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卦是什么卦象,易经乾坤卦详解

什么是乾坤八卦,卦象.

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 原则是“天地定位,离坎相交,山泽通气,风雷相射”即从右下角顺时针依次是艮、坤、震、离、兑、乾、巽、坎。
-文王八卦,也叫后天八卦,从右下角顺时针依次是: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至于卦的样子,遵循以下原则:“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艮仰盂、震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图片地址: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7%AC%C0%A4%B0%CB%D8%D4&in=11258&cl=2&cm=1&sc=0&lm=-1&pn=11&rn=1&di=591664082&ln=2000&fr=&ic=0&s=0#pn12

《易经》(乾坤)

在天为气象,在地为形骸,在人则气色

易经六十四卦象很有意思,八卦其二上下都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卦,拥有主意。很多成语来着易经,很多名字也来源易经。

如果想了解六十四卦的名称,可以从罗盘入手。

罗盘也很有意思,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是指南针演变的。加上十天干,十二地支,八卦,形成360°的圆形。一个卦只占5.625°,要是深究,罗盘对应的卦象都能大做文章。这次就先解释乾坤二卦。
而且易经有三种状态

乾(天、男)

坤(地、女)

离(火、日)

坎(水、月)

震(雷、电)

巽(风、雨)

艮(山、石)

兑(泽、潭)
乾卦大家很熟悉,因为武侠剧《降龙十八掌》用的就是乾坤两个的卦爻。

清华大学的校徽自强不息,出自乾卦与坤卦。

在道学里面说一个人德不配位必有灾祸,所以儒学追求的仁义就是希望自己的德行能得到正修,能把握住机会与机遇。

乾卦代表男子,有象征阳气下降。

阴生阳长,阳的数字是九,阴的数字是六。

这个九是坤六段加上乾三段形成的,说阳是在阴的基础上形成。就像男子都生于女人,玄牝在道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明白什么是玄牝才算明道。

《道德真经第六章》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3.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所以武侠小说里面的《九阴真经》、《九阴真经》要是分高下。《九阴真经》比《九阳真经》厉害。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如果仔细看武侠电视剧,会发现《九阴真经》、《九阳真经》的内容是以《道德经七十七章》开头的。
《道德经七十七章》

七七四十九丨九九归一丨乾一沐淼(九阳)

六六三十六丨六六归二丨坤二焚焱(九阴)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坤卦是大地之母的景象,人顶天立地。居三才之中。

按道学奥秘:人的头为乾,双足为坤。心为离,肾为坎 双肾为玄牝。

乾坤卦是什么卦

乾坤卦是八八六十四卦里的八纯卦。

易经八卦乾坤代表什么?

乾,读音qián,八卦之一,代表天。

坤,读音kūn,八卦之一,代表地。

震,读音zhèn,八卦之一,代表雷。

巽,读音xùn,八卦之一,代表风。

离,读音lí,八卦之一,代表火。

坎,读音kǎn,八卦之一,代表水。

艮,读音gèn,八卦之一,代表山。

兑,读音duì,八卦之一,代表沼泽。

八卦是一种原始记事与创造应用系统,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扩展资料

据上古传说,《周易》和《洪范》来源于河图、洛书。传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夏禹时,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周易》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玉版图形中的四方和八方,正与以上四象和八卦的概念相合。四象和八卦,在季节概念上,就相当于农历的四时八节。玉版图形表现的有可能是远古的洛书和最早的八卦。

远古没有文字,人们使用钻孔、画圈的办法计数,以代替五行交替时节转换。因此,河图、洛书就是历法,墓中出土的玉龟和玉版,几乎可以证实5300年前就有这种历法存在,也反映了我国夏代或夏代之前的律历制度。

历法的出现表明当时的农业已经得到大发展。古人将他们的核心认识以最简单朴素的笔画表现出来,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可能承载着极大的信息量。

玉版上的大圆和小圆,特别是小圆的左边弧度很不规整。在凌家滩,春夏秋冬,日出时太阳都显得很圆,日落的时候,刚开始,太阳也显得非常圆,但逐渐往下落,太阳就像玉版上的小圆一样不那么规整了。多次观察证明,玉版上的大圆小圆是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太阳一天的运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卦

为什么说“乾坤”两卦是《周易》的大门?

从意义上看,乾坤阴阳互变,生成其它的卦,这是易道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变化。它是《易之门》,又不仅仅因为它们位置靠前这么简单。一个卦,是由上下两个经卦组成。一个经卦三个爻,两个经卦就是六个爻。这六个爻无非阳阴两个符号。所以,乾坤之后的六十二卦,都可以看做是乾卦的一个或几个阳爻,和坤卦的几个或几个阴爻,互相交换而形成的。这是从形式上看。乾坤两卦是生成其他各卦的“父母”。在通行本里,乾卦和坤卦,列在各卦之前。乾坤本身就像进入《周易》的大门

《易经》八卦中“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各代表什么意思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

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八卦成列的基础是易象,重卦的基础则在于爻变,“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内在动因。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扩展资料

八卦的起源:

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

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

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

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传说是伏羲所明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卦

五行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木,坎代表水雨,离代表火日,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属性中乾兑为金,震巽为木,艮坤为土,离为火,坎为水。动物中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猪,离为雉,艮为犬,兑为羊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
在《周易·说卦传》中有显示关于八卦图卦位具体位置的图腾属性说明,比如象“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又有“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等等,如果将上述八卦图图腾属性组合在一起,便有了“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巽,鸡股;坎,豕耳;离,雉目;艮,狗手;兑,羊口。”八卦的图腾属性就相当清晰和具体化了
(二)乾(qian钱)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园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三)坤(ku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四)坎(ka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五)离(li)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六)震(zhe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七)巽(xun驯)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八)艮(gen去声)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九)兑(dui对)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五行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木,坎代表水雨,离代表火日,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属性中乾兑为金,震巽为木,艮坤为土,离为火,坎为水。动物中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猪,离为雉,艮为犬,兑为羊
解释得够清楚吧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之所以用“易”来命名,那是因为,易经是研究阴阳的学问,“易”字本身就是阴阳合成体。“易”字共八划,和八卦相对应,它由“日”、“月”两字组成,“日”为阳、为昼,“月”为阴、为夜,阳在上,阴在下,高度地概括了易经的基本原理。

从内容来看,易经涉及到宇宙中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而“日”、“月”两个星体是宇宙的象征,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易经》有云:“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说明,中国古人的宇宙观认为,最初的世界为混沌的一个点,即太极,后来在阴、阳两种的相互作用下,逐渐生出四种基本现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还有生、长、收、藏四种养生之液。而这四象又发展变化出八种基本的卦象,即乾、坤、坎、离、震、艮、巽、兑。

人们通过观察分析阴阳消长的信息,可以找出宇宙万物运动的一般规律。周文王将八卦重叠后推演出六十四卦,并赋予特定的卦辞、爻辞,更细致地阐释宇宙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文圣孔子继承并发展了易经理论,把周易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被历代统治阶级当作治国法宝,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经。

中华民族之所以没有像世界众多文明古国那样历经劫难而覆灭,反而能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至今,并不断地发展壮大,与我们对易学思想的把握息息相关。正是由于秉承了中华易学文化里阴阳呼应、刚柔并济的思想,我们才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将文明的种子一代代传承下去。

乾坤二卦各自含义,以及对我们的启发

“乾坤”两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最基本之卦,这两卦的诠释关系着其余六十二卦乃至整个《周易》思想体系的真谛。传统学者每以《易》文解释“乾坤”,首重其取象,次言其字义。就取象而言,乾为天,为太阳,为龙,坤为地,为太阴,为牝马。就字义而言,乾为健,为阳,为刚。坤为顺,为阴,为柔。又此项取象和字义的解释不可或分,是以“天健地顺”。唯从取象与字义来解释“乾坤”,仅反映了两卦历史人文的涵义,有关其形而上哲理层面,尚待阐发。方东美先生曾从《易》中天乾地坤的概念发展出中国人的宇宙自然观,以及与《易》时间观有关的形上原理。程石泉先生在《易学新探》与《易学新论》中说明《易》中时空观之创生、更新、机体圆融种种特征,正与西方科学与哲学发展之新趋势,甚为相符,且有过之之处。因为无论是古代的中国哲人,抑或现代西方的哲学家或科学家,所面对的是相同的宇宙真际。他们可运用不同的概念语言来描摹这真际,其中当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拟就“乾坤”两卦的形而上的哲学意义作出解释,并对其中的时空概念作出说明。�
最早发现《易》有形而上哲学价值的人便是孔子,他的理念可见于《系辞传》,其中颇多对于“乾坤”两卦哲理的发挥。前举《系辞传》所谓“形而上之道”是指超乎感觉经验认识范围的普遍原理,有如老子所说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而不可得“希夷微”。这抽象的形而上之理在经验上适用于一切事实,而不与经验相违背;在理性上符合思想的原则,而有其融贯一致性。作《易》者或许不曾意识到形而上的易理具备这些特性,也无意于建立一套形而上学,然而《易》所涉及宇宙自然最为普遍的原理、价值谱系的主张,以及人在天地间的地位种种问题,使它成为一部形而上学的宝典。到底这“易”指的是什么?孔子曾说“生生之谓易”,即指宇宙自然有一最为普遍的现象,那便是万事万物新新不停,生生不已,这便是“易”。如果我们把“易”理解为“变化”、“创生”,那“乾坤”的作用便关系重大了。�
我们可以想像对古人而言,他们顶天立地,仰观所见的是天,俯察所见的是地,以“乾坤”象征天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这天地极其具体,极为有限,如何能成为形而上的普遍原理呢?前文指出,孔子认为《易》不止于是一本卜筮之书,其中深藏“德义”。但这“德义”若仅限于道德人伦之事,进而以人事推天道,则不免于“知人而不知天”。换言之,做拟人化的自然之想像,既不符合自然事实,又难免于人类主观的偏见,更无法推演出“弥纶天地”的普遍法则。为了化解这样的困难,孔子所说的发挥《易》中的“德义”,虽然不仅涉及道德人伦的应然,还涉及宇宙自然创化的事实,进而据以发展出有系统的形而上之理。《系辞传》中对此多所论列,内涵错综复杂。其要旨以“天地乾坤”作为“易道生生”的领域,而其中含藏着普遍的价值体系。如《系辞传》开宗明义地说: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或为“人”之误)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这里“天”指的是具体的时间,“地”指的是具体的空间,而“乾坤”分别象征天地的功能。天高地低,是自然界最直接可见的现象。在这时空领域之中,万物森然罗列,价值便在其中,形成由高而低的价值体系(an axiological hierarchy)。易卦以阴静阳动,决断刚柔。乾卦全由阳爻组成,是纯刚之卦,坤卦全由阴爻组成,则是纯阴之卦。而人成群聚集,组成社会,不同的物类也各自成群。因社群而有人伦关系,因人伦之关系而产生吉凶悔吝诸现象。总之,自然的变化(也就是“易”),在天显现于不同的天象,日月运行,是生寒暑,乃是时间的规律。在地显现于不同的地形,山川肥脊,这是地利与地宜。所有的自然变化都发生在天地之间,也就是时间与空间之中。而宇宙万有在自然创化的历程中,取得各自的特质,也便取得自身在永恒的、普遍的价值体系中的位置,进而产生吉凶悔吝种种遭遇,这也是最为普遍的生命现象。正如方东美先生所见,《易》可说是一贯串了宇宙论、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哲学系统,而孔子掌握到此一哲理,不免心生赞叹:�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孔子赞美“易”的道理极为崇高而广大,圣人也因之而崇德广业。这里“知崇”可能是“德崇”之误,否则无法与前文呼应。圣人道德崇高,但行为举止因礼而谦卑。(第176页)〔1〕崇高效法天,谦卑效法地。天地各在其位,“易”便得以发挥作用了。又: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易道变化和天地同伦,所以能涵盖天地的作用与功能。仰观天体运行,俯察土地性质,所以能知道昼夜交替、寒暑更迭的自然变化。方东美先生认为这”天地之道”即是“生”。(第133页)〔2〕�又:�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天地乾坤”便是变化蕴藏之处!“天地”是时空领域,“乾坤”是其作用。“乾坤”安排有序,一切变化成毁尽在其中了。如果失去了天地,便失去了时间与空间的作用,便无法得知变化的发生。反之,时间与空间的作用正显现于变化的发生,如果没有变化,那“天地乾坤”也不会存在。《系辞传》的这项说法具有高度的哲学价值;宇宙创化生生与时空架构有不可或分的关系。正如程石泉先生曾指出,天地为体,乾坤为用。实体功能原不能分,即体即用,体用不二。时空不离,但各显其功能而已。(第149页)〔1〕因此没有独立于变化之外的时空,也没有独立于时空之外的变化。“乾”为时间,“坤”为空间,还可见于《系辞传》上所说:�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乾”之为时间功能,静止时专定于一时,流动时则为过、现、未三世的时间系列(time�series),是乃宇宙创生的开端。“坤”之为空间功能,静止时包容万有,发挥作用时则延展开扩,没有疆界,所以能广生万物。这与乾卦《彖传》所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以及坤卦《彖传》所说“至哉坤元!万物兹生,乃顺承天”的意义一致。方东美先生剖析说,“乾元”是指作为“创始原理”的天道,而“坤元”是指作为“顺成原理”的地道。地道顺成天道,使“乾元”的创始性得以赓续不绝,而“坤元”的顺成性得以厚载万物。(第291页)〔2〕“乾元”代表“大生之德”,“坤元”代表“广生之德”。天地聚合,于是广大悉备。(第160页)〔3〕�因此可以说广大是天地的特征,变通是四时的特征,阴为月,阳为日,而“易简”发挥美好的功能,乃自然所提供最高价值之所在。“易简”,即时空也。如《系辞传》上说: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简矣。�
夫乾,天下之至健矣。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在此,“易”即“乾”,而“简”即“坤”。“易”既为变化,当以“时间”为其本质,所以说“乾”乃时间的功能,所以展示易道变化。至于“简”者,间也,“坤”乃空间的功能,所以展示空间之广袤无限。程石泉先生曾指出“乾之确然”言时间之功效,“坤之�NFD30�然”言空间之功效。参见程石泉《易学新探》第152页。在世间人之所以产生险阻横逆,正因人处于时空情境之中。汉末郑康成于《易论》中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与,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其后“易简”常被解为简单容易。然而“易”是圣人所以极深研几者,岂可谓为简单容易?唯将“易简”解释为“时空”,始能符合“易”之本义。如此一来,对于《系辞传》的这段话,当可有另一番理解: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亲”宜做“新”),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为宇宙创生之始,“地”则载承万物。“天”的功能由变化得知,“地”的功能则见于空间配合时间。由变化得知时间的作用,而空间则顺乎时间。由变化认知时间,可发现宇宙万物在时间之流中不断更新。由空间顺乎时间,则可发现万物滋生,空间的作用无有穷尽。不断更新故可长久,不断扩充乃知其广大。可以长久是贤人的美德,可以广大是贤人的事业。如果人能把握时间与空间,便可掌握自然之理。能把握自然之理,便可参与宇宙之创化。�
由是可见《系辞传》所言“乾坤”之义,一是以“天地为体,乾坤为用”,“乾”为时间,“坤”为空间;二是以“乾坤”为一体,不可或分,且空间必须配合时间;三是以“易”与“乾坤”不可或分,“乾坤成列”,而“易”在其中。换言之,创化生生必以时空为场所,离了时空,便无创化可言。方东美先生有见于此,认为《易经》中的核心概念便是“时间”,关键在于何谓“时间”?他说:�
盖时间之为物,语其本质,则在于变易;语其法式,后先递承,赓续不绝;语其效能,则绵绵不尽,垂诸久远而蕲向无穷。……时间创进不息,生生不已,挟万物而一体俱化……是为宇宙化育过程中之理性秩序。时间之动态展现序列,在于当下顷刻刹那之间,灭故生新。相权之下,得可偿失,故曰:时间之变易乃是趋于永恒之一步骤耳。永恒者,绵绵悠久,亘古长存。逝者未去,而继者已至,为永恒故。……职是之故,在时间动力学之规范关系中,易经哲学赋予宇宙天地以准衡,使吾人得以据之而领悟弥贯天地之道及其秩序。(第290页)〔2〕
这可说是方东美先生对“易有三义”的独特见解:所谓“变易”是指时间之流前继后续,不曾稍歇;所谓“不易”是指长久永恒的宇宙秩序;而所谓“易简”则是指其创生不绝的功能。在《生命情调与美感》一文中,东美先生指“易有四义”(除易简、变易、不易外,另有交易):“时间之真性寓于变,时间之条理会于通,时间之效能存乎久。生化无已,行健不息谓之变。变之为言革也,革也者,丧故取新也。转运无穷,往来相接为之通。通之为言交也,交也者,绵延赓续也。丧而复得,存存不消,谓之久。久之为言积也,积也者,更迭恒益也。时之化行于渐而消于顷,其成也,毁也,故穷。穷而能革,则屈往以信来,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盖言天地之化不已也。”对于时间之变异性(alternation)、变化(change)、不息(unceasing)、革命(revolution)、更新(novelty)、消逝(perishing)、循环(circulation)、赓续(continuation)、连续(succession)、持久(persisting)、久长(endurance)、累积(accumulation)、增益(increasing)、转变(transition)、毁减(destruction)、困穷(exhaustion)以及创生(creation)种种描写,可谓至极。值得吾人玩味再三。参见方东美《生生之德》第133页。根据这项时间观,东美先生曾举出旁通之理、生生之理与化育之理等多项形上学原则。(第115-116页)〔4〕其中生之理有五义,一、育种成性义;二、开物成务义;三、创进不息义;四、变化通几义;五、绵延长存义。(第152页)〔2〕(第127-129)〔5〕均在形容“时间”在自然创化中的种种表现:发生(generation)、起始(beginning)、创进(creation)、变化(changing)、更新(novelty)、前继后续(succession)、久长(endurance)以及永恒(eternality)等等。这些原理显示宇宙的客观秩序出于时间(乾元)的创化作用,而人生于这创化的宇宙中,当富有创造的精神,始能“德配天地”。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东美先生说《易》一书展现了“儒家的形上学”,以宇宙自然为创进不已之大生机,以尽善尽美为人格之极致,以相对价值含章定位,统摄于至善。在这儒家的形上学中,“宇宙”是基于时间、生生不已的创化历程,而“人”是参赞化育、践形尽性的“时间人”,这便是儒家的“人本主义”。(第289-293)页〔2〕。
方东美先生认为《易》对“时间”的重视,颇不同于西方的传统思想。(第161-166页)〔3〕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不重视“时间”,甚而排斥“时间”,唯赫拉克利图斯与亚里士多德讲宇宙变化。然而亚氏一讲变化,便将之空间化为永恒的现在。对此方东美先生似乎没有说明清楚。实则亚氏承认宇宙万有总在变化生成,该变化朝向既定之目的,以求完全实现。这“完全实现”或即东美先生所谓之“永恒现在”。其后西方思想家多未能脱此窠臼,借用罗素之言,他们甚而认为:“了解时间之不重要,为智慧之门。”笛卡儿提出座标系统来安排宇宙的存在,牛顿的古典物理学以物质和空间为重,而康德哲学则以牛顿物理学为基础,他们不曾了解“时间”的重要性。笛卡儿以空间延展为物质的本质,其所重者乃对于物体长宽高之物理测量,时间在他的座标系统中毫无地位。牛顿以一度进向之绝对时间与三度进向之绝对空间为宇宙自然之基本架构,不过那时间是物理测量上的、数学化的时间。康德采取了牛顿的时间观,认为时间系列是数学性的,只是这时间系列出于意识的先验认识形式,不是自然的架构。比较重视时间的近代哲学家可说是黑格尔,他在《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中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但他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把复杂的时间分割为时点,将之集中于现在,以为过去不重要,未来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现在。因而东美先生认为在柏格森和怀德海之前,西方思想家均不曾了解时间的重要性。黑格尔认为康德将时间“空间化”了,他则主张时间不可以数学测量,不可空间化。时间是生命(理念存在)的形式,唯直观可得,其实在性要高于空间。虽然他较以往的哲学家更重视时间,并且肯定自然是创生的历程(creative process),但他追随亚氏之目的论,将之转化为绝对观念论(absolute idealism),致使时间在其哲学绝对性中丧失其重要性。有关《易》的“时间观”与西方思想之间的比较,他虽未曾说明详情,但已提纲挈领,指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程石泉先生也有类似见解。他认为有“重时之哲学”,也有“不重时之哲学”。而“重时哲学”或有视时间为创化之源者,或有视时间为丧毁之渊者。西方哲学传统中,古希腊毕达哥拉学派重视空间与数量,又以宇宙之构形与运动必根据一定比例,是为自然数学化之滥觞。苏格拉底视感觉世界为无常,柏拉图以现行世界为永恒理型之仿本,均可见他们对于“时间”的贬抑。殆及笛卡儿视宇宙为无目的之物质机器,牛顿以时空为绝对独立之物理架构。又根据机械论,时间是“可以逆转的”(reversible),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是皆为“不重时之哲学”。“不重时之哲学”要不是将时间空间化,以时间为测量架构,便是以时间为心理作用,根本不存在。柏格森对此提出正确的批评,科学家以为宇宙是均衡同质的,故而将时间数量化。这样的作法,根本罔顾宇宙是杂多的、异质性的事实。(第31-42页)〔6〕这情形在“热力学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提出“时间箭矢”(time�arrow)的概念后,虽稍有改善,但其中“熵”的概念却令宇宙随着时间终趋于毁减。这可说是视时间为毁丧之渊的“重时之哲学”。根据“机械论”,在一封闭的系统中,质能守恒互换以及物体的运动都是“可逆转的历程”(reversible processes)。然而根据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热能”在封闭或孤立系统中,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较热的部分会朝向较冷部分耗散其能量,直到该系统的温度达到均衡为止。耗散作用(dissipative force)造成热能失散,使原本保持均衡状态的系统趋向混乱(disorder),即所谓“熵”(entropy)。因此“时间”在“机械论”中没有特定方向,物体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其运动所遵守的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但在“热力学第二定律”里,时间有如箭矢,有一定的方向,热能只能朝向较冷的方向耗散,有秩序的只能走向混乱。于是根据这个定律,宇宙作为封闭系统,将随时间趋于“热寂”(heat death),即最大的乱度。这可说是视时间为毁丧之渊的“重时之哲学”。另一方面,20世纪物理学的新发现,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马克斯威尔的电磁场理论以及量子物理学,动摇了古典物理学的“时间观”。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乃朝着与《易》的“时间观”相近的方向发展。石泉先生撮其要,提出与之相关的哲学概念有四:“体用不二”、“时空合一”、“旁通相关”。以及“创化有机”。�
首先,《易》以“天地为体,乾坤为用”,体用不二。在古易学家的心中,自然不是物质构成的大机器,而是因宇宙的时空功能所激发的创化领域。我们或许可说以物质机械为体,以创生演化为用,但切不可执一偏之见,忽视时空尤其是时间有其功能作用的事实。其次,《易》以“乾坤一体”,时空合一,这与爱因斯坦的时空套具(space�time continuum)的概念相符。只是《易》强调空间必须配合时间,以时间为重,爱因斯坦则仍以时空为物理测量的架构。在他的理论中,时间依然被空间化了。第三,《易》以乾坤两卦为极,就六十四卦言,实为三十二对,每对无不阴阳相孚、两两旁通。可说在古易学家看来,自然事物无不“旁通相关”,互补相成。而量子论发现基本粒子同时具备粒子与波动双重性(particles�waves duality),排除了光学波动论与粒子论的争议,令两种对比的性质互补相成,与古易学家的构想颇为相符。1947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Neils Bohr)曾选择“太极图”作为他受封为宫廷武士的爵位徽帜,正因为他以为“太极图”中阴阳互补相成之相,是中国人最早展示自然界“互补原理”(the 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ity)的证据。参见程石泉《易学新探》第109页);John Wheeler and Wojciech Zurek(eds.),�Quantum Theory and Measurement�(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3).最后,《易》以“乾坤列位,易在其中”,将宇宙视为创化生生的历程。这“创化有机”的观念不得受制于机械因果规则,因而古易学家更为重视机遇与变易的可能性。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是一种“决定机械论”(deterministic mechanics),但量子物理学则是一“机率机械论”(probabilistic/statistic mechanics)。在粒子世界,物质不能说固定在什么地方,只表现存在的倾向(tendencies to exist)。而事件的发生,也只能说有发生的倾向,不能说一定会发生。另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定理”(principle of uncertainty),否定粒子运动的速度与位置可同时加以测量。于是在微观宇宙中,机械决定论不得不为机率论所取代。以上所说,请参看程石泉《易这个观念》《易经与现代物理学》,收于《易学新探》;《易之时用》,收于《易学新论》。�程石泉先生认为虽然《易》的“时间观”与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不相违背,但二者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古易学家以其仰观俯察,近取远取的思辩智慧,洞烛宇宙创化的真相,进而以六十四卦象征其详情。这与现代科学以高度精密之实验观察所得,以及极其抽象之数学语言表达之宇宙观,大异其趣。可以想见,科学理论必须接受经验检证,但这经验往往限于感官知觉所见之实物。有关事物之间不可见之关系与作用,未必是经验所能检证者。又科学以精密之数学为其语言,然数学所能表现者仅限于数量,无法说明“性质之突变”(qualitative emergence)或“事态之巧合”(synchronous happening)。凡此种种均可见:仅靠科学无以说明宇宙创化的真相,更不足以解释人与宇宙之关系。(第113页)〔1〕
总结以上所说,《易》之为书,有其历史背景。有关“乾坤”两卦的解释,也有其不可忽视之历史社会背景。然而孔子喜易,志在“观其德义”,《易》中含藏形而上之哲理更不容忽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乾坤”两卦显示中国人的时空观,这时空观与现代科学思想不违背,且具更为深刻之哲学意涵。“时间”与“空间”是西方科学与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其所涉及相关论题既广且深,不是本文篇幅所能讨论。有关这方面的比较研究,方东美与程石泉二先生已提供重要的研究线索,有待后学继续努力为之。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①=辶+丶+豚
□②=者+见
乾卦终
《易经》第二卦坤坤为地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坤卦终
乾卦是太阳之卦,暗示我们要把握机会,但要看清形势。坤卦是太阴之卦,暗示我们要韬光养晦。二者皆为吉矛盾的两个方面嘛
有正就有反,有前就有后,古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即分阴阳.可用乾坤表示之只给5分,那我就简单给你说说吧

乾:象天、父、首、马,具元、亨、利、贞。乾者天也,取象曰天,而不敢直呼其名,故乾体刚健,为卦之首

坤:取象曰牝马之贞,虽具四德,然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自守柔顺之道,乃可贞固不失
楼下的朋友,汗一下~~·

乾坤是什么意思

乾坤是一个道教术语,一般指的是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
乾卦通过变化来,显示智慧,坤卦通过简单来,显示能力。

乾坤 [ qián kūn ]

基本释义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周易》用“乾”表示天和阳,用“坤”表示地和阴。后用来泛指天地。

乾坤,是孔门《易传》为描摹宇宙运行机制而创立的概念,是为易经哲学体系创立而定制、建构的范畴。《童子问易》说:所谓“《易》与天地准”,是说《易》所描摹的宇宙图式与自然宇宙是一致的、同构的 。

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都在于阴阳(日月、天地、男女、雄雌、奇偶、律吕等等),于是取类比象,始画八卦。乾、坤是八卦中的两卦,乾为天,坤为地,乾坤代表天地。

乾坤,一般代表天地,阴阳。

扩展资料:

乾坤详细释义

1、卦

《易》有乾卦、坤卦。

2、男女

乾:代表男性。坤:女性或女方的代称。(旧时称戏剧女演员,也叫“坤伶”、“坤角儿”)

3、天地

《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4、世界观

中国古代哲人对世界的一种理解。聂文涛说:《系辞上》认为乾卦通过变化来显示智慧,坤卦通过简单来显示能力。把握变化和简单,就把握了天地万物之道。

所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古人以此研究天地、万物、社会、生命和健康。

5、国家

又指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乾坤

乾坤,一般代表天地,阴阳,男女的意思。

谁能解释一下《易经》里的乾坤八卦!!!

“易经是研究各种事物怎样变化的科学”。其书名西语译:就是“变化的书”(THE BOOK OF CHANGES),当然西方人士仍有以I-CHING来直接翻译。
经传的内容累积甚多之人生经验,以数理逻辑、汇萃万物,其哲理可应用一切人事时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可指导人生之行藏,而成为一部人生重要处世与行事之宝典。故人称“书中之王、经中之经”,是一部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
一般人提起易经,就以“无字天书”的态度去看它,认为那是很深奥、难懂、高不可攀的东西,更遑论及其它应用在生活上,其实不然。形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下列两点:
其一、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等。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往来、错综互杂…等等,那么多的哲学名词和变化,不明了这些东西是什么意义,拿起易经看了半天,还是不知所云,如坠五里雾中,逐认定这是无字天书奥妙莫测。
其二、是接触江湖术士,听了他们颠三倒四的牵强附会的说法,错把诡异术士之说误认为是易经。
孔子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所谓太极者,乃天地万物之始也,两仪者,就是阴阳二气”,孔子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者,就是阴之变动,由四象而生出八卦,八卦每一卦有六爻,八八六十四卦变出三八四爻,因此,天地万物由此生矣。
阴阳文化
白天晚上就是阴阳。一呼一吸就是阴阳。精神物质就是阴阳。男女老幼是阴阳。天地也是阴阳。八卦也是阴阳。卦爻也分阴阳。刚柔也是阴阳。
凡两两相对,皆属阴阳。今之谈阴阳者,虽穷天地之变,探索人物之微,彰往察来,因着知微“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须了悟阴阳五行生化之理旨,方能趋吉避凶。
易经起源
疑为上古人类文明遗产,刻于玉石以谋垂久。燧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河出图,洛出书”圣人(伏羲)则之以画先天八卦。伏羲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而作后天八卦。

易经(解读坤卦)

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而乾卦和坤卦就好像天和地一样,既是完全相反的,又是永远离不开的。如果我们把乾卦理解为,应该怎样当领导的话,那么就可以把坤卦理解为,应该如何做好领导的得力助手。坤卦的爻辞是: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这些爻辞都是什么意思?而坤卦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哪些启示呢?

有一句话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用《易经》,只是我们不晓得我们是在用它而已。卦是什么?就是我全力配合,诚心地支持你,还有一点,更难得的,就是我满怀高兴地成全你。坤卦跟乾卦有个用九一样,有个用六,但是坤卦的这个用六跟乾卦的用九不一样,因为乾卦是发散的,是向外的,所以它要变,就是时时刻刻要变成变色龙,才能适应环境,而坤卦“利永贞”,它是不变的。乾坤两卦并列在一起,一个变一个不变,才符合阴阳的道理。两个都不变,完了,而两个都变,完了,令所以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贞”,二者是非常合理的配合。坤卦的“利永贞”,意思就是你时时刻刻都要对你的老板忠诚,这一点不能改变。作为部属,不管你玩什么花样,用什么方式,你对自己的老板一定要忠心耿耿。乾卦是创造的,而坤卦则刚好相反,是积极配合的。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创造,人类的怎么办?你总要有人来配合吧。红花也要绿叶来陪衬,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满园都是红花,连个叶子都没有,好看吗?当然不好看。我倒主张说每一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我的性格不适合当领导,那我就不走乾卦,我走坤卦总可以吧?坤卦就是好好地去配合人家。坤卦是不是代表女性?如果把坤卦和乾卦合在一起,你会觉得乾代表男,坤代表女,坤道应该是女性才对?其实也不见得。自古以来,我们的历史上,坤道发扬得最好,操作得最有效的人是谁?这个人不是个女人,相反,他是个男人,就是明朝的郑和。可能有人会说,难怪,他根本不像个男的,因为他从小就把生殖器官砍掉了。其实也不见得是这样,跟那个无关。《易经》告诉我们,阴、阳是不分的,不要太执着于外表的形象。郑和他把坤道的每一爻都发挥得非常之好,所以,本来地位很卑贱的他,后来成就非常辉煌。郑和一生得益于一句话而已:公道自在人心。郑和从小受尽委屈,受尽羞辱,可是他就凭这句话,支持自己。羞辱是你自己的感觉,当你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没有羞辱感。

坤卦的第一爻,我们称为初六爻,爻辞是:履霜坚冰至。意思就是,当我们脚上踩到霜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我想各位可以拿这个问题问你的朋友,当你脚上踩到霜的时候你会怎么样?当我们脚上踩到霜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今年的冬天会很冷,现在就要预先做好准备,不要到时候来不及。老天的好处就是它不会一下子冷,冷到使我们措手不及,在入冬早期,老天就会给你一些霜,警告你,天气慢慢地冷了,现在还有足够的时间,该去做准备了。这一点郑和做得非常好,郑和虽然他地位不高,可以说很低,不只是不高而已,但是最后他的主子却没有把他当太监使用,就是因为他很争气。虽然他某一部分不行,虽然他身份地位很卑贱,但是他做到当他躺下来的时候,比站着的人还高。一个人可以做到当他躺下的时候,比站着的人还高,就是把这个坤卦一个一个都做出来了,都操作出来了,效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坤卦和乾卦是相对应的,也可以理解成是下级对上级领导的配合。坤卦告诉我们,要想做好配合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见微知变,踩到霜就要想到坚冰将至,就要做好抗寒的准备工作。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第二步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就是你要向上,你的气要向上,你要去支撑你的老板,不要老去支撑旁边的人。“方”就是你站的位置,你的立场要很坚定,你要搞清楚你是干什么吃的。“大”就是度量要宽广一点,别人有什么好意见,怎么去跟老板讲,你都不要害怕,有什么好害怕呢?如果你觉得他的意见比你的好,那就内斗,实际上那根本没有必要。下面一句话更难解释,叫不习无不利。什么叫不习无不利?就是你不学习,你就没有坏处。那么,难道不能学习吗?记住,有些事情是不能学习的。学错了,不如不学,叫做不习无不利。不要染上得意忘形那些劣习,你才会持续保持,才会精进,否则就会在这一关垮掉。你当一个基层的主管,做得很好的时候,很多人会来巴结你,因为你做得好。你看多少人请托你,送你礼物,多少人在公开场合吹捧你,你会觉得好啊,很享受啊,那么你就要完蛋了。记住,功劳永远是老板的,你永远没有功劳。铭记这一点,你就会不断地有机会。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成就、有功劳,那你就没有机会了,领导就不会再给你机会了。有了小成就,就没有大成就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小时候就是一直被骂,这样到最后,我们才勉勉强强有点东西,这就是激励的结果。《三国演义》里的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他是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曹操最喜欢用聪明的人,可是杨修在历史上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就是一个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到死路上去的最典型的例子。表面上看起来是曹操杀他,实际上是杨修用自己的聪明杀了自己。曹操是非杀杨修不可的,只是找不到理由而已,最后找到理由杀他的时候,杨修说:我老早知道我会有今天。可见,他很清楚。一个聪明的人,千万不能够把别人的心思完全都猜中,所有人站在你面前,都好像没有穿衣服一样,他不是很尴尬、很难过吗?所以人为什么要装迷糊?这是有道理的。该装迷糊的时候要装迷糊,该很清楚的时候要很清楚,该认真的时候要认真,该马马虎虎就要马马虎虎,但是我们现在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话。当你保持那种很地道,就是地的本性,配合人家要保持地的本性,你不是天,你是地。要不然什么叫天地?天归天,地归地嘛,我尽我的本分,我把我的本性发扬得非常好,自然就能够进入到六三。

坤卦的第二爻提醒我们,当你有了一点成绩的时候,一定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而是要认识到,配合上级领导做好工作,就是你的本分。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可能进入坤卦的第三爻: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几句爻辞是什么意思?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六三是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第三爻最要紧是这个“含”字。这个“含”字,很了不起。一个糖果给你,如果你一下吞下去,你就是不会吃糖果的人,咬碎了,也是不会吃,要含在嘴里面,越含越有味道,含是一个功夫。含就是内敛的意思,你很有能力,但是一定要内敛。为什么我们一直告诫大家要深藏不露?很多人不会解释什么是深藏不露,深藏不露是很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讲的话,没有能力,深藏什么东西?一共就这么多,统统露出来也没有什么,还有什么可以深藏的?一个人,不能存心讨好,因为很多人,听后觉得我知道了,我从此去讨好人家。讨好任何人都是死路一条。讨好所有的人,你就讨好不了任何人。我们今天就犯了这个毛病,总是说要讨好任何人,讨好所有人。看到女孩子就叫美女来了,最后弄得没有一个美女了,因为你把美的欣赏力搞乱了。以前只要听到说美女来了,大家就会眼睛一亮,现在不是,一听说美女来了,是皱眉头的。这算什么呢?当所有人都用滥用这种赞美的名词以后,整个的艺术就毁掉了。就是你要心存好心,要嘴巴说好话。心里头只有两个字,合理;嘴巴只有两个字,妥当,其他都不存在。你合理地判断,然后妥当地表达。或从王事的“或”,不是或者,你本来就是从王事,怎么可能是或者?这里的或是疑惑的惑,你要办公家的事情都要充满了疑惑,你才会用心去想。有些人经常搞错了,因为时间一变动,整个情况都变动了。我们经常说我以前就是那样做的,而且做得很好,现在还照以前那样做,这是不对的,因为时间改变了。你上个月这样做,效果很好,这个月还这样做吗?不行了,太多变数出来了。凡是按照旧历,按照以前的规则去办事的人,都是不动脑筋的。明知道有很多新的变数出来,你还要照旧去走,那你是负责任的吗?“或”是困惑的意思。一个有困惑的人,你才会没有惑,一个没有困惑的人,你会制造出很多困惑,这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个人,当你在做人家助理的时候,你是没有成就感的,所以叫无成有终。我只是我从头到尾把它做好,所有成就归我的老板,我没有功劳。一个人要记住,无成有终。我把事情从头到尾做好,我是没有成就的,因为我做的都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任何人所做的,都是整个群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

坤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配合,所以第三爻告诫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既要谦虚谨慎,又要尽心尽力,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不可以去争功劳。只有明白自己的位,守住自己的份,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终。那么第四爻:括囊,无咎无誉。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说,每一个卦的第四爻,都是最关键的呢?

坤卦第四爻:括囊,无咎无誉。什么叫括囊?你看你口袋是什么样的口袋?口袋口要小,袋子要大,才能装东西,装的东西才不会掉,而且才可以装比较多的东西,这个代表什么?代表你的口风要紧,就表示这个人他已经在做人家的配套。任何事情总有主角,总有配套的,不可能大家都当主角,你看唱戏的时候,他一定有主角,然后有很多配套叫配角。我不知道大家喜欢当主角还是喜欢当配角。你如果让我选,我比较喜欢当配角,你要好好去体会体会,当配角多愉快,你干嘛要去当主角,可是大家都拼命要当主角。其实《易经》告诉我们,该你当主角的时候你不要推辞,当你应该当配角的时候心安理得。你又会发现,当你配角做得很好,当你这个幕僚当得很成功的时候,你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有很多人来跟你打听消息,因为只有你知道,你给也得罪人你不给也得罪人。老板对我有什么看法?你说我不知道,他就觉得你不够朋友,要不就一定是在骂我。你讲,老板不高兴;你不讲,他不高兴。这是你必然要遭遇到的现实,所以你必须要养成不一样的人你给他不同的答案,但是不是撒谎。任何事情只有一个答案,但是你要把它分层次,逢人只说三分话,这个“三”是代表多层的意思。我看到他只说两分,看到他我会说五分,看到他我会一分都不说,这样才叫逢人只说三分话。因为你不说不行,说多了你就倒霉。就是当你越走越上的时候,你的境遇是越艰难的。其实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向四个字,艰难险阻。摆在我们前方的就是艰难险阻,最后每一个人都跟孔明一样,死而后已。这是你必然的精进,必然的过程,所以一个人要想办法把自己修炼好,才去担当那个任务,不要太快了。我们现在就是没有准备好,就去挑那个担子,挑得精疲力竭,然后就开始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这个社会对我很苛刻。你会面临到人家要灌酒,人家会用女色来引诱你,女色不会引诱基层的人,专门引诱你。因为她只要把你抓住了,她就抓到很多东西,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注意,口风要紧。到这个阶层,到六四,最重要的是口风要紧,口风紧不是不说话,而是说适当的话,说妥当的话。

坤卦的第四爻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听少说,就不会惹来麻烦。俗话说,祸从口出,曾仕强教授也特别强调,我们不应该说假话,但也不能所有的实话都说出来,我们应该做的是说妥当的话。那么,如果第四爻可以顺利通过,就可以进入坤卦的第五爻了,“黄裳元吉”,这是什么意思?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到了高参主管,你更要小心了,你看它是“黄裳元吉”。为什么我们自己称为黄帝?为什么我们把我们共同的祖先称为黄帝?为什么中国人都是用黄龙旗?它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所有的颜色当中,黄是跟哪种颜色都能很协调的。黄的意思就代表协调,你不要太多的意见,你要会协调,尊重所有人的意见,让他们摆平,所以你千万不要说,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你不能这样说。这个时候你要无为,无为就是不要制造问题。很多人解释无为是什么也不做,什么都不做连讲这句话都不要讲了。因为现在很多事情都是主管制造出来的问题,你说谁好谁坏就制造问题了。它是一把双面刀,一面是钝的一面是利的,你不要只看到一面,这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心知肚明,嘴巴含含糊糊,这才是中国人。黄裳元吉,就是我什么事都不做,我尊重所有的人,但是我很会协调。你只要这样,一步一步操作得很理想,你就可以像郑和一样的,黄裳元吉。你看后来,郑和的地位非常高,明成祖从来没有把他当作太监使用,放心地把一个舰队交给他,让他去航行世界,七下西洋。在历史上是非常轰动的事情,明成祖怎么放心交给一个太监做这种事情呢?可见他是一关一关地考验,直到除了他以外,别人都不如他,所以,像明成祖跟郑和这可以说是绝配,你没有那个乾,这个坤也没有用,你没有那个坤,这个乾也乾不起来。到飞龙在天的时候,郑和就可以黄裳元吉。黄裳元吉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功劳很大,但是不会引起老板的猜疑。你看韩信就被他的主子杀掉了,历代杀功臣的案例是很多的,就因为你表现得太好了,他怕你,非杀你不可。一个人奋斗,然后做配角做得很好,做到最后被杀掉,那就表示你功亏一篑,你修炼还是有问题的。不是每一个功臣都一定会被杀,如果每个功臣都会被杀,没有人敢当功臣了。有的功臣不会被杀,有的功臣他铁定被杀,所以现在很多人鼓励人家说,你要学魏征,我不认为这样。魏征是高度危险的,唐太宗几次要杀他,你以为唐太宗真的那么好,看到他就恭恭敬敬?如果不是唐太宗的夫人几次救魏征,魏征已经死掉了,所以,乾坤它是要配对的。乾坤在家里面就叫夫妻,在社会上就叫君臣,很多人说现在哪里有君臣,这种人也是把自己局限得完全没有弹性。怎么没有君臣?就是总有人当主角总有人当配角,主角叫君,配角就叫臣。你看一个团体,每一个人都一样大,那就糟糕了,那谁也不听谁,什么事都不要做了,每个人都不拿主意,那也完了。你再怎么样。团体总有一两个出头的,那他就是乾,有人个性就是乾的,有人个性就是坤的,但是这都不是厉害的人。真正高明的是该我乾我就乾,该我坤我就坤,这是最高明的,能屈能伸。历史上黄裳元吉除了郑和以外,你还想到谁?三国时代那么多的人,都很了不起,真正最好的是贾诩。你看曹操,曹操这个人是翻脸无情的,基本上真正的龙都是翻脸无情的,你看龙翻过来又翻过去,不然怎么叫龙呢?所以我们有时候说,这些皇帝怎么翻脸无情呢?他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他就当不了皇帝,你要不要跟他是你自己选择,你要知道伴君如伴虎那你才来嘛。你连伴君如伴虎都不知道你就来了,那就是找死。可是贾诩,曹操非常地器重他,曹操正在为到底要立谁当世子操心,到底要立这个儿子还是那个儿子?就开始问这个问那个,凡是回答的,曹操都不高兴,都是我的儿子,你为什么偏心呢?有没有人敢问曹操说,那都是你儿子,你为什么问我呢?那就死得更快了。曹操一问你就回答,曹操就说,你太偏心了。曹操一问,你不回答,那曹操就说那你都不关心吗?他将来也是你的主人,你全完了。所以曹操就问贾诩,你看我是传给哪位比较好啊?贾诩,他在那儿想,半天不吭气。曹操问他说,我问你话,你为什么不回答呢?他说,我正在想刘表,正在想袁绍的事情。这就回答了,因为刘表袁绍就是废长立幼。曹操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一个人不讲,而人家能够知道,这才是最会沟通的人。讲了半天人家还听不懂,那你讲半天有什么用?所以老实讲,要黄裳元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历史上,很多人是做到了。《易经》每一个卦有六个爻,就是说你一辈子要去爬,看你爬到第几爻为止,那是你个人的造化,没有你六爻都爬得到的。当然,最好是爬到第五爻就死了,那是最愉快的,爬到第六爻都是很凄惨的。

《易经》中每一个卦的六个爻,都可以说是代表了人生或事物的六个阶段。从第一爻往上,应该是一步比一步高、一步比一步好。但为什么曾仕强教授说第五爻是最好的,如果到了第六爻,将会非常凄惨。那么第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什么意思?又怎么能够避免呢?

第六爻,我们称它为上六,叫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坤卦从初爻到五爻,没有出现一个龙字,怎么上六突然间出个龙?就是柔到最后变极刚了。有一句话大家听了会很不高兴,但是我们要解释一下,不能躲避的:最毒妇人心。为什么最毒妇人心?为什么不说最毒男人心?又是男女不平等?不是这样的。女性同胞她很柔很柔,但是逼到最后她比男的还刚,“物极必反”。当你乾卦走到最后,就走到坤卦。现在坤卦已经快走到最后,龙出来了。就乾龙和坤龙两个人战了。当领导跟军师战起来的时候,你想想看有多惨烈,所以“其血玄黄”。黄是地龙的颜色,玄是天龙的颜色。那时候已经不是地虎了,是地龙了。我们都说天龙地虎,这个老虎会变龙了,你把他气得没有办法,他管你的。乾卦第六爻:亢龙有悔;坤卦第六爻:龙战于野,就是天龙跟地龙斗,乾龙跟坤龙一起干,谁都救不了。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苛求。这永远是自然的真理。大家有没有发现,孔明到最后也是遭刘备的嫉,这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刘备在白帝城就托孤,说我儿子你可扶就扶之,不可扶你自己取而代之。那就开始龙战于野,开始有那个味道了。这样你才知道,以诸葛亮当时的身份,他还要磕磕磕磕头磕到头都出血了。他没有必要这样子。他只要讲那一句话:你多虑了,不会这样。如果你多虑了不会这样,就表示你有这个野心了,那就老三老四。所以大家读历史,你要深深去体会它背后的道理,否则的话,看热闹,看了半天什么都没有得到。因为戏剧演出来,不会告诉你我为什么这样做。这个道理它不会说出来的。道理永远是背后的东西。你所看到的都是现象、都是数据。现象、数据后面那个更重要的东西从来没有讲过,那叫道理。道理永远是现象背后的东西。曾国藩他有能力造反、他就是不造反。他知道“龙战于野”,他已经过了黄裳元吉,他开始威胁到皇帝的时候,他怎么办?他只好拼命写家书。哪有说一个人家书大家都看得到,那算什么家书?你就知道曾国藩家书,不是写给他家里面看的,是写给皇帝看的。你敢上诏给皇帝说我有实力,但是我绝对不会造反的,他一定把你杀掉的。你为什么动这个脑筋?你会写这个,表示你动这个脑筋了。他不敢讲这个话的,所以他就拼命写家书,然后实际上皇帝看了以后才放心,原来他没有这个心,就放过他了,要不然他会很惨的。年羹尧最后是“龙战于野”,被雍正杀掉了。他没有黄裳元吉,他守不住这一关。就是他打仗赢了,回来,雍正真的很感谢他,到城门去迎接他。雍正一上来,看到那个士兵虽然打仗回来,一个个精神抖擞非常整齐。雍正说,请稍息。雍正说请稍息,下面一个人也不动。年羹尧千不该万不该,讲了一句话,他们只知道有将令,不知道有君令。雍正说好吧,那试试看吧,非死不可。人都是自己把自己逼死的,就是你不按照《易经》的卦去走。乾卦不能单独发挥,因为红花也要绿叶来陪衬,坤卦没有办法单独操作,因为你一定要找到好主人,你才可以全力去配合他,否则你配合谁呢?因此,我们要看《易经》,最好把两个卦合起来看,不要单独看。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