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观园易经六爻预测第一讲,六爻怎么起卦

易经里的六爻是什么意思啊

六爻只是工具,是卦象演化的方法,理解六爻先要弄清八卦。六爻分上卦和下卦,上卦是1、2、3爻,下卦是4、5、6爻,上卦都是阳,是八卦中的乾,下卦都是阴,是坤,其余六卦都是通过上下挂演化来的。 初爻是六爻中最下面的一爻,也即是第一爻,六爻是自下而上看的,最下面是第一爻(初爻),它的上面是第二爻,依次类推,最上面就是第六爻(上爻)。 六爻是演化天地万物变化的方法和手段,是基础的,一个挂必须是六爻,每个卦名是3爻,但并不是说一个挂是有两个挂名组成的,卦的组合变化繁多,理解越深,组合方式也越是随意。

《易经》中每卦有六爻,第一爻为初九或初六,那么上九、上六对应的是最 ...

易以初、二、三、四、五、上表示爻位,以九和六表示爻德——九表示阳爻、六表示阴爻。既然“六”用来表示爻德,则第六爻的爻位以“上”来表示了。
乾卦六爻都是阳爻,是纯阳之卦,所以将“用九”一词附后,表示“九”是代表阳爻的;同样,坤卦六爻皆阴,纯阴之卦,所以将“用六”一词附后,表示“六”是代表阴爻的。那么,为什么非得要用六和九来代表阴爻和阳爻呢?这个和揲蓍占卜法有关(具体操作,详见《系辞》),每次得出的数,无外乎是“六、七、八、九”,奇数为阳,故七、九为阳;偶数为阴,故六、八为阴。阳顺行,所以从七到九,九是顶点,是要变化的数;阴逆行,从八到六,六是顶点,是要变化的数。周易是讲变化之道,故用六和九来代表阴爻阳爻了。

周易六爻

.乾卦的二爻不叫六二,叫九二.如果二爻发生变化,由九二变为六二,也就是说阳爻变为阴爻.于是,由原来的乾卦变为离卦.

《易经》中的六爻指什么?

爻的本义是“交”、“效”,综横之交、阴阳之交,“效”则是通过“交”所产生的“效用”,可以通过全局计算来衡量,依不同方法、体系、定位立极,有相应不同解释。 爻(国音姚,yao2; 粤音肴, �0�7au),《易经》八卦的两个符号,一个是“—”,另一个是“--”。在《易经》中并没有“阴阳”二字,数百年后的《易传》才把“—”叫阳爻,把“--”叫阴爻。八卦是以阴阳符号反映客观现象。二爻的本义是什么,有多种看法。 有人认为,“爻”,皎也。一指日光,二指月光,三指交会(日月交会投射)。“爻”代表着阴阳气化,由于“爻”之动而有卦之变,故“爻”是气化的始祖。“—”性刚属阳,“--”性柔属阴。万物的性能即由这阴阳二气演化而来。有人认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钱玄同,郭沫若即持此说。 六爻,既可以指从下向上排列的六个阴阳符号的组合,也泛指借用这种组合进行占卜的方法。 在最下面的符号称为“初爻”,最上面的符号称为“上爻”,其间从下向上依次为二三四五爻。阳爻‘―’(一长横)又称‘九’,阴爻‘--’(两短横,中间有空格)又称‘六’,如果初爻是阳爻,那么初爻也可以说成“初九”;如果“上爻”是阴爻,那么“上爻”也可以说成“上六”。 初爻加二三爻成一个“卦”,称为“内卦”,也称为“下卦”;四五爻加六爻成另一个“卦”,称为“外卦”,也称为“上卦”。 六爻预测,包括纳甲法和梅花易数两种不同方法,纳甲将六个爻结合天干地支五行六亲世应及神煞等众多因素来预测,而梅花易数比较简便,主要依据内外卦、体用卦、互变卦及爻辞等来预测。

易经六十四卦的介绍

《易经》是汉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在《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艮为山的易经六十四卦概述

卦象概说: 艮为山:两座山阻塞前路,象徵停止不动,或是保守稳重,宜止不宜进。
象曰:财帛常打心头走,可惜眼前难到手,不如意时且忍耐,逢着闲事休开口。
这个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叠。艮为山,二山相重,喻静止。它和震卦相反。高潮过后,必然出现低潮,进入事物的相对静止阶段。静止如山,宜止则止,宜行则行。行止即动和静,都不可失机,应恰到好处,动静得宜,适可而止。
六十四卦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八纯卦两两相叠而成的。八卦由三爻组成,六十四卦是由六爻组成。我国古代认为,由无极生太级,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卦分六十四卦。汉武帝以后按六爻卦定型六十四卦的卦序,即从乾卦到未济卦次序进行整体编排。
由六爻构成的六十四卦,以上下各三爻为一组,上方三爻,称作“上卦”或“外卦”;下方的三爻,称作“下卦”或“内卦”。
六爻 从下而上,最下方的位置,称作“初”,顺序而上为二、三、四、五,最上方的位置称作“上”。阳爻代表奇数以九代表阳,阴爻代表偶数以六代表阴。如果一卦全为阳爻,即乾卦,由下而上的六爻称作“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如果全是阴爻,即坤卦 ,由下而上的六爻称作“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从汉代以来,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多种,有始于乾卦终于未济的周易排列法;有京房的八宫排列法;有圆图排列;有方阵排列;有圆中布方的排列;有以太极为始的起源次序排列等等。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周易》排列法和京房八宫排列法。
一、《周易》排列法:即按《序卦传》 排列的方法,这是最权威的方法,分上经和下经两部分排列。
上经30卦:京房八宫的排列法在预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六十四卦是由八卦衍化而来,而八卦是六十四卦之本,是物象的标志和阴阳的标志。其方法是把六十四卦分成八组,由八卦各领一组成为八宫。八纯卦又成为八宫的首卦。每一组均由首卦变化而形成另外七卦。首卦的变化在于阴阳互变。首卦的初爻变,即成为第二卦,首卦的二爻变而成为第三卦,首卦的三爻变而成第四卦,首卦的四爻变而成第五卦,首卦的五爻变而成第六卦,六爻不变,再返回首卦的四爻变(亦即第六卦的四爻),成为第七卦,第七卦也叫游魂卦。依据第七卦,上卦不变,下卦三爻都回本宫的卦爻,形成第八卦,亦称归魂卦。
20世纪20年代在洛阳出土汉熹平石经残石,亦称“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上有《家人》至《归妹》十八卦以及《文言》和《说卦》,其内容与现通行本基本相同。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周易》,称为“帛书易”,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周易》文本。它的六十四卦排列顺序与上两种不尽相同。其卦序排列法是:
键(乾)、妇(否)、掾(遁)、礼(履)、讼、同人、无孟(无妄)、狗(姤)、根(艮)、泰蓄(大畜)、剥、损、蒙、蘩(贲)、颐、箇(蛊)、习赣(坎)、襦(需)、比、(蹇)、节、既济、屯、井、辰(震)、泰壮(大壮)、余(豫)、少过(小过)、归妹、解、丰、恒川(坤)、奈(泰)、嗛(谦)、林(临)、师、明夷、复、登(升)、夺(兑)、(夬)、卒(萃)、钦(咸)、困、勒(革)、隋(随)、泰过(大过)、罗(离)、大有、溍(晋)、旅、乖(睽)、未济、噬嗑、鼎、筭(巽 )、少(小畜)、观、渐、中复(中孚)、涣、家人、益。
由于卦名较多,不好记忆,古人按卦名排列顺序编写了一首歌诀: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古人的这个歌诀现读起来比较拗口,且歌诀中无意义字较多。为便于记忆,今人也编了一首歌诀:
上经: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