒则是一种元素,微量的硒是许多生物(包括所有动物)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硒是许多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膳食补充剂中的一个成分,但大量服用却会中毒。
所以这个不是钓鱼文就是大忽悠,各位可是要擦亮眼睛来区分下了,而关于太岁的营养成分研究,最多的也就是一个多糖成分,尽管大家对灵芝也不感冒,但至少灵芝能说出一些啥啥啥的成分,虽然含量高低没人能说清楚,但太岁的多糖却是一笔糊涂账,所以到底是啥效果,只有鬼知道了!
请教一下各位,“太岁”是个什么东西?是植物还是动物?真的会慢慢长大吗...
什么是太岁?
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太岁”是何物。“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研究发现,“太岁”生命力极强,具备自身修复能力,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位高权重,古人对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触怒了它而于己不利。为避免得罪“太岁”神,在冲犯“太岁”之年必须在新年开春期间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令山东方士徐福到蓬莱三山寻求的长生不老仙药就是“太岁”。
一名男子在济南工地疑似挖到“太岁”,它到底有哪些价值?
太岁这种稀有的东西,很多人都是有所耳闻,但从未见过,太岁别称肉灵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并将太岁收入"菜"部"芝"类。这么一看,很多人估计会认为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如果有幸获得会开心异常。一名打工男子就挖到了疑是“太岁”物体。
打工男子余先生挖到这个奇怪的物体后,发现材质很特殊,摸起来手感带有点黏黏的感觉,随后将这个物品带回家进行清洗,这个物品看起来好似果冻般富有弹性,感觉这东西很可能是传说中的太岁!,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政策下,人们对待事物已经更加理性化了,余先生没有对这个疑似太岁的物品进行贸然处理,首先在网络上查询相关知识,但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随后向记者进行求助,记者联系了权威专家,但教授表示只能确定原本是个生命体。
余先生随后对这个物品做了一些实验:找了一条即将要死亡的鱼,用这种物品泡进去之后,鱼恢复了活力,这个排除了有毒的可能性,余先生还给鱼喝泡过这个物品的水,鱼没有发生死亡,便用这种东西泡水喝,连续喝四个月后腰间盘突出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这个物品对人类有一定的药用功效或者好处,但是目前权威专家也没有办法确定这个物品对人体的具体作用和药性,只能确定对人体无毒。
人体的构成及其复杂,但是只要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持健康的运动方式,人的精神面貌自然会很好,外来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自身的作息和保持运动。
关于太岁的未解之谜:吃了真能长生?是否有生命?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于长生不老心存幻想。哪怕是英明如秦始皇,也在晚年时为了长生不老而迷信方士,并且派遣徐福装着满船物资,和三千童男童女去往南海,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
还有被后世帝王视为榜样的李世民,到了晚年时也不免落此俗套。当然,最后的结果都是让他们失望的。但是几千年来,民间对于那些有着长生不老功效的“神物”却总是有着许多的传说,比如关于“太岁”。
提到“太岁”,大家的第一个印象一定是那句俗语--太岁头上动土。近些年来,不断有民间传闻、新闻报道,全国各地从土里挖出了各种被称为“太岁”的不明“生物体”。那么,当初让央视十套耗费大量精力报道的“太岁”,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那句俗语--太岁头上不可动土。古时候,人们称木星为岁星。人们发现,木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2年,人们使用木星行经的位置来纪年,这就是所谓的“岁星纪年法”。
后来人们有了更加精准地发现,原来木星公转的周期并非12年整,而是11.86年。一年两年的或许误差不大,但是放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来研究,这个误差就会被放大了,因为每85.7年木星的实际运行就要比纪年法多处一年的位置。怎么办呢?人们给出了太岁的概念。
太岁实际上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岁星,作用是为了代替岁星进行严格的纪年,由此人们才有了更加严谨的“太岁纪年法”。
这种纪年方法人们一直使用到了东汉后期,直到人们发现它依然不能满足更加精准的纪年需求才被取代。可是,太岁在古代已经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力,在占卜领域,太岁已经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古时候,人们将太岁视为天帝和君主的象征。为了表示尊卑有别,古人必须要避开太岁所处的方向。由于人们为太岁赋予了过于神圣的色,逐渐太岁也就成为主祸福的神明。
古人不管是祈求风调雨顺,还是战争发动之前,甚至民间的婚丧嫁娶等等,都必须要避开太岁行经之处,这是为了避免引起灾祸,而“太岁头上不可动土”的俗语,也就是引申于此。
渐渐地,太岁有了更加深化的象征。古人认为,太岁行经之处,在哪个方向上一定会出现太岁的肉身。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古人把从土里挖出来的肉状物视为太岁,它们也被叫做“肉芝”、“肉灵芝”、“封”等名词,在许多古籍当中均有记载。
在《本草纲目》当中,李时珍对太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李时珍记载说,太岁形态像肉一般,颜色为黑色,有肚子但是没有嘴巴和眼睛。
李时珍将太岁划归到可以食用的一类,与鱼虫等一处。在许多古籍中,太岁更被神话为神圣之物,只要吃了一点,就可以长生不老。
至于太岁究竟是什么?至今为止,科学家们依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我们目前为之可以知道的,就是太岁实际上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物体。
至于对太岁的认识,或许是出于古籍中的引导,或者是我们长久以来的固有观念,我们总是主观地认为太岁是一种有生命的物种。然而究竟如何?至今科学家依然没有定论。
太岁究竟能不能吃呢?在1992年8月,陕西周至县渭河有村民打捞出了一个重达20公斤的不明生物体。经过专家与古籍中进行的比照,人们发现这就是传闻中的“太岁”。
当时有村民用油煎炸食用,这说明太岁是可以吃的。至于其他的方面,我们也希望科学家能够尽快给出答案,为我们揭晓谜底。
“太岁”究竟是动物还是植物?
太岁是什么?
一次偶然发现,引出千古传说;
一块奇特肉团,
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它长生不老,
有人说它太岁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请收看《走近科学》――破解太岁之谜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我们经常听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成什么样子?恐怕就更没有人说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了一个不明生物体,当地人都把它说成是太岁出世。那么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传说中的太岁吗?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 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采访:吴凤莲 大概就是圆的,长长扁形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样子,端起来就像河里的鹅卵石。当时我把它当成是牛腿上的一块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动,我拿脚踏。
由于渭河经常发大水,有时就从上游冲下死牛死猪等动物尸体,开始的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吴凤莲母子的注意。所以她们没有把发现的不明物带回家。但是过了三四天,吴凤莲改变了主意。原来在村里人们经常把动物的死尸,埋到地里当肥料使用。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拿回来埋到自己地里。于是决定再去看看。然而没想到那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采访 吴凤莲:后来时间长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滩上搁着,已经隔着四天了,三天以内河的死鱼就已经生虫了,那个东西旁边光溜溜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看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吴凤莲母子觉得这个肉团有点奇特。于是她们把东西搬回来以后,并没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净以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采访 吴凤莲:(一个星期以后), 发现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长,这是个活物,大小据我来看,周围一圈大了两寸。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来的时候她们称的重量是20多公斤,这次称过以后,发现长到了35公斤。几天时间竟然长了10多公斤。看来他是块活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是肉的话,能不能吃呢?
采访 吴凤莲:我拿了刀子割开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说:这怎么像肉一样。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块,放到炉子上熬。割了一块肉,有二两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提起来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搁点糖,喝了然后就对我说没有什么味道,我说没有什么味道,就没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要是有坏处,人心里就发恶心,这个可没有。
据吴凤莲介绍,后来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没过几天,吴风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当地。许多村民都来割肉。其中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就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那么这个肉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体,它是否是传说中的太岁呢?
陕西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开,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当地村民传说这就是太岁,因为太岁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迷信色的一个东西,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社会上打电话的,各界打电话的,问询的人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学尽快拿出科学结论来。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风莲家进行科学调查。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系上当时给我交代说是发现了一个动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据这个动物的特性一看,没头,没身子,当时的形态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么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水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吃惊,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根据外形,根据形态结构,当时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生物,有可能是一个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当时我提出来必须得做一个,就是说得取一点材料,带回我们生物系得做一些实验,
由于当时在现场无法判定这个生物体的种类特性,所以杨兴中在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当作实验材料,马上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首先是不是一个生物,那么从它的一个生命的特征再来做判断,如果是生物的东西,就有细胞结构,那么这个细胞通过细胞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大,是因为它自身生长的缘故,还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样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呼吸的指标,通过仪器测了以后,这个东西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发臭了,但是它不发臭,所以认为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但是这个生物体目前的话,人们在整个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这个肉团是一个活的生物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社会上关于太岁的传说愈演愈烈。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面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一直有这个太岁这一说,所以一旦土里头挖出一个肉乎乎的一团的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认为是太岁。从我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老人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讲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在关中这一带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个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岁。
据中国一些辞书的解释,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它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它每一年有一个位置,地下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太岁出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对太岁是十分避讳的,但是为什么又把它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太岁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 “视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带个肉字,说明可以食用。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这和陕西周至发现的“不明生物体”似乎一样,具有自生自长的能力。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其中据说古代帝王将相寻找肉灵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最为著名。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肉灵芝。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徐福和他的寻找船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它梦寐以求的仙药也化为了历史传说。但是在陕西周至县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却再次把人们与肉灵芝联系在了一起。
采访 陕西省中医研究院 副院长 米家烈:古代的肉灵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纲目上它描述的比较详细一些,我去看的时候 它的形状就是像描述的,它的这个黄的像紫金,这个切起来就像一块肉,那个紫金你看起来就像那个紫金颜色又发黄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还有,一圈一圈好像在那个增生,一圈一圈的在那里发展,发育这个过程中留下的一个痕迹都比较很清楚,那个手摸到上头光光的,而且摸下来还一点黏度感,就好像咱们那种椒盐蛋白那个在上面出现的那种现象,感觉到非常的宝贵,我也没敢用手很有劲的去摸,就轻轻地看了一下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宝贝,我可以断定地说它就是肉灵芝。
米家烈的说法源自《本草纲目》对肉灵芝的描述。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
太岁到底是什么?太岁可以泡水里一直活下去吗?
太岁又称“肉灵芝”,现代科学认为太岁是大型粘菌复合体,靠孢子、菌丝繁殖,有很强的生命力,只要环境合适就能一直生长下去,也能随意切一块然后再生。
但太岁这种再生能力与我们常见到的壁虎、螃蟹等再生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一般有丝分裂增殖,螃蟹、壁虎等细胞全能性能够被机体更好地控制,只要没死去,就可以在断肢处重新生出肢体。而粘菌的繁殖则是靠孢子和菌丝,也就是说一块太岁其实不是一个生物个体,而是菌类的集合体,集合体与多细胞生物还是有区别的。
古代时被认为是药中的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增智慧等作用。因为本身生长环境在地下几十到几百米的范围内,地下空气含量很低,因此太岁喜好厌氧环境,放在水里也是一种隔绝空气的方式,太岁能够在水中较长期的生存。太岁曾被认为在水中可以不烂不腐,但却也会逐渐吸收水中的矿物质,等到水中无矿物质了就不再适合太岁生存了。
现在太岁被应用于多领域,比如含有较多抗腐化物质,可以用来开发天然的食品防腐剂,也因为含有迄今发现的最强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可以用来开发药品。野生太岁肉灵芝都是长在土里,生长速度又很慢。朋友们也都知道太岁肉灵芝有神奇的保健治病的效果,但有些人不明白,认为是吃太岁肉保健治病,此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太岁生长速度特别慢,而且价格高一般人很难承受,如果吃太岁肉保健治病就好比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如果太岁肉灵芝长时间离开水,就会慢慢脱水变干,当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太岁肉灵芝就会进入到休眠状态进行自我保护。这样就不利于太岁的生长,所以太岁肉灵芝在水中的环境最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