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祭祀吉日,近期上坟吉日

清明节扫墓吉日哪天好

2018年清明节是在4月5日,所以大家可以在4月2日左右开始上坟扫墓。
浙江丽水一带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还有的地方放得更宽,称“前七后八”。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坟都是可以的。
传说清明节阴间要开大会,没有子孙的人不能参加。参加大会的人必须举着子孙送的旗子才能入场。因此,现在清明上坟时,人们都在已故先祖的坟上插上纸剪的旗子。所以,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应该在清明节之前,而不应该在清明节之后。

2021年清明是好日子吗?

2021年的清明节在农历二月廿三这天,辛丑年 【牛年】壬辰月 壬午日。阳历日期是2021年04月04日,星期日。
传统节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它和传统24节气之一的清明是在同一天,一般在春分节气的后15天,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2021年的清明节在农历二月廿三这天,辛丑年 【牛年】壬辰月 壬午日。阳历日期是2021年04月04日,星期日。
传统节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它和传统24节气之一的清明是在同一天,一般在春分节气的后15天,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踏青。
古代清明时的一项重要民俗,清明此时正是生气旺盛,大地生机勃勃,最适合郊游踏青。
扫墓祭祖。
清明节本就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上古时代就有春祭礼俗了,清明节前后共20天的时间都是清明节的祭祖节期。
放风筝。
风筝又名“纸鸢”,以竹条和其他物品为骨架,将其粘贴在纸或丝绸上,并绑上一条长线。 也有人在放风筝时切断风筝绳,让风筝飞走,寓意除病消灾。
门户插柳。
柳树充满生命力,经常在春季首先吐出新芽;《齐民要术》中亦有云:“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也就是说,门户插柳可以祛除疫病和百鬼。

一年适宜祭祀的吉日有哪些

忌日祭是指为死者死亡这一天所举行的祭祀活动。父母去世的周年纪念日称忌日。除服以后,每逢忌日禁饮酒作乐,《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这一天,死者的亲属和朋友聚在一起,或在家里或在墓地或到殡仪馆,给死者供上祭品,烧香磕头,诉说相思之情。现在忌日祭的形式已是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比较传统的做法外,也有学习西方的祭奠方式,强调个性化的。比如在这一天,死者的亲朋好友到墓地向死者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或开一个追思会,看看死者的遗照、录像和遗物等等,追忆过去在一起愉快的日子。这样的祭奠方式,现在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祭祀吉日——春节祭祖 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安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除夕之夜,民间有举家团聚,设堂供斋,点香烧烛,恭请祖宗或已故的亲人回家过年的习俗。祭奠活动时,堂屋中挂上祖宗或已故亲人的遗像,摆放碑位,将点燃的香插入香炉,表明祖宗或亲人已回家了。为体现尊重,祭祖的牌位要坐北朝南。春节祭把宗祠里全部祖先画像或牌位整理好。春节前,或初一,摆上祭品,集体祭祀全体祖先。《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卷二十二引《富平县志》云:“每族溯宗祖数世者,共为图像,名曰神轴。元日,子孙会拜。”回家还要分别祭祀自家的直系祖先。祭祖的目的是感谢祖先功德,并祈求祖灵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全家幸福。当然也有团结家族力量、加强家庭关系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祭祖加强了家庭成员、家族成员的情感联系。中国社会里宗族力量一直强大,与之相应的作为宗族思想的直接体现的祖灵崇拜也一直兴盛。加上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的影响,祭祖成为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 祭祀吉日——正月十五上元节祭 相传早于汉文帝期间,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太初历”,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开始活动,直至年十七才结束。北魏时期,道教笃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灵,他们的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也有人认为,它是汉代宫廷的一种祭典演变而来。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这一天,按习俗民间在家里或祠堂供奉祭品,焚香磕头,祈福保佑。因此“上元节”是祭祀鬼魂的重要节日。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征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祭祀吉日——寒食祭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祭祀吉日——春分后十五日清明祭祀 春分后十五日,都指定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部分地区家门上要插柳枝。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祭祖扫墓、立碑垒坟、坟头压钱纸,或在墓地进餐,或返回祭牌位后在家进餐,也有的到殡仪馆骨灰寄存室或其他陵园骨灰寄存室,看望已故亲人,寄托哀思。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鲜明地道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祭祀吉辰——七月十五鬼节|中元节祭 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盂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佛典《孟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我国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我国广为流传。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 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时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一天,我国仍有许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俗。 祭祀良时——十月初一送寒衣|祭祖节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祭祀吉日——冬至祭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2020年3月29是扫墓的吉日吗?

清明节是4月4号,你3月29号去扫市,自己填次定的日子吗?

天津永定塔陵2022年清明节可以一扫墓吗?

清明将至,中华民族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是近期国内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多地倡议减少聚集祭扫。那么,2022年清明节扫墓需要预约吗?附各地最新规定!
一、北京清明节扫墓预约规定
1、北京清明祭扫预约服务从3月15日至4月9日可预约,预约时间段为3月19日至4月10日,总计23天,每天从8:00时起至15:59时止,每一个小时为一个预约时间段,共计8个时间段预约祭扫。
2、预约受理日期为2022年3月19日至4月10日,当日15:00后停止预约次日祭扫。如所选时间预约人数已满,请选择其他时间。每个墓穴每天只限预约5人,未预约的不得入内。
3、预计祭扫出行高峰日为3月27、28日,4月3、4、5日,请市民错峰预约祭扫。
预约平台:北京民政局微信公众号。
二、南京清明节扫墓预约规定
根据《南京关于做好清明祭扫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5号)》相关要求,确实需要到现场进行祭扫的,均需要提前网上预约或者电话咨询预约,无预约不得现场祭扫。
【在线祭扫入口】:“我的南京”APP—首页最底部公益栏目—点击更多—进入宁思念入口;关注“南京殡葬96444”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宁思念”进入预约入口。
三、广州清明节扫墓预约规定
为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广州规定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组织集体祭祀、撒骨灰、集体告别、集中安放骨灰等集体活动。骨灰撒撒推迟到疫情结束,停止开放日、现场宣传展等各类团体活动。
清明节期间,出现疫情时,建议市民尽量不要到现场祭奠,而应选择家庭祭奠、网上祭奠和代办祭奠。对于真正需要访问网站的用户,实行预约挂号和时间流的新模式。
四、宁波清明节扫墓预约规定
预约要求:对4月3日、4日、5日3个高峰日实行错时错峰、实名预约、控制人数,预约时段为每天5时-7时、7时-9时、9时-11时、11时-13时、13时-15时。从3月19日起,可24小时预约。
疫情防控要求:市民须服从墓园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要求,祭扫时全程佩戴口罩,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服从工作人员引导,主动出示预约码,配合测温、“健康码+行程码”联查;发现体温异常、健康码黄码或红码、行程码带“*”号的人员不得进入祭扫场所;根据目前疫情防控管理要求,“14+7”“3+11”“2+14”健康管理措施尚未结束的人员不得进入墓园;如遇限流需要排队,应保持间距,耐心等候,防止集聚;外省及省内其他地市来甬祭扫人员必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五、无锡清明节扫墓预约规定
可通过“灵锡”APP首页-“祭扫预约”,点击下载APP。具体流程如下:
打开灵锡APP首页,进入-【祭扫预约】专区,点击【扫墓预约】
个人信息登记:确认预约墓区/随行人员/祭扫时间
可以知道,2022年清明节大部分城市地区扫墓祭祀都需要预约的,最后小编提醒大家:扫墓及踏青高峰即将到来,请提前规划好行程,陵园内禁止烧纸。请文明祭扫,绿色祭扫。

2022年清明扫墓有什么规定厦门

厦门市民政局关于2022年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的通告:
一、薛岭山陵园、中华永久墓园、龙寿山墓园、文圃山陵园、安乐陵园,各区殡仪服务站骨灰楼一律暂停群众现场祭扫活动,相关服务管理机构免费代为清扫和献花,举行集体代祭活动。暂停骨灰撒海等人群聚集活动。
二、各镇(街)、村(居)骨灰楼(所)暂停群众现场祭扫及室内祭扫活动,村(居)老人协会可统一派出代表(最多不超过5人)开展文明祭扫。禁止在祠堂、祖厝、民俗场所等进行聚集性祭祀活动。
三、全市范围内禁止人员上山祭扫。
四、市民可通过“i厦门”微信公众号中的网上祭扫平台“厦门云祭园”免费进行网络祭扫。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